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姓的来源和历史(回族洪姓的来源和历史)

洪姓,了不起的望族

洪姓,是一个非常远古的姓氏,而且是多来源、多民族组成。在国人的心日中,洪姓是个小姓,但是,钱文忠教授在2015年《百家讲堂》中的百家姓排行中指出,洪姓总人口约240万人,全国排名第99位,属于大姓。

洪姓后裔中,自东晋安西将军洪绍因功升兵部尚书、金紫光禄大夫而隐居新定县开创敦煌郡望后,各郡、各堂、各望开始分迁各地,繁衍生息。讯速发展的洪姓人中,也不断涌现出大量望族的人才世家,小编作为洪氏后裔,也给大家说说洪姓的几个经典,这只不过是洪姓望族中的冰山一角而已。

一门父子四进士四宰相

洪皓 (公元1088-1155年),字光弼,南宋鄱阳(今江西波阳县)人,徽宗政和五年(1115)进士。历台州宁海主簿,秀州录事参军。宋代词人。

宋高宗建炎三年,洪皓奉命出使金国,当时禁止奏疏直达,必须到中书省后才出示。洪皓所遣的送书官吏直接去政事堂,才将奏疏副本送上,因此违背了宰辅的意见,以托事滞留为罪名,将洪皓贬官两级,让他出任滁阳路官员。直到绍兴十三年皓从金朝返回,才恢复原职。洪皓以朝散郎出使金朝,被扣十五年,不沾皇恩,始终不屈,归来时仅仅恢复所贬之官,非常不合乎当时考绩升迁制度。五官刑部,一概不引用,这都是奸相秦桧的意旨。

洪皓出使金国十五年间,通过教授金人读书和其方式接触,以许多女真人结下了深厚的友情。他们把洪皓视为知心朋友,热情地邀请他参加婚礼、礼佛、生产等活动。每到一地,金人“争持酒食相劳苦”。在涿州过鞑靼帐篷时,他们酋首闻洪尚书之名,争着邀请之庐,出妻女胡舞,“举浑脱酒以劝”。时人将洪皓与苏武相比,称之为“宋之苏武”。

洪皓初官宁海主簿,代行县令事。建炎三年,宋高宗准备将都城由杭州迁往建康(今南京市),以避金兵锋芒。洪皓不顾职位卑微,上书极力谏阻,意见虽没被采纳,但因此为高宗所赏识,擢升为徽猷阁待制,假礼部尚书,出使金国。洪皓要三维追求各自自减赋税,抚恤贫民,深得人心,人称“洪佛子”。洪皓爱民如子,不巴结权贵,他中举之后,当朝奸相想以女儿与他联婚成为亲家,被他严词拒绝。在文学教化方面,洪皓也作出了很大的贡献,著有《松漠纪闻》、《都阳集》、《帝王通要》、《金国文具录》、《姓氏指南》等传世。卒谥忠宣。

洪适 (公元1117-1184年),南宋鄱阳人,起初取名造,字温伯,又字景温;入仕后改名适;晚年自号盘洲老人,洪皓的长子。南宋绍兴十二年(1142)赐同进士,金石学家、诗人、词人。累官至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封魏国公,卒益文惠。洪适与弟弟洪遵、洪迈皆以文学颇负盛名,有“鄱阳英气钟三秀”之称。与其弟遵、迈先后考中词科,从此三洪文章名满天下。

同时,洪适在金石学方面造诣颇深,与欧阳修、赵明诚并称为宋代金石三大家。著成《隶释》二十七卷、《隶续》二十一卷(见《隶释》),又著有《隶缵》、《隶图》和《隶韵》,但《隶韵》著作未完成。现在流传下来的,只有《隶释》和《隶续》两种,所著《隶释》、《隶续》,按照墓碑释文,著录全文,后附跋尾,具载论证,开创了金石学最善的体例,对后代有重大影响。另外,著有《盘州集》八十卷。洪适对魏晋和隋唐的碑刻也很精通,曾据《丹州刺史碑》、《皇甫诞碑》等碑刻。

洪遵 (公元1120-1174年),字景严,南宋鄱阳人,洪皓次子。曾任徽猷阁直学士、提举万寿观兼权直学士院,封魏国忠宣公。与兄洪适、弟洪迈先后中博学鸿词科,有“三洪”之称。绍兴十二年(1142)赐进士出身,擢秘书省正字,累官至翰林学士承旨、同枢密院事、端明殿学士、提举太平兴国宫,位同宰相,卒谥文安,是著名的钱币学家,他对医学也有研究。

洪迈 (公元1123-1202年),南宋鄱阳人,字景卢,号野处,又号容斋。洪皓第三子。 与其兄洪适、洪遵并称“三洪”。洪迈自幼读书勤奋,精通四书五经,广猎稗官野史、道释经籍、医卜星算等典籍颇多。他读书也抄书,读书每有心得,便随手记录,集腋成裘。他研读司马光《资治通鉴》时,曾三次抄完了全书。洪迈23岁时高中博学词科,当过地方官,当过京官。

洪迈也曾出使金国,金人强迫其行“陪臣”礼,他坚决拒绝,因此被金人拘留。最后官至端明殿大学士,是一位为政清廉的官吏。因性同其父,世人称“父子双忠”,去世后其后裔也以“双忠堂”为纪念。洪迈一生著作有40多种,著有《夷坚志》、《容斋随笔》、《万首唐人绝句》、《野处类稿》。

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容斋随笔》,内容严谨博大,从诗词文翰到典章制度,再到医卜星历,包罗万象,堪称一部百科全书,其考证辨析之确切,议论评价之精当,被历代名人誉为“垂范后世”的佳作,备受后世学人称道。是后世史学家公认为研究宋代历史的必读之书,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对当政者具有资政、资治作用。一代伟人对此书十分珍爱,每日必读,临终时此书还摆在他的案头。

“忠烈留千古,文名贯九州”就是“忠贯日月”的最好写照。每个姓氏都自己扬名显达的地方,但一门父子四进士四宰相也是洪姓人值得称道的。

一门八俊

洪天锡(1202-1267年),字君畴,号裕昆,又名阳岩。泉州石狮后厅人。年少好学,于南宋理宗宝庆二年(1226年)举进士。历任潭州知州、监察御史、福建安抚使、显文阁直学士、工部侍郎、刑部尚书、端明殿学士,从二品。

洪天锡一生为人,忠贞不渝。南宋宝佑年间,官官董宋臣、外戚谢堂、奸臣历文翁,三奸勾结,横行肆虐,洪天锡上疏宋理宗,连上五道奏折弹劾三奸,迫使三奸有所收敛。洪天锡官至刑部尚书。福建安抚使。任职期间为民着想,诛杀权豪,政绩显著,深得民心,南宋咸淳三年,擢端明殿学士,拒授高官,耿介不阿,辞官还乡,途中不幸遇害。洪天锡以其人格魅力,树立为官者的榜样,不愧为风节名臣洪皓之后。卒,溢文毅。

洪天锡是洪适(皓公长子)长子洪权之孙,共家族甲第者尚有:洪庚,绍熙元年(1190年)进士;洪诈,绍熙四年进士;洪天骥及其父洪飞英,嘉定元年(1208年)戊辰科进士;洪佐,宝庆二年(1226年)与洪天锡、枫亭洪忠孙洪天赋同科进士;洪濯,嘉熙二年特奏名;洪刘发,景定三年进士。载誉为“一门八俊”,留下美谈。

父子公侯三宰相,祖孙太保五尚书

洪钟 明代尚书,字宣之,钱唐人,自号两峰居士。成化十一年(1475年)进士。洪钟出身钱塘望族,世传“宋朝父子公侯三宰相,明纪祖孙太保五尚书”其他官职不计其数,是八百年钱塘望族,以诗礼传家,教子有方,为官清廉而传世。洪氏家族历代信奉“以民为本、以家为根”的文化传承,以“和”小家庭、而“齐”大家族的文化理念延续了近千年的家族传奇。厉官明朝刑部尚书、工部尚书。靖二年(1523年)洪钟在家中逝世,嘉靖皇帝三次派使者到其家中谕祭,赐葬于钱塘西溪之东穆坞。墓碑王守仁撰写,吏部尚书董圮篆额。王守仁还撰有《祭洪襄惠公文》。以功进太子太保、光禄大夫,正一品。被称为“一代重臣,国之长城”。

开清第一功

洪承畴(1593年10月16日-1665年4月3日),字彦演,号亨九,洪承畴出身望族,武荣翁山洪氏第十二代孙,既洪天锡后裔。福建泉州南安英都(今英都镇良山村霞美)人。与吴三桂齐名,是明神宗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进士,累官至陕西布政使参政,崇祯时官至兵部尚书、蓟辽总督,松山战败后降清做了俘虏,成为清朝首位汉人大学士即内阁首辅。官职太傅、太保、少师、太子太保、武英殿大学士。正一品“开清第一功”。康熙四年(1665年),承畴公寿终正寝,享年73岁。赠少师,谥文襄,赐葬京师,立御碑。承畴公的墓地在北京海淀区车道沟。

洪承畴作为历史人物,与洪秀全一样,颇受世人的质疑,其中抹黑者甚众。这两位曾经叱咤风云的洪姓人,也曾经给历史留下了辉煌的一页,都展现出了可歌可泣的英雄气慨!但最终“失败者”都是被所以被“纤夫所指”的。历史是一面镜子,“其人已去”,是是非非公道自然在,相信他们都会被历史所认可的。我为并非护短,但为洪姓而自豪!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www.csxsg.com/forum/20230623/1685841818107756.html
上一篇:李小龙死亡真相(丁佩李小龙死亡真相)
下一篇:天秤女金牛男一对极品(金牛男睡过天秤女之后)

网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