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双子座:小事不上心
大事游刃有余,小事不上心用来形容双子座的状态再为适合不过。风象星座都非常聪明,而双子座的情商和智商也是风象星座中的佼佼者。被水星所守护的双子座有着心思细腻的一面,总是能够注意到别人无法注意的一些细节,避免那些小错误和小失误。一般情况下,双子座不太容易犯错误,但却容易耍小聪明。处理大事时,双子座会展现出强大的实力和聪明,很多事情都能够轻易解决。可面对小事,双子座却不是那么上心,也没有太多的专注力,容易忽略一些细节。很多人惊讶不已,但双子座却不以为然,也不会引以为戒。
天秤座:委曲求全
委曲求全并不是说天秤座的性格有些懦弱,只是需要顾及太多的人和事,总要做出一定的取舍。天秤座也是风象星座,聪明程度不会比双子座差,也有着高智商。很多人认为像天秤座那么聪明的人是不会做蠢事,但天秤座也容易干一些让人难以理解的事情。掌管夫妻宫的天秤座注重与别人的相处方式,也注重沟通方式。在解决一件事情的时候,天秤座会照顾别人的感受,也会顾及那些人情世故,往往自己承担很大的压力,也会受到一定的委屈,更容易犯一些错误。但换一个角度来说,天秤座做的一些蠢事不会让别人瞧不起,只会赢得别人的尊重。
白羊座:冲动是魔鬼
天秤座和双子座都是智者千虑,必有一失,而白羊座是冲动是魔鬼。冲动也一直都是白羊座的缺点,但智商和聪明却不输任何人。火象星座的热情白羊座具有,但冲动似乎更加明显。那份冲动也让很多人觉得白羊座不靠谱,也过度低估他们的实力和智商。掌管命宫的白羊座一旦成熟认真起来,几乎无人能及,不仅够聪明,实力也够强。就算再聪明,火星也容易让白羊座意气用事,容易不管不顾,不会考虑后果。但事后,白羊座会冷静下来,也会承认自己的错误,更会吃一堑长一智。白羊座的聪明是有的,但情商却难以和智商进行匹配。
聪明人常犯的低级错误
有句古话说:聪明反被聪明误
从前我听到这句话,会理解为自以为聪明,所以被“聪明”耽误了
但是,今天听到的这本书,所列举的正是真正聪明、被大家认为聪明的人
例如世界有名的侦探小说鼻祖,柯南·道尔,他创造了福尔摩斯
有趣的是他始终相信招魂术的存在
不仅是痴迷于那些自称能够通灵的戏法,还对能够戳穿这一说法的证据视而不见
有一次,有两个女孩说自己拍到了仙女的照片,大家都不相信这会是事实
最后照片落到了柯南·道尔手上,你猜他得出什么结论呢?
会像福尔摩斯那样通过证据、推理揭开这个虚假的迷雾吗?
不,实际上柯南·道尔非常坚信那就是仙女的照片,还写了文章专门来证明仙女的存在
为了推翻大家的旨意,甚至借助了电磁波理论
聪明的柯南·道尔解释起来是那么的“振振有词”
实际上,这照片就是从一篇报道柯南·道尔的文章中剪下来的
后来,最初拿出照片的两个女孩表态这不算骗局,因为照片上的图片有很容易被发现的拼凑痕迹呀,这顶多就是个恶作剧
为什么聪明人会范这样的低级错误呢?
伟大的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许多人看似在思考,其实他们不过是在重新整理自己的偏见
你联想到了吗?面对如此清晰的证据,柯南·道尔依然坚信自己的观点
大卫·罗布森在《思维的精进》这本书中指出,越是有着专业知识和经验积累的人,越容易陷入“被聪明误”,作者把这种情况称之为“智力陷阱”
如果用汽车来形容的话,大脑就像发动机,从运行的角度来说发动机越好车辆开得越快,那开得快就一定越早到达目的吗?
这个时候还需要刹车、方向盘和导航,而且这些功能之间一定是要合适的互相配合,该停就停,该快就快,才能够安全的到达目的地
智力的陷阱并非是因为认知不够,反而是当陷入智力的陷阱时就像只有高速发动机但是没有配合刹车和导航的汽车
科学家们做了一项实验,把一份关于“皮疹新疗法”的数据拿给参与者进行分析,参与者需要分析出新疗法到底是对皮疹治疗好不好
数学得分好的人们更擅于分析皮疹疗法的数据,而当测试美国颁布的禁枪法令能否降低犯罪率的问题时,数据分析的结果却变了
那些对数据更在行的人反而做出了不准确的评估
通过这个实验证明,主观意见会影响我们的评估过程和结果,越是认知能力强越会把自己的想法合理化。
反思一下:自己的上一个决策,是基于事实和客观因素做出的,还是因为想要达到自己的主观看法而进行合理化的呢?
关注我,下一篇来讲一讲如何突破这样的情况。
为什么看似聪明的人也总爱犯低级错误?
每个人总会犯错误,大大谨猛小小,看似聪明的人有可能并不是多聪明。有些人很聪明,但是很粗心,所掘晌哗以也会犯低级错误。低级错误有判行时候跟聪明不聪明关系不大,跟细心成都有关系吧。聪明的人更容易眼高手低,犯一些小错误。聪明人犯低级错误名言
如果要评价中国两千年思想家、文学家,我最佩服两个人:一为孔子孔圣人,一为鲁迅周树人。
孔子博大精深,论学问、思想、传承,纵横天下,千古一人。却又匆匆就道,奔波于途,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一往无前,虽忙忙如丧家之犬却不改初心,纵有尤怨,却能始终。
鲁迅先生,半路出家,才气卓越,洞彻人性而能入微,纵观千古而能阐发,在百年大变局之间,以一秀才书生之身力挡千军无惧,有才华、有气度、有胆识、有血性,是真的勇士、猛士、志士、侠士,国士无双!
鲁迅先生
先生学问、思想,大都集中在他的作品中,在他一篇篇字字珠玑、精彩绝伦的文章中,读先生的文章,真有醍醐灌顶、恍然大悟之感,以下是从先生作品中随意摘录的10句话,字字智慧,句句珍奇,真是文学中的瑰宝:
鲁迅一生,创作不止,著作等身,其名文、名句、名言数十百之多,然若论振聋发聩、直戳心窝的话,我认为此为最有名的一句。
这句话出自《记念刘和珍君》一文,写于1926年4月1日,收录于《华盖集续编》。
鲁迅的学生刘和珍
任何所谓的革命,每每是学生冲在最前面,他们是最无畏、最无惧、最赤诚、最无牵挂、最肯舍命的一群人,但每每又是最不懂得保护自己、最容易被人利用、最无知、最无助的一群人,每当纷乱来临,刀剑丛林,枪炮洗刷,每每最先遭受屠戮的就是他们,当赤诚面对老奸巨猾时,献出的,除了满腔热忱外,就只有血肉和稚嫩的身躯了。
鲁迅先生写作一生,著作等身,在他无数文章以及数十百句经典名言之中,这一句应该最最著名的了。
当刘和珍君喋血府门前,当40多个中国青年“为了中国而死”,令“向来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推测中国人”的鲁迅先生,此时者不禁万分惊异了,他不相信有人会下劣凶残至此,对一个性情和蔼、常露微笑的文弱女生痛下杀手,对这目不忍视的惨象,先生“出离愤怒了”,下笔著雄文,鞭笞行凶者和镇压者。
先生的笔锋利无比,对一切黑暗的、腐朽的、恶毒的势力和衰人,有剥皮露骨之效,至今惊人耳目。
这句话出自《呐喊·自序》,写于1922年12月3日,当时鲁迅在北京,那段时间,他先后在北京大学、北京高等师范学校任教。
鲁迅在日本留学,开始本来学医,以为国民体弱多病,学好了医便回来为国效力、为民治病,救治像他父亲一样被耽误或误症的病人,后来却发现,精神的病比身体的病要吓人好多,面对同胞被异族杀害、鲜血淋漓却麻木不仁,围观的兴奋中没有丝毫同情,还遑论反抗。
鲁迅和妻子许广平、儿子周海婴
有鉴于此,鲁迅便改行推行文艺,在办杂志之余开始了自己的创作,开始写小说、散文、杂文,小说结成第一个集子,就成了《呐喊》。
《呐喊》收集了鲁迅从1918年到1922年创作的小说,共有十四篇,包括《狂人日记》《孔乙已》《药》《故乡》《阿Q正传》《社戏》等,几乎篇篇都精彩,篇篇都有名。
我是读鲁迅小说长大的,喜欢他的文字,尤其是深入细致的人性理解,就像上面这句自序中的话,深刻,发人之所未发,让人生出感佩。
敢于挑战旧礼制、旧传统,揭露封建礼教丑恶一面的文字,并不少,尤其是上世纪之初的那十数二十年间,在西风东渐过程中先知先觉者们,写下了大量这样的文字,表达了很多这样的思想,但将这种思想如画笔、刻刀,惟妙惟肖而深刻揭露出来的文字,鲁迅此句当算第一。
鲁迅雕塑
这篇《狂人日记》小说写于1918年4月,最先发表在1918年《新青年》杂志第5期,也是先生第一次用“鲁迅”为笔名发表作品,且从此开始,先生名头渐渐大了起来,以至于后来成为了一代文宗和民族魂。
特别难得的是,小说把2千年以来,人们当作行为准则的“仁义道德”视为王权贵族“吃人”的工具加以揭露,既独特,又入木三分。
这篇《故乡》,首发于1921年《新青年》第5期,后收录于《呐喊》。
其实,这篇小说里,还有一句话我至今都还能背诵:“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
少年闰土
我一直喜欢这篇小说,喜欢少年闰土,喜欢那沙地上,项带银圈的少年,特别是那句“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那几乎是我少年时代常常垂涎的图景。
然而,让人悲哀的是,所有的希望往往以失望告终,无论先前是多么的清澈、清洁、清纯、清朗、清新、清晰,到最后都无一例外地蒙上生活的积秽和岁月的污尘,是岁月改变了我们,还是我们改变了岁月?
闰土的反差,是让人心灰意冷的初因,但宏儿和水生们呢?他们将来也会重复我们以前的老路而一无变更吗?
说到底都是悲哀的,前程不可逆料,给个希望,也是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
这篇《祝福》完成于1924年2月7日,最初刊发于当年3月25日上海《东方杂志》21卷6号上,后收录于鲁迅小说集《彷徨》。
祥林嫂
在上世纪初的几十年间,因思想冲撞而产生的文艺作品不少,从同情与支持的角度写女性的小说也不少,但几乎没有一篇能写得如先生《祝福》这么深刻,对人物的刻画,没有一篇能超过先生的祥林嫂。
人性因隔膜而仇视,因地位而践踏,因礼教而摧残,因自私而迫害。但正因为礼教的强大,弱者被“吃”之后,地球照样转,人也照旧活,人们在感觉上没有觉得有丝毫的不妥,这正是让人悲哀的地方。
这是《秋夜》中的句子,此文作于1924年9月15年,最初发表于当年12月1日《语丝》周刊上,后辑录于散文诗集《野草》。
要说鲁迅先生文章中的语言,这一句最是让人“烧脑”的一句。
面对这句话,有人认为是废话,也有人认为妙不可言,当然,也还有人不以为然。
不是因为鲁迅先生是大家,他老人家粗心犯错都以为“妙不可言”,但以寻常心来说,即便是一般的写作者,若真是病句,自己是能够意识到的。
鲁迅故里
先生珍视自己的作品,如同鸟珍惜羽毛,在文章中偶有差错在所难免,但要在这个全篇开头、如此重要的地方犯低级错误,则万不可能。
这其实是一个修辞手法,不是重复,而是“反复”,通过这种反复,来加强语气,强调情绪。
鲁迅在这里要加强什么语气、强调什么情绪呢?
那就是寂寞和悲凉。
说那句话的时候,你分明能感觉到先生那种“要死不脱气”的语气。
到处是压制的氛围,到处是腐烂的空气,到处是鲜血淋漓的镇压,还有那奇怪而高的天空,多么寂寥啊,多么沉闷啊,逼仄到让人好好说话的力气有似乎没有多少了。
看看先生在《朝花夕拾》小引中所说:“一个人做到只剩了回忆的时候,生涯大概总要算是无聊了罢,但有时竟会连回忆也没有”,与上句巧而契合,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指向一个成语:百无聊赖。
但是,毕竟还有枣树,毕竟还有它们向天空尽力伸展的枝丫,以及来年还要变绿、长枝、开花、结果的枣树。
所以,先生的心中,是始终抱有希望的,如同泅渡的人手里,始终抓着一块求生的木板。
这句话出自《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一文,写作于1919年10月,后收录杂文集《坟》中。
中国的纲常,已经有2千多年的历史,发展了2千多年,也禁锢了人们2千多年。
“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自从有了“纲”后,子对于父,犹如臣对于君,孝顺与忠贞,要始终如一,生死不变,哪怕是个暴君,哪怕是个混蛋,也要忠,也要孝。
鲁迅父子
父子关系,是中国人历来最微妙的关系之一。
“不苟言笑,不好亲近,不可忤逆”,是几千年封建时代父亲的三大特点,这严重背离人之常情,但却又无奈的成为了谁也无法改变的现实。
鲁迅先生有感于此,在改革家庭、解决固化的父子关系问题,而写下了此文。
其实,远如东汉文学家、孔子二十世孙的孔融就曾说:“父之子子,当有何亲?论其本意,实为情欲发耳。”
中国的作家,历来少有鲁迅的洞察,即使有他那份洞察,也缺乏他那种敢于揭露的勇气,即使有他这份勇气,又往往缺乏这种才情,集深刻、勇敢、才气于一身,而又能将国人奴性、惰性、骄横、狡诈、虚伪的面具一层层揭下露骨到让人叹服者,唯先生一人而已。
鲁迅先生
这篇《这个与那个》写于1925年12月20日,最初发表于北京《国民新报副刊》,后收于鲁迅的杂文集《华盖集》。
此文《论睁了眼看》,为鲁迅杂文,写于1925年7月22日,初发于1925年8月3日《语丝》38期,后录入《坟》。
鲁迅与萧伯纳、蔡元培
鲁迅鞭挞国民性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和“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思想,大抵在此文中已经展现无遗。
这是《为了忘却的记念》,最初发表于1933年4月1日上海《现代》(施蛰存、戴望舒、穆时英、刘呐鸥、杜衡等“上海现代派”作家合力编辑)杂志,后收录于鲁迅杂文集《南腔北调集》。
先生的文章总是一脉相承的,先有《纪念刘和珍君》,后有《为了忘却的记念》,虽然二文章的写作前后相隔八年之久,但在精神层面是承前启后的,正于先生的《无题》诗言:“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此文及前文,就是先生“怒向刀丛觅小诗”的结果,但这种结果却是以“忍看朋辈成新鬼”为前提的,让悲从中起、怒从中来。
鲁迅葬礼
先生的文章,是醒世、警世之文,是仓黄中盼望的曙光,是漫漫长夜的呐喊和呼号。
民族无望,只能从陈腐中挖孔呼吸;人性无望,只能从血光中透视未来!
先生的理想、信念、思想、才华,都凝聚在先生的一篇篇精彩绝伦而又苍凉深邃的文章中,日子像流水一样寡淡,但先生的文章却是陈酿和佳醪,更多的是烈酒,让人酒入愁肠,翻江倒海,让人要么沉醉,要么在甘冽中奋起。
先生的文章,越读越新,亦越读越悲凉,但在这种悲凉中,先生仍能给人掘孔出气,妙笔生花,给人无路处开路,生发出希望来。
先生的文章深刻,思想博大,语言优美,启迪心智。
鲁迅作品集
先生的文章,是我最喜欢的中国作家的文章,不愧于思想家、文学家,而在气节上,更不愧于“民族魂”,一个民族,倘若没有了自己的灵魂,与死、与灭何异?
1936年10月,鲁迅先生因病去世,郁达夫在先生的逝世纪念会上说:“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可悲的民族,而一个拥有英雄而不知道爱戴他、拥护他的民族,则是无可救药的。”
先生的作品,亦即先生的思想,他通过作品说话,通过作品宣示自己的独立精神、自由思想,必将与天壤同久,与日月同光。
今天给大家推荐一套《鲁迅作品集》。
鲁迅作品集10分册
这套书收录了先生全部的文学作品,所有的小说、散文、杂文作品,包括《朝花夕拾》《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狂人日记》《祝福》《故乡》《阿Q正传》《孔乙已》等,总共10本。
这套《鲁迅作品集》原价328元,头条做活动99元:
有关犯错误的名言警句
1、错误并非总是意味着无知,知识并非总是召之即来。——塞·约翰逊2、每个人都有错,但只有愚者才会执迷不悟。——西塞罗
3、错误同真理的关系,就象睡梦同清醒的关系一样。一个人从错误中醒来,就会以新的力量走向真理。——歌德
4、犯错误乃是取得进步兆坦燃所必须交付的学费。——卢那察尔斯基
5、错误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不要重复错误。——《周恩来选集》
6、重视你的敌人,因为他们最先发现你的错误。
7、从错误中学到的东西,比从美德中学到的东西往往还要多。——美国
8、人要学会走路,也得学会摔跤,而且只有经过摔跤才能不会走路。——德国
9、错误是真理的邻居,因此它欺骗了我们。——泰戈尔
10、犯错误乃是取得进步所必须交付的学费。
11、正确的结果,是从大量错误中得出来信睁的;没有大量错误作台阶,也就登不上最后正确结果的高座。——钱学森
12、人不犯错误,啥也不会做。——英国
13、如果你对一切错误族虚关上了门,那么真理也将将你关在门外。——泰戈尔
14、没有错误的推论我们就无法推论。——利希滕伯格
聪明的人容易犯错
如果要评价中国两千年思想家、文学家,我最佩服两个人:一为孔子孔圣人,一为鲁迅周树人。
孔子博大精深,论学问、思想、传承,纵横天下,千古一人。却又匆匆就道,奔波于途,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一往无前,虽忙忙如丧家之犬却不改初心,纵有尤怨,却能始终。
鲁迅先生,半路出家,才气卓越,洞彻人性而能入微,纵观千古而能阐发,在百年大变局之间,以一秀才书生之身力挡千军无惧,有才华、有气度、有胆识、有血性,是真的勇士、猛士、志士、侠士,国士无双!
鲁迅先生
先生学问、思想,大都集中在他的作品中,在他一篇篇字字珠玑、精彩绝伦的文章中,读先生的文章,真有醍醐灌顶、恍然大悟之感,以下是从先生作品中随意摘录的10句话,字字智慧,句句珍奇,真是文学中的瑰宝:
鲁迅一生,创作不止,著作等身,其名文、名句、名言数十百之多,然若论振聋发聩、直戳心窝的话,我认为此为最有名的一句。
这句话出自《记念刘和珍君》一文,写于1926年4月1日,收录于《华盖集续编》。
鲁迅的学生刘和珍
任何所谓的革命,每每是学生冲在最前面,他们是最无畏、最无惧、最赤诚、最无牵挂、最肯舍命的一群人,但每每又是最不懂得保护自己、最容易被人利用、最无知、最无助的一群人,每当纷乱来临,刀剑丛林,枪炮洗刷,每每最先遭受屠戮的就是他们,当赤诚面对老奸巨猾时,献出的,除了满腔热忱外,就只有血肉和稚嫩的身躯了。
鲁迅先生写作一生,著作等身,在他无数文章以及数十百句经典名言之中,这一句应该最最著名的了。
当刘和珍君喋血府门前,当40多个中国青年“为了中国而死”,令“向来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推测中国人”的鲁迅先生,此时者不禁万分惊异了,他不相信有人会下劣凶残至此,对一个性情和蔼、常露微笑的文弱女生痛下杀手,对这目不忍视的惨象,先生“出离愤怒了”,下笔著雄文,鞭笞行凶者和镇压者。
先生的笔锋利无比,对一切黑暗的、腐朽的、恶毒的势力和衰人,有剥皮露骨之效,至今惊人耳目。
这句话出自《呐喊·自序》,写于1922年12月3日,当时鲁迅在北京,那段时间,他先后在北京大学、北京高等师范学校任教。
鲁迅在日本留学,开始本来学医,以为国民体弱多病,学好了医便回来为国效力、为民治病,救治像他父亲一样被耽误或误症的病人,后来却发现,精神的病比身体的病要吓人好多,面对同胞被异族杀害、鲜血淋漓却麻木不仁,围观的兴奋中没有丝毫同情,还遑论反抗。
鲁迅和妻子许广平、儿子周海婴
有鉴于此,鲁迅便改行推行文艺,在办杂志之余开始了自己的创作,开始写小说、散文、杂文,小说结成第一个集子,就成了《呐喊》。
《呐喊》收集了鲁迅从1918年到1922年创作的小说,共有十四篇,包括《狂人日记》《孔乙已》《药》《故乡》《阿Q正传》《社戏》等,几乎篇篇都精彩,篇篇都有名。
我是读鲁迅小说长大的,喜欢他的文字,尤其是深入细致的人性理解,就像上面这句自序中的话,深刻,发人之所未发,让人生出感佩。
敢于挑战旧礼制、旧传统,揭露封建礼教丑恶一面的文字,并不少,尤其是上世纪之初的那十数二十年间,在西风东渐过程中先知先觉者们,写下了大量这样的文字,表达了很多这样的思想,但将这种思想如画笔、刻刀,惟妙惟肖而深刻揭露出来的文字,鲁迅此句当算第一。
鲁迅雕塑
这篇《狂人日记》小说写于1918年4月,最先发表在1918年《新青年》杂志第5期,也是先生第一次用“鲁迅”为笔名发表作品,且从此开始,先生名头渐渐大了起来,以至于后来成为了一代文宗和民族魂。
特别难得的是,小说把2千年以来,人们当作行为准则的“仁义道德”视为王权贵族“吃人”的工具加以揭露,既独特,又入木三分。
这篇《故乡》,首发于1921年《新青年》第5期,后收录于《呐喊》。
其实,这篇小说里,还有一句话我至今都还能背诵:“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
少年闰土
我一直喜欢这篇小说,喜欢少年闰土,喜欢那沙地上,项带银圈的少年,特别是那句“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那几乎是我少年时代常常垂涎的图景。
然而,让人悲哀的是,所有的希望往往以失望告终,无论先前是多么的清澈、清洁、清纯、清朗、清新、清晰,到最后都无一例外地蒙上生活的积秽和岁月的污尘,是岁月改变了我们,还是我们改变了岁月?
闰土的反差,是让人心灰意冷的初因,但宏儿和水生们呢?他们将来也会重复我们以前的老路而一无变更吗?
说到底都是悲哀的,前程不可逆料,给个希望,也是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
这篇《祝福》完成于1924年2月7日,最初刊发于当年3月25日上海《东方杂志》21卷6号上,后收录于鲁迅小说集《彷徨》。
祥林嫂
在上世纪初的几十年间,因思想冲撞而产生的文艺作品不少,从同情与支持的角度写女性的小说也不少,但几乎没有一篇能写得如先生《祝福》这么深刻,对人物的刻画,没有一篇能超过先生的祥林嫂。
人性因隔膜而仇视,因地位而践踏,因礼教而摧残,因自私而迫害。但正因为礼教的强大,弱者被“吃”之后,地球照样转,人也照旧活,人们在感觉上没有觉得有丝毫的不妥,这正是让人悲哀的地方。
这是《秋夜》中的句子,此文作于1924年9月15年,最初发表于当年12月1日《语丝》周刊上,后辑录于散文诗集《野草》。
要说鲁迅先生文章中的语言,这一句最是让人“烧脑”的一句。
面对这句话,有人认为是废话,也有人认为妙不可言,当然,也还有人不以为然。
不是因为鲁迅先生是大家,他老人家粗心犯错都以为“妙不可言”,但以寻常心来说,即便是一般的写作者,若真是病句,自己是能够意识到的。
鲁迅故里
先生珍视自己的作品,如同鸟珍惜羽毛,在文章中偶有差错在所难免,但要在这个全篇开头、如此重要的地方犯低级错误,则万不可能。
这其实是一个修辞手法,不是重复,而是“反复”,通过这种反复,来加强语气,强调情绪。
鲁迅在这里要加强什么语气、强调什么情绪呢?
那就是寂寞和悲凉。
说那句话的时候,你分明能感觉到先生那种“要死不脱气”的语气。
到处是压制的氛围,到处是腐烂的空气,到处是鲜血淋漓的镇压,还有那奇怪而高的天空,多么寂寥啊,多么沉闷啊,逼仄到让人好好说话的力气有似乎没有多少了。
看看先生在《朝花夕拾》小引中所说:“一个人做到只剩了回忆的时候,生涯大概总要算是无聊了罢,但有时竟会连回忆也没有”,与上句巧而契合,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指向一个成语:百无聊赖。
但是,毕竟还有枣树,毕竟还有它们向天空尽力伸展的枝丫,以及来年还要变绿、长枝、开花、结果的枣树。
所以,先生的心中,是始终抱有希望的,如同泅渡的人手里,始终抓着一块求生的木板。
这句话出自《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一文,写作于1919年10月,后收录杂文集《坟》中。
中国的纲常,已经有2千多年的历史,发展了2千多年,也禁锢了人们2千多年。
“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自从有了“纲”后,子对于父,犹如臣对于君,孝顺与忠贞,要始终如一,生死不变,哪怕是个暴君,哪怕是个混蛋,也要忠,也要孝。
鲁迅父子
父子关系,是中国人历来最微妙的关系之一。
“不苟言笑,不好亲近,不可忤逆”,是几千年封建时代父亲的三大特点,这严重背离人之常情,但却又无奈的成为了谁也无法改变的现实。
鲁迅先生有感于此,在改革家庭、解决固化的父子关系问题,而写下了此文。
其实,远如东汉文学家、孔子二十世孙的孔融就曾说:“父之子子,当有何亲?论其本意,实为情欲发耳。”
中国的作家,历来少有鲁迅的洞察,即使有他那份洞察,也缺乏他那种敢于揭露的勇气,即使有他这份勇气,又往往缺乏这种才情,集深刻、勇敢、才气于一身,而又能将国人奴性、惰性、骄横、狡诈、虚伪的面具一层层揭下露骨到让人叹服者,唯先生一人而已。
鲁迅先生
这篇《这个与那个》写于1925年12月20日,最初发表于北京《国民新报副刊》,后收于鲁迅的杂文集《华盖集》。
此文《论睁了眼看》,为鲁迅杂文,写于1925年7月22日,初发于1925年8月3日《语丝》38期,后录入《坟》。
鲁迅与萧伯纳、蔡元培
鲁迅鞭挞国民性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和“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思想,大抵在此文中已经展现无遗。
这是《为了忘却的记念》,最初发表于1933年4月1日上海《现代》(施蛰存、戴望舒、穆时英、刘呐鸥、杜衡等“上海现代派”作家合力编辑)杂志,后收录于鲁迅杂文集《南腔北调集》。
先生的文章总是一脉相承的,先有《纪念刘和珍君》,后有《为了忘却的记念》,虽然二文章的写作前后相隔八年之久,但在精神层面是承前启后的,正于先生的《无题》诗言:“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此文及前文,就是先生“怒向刀丛觅小诗”的结果,但这种结果却是以“忍看朋辈成新鬼”为前提的,让悲从中起、怒从中来。
鲁迅葬礼
先生的文章,是醒世、警世之文,是仓黄中盼望的曙光,是漫漫长夜的呐喊和呼号。
民族无望,只能从陈腐中挖孔呼吸;人性无望,只能从血光中透视未来!
先生的理想、信念、思想、才华,都凝聚在先生的一篇篇精彩绝伦而又苍凉深邃的文章中,日子像流水一样寡淡,但先生的文章却是陈酿和佳醪,更多的是烈酒,让人酒入愁肠,翻江倒海,让人要么沉醉,要么在甘冽中奋起。
先生的文章,越读越新,亦越读越悲凉,但在这种悲凉中,先生仍能给人掘孔出气,妙笔生花,给人无路处开路,生发出希望来。
先生的文章深刻,思想博大,语言优美,启迪心智。
鲁迅作品集
先生的文章,是我最喜欢的中国作家的文章,不愧于思想家、文学家,而在气节上,更不愧于“民族魂”,一个民族,倘若没有了自己的灵魂,与死、与灭何异?
1936年10月,鲁迅先生因病去世,郁达夫在先生的逝世纪念会上说:“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可悲的民族,而一个拥有英雄而不知道爱戴他、拥护他的民族,则是无可救药的。”
先生的作品,亦即先生的思想,他通过作品说话,通过作品宣示自己的独立精神、自由思想,必将与天壤同久,与日月同光。
今天给大家推荐一套《鲁迅作品集》。
鲁迅作品集10分册
这套书收录了先生全部的文学作品,所有的小说、散文、杂文作品,包括《朝花夕拾》《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狂人日记》《祝福》《故乡》《阿Q正传》《孔乙已》等,总共10本。
这套《鲁迅作品集》原价328元,头条做活动99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