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什么时候祭祖?不可早,也不可晚,老祖宗定下的规矩不可改
在每年的农历七月,有一天非同寻常,那就是七月中旬—七月十五日,这天也被人们称之为“中元节”,又被称之为与“鬼月”相对应的“鬼节”。
古代人们会提前几天甚至半个月开始着手准备祭祖。即便到了现代,仍有不少地方的人们会请假回家进行祭祀,重视程度不言而喻。
那么大家知道中元节什么时候祭祖最好吗?其中暗藏秘密,不可早,不可晚,老祖宗定下的规矩。
“鬼节”—中元节的由来“中元”一词存在时长悠久,中即中间的意思,大家都知道,正月中旬元宵节也叫做上元,这天人们猜灯谜,看灯会;
农历七月十五又被叫做“中元”,这天是收鬼的日子;下元位于农历十月中旬,上中下相得益彰,相互呼应。
佛教也有祭祖的具体日子,由于佛教、道教祭祀的时间有所重合,于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俩节日便并为了一个节日,一起为祖先祭祀。
流传已久的中元节传说目前为止,民间有两种关于中元节的说法。其中一种传说如下:古时候的人们知识水平有限,不了解大自然的发展规律,便将大丰收的愿望,全部寄托在神灵身上。
老百姓们通过献祭等方式,企图寻求祖先泉下有知,对自家后人进行庇护,同时也能将恩泽继续传递下去。
另外一种传说相较于第一种,更加具有唯心主义色彩。民间流传着一种说法,在七月开始时,阎王爷会放鬼,让那些与亲人分别已久的祖先灵魂可以归家探望。
这两种传说流传甚久,但是由于民间有一些人相对迷信,显而易见第二种传说的传播范围更加广泛,认可度也更高一些。
中元节有关的习俗及禁忌想必大家也很好奇,在中元节这天人们通常做些什么,又有哪些禁忌呢?
其中最重要的习俗便是祭拜祖先,因为逝去的灵魂会在这天归家,所以人们会在中元节这天摆好上等的水果,肉类等等用来供奉;有的地方会在中元节午夜来临之前,给祖先“烧包衣”。
在晋西北地区则流传着做面塑的习俗,不仅有模仿人的形状,还有模仿鱼儿的形状,总而言之,千奇百怪。不同的形状有着不同的寓意,比如鱼形则寓意着子孙后代年年有余。
大家知道吗?七月十五中元节竟然还有许多禁忌之处。
传言中元节期间,阴气会进行累积,所以我国有不少地方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中元节不宜外出游玩,省得遇上不顺心的事情,最好老实待在家中,在晚上九点之前进行入眠。
除此之外,还要尽量选择安静的场所待着,衣服也要穿得素净一些,喜事尽量不要在中元节附近举办,诸如此类都是中元节前后不宜做的事情。
关于习俗与禁忌方面的事情,千人千面,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还是那句话:“信则有,不信则无”。
中元节祭祖最佳时间民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早清明晚十一,七月十五正日子”。这句话的意思是清明祭祀祖先,可以在相应范围内提前,没有必要非得赶到清明节这一天,而在农历十月十五下元节进行祭祀的时候,也可以在相应范围内往后推迟。
上元节跟下元节没有必要按时,只要在节日附近进行祭祀就行。唯有中元节,最好在当天之内进行祭祖。
俗话说“百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祭祀的相关习俗随着地区的变化会产生相应的改变,总结而言,大致在祭祀时间以及祭祀地点方面有所差别。
有些地方在七月初“鬼月”开始之际,便着手开始祭祀,一直能持续到七月中旬中元节;而有的地方则在七月初十这天开始祭祀,持续整整五天。
在七月中旬中元节这天会烧一些黄纸元宝,冥币等等送走先人,在这五天之内,属中元节的祭祖礼节最为繁琐,场面最为宏大。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地区的祭祖时间开始于七月十四,截止到七月十五中元节,持续时间较短。遵循这种习俗的人们,会在这两天内把家中好吃的,好喝的全部给拿出来,一日三餐好生伺候着这些先人们。
由此可见,尽管在中元节期间,各地的祭祖时间不一,但是都会在七月十五这天结束祭祀,大家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原来坊间传言,鬼门会在七月十五晚上九点关闭,这个点也就是所谓的“收鬼”时间。所以尽管各地的具体习俗不一样,但是把祭祖的相关事宜给办完的时间是差不多的
中元节祭祖除了在时间上没能保持一致外,给祖先们烧纸钱的地址也不一样。
在中元节这天,有两种祭祖方式,一种便是去祖坟进行祭祀,而另一种则是在家进行祭祀。这两种祭祖方式因祭祀的地点不同而产生了差异。
前一种类似于清明节去坟地里祭祖,通常会带上元宝,纸钱,鞭炮等等,通常会在中午12点之前结束祭祀,有的地方则会持续到下午。
另一种祭祀方式是在家中进行供奉,通常在七月十五当天,将提前准备好的各种贡品,分早中晚三次供上,在夜幕降临之时,在家中“烧包衣”,将祖先们送走。
除了这两种祭祀方式之外,有人还会在中元节当晚,九点之前,带上黄元纸钱去路口烧给先人。这种方式相对于前两种比较简单,也是当今在大城市工作的人们,进行祭祀的一种常用方法。
老祖宗立下的规矩不宜轻易改变,中元节祭祖要记得“正当天”,不宜过早,也不宜太晚,要在相应的范围内进行。
小结中元节远不止祭祖这么简单,背后蕴含着极大的学问,同时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更寄托了人们对已故之人的思念之情。
我们在知晓老祖宗规定的祭祖时间之后,也要科学看待中元节这个节日,不宜过分迷信,也不要过分推崇,只需心存敬畏,正常看待便好!
又是一年中元日,大家所在的地区在中元节这天有哪些习俗呢?你们又是哪一天祭祖呢?
“七月半”中元节,这些习俗请牢记,大雨中心已确认,今秋凉吗?
今天是农历七月十四,明天就是“七月半”中元节,但有些地方是在今天。
在民间传说中,农历七月初一至十五,地府大门会打开,以让众亡灵获得短期自由并享受人间烟火,故人趁着这个时机看看人间的儿孙,一起享受“家人团圆”。
有些地方会在七月初一傍晚准备丰盛晚餐,以敬请先人享用,俗称“请公婆”,到了七月十五傍晚,再安排盛宴以“送公婆”,饭后还要焚烧些纸钱,以便那边的亲人有钱花。
农历七月有“小秋”的说法,此时部分农作物已成熟收获。历来讲究“百善以孝为先”的中国人,会在七月半这一天照例祭祀祖先。外出谋生的人们无论远近都要回家祭祖,早早地准备好新米、美酒、纸钱等,在太阳落山后便来到先人坟前祭祀。
其实,这种活动的意义就在于,既有祭祀先祖亡灵,表达慎终追远、报本返始之情,也有提醒人们要在乎活着的亲人,尤其要尽到赡养、孝敬健在的父母、长辈的责任。
虽然七月半是传统祭祀节日,但它毕竟与鬼魅有关。民间相信,有主或无主的亡灵会在人间游荡,如果人们被无主的亡灵缠住了,是不吉利的。
因此,老辈人总结了不少关于七月半的禁忌,提醒年轻人哪些事情不宜做。最常见的有:
不能轻易走夜路,即便要走也不宜回头;不能坐在门槛上,挡住了亲人亡灵回家的路;路边的纸钱不能捡、不能踩,这样亡灵收不到钱;床头不能挂风铃,响声会招来它们;衣物不能夜里挂屋外,它们可能会试穿等等。
老话说“七月十五定旱涝,八月十五定收成”,老辈人很关注农历七月十五这天,不仅是中元节的原因,更多地还是通过这天能预测接下来雨水多少,毕竟那个年代的农业是靠天收成。
老话还说“大旱不过七月半”,农历七月十五前后,我国部分地区也将迎来一波短时降水过程。
中央气象台最新预报,8月11日,我国的山东、广东、广西、云南等地将有短时强对流天气。其中,已形成6个大雨中心范围,主要集中在辽宁北部、山西中南部、山东东部、云南西南部、广西南部、广东西南部等局地,降水量在70毫米以上,局地出现雷暴大风。
从全国范围看,目前降水范围相对有限,大部分地区依旧被高温天气笼罩,虽然已经立秋好几天了,但高温趋势还在持续。
中央气象台预报,8月11日,陕西东南部、湖北西部和南部、四川东部、重庆、江苏南部、安徽中部、浙江北部等地的局部气温可达40℃以上。
今日农历七月十四,不少人都盼着早点凉快起来,那么,今年秋天有点凉?咱们看看农谚咋说。
“七月十三十四雨,八月十五冷到哭”就是说,如果农历七月十三、十四这两天下雨,预兆接下来个半月里雨水会偏多,“一场秋雨一场寒,几场秋雨穿上棉”,热量被雨水冲刷走了,天气就会迅速转凉,等到农历八月十五前后就非常冷,早晚不得不穿上厚衣服,以免着凉了。
“立秋连雨落满塘,秋后阴雨秋来爽”。这句农谚意思是,如果立秋节气里持续出现阴雨天气,将池塘都灌满了,那么整个秋天的雨水会偏多,初秋的气温也会跟着回落,秋高气爽的天气将早到,整个秋天都比较凉快。
总的来说,今日天气“冰火两重天”,有些地方迎来大雨中心,大多地方却是烈日高照,想让今秋早点凉快怕事有点难,希望农民针对不同天气加强田间管理。而“七月半”中元节,虽然带有迷信色彩,但这些民间传统风俗所透露出来的,人们的宽厚和慈悲之心,体现的是中华民族“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大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