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安|玉兔迎春·年俗日历:正月十四红红火火
正月初十二这天也是一个节日?竟然有这么多的风俗!
正月初十二这一天也有风俗?恐怕现在的年轻人很少知道这一天其实也是一个节日、也有相应的风俗。由于我国地大物博,南北文化有些差异,因此正月初十二这一天,不同的地方有不一样的风俗,而且节日叫法也不一样。
在正月初十二这一天,全国各地的风俗有:搭灯棚;“点丁”(点灯)日;烤柏火;过老鼠节。
一:搭灯棚
在我国民间一些地区,每当过年之后的正月十二,当地人会在这一天聚集起来,召集一些能工巧匠准备扎花灯,为三天之后的元宵节做准备。在这一天,村里非常的热闹,大人忙着扎花灯,小孩子聚在一起嬉笑打闹唱童谣:“十一嚷喳喳,十二搭灯棚,十三人开灯,十四灯正明,十五行月半,十六人完灯。”
二:烤柏火
我国一些地方称正月十二为“烤火节”。在这一天,家家户户会在太阳落山的时候,将收集到的松柏树枝,在自己门前点燃,然后一家人围坐在一起烤火。柏火的寓意为“败祸”,人们认为烤柏火可以避瘟驱邪,无灾无难。有的人还会将家里不用的旧家具拿来烧掉,随后还会用剩余的松柏雕刻成“柏锁”,然后用红绳穿上,挂在小孩的脖子上,以求长命百岁。
孩童们还要走街串巷,来往于各家门前的火堆烤火,寓意“烤百火”,不生百病,一年之中平安顺遂。
三:“点丁”日
在客家话中,灯与丁发音是一样的,因此当地人们称正月十二为“点丁”日。在这一天,凡是新出生的男孩,都会被点灯一次。按照习俗,会有舞狮的人前来主人家,祝贺主人喜添贵子。主人家看见舞狮到来,会燃放鞭炮迎接,舞完狮子之后,主人家会拿出喜糖、水果以及红包答谢。
四:过老鼠节
在我国一些地区,有民间传说正月十二这一天是老鼠娶媳妇的日子。由于人们讨厌憎恨老鼠,于是就衍生出很多习俗,寓意就是为了驱赶老鼠。
藏剪刀:古时候在正月十二这天,妇女和姑娘要把剪刀藏起来,一天都不能使用剪刀。因为剪刀使用时会发出“咔嚓”的声音,这种声音和老鼠偷吃东西时发出的声音相似。人们认为只要在这一天听不到“咔嚓”的声音,那么家里一年就不会有老鼠,也不会听到老鼠吃东西发出“咔嚓咔嚓”的声音。
吃老鼠样的饺子:有些地区会在正月十二这天晚上,把饺子捏成老鼠的模样,要有嘴巴、耳朵、尾巴,还用绿豆当作眼睛。包好之后下锅蒸熟之后吃掉,寓意是把家里的鼠患消除掉。
喝小米面或玉米面粥:民间有些地方会在这一天,煮上一锅小米面粥、或者玉米面粥,因为粥比较浓厚,这样可以迷住老鼠的眼睛,可以让老鼠看不清东西,这样老鼠就不会来家里偷粮食吃。
吃花生:在正月十二这天晚上,民间有些地区吃过晚饭之后,会炒一些花生,寓意炒(吵)聋老鼠的耳朵,又因为花生和老鼠的眼睛很很像,因此吃花生被称为嚼老鼠眼,意思是“让老鼠变瞎”。
收旧鞋:还有些地方在正月十二这天,各家的孩子们会背着箩筐去村里收旧鞋,村民们也乐意将旧鞋送出去。因为鞋和"邪"同音,寓意去邪。因为老鼠除了打洞外,还习惯藏在旧鞋里,把旧鞋当成家,孩子们将收到的旧鞋垒成老鼠洞的形状烧掉,象征着将各家各户的老鼠全部烧掉。
#多彩夏日生活#
多地立法!过马路时玩手机将被罚款!
移动互联网时代
“低头族”无处不在
“马路低头族”更是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
各地因此引发的交通事故屡见不鲜
5月26日,浙江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批准通过了《宁波市人大常委会关于修改〈宁波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的决定》,针对过马路看手机等行为,增加“行人通过路口或者横穿道路时,不浏览手持电子设备”的规定。
马路“低头族”成安全新隐患
移动互联网时代,手机成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数据显示,中国市场2022年拥有超过9.5亿智能手机用户。目前,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只是规定了驾驶机动车不得拨打接听手机,没有禁止过马路用手机。
马路“低头族”已成为交通领域的新隐患。在诸多不分场合、随时随地低头玩手机的人群中,有的因为走路分心而摔倒甚至掉进沟里,有的在公共场所“看丢”了孩子,还有的逼停了机动车甚至引发了交通事故。
2017年,广东省中山市民胡某横过马路时,因为看手机闯红灯,与沿机动车道行驶的摩托车发生碰撞,致乘坐摩托车的张某受伤,后抢救无效死亡。
2018年12月,广东中山一位行人因走路时低头看手机而闯红灯,引发交通事故致人死亡,被判处缓刑。
多地立法处罚“过马路时玩手机”
为纠正斑马线“低头族”现象,国内已有多地立法予以禁止:
浙江温州
2019年开始实施的《温州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规定:禁止“行人通过路口或者横穿道路时低头看手机、嬉戏等”,违反者处警告或10元罚款。《条例》施行后不久,当地便开出了第一张行人过马路看手机的罚单。
浙江嘉兴
2020年1月起实施的《嘉兴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也针对“低头玩手机”过马路的行为作出禁止性规定。《条例》指出,禁止行人通过路口或者横穿道路时浏览手持电子设备、嬉闹,违反规定者处警告或5元以上50元以下罚款。
浙江杭州
2021年4月修订的《杭州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在原来“斑马线前礼让行人”的基础上增加了对行人的要求,规定行人在通过路口或者横过道路时,不浏览手持电子设备,快速通过、不停留不嬉闹。
河南
2022年11月,河南就已经立法禁止行人“低头玩手机”过马路,违者最高可罚200元。
福建厦门
2023年3月,《厦门经济特区斑马线安全管理规定(草案)》公开征求意见。其中,最受关注的,是对行人的通行要求:行人不得在斑马线上坐卧、停留、嬉闹或浏览手持电子设备,违反相关规定,妨碍车辆合法通行的,将被处以警告或50元罚款。
专家:目的不是罚而在于规范
在交警部门及专家们眼中,规范出台的目的不是“罚”,而是唤醒市民的文明通行意识,并能够在长期的执行中形成习惯。
中国地理学会城市与区域管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张文忠表示,马路“低头族”现象的治理必须多管齐下,特别是将法律约束和宣传教育结合起来。其中,机动车辆驾驶过程中使用手机的问题,需要交管部门严格执法,查处此类违法行为。相比之下,行人、骑电动车者看手机的问题则缺乏相关惩处规定。对此,张文忠认为,应首先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确立此类行为的管理规范,提高惩处力度。“治理马路‘低头族’也应加强宣传教育,提高驾驶员和行人的规则意识,逐步提高人们的交通出行素养。”
重庆江北区公安分局交巡警支队高级工程师、博士王辉曾从学术角度对人车的互动关系进行过分析,他认为,城市通行需要平衡效率与安全,参与交通的机动车、非机动车及行人都会对这一动态系统产生影响。
王辉表示:“交通系统是一个大家互动的系统,单方面的参与肯定不行,需要大家都参与进来,不可能让机动车完全礼让行人,因为城市的交通系统除了安全之外,还有一个畅通的评价指标,不能一味地追求安全,降低速度来礼让,还要考虑到整个城市交通系统的运行效率。我们处理交通事故的时候,肯定处罚行人的难度大,因为不好取证,但是我们也会根据情况进行批评教育。有些城市在斑马线、人行横道路段有交通劝导员,让车辆停车让行,也可以督促行人加快通行,我觉得肯定是一个综合的过程,哪一方面都不可缺。”
对于多地立法处罚
“过马路时玩手机”一事
你怎么看?
综合:央广网、深圳新闻网、工人日报
来源: 封面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