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根问祖——百家姓之“孟”姓
孟姓是中国人口最多的第七十三位姓氏,尤盛于鲁豫冀大地。当今孟姓人群大约占了全国人口的0.29%,总人口大约在383万。
孟的名义孟,长也。孟的本义当指兄弟或姊妹中排行最大者,亦称伯。姓氏中的孟姓也出自分支中排行最大的一支。
孟,古文同保,保,古文也同孚。负子于背谓之保,孵化谓之孚,两字合一引申出有保护和养育之意,养育之恩为天地之间的第一恩德。这应是孟的名义,也是取孟为其族姓的最高意义,为崇拜思想境界上的一种原始图腾。
孟姓起源孟姓的起源与演变主要有二:
一、出自古孟氏
相传颛顼帝高阳氏时已有孟姓,颛顼之臣孟翼。随后的虞舜之臣孟夸,夏王启之臣孟涂,周穆王之臣孟悆等,但不知出自何氏族?或者孟翼就是孟姓之始祖?总而言之,古孟氏族在4000多年前早已存在。
二、出自姬姓
商末周文王占领河南鲁山的古鲁国,封与其子周公旦之长子伯禽,是为鲁国。周武王灭商后,委派鲁伯禽东征商的盟国徐、奄17国,讨平后,命伯禽长驻奄地,即今山东曲阜,鲁国由河南鲁山移封山东,成为春秋时东方强大的诸侯国。传至鲁桓公,已进入春秋中期,鲁桓公的庶长子庆父,原为仲孙氏,后改为孟孙氏,其后裔有孟氏。这支姬姓孟氏的历史至少有2600多年。
又,商末周文王封其子康叔于康,今河南禹州,原夏王少康古城。周武王灭商后,移封康叔于卫,卫即商都朝歌城,在今河南淇县东北,史称卫康叔。传至卫襄公,已进入春秋后期,卫国已经三移其都,都城在帝丘,在今河南濮阳西南。卫襄公之长子公子絷,字公孟,孙子名彄,以王父之字为氏。姬姓孟氏的历史也有2500多年。
外族基因融入
我国的孟姓同其他姓氏一样,不断与其他民族交流,互有基因的流动。外族加入孟姓群体的事件主要有:北宋金国女真族抹撚氏族改为汉姓孟;清朝满洲人的孟姓,原为汉人,后入旗满化;满洲八旗墨尔哲勒氏、墨尔迪勒氏、盟佳氏、穆颜氏、墨克勒氏等氏族后来也均改姓孟,这些外族孟姓后来多数被同化为汉族,一部分成为今天东北地区的满、达斡尔、鄂伦春等民族。因此,东北地区多孟姓与满洲八旗的改姓有密切的关系。
孟姓分布孟姓分布频率图
宋朝至今1000年,孟姓人口的增加率是呈∨形的态势。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山东、河南、河北,这三省的孟姓大约占孟姓总人口的40.1%。其次分布于辽宁、安徽、黑龙江、江苏,这四省又集中了25.8%的孟姓人口。山东为孟姓第一大省,约占孟姓总人口的16.4%。全国形成以鲁豫冀、东北为中心的二大块孟姓聚集区。在600年期间,孟姓人口流动的程度和方向主要由东南部向中原、华北回迁,尤其突出向东北的迁移。
孟姓血型孟姓人群的血型分布图
孟姓人群的血型分布总的是:
O型占30.4%,A型占27.5%,B型占32.1%,AB型占10%。
孟姓名人孟子
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邹国人,鲁国庆父后裔,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对后世中国文化的影响全面而巨大。孟子及其门人著有《孟子》一书。
孟浩然
孟浩然(689年—740年),本名孟浩,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现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盛唐山水田园诗人,与王维并称“王孟”。孟浩然早年有志用世,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但其仕途困顿,最终修道归隐,曾隐居鹿门山。孟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艺术造诣独特,有《孟浩然集》三卷传世。
孟郊
孟郊(751年—814年),字东野,唐代诗人,有“诗囚”之称,又与贾岛并称“郊寒岛瘦”。孟郊46岁考中进士,先后任县尉、参军等职。他作诗态度极为严谨,往往苦思力锤、入深履险,代表作有《游子吟》《感怀》《伤春》等。
孟姓传统文化郡望和堂号:孟姓的郡望主要有平陵、平昌、武威。孟姓以平陆、三迁为其堂号。“三迁堂”出自孟母三迁之典故。孟子幼时家居近家族墓地,孟子就喜欢学丧事中的哭喊和埋坟之事。孟母为了教育儿子,把家迁到集市旁,孟子又喜好上做买卖的吆喝声。孟母不得不第三次搬家,迁到了学堂旁,从此,孟子就喜欢上学习礼让进退之数,孟母十分高兴地说“这里可以使我的儿子成为好人”。孟子后来成为最有学问的人,被后人称为亚圣。
孟姓的重要楹联有五副:
龙山逸兴;鹿门隐居。
珠还合浦;节镇荆阳。
五友家声远;七篇世泽长。
笃生周世季;私淑圣人门。
教子无如仉氏;敬夫共仰孟光。
家训格言:孟超然,清乾隆年间进士,一生著述丰富,《家诫录》是其中的一种。孟超然基于“人有三成人:知畏惧成人。知羞耻成人,知艰难成人,否则,禽兽也”的民间普通家训的思想,收集了上至先秦,下逮清朝多家名人家训、警句、诗词和著作,汇编了这部有影响的家训专集。此书的宗旨是教育子孙及世人兴孝悌,惜廉耻,勤治家,移风俗,以保持和维护优秀的传统道德和礼教。
孟姓取名:10个一眼沦陷的小孩名,助孩子财运十足
名字相当于我们接触社会的第一张名片,一个响亮、好记、寓意美好的名字会为今后的社会人际交往加分不少。好的姓名意蕴深远,音韵优美,让人过目不忘。一个美好如意的好名字,可以给人带来欢喜,带来信心,带来好运,带来美好幸福。
一、「孟姓」起源春秋时,鲁国(都今山东曲阜)庄公的弟弟庆父,在庄公死后接连杀死庄公之子斑和开,后逃到莒国。庆父在回国途中自杀,其子公孙敖继承禄位。庆父在庶子中排行老大,而“孟”字排行最大;又为避讳弑君之罪,公孙敖改称孟孙氏,后又简化为孟氏。庆父共仲虽为孟氏之始祖,但因其三年连弑二君,而孟子系庆父后裔,且才高德重,故孟氏族人尊奉孟轲为得姓始祖。周朝卫国第28任君主卫襄公(都今河南濮阳)的大儿子叫絷,字公孟,称公孟絷,因疾不得嗣君位,其孙彄(kōu)以祖字为氏,就是公孟氏,后简为孟氏。
本文由 吉生起名 宝宝科学起名改名专业人工服务平台整理创作。
二、一眼沦陷的孟姓小孩名1. 孟绍执
绍:绍复先王之大业。——《书·盘庚》
执:执之用黄牛之革。——《易·遯》
寓意宝宝在日后的发展中,能够光耀门楣,做一个有光明磊落优良品质的人。
2. 孟政为
政:政者,有所改更匡正。——《论语·有政》
为:为,施也。又,成也。——《广雅》
意味着宝贝在人生道路上能树立成熟稳重的良好品格,做一个中流砥柱的人。
3. 孟昌保
昌:昌,美言也。——《说文》
保:天地格保。——《书·召诰》
寓意孩子在以后人生旅途中能具有兴旺繁盛的优良品质,真正做一个尽职尽责的人。
4. 孟义则
义:利物足以和義。——《易·乾卦》
则:则,法也;则,常也。——《尔雅》
意味着宝贝在人生道路上能树立义薄云天的优秀品质,做一个奉为楷模的人。
5. 孟集仓
集:人皆集于苑。——《国语·晋语》
仓:仓廪实而知礼节。——汉· 贾谊《论积贮疏》
寓意宝宝在日后的发展中,能够功成名就,做一个有丰衣足食优良品质的人。
6. 孟初娈
初:初,始也。裁者衣之始也。——《说文》
娈:娈,好也。——《广雅》
寓意着孩子今后的路途中能拥有知书达理的珍贵品质,做一个爱好广泛的人。
7. 孟俊克
俊:俊,材千人也。——《说文》
克:克勤于邦,克俭于家。——《书·大禹谟》
寓意着孩子今后的路途中能拥有杰出优秀的珍贵品质,做一个智勇双全的人。
8. 孟晰绘
晰:日月沈晖,三光寝晰。——南朝宋· 谢灵运《庐山慧远法师诔》
绘:绘,会五采绣也。——《说文》
意味着宝贝在人生道路上能树立通才练识的良好品格,做一个才思敏捷的人。
9. 孟茜媛
茜:茜,茅蒐也。字亦作蒨。——《说文》
媛:展如之人兮,邦之媛也。——《诗经·鄘风·君子偕老》
寓意孩子在以后人生旅途中能具有明艳动人的优良品质,真正做一个静雅贤淑的人。
10. 孟夫北
夫:一夫不耕,或受之饥。——汉· 贾谊《论积贮疏》
北:人坐立皆面明背暗,故以背为南北之北。——《说文通训》
寓意着孩子今后的路途中能拥有博学多才的珍贵品质,做一个安富尊荣的人。
儒圣之家,孟姓的起源以及孟母的故事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伴随着朗朗的读书声,《三字经》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儿童启蒙读物,已经流传了七百多年。其中孟母的故事以十二字的篇幅排在了一百二十句的第三句。
孟母是谁?她有怎么样的事迹能被写入《三字经》世代流传呢?
这就得从“孟”姓说起了。
和许多姓氏一样,孟姓源流众多,其中以河南、山东为两大起源地。
河南孟氏源于三千多年前,春秋时期河南境内的卫国,为纪念第二十八代国君之子絷的让位行为,以其字公孟为氏,后来简化为孟氏。
山东孟氏比河南孟氏的出现早一百多年,当时位于山东境内的鲁国第十六代国君鲁庄公有个弟弟,名叫庆父,乃是庶母所生。在古代,庶支长子曰孟,于是庆父的后代被称为孟孙氏,后来简化为孟氏。
卫国和鲁国都是周朝的诸侯国,其第一代国君均为周文王之子,因此,两支孟姓追溯下来,其实同属一家。至今仍有“天下孟姓是一家”的说法。
随着时间的推移,河南孟氏的发展我们很难清晰得知,而来自山东的孟氏发展还算清晰,在历史上更是出过不少名人。其中,战国时期大名鼎鼎的孟子便是山东孟氏始祖庆父的后裔,然而由于庆父有杀君乱国这样的罪过,人不敢敬,而其后裔孟子才高德重,因此孟氏族人均奉孟子为得姓始祖。
而《三字经》中所说的孟母,便是孟子的母亲。
孟母三迁两千三百多年前,在如今山东邹县城北二十五里的马鞍山下有一个叫范村的村子里,孟母日夜坐在一架破旧的织布机前,纺纱织布,与年幼的孟子相依为命。孟子,名轲,祖上虽是鲁国贵族,但后来家道衰微,家族迁至邹国。
孟轲出生的时候,家里已经十分贫穷,他的父亲在其三岁的时候就去世了,这让原本清苦的生活雪上加霜。孟母独自挑起了生活重担。关于孟母,历史上并没有留下更多的资料,我们只知道她是一个十分坚强、聪慧的母亲。
一天,屋外的一处空地上,小孟轲拿着一支木棍在地上挖了一个浅坑,认真地把一根小树枝埋了进去,并跪拜着哭嚎不已,原来他们居住的屋子的不远处是一片墓地,经常有丧葬队伍从孟轲家门口路过,并在墓地举行下葬仪式。小孟轲见了,觉得有趣,便模仿着玩起来。孟母见了,十分担忧,小小年纪怎么学这些东西呢?看来这个地方不能再住下去了。
于是,孟母带着小孟轲搬到了邹县城北处,庙户营村的集市旁边。然而,一段时间后,让孟母担心的事情又出现了。原来,在集市住的时间长了,小孟轲见多了商贩的吆喝,就经常在家模仿商人做生意时吆喝的样子。孟母见了,再次摇摇头,觉得这也不是孩子应该学的,便又带着孟轲再次搬家,住在了一家屠户旁边。
一天,孟轲看到邻居家在杀猪,不解地问母亲:“他们杀猪干什么?”
母亲随口答道:“煮肉给你吃啊。”
孟轲听了后十分高兴。看着儿子兴奋的样子,孟母不忍欺瞒,尽管家中十分困难,还是到邻居家里买了一块肉,让儿子吃了个痛快。然而时间长了,孟轲又开始学者屠夫玩起了屠宰游戏。孟母见了,叹了口气,带着孟子第三次搬家。
这一次,搬到了邹县城南门外的子思书院隔壁,书院中整日传出朗朗的读书声,拖腔拖调的声音像在唱歌一样。于是喜欢模仿的孟轲也跟着摇头晃脑地念了起来。这让孟母很高兴,决定在此安居,并把孟轲送进了学堂。
这便是“孟母三迁”的故事。
断织喻学孟轲最初十分好学,可时间长了厌烦起来,常常逃学在家玩耍。看着儿子如此不用心,孟母伤心不已。一天,她把正在玩耍的孟轲叫到身边,然后拿起刀子把织布机上的线割断了,说道:“你的逃学,就像我割断织布的线,线断了就无法织成布,你不坚持读书,就无法成材。”
很少见到母亲生气地孟轲愣住了,幼小的心灵受到了触动。他思考了很久,终于明白了凡事半途而废的后果。从此,孟轲开始旦夕勤学,专心读起书来。
孟子出妻在孟母的悉心教导下,孟轲在日复一日的勤学中长大了。一天,孟轲来到自己与妻子的屋前,推门而入,随后,便气冲冲地去找母亲,原来他进屋后看见妻子十分不雅地蹲在地上,孟轲对母亲说道:“这个妇人不懂礼仪,蹲在地上,请准许我把她休了。”
面对儿子的这一请求,孟母没有立刻回答,而是问道:“你如何知道的?”
孟轲说道:“我推门进屋,亲眼所见。”
孟母听后便教导孟轲说:“《礼经》上讲到,进门前要先敲门,以免里面的人措手不及,而今你因贸然进入妻子休息的地方,而看到了妻子的不雅,这是你不懂礼仪,不是你妻子的过错。”
听了母亲的教导,孟轲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再也不提休妻的事,开始专心学习礼仪。
结语不管是孟母三迁、杀猪不欺子还是断织喻学,这些故事无不一一展现孟母的教子智慧。
孟轲后来之所以能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这与孟母的启蒙教育有着深厚的关系。
孟轲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儒家学说,提出了性善论等哲学思想和民贵君轻的政治思想,被后人尊称孟子。和孔子的一生相似,孟子一生求学、教书、周游列国,并于他的弟子将自己的言论记录为《孟子》一书。然而这些成就在其去世后一千多年的北宋时期,才得到朝廷的正是尊崇。公元1083年,孟子被宋朝第六代皇帝宋神宗追封为邹国公,配享孔庙。《孟子》一书,开始被朝廷认可为儒家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