拗九节(拗九节的由来和风俗)

正月二十九“拗九节”,老辈讲究“吃1物”是否有理?很少人知道

导语:正月二十九“拗九节”,老辈讲究“吃1物”是否有理?很少人知道!

老话说:“不出正月都是年”,而正月二十九是农历一月最后一个传统节日。在我国古代,“九”这个数字是是个自然数中最大的,也是个极数,因此也是个吉利数字,比如“九九归一”、“九九登高”,而古代帝王也被称之为“九五之尊”。正月初九为“天日”,称之为上九节;正月十九被称之为中九节;而正月二十九被称之为后九节,而后与“拗”谐音,因此“后九节”也叫作“拗九节”。

老话说:“喝了拗九粥,无病又无忧”,所以老辈讲究“拗九节”吃一物,那就是“拗九粥”,那么是否有道理?真的很少人知道。据说“拗九节”这一天,很多人家都会熬上一锅粥送给父母或长辈,寓意父母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平平安安,也是人们对老人一种孝道的表达,因此也有人把“拗九节”称之为“孝顺节”,接下来就分享几种粥的做法。

第一种粥:蔬菜小米粥

1、小米用清水冲洗两遍,然后用温水浸泡10分钟,这样做的目的是使米粒饱满易熟,煮出的小米粥更加黏稠。

2、准备蔬菜:洗净的油麦菜切碎;香菇两个洗净去蒂后切丁;胡萝卜小半根也切成小丁;一小把枸杞用温水泡软备用。

3、取一个砂锅,加入适量的清水并烧开,然后倒入泡好的小米,煮至沸腾后要转到小火,慢慢熬制,这一步十分重要,俗话说“慢工出细活”,小米粥经过小火熬制才更加浓稠好喝也更容易出米油,有很多朋友脾气急,一直开着大火煮,这样熬出的小米粥口感就会差很多。

3、一般熬制大约20分钟左右后,加入适量的盐调味,再倒入香菇丁、胡萝卜丁和枸杞,搅拌均匀后继续熬5分钟;5分钟后,加入切好的油麦菜,搅拌均匀后关火出锅,油麦菜不要熬太久,否则就会变软变色,不但颜色不好看,还没有了油麦菜的清香味。

第二种粥:八宝粥

1、提前一晚上用清水将八宝粥的原料:奶香芸豆、绿豆、红小豆、花生、东北大芸豆、大米、糯米、小米浸泡上,浸泡可以缩短熬制时间,而且还能使其颗粒饱满,做好的粥吃起来会更加软糯香甜,也更易于消化吸收。

2、要想熬制的八宝粥好喝,加水量是关键,一般,水和食材的比例为7:1。

3、俗话说得好“慢工出细活”,熬粥也是同理,砂锅盖好盖子大火烧开后转成中小火继续慢慢熬40分钟。熬粥的过程中不要离开人,一是防止粥溢锅,二是要时不时地搅动一下锅,以防糊锅。

4、大约熬制40分钟左右后,再加入桂圆、红糖和大枣,继续中小火再煮20分钟,便可关火出锅了。

中国向来讲究“百善孝为先”,正月二十九很少有人知道叫做“拗九节”,更甭提是“孝顺节”,而这一天老辈讲究“喝粥”是否有道理?其实这就是对孝道的一种表达,也是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我是晓峰,喜欢晓峰分享的美食,不要忘记关注吃货峰子哦!

本文由吃货峰子原创,欢迎关注与您一起交流,让大家受益,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正月二十九传统习俗:“目连救母”衍生的“拗(ǎo)九节”

正月二十九

今天是正月二十九,是2023癸卯年正月最后一天。

拗九节

在中国风俗习惯因地而异,正月二十九是福建福州特有的一个节日。叫“拗九节”。“拗九节”又称“孝顺节”。与正月二十七人胜节的庆老日有异曲同工之妙。清•施鸿保《闽杂记》云:《窈九》:福州俗:以正月二十九日为窈九,人家皆以诸果煮粥相馈,如吾乡十二月初八僧尼所送之腊八粥。俗谓目连僧救母之遗,故亦称孝子粥。

摩诃目犍连

“拗九节”的由来:

“拗九节”就要从“目连救母”的传说衍生而来,可查《目连救母经》。故事的主角叫目连。传说此人就是释迦牟尼佛二弟子目犍连,目犍连,源自梵语音译,又叫“摩诃目犍连”、“大目犍连”、“目连”等名。目犍连聪慧悟佛,刻苦修行,修得非凡的神通本领。他曾以神通力量识破了莲花色女的诱惑,得到了释迦牟尼的极大嘉许。他也因此在佛弟子中得到“神通第一”的称号。目犍连积极地辅助释迦牟尼弘法渡生,是释迦牟尼一生弘法的重要助手。

目连救母

相传古代的时候,目连生母因死前悍恶,人死之后被关进阴曹地府的地狱里,他探视时,常常送食材给妈妈吃,但均被看管的小鬼狱卒给吞掉了。之后,他想想一个方法,用荸荠、花生仁、大枣、干桂圆、老红糖等原材料与檽米混和,熬成甜粥,盛上碗后,再洒一把黑芝麻粉送来给妈妈。

看管狱卒见这白米粥黑糊糊的,遂询问道:“这个是什么?”目连随意回答:“它是拗垢(福州话“九”与“垢”谐音)。”看管深信不疑,觉得这粥好脏,就害怕吃,因而“拗九粥”才得以送至目连母亲的手中,没有挨饿,最后救出了母亲。这就是目连救母的故事。

孝九粥

听说目连送粥这一天,恰好是阴历正月廿九(即阴历正月二十九),闽俗中,正月分“三九”,正月初九称之为“上九”,十九称之为“中九”,廿九称之为“后九”,福州人十分忌九。人们认为九是奇数,为阳数之穷,阳是旱灾,初入元一百六岁中,旱灾有九岁,称为厄会,亦称阳九。因此人们逢九就犯忌,迷信地认为人的岁数逢九则不吉利,会逢到厄难。清林祖焘诗为证:相传拗九饴芳辰,各煮粥糜杂枣榛,推尽尘封投尽秽,送他穷鬼迎钱神。因此这粥便叫“后九粥”,之后又以粥的色调拗黑,叫“拗九粥”,以目连孝敬妈妈,又叫“孝九粥”。.为了纪念目连的孝顺,人们将这一天称为“拗九节”,也称之为“孝顺节”。.

因此“拗九节”这天福州家家户户都用糯米和红糖煮拗九粥,烧成后用来祭祀祖先,并且作为全家人的早餐。凡已经出嫁的女儿,要送拗九粥回娘家孝敬父母,意为祝愿平安度过“九”这一关。

拗九节现场

如今“拗九节”在福州发扬光大。“拗九节”里,福州仓山区城门镇胪雷村就在陈氏祠堂里摆起了盛大的千人“孝顺宴”;祠堂里里外外摆满了一百九十五张桌子,近二千位年过半百的老人安坐席上,一边悠闲聊天吃着美食,一边欣赏着戏台上闽剧的精彩表演;而村里年轻人忙里忙外,端菜送茶。这一拗九敬老节的宴席风俗,在当地已经沿袭二十多年。

演唱 掼粥掼到厝门口

拗九节拥有自己的歌,福州语歌曲《掼粥掼到厝门口》。2011年由福州本土赖董芳老师作曲家谱曲和“福州金牌喜娘”林苏填词共同创作。建议大家听一下。

歌词:拗九,拗九,掼粥掼到旗汛口,想起我家打风掉雨送我去学校;

拗九,拗九,掼粥掼到南门兜,想起我妮在我做媳妇那一天泪汁流;

拗九,拗九,掼粥掼到大桥头,想起我梦中都是我的二个老;

拗九,拗九,掼粥掼到娘家厝门口,告一声依家依妮,囝呢平时间做不够;

一碗甜甜的拗九粥,一箸一瓢羹都是孝。

行孝不能等

歌词大意:是一个出嫁的女儿提着“拗九粥”准备回仓山的娘家,经过旗汛口的小学时,想起以前父亲风里来雨里去送她上学;经过南门兜时,想起在自己出嫁的那天,母亲泪流满面;经过解放大桥时,想起一直以来自己的梦中总是出现双亲;到了自己的家门口,喊一声爹娘时,愧疚自己平时做不够,只有在今天送上一碗粥,以表达孝心。整首歌更像是女子在呢喃,特别是歌曲快结束时,表现的是女儿不想走,想多和父母呆一会儿,却又不得不走的犹豫。(好像春节放假我们离开家出外打工的感觉)

生活与父母

愿天下的老人平安健康!愿天下的儿女都能常回家看看!

图片资料来自网络,如有不妥请联系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www.csxsg.com/forum/20230625/1685841420106133.html
上一篇:戊午(戊午年是哪一年)
下一篇:庚寅(庚寅日柱)

网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