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科普丨中元节,文明祭祀安全提示
农历七月十五是中元节
又称施孤、七月半、鬼节
是中国传统的祭祖大节
有放河灯、焚纸锭的习俗
然而,由于天干物燥
户外用火量增大
焚香烧纸、燃放孔明灯等祭祀活动
带来了很多火灾隐患
也曾造成不少悲剧
▼
2022年8月10日,中元节前夕,湖南长沙市望城区消防救援队伍接到4起火灾报警,4起火灾均因祭祀烧纸引发。
2021年4月1日,广东普宁市高埔镇梅星村荷树角村一村民祭祖时焚烧蜡烛、“纸钱”等物品,导致发生山火,过火面积151.2亩,当事者因涉嫌失火罪被公安机关刑事拘留。
2020年8月31日,江西宜春樟树市京九城市一绿化带草皮起火。在随后的6小时内,樟树市又接连发生了3起火灾,皆因中元节临近,居民户外祭祀用火不慎引发。
国家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部办公室
应急管理部提示
近期我国大范围持续高温天气
特别是浙江、江西、重庆
新疆部分地区森林火险等级较高
中元节来临
要加强野外火源管控
及时有效处置火险
严防森林火灾
↓↓↓
中元节哪天祭祖好?早清明晚十一,七月十五正日子,老规矩要遵守
导读:中元节哪天“烧包”?早清明晚十一,七月15正日子,老规矩要遵守立秋节气以后,就迎来了又一个传统的节日——中元节。在民间也多叫它“七月半”,因为时间是在每年农历的七月十五这天,而十五就是一个月过去一半,所以也简称为“七月半”。
在我的家乡这边七月半可是一个十分重视的传统节日,对它的重视程度丝毫不亚于清明节。像现在很多的年轻人在外地打工了,一般很少回家,有些甚至连过年都不会回来。
但是到了清明节、七月半这两个节日,哪怕离家上千公里远,依然会请假赶回来。就是因为在清明节、中元节都有祭祖的习俗。如果这样主要的日子都不赶回来,就会遭到村里人说闲话的,会被认为这是不肖子孙。
那中元节快到了,哪一天祭祀祖先好呢?老规矩:“早清明晚十一,七月十五正日子”,说的又是什么意思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中元节作为我国民间传统的“四大鬼节”之一,在民间关于它也有很多的传说,其中流传最广的一种说法就是在“七月半,鬼门开”,说的是每年到了农历七月半这个节日前夕,阎罗殿的鬼门打开了,而去世的亲人们就可以回到阳间,然后来看看在世的亲人们,并且享受亲人为他们准备的水果、美食等。
不过需要指出来的是虽然这个节日叫“七月半”,但却并不是在农历七月十五这天,大多数的地方都是在农历七月初十这天就开始了,在有极少数地方更是提前到了七月初一这天。
在我的家乡这边,普遍都是从七月初十这天就开始了,然后家家户户都要开始准备“迎接”去世的亲人回家。而且我的家乡这边,七月半中元节期间是没有像清明节那样上山祭祖的习俗,都是在七月初十这天就在自家摆好贡品和祭祀用的东西,在家里就可以祭祀了。
但是笔者也听一些北方的网友们说,在他们的家乡有七月半祭祖的习俗。就是在七月初十这天,带好祭品和祭祀的用品,先到祖坟去祭拜,之后回到家里再举行祭祀活动,不得不说这些地方的祭祀搞得非常隆重,但是也很麻烦。
而关于中元节最主要的一个习俗,那就是供奉祖先了,用各种好吃的、好喝的一日三餐来“招待”他们。那么具体何时祭祖好呢?在民间也流传着一种说法,这也是老祖宗传下来的规矩,即“早清明晚十一,七月十五正日子”。
它的意思是说在清明节祭祖的话,早一点也是可以的,或者是提早几天也没事。而到了十月十五日下元节的时候,祭祖可以晚一点,哪怕推迟几天也无所谓的。但是如果是中元节祭祖最好是在农历七月十五这天。不可以早,也不可以晚,这是老祖宗定下来的规矩。
这是因为中元节有点特殊,前面也说了中元节期间是鬼门关打开的日子,而到了七月十五这天的晚上它就会关上了,所以祭祖的话最迟不能超过这天的傍晚,因为一旦“鬼门”关上了,他们也就回不去了。
另外关于中元节祭祀也有两种说法。有的地方是从七月初十这天开始,每天早中晚都要三次摆好供桌和贡品,来招待亲人。连着供奉五天,等到了七月十四,多数会延迟到十五这天才“烧包衣”,送走先人。
但是在有些地方则是在七月十四,或者是七月十五这天才开始摆好供桌和各种贡品,一日三餐好吃好喝的招待亲人。也就是说这些地方都只是祭祀先人们一天。然后到了傍晚在太阳落山之前,就要烧“包衣”,燃烧纸钱和放鞭炮,把这些先人们送走。
而且在送先人走的时候,先要在家里摆好供桌和贡品,之后再在路口选择一个地方烧“包衣”。至于烧包衣的时间也是有讲究的,一般都要在过了下午5点钟以后才行,太早了光线太亮。但也不宜太晚,不能超过九点钟。
当然了,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习俗,正所谓“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具体还是要看当地的习俗吧。但不管是在哪一天祭祖,都要记住前面所说的古人传下来的老规矩——早清明晚十一,七月十五正日子,清明节可以提前,下元节可以推迟,可中元节最好是在七月十五这天哦。
中元节又要到了,在你的家乡中元节有哪些习俗呢?一般都是在哪一天祭祖呢?欢迎大家留言交流。
中元节上坟有啥讲究?为啥说“70不上坟,80不烧纸”?老祖宗忠告
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祭祀祖先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每逢年节,都要去告慰祖宗,敬奉先人。而且在民间,还有几个非常重要的专门祭祖的节日,比如说清明节、上巳节、寒衣节、重阳节,以及即将到来的中元节,等等。
中元节是以民间鬼节为基础,融合了道家的中元节,佛家的盂兰盆节,并且以我们本土宗教道教的中元节来命名的节日,有着十分深厚且丰富的文化内涵的传统祭祖节日。
在中元节中,有很多关于祭祖的说法和讲究,其中就有“人过七十不上坟,年过八十不烧纸”的说法。
那么,老祖宗为什么会有70不上坟,80不烧纸的说法呢?
我们都知道,无论是上坟,还是烧纸,其实都是民间老祖宗为了祭祀先祖的一个仪式。老祖宗们认为,人死后是有灵魂的,并且,他们能够通过某种方式来与生者交流。这样的说法虽然有点迷信,但其中所蕴含的却是老祖宗对先人的敬畏,对逝者的追思。
而且,无论是上坟,还是烧纸,其中的文化核心就是“孝”!古人讲究“事死如生”,就是说侍奉逝者,就要有像对待生者那样。说到底,所谓的祭祖,最重要的便是表达哀思,以及传承孝道。
既然上坟和烧纸,都是为了传承孝道和寄托哀思,那么为什么老祖宗还有“人过七十不上坟,年过八十不烧纸”说法呢?70岁和80岁都与其他人,有什么区别呢?
在我们民间,有“人过七十古来稀”的说法,七十岁在古代还有个说法,便是古稀之年。而八十岁,在古代有着“杖朝之年”的说法,意思就是说八十岁的老人,便可以有拄着拐杖上朝的特殊待遇。《礼记》中还有“五十杖于家,六十杖于乡,七十杖于国,八十杖于朝”的说法。八九十岁的人,还有“耄耋”的说法,用来指年纪很大的人。
俗话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民间家庭是如此,而对于古代的那些王朝来说,老者更是有着吉祥的象征。
虽然如此,但是无论是七十岁,还是八十岁,他们的年龄表示出了他们的身体机能!虽然说,对于当代人来讲,七十多岁还不到很老的地步,但身体素质却早已步入了下坡路。
老祖宗之所以说“70不上坟,80不烧纸”,就是出于对老者们的身体考虑,无论是上坟还是烧纸,都难免会引发上了年纪的人,对早已逝去的亲人的哀思,这样大的情绪波动,对这个年纪的人来讲,是一种极大的心理负担。
而且,无论是现在还是古代,坟墓都是远离生活区的,对于年纪大的人来说,长途跋涉,也会造成身体上的劳累。心神俱疲之下,便极其容易生病!这也是老祖宗说“人过七十不上坟,年过八十不烧纸”的原因!
同时,年纪到了七八十左右,一定是膝下儿孙满堂的,上坟祭祖也有了儿孙代替,后继有人,传承有序,便不再需要老人亲自前往了。这或许也是民间老祖宗说“人过七十不上坟,年过八十不烧纸”的重要原因之一吧!
祭祀先祖是老祖宗留下来的风俗,有着孝亲敬长,不忘本源,传承孝道的重要作用,这也是我们传承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