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中国 | 十月十五 · 下元节
今天是农历十月十五,
古老的下元节。
在古代中国,
正月十五称 “上元节”,
俗称元宵佳节。
七月十五称 “中元节”,
民间又俗称鬼节。
十月十五则称 “下元节”,
是民间盛大的祭祀祖先的节日。
下元节的来历与道教有关。
道家有三官:
天官、地官、水官,
谓之天官赐福,
地官赦罪,
水官解厄。
所以,下元节,
就是水官旸谷帝君解厄之辰。
下元节这天,
民间有修斋设醮、
祭祀祖先的习俗。
道观外要树天杆、挂黄旗,
夜晚要挂三盏天灯。
家家户户则要设斋放河灯,
用新谷磨粉做成素馅的团子,
蒸熟后一 “斋三官”,
二祭祖先,
以此祈愿神灵和祖先福佑。
宋代吴自牧在《梦梁录》中记载:
“(十月)十五日,水官解厄之日,
宫观士庶,设斋建醮,
或解厄,或荐亡。”
此外,民间还有下元日,
各路工匠祭炉神的习俗。
炉神即太上老君,
这大概源于道教置炉炼丹之说。
下元节习俗现已慢慢淡化,
很多风俗活动植入到了中元节。
农历7月15中元节,民俗“做3事,忌3事,吃2样”,为家人祈福纳祥
编者按:中元节是中国传统的文化节日,和除夕、清明、重阳节均为中国传统的祭祖大节,诸多民俗活动被赋予了“鬼魅”和“迷信”的色彩,但背后体现的是“慎终追远”思想,其文化核心仍然是敬祖尽孝,和迷信活动不能一概而论。
“道场普渡妥幽魂,原有盂兰古意存”,农历七月十五是中元节,也被为“七月半”、“盂兰盆节”等。中元节和清明节、下元节是我国的三大传统祭祖节日,在民间也被称为“三大鬼节”。
中元节在北魏时期才被设立,主要源于“三元说”中的“地官中元赦罪”,因地官所管辖之处为地府,所以据说到了中元这日,地府大门会敞开,众鬼会离开冥界,回到阳间的家中与亲人团圆,若是没有家的就会在人间游荡,寻找吃食,等到地府之门关闭前再回去,故而便有了“七月半,鬼门开”、“七月半,鬼乱窜”等俗语。
听起来令人生畏的中元节,其实它的文化核心就是敬祖尽孝,毕竟大家口中常讲到的“鬼魂”也都是别人朝思夜想,所逝去的祖先、亲人。所以对于到来的中元节,大家以敬畏、敬重之心对待就好,尊重老传统。中元节的传统习俗较多,其中要记得“做3事、忌3事、吃2样”,祈福纳祥,不触霉运,日子越过越顺。
中元节做3事一、祭祖
七月半在最初诞生之时,并非现今所说的“鬼节”,它原本就是一个专门祭祖的节日,主要源于上古时代人们对祖灵的崇拜。
农历七月进入初秋,很多农作物成熟喜迎收获,为了庆祝丰收、酬谢大地和祖先的照拂,人们就会在这天进行祭祀祖先,在祖先的牌位前摆上新的稻米,向祖先报告秋天的收成,算是把丰收的喜悦分享给祖先。
后来,中元节的说法盛行,民间百姓开始认为,每逢农历七月十五,逝去的先人、亲人也就会重新回到阳间,探望自己的后辈子孙,和家人团圆。
故而大家在七月十五的前一晚就会开始准备,提前摆好供桌,到了七月十五的早上把祖先的牌位请出来,再把茶饭、水果等供品摆到供桌上,并点燃香火。这天的一日三餐都要供奉好饭菜、茶水,让先人吃好喝好再将其送走。
二、烧纸
在中元节,祭祖之后的有个传统习俗就是烧纸,当然现在为了环保是不鼓励大家这样做的。据民间流传,阳间的纸到了阴间可以当作钱用。因此人们为了让逝去的先人在冥界能有钱花,就会提前几日准备些金银色的锡箔纸叠成元宝的样子,等到了七月十五这天到先人墓地前祭拜完,压下一些黄纸,再专门把之前准备的金银元宝、纸钱等烧给先人,等所有纸钱彻底烧尽了才可以离去。
若是不方便去墓地的,则会在晚上到十字路口画上圆圈,把准备的纸钱放在圆圈内进行焚烧,让逝去的亲人在另一个世界也不缺钱,能够吃饱穿暖、不受罪。烧纸这项传统习俗虽带有些迷信的说法在其中,但也表达了后辈对逝去的先人、亲人的一种怀念、孝敬之情。
三、放河灯
“火里莲花水上开,乱红深绿共徘徊”,中元节里最美丽的民俗景象就是大家共放莲花灯,因是放在流动的河水之中,所以又被叫做放河灯。莲花灯以荷花作为灯底,荷花在我国传统文化中除了代表着洁身自好、清正廉洁等高尚品质外,还有团圆美满的美好寓意,而灯盏、蜡烛则有着驱除黑暗,智慧照亮人生之意。
将莲花灯放在河中飘荡,是为了表达对逝去亲人的缅怀、悼念,能帮助他们的灵魂照亮来世的路。同时也是对活着的人们表达祝福,祈祷大家能够幸福安康,事业、学业都能一帆风顺,也犹如莲花般出淤泥而不染,具有高洁的品性和智慧。
中元节忌3事一、忌夜游
到了中元节这天,若是没有特别重要的事情急着处理,尽量早早地回家待着,别在夜间外出活动。根据老一辈的说法,这天是鬼门大开的日子,尤其是到了晚上,阳气减弱,阴气上升加重,很多鬼魂会游走在街巷,要是出去跑动,很可能会冲撞到“脏东西”,触到霉头。
这些虽然只是民间传说,但还是要有着敬畏之心为好,早点回家休息。另外,也不要去别人家串门,在家中切勿吵架,尽早入睡不要熬夜。如果要出门,也不要乱跑乱踩,特别是别踩到送给亡灵的纸钱,看见画圆圈的地方要避开走。
二、忌吃祭品
中元节家家户户都会摆很多供品来祭祀祖先,以表敬意,像各种猪肉、鸡肉、点心、水果、饭菜等。按照民间的说法,这些祭品通常是不能乱吃和乱动的,逝去的先人在这天会回到家中团圆,供品是献给他们的食物,如果被吃了,那就会惹怒先人,他们就不会再保佑家中平安幸福,从而招来厄运。
家中有小孩子的,他们年纪小不懂事,一定要提醒、看护好他们,不要乱动或偷吃祭品,以防惹得祖先不快。
三、忌拍人肩膀
中元节这日很忌讳拍别人肩膀,因为在民间有一种说法称“每个人的身上都有三把火,分别在头部和两个肩膀上”,如果到了“鬼节”这特殊的一天,随便去拍别人的肩膀或头,就代表会熄灭掉身上的火,火一旦弱下来或者熄灭,就很容易引来鬼魂。而且,这天在背后拍别人,单单是这个举动就很容易吓到对方,让别人的心理产生不好的影响。
中元节吃2样一、吃鸭肉
俗话说“七月半吃只鸭,世间万物不用怕”,在中元节这天有一项食俗便是吃鸭肉,因为“鸭”和“压”是谐音,只要这天吃了鸭子,就可以驱邪,压住“魂灵”,不会沾染到不好的东西,给自己带来霉运。
另外一个说法是,鸭子会游泳能够渡河到“阴间”,可以作为“奈何桥的使者”,把要给逝去的先人送去的衣物、钱财等祭品带给他们,等到祭祀结束后,把鸭子吃掉也有“散福”之意。总之很多地方在这天都有吃鸭子的习俗,而且性凉的鸭肉也正适合秋季食用,营养滋补不上火,分享给大家一道莲藕老鸭汤的做法,可以在中元节这天做着食用。
推荐菜谱:【莲藕老鸭汤】
1、半只新鲜老鸭清洗干净,放入盆中加水,放一勺料酒和一勺食盐,抓揉后浸泡20分钟,泡好后冲洗干净。莲藕洗净削皮,切成莲藕块放入水中浸泡,以免氧化变黑。
2、洗净的半只老鸭直接放入冷水锅中,加两勺料酒和一些姜片,开大火将水烧开后,继续煮5分钟,之后捞出把水倒掉,将锅洗净。枸杞清洗加水浸泡备用。
3、把老鸭重新放进砂锅里,倒入足量的开水,放入姜片,用小火慢炖半小时,之后把藕块从清水中捞出放入砂锅里,再倒入泡好的枸杞,继续煮20分钟。
4、莲藕炖熟后,往锅中加小半勺的胡椒粉和适量的盐、鸡精,搅拌后盖上锅盖再煮3分钟,让调料融化入味即可关火出锅。
二、吃扁食
“七月半扁食香”,在我国很多地方到了中元节都有吃扁食的习俗,据说吃了扁食就能够消除掉负能量,吸走“脏东西”,并让人远离霉运。扁食和饺子形状相似,但扁食的皮更薄一些,看起来晶莹剔透,馅料也更为丰富一些,然后用高汤煮熟食用,其实更像馄饨,不过馅料会包得更多,味道也有咸有甜。
不过,扁食虽然和饺子、馄饨略有区别,但如今也有很多人会用饺子、馄饨来代替扁食在这日食用。分享给大家鸡汤元宝馄饨的做法,中元节吃了保佑家中和谐纳祥,驱走霉运。
推荐食谱:【鸡汤元宝馄饨】
1、鸡腿冲洗干净剁成块,放进锅中,加料酒、花椒、八角、干辣椒、红枣、泡发好的干香菇,加水慢炖半小时,炖好后加盐调味搅匀关火备用。
2、鲜虾洗净去壳去头去虾线,胡萝卜洗净去皮切末,五花肉冲洗干净切块剁碎,加少许葱姜、虾肉、胡萝卜碎继续一起剁肉馅。
3、肉馅剁好后,放入两勺生抽、一勺蚝油,加适量盐拌匀,打入一枚鸡蛋搅拌融合上劲,把拌好的肉馅放在馄饨皮底部,卷上一圈,馄饨皮两侧蘸水按紧即可。
4、鸡汤加热煮沸,把包好的馄饨下入鸡汤中,煮五分钟即可关火,碗中放紫菜、葱花将馄饨和高汤盛入碗中即可。
——老井说——中元节作为一个传统的祭祖、祭祀的节日,其中的各种习俗和禁忌还是比较多的,上面也仅仅是一小部分而已,毕竟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
尽管中元节这些习俗很多是用科学无法解释说明的,有些封建迷信在其中,但大多都还是人们用来表达对祖先、逝者们的怀念之情的,我们还是要保持敬重、敬畏之心,这些民俗也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核心的内容还是值得我们去传承的。
我是市井觅食记,与世界交手多年,依然光彩依旧,兴致盎然!每日更新美食菜谱和市井生活,关注我,享受舒适生活不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