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夏、秋、冬里的“孟仲季”
先看两道题:
1. “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是宋之问的《题大庾岭北驿》中的一句,请问,“阳月”指的是阴历的几月份?()
A 九月 B 十月 C 十一月
2. 《古诗十九首》中的”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栗“中的”孟冬“指的是阴历几月份?()
A 十月 B 十一月 C 十二月
答案是什么?先卖个关子。
下面我们就来梳理一下孟、仲、季和四季的关系。梳理完成之后,答案就出来了。
古人按照阴历(即农历)来划分四季。一年12个月,每三个月一个季节,也就是春季(阴历1、2、3月)、夏季(阴历4、5、6月)、秋季(阴历7、8、9月)和冬季(阴历10、11、12月)。而“孟”则表示每个季节的第一个月,“仲”则表示每个季节的第二个月,“季”则表示每个季节的第三个月。
【春季】
春又称为三春、九春、青春、芳春、阳春等。如: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长歌行》汉乐府
阳春孟春月,朝光散流霞。——《代堂上歌行》南北朝 鲍照
(1)孟春:春季的第一个月,即阴历正月。
“孟春”的别称:孟阳、孟陬(zōu)、早春、初月、开岁、柳月(正月柳树发芽)等叫法。
相关的诗词:
阳春孟春月,朝光散流霞。——《代堂上歌行》南北朝 鲍照
年年孟春时,看花不如雪。——《成名后献恩梦》唐 曹邺
孟春百草灵,古俗迎紫姑。——《箕卜》宋 陆游
惟时孟春月,微禄归园林。——《即事二首》宋 张耒
(2)仲春:春季的第二个月,即阴历二月。
“仲春”的别称:仲阳、杏春(二月杏花开)、花月、如月等。
相关的诗词:
民离散而相失兮,方仲春而东迁。——《楚辞·九章·哀郢》
仲春遘时雨,始雷发东隅。——《拟古》魏晋 陶渊明
仲春渐暖,是处花开。——《感春十三首》宋 张耒
仲春闰月天声佳,天岂有意迟群葩。——《喜仲春有闰》宋 姜特立
(3)季春:春季的最后一个月,即阴历三月。
“季春”的别称:晚春、暮春、末春、桃月(三月桃花开)等。
相关的诗词:
季春梅始落,女工事蚕作。——《采桑》南北朝 鲍照
季春人病抛芳杜,仲夏溪波绕坏垣。——《奉和鲁望药名离合夏月即事三首》唐 皮日休
此行季春月,时物正鲜媚。——《洛阳主簿叔知和驿承恩赴选伏辞一首》唐 刘长卿
昭阳桃李月,罗绮自相亲。——《宫中行乐词》唐 李白
杜鹃暮春至,哀哀叫其间。——《杜娟》唐 杜甫
【夏季】
夏又称为朱明、长嬴、朱夏、炎夏、三夏、九夏等。如:
我有阴江竹,能令朱夏寒。——《营屋》唐 杜甫
人间方大火,此境无朱夏。——《奉和袭美太湖诗二十首·上真观》唐 陆龟蒙
(1)孟夏:夏季的第一个月,即阴历四月。
“孟夏”的别称:首夏/夏首、维夏、初夏、槐月(四月槐花盛开)、梅月(四月梅子成熟)、麦月(这个月麦子熟了,这一点与我们现在稍有差别)、清和等。
相关的诗词:
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读山海经》魏晋 陶渊明
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游赤石进帆海》南北朝 谢灵运
丽景烛春余,清阴澄夏首。——南朝梁·王僧儒《侍宴》
(2)仲夏:夏季的第二个月,即阴历五月。
“仲夏”的别称:蒲月(端午挂蒲草的习俗)、榴月(五月石榴花开)、中夏、午月、小刑、恶月/毒月(古代人为此月毒虫滋生)等。
相关的诗词:
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夏夜叹》唐·杜甫
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题榴花》唐 韩愈
(3)季夏:夏季的最后一个月,即阴历六月。
”季夏“的别称:暮夏、晚夏、荷月(六月荷花盛开)、荔红、伏月(因夏三伏的时间主要在六月)等。
相关的诗词:
季夏中气候,烦暑自此收。——《永崇里观居》唐 白居易
季夏雨三日,凄爽欲忘箑。——《大雨》宋 陆游
【秋季】
秋季又被称为收成(丰收的季节)、白藏、三秋、九球、高商、素商、素秋(按五行说秋为白色)等。如:
我来夏云初,素节今已届。——《水谷夜行寄子美圣俞》宋 欧阳修
(1)孟秋:秋季的第一个月,即阴历七月。
“孟秋”的别称:首秋、上秋、兰秋/兰月(七月兰花盛开)、瓜月/瓜时(七月食瓜的习俗)、巧月(七月七日乞巧)等。
相关的诗词:
孟秋七月时,相送出外郊。——《拟古送陈子昂》唐 乔知之
(2)仲秋:秋季的第二个月,即阴历八月。
“仲秋”的别称:桂月、桂秋(八月桂花飘香)、中秋、正秋、获月(《诗经·豳风·七月》“八月其获”)等。
相关的诗词:
江上气早寒,仲秋始霜雪。——《发后渚》南北朝 鲍照
(3)季秋:秋季的最后一个月,即阴历七九月。
“季秋”的别称:暮秋、末秋、暮商、季商、授衣(天气转凉,妇女开始准备冬衣)、杪秋(杪:一年或一季的最后)、菊月(九月菊花开)等。
相关诗词:
季秋时欲半,九日意兼悲。——《九日曲江》唐 杜甫
季秋胶折边草腓,治兵羽猎因出师。——《燕歌行》唐 贾至
【冬季】
冬季又称为三冬、玄东、九冬、严节、元冬、岁馀、青冬、冬辰、穷冬、元序等。如:
野客预知农事好,三冬瑞雪未全消。——《除夜》唐 戴复古
(1)孟冬:冬季的第一个月,即阴历十月。
“孟冬”的别称:上冬、阳月等。
相关诗词:
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栗。——《古诗十九首·孟冬寒气至》
孟冬十月,北风徘徊。——《步出夏门行·冬十月》魏晋 曹操
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题大庾岭北驿》唐 宋之问
(2)仲冬:冬季的第二个月,即阴历十一月。
“仲冬”的别称:冬月、中冬、畅月等。
相关诗词:
仲冬山果熟,正月野花开。——《旅寓安南》唐 杜审言
仲冬二七,算良期须果。——《洞仙歌·仲冬二七》清 朱彝尊
(3)季冬:冬季的最后一个月,即阴历的十二月。
“季冬”的别称:暮冬、杪冬、除月、暮岁、腊月、冰月、严冬、严月(这是一年中最冷的一个月)等。
相关诗词:
杪冬严杀气,穷纪送颓光。 ——唐· 李峤《奉和杜员外扈从教阅》
所以,上面两道题的答案都是:十月。
3月20日23时33分“春分”:仲春初四日,春色正中分
新华社天津3月19日电(记者周润健)“夜半饭牛呼妇起,明朝种树是春分。”北京时间3月20日23时33分将迎来“春分”节气。我国大部分地区开始了烟柳飘飘,草长莺飞,桃红李白,花满枝头的季节。
历史学者、天津社科院研究员罗澍伟介绍,“春分”是二十四节气中第四个节气,也是春季第四个节气。每年公历3月20日或21日,太阳运行至黄经0度时进入“春分”节气。这一天,阳光几乎直射赤道,南北半球昼夜相平,此后阳光直射位置逐渐北移,北半球开始昼长夜短,所以古人又称“春分”为“日中”或“日夜分”。
“春分”节气平分了昼夜和阴阳,人们在饮食、起居、运动等方面也应注意平和与均衡。罗澍伟结合民间传统和养生专家建议说,仲春时节,人体肝气旺,肾气微,饮食方面应注意助肾补肝,健脾和胃,协调膳食平衡:若吃寒性食物,应以温热之品相佐;服益阳之品,应与滋阴之物匹配,力求中和五脏六腑,以保障机体得以正常运行。
春季,冷空气仍会不时造访,出现大风降温的“倒春寒”。同时,因阳气生发,慢性病、传染病也容易复发,公众应注意天气冷暖交替时的衣物增减,保证三餐定时,起居有常,睡眠充足,做到身心平衡,为全年健康打好基础。
精神调养方面,应保持轻松愉快、乐观向上的心态,要善于沟通交流,避免抑郁、愤怒或压力过大又无法宣泄。春光明媚时多去户外呼吸新鲜空气,适当运动,放松身心,可使肝气得到疏解和顺畅。
来源: 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