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里来是新春,初二就得走亲戚去拜年
大年初一要拜年。听老一辈的人说,谁在正月初一的开始最先挑回井水里的那一挑“圣”水,那会好运一年;谁早早地拿着柴刀在外砍根柴回来谁的家庭便财运滚滚一年,方言里的“纳”柴似形声为“纳财”。
燃放爆竹是正月初一最激动人心的时候。凌晨四点后,稀疏的炮竹声把我惊醒,我便早早起床,脸也没洗,就拿着父亲从阿拉买回的一坛大“雷响”,有四五十个。一个一个的从二楼丢下庭院,欢呼着,尽情着,高兴着。
吃早饭后,便去家族里拜年,看望长者,祝福他们身体健康。尤其是常年在外工作的游子,这几天和亲人们见面,体验着久违的乡情,诉不尽的家常。而此时是我们小孩子最高兴的时候,穿着新衣服,装着几块钱的压岁钱,嘴巴一天到晚的吃个不停,小时候最简单的最纯真的往往就是最开心最幸福的时光了。
从初二开始,就要走亲戚了。忘不了在大雪纷飞的日子里,父母亲领着我们几个兄妹去给外婆拜年。
走在去外婆家的路上,一团团雪花随风飞舞,远处的山恋犹如一座座隆起的银山,延绵起伏;高大的松树,银装素裹,还有那一畦畦洁白的田野,成了寒冬腊月里最美丽的风景。
我们几兄妹边走边玩,不一会儿就到了外婆家。外婆先把糖果、花生、瓜子、甘蔗还有水果都拿到我们的跟前,然后陪着父母说话,我们便和表姐表哥在庭院里放鞭炮,舅妈们开始张罗着午饭。
年味,就是家族聚在一起。(图源:牛眼看麻阳)
吃好饭后,大人们聊着天,吸着烟,我们几个小孩仍在庭院里堆雪人打雪仗。等到快回家的时候,外婆和舅妈们总远远地追来,拼命地把红包往我们的口袋里塞……
正月里来是新年。那时候没有乡愁,乡亲们要玩到过了正月十五后才下地干活。(文/瑞瑞)
初二是出嫁闺女回娘家拜年的日子!规矩多多,一起了解下!
初二早起,姑娘和孩子老公一起回娘家拜年。首先得带上像样礼物,烟酒营养品是首选。然后必须带上老公,不可以以任何理由请假!
到了家里,老公先给长辈磕头,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每人面上跪一次。嘴里也是念叨着给您磕头了等等。然后要去本家的长辈那磕,叔叔大伯家是必须要去,基本上都是不出五福的本家。这个时候我才稍稍平衡一点(初一在婆家跪了一天的怨气中午消散了[大笑][大笑][大笑])
中午饭喝酒是必须的,娘家人要有陪酒的,鸡鸭鱼肉一大桌!不过我们这儿都是男的喝酒吃肉,女人和孩子是不上桌的。(我思考良久找到的原因是:以前人穷,如果孩子上桌,一会儿酒菜会被吃光,女人们都看着孩子玩,不上桌的习俗延续至今。)
这几年条件好多了,很多家庭也给女人孩子摆一桌菜,他们以吃菜喝饮料为主。姥姥姥爷给外孙红包也是必不可少,现在都是两百到五百不等,量力而行!这一天女儿全家必须返回婆家,不能在娘家借宿,尤其是外甥,说初二不走妨碍舅舅,就像正月不剃头一样,剃头死舅舅!谢谢风俗不知道为啥能流传千古?
如果闺女是头年刚结婚,就要更隆重些!不光老公去,还有有男同志陪着,可以是自己的兄弟、同学、朋友,得有几分酒量的才可以。新女婿第一年会有人故意灌酒,万一喝醉了闹出笑话就会落下笑柄!礼物也要更讲究,要带够八种礼品,具体各不相同,印象最深的是必须带柿饼子,寓意事事顺利之意!当然新女婿是可以得到红包的,而且很大的那种。一般会考虑人家带来礼物的轻重!
这是我们这农村的习俗,不知道你们那是不是一样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