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春节年俗里,正月初一到正月十五都有哪些习俗?
1
正月初一
正月初一,称为元日。
金鸡报晓,为新岁之首,春天开始。
这一天,人们凌晨起来祭祖、拜神、焚香、放炮仗,意为“抢春”,敬拜天地神明,为新一年祈福。
人们开始携礼串门,名为“贺新岁”,晚辈给长辈拜年,压住邪崇。
而且家中有传统信仰的初一要吃素,所谓“年初一吃斋,胜过吃一年斋”。
2
正月初二
正月初二也是拜年,但是这一天嫁出门的闺女是要带着女婿一起走娘家的,其中又以新婚夫妇走娘家的规矩多。
比如说带的礼物都要是成双成对的,娘家不能全收下,待回夫家时,还要再捎回去一部分。
3
正月初三
传统习俗中,正月初三被认为是老鼠嫁女儿的日子,所以到了晚上要早早休息,不能打扰到老鼠嫁女儿。
老鼠大有“谁不让我过好这一天,我让谁难受一整年”的味道,如果惊扰了老鼠嫁女儿,老鼠就要祸害这一家。
为了地里的收成,早早的睡觉吧。
4
正月初四
正月初四又称为“羊日”。
在老皇历中占羊,故常说的“三羊开泰”乃是吉祥的象征,灶王爷要查户口。
民间传说正月初五也是财神的生日,所以接下来最重要的活动就是接财神。
在财神生日到来的前一天,各家置办酒席,为财神贺辰。
5
正月初五
此日俗称破五,民俗一说破五前诸多禁忌过此日皆可破,从王公大宅到街巷小户都如是,就连待客也如此。
古代时妇女们也不再忌讳出门,开始互相走访拜年、道贺。
这一天可不宜劳作呢,否则本年内遇事破败。
6
正月初六
正月初六是马日,马到成功,人们在这一可以开始出门做生意了。
沥酒拜街中,万户千门看,无人不送穷。
开门迎客自然要扫除垃圾,接着“送穷”,“送穷”是我国古代民间一种很有特色的岁时风俗,就是祭送穷鬼或穷神。
相传穷鬼乃颛顼之子,身材赢弱矮小,性喜穿破衣烂衫,喝稀饭。
即使将新衣服给他,他也扯破或用火烧出洞以后才穿。
7
正月初七
正月初七乃为“人日”,是古老的汉族传统节日,女娲造人日,也就是人类的生日。
这一日,大家可以开始过生日了,人寿年丰,可热闹了。摊煎饼吃七宝羹,安顿身心,休养生息。
一大早便有丰盛的家庭筵席,又是聚餐吃喝,又是放花炮烟花的,来庆贺生日。
8
正月初八
“七人八谷”,初八也就是谷日了,又叫顺星节。
传说中这天是诸星下界的日子,天空星星最多,如果这一天天气晴朗,那说明今年的稻谷收成很好。
如果是天阴的话那就失收了,所以盼望着是好天儿吧。
9
正月初九
初九是玉皇天诞,摆天坛,众人上香,诚心祈祷,人们都会祭拜玉皇大帝,举行祭典以表庆贺。
祈祷在新的一年要风调雨顺,平安大吉。
10
正月初十
石头节,竟然还有这么一个节日。
“年初十,地生日。祭石感恩,有天还有地。
比是爷娘不多异,人畜房屋都依地;米麦百谷都生地。
菜蔬风味拿来祭,祭他生日他欢喜。
人生忠孝与节义,地维赖以立;作事须求脚踏实地。”
简单来说就是此日不能磨刀,不能研磨,不能制作石制用品,甚至很多地方会祭拜石头。
这一天,石头可是个宝。
11
正月十一
民歌中有“十一请子婿”的说法,即正月十一是’‘子婿日“,岳父们在这一天宴请子婿。
相传,这是因为初九庆祝“天公生”的食物到初十还吃不完,所以,就在十一这天用来请子婿吃饭,娘家也不必再因此破费了。
12
正月十二
这一天其实是为正月十五做准备啦。
大街小巷、各家各户都要点满新灯,想想真的是灯火通明啊。
元宵节将近,搭建灯棚的时候到了。
13
正月十三
这一天还是离不了灯这个话题。
灶下点灯,预放元宵,从这一天起,巷陌桥道,皆编竹张灯。
元宵节成为灯节并在唐代中期已成定俗。
14
正月十四
在中国大部分地区,十四这天所有的事都是为了第二天的元宵节。
这天,灯会正式开放供市民购买灯笼。
为了元宵节,像舞龙和舞狮的表演开始在大街上演习,也有人写灯谜猜灯谜来增加节日欢乐气氛。
在中国,灯谜是非常传统的字谜游戏。
15
正月十五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为食品,在中国也由来已久。
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的新奇食品。
这种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后称“元宵”,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
元宵即\"汤圆\",可荤可素,风味各异。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圆美满之意。
浓浓年味起,人间大团圆。
传承至今的俗更增加了年味和浓浓的亲情。
祝新的一年里平安喜乐,万事顺意。
转自:环球文摘
来源: 呼和浩特日报
正月十五,老人说:“十五4不吃,福气不进门”,有什么讲究?
正月十五是春节的最后一天,这一天各地习俗基本相同,比如吃元宵或者汤圆,闹花灯,这一天也是阖家团圆欢聚一堂的日子。过了这一天,意味着春节的假期已经彻底结束了,人们也应该恢复到紧张忙碌的工作状态了。
每到正月十五的晚上,人们成群结伴观赏花灯,街上灯火辉煌的样子,非常的热闹。还有很多地方都会有焰火晚会,美丽的烟花在夜幕中十分显眼,简直是一场灯火盛宴。有的地方人们会有跨火堆的仪式,烧去一年的霉运,来年健康平安。
除了有各种热闹的活动外,人们还会享受各种美食,每个地方都有各自的不同习惯。虽然春节的假期已经接近了尾声了,但是有的习俗还是要讲究。不管你吃什么美食,下面的四种东西如果少了,来年你的福气都会受到影响。如果吃了这四种东西,那么就要在十五的这一天吃这几种东西,来年幸福满满。下面来看看具体是什么食物吧。
【吃四样】
一、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是最基本的仪式,实际上元宵的说法比较普遍,也有部分地区叫汤圆,这是基于我国南北方的习俗差别。北方人基本上都叫元宵,而且很多人都喜欢吃甜食店手工滚出来的元宵。现在人们生活节奏快了,各大品牌的食品商都会出售汤圆,各大超市有售,人们想要购买也非常的方便。
简单来说,汤圆和元宵都是糯米制作而成的甜食,里面有不同的馅料,比如经典的就是五仁、黑芝麻,现在还有很多比较新颖的馅料。汤圆是直接用糯米粉将馅料包裹起来制作而成,而元宵是先将馅料制作好,滚制包裹上糯米粉。不过不管是吃什么,都有美好的寓意,代表着幸福美满,团团圆圆。
二、饺子
过年吃饺子是重要的习俗,有的地方基本上正月里都在吃饺子。饺子是一种带馅料的面食,制作简单方便,营养丰富,人们可以将自己喜欢吃的馅料包进面皮里,即营养还健康。春节期间比较常见的饺子有猪肉白菜饺子、韭黄饺子等等。正月十五已经马上接近春季,韭菜也上市了,春天吃点韭菜能够让肝气生发,而且韭菜的味道特别鲜美,不管是韭菜猪肉还是韭菜鸡蛋饺子,都是这个季节的应季食品。饺子的寓意非常美好,形状类似元宝,象征着来年财源滚滚。所以趁着春节的最后一天,多吃点饺子,来年钱包鼓鼓。
三、生菜
中国人都讲究谐音,生菜的谐音寓意美好,意味着来财,是春节年夜饭菜品中必备的一道菜。尤其是到了正月十五,大家还要吃顿团圆饭,经过了春节的大鱼大肉,相信我们的肠胃负担已经很重了。吃点生菜,不仅寓意美好,而且还能清理肠胃。白灼生菜是一道经典的家常菜,做法简单,清爽解腻,大家可以尝试一下。
四、年糕
正月十五还在过年,过年很多地方都有吃年糕的习俗。上班族吃点年糕,事业顺利,年年高。正在上学的孩子吃点年糕,学业有成。年糕年糕,年年高升,大家趁着过年吃点年糕,给自己带来好运吧。
新的一年已经来临了,接下来也是春天,一个万物生发的季节。趁着这个季节,大家谋划新的未来,希望大家事业和生活都有好的收获。所以记住要吃上面的几种食物,以上就是今天的分享。
农村春节期间,正月初一到正月十五的风俗与禁忌,你知道多少?
春节每天风俗与禁忌有哪些?从小到了过年期间,父母就会告诫孩子们过年不能做些什么,应该说些什么吉祥话,但是具体小朋友们对于春节每天的风俗和禁忌是不太了解的。下面就一起来看看春节初一到十五的风俗与禁忌吧。
春节每天风俗与禁忌有哪些;正月初一:早起、开门、炮仗、拜年、给压岁钱、占岁、贴画鸡、聚财、团圆饭
春节俗称过年,原名元旦,是汉民族最重要最盛大的传统节日,主要的民俗活动有拜年(初一拜年一定是长辈或者左邻右里,一般不出远门去拜年),守岁,放鞭炮,贴春联,给压岁钱。在传说中,每到除夕年兽都会出来为害,人们经过一夜的守岁和子夜的燃放鞭炮,吓跑了年兽,所以初一早上人们开门互相道贺。
正月初二:祭财神(开斋日)、姑爷节
正月初二也是拜年,但是这一天嫁出门的闺女是要带着女婿一起走娘家的。其中又以新婚夫妇走娘家的规矩多。女儿回娘家,必备办一大袋的饼干、糖果,由母亲分送邻里乡亲,一如过年的情景。如果家中有多个女儿的,而这些女儿又不在同一天归来,那么,就要来一个分一次,礼物颇薄,四块饼干而已。比如说带的礼物都要是成双成对的。娘家不能全收下,待回夫家时,还要再捎回去一部分。然而,它反映的情意却甚浓,真正的是“礼轻情意重”,它表达了姑娘对乡亲的切切的思念。
大年初二,按照民俗惯例,基本上不去亲朋好友家逛门,如果一定要去,初一那天就要先去报到一下,第二天才能再去。大年初二、初五福安人不互相逛门拜年的习俗就这样形成并严格遵守下来了。
正月初三:烧门神纸、谷子生日、小年朝
又称小年朝,也称赤狗日,作为古老的汉族传统节日,相传这一天女娲娘娘创造出了羊。汉族民间传说初三晚上是老鼠娶亲的日子,所以一般人家都早早熄灯睡觉,以免骚乱了鼠辈(也有人说入夜提早熄灯是为了让老鼠看不见,无法娶亲,以减少其繁殖的速度),并在屋角洒落一些米粒、糕饼,供老鼠食用,称为老鼠分钱,表示和老鼠共享一年的丰收。中国汉族民间以正月初三为谷子生日,这一天祝祭祈年,且禁食米饭。
在香港,人们普遍大年初三不拜年,因正月初三是“赤口”,又称“赤狗日”。据说,赤狗是口怒之神,遇之则容易引起口角,所以香港老一辈的新界原居民,这天足不出户,留在家中,免得遇上凶煞。
正月初四:羊日
农历正月初四,又称为羊日。是汉族民间迎神的日子。在老皇历中占羊,故常说的“三羊(阳)开泰”乃是吉祥的象征,也是恭迎灶神回民间的日子。大年初四这一天全家在一起吃折罗,所谓折罗,就是把几天剩下的饭菜合在一起的大杂烩,打扫年货;清扫室内,把垃圾收集堆到一处,这也是汉族民俗中说的“扔穷”。还有传说说,灶王爷这天要来查户口,因此也不宜远出。
旧时一般商店要在初四晚上宴请大小伙计,分发红包。过去北京有句老话:“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初四晚上掌柜的说官话。”宴会有酒有菜,酒后惯例是吃包子。掌柜这时举杯祝贺,向大家道“辛苦”,这就叫“官话”。官话讲完后包子端上来,掌柜的亲自夹包子,包子放谁碗中,谁就被暗示已被解雇,被辞退之人饭后自动收拾行李告辞,所以这顿便宴俗名叫“吃滚蛋包子”。
正月初五:迎财神、路头神、送穷、开市
正月初五,俗称破五节,因汉族民俗认为之前诸多禁忌过此日皆可破而得名。由于这一天承担了太多人们的希望与憧憬,所以古代这一天的禁忌就特别多,比如在这一天必须吃饺子、不能用生米做饭、不准妇女串门等。这一天对于商家来说是个大日子,祈求一年财源广进,迎财神正是这天。“商店这天要开张,放鞭炮。”
正月初六:石头生日、送走穷神
农历正月初六又称马日,在这一天要送穷,是汉族民间一种很有特色的岁时风俗。在中国各地还有自己的送穷办法,各不相同。但寓意基本相同,都是在于送走穷鬼。反映了汉族人民普遍希望辞旧迎新,送走旧日贫穷困苦,迎接新一年的美好生活的传统心理。送穷神这一天,要在家里面进行大扫除,扫出来的垃圾,还有没用的破衣服等等要全部扔掉。此外,还要喝一种素菜汤,这种汤是用菠菜、青菜等七种蔬菜做成的。石头生日:在这天是石头的生日,所有石制品都不可使用。
据民间传说,穷神是上古帝王颛顼之子,生前喜欢节俭,穿破衣烂衫,喝稀饭。即使有人送衣服给他,他也会放入火种烧掉。传说,若是在正月初六,谁家比较脏,就会进入此家,导致破财等现象,因此每年正月初六要进行扔垃圾,送穷神。
正月初七:人日、捞鱼生、摊煎饼、踏青
正月初七,传说这天是人类的诞辰日,即人的生日,民间曾把这天叫做“人日”“人日节”或“人胜节”。汉族人民在这一天带人胜,吃七宝羹,吃面条,登高赋诗。民俗专家表示,“人日”反映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祈福纳吉和求平保安的愿望以及对“人”本身的尊重。古代人日有戴“人胜”的习俗,人胜是一种头饰,从晋朝开始有剪彩为花、剪彩为人,或镂金箔为人来贴屏风,也戴在头发上。
在有的地区,有送火把的习俗,用作物秸秆绑扎的火把,在自家门前点燃,一直送到村外,意为驱除火灾,祈求在新的一年里,平安无事,不着火灾。
正月初八:谷日、顺星
正月初八又称顺星节,这一天主要是从香蜡铺中请来的星神马儿上所列的星宿名号来了解天文了。顺星节的祭星仪式在夜里举行,有钱人家摆108盏灯花,一般人家也可摆49盏,最少是9盏,代表日、月、水、火、木、金、土,罗侯和计都这九位流年照命星宿。灯碗形似小小高脚杯,有泥质的也有铜质的,内放豆油,灯捻用“灯花纸”捻成。
正月初九:天日
正月初九俗称天公生,是天界最高神祇玉皇大帝的诞辰,天公就是玉皇大帝,是主宰天界最高的神,他是统领三界内外十方诸神以及人间万灵的最高神,代表至高无上的天。这一天的汉族民俗,妇女多备清香花烛、斋碗,摆在天井巷口露天地方膜拜苍天,求天公赐福,寄托了汉族劳动人民一种祛邪、避灾、祈福的美好愿望。
初九当天,更禁止家人晒衣服,尤其是女裤、内衣或倒垃圾桶,以表示对玉皇大帝的尊敬;祭品如果要用牲畜的,一定要用公鸡、不能用母鸡。若是要还愿时,必须用全猪或全羊。
正月初十:石不动、贺老鼠嫁女
称为石头节,为石头神生日,称“石磨日”、“十子日”、“石不动”等。这一天不准搬动石头和碾、磨、石臼等石器,俗信否则会伤了庄稼。这一天还忌开山打石和以石盖屋,并有向石头焚香祭拜、午间供奉烙饼的习俗。还有的地方流行抬石头神的习俗:初九夜里,将一个瓦罐冻结在一块平滑的石头上,初十早晨由十名姑娘或男青年,轮流抬着瓦罐奔走。如果石头始终不落地,预示着新的一年丰收;如石头落地,预示着年成不好。正月初十亦称老鼠娶,俗称十指。河南风俗这一日家家向石头焚香致敬。午餐必食馍饼,认为吃饼一年之内便会财运亨通。在山东郓城等地有抬石头神之举。
鼠年吉祥剪纸花朵与纸扇元素
正月十一:子婿日、行彩桥、吃烙合子、炮龙节、贺“添丁”、上采日、奉紫姑
正月十一,此日是岳父宴请子婿的日子。初九庆祝天公生剩下的食物,除了在初十吃了一天外,还剩下很多,所以娘家不必再破费,就利用这些剩下的美食招待女婿及女儿,汉族民歌称为十一请子婿。广西宾阳县举办独具特色的汉族传统节日——“炮龙节”。请紫姑日:最早记载“紫姑”的文献是南朝宋人刘敬叔的《异苑》。大致说紫姑是人家的小妾,遭原配的嫉妒,并在正月十五这天被害死在厕所里,天帝怜悯,封她为厕神。
正月十二:搭灯棚、烤火节、过老鼠节、包饺子、“点丁”日
这一天的汉族民俗活动有藏剪刀,收旧鞋,捏老鼠嘴,搭灯棚等。在石家庄南部一些地区的汉族民间,至今还保留沿承着正月十二烤柏火的风俗习惯。
北京的习俗有抖空竹(和谐之声)、摇风车(欢乐之声)、敲锣鼓(太平之声)等游乐活动,人们还可以走亲访友、结伴出游、制作灯笼、排练花会……
正月十三:灯头生日、滚龙灯、扎彩灯、吃汤圆、祭祀关公、做“圣虫”、祭海、放海灯
汉族风俗从正月十三开始上灯,正月十八落灯,有“十三、十四神看灯,十五、十六人看灯,十七、十八鬼看灯”之说。
正月十四:喝亮眼汤、试花灯、食糟羹、拜临水娘娘、吃麦流、吃“糊辣羹”、伏羲诞辰日、守财神、偷青、走大桥、卜紫姑、卜流花
正月十四即农历正月第十四天,作为汉族传统农历节日之一,这一天的汉族民俗活动有喝亮眼汤,试花灯,食糟羹,拜临水娘娘等。到了这一天,年基本已经过去了,之后便是正月十五元宵节,元宵节过后,年就宣告结束了。
正月十五:元宵节、灯会、吃元宵、演社火、走百病、偷菜、捏生肖、祈娃娃、拜晚年、游灯、听香、烧旺火、猜灯谜、抢灯裘
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们点起万盏花灯,携亲伴友出门赏灯、逛花市、放焰火,载歌载舞欢度元宵佳节。而元宵节俗真正的动力是因为它处在新的时间点上,人们充分利用这一特殊的时间阶段来表达自己的生活愿望。元宵节主要的汉族民俗活动有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