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篮球名人堂终审名单为啥“10变9”?我们梳理了这些细节
12月2日晚,中国篮协宣布,2022年中国篮球名人堂入堂名单全部产生。除了此前公布的15位“特别致敬人物”以及优秀集体——“新中国篮球运动五十杰”,穆铁柱、胡卫东、刘玉栋、王治郅、宋晓波、丛学娣、郑海霞7名运动员和蒋兴权、许利民两名教练员,共同入围首届名人堂。
解读
9人“登堂”,“黄金一代”3人入围
中国篮协10月5日发布消息称,进入2022年中国篮球名人堂“推举名单”的16人,将由中国篮球名人堂“终审委员会”审定,并从中产生10人(包括4位男运动员、3位女运动员和3位教练员)正式入堂。根据《中国篮球名人堂举荐活动方案》的终审规则,13位终审委员由中国篮球界享有较高威望,长期从事篮球专业工作、管理工作的资深人士担任。
根据终审规则,每位被举荐人需要至少得到2/3以上委员举荐,最终9人进入终审名单。从评定结果来看,进入推举名单的5位教练蒋兴权、李春江、李秋平、王非、许利民,只有蒋兴权和许利民进入终审名单。与原定的计划相比,总人数由10人变成9人,其中教练员由3人变成两人。
7名运动员入围首届名人堂。 图/中国篮协
4名男运动员中,穆铁柱可以说是中国篮坛最早的球星之一,曾代表中国男篮4次获得亚锦赛冠军,1978年获得亚运会冠军、世锦赛第11名,并在1979年获得全运会冠军。
胡卫东、刘玉栋、王治郅则是“黄金一代”的代表,1996年奥运会,中国男篮首次闯进奥运会8强,3人都是主力球员。此外,3人都曾获得亚锦赛、亚运会冠军,当选过CBA联赛最有价值球员。王治郅、刘玉栋均7次获得CBA联赛冠军。
3名女运动员中,1984年奥运会,中国女篮首次获得季军,宋晓波、丛学娣、郑海霞均是那支女篮的主力球星。尤其是郑海霞,1983年至1998年,先后率领中国女篮参加了4届奥运会、4届世锦赛,总计4次站上世界大赛领奖台。
功勋教练蒋兴权和许利民入围名人堂。 图/中国篮协
两名教练员分别是中国男篮、中国女篮两支国家队的功勋主帅。蒋兴权曾率领中国男篮获得1994年世锦赛第8名,并带队参加了1992年、2000年两届奥运会,1994年获得亚运会冠军,此外5次率队亚锦赛夺冠。
许利民先后执教北京女篮、中国女篮。曾率领北京女篮3次获得WCBA联赛冠军,7次当选联赛最佳教练。2017年至2022年担任中国女篮主帅期间,曾率队获得亚运会冠军、世界杯第6名、奥运会第5名。中国女篮不久前获得2022年女篮世界杯亚军,许利民也对球队的更新换代做出突出贡献。
推举
历经三阶段,598名被举荐人产生9人
中国篮球名人堂是中国篮球运动的历史丰碑和荣誉史册,是对我国篮球运动发展做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进行铭刻、致敬、传承的殿堂。2021年6月,中国篮协成立专项工作筹备组,成员包括数位业内资深专家,开始积极推进中国篮球名人堂建设工作。
今年6月20日,中国篮协正式宣布,中国篮球将设立名人堂。6月30日,中国篮协名人堂委员会召开首次会议,确定了中国篮球名人堂首届入堂规模,审议通过了《中国篮球名人堂举荐活动方案》《2022年中国篮球名人堂举荐计划》以及《首届名人堂传播计划》等内容。
首届名人堂以“特别致敬”方式举荐15位中国篮球前辈直接入堂,同时举荐“新中国篮球运动五十杰”为首届入堂集体,此外通过提名、推举、终审三个阶段,举荐10位入堂成员:运动员7人、教练员3人(注:12月2日公布的终审名单为9人,运动员仍为7人,教练员缩减至两人)。
7月18日,首届名人堂举荐活动第一阶段提名工作全面开启。提名委员会以单位团体形式组成,首届总计100席,各提名委员从被举荐人名录(598人)中提名30位。
8月25日,首届名人堂30人提名名单公布,包括12名男运动员、9名女运动员、9名教练员。其中,最为球迷所熟知的“96黄金一代”霸榜,王治郅、巴特尔、巩晓彬、刘玉栋、孙军、李楠、胡卫东7人被提名。
第二阶段的推举工作,由500多位篮球界人士组成推举委员会,推举委员涵盖了现役运动员、退役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媒体人等多个篮球领域。10月5日,16人推举名单公布,包括6名男运动员(巴特尔、胡卫东、匡鲁彬、刘玉栋、穆铁柱、王治郅),5名女运动员(丛学娣、李少芬、李昕、宋晓波、郑海霞),5名教练员(蒋兴权、李春江、李秋平、王非、许利民)。
终审为最后一个阶段,终审委员会负责审定当届推举名单,并最终确定入堂名单。12月2日,终审名单经名人堂委员会审议通过,9名入堂成员产生,包括4名男运动员、3名女运动员、两名教练员。
15位特别致敬人物。 图/中国篮协
规模
未来每届5至10人,外籍人士有机会
虽然首届的入堂人物以运动员、教练员为主,但随着每届名人堂举荐活动的举行,名人堂委员会未来也将对方案、流程等细节实时调整,力求全方位呈现中国篮球的历史。
根据《中国篮球名人堂举荐活动方案》,名人堂的举荐范围涵盖6个序列,分别是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中国篮球先行者、特别贡献人士、优秀集体。考虑到中国篮球的特殊情况,运动员、教练员自然是入堂的主力。此外,名人堂委员会也在平衡其他群体的入堂几率。
裁判员、中国篮球先行者、优秀集体的范围比较好理解,至于何为特别贡献人士?中国篮球名人堂不只是和竞赛有关,只要与中国篮球有关的、助力过中国篮球发展的,无论来自哪个行业或领域,都可以归类为特别贡献人士。
很多人关心外籍人士是否有机会入选中国篮球名人堂,答案是肯定的。据名人堂委员会发言人蒋健介绍,外籍人士暂归类到特别贡献人士序列,比如CBA联赛的优秀外援、国家队的优秀外籍教练,他们也为中国篮球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名人堂委员会都给他们入堂留有充分的出口和机会。
除了今年的情况比较特殊,未来每届名人堂的规模将有所缩小,平均每届入堂5至10人。至于入堂人物的具体比例,名人堂委员会也会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包括今年在内,前5年每年一届,之后视具体情况可能调整为两年一届。
新京报记者 徐邦印
编辑 王春秋
校对 刘军
56岁的邓清明圆梦了!女儿写了一封信……
1998年,14名飞行员入选我国首批航天员。
截至2021年,这14人中只有一人没有执行过飞天任务又仍在现役的,他就是邓清明。
邓清明。照片来源: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
多次备份、多次与梦想擦肩而过,今年56岁的他,始终在坚持训练。11月28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费俊龙、邓清明、张陆3名航天员将执行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行任务。
在“神十五”即将升空之际,女儿邓满琪有话想对父亲说。一起来看这封满含深情的写给父亲的信:
1991—1997
1991年秋天,妈妈难产。
医生问你保大人保孩子,你坚定无比地选择保大人。
而后一切转危为安,我最终平安降临这世间。
那一年,我零岁,你二十五岁。
婴儿时期的我,被误诊患有先天性心脏病,浑身上下扎满了针眼,家人几度轮番为我输血保命。
奈何,你却要执行任务,驾驶帅气的歼击机翱翔于天际,为祖国保驾护航。
我逐渐长大。
你飞行完回到家,给我表演钉子会跳舞的魔术,我惊喜得又蹦又跳。
后来你告诉我原来你在椅子底下放了磁铁,并给我讲磁铁的原理。我对爸爸发明的游戏着了迷。
那一年,我三岁,你二十八岁。
1998—2002
我记忆中第一次搬家,是你说要带着我和妈妈去北京。
我们坐了很久的车,来到了一个僻静的地方。
后来,我才知道,这个地方叫航天城。你成了这里的第一批航天员。
那一年,我六岁,你三十一岁。
妈妈反复告诉我,你的新身份是保密的,不能告诉任何人。
你经常出差训练,每一次的出现都会给我惊喜。
你喜欢给我和妈妈买漂亮的裙子。妈妈年轻时很美很苗条,穿上爸爸买的裙子好看极了。
我穿着你买的裙子和小伙伴玩耍,疯跑中,裙子摔破了,我顾不上痛,只心疼那裙子。
我喜欢跟你聊天。
你告诉我,飞机是翱翔在蓝天里,宇宙飞船要冲出蓝天。等你飞到太空,会在太空向我问好。
那一年,我八岁,你三十三岁。
2003—2008
有一天,我们一起在家看电视,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失事,七名宇航员牺牲,媒体报道了每一名宇航员的年龄、职业和家庭。
我突然意识到,航天员是一个高风险职业。上天要面临的不仅仅是使命和荣誉,还有风险和挑战。
那一年,我十一岁,你三十六岁。
神舟五号发射在即,全校通知停止上课,全校同学一起在电视机前,收看我国第一位航天员飞上太空的新闻。
看着火箭点火升空那一刻,我激动得心潮澎湃、血液沸腾,差点儿跟同桌说出你的秘密:我的爸爸也是航天员。
那一年,我十二岁,你三十七岁。
初三开家长会,你破天荒地腾出时间来参加。
恰巧我碰见记者采访一起长大的弟弟妹妹,学校向他们正在天上飞行的爸爸致敬,同学们向他们投以崇拜的目光。我有些许恍惚,低头默默离开。
不懂事的我在你面前哭泣。你心疼地对我说,让我们一起努力奋斗。
曾经的幼稚给了你多少压力……
那一年,我十四岁,你三十九岁。
2009—2013
我读大学的时候,你给我写信,告诉我航天员大队又有新的血液了,第二批航天员五男两女,都很优秀。
你在信里,再一次跟我说,希望我毕业后也能从事航天事业。
那一年,我十八岁,你四十三岁。
大学毕业后,我被分配到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你作为神舟十号的备份航天员也在这里。
一年未见的我们彼此思念着对方,却由于医学隔离的要求,只能隔着围栏,距离十多米相望。
每次分开时,我都会对你说,我们共同努力,不放弃不抛弃。
那一年,我二十二岁,你四十七岁。
2014—2021
我要结婚了。
你工作很忙,抽出稀有的空闲时间为我们装修新房,采购家电,与工人们同吃盒饭,厚厚的一沓装修图纸你画得不亦乐乎。
那一年,我二十三岁,你四十八岁。
神舟十一号任务准备阶段,我和你分别忙碌在各自的岗位上。你深知自己飞天的机会不多了,铆足劲再一次发起了冲锋。
为突破我国中期在轨驻留技术的难题,你参加了33天模拟试验。
任务合练当天,在指挥大厅值班的我,突然看见你出现在大屏幕上。
看着你熟练的操作和汇报,脑袋里一下子浮现出你这些年的付出,我不能自已,泪水湿了眼眶。
我和屏幕上的你合了影。
那一年,我二十五岁,你五十岁。
这回,你又一次与飞天擦肩而过。
时代楷模的颁奖台上,我动情地读着写给你的信。
国家对未执行过任务的首批航天员解密,你们的名字和故事被公之于众。
中国首批航天员一共14人,其中8人梦圆太空,5人卸甲离队。
你是唯一没有执行过飞天任务,又仍在训练的首批现役航天员。
那一年,我二十七岁,你五十二岁。
2022
早上,太阳刚刚升起。
我到航天员大队送你出征。
我远远地望向你,看着你的从容和淡定。
这些天,我一直在听一首歌:
“我的信仰是无底深海,澎湃着心中火焰。燃烧无尽的力量,那是忠诚永在。温暖若停在你心里,愿用一生祝愿。生命只为一个信仰,无论谁能听见。”
听歌的时候,我想到你,热泪盈眶。
你只为一个信仰,坚守初心,追梦一生。
这一年,我三十一岁,你五十六岁。
很快,我就要在屏幕里目送你飞向太空。
这一刻,我们等了二十五年。
未来的半年,我在地上,你在天上。我们的生活还在继续。
正如我小时候的约定一样,我们并肩战斗。
你永远是我心目中最伟大的英雄,我亲爱的爸爸。
邓清明家人:自豪又牵挂 望凯旋归来
“哥哥坚持这么多年真不容易,我们既自豪又牵挂,希望他凯旋而归。”目不转睛盯着电视直播画面,邓清明的妹妹李赛英激动落泪,不时用纸巾擦拭眼角的泪水。
11月29日,江西抚州宜黄县东陂镇,邓清明的亲朋好友聚在一起观看飞船发射直播,飞船点火升空时,邓清明的妹妹李赛英(图中间红色衣服)激动落泪。当日,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江西籍航天员邓清明与费俊龙、张陆共同执行飞行任务。刘力鑫 摄
北京时间11月29日23时08分,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费俊龙、邓清明、张陆3名航天员执行飞行任务。当晚,在距离酒泉卫星发射中心2800多公里的江西省抚州市宜黄县东陂镇,邓清明的亲友和乡亲们一起观看飞船发射直播,见证这一重要时刻。
“……5、4、3、2、1”当发射进入倒计时10秒,邓清明的亲友和乡亲们一起跟着直播画面倒数。当火箭启动点火程序,火箭尾部喷薄出橘红色火焰,邓清明的家乡沸腾了,大家挥舞着国旗。不久后,烟花齐放点燃夜空。
11月29日,江西抚州宜黄县东陂镇,邓清明的亲朋好友聚在一起观看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发射直播。刘力鑫 摄
“我哥终于圆梦了,非常开心、非常激动,心情无法用言语来表达,感觉像做梦一样。”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后,邓清明的弟弟李清华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准备了二十多年,邓清明终于等来了他的飞天任务。1998年,邓清明入选中国首批航天员,多次入选备份乘组。执行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行任务前,他是唯一没有执行飞天任务且仍在现役的中国首批航天员。
29日一大早,李赛英一家就忙了起来,将买来的水果、零食整齐摆放在茶几上,大门上贴上了邓清明写的对联,很多邻里乡亲、亲朋好友赶来家里祝贺,格外热闹。“等待了这么多年,我们都替他高兴。”李赛英特意穿上了喜庆的红色外套。
“哥哥非常坚韧,一直坚持自己的飞天梦想。”李清华接受采访时回忆说,他小时候在哥哥的书桌上看到过一本名为《宇宙的奥秘》的书籍,那时哥哥还在读高中,或许就是这本书在哥哥心中埋下航天“种子”。
邓清明勉励弟弟李清华的一封家书。刘力鑫 摄
1984年,时年18岁的邓清明入伍,书信在很长一段时间成了他和家人联系的主要方式。“哥哥经常给家里写信,我在煤油灯下给爸妈念家书的画面,现在想起来仍感觉特别温馨。”时隔多年再次翻看那一封封泛黄的书信,重温字里行间的亲情,李清华双眼通红,湿了眼眶。
“多次备份落选,哥哥依旧坚持训练,时刻准备着。他在聊天中跟我说,这是他的工作,是他的本分事,不掺杂名利在里面,应该把工作做好,这样就淡然了。”李清华说。
拿到“太空门票”的邓清明要“太空出差”半年。邓清明与家人约定,当他们的眼睛,带他们看一看美丽的宇宙、蓝色的地球。
“因为怕打扰哥哥训练,我们几乎不会主动给他打电话,但他只要有空就会跟我们联系。他昨天就给我打电话了,问了家里的情况,叮嘱我们多注意身体。”李赛英说,哥哥在太空要待那么久,希望他平平安安、顺顺利利,圆满完成任务。
与姐姐一样,对于哥哥上太空执行任务,李清华既感到自豪,也有深深的牵挂,“毕竟在太空那么久时间,哥哥的年纪逐渐大了,作为亲人,亲情多了一点,牵挂也多了一点”。
邓清明弟弟讲述家书故事 忆幸福往昔引家人落泪
神舟十五号航天员邓清明的弟弟李清华(随母姓)29日在展示家中保存的部分家书时,抚今追昔,回忆父母尚在的幸福时光,引在场家人感怀落泪。
中国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于11月29日23时08分成功发射升空。当天下午,中新社记者驱车来到邓清明的老家江西省宜黄县东陂镇,其妹妹李赛英家门口不远处的一个大显示屏上,滚动播放着邓清明在日前神舟十五号航天员与媒体见面会上的视频感言。
11月29日,江西抚州宜黄县东陂镇,邓清明的弟弟李清华(左一)、弟媳甘丽娟(左二)、妹妹李赛英(中间)、外甥女陈珍(右二)、外甥女婿张东海(右一)齐聚在家中,背后的墙上挂着邓清明的书法作品以及他与家人的合照。刘力鑫 摄
李赛英家中的客厅背景墙上,贴着此前邓清明书写的“神州兴苍穹同高天宫会日月争辉”书法作品,中间挂着一张他身着航天服的照片与两张全家福照。不少亲友、乡邻陆续前来庆贺,期待见证这一重要瞬间。
面对镜头,李清华拿出一沓厚厚的家书告诉记者,哥哥离家参军后就经常给家里写信,通过这种传统的方式来传达对亲人的惦念和关心。“昨天我又浏览了一遍,热泪盈眶,这些家书沉甸甸的,字里行间都是亲情。”
“人生就是不断的等待和希望,劝你打好基础,否则以后遇到机会、遇到名人也无法发挥而后悔说我以前为什么不努力呢?”李清华抽出哥哥三十多年前给正在读中学的他写下的一封家书诵读起来,从这些励志的话语中,隐约可以透见邓清明追梦25年间的心态、常态与姿态。
在李清华记忆中,那时候全家最幸福的时刻就是收到哥哥的来信。“在煤油灯下跟爸爸妈妈念家书的那种感觉,兄弟姐妹在旁边听,现在想起来特别温馨,特别开心幸福。”
11月29日,江西抚州宜黄县东陂镇,邓清明的弟弟李清华向记者展示早年邓清明寄回家的家书。刘力鑫 摄
说到动情处,李清华和身旁的家人大都湿了眼眶。“哥哥的航天梦也一直是妈妈的梦想,但是很可惜,如今哥哥成功圆梦,如果她能看到一定会特别开心。”
当晚通过直播看到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瞬间,包括李赛英在内的很多家人再次激动落泪。“哥哥坚持努力这么多年终于圆梦,他的很多付出与压力我们感同身受,现在只期盼他的太空之旅顺顺利利,完成任务后凯旋归来。”
记者:吴鹏泉 姜涛 刘力鑫
综合“CCTV记录、赣新闻(ID:gannews)
来源: 中国新闻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