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最忌讳什么?我们以谢天帝、祖先恩德,同时也要“三不做”
重阳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气,与以往节日略有不同,更多的时候是庄重,重阳节我们祭天祭祖,思念亲人,感恩敬老,祈求长寿,重阳节、除夕、清明节、七月半,并称为中国的传统四大祭祖节日,是具有深刻意义的一个古老民俗,此民俗已延续上千年,其主体部分传承至今,重阳节除了祭祀以外,还有一个特殊的含义,也叫老年节、敬老节、登高节、祭祖节等等,今天10月25号重阳节,你知道重阳节有哪些习俗与禁忌吗?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此诗写出了游子的思乡怀亲之情,重阳节,我们登高望远,思念亲人,茱萸是一种落叶小乔木,也是一种中草药,古人把茱萸作为祭祀、佩饰、药用、避邪之物,形成茱萸风俗,很多古书文献中都有记载。
重阳节禁忌,三不做一不做
不要说节日快乐, 虽然重阳节也是节日,但它更多的是庄重,祭天祭祖,思念亲人,以谢天帝、祖先恩德,要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它并不同于中秋节、除夕夜,九月初九,是 两个九相聚的日子,九历来就是个奇数,独阴不长,孤阳不生,万物不遂,不通不顺,重阳节不但不是快乐的节日,而且有点大凶之兆,重阳节,不要说节日快乐,应以安康代替。
二不做
民间认为,重阳节是不吉利的日子,结婚三年以内的人,尽量不要回娘家,节日忌讳,图个吉利很重要,在我们山东这边,部分地区,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娘家过重阳,咒死婆婆娘”,对双方的老人很不利,但毕竟是传统,具体也没人证实,久而久之,就成为了当地人的习惯,没有人敢犯忌讳,就怕事情赶巧,背上一辈子的骂名,重阳节,回娘家是民间大忌,大城市的人可以忽略。
三不做
扫墓时不得嬉笑怒骂,祭祀祖先,是个很庄重的仪式,祖先的安居之所,切忌互相打闹,跨过坟墓及供品,有些人还带着孩子,乱跑乱碰,随处小便,这是对先灵的不尊重,会被视之为亵渎,惹到脾气不顺的气场,回家免不了一顿“麻烦”。
重阳节三做一、吃重阳糕
重阳糕,亦称“花糕”,“糕”与“高”同音,又有“步步高升”、“寿高九九”之含义,在南方一带比较流行,全国大部分地区,都不怎么流行,多用米粉、果料、豆沙制成,五颜六色,多种多样,形态各异,有蒸熟的,也有烙熟的,左邻右舍互相赠送,极受儿童的喜爱,在北方,吃重阳糕也很流行。
二、饮菊花酒
去年重阳节酿酒,今年重阳节刚好能喝,一年一度的菊花酒,是古人传承的习俗,也是古人对美好生活的畅想,据说喝了这种酒,可以延年益寿,规避邪气,古人把它当成可以祈福免灾的“吉祥酒”,所以,每年的九月九日,人们都会采下菊花,掺进粮食中,酿成美味的菊花酒,放在第二年的重阳节来喝,饮菊花酒的习俗,也一直保留至今。
三、插茱萸
古人有重阳节登高的风俗,登高时还要佩戴茱萸,茱萸是一种植物的名字,据说可以避灾,驱虫去湿,茱萸香味浓郁,所以,在重阳节这一天,我们可以模仿古人,佩戴茱萸登高望远,还可以将茱萸赠送给亲人,以求辟邪求吉,延年益寿。
登高赏秋,感恩敬老,是当今重阳节日活动的,两大重要主题,我们可以多陪陪老人,不要抛弃他们,为他们挑选几件过冬的新衣服,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可以通过视频通话的方式,以解相思之苦。
仅供参考、收藏转发,谢谢点赞禁止抄袭,我是食味菜谱,热爱美食,每日更新家常菜和面食的做法,关注我每天学习做菜,总会给你惊喜。
临沂市2020年“敬老月”启动
2020年10月25日(重阳节)是全国第八个法定“老年节”,10月是全国第十一个“敬老月”。9月29日,临沂市卫生健康委和兰山区卫生健康局联合举办的临沂市2020年“敬老月”启动仪式暨老年人心理关爱进机构活动在兰山区养老服务中心举行。市卫生健康委二级调研员张秀丽出席活动并作讲话。
仪式上,张秀丽宣布2020年“敬老月”活动正式启动,并向老年人介绍了今年活动的主题是“弘扬养老孝老敬老传统,共建共享老年友好社会”;活动时间是:2020年10月1日至31日;“敬老月”期间,市卫生健康委将组织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
启动仪式上兰山区卫健局二级主任科员袁春晓为老年人做了一场生动丰富的心理健康知识讲座,老年人纷纷表示受益匪浅。
正值国庆节和中秋节来临之际,张秀丽借此机会向全市老年人送上了最诚挚的节日祝福和问候,祝愿老年人节日快乐,幸福安康!
“敬老月”期间将举办以下活动:
●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将深入贫困老人、百岁老人家庭走访慰问;
●出台临沂市《关于印发建立完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实施方案的通知》;
●举行临沂市银龄健康传媒大学首个面授点揭牌仪式;
●举办临沂市首届老年人书法美术大赛及获奖优秀作品展,将获奖作品结集成册;
●举办临沂市第二届“最美健康老人”和“最美敬老楷模”评选活动;
●开展“金辉助老”老年人关爱帮扶志愿服务活动;
●开展“智慧助老”行动,对老年人开展智能手机使用培训;
●依托临沂市“银龄健康传媒大学”栏目宣传老年健康政策和知识;
●组织老年人维权系列活动;
●宣传敬老爱老助老模范人物和先进事迹;
●开展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六进”活动。
●双节将至|临沂市卫生健康委温馨提示
●通知!以下行为明令禁止!
●临沂人注意,这样喝粥得改!编辑:王巧 校审:张珊 主编:郑磊
在农村,端午节当天要不要回娘家?孩子“躲午”是躲哪3样?
传统节日作为文化中的一部分更是在几千年的沉淀和传承中,深深的根植在了每个人的精神和情怀中。
它包括了大家熟悉的,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七夕节,重阳节等等。而这些节日之所以一直延续发展,经久不衰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人们情感的归宿。
不过在笔者看来,传统的节日之所以延续发展,经久不衰,其原因除了人们节日对其节日的文化精神,情感,美好愿望外,还有一方面就是因为节日让人们津津乐道一些讲究和忌讳。
这不马上到端午节了,咱们今天就来说道说道,在农村,端午节当天要不要回娘家?孩子“躲午”是躲哪3样的习俗讲究。
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在个别地方又称重午节、龙舟节、天中节等,它是称呼和习俗最多的传统节日。端午节这天各种习俗活动都会以祈福纳祥,压邪攘灾的形式展开,比如大家耳熟能详的扒龙舟,挂艾草,食粽,栓五色绳,饮蒲酒,打马球等。
不过在一些地方在端午节这天却有十分多的忌讳。比如在北方一些地方认为,五月五日端午这天为“恶月、恶日”,凡事都要小心谨慎,因而形成了颇有特色的“躲午”等习俗。
何为“躲午”?意思是说端午这天,凡事都要小心翼翼,作为父母一定要让孩子躲以下3样。
1,躲水
在农村有句老话叫作“不怕七月半鬼,就怕端午节水”,七月半我们都知道,这天忌讳特别多,凡事都谨慎小心。但是端午节的水比七月半的鬼还要小心。
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有钱难买五月旱,六月连阴吃饱饭”这个田间老农常说的一句农谚。因为每年的五月是梅雨季节,端午节是更是涨水季,再加上这段时间天气比较热,如果孩子贪玩下河游玩,一不小心就会发生意外。
2,躲五毒
五毒指的蝎子、蛇、蜈蚣、壁虎、蟾蜍,这是由于夏季天气燥热,人易生病,瘟疫也易流行,加上蛇虫繁殖,易咬伤人,所以要十分小心。
3,躲分离
端午作为民间最盛大的节日,这天的事特别多,父母都在忙着准备各种事,对孩子的照顾难免会疏忽,万一不小心出意外,后悔也来不及。因此这其实也是提醒父母这天一定要把孩子看好,尽量不让孩子出去玩耍。
在农村,端午节当天要不要回娘家?
老话常说“十里不同百里不同俗”,端午习俗讲究繁多复杂,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不仅产生了众多相异的习俗。
在一些地方,端午被称为“归宁”,意思是说,端午节这天,出嫁的女儿要精心的打扮自己,回到娘家和父母团圆,哪怕在丈夫在有诸多的不顺心事,把自己最好的状态拿出来。毕竟长时间难的见父母一面,看到自己过的不好,心里面也会因此伤心。因此,端午节也被称为“女儿节”
不过在一些地方却认为,端午这天出嫁的女儿是万万不能回娘家的,即使想回娘家,也不能在娘家吃粽,不然会被认为一年都要走霉运。
这些千奇百怪的讲究习俗,虽说带了丝迷信的色彩,但是却是特有的一种民俗文化。当然随着社会的进步,我们也要摈弃糟粕,留其精华。那么你们那里在端午节这天有什么习俗呢?欢迎在评论区告诉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