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蠡与西施的爱情故事(范蠡与西施的爱情故事书)

范蠡与西施的故事并不浪漫

​西施,生年不详,又名先施、施夷光、西子,春秋时期越国著名的美女,和汉朝的王昭君、貂蝉、唐朝的杨玉环并称为古代“四大美女”。

西施出生在越国句无苎萝村(今属浙江诸暨),出身寒微,自幼跟随母亲在浣纱江浣纱,因此又被称作“浣纱女”,因天生丽质、美艳动人而远近闻名。

越王勾践对吴作战失败,采纳了大臣文种的计策(一说采纳了范蠡的计策),“遗美女以惑其心,而乱其谋”,把美女西施、郑旦等八个美女献给吴王,打算以美女迷惑吴王。

西晋学者王嘉在《拾遗记》一书中记载:“越谋灭吴,畜天下奇宝、美人、异味进于吴……越又有美女二人,一名夷光,二名修明,即西施、郑旦之别名,以贡于吴……窃窥者莫不动心惊魄,谓之神人,吴王妖惑忘政。”

吴王夫差大喜,为美人建造了“姑苏台”、“馆娃宫”,把西施和郑旦安置在椒花之房,终日沉湎酒色,荒疏朝政。

勾践发现时机已到,发兵攻灭吴国,吴王夫差自杀,西施下落不明,传说不一,一说和范蠡泛五湖而去,一说投江而死,一说回到故里,终老于山林。

流传最广的说法是,西施和范蠡泛舟西湖,在二人世界中浪漫地度过了余生。

西施到底和范蠡是什么关系?唐代学者陆广微在《吴地记》中记载:“县南一百里,有语儿亭……”

​浙江嘉兴县城南有一个叫“语儿亭”的亭子,当年,“勾践令范蠡取西施以献夫差,西施于路与范蠡潜通。”

勾践命令范蠡去征召西施、郑旦等美女献给吴王夫差,西施和范蠡在路上产生了感情,于是就相爱而同居了。

一行人“三年,始达于吴”,诸暨到吴国的都城姑苏城也就数百里的路程,他们竟然走了三年,算上范蠡从越国都城会稽城(浙江绍兴)出发到诸暨的百余里路程,也不足一千里,不至于走三年啊。

可见仅仅用“私通”形容西施、范蠡的关系很不客观,他们至少是有感情基础的,因相互恋恋不舍而迟迟抵达吴国都城。

“遂生一子,至此亭,其子一岁,能言,因名语儿亭。”

西施、范蠡两人在途中生了一个儿子,走到嘉兴的一个亭子的时候,已经一岁的孩子能说话了,因此这个亭子被称为“语儿亭”。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范蠡和西施生的儿子名叫“语儿亭”。

范蠡把西施、郑旦等美女、宝物进献给吴王,吴王日夜醉卧温柔乡,最终导致国破身亡。

越国灭掉吴国后,范蠡辞去官职,传说他带着西施隐居在乡野,这种说法是古代文人的一种幻想而已。

​事实上范蠡并不真爱西施,而是利用她,传说范蠡把西施装进牛皮袋子中,沉入西湖,似乎很接近历史事实。

本世纪初的公元2003年,战国古墓出土的竹简,解开了范蠡和西施的关系之谜。

苏州某建筑工地施工时,发现了一座战国时期的古墓,墓中出土了三片竹简,上面写着——“蠡与施潜通,三年始达吴,以语儿亭为质,施不得不勉。”

这段文字翻译成白话就是:范蠡和西施在途中私通,三年后抵达吴国,范蠡以二人所生的儿子“语儿亭”为人质,逼迫西施去吴国完成使命。

西施去吴国是无可奈何之举,有亲生儿子作为精神支柱,才勉强完成了迷惑吴王夫差的使命。

短短二十一个字,揭露了范蠡的残酷无情,同时也是对二人相亲相爱浪漫说法的无情嘲弄。

范蠡西施泛舟西湖的爱情故事不过是后人美好的现象,历史上西施的真实结局其实非常惨

民间有很多美好的传说,牛郎织女、嫦娥奔月、白娘子、孟姜女哭长城……..之所以有这些美丽的传说,寄托了广大老百姓的美好愿望,很多不是真实的,或者,有个影子,经过艺术渲染,不断夸大。

范蠡与西施的故事就是如此。

公元前494年,越国攻打吴国,越国战败,被迫向吴国求和请降。为表示臣服,越王勾践在范蠡陪同下到吴国为奴,在吴国,勾践老老实实干苦力活,逐渐赢得了夫差信任。三年后,夫差赦免勾践、范蠡回国。回国后,勾践下定决心打败吴国,报仇雪耻。范蠡、文种等人出了不少主意,其中一个计谋是送给夫差美女,以消磨他的意志。范蠡到民间物色美女,民女西施和郑旦被选中送到吴国。夫差见到这两个绝色女子,非常高兴,说:“越国贡献的这两个女子是勾践尽忠我吴国的证明呀!”

夫差手下的大臣伍子胥却不以为然,说:“勾践送美女,另有目的,大王接受,以后必有后患。”夫差听不进去,执意收下了这两个美女。郑旦后来生病而死。

谁知,范蠡在与西施的接触中产生了感情,并私订了终身。越国于公元前473年打败吴国,实现了复仇的目的。范蠡立有大功,被封为上将军,但是他却急流勇退,毅然离开越国,带着恋人西施泛舟江湖。据《越绝书》记载:“吴亡后,西施复归范蠡,同泛五湖而去。”这是说范蠡与西施,离开了越国,来到了理想的乐土,过上了美满的生活。

范蠡与西施如此美好的结局,使喜欢大团圆结局的中国老百姓津津乐道,回味无穷。古往今来,范蠡和西施的故事已经成为中国人理想生活的代名词和文化符号,广为流传。在文学、戏剧中,关于西施题材的作品不可胜数。

但是,范蠡与西施的故事虽然优美动人,却无历史依据。《史记》清楚记载,范蠡离开越国后,带领全家人来到齐地,“耕于海畔,苦身戮力,父子治产,居无几何,治产数十万。”在这里,根本没有西施的影子。后来,范蠡到陶经商,也没有西施。

而且,在记载春秋战国历史比较严肃的史书中,如《左传》、《国语》、《史记》等均没有提到西施。《国语·越语上》提到越国送美人的事,却没提西施名字。

可见,西施的故事是后人演绎出来的。但是,西施这个人确实存在,但经历未必如传说中说的。

在先秦诸子著作中曾多次提到西施。《墨子·亲士篇》说:“是故比干之殪,其伉也。孟贲之杀,其勇也。西施之沉,其美也。吴起之(车)裂,其事(功)也。”比干、孟贲、吴起三人都在《史记》中多次出现,照此推论,西施当确有其人。

在《庄子》、《孟子》、《荀子》、《韩非子》、《管子》等书中也出现过西施的名字,在《庄子》一书中,三次提到西施,其中有家喻户晓的“东施效颦”的故事。

既然西施确有其人,她又没有和范蠡共同出走,那么,她的结局如何呢?

墨子说:“西施之沉,其美也。”这是说西施被沉入江水,是因为她的美丽。吴国灭后,勾践帝王家天下的心态膨胀,诛杀有功之臣,范蠡侥幸脱身,文种却未能幸免,既然勾践连功勋显赫的范蠡、文种都不放过,弱女子西施就更不在话下了。

明代小说《东周列国志》中说将西施沉江是勾践妻子所为:勾践班师,带回西施,越夫人让手下人将西施偷偷引出,绑大石沉江中,恶狠狠地说:“此亡国之物,留之何为?”

中国古代常有把亡国的原因归结于女子的记载,这种陈腐的“女人祸水论”在当时就受到人们的批评。北宋政治家王安石就曾对西施鸣不平,因此还写了一首诗:

谋臣本自系安危,贱妾何能作祸基?

但愿君王诛宰嚭,不愁宫里有西施。

西施这个无辜的美女,,受越国派遣到吴国,侍奉夫差,最后又惨遭不幸。人们无不同情西施的命运,于是就想象一个美丽的传说。

人们同情、热爱善良美丽的西施,敬仰足智多谋,功成身退的范蠡,出于对和平、幸福生活的向往,于是宁愿把范蠡、西施塑造成有完满人生结局的俊男靓女,而不愿看到西施的不幸,范蠡的不圆满,在范蠡和西施的故事中,人们不断把完美加在西施和范蠡身上,以求得到心灵的慰藉和平衡。

现实是残酷的,而理想却可以消除这种残酷;史实虽然事实,但远没有传说美丽动人。

作者:王子皿,历史百家争鸣特约作者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www.csxsg.com/forum/20230610/1685842011108506.html
上一篇:女人左下巴有痣代表什么(女人右下巴有痣代表什么)
下一篇:鼠和龙属相合不合(鼠和龙属相合不合子女)

网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