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梦自查周公解梦大全查询(解梦自查周公解梦大全查询梦见蛇)

蛇者,它也:心理学解梦,经常梦见蛇,潜意识在表达什么?

文 欣然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创作不易,侵权必究

导言

你梦到过蛇吗?

梦到蛇时,你是什么样的体验?

很多人梦到蛇,都伴随着不太愉快的体验:比如被蛇追赶、咬伤、吞噬、缠绕;或者它只是蛰伏着并没有伤害你,但你就是害怕,想逃跑却怎么都躲不掉。

这些梦,意味着什么呢?

按照心理学大师荣格的集体潜意识理论:怕蛇,是人类祖先在潜意识里的原始恐惧,是集体经验的智慧累积;所以梦到蛇,是潜意识在保护自己。

而心理学释梦鼻祖弗洛伊德则认为:梦到蛇,往往意味着性趋力与攻击性趋力被压抑。

哪种解释更贴近原貌呢?这要依据梦的具体内容来分析。

接下来就来说一说,梦里出现蛇最常见的3种解释,以及它们各自代表了什么。

01

解释1:梦见蛇,代表潜意识在表达焦虑,恐惧以及被吞噬感。

在大多数人的梦中,蛇是伴随着恐惧和焦虑的,在这类梦中,蛇是我们 “投射内在恐惧”的对象。

这种恐惧,可能来自于两方面:一是在自我认识中,你害怕面对的那个部分;二是在现实生活中,你正在面对的困扰或潜在危险。

武志红老师的《梦知道答案》中,记录了这样一个梦:

五岁的壮壮,梦到妈妈变成了一条五彩斑斓的大蛇,拼命地追着自己。

他很害怕,可怎么跑都甩不掉,最后从惊慌失措中醒过来。

很明显,这是个关于亲子关系的投射梦,要了解梦的含义,首先要了解壮壮和妈妈的关系。

令人意外的是,妈妈说,她和壮壮的关系非常好。

平日里,她很关注孩子的感受,孩子有什么事情也都会妈妈说,母子间很和谐,孩子的需要妈妈往往一下子就猜得对。

她还举了个例子:一次去商场,孩子说什么都不走,赖在地上不起来;爸爸想把儿子扛起来带走;可妈妈不同意,她觉得这没有解决根本问题。

于是,妈妈蹲下来,很耐心地问儿子,到底发生了什么,他心里是怎么想的,是什么样的感受。

直到彻底了解清楚,她才开始做决定:是要尊重孩子的意愿,还是要说服他放弃。

这个方法有什么不妥吗?并没有不妥。

只是,如果每次都是这样,就会有问题:因为任何事情一旦过度,就会走向反面。

每个人都愿意别人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但谁都不愿意自己的想法与感受,完完全全暴露在另一个人面前,哪怕是个孩子,也会产生被吞噬感。

吞噬感,是蛇在捕食时的主要特征,也是这个梦的主题。

梦里的蛇,代表的就是妈妈;而五彩斑斓的花纹,代表着妈妈在和儿子的交流中,有着华丽的辞藻和充分的理由,让儿子不得不和盘托出。

结果是:妈妈满足了,可孩子窒息了。

巧的是,孩子的父亲,也有着类似的感受:但他是成年人,可以选择逃跑;而5岁的儿子,怎么都逃不掉。

潜意识很聪明,它借助壮壮的梦提示妈妈:不必每次都刨根问底,需要给儿子一点空间和距离,这也同样适用于夫妻间。

02

解释2:梦见蛇,代表着性趋力与攻击性趋力。

心理学释梦鼻祖弗洛伊德认为,梦中出现蛇,往往与性趋力和攻击性趋力有关:因为蛇本身是具有攻击性的,而且蛇的交配期很长,繁殖力惊人。

这个观点在中国的古代神话中,似乎也得到了印证。

代表生命之源的女娲和伏羲,也是以“人头蛇身”的形象,交织在一起。

生活里,我们常常把有诱惑力的女子称为“美女蛇”,所以男性梦见蛇,往往暗含着某种危险的“诱惑力”;而女性梦到蛇,有可能暗示对于亲密关系,既期待又恐惧的矛盾心理。

我们再来看一个梦,梦者是位23岁的女生。

发大水了,我的房间被淹了,水里有两条大蛇在游动,我觉得很危险。

我手臂上还挂着两条小蛇,它们是我的朋友。

爸爸帮我把两条大蛇捉住,放在锅里煮,我打开锅盖去看,结果被蛇咬伤了手。

要分析这个梦,还要从现实入手。

女孩说,有位男生对她展开强烈追求,这种追求让她既兴奋又恐惧,梦的前一晚,她刚刚与这位男子正式确定恋爱关系。

兴奋又恐惧的感受,与梦里对蛇的感受是一致的,所以这个梦,应该与亲密关系有关。

按照弗洛伊德的观点,人们的心理问题,大多源于“力比多”被压抑,利比多的两大典型代表,就是性趋力和攻击性趋力。

很明显,女生对于亲密关系以及男生的强大攻势,内心是矛盾的:一方面她想要尝试与异性建立更深入的亲密关系,另一方面她又对此心怀恐惧。

当恐惧反应在梦里,就出现了两条大蛇,它们分别代表“亲密关系”以及“男性的攻击”。

以此为线索,梦就好解释了:大水代表梦者的“潜意识”,煮蛇代表着她想把恐惧“消灭”掉,这似乎并不容易,蛇怎么也煮不死,还反咬了她一口。

那么,两条小蛇又代表什么呢?

它们同样是性趋力和攻击性趋力的代表,女孩对两条小蛇很友好,说明自己的内心,在一定程度上接纳了这两种力量,否则她也不会答应和对方确定恋爱关系。

所以这个梦,反映的是梦者与异性相处的矛盾心理,而梦告诉她:与其对抗,不如接纳,看看未来会发生什么。

03

解释3:梦见蛇,代表内在的某种神秘感与直觉。

汉字中,蛇本来的写法就是“它”;正如《说文解字》中所说:蛇者,它也或从虫。

而在瑞士心理学家荣格的心理学释梦中,“它者”,指的就是“内在的自己”:荣格的梦中,总有一条蛇出现,蛇与他如影随形,甚至后来还会说话。

荣格对此是怎么解释的呢?

他认为梦中的蛇,象征着内在自我,而他在心理学上的直觉,以及对神秘感的偏好,都来自于他心中的“蛇”。

也就是说,他的内在自我,借助蛇的形象,指引他去往正确的方向。

关于直觉的指引,我们来看个“神奇”的案例:

有位大学生,在学校丢失了一张饭卡,他到处找,可怎么也找不到。

夜里,他梦见一条蛇,钻到他的被褥底下,然后就消失不见了,这让他百思不得其解。

于是,他下意识地掀开褥子,结果发现了那张丢失的饭卡。

这件事是怎么发生的呢?

男生白天到处找饭卡的活动,刺激了潜意识的活动,可因为大脑太过强大,让他感觉不到直觉的声音。

当夜晚大脑休息了,潜意识就活跃起来,伪装成梦境,引导他找到了饭卡。

而梦中出现的“蛇”,正是直觉的代表。

另一个与蛇有关的梦,也暗示了自我拯救与疗愈,梦是这样的:

一位身患淋巴癌的母亲,梦到孩子被蟒蛇吞掉;她拿起刀向蟒蛇的脖子猛砍,然后剖开蛇的肚子,救出了孩子。

巧的是,这位母亲刚好是属蛇的;更神奇的是,因为手术治疗,她脖子上留下深深的伤疤。

所以在这个梦里,所有的意象,都指向她自己。

孩子代表着她想要拯救的新生命,蛇代表的是身患癌症的自己;挥刀向蛇砍去,代表着她正在与自己不太美好的部分做斗争,完成自我拯救。

而梦在提醒她:与癌症斗争也会伤害到身体,不如接纳病症,与之和谐共处。

结束语

梦是什么?

按照弗洛伊德的观点,梦是联接潜意识的桥梁,是被压抑的渴望。

借助梦,“真实自我”从潜意识层进入意识层,帮助我们发现内在需求,找到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答案。

很多人都做过这样的梦,比如:

梦到被人追怎么也跑不动,梦到考试题怎么也做不完梦到厕所脏得下不去脚,梦到死去的亲人复活了梦到迷路,梦到丢东西,梦到赶不上车梦到蛇,梦到老虎,梦到虫子梦到飞翔,梦到坠落,梦到牙齿掉落……

这些都代表着什么呢?在我的心理学解梦系列文章中,将会为大家逐一讲解。

心理学解梦,读懂你的人生剧本,与真实的自我和解。

【我是欣然,为大家分享心理知识,如果你也有梦需要了解,请私信或留言,欢迎打赏转发,让更多人了解梦的答案】

经常梦到去世的亲人,是他在想你吗?心理学解梦,倾听内心的声音

不是最好也没更好的《红楼梦》程乙本

作者:上海师范大学光启语文研究院 詹丹

《红楼梦》脂抄本和程印本孰优孰劣,在红学界争论已久。具体到普及性阅读时,究竟是以庚辰本为底本的整理本(下面省称庚辰本)为首选,还是以程乙本为底本的整理本(下文省称程乙本)为取向,也有很大争议。此前白先勇在他的《细说红楼梦》讲稿中,竭力贬低庚辰本,抬高程乙本,特别是指出庚辰本有90处描写错误,我已在《文艺研究》发文作了详尽反驳,此不赘述。但近来,又有学者在给青少年编著一本普及读本中,特别推介程乙本,理由是程乙本最晚出,是属于最终修订本,自然应以此为依据。对此观点,即使不考虑个别学者提出的“程前脂后”说,笼统以“后出转精”的类似理由来排除王佩璋、刘世德等学者提出的越改越坏的可能,多少显得机械和教条。当然,我下此判断,如果不从具体看问题,也有机械和教条之嫌疑。那么,我们还是来讨论一个具体案例吧。

一些主张程乙本优于庚辰本的学者,往往会举《红楼梦》第七十四回“抄检大观园”有关晴雯的描写来说明,认为这一回围绕晴雯的描写,特别是用酣畅淋漓之笔写晴雯当面痛斥抄检活动时上蹿下跳的王善保家的,是更具思想艺术性的。如北师大的张俊、沈治均老师评批以程乙本为底本的《新批校注红楼梦》就认为:

写王善保家的与晴雯口舌较量,甲本同,诸脂本均不存,当为后人增饰,艺术效果甚佳。

此外,首师大的侯会老师在相关编著中论及庚辰本的此处描写是:

晴雯的表现只有摔箱,没有对话,效果自然大为减色。

这样的判断,其实还有待再斟酌。

虽然读者对王善保家的痛恨具有普遍性,所以其被探春直接反击,继而居然在自家外甥女司棋那里查到了违禁的偷情之物,让其受到肉体兼心灵的“打脸”啪啪作响,在一定程度上为阅读抄检大观园这一段落而感受愤懑的读者心情有所缓释,并进而希望王善保家的在被打脸前,还有过被晴雯痛斥的狼狈。但如此痛斥的淋漓尽致,其艺术效果也许可以有另一种评价。

必须看到,晴雯的无声抗议、探春和待书动手又动口的反击以及抄检到司棋这里翻船,终于让王善保家的自己打自己的脸,这是一个渐次发展、在情节的高潮后走向翻转的逻辑递进。这倒不是说,抄检大观园的构思,必须让晴雯静默从而给后续的情节高潮留出发展空间,好像情节逻辑必定不能以一种高潮迭起的方式来展现。但这样写而不那样写,还是有具体的语境制约,有情节展开的自身规律。

我承认,也许从晴雯一贯的性格来说,以她的火爆脾气,是会跳起来跟王善保家的有一场当面锣对面鼓的口舌较量。而她发泄般的痛斥,也可以让读者的内心跟晴雯一起,有浮一大白的畅快感。但是,恰恰在当天,在被王夫人一顿莫名其妙的训斥中,她知道自己遭人暗算,书意交代,她是个聪明绝顶的人,所以在回答王夫人的问话中,显示她有了小心谨慎躲避可能来临迫害的那种心态。如果说到晚上,她不再闹出太大的动静,就像许多脂本所处理的那样,其实具有前后照应的合理性(蔡义江老师就持有此看法)。但毕竟,她心里有极大的委屈和愤怒,所以在努力压抑自我的同时,先是不主动开箱以配合检查,而袭人要来帮她开箱时,她又自己抓住箱底朝天尽情倾倒物品,那种“豁啷”的声响,那种剧烈的动作,已经把她的不满发泄了出来。虽然此刻如果写晴雯暴怒痛斥,所产生的酣畅淋漓,对作家有很大的诱惑力,但不写她的痛斥,在我看来恰是见出了艺术大手笔的克制力,以表现晴雯内心更深刻的复杂。那种压抑中的抗议,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心情复杂,也为后来探春的有力反击和待书的辛辣讽刺,蓄足了气势。

这样,稍作机械式分层剖析,脂本不写晴雯与王善保家的口舌较量,起码可以达成三重艺术效果:

其一,这是把重心落在无声抗议中,以显示跟有声抗议的不同艺术境界。其二,这是呼应了白天已经交代过的晴雯那种机敏躲祸心思,是如何跟她向来的火爆脾气、她感受的委屈心态互相平衡、互相制约的。其三,这也是为后续冲突的进一步发展至高潮充分蓄势。

当然,提出这些不同意见,也不等于说程乙本写了口舌较量就是败笔。毋宁说,写与不写,这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而不一定就存在艺术高低的区分。反过来说,如果程乙本写了,就认为其比庚辰本高明,或者单就这一回来说也要比庚辰本高明许多,我觉得反而是缺乏说服力的,是把问题做了简单化处理。

因为在这一回中,不单单是写不写晴雯和王善保家的言语较量,其艺术效果难有定论。更关键的是,此前关于她被传唤到王夫人面前的描写,庚辰本和程乙本的细微文字差异,则明显体现出程乙本的拙劣。

比如小说写王善保家的在王夫人面前诋毁晴雯,庚辰本是“一句话不投机,就立起两个骚眼睛来骂人。”程乙本没有形容眼睛的那个“骚”字,味道就寡淡了许多。再如王夫人吩咐小丫头把晴雯叫来让她“验明正身”,庚辰本写:

吩咐他(她)到园里去,“只说我说有话问他们,留下袭人麝月服侍宝玉不必来,有一个晴雯最伶俐,叫他(她)即刻快来。你不许和他(她)说什么。”

而程乙本的文字是:

吩咐他(她)道,“你去只说我有话问他(她),留下袭人麝月伏侍宝玉不必来,有一个晴雯最伶俐,叫他(她)即刻快来。你不许和他(她)说什么。”

这里的关键是,庚辰本写王夫人让小丫头去怡红院是有话要问“他们”。这是王夫人故意使出的烟雾弹,继而从“他们”这一群体中,细分出两拨人,袭人麝月等一拨人留下伺候宝玉,只让“最伶俐”的晴雯来回话,并进一步关照小丫头,不得事先向她透露已被告发、准备拿她开刀等隐情。这样,开始说的“到园里去”这样从一个较为广阔的空间说到群体“他们”,再进到个体的区分,就有了逻辑的递进关系,也见得王夫人已经胸有成竹,并强化了“最伶俐”一词的反讽意味。

但程乙本删除似乎是多余的“到园里去”,又删除“们”,让小丫头从一开始既明确找了“他”(晴雯)来问话,又关照袭人麝月留下,再说把“有一个晴雯最伶俐”叫来,倒像王夫人心怀鬼胎似的,要对宝玉和丫鬟们解释自己传唤晴雯的合理性。可谓删一“们”字,说话的章法全乱了。

晴雯来后,王夫人除了尖刻地挖苦了晴雯,又问她宝玉近来的情况,晴雯不敢以实话对答。庚辰本的这段言语描写是:

“我不大到宝玉房里去,又不常和宝玉在一处,好歹我不能知道,只问袭人麝月两个。”王夫人道:“这就该打嘴。你难道是死人!要你们作什么!”

同样是这段对话,程乙本就庚辰本的“只问袭人麝月两个”一句拆解出两句:

“那都是袭人合麝月两个人的事,太太问他们”。

这样的拆解就太莫名其妙了。因为如果晴雯已经解释了这是袭人和麝月两个人该关心宝玉的事,王夫人还呵责她“你难道是死人!要你们做什么”,就太没有一点理性了。只是在晴雯如同庚辰本那样回话的状态下,才引发王夫人的呵责,也让晴雯作了进一步详细的解释,并搬出这是在听老太太指令看屋子的理由,来给自己做挡箭牌。也许,这样分层推进的解释,是晴雯通过设置说话的悬念来吸引人乃至是在对话中埋坑让人跳的“伶俐”?谁知道呢?庚辰本或者早期脂抄本的文字处理,除开一些技术的笔误外,常常有一些精湛的神来之笔是值得让人反复回味的。把相关的描写与程乙本对照起来看,总体的优劣还是比较清晰的。

不过,当我向一位朋友推荐庚辰本时,他笑说,能够读完《红楼梦》已经不错,即便读的是思想艺术相对较弱的程乙本,也没有读到《红楼梦》外面去,仍在阅读一本有相当高度的伟大小说,何苦对阅读所选版本这么较真?话似乎说得没错,但花费同样时间,我们总希望获得更多的精神滋养。不是这样吗?

顺便一说,这里对照时提及的程乙本几处文字,其实跟程甲本大致相似,包括有一二处文字也相似于脂本向程本的过渡本甲辰本,但只举程乙本为例分析,是因为以程乙本为底本的整理本在上世纪60、70年代曾普遍流行,而且正因为有所谓“最终修订本”之一说,所以正可以用来强调,相对于多种重要脂本来说,所谓“最终修订本”的程乙本,跟“最好”读本不是同一个概念,与“更好”当然也不沾边。如此而已。

(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社科学术社团主题学术活动资助课题“红楼梦整本书阅读系列研究”,项目编号20STA049)

来源: 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www.csxsg.com/forum/20230611/1685840571102636.html
上一篇:梦见狗(梦见狗咬我是什么意思)
下一篇:梦见抓了很多鱼是什么征兆(梦见抓了很多鱼是什么征兆周公解梦)

网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