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癸卯年杂谈
2023癸卯年杂谈
所谓历法,是根据天象变化的自然规律,计量较长的时间间隔,判断气候的变化,预示季节来临的法则。是为了配合人们日常生活的需要,根据天象而制订的计算时间方法。历法是天文学的分支学科,它是一种推算年、月、日的时间长度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制定时间的序列的方法。
我国现行的法定历法有两种:一是公历;二为农历。其实民间还有第三种历法叫节气历,也称干支历,主要流行在算命择日上应用,不属于法定历法。
首先谈公历,公历也叫阳历,就是通常说的“公元历法”。公历是辛亥革命后从西方国家引入的历法,所以港澳台叫西历。新中国成立后,把公元历法作为我国的法定历法,所以也称新历。
公历属于太阳历,是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运动周期为基础而制定的历法。如今世界通行的公历就是一种阳历,平年365天,闰年366天,每四年一闰,每满百年少闰一次,到第四百年再闰,即每四百年中有97个闰年。如2023年,从2023年1月1日开始,到2023年12月31日结束,1月1日为元旦。其中1、3、5、7、8、10、12月为大月,每月31天,4、6、9、11月为小月,每月30天,2月平28天,全年共365天。按照我国的法定历法规定,从2023年1月1日到2023年1月21日出生的宝宝,生肖仍然属虎而不是兔。
然后说农历,也叫旧历,这是相对新历而说的,也有人叫它阴历,是因为按月亮围绕地球转动的规律制定的,以月球绕行地球一周为一月,即以朔望月作为确定历月的基础,一年为十二个历月的历法。阴历的一个月叫做“朔望月”。每月初一为朔日,十五为望日,“朔望月”是月相盈亏的平均周期。阴历,论初一十五等不同时间月亮的阴晴圆缺,只管朔望月,不管回归年。所以和一年四季完全无关。
农历准确地说是阴阳合历,是兼顾了太阳、月亮与地球关系的一种历法。阴历不考虑地球绕太阳的运行,因而使得四季的变化在阴历上就没有固定的时间,不能反映季节。与阳历年固定在365天或366天不同的是,阴历年相比阳历年在天数上有时会相差一个月。为了协调阳历年与阴历年之间的天数,于是产生了阴阳历,即农历。方法是在历法中加入二十四节气以及“19年7闰”法。即在19个农历年中加上7个闰年。农历闰年多一个闰月,因此一年平均有383天21小时32分。而农历平年平均有354天8小时44分。使得农历一年的平均天数365天5小时43分与回归年的天数相符。因此这种历法既与月相相符,也与地球绕太阳周期运动相符合。
如癸卯年,从2023年1月22(正月初一)日开始,到2024年2月9(十二月三十)日结束,正月初一为春节。其中闰二月,二、四、五、七、八、十、十二月为大月,每月30天,正、闰二、三、六、九、十一月为小月,每月29天,全年十三个月共384天。正月十四(2023年2月4日)立春,十二月廿五(2024年2月4日)又立春,所以癸卯年既是闰年又是双春年。按照我国的法定历法规定,从2023年1月22(正月初一)日到2024年2月9(十二月三十)日出生的宝宝,生肖都是属兔。
另外,公历2023年,农历是癸卯年,天干为癸,地支为卯,论天干五行地支生肖,天干癸的五行属水,地支卯对应十二生肖属兔,所以2023年在民间被称作水兔年。而五行配五色,即水配黑色,便有了黑兔年的说法。
最后讲节气历,也称干支历,干支历法是上古文明的产物,是一部深奥的历法。它是用60组各不相同的天干地支标记年月日时的历法。主要由干支纪年、干支纪月、干支纪日、干支纪时四部分组成。它以立春为岁首,交节日为月首。年长即回归年,一个节令和一个中气合为一个月。干支历通过天干地支论太阳与地球的关系,二十四节气和十二月建是基本内容。既管年又管月,兼具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是根据黄道面划分出来的,用二十四节气划分出十二个月,每个月含有两个节气,没有闰月。二十四节气与地球环绕太阳的周期运动有关,其年月日全由太阳视运动决定,与太阴月相无关。它又与通常的阳历(如公历)不同,公历的月长由人为规定而与天象无涉;干支历的年月日均由天象决定,无需通过人为调整,是完全符合天象规律的一部历法。干支历依旧流行于万年历、百中经等书,用于术数、风水、择日和命理学中。
如2023癸卯年的干支历,从2023年2月4(正月十四)日立春开始,到2024年2月3(十二月廿四)日结束。2023年2月4(正月十四)日立春为岁首,2023年2月4日10时43分交春,时间记为癸卯年甲寅月癸巳日丁巳时。其中2月4日到3月5日立春雨水为甲寅月30天,3月6日到4月4日惊蛰春分为乙卯月30天,4月5日到5月5日清明谷雨为丙辰月31天,5月6日到6月5日立夏小满为丁巳月31天,6月6日到7月6日惊蛰夏至为戊午月31天,7月7日到8月7日小暑大暑为己未月32天,8月8日到9月7日立秋处暑为庚申月31天,9月8日到10月7日白露秋分为辛酉月30天,10月8日到11月7日寒露霜降为壬戌月31天,11月8日到12月6日立冬小雪为癸亥月29天,12月7日到2024年1月5日大雪冬至为甲子月30天,2024年1月6日到2024年2月3日小寒大寒为乙丑月29天,全年十二个月共365天。按照干支历法规定,从2023年2月4(正月十四)日到2024年2月3(十二月廿四)日出生的宝宝,生肖属兔。而从2023年1月22(正月初一)日到2023年2月3(正月十三)日出生的宝宝,生肖属虎。从2024年2月4(十二月廿五)日到2024年2月9(十二月三十)日出生的宝宝,生肖属龙。
题外话,生日是过农历好还是公历好?
生日是一个人出生的日子,每一年过生日我们都要增长一岁,越大我们对于过生日的欣喜就越小,因此少年时期一定要格外珍惜每一个生日,因为这会是你难忘的记忆,也是难以重复的快乐。那么,生日是过农历好还是公历好?
农历是中国特有的历法,中国的传统节日是以农历为准,良辰吉日也是以农历选择的。中国人很讲究生辰八字,而生辰八字只能以农历出生年、月、日、时推算,属相在中国人的心目中相当重视,而人的属相也是以农历为准的。还有绝大多数老年人都是以农历过生日的,也以农历记孩子们的生日,人过生日,一半是为了庆贺自己祝福自己,一半是为了纪念母亲的十月怀胎不易和父母的养育艰辛。根据我国传统习俗和文化来说的话,过生日应该按照农历更好。
公历是世界通用历法,世界上的许多名人的生日都是以公历为准的,包括我国近代现代的许多名人。世界上的一切与时间有关的东西,都是以公历为准的。但现在中国深受西方文化影响,大多数年轻人也过公历生日了。
我觉得个人生日是否过农历还是公历,决定权在自己,开心就好。
其实,每个人一生中会有几次生日的农历与公历是同一天的。根据历法,农历公历生日同一天要19年才有一次,农历公历生日重合是一种自然现象没有什么特别的意义。不过也确实难得,希望大家好好珍惜这个日子。例如,公历2023年1月1日农历是十二月初十日,19年后的2042年1月1日农历也是十二月初十日。
翻翻老黄历,中国人眼里的“黄道吉日”意味着什么?
中国人的黄道吉日,是中国传统历法——“黄历”中的特有词汇,黄历以黄道六神值日之时,诸事皆宜、不避凶忌,即为“黄道吉日”。黄道吉日中的“黄道”属于民族传统文化范畴,而科学术语的“黄道”实际上是属于天文学范畴。
词源学的“黄道”“黄道”本是古代天文学的一个名词,其天文理论起源于古巴比伦,后传入古希腊,公历纪元左右从希腊传入印度,在隋唐时期随着佛经的翻译传入了中国。而在中国古代,黄道这一名词及其概念最早出现于东汉,《汉书·天文志》记载:“日有中道,月有九行。中道者,黄道,一曰光道。”宋代沈括所著《梦溪笔谈·象数二》中也提到:“日之所由,谓之黄道。”
天文学意义的“黄道”黄道,天文学术语,是指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运行轨道。由于运动是相对的,所以从地球上的观察者视角出发,黄道也可以看作“太阳绕地球运行”的轨迹。白道,天文学术语,指月球绕地球公转的运行轨道。
一年之中,随着“太阳绕地球”缓慢移动,黄道会和赤道平面产生两个交点,也就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春分与秋分,西方把春分后第一个满月升起的日子定为“复活节”,以象征耶稣的起死回生;东方把秋分时升起满月的日子定为“中秋节”,寓意团团圆圆。
传统文化的“黄道吉日”黄历融汇了公历、农历和干支历等多套历法为一体,最初称皇历,辛亥革命以后推翻了帝制,取谐音把“皇历”改称“黄历”。
黄道吉日,是中国传统历法——“黄历”中的特有词汇,指诸事皆宜的日子。黄历以“十二神煞”中的“青龙、天德、玉堂、司命、明堂、金匮”称为六黄道日,又以“十二值日”中的“除、危、定、执、成、开'为小黄道日。这黄道六神值日之时,诸事皆宜、不避凶忌,即为“黄道吉日”。
老黄历择吉择日宜忌习俗中国的黄历的内容本涉及指导农民耕种时机,故又称农民历。由于农历的农耕文化基因,古人据此以天人合一思想总结星宿运行值日对人类影响之规律,制定了按照黄、黑道日来推定吉凶,于是产生了沿袭数千年的择吉习俗。大黄道吉日十二神煞将“青龙、天德、玉堂、司命、明堂、金匮”称为六黄道,“白虎、天刑、朱雀、天牢、玄武、勾陈”为六黑道。
择吉日的基本原则就是八个字:“以事为纲,以神为目”,或者是“以事为经,以神为纬”。古代阴阳五行家用“建除”等十二字,配合十二地支,以决定时日的吉凶的一种术数之法。每年从立春后第一个寅日起“建”, 逢节气之节重复前一日的神值。一年重复12次,刚好保证下一年立春后的第一个寅日为建,十二值日周而复始观其所值,以定吉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