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一为什么不能回娘家?是祖训还是传统,有没有道理?
记得刚结婚那会,带着媳妇回家过年,刚过了大年三十,媳妇说有一件衣服忘在丈母娘家里,要过去拿,我母亲闻言后立刻阻止道:
“今天是大年初一,不能拿,要去也得过了今天再说。”
我有些不解地问母亲:
“妈,为啥要过了大年初一再说呀?”
母亲一脸肃然地说道:
“大年初一不能回娘家的门,这是规矩,尤其是刚结婚的新媳妇。”
“为什么?”
我有些不解地问道。
“这是祖训,总之,不行就是不行!”
我无语,只能无奈地摇头。
.......
大年初一为什么不能回娘家?祖训到底从何而来,究竟是什么道理?
后来,我翻阅了很多资料,才知道到底是怎么回事.......
大年初一不能回娘家的由来据传,这大年初一不能回娘家过年,可是大明开国皇帝洪武大帝朱元璋亲自定下来的,到底是怎么回事?
且听穷细细道来:
却说,朱元璋总共生了26位皇子,16位公主(真能生);其中第四位安庆公主乃马皇后所生。
安庆公主聪明伶俐,又长得漂亮,深得朱皇帝喜爱。
俗话说:男大当婚,女大当嫁
这安庆公主再怎么得宠,也终还是要嫁出去的,于是朱元璋千挑万选,最终为爱女选择了人品出众,进士出身的欧阳伦。
不久后,在皇帝的亲自组织下,安庆公主与欧阳伦组织了一场轰轰烈烈的“世纪婚礼”,那场面估计得是老朱家所有公主当中最有面子的了。
仗着皇帝的宠幸,安庆公主自打结婚后便一直待在皇宫,陪着马皇后,从来不提回公爹家的事。
有一次马皇后忍不住问道:
“女儿呀,你老待在我这里干啥?怎么不回到你老公爹家,跟你丈夫过日子去呀?”
安庆公主嗲嗲地回答道:
“娘,女儿就是不想回去,就想待在您与父皇身边么......”
马皇后闻言后,非常恼火:
“能不能好好说话?说,到底是为什么?”
见娘亲动了真怒,安庆公主再也不敢造次,竟是强行挤出几滴眼泪来呜咽道:
“娘,女儿是想回欧阳伦那,可是,可是一想到从此便没人给您捶背了,从此再也没有人陪您聊天了,从此只有您一个人,孤孤单单.......女儿心便拔凉拔凉的......呜呜呜......”
“别说了......”
女儿泪,揪心肺,说得一点不错啊,纵使马皇后此等铁石心肠的烈女子,也抗不了几分钟,最后只能妥协。
就这样,安庆公主便以陪着母亲捶背聊天为由,一直没回家,一直在皇宫内待到了大年三十。
老婆长期不回家,若是普通人,恐怕丈夫早就拿棍子来请了,可人家安庆是谁呀?
那可是堂堂的大明四公主,皇帝的掌上明珠啊.......能怎么办?
欧阳伦是有苦说不出,大年三十,便只能独自一人在家喝闷酒。
“我说驸马都尉,大年三十的......怎么就你一个人啊?”
好友刘畅来窜门,看到欧阳伦后,当即讶然问道。
欧阳伦闻言,呷了一口酒后,苦着脸说道:
“要不能怎么样......”
刘畅笑问道:
“你那公主老婆呢,没陪你喝一杯吗?”
欧阳伦猛然将一杯酒给灌了下去,几欲带着哭腔道:
“老弟,甭提了,近一年了,一直待在娘家,从来没回来过......您说人家一公主,你能怎么样?”
刘畅闻言点点头道:
“原来如此......”
“哎!命苦啊!”
欧阳伦慨叹着,再次将酒给满上了。
“欧阳兄,其实我倒是有个主意......”
刘畅略一思忖后,忽然神秘笑道。
“快说......”
欧阳伦像是抓住了救命稻草一样。
“你只需如此这般......”
刘畅凑到欧阳伦跟前,附耳言道。
“看来也只能如此了......”
欧阳伦默然点头道。
.......
大年初一一大早,皇宫大殿内:
朱元璋正在文华殿埋头苦读《庄子》(不得不说,朱元璋的确是个勤奋又爱学习的好同志),忽然内侍来报:
“陛下,驸马都尉欧阳伦求见......”
朱元璋合上书本,眉毛皱成了川字:他来干什么,大年初一的......不过,只是在短暂的沉默后,洪武大帝还是自喉咙里哼了一声:
“......有请......”
“是,陛下!”
内侍恭敬退下。
不一会儿,欧阳伦便笑嘻嘻地走了进来,当他看到朱元璋后,便立刻行起了跪拜大礼:
“陛下万岁万岁!”
朱元璋连忙挥了挥大袖道:
“行了行了,别来这一套,什么事,说!”
欧阳伦恭敬起身后,依旧笑嘻嘻地说道:
“陛下,其实也没啥事,这不大年初一了,臣婿特来给您拜年了,祝您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言罢,又欲再拜......
朱元璋一脸嫌弃,连忙将他给拉住了:
“行了,行了......即使给朕拜年,也得夫妻两个呀,公主呢?”
“这个.......臣婿不方便说!”
欧阳伦支吾道。
“屁话,快说!”
朱元璋瞪起了牛眼斥责道。
欧阳伦一脸无奈地说道:
“在皇后那......”
朱元璋笑着点点头道:
“嗯,也是,母爱伟大么,先到她母亲那也无可厚非......”
“陛下,公主其实一直在皇后那,从3月6日,一直到现在......”
欧阳伦低声补充道。
“什么?”
朱元璋勃然大怒道:
“混账,她一直都待在宫中......不曾跟你回去?”
欧阳伦点点头道:
“陛下,的确是这样......”
“这个混账玩意......”
朱元璋气得满脸通红,招呼也不打一声,直接朝皇后寝宫而去。
.......
当朱元璋来到皇后寝宫,发现皇后不在,只有安庆公主与宫女们嬉笑打闹之时,嘴都气歪了,顿时喝骂道:
“混账.......”
安庆公主猝不及防之下吓了一大跳,可当她看见是朱元璋后,便对着后者撒娇道:
“父皇,你干嘛这么凶.......”
朱元璋怒气依旧未消地问道:
“你为何这么长时间都不回家?”
安庆公主见父亲动了真怒,也不敢再撒娇,而是正经回道:
“儿臣是怕母后孤单......”
“你怕母后孤单,欧阳伦的父母就不孤单了么?人家辛辛苦苦把儿子拉扯大,好不容易娶了媳妇,到头来却是空欢喜一场.......都快一年了,都没看到媳妇长什么样......你觉得这样过分吗?”
朱元璋严厉斥责道。
安庆公主闻言只能低头认错道:
“父皇息怒,儿臣知错了,儿臣这就回家......”
......
就这样,在娘家待了近一年的安庆公主终于随欧阳伦回到了公婆家......
为了避免类似情况再次发生,特别是像安庆公主那样的皇亲贵胄,朱元璋特意下了一道谕旨:
为尊孝道,自此以后,大年初一,媳妇必须待在公爹公婆家,不准回娘家。
.......
这便是正月初一不能回娘家的由来......
总评:说白了,大年初一不能回娘家,其实就是典型的封建社会的男尊女卑,强制规定。
现如今,男女平等了,这种封建习俗其实早就废除了,也就是说,大年初一回不回娘家完全是由自己做主。
相较于大年初一的“强制规定”,大年初二,则要显得“人性”得多......大年初二可以去岳父岳母家拜年,也可以选择不去,总之去不去随你便......另外只要去了,岳父岳母肯定是会高规格招待,且还会让女婿坐上位,因此,这大年初二也叫“迎婿日”。
是不是很“人性”?
谢谢观赏!
关注我,每天都会给您带来不一样的精彩!
春节习俗:为何出嫁女儿要在正月初二回娘家,初一、初三不行吗?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
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五千年的习俗演变。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曾经有一些文化习俗消失,永远沉溺在过去;
也曾经有一些新的文化习俗兴起,他们在新的时代,焕发着新的光芒;
还曾经有一些文化习俗,即使历经千年的沧桑,依旧屹立不倒,穿越千年的文化积淀,依旧光彩照人。
说起文化习俗,节日便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历史积淀,也是最好的文化习俗的展示。
自古以来,中国就有众多的寓意深刻的文化节日:
为了纪念屈原这一爱国士大夫,我们设立了端午节,划龙舟、吃粽子,以此表达我们的哀思;
为了表达异乡游子对家乡的思念,我们设立了中秋节,吃月饼、赏月成为家人良好沟通的桥梁和纽带;
为了纪念默默奉献的劳动人民,我们设立了劳动节……
多彩的民间节日造就了多样的民间文化。而这众多的节日,都不能算是中国最大的节日。说起中国最大的节日,几乎人人都十分兴奋,那就是中国的春节。
一、春节追溯春节可以说是所有中国节日之首。春节定在农历的正月初一,但一般一直到正月十五春节才算结束。人们会从春节前一个周便开始忙碌,准备春节的各种东西,新的一年开始之后,人们又会开始各种走亲访友的活动,长时间没有交流的亲朋好友会坐下来叙叙家常,聊聊自己发生的有趣的事情。
关于春节,又有怎样的历史渊源呢?
民间关于春节的来源众说纷纭,而最普遍的、最具有传奇色彩的便是年兽了。
在很久以前,有一种怪兽叫“夕”,每年年末,它都会出现在村子里,在村子里到处伤人,为祸一方,当地人都十分惧怕它,却也拿它没有办法。于是他们便向灶王爷许愿,希望灶王爷可以请一位神仙来降伏这个妖怪。于是灶王爷便请了天上一位叫“年”的神童,妖怪再次为祸人间的时候,神童用红绸吓退了妖怪,然后他又用放在火里烧地劈里啪啦的竹竿将妖怪吓跑,而神童赶走妖怪的这一天,正好是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于是人们把这一年叫做除夕,把新年的第一天叫做过年,以此来纪念这一段传奇故事。
从此之后,红绸和鞭炮都成为了过年的一个重要的标志,其实不仅如此,过年还有很多不一样的习俗……
二、大年三十走亲访友就是过年的一个十分重要的习俗,而年后每一个走亲访友的日子都有特定的对象。比如,初二这一天,就是嫁出去的女儿回娘家的日子。
在这一天,已经嫁出去的女儿会带着自己的丈夫和孩子回到娘家与自己的父母以及家人团聚,一同庆祝新年。我们不禁疑问,为什么初二才是出嫁女子回娘家的日子,而不是初一、初三、或者是其他日子呢?
其实,初二才是最适合回娘家的日子。在中国的民间,一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大年三十不能看娘家灯,顾名思义,就是如果回了娘家,在大年三十这一天是不能看到家里点起来的灯火的。如果是在大年三十这一天回到了娘家,那最好是吃过中午饭之后就启程。如果看到了大年三十晚上家中点起来的灯火,那是万万使不得的,这寓意着不吉祥,会给自己的父母以及兄弟姐妹带来厄运。
久而久之,大年三十不回娘家就形成了一个习俗。即使在科技十分发达的今天,人们也总是保持着一颗敬畏之心,不仅如此,流传了多年的习俗也渐渐变成了一种习惯,人们也不愿意打破。
三、回家的规定中国民间有一句古话: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意思就是即使作为娘家养育了女儿,但女儿一旦出嫁,就是别人家的成员了。原来自己的娘家人只能称之为亲人,而嫁给自己的丈夫的那一家人才算是女子的家人。
旧社会对女子的相关礼仪也有众多的要求,嫁出去的女儿如果想要回娘家,那一定要找到一个固定的日子,不能跟随自己的内心,如果想念家人,是不能立马回去的。出嫁的女子只能在大年初二、端午节这样规定的日子回家。
四、大年初二的故事在这样一个春节团圆的日子里,每一个人都希望见到自己朝思暮想的人,为了让出嫁的女子得到一点宽慰,人们决定设立正月初二作为回娘家的日子,出嫁的女子在这一天回家,可以见到自己朝思暮想的人。
那为什么不是大年初一呢?这又与民间过年的习俗有关了。
在大年初一这样一个新年第一天的好日子里,一般大家都会在本村里或者是给本宗族里的长辈拜年。因此大年初一这一天,出嫁的女子一定要跟随着男子去给自己丈夫的长辈拜年,所以在这一天,出嫁的女子自然不能回到娘家了。
那为什么不能是初三回娘家呢?随着社会的发展,女性的地位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初一过后,人们就开始走亲戚了,而各家走访的第一个亲戚便是出嫁女子的丈夫,这样一来,既显示出了对女子的重视,也表现了出嫁的女子以及她的丈夫对女子家庭的重视,这对维持良好的家庭关系至关重要。
随着城镇化的不断发展,众多的村子被高楼大厦取代,与此同时,众多的民间习俗也在城市化的进程中消失殆尽。但春节这样一个中国最盛大的节日依旧得到中国人民最大程度的重视。
尽管人们纷纷感觉与过去相比现在的年味儿淡了很多,但这依旧不能抹杀藏在过年背后的人们真实的感情与快乐。年在很多地方已经消失了,但过年的相关习俗却被完整的保存下来,人们对过年的那份最真实的感情依旧被完整地保存下来,成为人们一生的回忆。
文/枕猫
春节习俗:为何出嫁女儿要正月初二回娘家,初一、初三不行吗?
请您在阅读本文前点击右上方的“关注”,以后您就可以每天免费收到【农夫也疯狂】分享的关于农村大小事。
文/农夫也疯狂
俗话说“百节年为首”,春节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其自古以来就很受中国人重视。而每年到了春节的时候,就不得不说一下春节期间的一些习俗了。虽然在今天大多数的老规矩不像过去一样受重视了,很多的年轻人也普遍是百无禁忌了,但是有些老规矩依然还是有很多的人在遵守,比如在正月初二这天很多地方都有一个共同的习俗——出嫁的女儿回娘家。在大年初二这天出嫁的女儿会和丈夫、儿女一起回娘家探望自己的父母及兄弟。那为什么一定要正月初二回娘家呢?初一、初三不行吗?
估计也有些人曾有过这样的疑问,以前农夫也不太懂,后来听了村里一些老人的解释之后才恍然大悟,并不是初一、初三不能回娘家,只是初二回娘家是最合适的。
在农夫的家乡这边,以前一直有着出嫁女儿不能在娘家过年的习俗,民间还有俗语“大年三十不能看娘家灯”,说的是出嫁的女儿是不能留在娘家过夜的,如果回娘家了,那最好是在中午吃完饭之后就回去,是不能看到娘家的灯火的,不然就会给父母及兄弟带来厄运。在今天看来,这个是很没有道理的,但是在过去却没人原因打破这个规矩,毕竟谁也不想背上“不孝”的坏名声,所以多数人都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而正月初二才回娘家也和这个有一定的关联。
在过去,女人的社会地位不高,古人提倡的思想是“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一旦女儿出嫁了之后,那就不再是家人了,而变成了亲人,而婆家就是家人了。在这以后就算是女儿也不能随意回娘家的,即便特别想念娘家人了,也不是想回去就能回去的。这一点不仅普通老百姓是这样的,就连一些帝王将相家嫁女儿也是如此的。但是有几个日子是可以回家的,也是没人会说什么的,比如大年初二、端午节等。而大年初二回娘家,也是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
首先,在大年三十的时候,是一家人团圆的日子。就像诗写的那样:每逢佳节倍思亲,在这样特殊有喜庆的日子里,出嫁的女儿肯定也特别想要思念自己的父母及兄弟了,想和父母吃一顿团圆饭。而为了化解出嫁女儿对父母的思念之苦,就有了初二回家探望父母的习俗了。
其次,为什么要初二回娘家,而不是初一。那是因为在很多地方初一的时候都是在本村里给本宗族的人及村里人拜年,也有的地方初一是不拜年的,而到了初二的时候才开始走亲戚,其中第一个就是回娘家,这也显对女人父母的重视,同时也第一时间化解了出嫁女儿的相思之苦,等到初三的时候就是去给一般的亲朋好友拜年了。
大年初二回娘家这可是春节期间的一个十分重要的习俗了,其也为出嫁的女儿提供了一个家人团圆的机会,让他们能回到娘家,给父母做顿饭表达一下自己的孝心,同时也让许久未见的姊妹们,得以叙叙旧、话话家常。时至今日,虽然女儿回娘家没这么多讲究了,但是基本上还都是初二回娘家的。在你的家乡也是这样吗?
晚安十点(2023.1.23)丨正月初二,回娘家!这些习俗你都知道吗?
今天是正月初二
很多地方都有“回娘家”的习俗
在这一天
出嫁的女儿要与丈夫一同回娘家
所以这一天又称为
“迎婿日”或者“姑爷节”
今天有什么习俗呢?
早报妞带你一起来了解~
回娘家
这一天,回家的女儿必须携带一些礼品和红包,名为“带手”或“伴手”,分给娘家的小孩,而且送礼宜送“双”,称“好事成双”。
图源:广西新闻频道。
女婿也要精心准备,有句俗话说:“一个姑爷半个儿”,姑爷去给岳父岳母拜年,正是“半个儿”见“亲娘”的好机会,也算是一次年终考核。有些地方的娘家人会“难为”女婿,图个热闹场面。另外,一家人也会选择在这一天拍一张全家福。
祭财神
北方在正月初二祭财神,这天无论是商贸店铺,还是普通家庭,都要举行祭财神活动。这些财神通常周围画有聚宝盆、大元宝、珊瑚之类图案,突出其富丽华贵,寓意招财进宝。
有的地方家里中午要吃馄饨,俗称“元宝汤”。一些大商铺的祭品则用“五大供”,即整猪、整羊、整鸡、整鸭、红色活鲤鱼等,祈望今年要发大财。
开年饭
正月初二又叫做“开年”,当天的中午饭便是开年饭,从这一天开始,人们带着三牲、糍粑、煎堆等礼品,走亲访友。
在饮食习俗方面,开年饭菜式要多样,寓意要吉祥。例如炒饭取意“大显身手”,猪舌取意“大利”,生菜取意“生财”,蒜寓意“能写会算”,葱寓意“聪明”,韭菜寓意“长长久久”,芹菜寓意“勤劳刻苦”等。
吃面条
俗话说得好:“初一饺子,初二面,初三合子往家转”。在这一天吃面寓意着新的一年顺顺当当。
这天做面条的面通常是用正月初一包饺子剩下的,面条必须要整齐、筋道、顺滑。不能断断续续。面条煮好后,过两遍冷水冷却,然后配上各种卤子,一碗热气腾腾的面下肚,可以从年头顺到年尾。
一碗面
一桌饭菜
和亲人叙叙旧,话话家常
生活的温情
其实就蕴藏在柴米油盐中
正月初二这天
你们家乡还有哪些习俗?
欢迎在评论区和我们分享~
传统民俗|正月初二:回娘家啦
今天是农历正月初二
按照民间的年俗
这一天是媳妇“回娘家”的日子~
此外,
这一天还有哪些年俗?
回娘家
这一天,姑爷们精神抖擞,带着穿戴一新的夫人和孩子,提着丰厚的礼品,专门给岳父岳母拜年。“回娘家”的习俗,也给出嫁的女儿提供了一个聚会的机会,让许久未见的姐妹们得以叙叙旧、话话家常。
祭财神
在北方,正月初二还有“祭财神”的习俗,这天中午还要吃上一碗馄饨,俗称“元宝汤”,祈望新的一年生活更加富足。
吃“开年饭”
正月初二谓之“开年”,这天的中午饭称“开年饭”,菜式多样,皆取吉祥寓意。鸡寓意“大吉大利”、炒饭取意“大显身手”、生菜取意“生财”、蒜寓意“能写会算”、葱表示“聪明”、韭寓意“长长久久”。
吃面条
按传统的做法,初二的面要用初一的饺子面来做,而且面煮熟之后用冷水浸过。
忌回门礼为单
由于传统上认为单数不吉利,女婿带回娘家的礼物必需成双。
忌午睡
白天不可午睡,否则整年度都会很懒惰。
忌搬家动土
正月都是古代祭祀的日子,这样重要的日子里,讲究的是进财、纳财。正月搬家,会导致诸神找不到家,他们自然有脾气。所以古人有正月搬家穷的说法。
海报制作:郗远辉
来源: 长春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