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姓氏——上官姓
上官姓,复姓,在中国的大陆和台湾省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为第四百一十一位,上官姓人口排序第510位,约有7.5万余人。
一、姓氏来源
上官姓源流单一,出自芈姓。上官氏的始祖是战国时楚国公子子兰。一说上官姓以地名为姓氏。据《史记·楚世家》记载,“上官”为地名,在今河南滑县东南。战国时,楚怀王时他的小儿子兰为上官邑大夫,子兰的后代子孙遂以邑名为姓,称上官氏。一说上官姓是以官职命名的复姓。据《元和姓纂》和《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上官氏的得姓始祖是春秋时楚怀王的少子子兰。公子兰官拜上官大夫。于是,以官衔为氏而姓了上官。
二、得姓氏祖
上官氏的得姓始祖,是春秋时代楚国庄王的小儿子兰。公子兰,由于被封为上官邑的大夫,所以他的子孙才“以邑为氏”而姓了上官。
三、迁徙流传
上官姓发源于河南,战国末期,秦灭六国后,楚国的上官氏族迁往陕西地区,并逐渐发展为当地的望族。唐朝时期,上官姓迁居河南地区,在当地也形成大家望族。到了唐朝末期,硝烟四起,中原的上官氏家族大规模南迁,到达了福建等东南沿海地区。经历了宋,元、明、清,上官姓已经散播到中国的大江南北。
四、姓氏名人
1、上官婉儿:唐代女官、诗人、皇妃。上官婉儿因聪慧善文而得到武则天重用,封为“内舍人”,掌管宫中制诰多年,有“巾帼宰相”之名。唐中宗时,封为昭容,权势更盛,在政坛、文坛有着显要地位,从此以皇妃兼内舍人的身份掌管内廷与外朝的政令文告。曾建议扩大书馆,增设学士,在此期间主持风雅,代朝廷品评天下诗文,一时词臣多集其门,《全唐诗》收其遗诗三十二首。710年,临淄王李隆基起兵发动唐隆,与韦后同时被杀。景云二年(711年),复封昭容,谥号惠文,葬于雍州咸阳县茂道乡洪渎原。
上官婉儿
2、上官仪:字游韶,陕州陕县(今河南三门峡市陕州区)人,唐朝宰相、诗人,才女上官婉儿的祖父。上官仪早年曾出家为僧,后以进士及第,历任弘文馆直学士、秘书郎、起居郎、秘书少监、太子中舍人。他是初唐著名御用文人,常为皇帝起草诏书,并开创“绮错婉媚”的上官体诗风。
3、上官均:字彦衡,宋福建路邵武(今福建省邵武县)人。神宗熙宁三年(1070年)科考榜眼,任监察御史等职,一生廉正,以龙图阁待制致仕。上官均著有《曲礼讲义》2卷、《奏议》10卷、《广陵文集》50卷等。
欧阳、上官、宇文,18个复姓起源名人知多少?
若有诗词藏于心,岁月从不败美人
后台回复“日历”可获取诗词日历和免费图书
宋编《百家姓》共收单姓408个,
复姓32个,共计440个姓氏;
现通行本《百家姓》在宋编基础上,
又增收了单姓36个,复姓28个,总计504个姓氏;
虽然这504个姓氏只占至今
仍在使用的三千多个姓氏的1/6,
但是涵盖了我国人口总数的90%。
今天,诗词君介绍十八个复姓,
究其渊源,探其传承。
蜀汉名臣:诸葛亮(影视资料)
zhū gě
诸
葛
姓氏起源:大部分诸葛姓由葛姓衍化而来,商朝时,伯益的后裔葛伯,被封为诸侯,灭亡后,后世有一支迁居诸城(今山东省诸城),后迁至阳都(今山东省沂水县),当地已有葛姓,故后来的葛姓取“诸葛”二字为他们的姓氏。
主要名人:诸葛亮,诸葛瑾,诸葛恪等。
司马懿(影视资料)
sī mǎ
司
马
姓氏起源:司马是一个官职,西周时始调。后来,程伯休父官至司马,周宣王允许他以官职为姓,于是就有了司马氏。其它国家如春秋宋国、晋国等都有司马,以司马为姓。
分布:河南省的洛阳市、偃师市、温县,陕西省的韩城县,台湾省等地均有司马氏族人分布。
主要名人:司马迁,司马相如,司马懿,司马昭,司马炎等。
唐代才女:上官婉儿(影视资料)
shàng guān
上
官
姓氏起源:春秋时,楚怀王封他的小儿子兰为上官邑大夫,子兰的后代子孙遂以邑名为姓,称上官氏。
分布:秦灭六国后,迁徙楚国公族大姓于关中,上官氏则被被迁往陇西上圭。上圭,也就是今天的甘肃天水。唐末纷扰,上官氏的先人南迁至今福建的南平市光泽县。
主要名人:上官仪,上官婉儿,上官桀等。
xī mén
西
门
姓氏起源:1.出自姬姓,以祖上居地为氏。2.出自姜姓,亦以祖上居地为氏。3.出自战国时西门豹之后,以祖名为氏。
分布地区:如今在北京、上海、山东等地,还有极少数量的西门氏族人零星分布。
主要名人:西门豹。
北周武帝宇文邕(影视资料)
yǔ wén
宇
文
姓氏起源:一、宇文姓起源于辽东,为南单于之后。魏晋时,北方鲜卑族有宇文氏部落。东晋时,宇文氏进据中原,号称宇文国,以宇文为姓,称宇文氏。二、源于嬴姓,出自南北朝时期北周大臣赵文表、赵昶之后,属于帝王赐改姓为氏。
分布:如今在河北、陕西、北京、浙江、四川、台湾等地有少量分布。目前宇文姓人口排名第551位,人口约2.1万人。
主要名人:宇文泰,宇文护,宇文邕,宇文化及,宇文成都等。
xià hóu
夏
侯
姓氏起源:夏侯,出自姒姓,以爵号为氏。周武王封夏禹的后裔东楼公于杞,春秋时建立杞国。公元前445年楚国灭杞,杞简公的弟弟佗逃往鲁国,鲁悼公因为他是夏禹的后代,周初祖先又封为侯爵,于是称他为夏侯氏,其后代子孙因以夏侯为氏,称夏侯氏。
分布:分布于山东曲阜、泗水一带。夏侯氏的郡望为谯郡、鲁国郡。谯郡,东汉建安年间设置,其地在今安徽、河南二省之间。
主要名人:夏侯婴,夏侯渊,夏侯惇,夏侯霸等。
tài shǐ
太
史
姓氏起源:一、以官名为氏。西周、春秋时有太史(太史令、太史丞)官。其后代以祖上官职“太史”衔为姓,称太史氏。2、西周时,周文王的孙子胡于蔡,又称蔡仲,其后人有的以太史为氏。
主要名人:太史慈,太史亨,太史敫等。
宋代文学家:欧阳修
ōu yáng
欧
阳
姓氏起源:越王勾践之后,支孙封于乌程欧余山之阳,封为欧阳亭侯,遂以为氏,他的子孙因而姓“欧”或“欧阳”。
分布:发祥地为渤海郡(今河北省沧县)。当今,欧阳姓主要分布在江西,广东,河南,四川,安徽,湖南,贵州,广西等地。
主要名人:欧阳修,欧阳生,欧阳建等。
mù róng
慕
容
姓氏起源:一、源于鲜卑族,出自汉朝时期鲜卑中部大人慕容,属于以官职称谓汉化为氏。二、源于高辛氏,出自秦汉时期鲜卑族慕容,属于以部落首领名号称谓为氏。
分布:慕容氏的发源地和老家在今内蒙自治区西拉木伦河与洮儿河之间。今江苏省的苏州市,河南省的焦作市温县、开封市,广东省的广州市、高要市等地有分布。
主要名人:慕容廆,慕容垂,慕容冲,慕容永,慕容复(小说)等。
西汉辞赋家:东方朔
dōng fāng
东
方
姓氏起源:一、源于上古伏羲氏,属于以自然现象为氏。 伏羲裔孙其族人世代执掌东方青阳令。他的后代子孙遂以东方命姓,称东方氏。
二、出自汉朝时期东方朔之后。东方朔是西汉人,其后裔子孙皆以先祖名字中的“东方”为氏,形成一支东方复姓。如今,东方氏族人大多尊奉东方朔为得姓始祖。
分布:唐代时,东方姓已经成为平原郡的大姓望族之一。宋朝以后,东方氏一族已渺渺难觅。如今在北京、山西、山东、台湾、等地有少量分布。
主要名人:东方朔,东方显,东方不败(小说)等。
huáng fǔ
皇
甫
姓氏起源:一、西周太师(高级武官)皇甫的后代以“皇甫”为姓,称皇甫氏。二、源于子姓,出自春秋时宋国公族的后代,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分布:今四川省泸州市、江苏省的南京市、常熟市、昆山市,河南省的三门峡市卢氏县等地均有皇甫氏族人分布。
主要名人:皇甫嵩,皇甫规,皇甫冉等。
梁山好汉呼延灼
hū yán
呼
延
姓氏起源:一、出自匈奴族呼衍氏所改;一、出自为鲜卑族姓氏之一;三、出自赐姓。晋代鲜卑人稽胡楚,因有功被赐姓呼延,后代因此随之姓呼延。
分布:呼延复姓望族居安定(现在宁夏省固原县)、新蔡(河南省新蔡县一带地区)。今山西省的平遥市、屯留县,陕西省的西安市长安区、延安市延长县、榆林市、等地,均有呼延氏族人分布。
主要名人:呼延灼,呼延攸,呼延赞,呼延通等。
gōng sūn
公
孙
姓氏来源:一、源于身份,出自两周时期各诸侯国王族的后裔,属于以贵胄身份称谓为氏。春秋时期,各国诸侯不论爵位大小,多喜欢称公。按照周朝制度,国君一般由嫡长子继位,即位前称为太子,其他的儿子便称为公子,公子的儿子则称公孙。他们的后代便有不少人便以公孙为姓,因此,公孙并非一族一姓的后人。
二、出自姬姓,黄帝姬轩辕的后裔有公孙氏。
分布:公孙氏望族居高阳郡(今山东临淄)、扶风郡(今陕西咸阳)。今山东、云南两省还有公孙氏族人分布。
主要名人:公孙轩辕(黄帝),公孙鞅(商鞅),公孙度,公孙瓒,公孙渊等。
隋文帝皇后:独孤伽罗
dú gū
独
孤
姓氏起源:一、出自北魏时代北鲜卑独孤部,属于以部落名称汉化姓氏,独孤”即“屠各”的不同汉译。二、来自赐姓,北周宇文氏赐姓汉人将领和望族,其部下多改姓孤独。
分布:据说在河北唐山和广东广州都有独氏(由独孤姓演化而来)族人后裔少数分布。
主要名人:独孤信,独孤驼,独孤伽罗(独孤皇后)等。
duān mù
端
木
姓氏起源:一、源于芈姓(源于轩辕氏),出自西周初期周文王姬昌之师鬻熊之后端木典,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二、源于回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回族端木氏,出自汉族端木氏融入回回民族。
分布:今云南省的昆明市、通海县,江苏省的南京市凓水区、宜兴市、句容市、浙江省的杭州市、丽水市、等地,均有端木氏族人分布。
主要名人:端木赐(子贡)。
尉迟恭(影视资料)
yù chí
尉
迟
姓氏起源:一、源于塞种人,出自南北朝时期鲜卑拓拔部尉迟氏族,属于以部落名称汉化为氏;一、源于赐姓。北周宇文氏赐姓汉人将领和望族,其部下陈忻等改姓尉迟。
分布:尉迟复姓望族居太原(山西省太原市)
主要名人:尉迟恭,尉迟胜等。
zhǎng sūn
长
孙
姓氏起源:一、出自北魏皇室拓跋珪的长子沙莫雄,拓跋珪建立北魏称帝后,沙莫雄就赐他的儿子嵩为长孙姓,故拓跋·嵩为得姓始祖;二、北魏之前早有长孙顺,大多尊长孙顺为得姓始祖。
分布:长孙姓望族居济阳(今山东省定陶西北,一说河南省兰封东北)。
主要名人:长孙晟,长孙皇后,长孙无忌,长孙顺德等。
tuò bá
拓
跋
姓氏起源:一、源于姬姓,出自黄帝后裔鲜卑族拓跋(亦称托跋)部拓跋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二、源于改姓,出自西汉李氏之后李穆改为拓跋氏,属于帝王赐改姓为氏。
分布:拓跋姓望居颍川郡(河南省禹州一带地区)、雁门郡(山西省代县一带地区)。
主要名人:拓跋珪,拓跋焘,拓跋宏,拓跋恂等。
【版权声明】本文由诗词世界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后台回复签约作者即可了解重酬征稿详情。转载授权请加诗词世界小编微信H1834394409,加粉丝群后台回复加群。
· 诗 词 世 界 严 选 ·
《随时的修养》
诗享价:¥168
▼点击下方图片,立即抢购▼
收听更多好课,请点击阅读原文
中华姓氏——上官姓
上官姓,复姓,在中国的大陆和台湾省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为第四百一十一位,上官姓人口排序第510位,约有7.5万余人。
一、姓氏来源
上官姓源流单一,出自芈姓。上官氏的始祖是战国时楚国公子子兰。一说上官姓以地名为姓氏。据《史记·楚世家》记载,“上官”为地名,在今河南滑县东南。战国时,楚怀王时他的小儿子兰为上官邑大夫,子兰的后代子孙遂以邑名为姓,称上官氏。一说上官姓是以官职命名的复姓。据《元和姓纂》和《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上官氏的得姓始祖是春秋时楚怀王的少子子兰。公子兰官拜上官大夫。于是,以官衔为氏而姓了上官。
二、得姓氏祖
上官氏的得姓始祖,是春秋时代楚国庄王的小儿子兰。公子兰,由于被封为上官邑的大夫,所以他的子孙才“以邑为氏”而姓了上官。
三、迁徙流传
上官姓发源于河南,战国末期,秦灭六国后,楚国的上官氏族迁往陕西地区,并逐渐发展为当地的望族。唐朝时期,上官姓迁居河南地区,在当地也形成大家望族。到了唐朝末期,硝烟四起,中原的上官氏家族大规模南迁,到达了福建等东南沿海地区。经历了宋,元、明、清,上官姓已经散播到中国的大江南北。
四、姓氏名人
1、上官婉儿:唐代女官、诗人、皇妃。上官婉儿因聪慧善文而得到武则天重用,封为“内舍人”,掌管宫中制诰多年,有“巾帼宰相”之名。唐中宗时,封为昭容,权势更盛,在政坛、文坛有着显要地位,从此以皇妃兼内舍人的身份掌管内廷与外朝的政令文告。曾建议扩大书馆,增设学士,在此期间主持风雅,代朝廷品评天下诗文,一时词臣多集其门,《全唐诗》收其遗诗三十二首。710年,临淄王李隆基起兵发动唐隆,与韦后同时被杀。景云二年(711年),复封昭容,谥号惠文,葬于雍州咸阳县茂道乡洪渎原。
上官婉儿
2、上官仪:字游韶,陕州陕县(今河南三门峡市陕州区)人,唐朝宰相、诗人,才女上官婉儿的祖父。上官仪早年曾出家为僧,后以进士及第,历任弘文馆直学士、秘书郎、起居郎、秘书少监、太子中舍人。他是初唐著名御用文人,常为皇帝起草诏书,并开创“绮错婉媚”的上官体诗风。
3、上官均:字彦衡,宋福建路邵武(今福建省邵武县)人。神宗熙宁三年(1070年)科考榜眼,任监察御史等职,一生廉正,以龙图阁待制致仕。上官均著有《曲礼讲义》2卷、《奏议》10卷、《广陵文集》50卷等。
中华姓氏——上官姓
上官姓,复姓,在中国的大陆和台湾省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为第四百一十一位,上官姓人口排序第510位,约有7.5万余人。
一、姓氏来源
上官姓源流单一,出自芈姓。上官氏的始祖是战国时楚国公子子兰。一说上官姓以地名为姓氏。据《史记·楚世家》记载,“上官”为地名,在今河南滑县东南。战国时,楚怀王时他的小儿子兰为上官邑大夫,子兰的后代子孙遂以邑名为姓,称上官氏。一说上官姓是以官职命名的复姓。据《元和姓纂》和《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上官氏的得姓始祖是春秋时楚怀王的少子子兰。公子兰官拜上官大夫。于是,以官衔为氏而姓了上官。
二、得姓氏祖
上官氏的得姓始祖,是春秋时代楚国庄王的小儿子兰。公子兰,由于被封为上官邑的大夫,所以他的子孙才“以邑为氏”而姓了上官。
三、迁徙流传
上官姓发源于河南,战国末期,秦灭六国后,楚国的上官氏族迁往陕西地区,并逐渐发展为当地的望族。唐朝时期,上官姓迁居河南地区,在当地也形成大家望族。到了唐朝末期,硝烟四起,中原的上官氏家族大规模南迁,到达了福建等东南沿海地区。经历了宋,元、明、清,上官姓已经散播到中国的大江南北。
四、姓氏名人
1、上官婉儿:唐代女官、诗人、皇妃。上官婉儿因聪慧善文而得到武则天重用,封为“内舍人”,掌管宫中制诰多年,有“巾帼宰相”之名。唐中宗时,封为昭容,权势更盛,在政坛、文坛有着显要地位,从此以皇妃兼内舍人的身份掌管内廷与外朝的政令文告。曾建议扩大书馆,增设学士,在此期间主持风雅,代朝廷品评天下诗文,一时词臣多集其门,《全唐诗》收其遗诗三十二首。710年,临淄王李隆基起兵发动唐隆,与韦后同时被杀。景云二年(711年),复封昭容,谥号惠文,葬于雍州咸阳县茂道乡洪渎原。
上官婉儿
2、上官仪:字游韶,陕州陕县(今河南三门峡市陕州区)人,唐朝宰相、诗人,才女上官婉儿的祖父。上官仪早年曾出家为僧,后以进士及第,历任弘文馆直学士、秘书郎、起居郎、秘书少监、太子中舍人。他是初唐著名御用文人,常为皇帝起草诏书,并开创“绮错婉媚”的上官体诗风。
3、上官均:字彦衡,宋福建路邵武(今福建省邵武县)人。神宗熙宁三年(1070年)科考榜眼,任监察御史等职,一生廉正,以龙图阁待制致仕。上官均著有《曲礼讲义》2卷、《奏议》10卷、《广陵文集》50卷等。
这四个复姓,名字怎么起都很好听
“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冯陈褚卫、蒋沈韩杨…”回想一下百家姓,发现耳熟能详的姓氏都不能算上百搭,比如说备受欢迎的“钱”姓。
很多人都说“钱”这个姓好,无论与什么字搭配都是财气外漏,可是随意想几个字就发现这种说法是不对的,比如“钱币”、“钱包”、“钱物”、“钱财”,若是哪个小朋友叫这个名字,只怕每次学校点名都会有同学对他行“注目礼”。
我认为这些因为政治原因或者人数众多而被排在前面的姓氏都不能算上百搭,真正好听的姓氏都是复姓,而欧阳、上官、皇甫、纳兰则是最好听的四个姓氏。
欧阳是人口数量最多的复姓,目前大约有九十多万人。这个姓氏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夏朝。《新唐书》说“欧阳氏出自姒姓。夏少康庶子封于会稽,至越王无疆为楚所灭,无疆子蹄更封于乌程欧余山之阳,为欧阳亭候,遂以为氏。”可见欧阳氏是夏朝中期君主少康的后代,因为祖先的封地在欧余山之阳而得名。
欧阳家族中最著名的历史人物就是北宋文学大家欧阳修。这位一千年前的老先生是文学家、政治家、经学家、史学家、收藏家、金石专家,甚至还是农学家,他撰写的《洛阳牡丹记》一书中包含24种牡丹,对牡丹的研究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欧阳修还是历史上最牛的伯乐。唐宋八大家中唐朝两位宋朝六位,宋朝的六位又以他为首。这不仅因为在时间线上宋朝的六位才子中他出现的最早,也不仅因为他是全才,更因为他对后辈有知遇提携之恩。著名的“三苏”都是他的学生,曾巩更是关门弟子,就是王安石也受到过他的关照,并且这五位全都是在籍籍无名的时候被他看中,“三苏”和曾巩更是在他的宣传下才名声大振,可见这位老先生不仅慧眼如炬,更有一颗提拔后辈的慈爱之心。
上官也是很出名的复姓,与欧阳不同的是姓上官的人很少,目前大约只有7.5万人。这个姓氏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史记》说战国时期楚怀王把河南某地封给了他的小儿子,这位王子有一个儿子的封号就是“上官邑大夫”,后来上官二字就演变为姓氏。
上官家最出名的人就是唐朝初期的上官婉儿,这位还在襁褓之中就遭遇不幸的女子凭借聪慧的头脑在文坛政坛都有一席之地,还有“巾帼丞相”之称。 能在诡谲莫测的顶层政治圈中屹立三十多年不倒,可见她极为出色的手腕。
皇甫这个姓氏一听就霸气侧漏,并且它与“钱”姓或者“官”姓还不同,“钱”或者“官”给人的感觉很俗气,皇甫给人的感觉则是贵气逼人。比如东汉著名将领皇甫嵩,若是把皇甫改成钱或者官变成“钱嵩”或者“官嵩”,是不是气势全无。
皇甫这个姓氏也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当时宋朝君主宋戴公有一个儿子叫公子充石,字皇父。他的孙子就以“皇父”两个字为姓,当时“父”与“甫”同音,多年之后这个姓氏的后人皇父鸾从鲁地迁徙到茂陵后就以皇甫为姓,从此这个姓氏就流传下来。
最后我来聊一聊“纳兰”。最早知道纳兰这个姓氏是因为清朝著名词人纳兰容若,至今我还记得第一次看到“人生若只如初见”这句话时的情景。当时我在图书馆中选书看,有一本书的名字就是“人生若只如初见”。我在看到这句话时瞬间走不动了,当时我大一,满打满算也不到20岁,远远谈不上阅历丰富,甚至连影视剧中要死要活的恋情还没有经历过一次,可看到这句话时随时准备选书的手却不知要怎么做,脑海中闪过很多模糊的场景,说不上有多大的触动,但就是对这几个字移不开眼。后来我才知道这句话并不是作者首创,他是借用了清朝词人纳兰容若的名言。从此之后纳兰容若这四个字就印到脑海中,纳兰这个姓氏也变得异常好听。
这种感觉就像很多喜欢诸葛亮的人都对 “诸葛”这个姓氏情有独钟,甚至在他们眼中诸葛两个字就是智慧的化身。
纳兰是满族贵族姓氏,在女真语中“纳兰”是“恋”的意思,有依恋、留恋之意。单看这两个字也是古韵悠长,纳天地灵气、恰芷兰芬芳。这样有韵味的姓氏,无论后面搭配什么字都是极美的。
《夜狼文史工作室》特约撰稿人:帘外西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