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十六也是节,注意几点很吉利,要注意啥?
二零二二年是非常不容易的一年,这一年,疫情严峻,人们被长期封控,经济收入受到严重影响,在年尾疫情又突然放开,让人们措手不及,买不到药物,被新冠病毒折磨的是痛不欲生啊!
好不容易,第一波高峰已经过去,现在已经是腊月十六了,据民间流传,腊月十六也是节,那么腊月十六是啥节?这天要注意什么呢?下面我们就听听民间老人的说法,来长长见识吧!
一,腊月十六是啥节?
据老人说,腊月十六,和咱们的土地爷有关系,说到土地,这可是最基层的干部,在民间的地位还是非常高的,古人认为,上面所有的命令要通过土地传达;而且人死后,地府也要通知土地注销户口;最重要的是,咱们的国家是一个农业大国,所有的作物都来自于土地。
鉴于这些,咱们的祖先对土地非常重视,在民间的社戏和祭拜土地有关,再者人们还会在每月的初二和十六来祭拜土地爷,希望土地爷可以保佑平安,可以保佑五谷丰登。
腊月十六是一年当中,最后一个祭拜土地的日子,祭拜土地叫作“做牙”,农历的二月二日是第一个“做牙”日,所以被称为头牙,腊月十六日是最后一个“做牙”日,所以被人们称为尾牙,这就是咱们所说的“尾牙”节,古时有一诗句“一年伙计酬杯酒,万户香烟谢土神”,就是旧时诗人描述的尾牙情景。
二,在尾牙节要注意什么?
1.祭拜土地爷
既然尾牙节是祭拜土地的日子,所以第一个任务就要让土地吃好喝好,在咱们国家,分布最广泛的就是土地庙,甚至可以这样说,每个村子都有土地庙,在腊月十六这天,人们就会携带水果,携带三牲去土地庙祭拜,当然免不了要向土地爷祈求,让土地爷保佑老小平安,保佑风调雨顺,保佑五谷丰登。
2.准备好“打牙祭”
在我们这里,商人对“尾牙节”更加重视,由于商人认为土地爷是保护神,所以祭拜更加隆重,祭拜结束之后,商人们还会大宴自己的员工,因为自己的员工跟着自己辛苦了一年,大宴员工有感谢之意,同时还能收拢人心,员工们在新一年里面还会更加卖力的工作,由于在腊月十六员工可以吃上好的东西,所以就把这叫作“打牙祭”。
各位朋友,在腊月十六,你们的老板准备宴请你们没有呢?你们做好吃大餐的准备了吗?
三,腊月十六什么事不能做?
在腊月十六是祭拜土地的日子,也是答谢下属的日子,所以吗,在我们这里这天一定要对自己的员工客气一点,在这一天大骂自己的下属是一种非常不吉利的行为,俗语说“骂,生意要垮”,在腊月十六不但不能大骂下属,还一定要改善生活,也就是说要让下属打牙祭,这时肉是少不了的,要是吝啬的老板,不舍得给员工吃肉的话,员工会说“十六不吃肉,生意要落后”……
当然在腊月十六敬神的日子,朴素的国人还会感激天地,更会约束自己的行为,不吵架,少争执,否则也会被认为不吉利的。
四,总结
进入腊月,咱们的国家还有很多民风民俗,研究这些可以了解古人的思维,可以知道我们国家的文化传统,这是很有意思的一件事。
朋友们,腊月十六就要到了,你们那里都是有什么习俗呢?在这天讲究什么呢?欢迎大家留言交流吧!
以上是我的个人见解和看法,水平限制可能会有不当,敬请各位朋友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5月16日起,驾照有新用途!
来源:江西发布
有驾驶证的小伙伴
速速看过来!
你的驾驶证有新用处啦
继内地与香港
实现驾驶证互认换领后
近日再传来好消息
公安部与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签署
内地与澳门驾驶证互认换领协议
协议将自2023年5月16日起生效
内地与澳门驾驶证
互认换领协议
根据签署的驾驶证互认换领协议,内地与澳门承认对方核发的有效驾驶证,一方准许持有对方驾驶证的人员直接驾车或者免试换领驾驶证。互认换领的驾驶证准驾车型包括小型汽车和小型自动挡汽车。
持有效正式澳门驾驶执照的澳门永久性居民,持正式澳门驾驶执照,以及身份证明原件、身体条件证明、照片,可以直接免试换领内地驾驶证,无需参加考试;
持有效内地纸质驾驶证人员,在入境澳门14日内可直接驾驶规定车型,无需换领澳门驾驶执照;入境超过14日需继续驾车的,经澳门治安警察局交通厅登记后一年内可以在澳门直接驾驶规定车型。
内地与澳门驾驶证互认换领,将直接惠及内地与澳门旅游、探亲等人员,更加便利内地和澳门居民驾车出行,更好促进内地与澳门交流发展。
公安部有关负责人介绍,此前,内地与香港已经实现了驾驶证互认换领。内地与澳门驾驶证互认换领,将大大便利粤港澳大湾区居民往来,对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下一步,公安部将积极指导地方公安交管部门做好内地与香港、澳门驾驶证互认换领工作,进一步便利内地与港澳居民驾车出行。
也就是说
日后我们再去澳门
不论是旅游、探亲还是购物
都会更加方便
真的可以“说走就走”!
来源:江西发布综合公安部交管局
充分发挥规范引领作用 全力推动规定落地见效——《信访工作条例》施行一年来成效明显
新华社北京5月5日电 题:充分发挥规范引领作用 全力推动规定落地见效——《信访工作条例》施行一年来成效明显
新华社记者翟翔
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信访工作条例》于2022年5月1日起施行。一年来,在中央信访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国家信访局指导下,各地区各部门全力推动条例各项规定落地见效,与新形势下信访工作相适应、相协调、相一致、相衔接的制度规范体系进一步完善。党对信访工作的全面领导得到加强。
扎实推进条例学习贯彻 逐步完善法规制度体系
条例总结了党长期以来领导和开展信访工作经验特别是党的以来信访工作制度改革成果,是新时代信访工作的基本遵循。
为进一步推进条例落实落地,2022年4月,中央信访工作联席会议组织召开座谈会,对条例学习宣传贯彻工作作出全面安排。第九次全国信访工作会议把学习贯彻条例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明确有关工作要求。
国家信访局制定学习贯彻方案,召开动员部署会议,指导督促各地区各部门全力推进条例落实落地;组织开展条例集中宣传月和全国条例知识竞答活动;局主要负责同志牵头组织编写辅导读本,带头进行专题解读,局班子成员与有关司室负责同志带头宣讲,共为70余个地方、中央单位和国有企事业单位作辅导报告,通过现场、视频连线等方式辅导培训近百万人次。
各地区各部门扎实推进学习贯彻条例工作。
——党政领导带头领学促学。全国所有省级党委通过常委会会议、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等方式传达学习条例,对学习宣传贯彻工作作出安排部署。
——强化干部培训促进学深学透。公安部将条例作为公安院校和全体民警培训的必修课;山东举办专题研讨班和宣讲报告会,3500余名信访干部全员参训;云南组织专家录制系列微党课,将培训延伸到各地区各部门;天津建立健全年轻干部和新录用干部到信访岗位锻炼制度,促进能力提升。
——组织普法活动营造学习氛围。黑龙江开展集中宣传月活动,现场答疑解惑;内蒙古组织乌兰牧骑宣传队、大漠驼乡宣传队进行宣讲;新疆开展“国旗下宣讲”“马背宣讲”“毡房宣讲”等活动,将条例送到各级党员干部和各族群众身边。
中央信访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国家信访局以条例为纲,健全完善配套措施,统筹协调全国信访法规制度建设。
国家信访局对信访工作运行、信访业务流程等制度规范进行全面梳理、认真研究,分批分期对相关文件进行修订完善,形成管当前、利长远的制度成果。
各地区各部门对本系统涉及信访工作的有关制度和规定认真清理,按照2年建成完善的制度体系目标,推进配套制度立、改、废,目前,省级完成率均超过70%,20个省份超过80%。
践行党的群众路线 新时代信访工作格局初步形成
一年来,条例规定的“党委统一领导、政府组织落实、信访工作联席会议协调、信访部门推动、各方齐抓共管”的新时代信访工作格局初步形成,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做好信访工作的政治优势充分彰显。
中央信访工作联席会议修订工作规则,健全完善信访形势分析研判、重大问题协调处理等工作机制;全国省、市级联席会议机制覆盖率达到100%,县级达到近9成,27个省份乡镇街道联席会议机制实现全覆盖。
各地区各部门落实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制度,省级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带头接访,其中省级领导接访下访4100余次,包案化解疑难复杂信访问题3200余件,有效带动各级领导干部认真履行信访工作责任。
北京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到基层街道一线下访接访,形成良好带动效应;江苏建立健全党委常委会定期研究部署和政府组织落实制度,完善信访问题专业化解机制;安徽实行省、市、县、乡、村五级接访机制,推动信访矛盾及时就地化解;贵州省委主要负责同志对全省各级党委政府做好信访工作提出明确指示要求,省政府常务会议每月听取信访情况分析研判汇报,每月定期报告省长信件办理情况;浙江省委、省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与11个市的市委书记、市长签订信访工作责任书,带动市、县、乡、村四级及相关职能部门层层签订责任书,构建责任体系。
一项项机制的建立,确保了把信访这个“送上门的群众工作”办好办实。
运用法治方式化解矛盾 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全国信访系统充分发挥条例的规范引领作用,用心用情为群众排忧解难。国家信访局全力推进“治理重复信访、化解信访积案”专项工作,狠抓信访问题源头治理,信访事项受理办理质量效率不断提升,2022年,20个省份的新发生重复信访量同比下降,16个省份信访事项按期答复率在99.8%以上。
——攻坚化解积案,开展源头治理。河南落实领导包案,从严从实、分级分类攻坚化解信访积案;广东坚持省领导“双包双挂”,属地和省直部门“双交双办”,形成化解信访积案强大合力;福建各级党委和政府领导坚持固定时间轮流接待群众,随访随接、应接尽接、全程督办,针对疑难信访积案专题约访,深挖症结、因案施策;宁夏巩固提升信访积案化解质效,推动开展专项治理行动,带动解决同类信访矛盾;湖南溆浦通过服务微信群即时答复群众政策咨询、网上诉求,确保信访事项能在第一时间得到源头化解。
——坚持信访为民,开拓法治实践。山西省信访局与山西大学合作成立研究院,研究探讨条例施行后优化流程、提升质效、强化法治化的路径及政策支持,与电视台合作推出系列电视节目以案说访,引导广大群众依法信访、各级干部循法办访;吉林拓宽社会力量参与信访工作,各类专业人员和基层老党员、老模范等组成3万余人的志愿者团队,在各级来访接待场所无偿提供政策咨询、法律解释、心理疏导服务;上海市把群众建议征集作为践行全过程人民的重要抓手,不断创新征集形式、丰富征集内容,细化调研论证、办理反馈、协调督办等流程,市民建议占信访总量的36.6%,报送市委、市政府的重要建议采纳率达98.5%。
信访工作的本质是群众工作,寄托着群众的信任,承载着党和政府的责任。全国信访系统正充分发挥条例规范引领作用,切实把条例规定贯彻落实到信访工作全过程各方面,了解民情、集中民智、维护民利、凝聚民心,传递党和政府的温暖,促进社会更加和谐发展。
镜观·领航|六次集中教育 一项伟大工程
4月3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4月10日至13日,总书记到广东考察,这是主题教育启动之后,总书记第一次出京调研。
4月11日,在广东茂名高州市根子镇柏桥村同村民亲切交流。
考察调研中,总书记指出:“开展主题教育是今年党的建设的重大任务。各级党组织要坚决贯彻落实的工作部署,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上下功夫见实效。”
开展理论学习,接受思想洗礼,是人的必修课,更是开展党内集中教育的题中之义。
总书记深刻指出,“党的历次集中教育活动,都以思想教育打头,着力解决学习不深入、思想不统一、行动跟不上的问题”。
党的以来,直面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把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作为党的思想建设的根本任务,推动党内集中教育环环相扣、次第展开——
2013年6月开始,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自上而下分两批开展。
2014年3月17日,在河南省兰考县调研指导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参观焦裕禄同志纪念馆。
2015年开始,围绕“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要求,“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在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中开展,推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延展深化。
2015年12月28日至29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专题生活会,对照检查践行“三严三实”情况,讨论研究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措施。主持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2016年开始,“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在全体党员中开展,党内教育从“关键少数”向广大党员拓展、从集中性教育向经常性教育延伸。
2019年5月底开始,以“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为总要求,以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为重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在全党开展。
2019年7月15日至16日,在内蒙古考察并指导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这是15日下午,在赤峰市喀喇沁旗河南街道马鞍山村村民张国利家,同基层干部群众代表座谈交流。
2021年开始,党史学习教育在全党开展,要求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教育引导全党同志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
2021年6月18日,在中国历史展览馆参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中国历史展览”。
每一次集中教育,都是一次自我革命的生动实践。历经百年苦难与辉煌的中国,正以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推动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向纵深发展,不断凝聚起引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监制:孙承斌 李忠发
策划:刘洁 郑卫 兰红光 赖向东 王建华
统筹:鱼澜
编辑:徐亮 赵丁喆 杜潇逸 金宇 张善臣 任军川 万象 刘坤
摄影:鞠鹏 李学仁 谢环驰 刘彬
新华社第一工作室出品
新华社摄影部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