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证明,长大后还能“跟妈亲”的孩子,多数是妈妈做对了这4点
#2023育儿季#
导语好友敏敏虽然父母双全,童年过得却并不快乐。因为父母不但忙于工作,而且经常加班,她才2个月,就被送到了托儿所。
托儿所里婴儿特别多,孩子们长期被抱在棉被里,身体不能随意舒展,更别提变换姿势了,孩子难受的哭声此起彼伏,老师们根本忙不过来,她哭到喉咙都沙哑了,也没有看到妈妈来接她回家。
每次妈妈给她喂奶后,又急匆匆赶回去上班,直到数小时后,妈妈才会把她接回家。因为父母忙着上班,她的童年大部分时间,是在幼儿园度过的。即使后来她上学了,父母也是顾着工作,很少陪伴她,她经常一个人孤零零地在家,既孤单又无助。
等到父母退休,有充裕的时间了,想要好好陪伴和弥补她,但是她特别抗拒父母的亲近,她不想回到那个记忆里冷冰冰的家,跟父母的感情越来越疏远。
好友敏敏的遭遇让人同情,父母长期缺席陪伴,等她长大后,即使父母频频释放善意,想要修补亲子关系,没想到却让她逃离得更快了,从小缺乏疼爱的她,对于父母的过分热情反而觉得尴尬和难堪。
她抗拒跟父母过分亲近,但是又害怕被人指责不孝顺。不少父母觉得奇怪,孩子长大了,怎么跟父母越来越生疏呢?如果孩子长大后,跟父母并不亲近,可能是父母错过了孩子发育的关键期。
邻居黄大妈的儿子上了大学,儿子虽然新交了朋友,学业也繁重,但是经常会给妈妈打电话,放假回家后也会主动帮助妈妈干活,做兼职挣了钱,还会带妈妈去吃大餐,可孝顺了!孩子长大后没有疏远妈妈,反而跟妈妈的关系越来越融洽了。
她跟儿子的关系这么好,可让人羡慕了,大家纷纷跟她取经,她笑眯眯地说,孩子跟我亲,主要是我小时候,做对了这4件事。
孩子长大后依然“跟妈亲”,多半是妈妈在孩子小时候做对了4件事一.0-2岁是宝宝的依恋期,妈妈要陪伴孩子的成长孩子跟自己不亲近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嘚嘚妈有苦难言。
2岁儿子嘚嘚一直是老人在带,孩子跟老人的感情很深厚,妈妈要上班,经常要外出。
有一天,妈妈跟妈妈从外面回来了,儿子对妈妈却不理不睬,哪怕妈妈主动来跟儿子打招呼,“你跟我玩会儿吧?”孩子依然是不搭理她,让她十分尴尬又无奈。
孩子跟妈妈的见面,既没有眼神对视,也没有欢呼雀跃,他更不没有冲上去让妈妈抱。孩子对妈妈忽冷忽热,母子关系如此生疏,让妈妈感觉到心酸又无奈。妈妈只能手足无措地在旁边,看着老人带孩子。
因为妈妈在育儿的过程里总是缺席,在孩子的依恋期,她也没有跟孩子建立起亲子之间的感情,导致儿子对妈妈没有任何依恋。
婴儿的依恋关系有4个时期:2个月内是前依恋期,2-7个月是依恋关系建立期,7-24个月是依恋关系明确期,在依恋关系明确期,宝宝能清楚分辨出陌生人和熟人,尤其是妈妈。
《心理抚养》书里提到,依恋期是教育孩子最关键的时期,孩子的依恋,是父母最大的教育资本。
即使老人溺爱孩子,嘚嘚妈也只能委婉提醒,但是老人不以为然,孩子也根本不理睬她,错过了孩子依恋期的陪伴,她也没有了教育孩子的资本,难怪会感觉到挫败了!
只有在节假日,嘚嘚妈花费更多时间陪伴孩子,才能换来孩子的一点回应,但是随着假期结束,妈妈离开家去上班后,儿子跟妈妈的关系又恢复成冷冰冰的了。
综上所述,在0-2岁宝宝依恋期的重要阶段,妈妈要坚定陪伴在宝宝身边,陪着宝宝一天天成长;职场妈妈即使没有办法长时间陪伴,也要提供高质量的陪伴,这样宝宝长大了,才会跟妈妈亲近。
如果孩子从小没有得到爱的滋养,他跟妈妈之间就没有感情,以后只会跟妈妈越走越远,关系会更淡薄。
二.3-6岁孩子性格形成的关键期,妈妈要培养好孩子的性格熊孩子的出现,让不少父母头疼,如此可爱的孩子,怎么越养越调皮了呢?很多年轻人为了挣钱养家,把年幼的孩子丢给老人来带,自己对于孩子却不闻不问。
如果老人过度纵容孩子,就会导致熊孩子的产生,所以妈妈在3-6岁孩子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一定要自己教,而不是为了省事,把孩子托付给老人管。
李玫瑾教授提过,6岁之前的孩子,妈妈要管这6方面:克制任性,学会控制,经历挫折,防止压抑,学会忍耐,防止自私。
妈妈可以疼爱孩子,但是要有底线,要给孩子立规矩,不能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性子胡来,而且要让孩子学会分享,而不是自私自利,同时要放手让孩子去提升自己的自理和学习能力,而不是事事代劳,要给孩子成长的空间。
三.7-12岁妈妈要尊重孩子,别过度控制孩子由爷爷奶奶养大的孩子,因为妈妈在养育角色的缺席,会导致妈妈跟孩子不亲近。孩子由老人带大,上幼儿园也是老人接送,等上小学后,妈妈把孩子接过来,却发现孩子难于管教了。
《心理营养》书里提到,妈妈跟孩子的关系越亲近,他越容易受妈妈影响,孩子跟谁更亲,更容易听谁的话。
如果孩子在6岁前,一直是老人带,没有前面几年对孩子的“养育”,后面妈妈对于孩子的“教育”,就难以进行。
因为妈妈对孩子缺乏熟悉度,她读不懂孩子,不知道孩子的眼神和行为的具体含义,跟孩子很难沟通,孩子对妈妈没有感情,也不会服从妈妈的管教。
因此,孩子最好是要自己养,这样会越养越亲。对于7-12岁的孩子,妈妈要适当放手,不要事无巨细都要求孩子报告,更不要让孩子无条件地服从自己的命令,要尊重孩子的想法,孩子能力范围内的事情,让孩子自己做主和解决。
四.12岁后妈妈要学会放手,让孩子有成长的空间综艺节目《春日迟迟再出发》傅首尔吐槽过自家儿子,自己费尽心思给孩子张罗了一个热闹的生日聚会,却得到了儿子“我不喜欢被过度关注”的冷漠回应,不仅如此,儿子发朋友圈居然屏蔽了亲妈,感谢陪伴他过生日的好友们,唯独忽略了爸爸妈妈。
傅首尔深感震撼,也倍感委屈,谁知道儿子一句话让她哑口无言,原来孩子也有些事情,并不想让父母参与和知道。
随着孩子年龄越来越大,已经有了自己的心思和秘密,但是在父母的眼里,孩子还是那个跟在自己后面求关爱的孩子,却不知道孩子已经长大了,需求已经不一样了。
12岁后的孩子,已经成长为一个少年了,就像鸟儿一样想要展翅高飞,去更广阔的天空闯荡了。
孩子想要独立自主,但是内心敏感脆弱又反叛,此时妈妈要充分体谅孩子内心的挣扎,给予孩子更多关爱和自主权,跟孩子做朋友。
妈妈多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而不是成绩,鼓励孩子勇敢去尝试,要让孩子知道,只要你需要,妈妈一直在这里陪你。
孩子就像天上的风筝,妈妈始终拽着那根线,可以给孩子空间和自由,但是进退有度,方向要对,就能避免孩子走歪路。
当你梦见朋友去世时,它到底意味着什么
从梦见你的童年到梦见你最近看过的电视节目,有时你的梦可能只意味着你在异象中看到的东西。然而,有时你的潜意识选择专注于某些事件可能是有原因的。它可能是试图告诉你一些重要的事情,或者帮助你接受一个决定。梦见朋友去世可能是其中之一。
死亡往往是一件令人不快的事情,许多人避免谈论。从一开始,人们就试图找到绕过死亡的方法。所以,如果死亡在你醒着的时候面对是一件如此不舒服的事情,你为什么要梦见一个朋友的死亡呢?
当你睡着的时候,你的潜意识可以帮助你应对恐惧和焦虑,以梦的形式呈现给你。但你也可能是因为关心朋友而梦见他的死亡。
如果你最近和你的朋友吵架了,或者你目前和他的关系正在经历什么,那么关于他死亡的梦可能代表了这些变化给你带来的感情巨变。梦见朋友的死,也可能代表做梦者生活的重大变化。
这种类型的梦也可能代表你潜意识中想要与那个人分道扬镳的愿望。然而,这些梦并不总是关于你梦见的朋友。有时,朋友只是你的潜意识在你所处的特定情况下使用的视觉替身,或者你目前所处的关系。
你有类似的经历吗,欢迎点赞分享下~
宝宝反复便秘,这5种情况不要大意,尽快去医院
随着宝宝年龄增加和逐步添加辅食,宝宝排便的频率也会降低,看着孩子因为拉不出臭臭脸都憋得通红、甚至因为疼痛而哭闹,爸妈们就会着急忙慌地给孩子用开塞露之类的,但宝宝排便次数减少,并不一定就是便秘。
只有出现以下任意一种情况,才可能是便秘:
1.宝宝要3-4天才会排便一次;
2.宝宝排便的时候很艰难、费力,会憋红小脸,甚至是因为疼痛而哭闹;
3.排出的大便又大又干又硬或者在大便的表面或者内部有血;
4.排便结束后,宝宝不再烦躁、腹痛,恢复食欲,睡眠也变得安稳;
5.在两次排便的间隔内,宝宝肛门处会出现一些大便颜色的脏东西。
如果确定宝宝存在便秘,需要这样来缓解:
大部分婴幼儿都是功能性便秘,比如:缺乏运动、饮食中缺乏水分、油脂或者膳食纤维,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缓解:
1.调整饮食结构:
①如果宝宝的辅食以高蛋白的动物性食物(鸡蛋、肉泥、动物肝脏、海鲜等)为主,就应该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如:水果、蔬菜、谷物和豆类等,帮助粪便在肠道中保持松软、湿润,使其更容易被排出,且没有什么不适感;
需要提醒的是:水果不能榨汁,而是应该连果肉一起吃,不然就没有补充膳食纤维的效果,如果购买成品辅食,也要注意查看成分表里的纤维含量。
②如果宝宝的辅食以植物性的糊糊(米糊、苹果泥、土豆泥、南瓜糊、西蓝花糊等)为主,就应该额外添加富含α-亚麻酸的植物油5-10壳,如:核桃油、亚麻籽油等,这些油脂可以直接润肠,其分解物还能有效刺激肠道蠕动。
2.增加宝宝运动量
运动量不够也可能导致宝宝便秘,所以父母可以通过按摩宝宝腹部的方式,来帮助宝宝排便;如果宝宝能自己运动,那家长们就可以鼓励宝宝自己翻身、爬行来增加对肠道的刺激。
3.让宝宝多喝水
缺水也可能会导致大便干结,从而让宝宝便秘,6月龄以上的宝宝除了喝母乳或者配方奶以外,还可以给宝宝喝一些白开水,让保证消化道的水分足够让粪便软化。
4.适当使用软化剂
如果短期的调整不能改善宝宝的症状,或者宝宝便秘严重,那家长们可以在手指上涂抹开塞露或者润肤露来刺激宝宝的肛门,激发宝宝的排便反应。
需要注意的是:这是属于治标不治本的方法,其实如果早期合理干预,基本就不需要使用。如果宝宝的大便很硬很粗,卡在肛门口出不来而导致排便困难、疼痛,那么可以临时使用,但切忌频繁使用,以免造成依赖。
5.服用乳果糖
对于乳果糖口服溶液,一般建议宝宝每天早上服用一次,每次5-10ml,可以根据排便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剂量,如果持续2-3天后,便秘情况没有得到缓解可酌情加量,每隔2-3天加量1-2ml,最多加至1ml/kg(宝宝体重)。
什么情况下需要送医院1. 未添加辅食的宝宝,如果排除了奶粉又没有其他不明诱因,但出现反复便秘的情况。特别是新生儿、小婴儿,需要就诊评估是否存在潜在的器质性病因,比如先天性巨结肠、肛门直肠畸形等。
2.便秘反复出现,且原因不明。
3.用口服药等方法持续1周却没有效果,仍需要多次使用开塞露通便。
4.连续便秘超过4周,预防、护理、治疗等方式处理效果都不明显。
5.大便上或者是尿不湿、内裤上有血。
便秘是孩子最容易出现的症状之一,希望这篇文章能对家长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