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梦,梦见自己挖坟墓
今日,一位亲戚说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在给自己挖坟墓。亲戚是中年女性,年纪在33岁左右,每天忙于带孩子,从早忙到晚,虽然说带孩子看上去比较轻松。她说,实际上是累得无法言喻。她很想上班,但是没有人带孩子。
这位亲戚朋友描述她的梦境,着实吓人。她说,她梦见周围都是坟墓,周围还有芦苇在飘荡,她选了一块好地方。用石头在画坑的尺寸。
听她这么描述,我赶紧安慰她,我说她是因为一天带孩子,精神紧张,过度劳累。需要休息与放松。
这位亲戚,没有结婚的时候,一个人有着一份稳定的工作,稳定的收入,还有保险。平时周末也会去兴趣班,生活也算过得快乐。她说结婚后完全没了自己。
眼里都是孩子,都是家庭。做不完的家务活,洗不完的衣服,拖不完的地。每天早上起来就要给孩子弄饭,洗头一天的衣服。还要出去买菜做午饭,下午还要带孩子出去户外活动。听她讲起,我都觉得累。
我的这位亲戚,单身之前,可谓是一位漂亮的妹子,打扮时尚,买得起喜欢的衣服,舍得吃。
我如今再见她时,眼睛已经没有了光,眼袋非常重,整个人已经变得很土。不化妆,也没有社交。没有漂亮衣服。这大概就是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生活吧。也难怪她会做样的梦。
但是当她提到自己的孩子时候,又是满脸笑容。她只是从孩子变成了一位妈妈。开启了另一段旅程。
河北多地“散埋乱葬”问题突出,如何治理?
随着我国各地殡葬改革的深入推进,近年来农村散埋乱葬治理取得一定成效,但一些地方农村殡葬设施规划建设滞后,散埋乱葬侵占耕地问题仍在一定程度上存在。
近日,中国之声记者在河北保定、石家庄等地采访发现,部分地方散乱墓地“蚕食”耕地现象严重。农村散埋乱葬治理,难点何在?如何有效推进?中国之声一线调研:违法墓地侵占耕地现象调查第一篇。
耕地里坟头林立
已影响亩产效益
“展展平原似山影,大小高低各不同,春播秋收多不便,破旧立新待行动”。这是河北保定高碑店市张六庄镇东高科庄村一村民看到村里的耕地坟头林立,有感而作的一首打油诗。
村民:你看大型农机具没有办法耕作,播种、秋收,影响太大了,谁都不愿在我们这搞春播秋收,其他地方收完了才归我们这边。
这位村民介绍,当地农村风俗主要是土葬,不仅侵占耕地,置办殡葬用品也存在一定的攀比之风。
村民:我们这都是土葬,还不是骨灰盒,都是1万多元钱的大木棺材。你用八千元的,他用一万元的,这也是不好的风俗习惯,也在攀比。
记者沿着东高科庄村南侧的一条无名乡道步行了约一公里,看到乡道两侧的坟头多达上百个,有的田块2亩耕地就有十多个坟头。
一位正在田间耕作的村民说,地里的很多老坟已存在多年,有的田块坟头多的都无常行走。一位种粮大户表示,地里的坟头多的已影响亩产效益,给春播秋种的机械化操作带来很大不便。
多地存在 “二次装棺再土葬”现象
公墓规划建设滞后
当地部分村民认为,耕地里坟头多,一个重要原因是当地没有规划建设公墓,只能把逝去的人埋在地里。而附近村庄多位上岁数的村民也对记者表示,他们“百年”后不希望再被埋进耕地里。改变坟头侵占耕地,移风易俗,要先从建公墓开始。
村民甲:现在都是埋自己地里,满地都是,越来越多。
村民乙:实行了火葬,集体得有个公墓,没有公墓只能埋地里。
推进农村殡葬改革,治理散埋乱葬现象,近年来中央多次发文做出相关部署,高碑店市为何迟迟没有动作?张六庄镇党委副书记张淑慧回应称,从2019开始,镇里就已开始筹划建设公墓,目前已拟定选址两处公墓,但因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和土地审批等原因,目前公墓选址建设尚未落地。
张淑慧:这两块地方,现在得在土地性质上做变更。要把林地变为公共设施用地,现在还没有变更过来,所以没有办法开展下一步工作,涉及很多部门、很多方面。
中国之声记者还走访了河北石家庄市藁城区、赵县、栾城区等(县)区境内的国道省道附近的村庄,发现农村散埋乱葬“蚕食”耕地现象一定程度上普遍存在。和高碑店市部分村庄以土葬为主不同,石家庄所辖县区多地存在“火葬后骨灰二次装棺再土葬”现象。
国务院《殡葬管理条例》规定,禁止在耕地、林地建造坟墓。河北省政府2020年颁布实施的《河北省殡葬管理办法》也规定,禁止将骨灰盒装入棺木再行土葬。但这些明令禁止的条款,在一些地方并未真正落地。
石家庄市藁城区南营镇马房村位于石安高速东侧,记者在高速东侧的大片田地里看到,新坟侵占耕地的现象随处可见。村民说,当地逝者下葬都是“二次装棺”。
村民:埋这个步骤不能少,把骨灰盒放到棺材里边,里面再放点祭品,最后埋地里面。
记者在赵县境内的省道S247赵梅路两侧的耕地里,也看到不少坟头侵占耕地的现象。此外,在栾城区境内青银高速东侧的南十里铺村,坟头侵占耕地、“二次装棺”现象也较为普遍。一村民说,村庄附近没有公益性公墓,无处可埋的情况下,只能埋到耕地里。
公益性公墓建设缓慢
该怎么解决?
2019年,河北发文明确推进农村公益性公墓建设的时间表:到2022年,实现乡(镇)中心型农村公益性公墓覆盖率达到50%;到2025年,基本实现公益性安葬设施覆盖到全省广大农村,但就记者在河北部分地区走访的情况来看,公墓建设进展相对缓慢。
来自安徽农村的全国人大代表王萌萌,曾关注农村公益性公墓建设,并向民政部提建议。据她调研,目前部分地区农村公墓建设缓慢的原因主要是财政投入不足,土地审批滞后。“第一,公益性公墓需要大量的资金,在农村这一块是比较短缺的;第二是用地规划,申报的程序比较缓慢;第三是老百姓的观念还没有转变。”
殡葬管理专家、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生命文化学院荣誉院长孙树仁表示,治理散埋乱葬的现状,全国各地参差不齐,但要文化先行,做好公墓建设,让散葬的墓穴有处安葬且不增加群众负担。
一位殡葬专家指出,一些地方殡葬改革并不彻底,殡葬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没有跟上,导致出现“二次装棺”现象,这实际上增加了群众负担。
调研采访中,一些专家学者向记者推荐了山东临沂沂水县治理散埋乱葬的经验做法。沂水县民政局二级主任科员贾文勇说,当地散埋乱葬治理分步实施,已取得明显成效。
贾文勇说,沂水县早在2017年就建成了110处公益性公墓,平均每个乡镇公墓规划建设多达5处。当时县财政每年列支1000万财政资金,如今六年过去了,目前为止整个投资已全部补齐。
殡葬管理专家孙树仁表示,山东沂水的“惠民礼葬”,通过从死亡到安葬所有费用都由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惠民,解决了治理散埋乱葬过程中老百姓的经济负担问题,又通过礼葬从文化层面做通了老百姓的思想工作。这是成功的经验,值得推广。
记者丨管昕
来源: 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