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月十一,老人说:“十一3不做,一年不受穷”,有什么讲究?
导语:正月十一,老人说:“十一3不做,一年不受穷”哪三样不能做,有什么讲究?
大家好我是傻姐美食,生活中唯有美食和美景不可辜负。时间过得真快,转眼正月十一了,过了正月十五新年也就结束了,为了在下一个春节我们能有更好的收获,要收心开始一年的工作和生活了。对于城市里的人们自正月初七陆陆续续的都上班了,年味就淡了很多,但是在农村新年并未随着开工而淡化,因为村里的老人比较多,所以对中国的传统习俗也比较在意和讲究,正月十一究竟是什么日子呢?
正月十一是“子婿日”,是丈人请女婿的日子,在这一天丈人得准备一桌丰盛的饭菜用来周的女婿。说到这里可能有很多人不解,咱的传统习俗不都是初二或者初三回娘家吗?的确是这样,但在古时候嫁出去的闺女泼出去的水,不能随随便便回娘家的,所以只能在正月初二我们这边是正月初三,提着东西回娘家,为了回礼就有了正月十一丈人请女婿吃饭的习俗。这一天除了请女婿吃饭,老人还常说:“十一3不做,代代不受穷”哪三样不能做,有什么讲究?咱们一起来聊聊!
【忌三事】
一、米缸不能空
正月十一家里的米缸是不能空着的,记得我小时候姥姥家囤粮食的时候还都是用那种大缸,每逢新年缸里的粮食必须装的满满的,寓意着在来年衣食无忧、生活富足。现在随着生活条件越来越富足,人们已经体会不到那种食不饱腹的困境,但是在农村依然有很多人家把自己当年种的粮食装到缸里保存以备不时之需。
二、不能吵架骂人
不能吵架骂人,不仅是正月十一这一天,整个新年期间最忌讳的就是与人发生口角闹不愉快,这样就会影响心情,用老人的话来讲新年没有开个好头,会影响到来年的运气,所以大家要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三、不能打碎东西
正月里也是非常忌讳打碎东西的,正月11这一天也不例外,人们都喜欢完美无缺的东西,打破东西则意味着要有不吉利的事发生,所以过新年的时候家长很少让孩子动碗碟,怕打碎家里的问题。
【吃两样】
一、“子婿日”这一天会吃合子,圆圆的合子寓意着家庭团团圆圆,幸福美满!合子通常也会用韭菜来做,开春的韭菜非常的鲜美,也寓意着我们美好的生活长长久久!
具体做法:新鲜的韭菜清洗干净切成韭菜末,鸡蛋打散放到油锅里炒成鸡蛋碎放凉后,和韭菜、木耳一起放入盆里,加入适量的虾皮、粉丝,调入盐,生抽,食用油,香油,蚝油,鸡精搅拌均匀,将馅料放到面皮里捏成漂亮的花边,合子做好以后放入平底锅里煎至两面金黄即可。
二、丰盛的饭菜里面一定是少不了鱼的,寓意着年年有余!给大家推荐清蒸鲈鱼。
具体做法:鲈鱼清洗干净倒入少许的料酒,放入葱段、姜片腌制15分钟,上锅大火蒸15到20分钟,蒸好的鲈鱼倒入适量的蒸鱼豉油,放上葱丝姜丝,用热油浇在鱼身上即可。
正月初七以后年轻人大都恢复工作,生活也逐渐忙碌起来,在城市里这些传统习俗慢慢地淡化了,但是我觉得新年就是在大家你来我往中,才有这种欢乐的气氛才有年的味道。今天的分享到这里,希望我的分享能让您有所收获,谢谢您的观看和支持,我们明天见,拜拜!
正月十一女婿日,常言“忌2事做2样,财旺人更旺”,有啥讲究
春节的热潮也算是过去了一阵,但是年味却始终没有消散,老人们都说,只有过完了正月才算是过完了年,所以在这期间,每一天都有着非常传统的风俗,很多人对此也是很重视,都希望通过遵循传统来为自己的新年讨一个好彩头。
在民歌中,也有这“十一请女婿”这样的说法,岳父要把女婿请回家,好好的招待,或许很多人不解,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节日呢?
这是因为在古时候,人们都认为嫁出出去女儿就像是泼出去的水,平日里也不能随便的返回娘家,所以在初二或者是初三的时候,要像一个一个客人一般回到家中。
所以也就衍生出了正月十一女婿日,用来当作女方家的回礼,在民间也有常言道:“忌2事做2样,财旺人更旺”,这里面都有啥讲究呢?
忌2事
忌空米缸
在曾经物质不如现在富裕的年代,很多人家都会担心饿肚子,所以在院子里,也有着很多的米缸,就是为了方便存储粮食,尤其是在逢年过节的时候,粮食自然是备的足足的。
正月十一家中忌空米缸似乎也成为了人们为此乐道的风俗,这日不论准备什么样的美食,米缸也始终是满的。
忌吵架
正月可以说是一年中最团圆的日子了,这个时候大家都是为了开心相聚,所以禁忌吵架也是很关键的,老人们认为吵架会将财运吵散,为了新年开一个好头,有什么事情也要放宽心态,过去了就没必要来来回回的计较。
吃2样
吃盒子
正月十一既然被称为了女婿日,在北方地区,老传统是需要用盒子招待的,这作为一道主食,不仅好吃,也有着美好的意味,代表着父母对于子女们美好的祝愿,希望他们阖家团圆,幸福和睦。
最常见的就是韭菜盒子,这时候的韭菜最为鲜美,用此和鸡蛋粉条等等搅拌在一起,越嚼越香,令人回味无穷。
吃荷包蛋
荷包蛋对于我们现在来说,那是非常常见的,它有着非常高的营养价值,在现在吃个鸡蛋早已经不是什么稀罕得了,但是在曾经,鸡蛋都是用来招待贵客的,很少有人会自己拿来吃,一个荷包蛋虽然名貌不扬的,但却代表了女方的老丈人对于女婿的重视程度。
既然说到了女婿登门,那丈母娘看女婿,可谓是越看越欢喜,自然在酒水上也是不会差的,好一点的人家会用茅台,五粮液,那么像咱们这种普通老百姓,自然是选择性价比高的白酒。
此时在众多的白酒中,酒质过硬的国康1935就脱颖而出,凭借着优良的口碑占据着一席之地,正是因为它沿用了地道的红缨糯高粱作为原料,入口香醇细腻,没有多余的辛辣感觉,这样的味道一次就让人难以忘却,喝下去也不会有上头感,足以看出酒厂的用心程度了。
好了,文章“正月十一女婿日,常言“忌2事做2样,财旺人更旺”,有啥讲究”到这里就是全部的内容了,大家在正月十一都会准备哪些美食呢?欢迎在下方的评论区里留言讨论。
今天是正月十一,老传统:“四大吉日”,你知道是哪些传统习俗吗
#头条创作挑战赛#
前言
今天是正月十一,老传统:“四大吉日”,你知道是哪些传统习俗吗?让你一帆风顺,顺顺利利!
老话说:“十一嚷喳喳,十二搭灯棚”。什么是嚷喳喳?眼看就是正月十五元宵节了,大家忙着讨论怎么设计元宵灯会,你一言,我一语,大家兴高采烈,不亦说乎,都希望把元宵灯会办得红红火火,热热闹闹。可是,你知道正月十一还有什么传统吗?“四大传统节日”,让你涨知识了吧!一起看看。
1、正月十一:紫姑日
说起紫姑,大家可能感到陌生,但是,说起厕神,朋友们可能有所耳闻。民间讲究比较多,说家中有“五神”,保佑家中吉祥如意,平平安安。
厕神,就是家神之一手。就是管理民间厕所的事情,所以称为厕神,维护人家生活幸福美满,事事顺利。而子姑娘娘还是女子的保护神,这源于一段凄美的传说。
紫姑,被称为紫姑娘娘,又叫坑姑、茅姑或者厕姑等等,一听就是管理厕所之神,而且保护女子,惩恶扬善。到了正月十一,正好是紫姑日,民间有请紫姑娘娘的传统。也就是希望紫姑娘娘的保佑,幸福安康,阖家幸福,生活美满。
2、正月十一:上采日
“上采日”,大家听说比较少,这是一个小节日,实际上是元宵节前的小序幕,准备迎接正月十一元宵节的到来。
古诗有云:“三十万家齐上采,一时灯影照天红。”可见,在过去上采日是非常热闹喜庆,红红火火,准备迎接元宵节的到来。通常,这天晚上,家家户户都要点灯结彩,喜气洋洋,有的还要一起有些人家晚上吃“上采饭”,讨个好彩头。
当然,民间还有个传统习俗,就是外公外婆要给外孙、外孙女送花灯。小孩子正好点灯游玩,嬉戏打闹,开开心心迎元宵。寓意新的一年迎春纳福,红红火火,幸福美满。
3、正月十一:子婿日。
子婿日,
这可是正月十一比较重要的节日,民间称为请女婿。就是邀请女婿回家,共叙佳话,阖家团圆。
我们可能刚刚在姑爷节,回娘家时间不长。今天又是子婿日 ,在元宵节来临之际,老岳父又邀请女婿一家回来,一起享受生活的乐趣,开开心心迎元宵。
为什么到了正月十一请女婿呢?原来也是有讲究的。大年初二匆匆忙忙回娘家,还有匆匆忙忙赶回家。时间短暂,没有好好叙叙旧。而且这几天,民间祭拜比较多,大鱼大肉等供品多,正好邀请女婿们回家美餐一顿,寓意财富满满,阖家欢乐!
4、正月十一:炮龙节
炮龙节,简单理解就是舞龙,提前预热,迎接在元宵灯会到了,大显身手,热热闹闹度过。
俗话说:“炮声不停,舞龙不止”。这正是“炮龙”名字的由来。只要舞龙来了,肯定是鞭炮齐鸣,烟火弥漫,欢声笑语,绚丽多姿。
在民间,人们通过这种方式,欢度佳节,希望新的一年健康快乐是,幸福美满,事事如意。
当然,这天也少不了传统美食,大家耳熟能详美食,是:烙合子。就是像大家经常吃的韭菜盒子。“合”与“和”,有寓意和气生财,和和美美,更是希望家和万事兴。
点灶灯、滚龙灯、做“圣虫”……正月十三的民间习俗,原来这么多!
农历正月十三
也被称为“灯头生日”
民间在这一天要在厨灶下点灯
称为“点灶灯”
点灶灯民间在这一天要在厨灶下点灯,称为“点灶灯”,其实是因为正月十五闹花灯的日子临近了,各家都试点制好的灯,才被说为“灯头”之日。旧时从正月十三就开始上灯,正月十八落灯,并有“上灯圆子落灯面”之举。滚龙灯每一年正月十三日为试灯,十四日为起灯,十五日为正灯,十六日为圆灯。试灯这一天黄昏,六条老龙和好几条滚龙初次在街上。灯火初放时,龙灯刚开始左右穿梭,四处回旋飘舞。街道社区两边,家家户户悬灯,家家户户焚香放鞭炮。然后,滚龙、花蓝、小故事灯、跑马灯、鱼灯、狮子座灯、兔子灯、彩蝶灯、金瓜灯都上街。这时候道上各色各样龙灯穿流不息,各种各样花灯闪动光辉,一直要闹到三更之后,方可收灯,隔日再然后玩灯,直至十六日圆灯。扎花灯正月十五闹花灯,一般要从正月十三扎彩灯开始。老北京的年禧歌谣有“十一嚷喳喳,十二搭灯棚,十三人开灯,十四灯正明……”也就是说,正月十三日为“上灯”;十四日为“试灯”;十五日为“正灯”;十七日为“罢灯”。从正月十三这天起,人们就开始张灯结彩扎彩灯啦!吃汤圆“上灯汤圆落灯面,正月十五过小年。”正月十三夜里全家人吃汤圆,喻意“圆圆满满”。实际上小朋友们的心早就奔向街道,三扒两咽,把碗一推,就一溜烟地三五成群地急着跑到大街上去逛花灯了。做“圣虫”正月十三,在农村有制作“圣虫”的习俗,这一天,村里的妇女们三五家凑在一起,一起和面、裁剪、雕刻、蒸煮,作春节期间的最后一“忙”,迎接元宵节,一个个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的“圣虫”,便在这些扛得锄头、摸得铁锨的巧手下出炉。祭海农历正月十三,相传这天是海龙王的生日,每年的这一天,渔民都会举办形式多样的祭海活动,祈盼全年风调雨顺,渔业丰收。按照传统习俗,供桌上早已摆好了祭品,有猪头、鲤鱼、大馒头等。供桌前,人们会焚香化纸,纷纷朝向大海行叩拜礼,震耳的鞭炮声响彻天地,璀璨的烟花,寄托了人们对大海的祝福和敬畏,更寄托了人们对新一年的美好期盼。放海灯正月十三放海灯,是在我国渔夫的民间风俗,据庄河民间故事正月十三是海神娘娘生辰,在南方地区有的地域也有七月十五和三月二十三的不一样叫法。本地渔夫和群众承袭着民间风俗,在岸边摆放贡品,引燃烟花炮竹,把制做精致写进祝愿的船灯放进海洋,祈祷一帆风顺幸福平安。来源:呼和浩特市融媒体中心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