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姓的来源:和春秋时期齐鲁交界处一个小国有关
春秋时期,在齐鲁两国的交界之地,夹着一个极为弱小的国家——鄫国。鄫国国君的祖先是夏朝的帝王姒少康。
姒少康可是个不简单的帝王,他的父亲姒相在位末年,诸侯夷羿、寒浞[zhuó]叛乱遭到胁迫而自杀,少康的母亲逃到娘家,后来生下姒相的遗腹子——姒少康。
姒少康长大后,以五百人起家,逐渐兴兵攻灭寒浞,夺回了王位,恢复了夏朝的统治,此后延续了千余年,史书称“少康中兴”。姒少康把鄫地(今属山东临沂兰陵县)封给了次子——曲烈。
曲烈为鄫国第一代国君,后裔历经夏、商、周三朝,立国近两千余年。
这个国家很小,因此,史书上关于鄫国的记载很少,只有一些零星记载,散见于《春秋左氏传》等史籍。
公元前640年夏六月,齐桓公去世之后,中原地区出现权力真空。宋襄公谋求中原的霸主地位,就效仿齐桓公搞诸侯联盟。
宋襄公联合邾、曹、滕、鄫等诸侯会盟期间,他先给诸侯来个下马威,令邾文公将鄫国国君抓捕起来,以用来祭神的名义杀掉。
公元前591年秋七月,邾国派兵攻打鄫国,杀掉了鄫国国君,继位的太子巫无奈之下,向鲁国示好,寻求庇护。
鲁国国君鲁宣公派兵驻扎在向邑(向城)、次室(兰陵)等地,阻止了邾国的侵犯,此后,鄫国沦为鲁国的附庸。
鲁襄公四年(公元前569年)春天,莒国和邾国结成同盟,联合反对鄫国臣属鲁国。
鲁国为了取得霸主晋国的支持,鲁襄公和大夫孟献子专程去了一趟晋国,请求晋悼公承认鄫国臣属鲁国的合法地位。
鲁襄公解释说,鄫国没有向晋国朝贡,鲁国地域狭小,向晋国朝贡的贡赋数量有限,如果承认了鄫国臣属鲁国,那么,鲁国向晋国交纳的贡赋就会大大增加。
晋悼公认为很有道理,于是口头表示同意。
当年秋十月,莒、邾两国自东西两面夹击鄫国,鲁国派大夫臧孙纥率兵驰援鄫国,却被联军打败了。
鲁襄公五年(公元前568年)夏天,鄫太子巫与鲁大夫叔孙豹出使晋国,晋悼公正式批准,与鲁国达成书面的秘密协议,承认鄫国臣属鲁国。
同年九月,东部诸侯在戚地(河南濮阳)会盟,鄫国在鲁国的保护下,以独立身份参加了盟会,但必须听命于鲁国。
当年冬天,鲁国正卿季文子去世,没有葬在鲁国国都以及自己的封地,而是葬在了本来就狭小的鄫国。
鲁襄公六年(公元前567年)秋天,莒国派兵攻入鄫国,鄫国疏于防范,结果国都被攻破,国君鄫子被杀,莒国灭掉了鄫国。
此后六年多时间,鄫国故城被争来夺取,冲突不断,后来在晋国的干涉之下,莒、邾两国将鄫国故城交给了鲁国。
鄫国灭亡后,其后世子孙为了纪念祖先,以国名“鄫”去掉“邑旁”为姓氏,这就是曾姓的主要来源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