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出生的老人,养老金能领多少钱?为什么有高低差距?
1950年出生的老人,正是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与祖国一起长大的一辈人。我们的国家是他们在一穷二白的条件下,由他们辛苦努力、兢兢业业建设起来的。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我们才能有现在的生活,他们为我国的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可是,他们能领多少养老金呢?
我国的养老制度1951年我国制定并实施了《劳动保险条例》,对于100人以上的企业,实施劳动保险制度。这是在我们国家首先为工人创立了养老、医疗、工伤、生育、丧葬、抚恤等制度。
1957年,国务院又实施了《关于工人、职员退休处理的暂行规定》,对于国营和公私合营的企业、事业单位、国家机关和人民团体的工人职员,全部实施退休制度。
1978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和《关于安置老弱病残干部的暂行办法》,进一步规范了退休年龄制度,明确了退休待遇标准。当时的退休待遇,主要是跟退休前本人工资的一定比例挂钩,从70%~90%。相应的退休待遇都是由用人单位承担,这种情况反而也限制了企业,产生了效益再差也不能倒闭的问题,比如说火柴厂。
建国初,我们国家有八成是农民,能到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实现就业的职工数量很少。因此,大多数人是享受不到退休待遇,不能领取退休金的。城镇职工的家属,只能由职工供养;农民,只能由生产合作社分配粮食和产出。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实施经济体制改革。农民是直接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让其自主盈亏,自主养老。国企职工的养老问题呢?1991年国家建立了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同时,国家也放开政策,允许。新发展起来的私营企业、外资企业和城镇个体工商户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符合退休条件,就可以按规定领取养老金了。这在以前是没有制度可以遵循的。
国企职工,在实施养老保险制度以前的连续工龄可以视同缴费。《社会保险法》规定,国有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职工视同缴费年限期间的社会保险费由政府承担。当养老保险基金出现支付不足时,由政府财政予以补贴。2020年全国社保基金收入预计是7.7万亿元,其中财政补贴高达2.16万亿元。2014年10月,机关事业单位也实施了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对于没有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农民和城镇居民。2009年和2011年,国家分别建立了新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并于2014年合并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对于实施新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制度以前,已经年满60岁的老人可以不用缴费,直接领取基础养老金待遇。基础养老金待遇,目前全国最低标准是93元每月,各省和地方政府可以进行额外补贴。全国有的地方已经提升到了五六百元每月,上海市是1100元每月。
2019年,我国共有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领取人员15898万人,而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离退休人员12310万人,人均养老保险待遇分别是162元每月和3332.5元每月,差距还是非常大的。1950年出生的老人,现在均已经年满70周岁,在养老金上会有倾斜照顾,一般会比平均养老金更高一些。
社会是在不断变好的。我们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老年人群已经达到了40%,远比六七十年代的10%左右要高得多,这也是养老保障体系逐渐完善的一项成果。
我国的养老保险体系还会更加完善。最终会实现,国家保障基础的养老金待遇,个人单位积累更高的年金待遇,有条件的个人购买商业养老保险,“三根支柱”并行的更完善的养老制度。未来一定会越来越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