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行宪法重大修正一览
【链接】
1982年宪法公布施行后,根据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与发展,在领导下,全国人大于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和2018年先后五次对1982年宪法的个别条款和部分内容作出必要的也是十分重要的修正,共通过了52条宪法修正案。
●1988年 增加规定,“国家允许私营经济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存在和发展。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规定“土地的使用权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转让”,确立了我国新的土地使用制度。
●1993年 将“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坚持改革开放”等提法写进宪法序言。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取代“计划经济”;用“国有经济”“国有企业”取代“国营经济”“国营企业”。
●1999年 将“理论”写进宪法序言。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明确“中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规定“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2004年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入宪法,增加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内容。将国家对非公有制经济的规定修改为“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国家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并对非公有制经济依法实行监督和管理”。“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写入宪法。增加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
●2018年 确立了科学发展观、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指导地位。调整充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内容,将国家建设目标修改为“建设成为富强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第一次在宪法序言以外的正文规定“中国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将“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修改为“健全社会主义法治”。
汪辜会谈全过程梳理,亲历者珍贵口述|解密三十年前两岸破冰历程
“两岸之道,唯和与合,势之所趋,事之必至,期我同胞,终能秉持‘九二共识’与汪辜会谈之谛,续写协商与对话新页。”——汪道涵
今年是汪辜会谈30周年,1993年4月27日至29日在新加坡举行的汪辜会谈,是1949年以后,两岸双方首次以受权民间团体名义举行的高层会谈,标志着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
为记录这一重要历史时刻,凤凰卫视摄制组赴两岸及新加坡实地拍摄,记录多位亲历者珍贵口述,梳理汪辜会谈缘起始末,解密三十年前两岸破冰历程。5月20日,本周六晚22:00,凤凰卫视中文台将为您播出年度重磅特别节目《握手——汪辜会谈30周年回顾》上集,敬请期待。
两岸破冰
1986年5月3日,一架原定从泰国曼谷飞往香港的华航货机,在机长王锡爵的驾驶下,径直飞向中国大陆,降落在广州白云机场。随后,台湾透过香港国泰航空公司与中国民航公司谈判。这是1949年以来,两岸首次公开接触。
△1986年5月3日,王锡爵驾驶飞机抵达广州
1990年,两岸迎来了第二次谈判。当年7月,一艘从大陆私渡到台湾的渔船,在被遣返过程中,25名大陆渔民缺氧死亡。两个月后,两岸红十字组织在金门就遣返问题签订“金门协议”。这是1949年以来,两岸授权民间团体签订的第一个书面协议。
△1990年9月12日,两岸签订“金门协议”
为了统筹和处理日益增多的两岸事务,1988年大陆设立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在“三不政策”下,台湾当局拒绝官方接触,民间团体成了当时两岸协商的桥梁,两个特殊的机构应运而生,开启了两岸交流的新页。1991年12月16日,海峡协会在北京成立,简称“海协会”。
76岁的汪道涵出任海协会会长,唐树备担任常务副会长。
△1991年12月16日,海协会成立大会
汪道涵长期在地方和中央的经济部门任职,1981年当选上海市长,1985年退居二线。加强两岸交流合作、推动国家和平统一,是他晚年全部心血所注。
△汪道涵
汪致重 汪道涵之子:
“我父亲就讲,两岸的和平统一不是简单的事情,是要我们大家认认真真地去回顾这个历史。1895年的时候,清朝把台湾割让,1945年日本投降了之后,的部队过去了,包括后面三十八年的戒严,自然就给了台湾民众一个心理巨大的压力和影响,我们怎么样来弥补这样的一个历史所造成的伤痛。”
与此同时,台湾于1990年设立大陆委员会,同年11月,授权的民间机构,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成立,简称“海基会”。
73岁的辜振甫出任董事长,陈长文担任副董事长兼秘书长。
△1991年11月21日,海基会成立记者会,左起辜振甫、陈长文
辜振甫来自台湾五大家族之一的鹿港辜家,是著名大企业家和中常委,在台湾政界、经济界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辜振甫
1992年8月4日,汪道涵以海协会会长的身份正式致函海基会,邀请辜振甫访问大陆。
张亚中 台湾大学退休教授 孙文学校总校长:
“刚刚冷战结束以后,其实统一的问题的确是海外的华人,包括两岸都在思考的问题,也就是如何结束两岸的内战,要走向统一。”
孙亚夫 海协会副会长:
“这是一个很强烈的信号,就是两岸是可以来往的,两岸来往的层次已经到了高层人士,这个高层人士他会产生很大的示范性效应。”
在海协会的邀请函送出去之后,汪道涵又给辜振甫捎去了一封私函。
辜怀群 辜振甫之女:
“那个故事很有趣,有一个京剧演员叫做李宝春,到上海去演戏,汪伯伯就去看了,他们就拍了一张照片。汪伯伯知道要跟我父亲会谈以后,他就说你帮我带一封信去给辜老师。李宝春来到台湾以后,就跑来见我父亲,给了一封信,是汪伯伯亲手用毛笔写的自我介绍。”
辜振甫虽然出生和成长在日据时期的台湾,但一直偏爱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京剧艺术,到晚年还粉墨登场。
辜怀群 辜振甫之女:
“他自己喜欢很壮烈的英雄的戏。最喜欢的戏就是《文昭关》,最喜欢唱的一句就是‘一事无成两鬓斑,光阴一去不回还’。”
出任海基会董事长,让辜振甫有机会在两岸事务这个大舞台上一显身手。就在两会不断向前推进之时,海基会却遭到的频繁否定。
石齐平 海基会原副秘书长:
“跟海基会之间的矛盾是让我们感到很挫折的,那个时候很流行叫‘海陆大战’。因为我们角色定位不一样,我们海基会是强调要多接触、互动、交流。可能是从另外一个比较谨慎、保守的立场,不完全跟我们一样的心态,因此就给海基会往往造成了很多的限制。”
陈长文 海基会原副董事长兼秘书长:
“对于国家、民族的愿景会有很崇高的理念,以及奉献的心情。我也很认真担任了这个工作,接下来就心灰意懒,最后我还是辞掉了海基会,甚至董事的角色。”
△1991年11月3日,海基会第二次访问大陆
达成共识
1992年3月22日至27日,两会在第一次事务性商谈时提出,为避免公证书上出现类似“国与国”关系的表达,希望在协议中加上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同年10月28日至30日,两会在香港举行了第二次事务性商谈,最终达成“九二共识”。
唐树备 海协会原常务副会长:
“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这个是政治智慧的产物。”
△两达成的口头表述方案
1993年3月26日至27日,两会举行第三次事务性商谈,因为有了“九二共识”的保驾护航,商谈的第一天,双方就公证书使用和挂号函件查询等事务,达成了多项共识。
至此,两会第一轮事务性商谈正式结束。双方将两个协议定名为《两岸公证书使用查证协议》及《两岸挂号函件查询、补偿事宜协议》。这两个协议将在汪辜会谈上正式签署。
△1992年至1993年,两会举行的三次事务性商谈
定点狮城
“九二共识”达成,事务性协商也几近尘埃落定,两会终于确定于1993年4月举行汪辜会谈。而关于会谈的地点,却一直悬而未定。
大陆一直主张,这是两岸中国人自己的问题,要在我们自己的国土上协商,北京、台北都可以。台湾方面则提议在新加坡。
唐树备 海协会原常务副会长:
“李光耀先生确实在通过两岸的交流上,促成这个事情,他做了他的工作,他愿意当主人,我们也愿意支持他、尊重他。就这样,中央也同意了,到新加坡去。”
邱进益 海基会原副董事长兼秘书长:
“我们决定了新加坡,其原因是这么多年,李光耀奔走两岸,相互传话,对非常热心。另外它到底是第三地,国际性的。”
杨荣文 新加坡前外交部长:
“新加坡不试图成为双方之间的调解人,但我们试图为双方提供帮助。对新加坡来说,这不仅仅是经济利益。这也是情感上的。我们希望大陆和台湾有良好的关系。我们看到一家人就这样分散很不好。”
在新加坡诺维娜区中山广场旁,有一座精巧的花园,叫做“晚晴园”,是南洋纪念馆的所在地。
园内有两块石碑,分立花园左右,一块刻着海协会会长汪道涵题写的“烈士树”,另一块刻着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题写的“仁心果”。
△新加坡 晚晴园
杨荣文 新加坡前外交部长:
“我记得在晚晴园,有一块巨石,被切成两半,一半是汪道涵书法,另一半是辜振甫书法,希望有一天两岸能跨越边界走到一起。”
汪辜会谈预备性磋商
1993年4月7日,海基会副董事长兼秘书长的邱进益,登上了飞往北京的飞机。他将与海协会常务副会长唐树备,在北京进行第一次汪辜会谈预备性磋商。
会议结束后,海协会与海基会共同发表了汪辜会谈预备性磋商“八点共识”,认为汪辜会谈是一次定位于民间性、经济性、事务性、功能性的会谈。
孙亚夫 海协会副会长:
“我今天70岁的人再来看的时候的一个感觉,都使用了非常热情的语言来写这个议题。它都是带有一种主观愿望的,什么促成什么。”
△1993年4月7日,汪辜会谈第一阶段预备性磋商
不料,在海基会代表离京前,邱进益接到台湾主委黄昆辉的指示,提出之前发布的“八点共识”,有两点要删掉。删除的两条中,有一条还是邱进益主动提出的。
唐树备 海协会原常务副会长:
“我当时听了以后我感到很惊讶,这个谈判应当是很严肃的事情,怎么能随便删掉?汪老很宽容的一个人,他说行,就把它删掉了。”
邱进益 海基会原副董事长兼秘书长:
“我是真正要促进的人,结果你猛踩刹车,而且没有道理的,这种刹车是令我难堪的刹车。”
△1993年4月11日,《人民日报》刊登的“八点共识”
第一次预备会议后,双方紧锣密鼓地为汪辜会谈做最后准备。
1993年4月22日,唐树备和邱进益抵达新加坡,他们将在汪辜会谈正式开始之前,进行汪辜会谈第二次预备性磋商。
唐树备 海协会原常务副会长:
“第二次呢,比较尖锐,底牌都翻出来了,所以在新加坡谈那是最尖锐的一次。”
△1993年4月23日,汪辜会谈第二阶段预备性磋商
1993年4月25日夜晚,海协会会长汪道涵抵达新加坡。4月26日中午,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飞抵新加坡。第二天,汪辜会谈将正式举行……
节目中还将出场的历史亲历者,重磅嘉宾包括(按出场顺序):
本周六晚 22:00
凤凰卫视中文台年度重磅 特别呈献
《握手——汪辜会谈30周年回顾(上)》
制片人:陆璐
主编:施纯志 黄博 杜伊婷
编辑:杜伊婷
抗美援朝时,十大元帅的儿子为什么都没有去前线
大家都知道,抗美援朝爆发后,毛岸英第一批奔赴朝鲜前线,毛主席还说:“他是我的儿子,他不去谁去?”
不过,很多人都有一个疑问:为什么十大元帅的儿子都没有去?他们不是更应该做这个表率吗?
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他们为什么没有去朝鲜前线。
首先是朱老总,他只有一个儿子,叫朱琦,出生于1916年,比毛岸英大6岁,1950年抗美援朝爆发时34岁,正是建功立业的好时候。
那么,朱琦为什么没有参加志愿军呢?
朱琦是朱德与第二任妻子萧菊芳生的,在他刚出生后不久,母亲就不幸病逝了,父亲也因为要参加革命,离开了家乡,朱琦就跟着继母一直在乡下生活,还被抓去当了壮丁,受尽了苦难。
直到1937年,国共合作抗日后,朱老总才找到了他,把他带到了延安。
作为朱老总的儿子,朱琦原本应该在军队中大展宏图,但是因为在一次战斗中受了伤,朱琦只好离开了部队,在天津铁路局当了一名最基层的司炉工,没有人知道他是朱老总的儿子。
因此,当抗美援朝爆发时,朱琦不是军人,也就不能去朝鲜前线了。
再说彭老总,大家也都知道,他虽然结过两次婚,但都没有留下一个孩子,成为一个不小的遗憾。
第三位,也是只有一个儿子,名叫林立果,是与叶群生的。
那么,林立果是因为什么没去朝鲜前线呢?原因也很简单,因为他出生于1945年,抗美援朝爆发时还只有5岁,自然就不能去了。
第四位,倒是有三个儿子,而且都是我军的少将,他们为什么没有去呢?
其实也跟林立果的情况一样,比如的长子刘太行,出生于1939年,到抗美援朝时才11岁,次子刘蒙出生于1952年,三子刘太迟出生于1954年,就更赶不上了。
不过,的这三个儿子后来都很有出息,都成为我军少将,刘太行担任过空军指挥学院副院长、装甲兵部队作战部副部长;刘蒙担任过驻芬兰、丹麦、爱沙尼亚等国武官,还是我国第一位联合国维和部队地区司令;刘太迟也担任过空军司令部装备部副部长。
另外,的女儿刘弥群也是空军少将,一门四少将,刘帅的教育确实了不起!
第五位贺老总,只有一个儿子,叫贺鹏飞,军衔是中将,比刘家的四位少将都高。
贺鹏飞没有去朝鲜的情况也跟其他人一样,出生于1946年,抗美援朝爆发时还只有4岁。
不过,贺鹏飞后来的发展非常好,担任过海军副司令,1988年我军第二次大授衔时,被授予少将军衔,1994年又晋升为中将,在十大元帅的后代中,是军衔最高的人之一。
但可惜的是,贺鹏飞在2001年不幸去世,年仅55岁,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
第六位陈老总,陈老总和一样,都有三个儿子,而且也都因为年龄太小,没赶上抗美援朝。
长子陈昊苏出生于1942年,次子陈丹淮出生于1943年,三子陈小鲁出生于1946年,抗美援朝爆发时都还是孩子,自然也不能去了。
第七位罗荣桓,只有一个儿子,叫罗东进,出生于1939年,抗美援朝爆发时还只有11岁。
罗东进毕业于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长期服役于第二炮兵部队,担任过二炮副政委,1988年我军第二次大授衔时,罗东进被授予少将军衔,1999年晋升为中将。
第八位徐向前,也是只有一个儿子,叫徐小岩,出生于1947年,自然也不能参加志愿军了。
徐小岩的发展也很好,担任过南京军区副司令、解放军总装备部科技委员会副主任,中将军衔。
第九位聂荣臻,聂帅没有儿子,只有一个女儿,叫聂力,出生于1930年,抗美援朝爆发时正在上学。
聂帅虽然没有儿子,但这个女儿却很值得一说,参加过导弹控制系统自动驾驶仪、“远望”号远洋航天测量船、“银河”系列巨型计算机等大型国防科研工程的研制和组织工作,并在1988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93年又晋升为中将,可谓将门虎女。
而且,聂力不光是新中国第一位女性中将,也是世界上第一位女性中将,很了不起。
另外,聂力的丈夫更厉害,名叫丁衡高,是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期从事制导武器的研究,1994年晋升为上将军衔。
最后一位,共有三个儿子,长子叶选平出生于1924年,比毛岸英小两岁,抗美援朝爆发时已经26岁了,他当时在干什么呢?
1950年前后,叶选平正在哈尔滨工业大学、清华大学学习,毕业后在沈阳第一机床厂工作,所以,就没有参加志愿军。
次子叶选宁出生于1938年,抗美援朝爆发时还只有12岁;三子叶选廉出生于1952年,就更赶不上了。
这就是十大元帅的儿子的情况,在1950年抗美援朝爆发时,大多数都还是小孩子,有几个成年的,也是在读书或是工作,都不在部队服役,自然也就不能去前线了。
(参考资料:《十大元帅》《十大元帅轶事》)
#历史开讲#
16天起降610架次,山东舰首航打破记录,暴露辽宁舰最大弱点?
【军武次位面】作者:乐乐
4月24日,日本统合幕僚监部再次通报中国海军山东舰训练动态,称在过去的7天内,观察到山东舰放飞舰载机280多架次。如果加上之前9天中山东舰训练动态,国产航母此次总计在16天中起降舰载机610架次。虽然山东舰此次出海训练尚未结束,但这份成绩已经刷新国内航母训练的最佳纪录。也正是在这种对比中,才可以清晰的看到辽宁舰与山东舰的巨大差距。
▲《观察者网》的相关报道
辽宁舰虽然2012年才加入中国海军,但这艘苏联时期建造的航母其实在1988年就已下水,距离现在已有35年。即使现代大型军舰寿命绵长,35年也是相当可观的时间,像美国海军排水量近万吨的“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设计服役年限也不过就35年左右。大中型航母服役年限虽然往往能达到50年,但在服役35年后一般也已进入寿命末期,战斗力、出动率大打折扣。辽宁舰的服役过程比较特殊,其在2010年前主要都待在港口,很少出海,这往往被认为是使用寿命消耗较少,现阶段仍然保持良好状态的直接原因。由于之前辽宁舰训练成绩不俗,明显超过法俄等国家的中型航母,使得上述观点愈发深入人心,但如今来看恐怕并非如此。
▲辽宁舰1988年就已经在黑海造船厂下水
2022年是辽宁舰战力巅峰时间,训练成绩也最为优异。具体来说,辽宁舰先是在2022年5月3日率护卫编队出海,之后在10天中起降歼-15、直-18Y、直-9共300余架次,震动东亚。同年12月17日,辽宁舰再次率055、052D、054A前出西太,10天内共起降舰载机260余架次。在这两次训练后,辽宁舰返回大连港接受维护,山东舰转而成为国内海军唯一可以出动的航母。从2023年4月7日到23日,首次在西太海域活动的山东舰,完成了16天起降舰载机610架次的壮举。无论是时间跨度还是平均起降架次、总起降架次,均已超过巅峰时刻的辽宁舰编队。
▲辽宁舰在西太海域的训练让日本海自印象深刻
最重要的是,辽宁舰在2012年就加入海军,2016年就曾出海编队打靶,并由国防部在2018年5月31日记者会上,公开宣布初步形成战斗力,时至今日已有5年,距离2022年5月的巅峰时刻也有4年时间。而山东舰在2019年12月才加入海军,2020年5月《央视新闻》曾撰文称,山东舰已完成入役后首次出海编队航行训练,“标志着山东舰初步形成战斗力”,距今约3年时间。至于辽宁舰编队出海经验丰富,早年获注资源丰富等因素就更不用说。因此,辽宁舰在其他方面优势明显的情况下,之所以巅峰成绩比不上初出西太的山东舰,最主要的原因还是辽宁舰自己。
▲官方对辽宁舰初步形成战斗力的报道
辽宁舰前身“瓦良格”号,虽然从1988年到2000年都待在黑海造船厂码头,但1988年到1992年的第一阶段,和1993年到2000年的第二阶段,“瓦良格”号享受的待遇截然不同,对其舰体造成的伤害也是天壤之别。具体来说,“瓦良格”号在第一阶段是作为主力航母建造,各种保障、维护自然是最高待遇。而在第二阶段,早期黑海造船厂还给予航母简单维护、安保待遇,1995年航母命运决定后,最后的保障待遇也被取消,航母实际上是在黑海中经海水洗刷、腐蚀数年之久。在普通人眼中,这与军舰停靠港口似乎并无区别,但事实上,两者的区别就像在外遭风吹雨打一动不动,和常年有人驾驶、保养汽车之间的差距差不多。
▲归国途中的辽宁舰锈迹斑斑
此外,辽宁舰在从乌克兰归国途中,还在无动力情况下航行15000多海里,耗费120多天时间。由于目前其他国家并未有类似大型军舰无动力远航记录,因此很难精确推测辽宁舰在这个过程中受到的损伤,但这对航母的结构重创是毫无疑问的。而在后天劫难之外,辽宁舰在设计时也存在先天缺陷,这也对其性能造成了严重负面影响。具体来说,苏联海军极为重视反舰导弹的使用,甚至在航母上都搭载了重型反舰导弹。辽宁舰虽然拆除了反舰导弹,也补上了飞行甲板上的发射窗口,但仍然对甲板飞行调度造成了不利影响。此外,下层机库中原本用来存放导弹,即使经过改造也难以容纳舰载机的部分区域,以及体积过大的舰岛,也都对起降效率影响很大。
▲全新设计、建造的山东舰战力极强
因此,无论从哪个方面来看,辽宁舰存在的问题都是不言而喻的。虽然在海军先进航母作战体系的加成下,其编队战斗力达到了当下全球滑跃型航母的巅峰,但当更强悍的山东舰服役,辽宁舰根本性不足还是显露了出来。从这一点来说,海军将辽宁舰交由北部战区海军训练,又不止一次的将其称为“训练舰”,并非完全没有道理。而在山东舰服役并表现出优异战斗力后,辽宁舰此次进坞维护应该是主要保证未来5年左右的性能。一旦福建舰服役并形成战斗力,海军能有两艘新造航母在手,也许辽宁舰就要迎来新的使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