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三,传说是阎王最讨厌的一天,忌3事、吃3食,老传统别丢了
正月十三是中国传统节日,被称为“灯头生日”。民间在这一天要在厨灶下点灯,称为“点灶灯”。因为正月十五闹花灯的日子临近了,各家都试点制好的灯,才被说为“灯头”之日。
据民间老人说,正月十三还是“杨公忌”第一天,是一年当中最凶、狠、毒的日子,连阎王爷都讨厌,可以说是“百事禁忌”。民间大多人都知道,这些事绝对不能做!
1、忌出远门
古代出远门是一件大事,要选择一个黄道吉日。正月十三不仅是“杨公忌”,而且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十三”有“失散”之意,寓意不好,不适合出远门,因此在过去人们比较忌讳正月十三出远门。
2、不嫁娶
婚嫁迎娶是个喜庆的大日子,民间讲究选对吉日,婚姻才会幸福美满,正月十三诸事不宜,所以这一天最好不要办婚礼。
3、忌说狂话
老人常说的“宁吃过头饭,不说过头话”,饱满的稻谷总是弯腰,智者总是低调行事。常言道“说者无意,听者有心”,若是在交往中口无遮拦,不知不觉中可能会得罪人,被人记恨。正月十三说狂话,阎王爷都害怕。
信则有,不信则无。不管怎么说还在正月里,我们这天一定要开开心心的过,不要触碰忌讳。那这天吃啥能寓意好?这几样一定要吃,化解危机好安稳。老传统别忘,日子顺顺当当!
一、吃汤圆
很多人只知道正月十五吃汤圆,其实在北方,正月十三就开始吃汤圆了。俗话说:“上灯圆子落灯面,正月十五过小年”。汤圆又叫“浮元子”,“圆”意味着“团圆”“圆满”。吃了汤圆象征家庭和谐、吉祥,幸福美满。
推荐做法:花生汤圆1、盆中放入适量的糯米粉,用开水烫面,边倒边搅拌,让糯米粉充分糊化,搅成面絮以后趁热揉成团,放在一边饧上半个小时。汤圆想要不开裂、还圆润,必须用开水烫面。
2、接着做汤圆馅。把花生米洗净控水,把锅烧热,开中小火炒,把水分炒干。炒到一捏就掉皮的程度就可以了。倒出来晾凉,把表面的红衣搓掉。
3、把花生米倒入料理机中,加入适量的白糖,根据自己的口感放。馅料尽量打细腻一些,这样做出来的汤圆更容易形成流心。打好以后倒出来。
4、在花生馅中加入适量的猪油搅拌均匀,猪油是馅料呈流心状的关键。不能放太多,不然吃着会腻。准备一个托盘,撒入糯米粉防止粘连。把花生馅团成5克左右的小球,放在里面。
5、这个时候面也饧好了,开始包汤圆。案板上撒上糯米粉,把面团取出来不用搓,直接压扁。用干净的细布盖住,防止受风变干。
6、揪下一小块糯米面摁成面片,放入馅料,在虎口处转动着收紧开口,揉成圆球,千万不要露馅。汤圆全部做好后,再撒一层糯米粉,进一步防止粘连。做好的汤圆可以放冰箱冷冻起来,随时吃,随时煮。
当然也可以做核桃馅 或者其他坚果馅
7、水烧开开始下汤圆,从锅边慢慢的滚入,煮的时候经常用勺子背面推一推,开锅以后淋一点清水,汤圆全部飘起来就熟了。还可以加点酒糟,或者桂花蜜,吃着更加香甜。
二、吃豆腐
豆腐与“兜福”谐音,是福气的象征。民间人们还会互相投掷豆腐块,被豆腐砸中的人,预示着在新的一年里会有福气和好运,人们用这种方式赶走不吉利的东西,祈祷这一年五谷丰登,生活富裕。
推荐做法:麻婆豆腐1、准备嫩豆腐、牛肉碎粒,蒜苗叶,切成碎末。葱花,蒜末,花椒,辣椒,一小把豆豉,剁碎,豆豉能为菜品增加天然的酱香味,剁碎以后更容易炒香。郫县豆瓣两勺,豆瓣酱中容易有大颗粒,用刀剁碎。
2、锅烧热先放花椒,小火慢慢焙,把花椒焙至五六成熟开始出香味的时候,再放辣椒一起炒的话,用小火,一直把辣椒和花椒炒至干香酥脆。倒在案板上晾凉。然后用刀轧碎。
3、做之前豆腐要先汆水。加入少许食盐,食盐既能增加底味,还能利用渗透压去除豆腐中多余的水分,不容易碎。焯水的时候不能来回搅,可以轻轻的推,让它充分受热。开锅以后倒出来,立即放入凉水中过凉,避免粘连。
4、炒牛肉臊子的时候先滑锅,不然容易粘。多炒一会,把水分充分煸出去。淋入一点料酒去腥,老抽上色。把牛肉炒至金黄酥香倒出来备用。
5、做麻婆豆腐油要稍微多一点。烧至五成热放入葱蒜和豆豉。小火慢炒,把豆豉的酱香味炒出来。倒入豆瓣酱,继续炒香,炒出红油。先放入一半的辣椒,烘托麻辣的底味。再倒入牛肉臊子继续煸炒,然后加入适量的清水。有高汤的话,用高汤效果更好。
6、加入食盐、白糖、胡椒粉、鸡粉调味。把酱汁充分的熬香,倒入控干水分的豆腐。汤的量没过豆腐一半就可以了,不要太多。颠锅翻炒均匀,小火慢慢的煮。
7、汤汁没过豆腐三分之一的时候,勾第一次芡。一定要勾薄芡,主要是为了让汤汁渗入到豆腐内部。太浓的话容易糊锅还容易脱芡。烧开以后勾第二次芡,增加豆腐之间的抱合力,然后勾第三次芡,这一次芡粉可以浓一点。让汤汁全部包裹在豆腐表面,让豆腐彻底粘合在一起。最终形成这种亮油亮芡的感觉,才算成功。
出锅前撒上剩余的辣椒,蒜苗叶,热辣的红油和翠绿的蒜叶相互映衬,瞬间整道菜就鲜活起来了!
三、吃荠菜
荠菜又叫“报春菜“,鲜嫩可口、清香鲜美,生命力顽强,农村到处可见。荠菜与“聚财”谐音,有吉祥如意的象征,吃荠菜可以凝聚财气,赶走霉运,还有迎春吉祥的寓意。
推荐做法:荠菜菜饼1、500g面粉,撒上盐,增加筋性。一半用开水烫,一般用清水和。先搅成絮状,再揉成团。这就是常说的半烫面。好处是烙出来的饼柔中带筋,放凉也不会发硬。像油饼、手抓饼一类的基本上都是用半烫面。
2、面团柔光以后,盖上细布,放一边饧上十来分钟。
3、荠菜洗干净剁碎,多加点盐腌一会,杀杀水,去去土腥味。腌好以后把里面的水挤干净,稍微加一点鸡粉,不用再放其他调料。吃得就是荠菜本身的鲜味。再多淋点油,给它裹一层油膜,省得煎的时候出水。
4、案板上撒上面粉,把饧好的面取出来,稍微揉几下,别可劲揉,不然又该起筋了。搓条,揪面剂子,擀面片。尽量中间厚,两边薄,省得露馅。
5、擀好以后铺上一层荠菜,磕一个鸡蛋,拿个面片盖上,用个圆盘轧一圈,饼坯圆溜溜的, 严丝合缝,丝毫不用担心流汁。
6、电饼铛烧热,均匀刷上油。平底锅、鏊子也行。把饼坯放上去, 小火烙两三分钟,开盖涮上油,翻个面再烙上两分钟,饼鼓起来,里面的菜就熟了。再来回翻几下,饼皮焦黄就能出锅了。
第一美食编辑:启明
正月十三,老话说:“十三3不做,来年一场空”,有什么讲究?
导语:正月十三,老话说:“十三3不做,来年一场空”要做的三件事,有什么讲究?
大家好我是傻姐美食,生活中唯有美食和美景不可辜负。春节期间的传统习俗非常多,正月十三有什么传统习俗呢?您知道吗?正月十三是“灯头的生日”,古时候人们往往在这一天厨下点灶灯,也称为“点灶灯”。人们祈愿灶神爷让自己的家人,在新的一年里一日三餐衣食无忧,都吃得饱饱的,同时也因为再有两天就是传统的正月十五挂花灯的日子了,人们为了试一下自己制作的花灯,所以就有了“正月十三上灯,正月十八落灯”的传统习俗。
小时候除了跨年,最喜欢观看正月十五的花灯了,家家户户挂满了各种各样的花灯,赏花灯猜灯谜那个热闹劲儿,一点也不逊色于跨年。除了点灶灯,老话说:“十三3不做,来年一场空”,究竟有哪三件事要做呢?一起来了解一下。
【做三事】一、祭海神
正月十三对于沿海的居民是非常隆重的日子,这一天是海神娘娘的生日,“靠山吃山,靠海吃海”,他们日常的生活就是以海为生,所以这一天要祭拜海神娘娘。在我们这里流行一句俗语“宁愿上山当驴,不下海打鱼”,出海打鱼的危险性非常的高,在古时候更是这样,船只的安全系数比较低,渔民出去打鱼平安归来是非常不容易的,所以在这一天祭海神以此祈求来年平安顺利。往往会准备丰盛的供品、燃放鞭炮,仪式非常的隆重。
二、做圣虫,在这一天还有做圣虫的习俗,圣虫不是真正的虫子,是用面团做出来的,小时候经常和妈妈一起做圣虫,取两个发面面团,其中一个面团揉圆压扁做成底座,另外一个面团搓成长条放在底座上,旋转成圣虫的模样,并剪出鳞片和嘴巴,嘴巴里再放入钱币或者大枣,上锅像蒸馒头一样蒸熟即可,寓意着五谷丰登、风调雨顺、步步高升!
三、祭关公,正月十三也是关公得道升天的日子,所以在这一天人们会摆放供品来祭拜关公,被人们称为“添碟子”,表示人们对他的敬仰。现在很多人都喜欢在家里供奉关公,有镇宅、求财、保平安的寓意。
【吃两物】一、吃汤圆
俗语说“上灯圆子,落灯面,正月十五过小年”,正月十三这一天家家户户有包汤圆,吃汤圆的习俗,寓意着在来年一家人团团圆圆,幸福美满的生活和和美美!
二、吃野菜,春天第一鲜荠菜,这个时候天气虽然还没有完全转暖,但是荠菜已经长出了鲜嫩的叶子,现在正是吃它的好时节,新鲜荠菜挖回来清洗干净和少许的白菜、五花肉调成肉馅包饺子吃,不但营养丰富而且味道极其的鲜美。
现在有很多人感觉传统民俗与现在的生活已经脱节了,也就不重视了,其实老一辈的传统习俗不但给原本平淡的生活增添了丰富的色彩,而且充分体现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渴望。您还知道正月十三有哪些传统民俗呢?今天的分享到这里,希望我的分享能让您有所收获,谢谢您的观看和支持,我们明天见,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