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弃50万年薪!浙江姑娘辞职冲上热搜第一
来源:钱江晚报
又到一年春季校园招聘,
近日各大银行校招陆续进入笔试阶段。
有不少网友在社交平台分享参加银行笔试的经历,
“银行笔试,最强大脑来了都要皱眉”
“银行柜员得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以后孩子的课外辅导就拜托各位柜哥柜姐了”……
题量大,难度高是多数考生普遍的感受。
昨天
话题“姑娘年薪50万却依然从银行离职”
冲上了热搜第一
杭州一家股份制银行的一名员工告诉潮新闻记者,这两年他就职的银行招聘的新员工,基本都是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更有不少985、211高校毕业的高材生。
这边银行的笔试“难”出天际,招聘门槛在不断提高;另一边,银行员工的离职率也在逐年攀升。尤其是一些入行没多久的年轻人,宁愿放弃外人艳羡的高薪也要辞职。
各大银行近期陆续公布了2022年年报,潮新闻记者梳理发现,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这四家国有大行的员工总数,较2021年末减少了约8200人。其中,工商银行从43.41万员工减少到42.76万,降幅约为1.5%;农业银行从45.52万员工减少到45.22万,离职人数约3000人。
这些好不容易“千军万马挤过独木桥”的年轻人,为什么要从银行离职?银行的工作不“香”了吗?他们面对的职场压力主要来自哪里?是因为行业太卷吗?潮新闻记者和几名近期从银行离职的年轻聊了聊。
从早上7点忙到晚上7点
没有喝水和上厕所的时间
93年出生的杨蕾(化名)几年前从浙江理工大学经济学院毕业后,进入温州一家大型国有银行支行工作。杨蕾所在的银行,大部分新入职员工都要被分配到基层网点,从柜员做起,她也不例外。
网点早上8点半正式对外营业,杨蕾通常7点多就要到单位。“8点开晨会,负责接钞的话要更早到,运钞车来的时候得有人候着。”
一天的工作从上柜开始,杨蕾基本没有休息的时间,“忙到连喝口水和上厕所的时间都没有。”只要从窗口起身的,就会有无数客户的目光投射过来,有客户会埋怨“怎么又走了”。
银行柜台前排着长队的客户,柜员经常忙得没时间喝水上厕所。
为了照顾上班的客户,网点中午也要营业,大家只能轮流吃饭。杨蕾的吃饭时间,大部分在上午10点或者下午1点。
而且,柜员不能使用手机。在无死角的摄像头包围之下,“看一眼都不行”,如果拍到会被罚款。
网点排队的人多,杨蕾怕大家等太久,总会加速办理业务。一天下来,她手因为处理过多的文印都变黑了,“跟中毒了似的”。
银行下午5点关门,但对外停办业务后,杨蕾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完成。先参加“夕会”,再整理好当天的现金、凭证和回单等,任何一样都不能出错。有时候她还要留下来苦练打字、点钞等技能。
“晚上7点多回家是常态。”杨蕾说。
和杨蕾同龄的绍兴人静静(化名)曾在杭州一家银行担任个人信贷客户经理。
她的一天是这样度过的:早上8:15赶到单位打完卡,就马不停蹄外出拜访客户。刚入职时,静静也尝试过电话营销,但经过一番摸索,她发现打电话的效果远远不如和客户面对面沟通交流。此后,她尽量选择上门服务,“每天奔波在路上”成为工作常态,有时中午犯困,她就躺在车里凑合眯一会。
下午4点,是她所在部门开“夕会”的时间,静静会赶回单位汇报一天的工作成果。如果经理对当天的工作进展不满意,可能会被留下来“谈心”。这种时候,静静能做的就是默默留在单位,继续联系客户,从而尽快赶上指标进度。
“想要五六点下班就是个奢望。”静静坦言,她一般要晚上8点左右才能回家。
考核指标似“天文数字”
大部分人完不成
如今,回忆起做柜员的日子,杨蕾戏称自己就像一个“机器人”,在柜台,只能重复、机械地完成常规的坐柜工作,她的技能得不到任何提升。
网点通常会分派营销任务,她却没办法在柜台上完成这些任务,因为窗口排队的人多,只要和一个客户多说几句话,后面排队的人就会有意见。
所以,杨蕾只能四处找亲朋好友帮忙,完成“开门红”的存款、信用卡开卡、推广手机银行等指标。而且,她有时候还要自掏腰包买下银行在售卖的黄金。让杨蕾印象深刻的是,2016年,她刚工作一年多,手头并没多少积蓄,但还是花了10000多元“巨款”购买了一套熊猫金币,完成任务指标。
2017年5月,杨蕾跳槽到一家城商银行,终于结束了柜员的自生涯。城商行的工资和业绩直接挂钩,虽然考核任务很重,但收入比起她在国有大行时有肉眼可见的增长。
为了完成任务,杨蕾穿梭在大街小巷发传单;到菜市场、公园、贵族学校门口宣传摆摊;去车间、陌生单位扫楼办卡,甚至在婚礼现场的抽奖券上都印有她自己的理财名片。
“不放过任何营销的机会。”杨蕾说。
当然,付出也获得了回报,她迎来了在银行工作的“高光”时刻,拿到了50万元的年薪。但是,银行给她的指标,却是“芝麻开花节节高”。
事实上,绝大部分银行员工并不能完成规定的各种考核指标。
一年前,95后的于涛(化名)入职杭州一家股份制银行的支行,他的工作岗位是对公客户经理,上班没多久他就领到了自己的任务指标。于涛算了算,平均每天要完成上千万的活期存款,每月几百万的贷款……
“别说我这个新员工了,行里的老员工也完不成!”于涛说,每天醒来,他脑海里盘旋的都是公司的指标、客户的需求和当天的业务。
好在入职前半年,银行有个“保护期”,行里会给新员工发放保底绩效,但过了这个“保护期”,最惨的一个月,于涛只拿到几百元的绩效工资。
上个月,于涛正式离职。按照行里规定,离职有三个月的脱密期,目前,于涛正在寻找其他金融行业的工作,“和一家公司有了初步意向,等脱密期结束再正式入职吧。”
制度严苛领导没有人情味
一线员工晋升困难
杨蕾曾经工作的银行网点,有着非常严苛的惩罚制度,一旦出错,员工就会被罚款。比如叫号之前要举手示意,如果忘记做动作或者动作做慢了,要被罚款,而且每次的罚款金额在50-200元不等。
有事的时候领导不批假,也让杨蕾十分恼火。
有段时间,杨蕾要外出参加银行系统的演讲比赛,柜员平常“上2休1”,领导却没有帮助她协调排班,她只能私下找同事换班,或利用自己的调休时间去参加比赛。等活动结束,杨蕾回到网点连上了十天班,补上之前的“窟窿”。
订婚前,杨蕾跟领导请假,软磨硬泡请到了一天的年假。当她满心欢喜在香港采购婚礼用品时,却因为之前的一点差错,受到了领导严厉的批评,“周一就要看到你的整改报告和200元罚款”。
而这,也成为了压垮她的最后一根稻草。从香港回来没多久,杨蕾就提交了辞职信。
在杨蕾看来,国有大行“一个萝卜一个坑”,领导岗位相对固定,她想转岗的愿望都没实现,更别提晋升了。而到了城商行,杨蕾更加强烈感受到这份工作的“卷”,她甚至无法想象等自己50岁还能保持充沛的体力去完成每天的工作任务。
2021年初,杨蕾下定决心离职,结束了5年多的银行工作生涯。
“累是真累。”静静觉得,自己在银行的收入并没有和付出相匹配。
因为负责个人信贷业务,她平时接触到的大部分是个体户,“很难往上走。”在她眼里,这份一眼就可以望到头的工作让她焦虑。
2021年7月,静静辞职了,她决定趁年轻出去多见见世面。
看上去,在银行工作也成了“围城”,外面的人向往,里面的人却想逃。人生何尝不是如此。
网友评论:
来源:潮新闻·钱江晚报综合自 潮新闻 记者 陈晔、微博、网友等
5岁女孩被拐26年,找到家时父母已不在……
“就算她有钱,
能买回我父母的命吗?”
4月20日,
想到即将在法庭上面对当年拐走自己、
导致自己家破人亡的人贩子余某英,
杨妞花心绪难平。
她将向余某英提出790万元的民事赔偿。
1995年,
5岁的杨妞花
被人从贵州贵阳拐卖至河北邯郸。
2021年,
当她历尽千辛万苦找到家,
发现父母在她被拐后因为自责和伤心过度,
没几年就双双过世了。
杨妞花控诉人贩子 (视频截图)
杨妞花一直记得当年拐卖她的人贩子余某英的名字,她报警后,警方将此人抓捕,并从其身上挖出了7起拐卖儿童事件。
近期此案有望开庭,杨妞花向余某英提出了高额民事赔偿,“不指望她能拿得出钱,我只是要让她知道,我父母的死是她一手造成的,希望她受到最严厉的惩罚。”
5岁女孩被拐千里
凭着儿时记忆寻亲
1995年冬天,河北省邯郸市丛台区姚寨乡姚寨村,一个聋哑男人得到了一个5岁的“女儿”。
聋哑男人当时已经三十来岁,和老母亲两人相依为命。这个新来的女孩,被取名李素燕,她被要求喊聋哑男人为爸爸,喊他母亲为奶奶。
但李素燕明白,这里不是她的家。她记得自己的本名叫“杨妞花”,父亲叫“杨新民”,妈妈叫“棉衣”,姐姐叫“杨桑英”,喊外婆为“阿不代”。
杨妞花还记得,有一对男女租住到她家隔壁,和姐妹俩混熟了之后,有一天以买毛衣针为由骗她们上街。桑英不肯去,说要在家等爸妈,活泼好动的妞花跟着那对男女去了。之后,那对男女分开了,女子带着她不断换乘汽车、火车,最终将她带到了河北邯郸这户人家。
5岁的杨妞花,在此后20多年里一直记得那个女人的名字——余某英。但她就是记不清楚,自己是从什么地方来到邯郸的。
刚到杨家时的杨妞花 (受访者供图)
到新“家”半年后,杨妞花还在懵懂地等待家人的出现。有一天,养父抱来一摞报纸打算糊墙,她看到报纸上有张中年男人的照片,小脸盘小、大眼睛大、高鼻梁,是她记忆中爸爸的样子,她就偷偷将那张报纸藏了起来,没人的时候躲进厕所盯着照片看。
慢慢地,杨妞花学会了和奶奶、养父相处,感知和接受这个家。这个“家”只有三间土坯房,有时还漏雨,养父一家生活非常艰苦。养父没有工作,全靠修鞋换锁之类的活挣点零碎的钱,后来跟着亲戚帮人建房,才有相对固定的收入。这个聋哑汉子对杨妞花很好,两人甚至能用手语无障碍沟通。
杨妞花后来上了小学,读书挺聪明,但上完六年级后就辍学了。“有个亲戚对我奶奶说,我如果文化高了,以后就会跑掉不回来,奶奶就没有让我继续读书。”
几年后,杨妞花开始外出打工。凭借回忆,杨妞花推测自己应该是被人贩子拐卖的。2012年她开始寻亲,找志愿者组织帮忙、发布寻亲信息,2013年又采血入DNA库,但是一直毫无进展。
那时的杨妞花偶尔会胡思乱想,父母是不是后来又生了孩子,把自己忘了?甚至会想,自己会不会是被父母卖掉的?“但是我一想起爸爸妈妈对我非常好,就非常坚定地相信,他们没把我卖掉。他们一定会找我。”
2021年4月17日,已经是三个孩子母亲的杨妞花在短视频平台上发寻亲信息,她还发了一张根据记忆画的家乡地图。视频里,她一遍一遍地呼唤着儿时记忆中的亲人:“桑英,桑英,阿不代,阿不代……”
26年后回家
父母却已去世多年
杨妞花的寻亲信息得到了许多网友的关注和转发。2021年5月3日,贵州省织金县一个杨姓苗族女孩看到了寻亲视频,她从小听自家长辈说,有个堂姐在1995年走失了。杨妞花的寻亲的信息,各方面都和她堂姐很契合。
女孩很快和杨妞花取得了联系,随后,已经远嫁江苏南通的姐姐杨桑英也和杨妞花进行了视频连线。姐姐不但叫出了杨妞花在寻亲视频中没有公开的小名,还说出了一段她曾经在家里猪圈摔破头的经历,这也是杨妞花记得但未讲出来的往事细节。隔着手机,分别26年的姐妹俩泪如雨下。
然而,重逢的喜悦很快被巨大的悲恸冲散。杨妞花问姐姐父母的情况,却得知父母在她被拐后因为自责和伤心过度,没几年就双双过世了。
杨妞花被拐前的一家四口 (受访者供图)
原来,当年父母带着姐妹俩从织金老家来到贵阳打工生活。1995年11月,5岁的杨妞花被拐之后,父母一直到处寻找。他们猜测人贩子晚上才敢偷偷带着杨妞花从车站跑掉,所以一到晚上就卷着棉被带着大女儿到车站里找,夜里就睡在车站。
这样找了大半年毫无结果,后来父母开始吵架。他们本来准备在老家建房子,父亲把买好的建材全部给砸了,因为抑郁终日借酒浇愁,1997年吐血身亡。母亲连续受刺激后精神恍惚,有时一个人跑到山上,说听见妞花在喊她。1998年,她也去世了。
妹妹被拐,父母双亡,杨桑英成了孤儿,还要忍着“没有看好妹妹”的自责和煎熬。在亲戚家辗转借住了一段时间后,十三四岁的她就出门打工了。她想念妹妹,但不知道怎么寻找妹妹,也不懂DNA采血入库,这才导致姐妹俩二十多年没能相认。
2021年5月10日,DNA鉴定结果正式确认了杨妞花和杨桑英的亲属关系。5月15日,姐妹俩分别从江苏南通和河北邯郸出发,回到位于贵州织金县官寨乡大寨村的老家团聚。
2021年5月15日,杨妞花回到织金老家 (受访者供图)
被拐26年后终于找到了家,但父母却已去世二十多年,杨妞花做梦也想不到是这样一个结果,她抱着姐姐泣不成声,在父母坟前更是放声大哭。
杨妞花(左)在父母坟前大哭 (视频截图)
此后两年,杨妞花和杨桑英经常跨越千里相互探望,带着丈夫和孩子到对方家里做客,还一起回贵州老家过年。她们的外婆还在世,杨妞花经常抱着“阿不代”撒娇,还带老人上街买好吃的,她要替父母尽孝,要把这失去的26年找回来。
人贩子拐卖儿童7次
起诉索赔790万元
姐妹俩的团聚越幸福,杨妞花就越思念父母。她要找到导致自己家破人亡的人贩子余某英,让她得到应有的惩罚。
2021年5月回贵州认亲时,杨妞花就向贵阳警方讲述了自己的遭遇,2022年1月又将相关材料寄给了警方。2022年6月6日,杨妞花正式到贵阳市公安局报案,请求找到余某英。
杨妞花的代理人、河北十力律师事务所副主任王文广律师告诉记者,杨妞花报案后不到一个月,贵阳警方就发现了重要线索:一名名叫张某的重庆女子,曾于2004年从云南拐卖两个儿童到河北邯郸时被抓,被判处有期徒刑8年,经减刑后于2009年刑满释放。张某拐卖儿童和余某英拐卖杨妞花的手法相似,且目的地均是邯郸,警方调查后确认,张某即是余某英。
“民警给了我十几张照片辨认,我一下就把余某英认出来了。她是我最恨的人,她的样子我一辈子也忘不了。”杨妞花说。
再次到案后,余某英供述,在1993年1月至1996年10月间,她曾作案7起,从贵州、重庆拐卖8名儿童带至河北邯郸,卖给当地村民从中获利,杨妞花正是8名儿童之一。余某英的丈夫当年和她合伙实施拐卖行为,但他已经去世。
固定了证据之后,贵阳市南明区检察院以拐卖儿童罪对余某英提起了公诉。王文广律师透露,根据检方提供的量刑建议书,余某英自愿如实供述涉嫌的犯罪事实,对指控的犯罪没有异议,检方建议判处其有期徒刑14年并处罚金。目前,王文广律师已申请将此案从贵阳市南明区法院移交至贵阳市中院审理,“被告人属于情节特别严重。”他说。
杨妞花(左)和姐姐杨桑英 (受访者供图)
4月20日,杨妞花告诉极目新闻记者,作为受害人,她将向余某英提出790万元的民事赔偿。
“我知道这钱她肯定拿不出来,甚至可能一分钱也拿不出,对此我不在乎,就算她拿得出钱,能买回我父母的命吗?”杨妞花说,“但我必须要提出我们的诉求,这笔钱里面包括我父母的死亡赔偿金,我要让她知道,我父母的死是她一手造成的。我希望她受到最严厉的惩罚。”
杨妞花说,这是她和姐姐商量后共同提出的要求。待到案件开庭时,姐妹俩将一起到贵阳,亲眼看着人贩子被绳之以法,以此告慰父母的在天之灵。
转自极目新闻
来源: 新闻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