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一丹之女王尔晴:感恩父母的患难婚姻,我会与丈夫爱一生
点击关注,每天都有名人故事感动您!
敬一丹
王尔晴是央视著名主持人敬一丹与丈夫王梓木的独生女儿,1986年出生于北京。2011年,王尔晴与苏格兰小伙尼克结婚,婚后小两口在北京定居。
敬一丹与王梓木是一对患难、恩爱、传奇的夫妻,其中的点点滴滴汇成一首壮美的歌。
家风可以遗传。王尔晴见证、感恩父母的患难婚姻,她将父母的婚姻作为一面镜子,不断调整、修正自己的婚恋观。
跨国婚姻脆若薄冰,但王尔晴会将自己的跨国婚姻进行到底,与丈夫尼克爱一生……
01在王尔晴的心目中,母亲敬一丹、父亲王梓木是奋斗的典型,他们靠拼搏、靠知识改变了命运。因此王尔晴除了爱父母,还对双亲多了一份敬重。
敬一丹与女儿
上小学的时候,王尔晴就从父母、姥姥姥爷那里,断断续续了解到父母的奋斗历程,及他们的患难爱情婚姻。
她曾问母亲:你怎么就看上我爸了?敬一丹笑着回答:你爸才华横溢,有上进心,课讲得很好,我曾偷偷跑去听他的课。
王尔晴也问过父亲同样的问题,王梓木这样回答女儿:年轻时你妈美丽端庄,还是一位励志女,与我志同道合。
王尔晴听得出来,父母的结合是最正确、最合适、最幸福的选择,不知不觉影响了她的婚恋观。王尔晴为双亲骄傲自豪!
敬一丹1955年出生于黑龙江哈尔滨市,父母是黑龙江省司法系统的干部。敬一丹上面有个姐姐,下面有两个弟弟,姐弟4人都相差3岁。
插队时的敬一丹(左)
1972年,敬一丹高中毕业后响应时代号召,远赴小兴安岭林区插队。身高1.70米的敬一丹亭亭玉立,漂亮端庄,嗓音甜美悦耳,很快被选拔到林区广播站当播音员。
不久,敬一丹被调到清河林业局广播站当广播员。零下40多度的恶劣天气,一个月也难得吃一回新鲜蔬菜,都没能阻挡敬一丹的工作热情。
她经常坐着马拉的爬犁去林区采访,回来后又忙着写稿、播音,一忙就到了深夜。
1976年,敬一丹以最后一批工农兵学员的身份,被推荐到北京广播学院播音系深造。
两年后敬一丹大学毕业,被分批到黑龙江省人民广播电台当播音员。
1979年,在同事的介绍下,敬一丹认识了才华横溢的帅小伙王梓木。他比敬一丹大两岁,1953年出生于哈尔滨市一个干部家庭。
青年王梓木
1969年,16岁的王梓木初中毕业后,来到黑龙江柳河“五七干校”插队。他种地、种菜、养猪、打井、盖房子、当护林队员……什么活都干过。
当地气温极低,冬天能将人的鼻子冻掉,夜里王梓木拖苞谷冷得受不了,同事们在野地里烤火取暖,王梓木冷得只想往火里钻。
王梓木在多种经营连,连里的10多个行当他都干过,唯独没有养过蜜蜂。
当地漫山遍野都是椴树,具备养蜂的绝佳条件。1971年,领导安排王梓木养蜜蜂。
02他与另一个同事赶到黑龙江省延寿县,买了40箱蜜蜂,他们将蜜蜂一箱一箱地扛出来,然后用马车运到汽车站,再转乘火车带回到五七干校的山里。
敬一丹与王梓木重回当年插队的地方
养蜂的过程中,王梓木的脸经常被蜜蜂蛰得像馒头一样。夜里,王梓木一个人孤守在深山帐篷里,经常听见狼嚎。
养蜂在别人看来是苦差事,但王梓木乐此不疲。因为晚上他可以一个人看书,没人打扰他。
几年时间里,王梓木精读了《中国社会发展史》《世界历史》《中国通史》等大部头著作,并写下厚厚几大本读书笔记,这为他将来的职业走向奠定了基础。
1973年,“五七干校”的领导知道王梓木一直博览群书,有才华,有追求,便将他安排到学校的马列主义基础教研室,让他给学员们讲马列著作。
1975年,王梓木以工农兵学员的身份被推荐到吉林大学经济系深造。1978年大学毕业后,王梓木被分配到黑龙江省委党校经济学教研室当老师。
王梓木
王梓木的主要工作就是给省里的领导上课,他口才好,逻辑思维清晰,出口成章,且没有语病,很快在系统内拥有了一定知名度。
敬一丹与王梓木见面前,悄悄去党校听他的课。王梓木在讲台上的魅力,一下子征服了她。加上王梓木身材挺拔,长相帅气,两人还未正式见面,敬一丹就在心里爱上了他。
两天后,在同事的安排下,敬一丹与王梓木在松花江畔相亲。王梓木也对敬一丹一见钟情,首次谋面两人就确定了恋爱关系。
敬一丹与王梓木都有过艰苦的插队经历,靠个人奋斗走到了现在,两人特别有共同语言,还有共同的目标和追求。
他们互相激励,共同追求上进。与别的情侣不同,遇到节日或彼此的生日,敬一丹与王梓木互给对方送书籍作为礼物。
与敬一丹恋爱后,王梓木两次参加全国研究生考试,都因为外语不过关铩羽而归。而敬一丹在省广播电台当播音员的同时,刻苦自学英语。
青年敬一丹
她每周一、三、五上中级英语班,二、四、六上高级英语班,星期天上托福班。而且,敬一丹白天在省广播电台播音,晚上还要被黑龙江电视台借去播新闻。
每天晚上她走出电视台办公楼时,都累得迈不开步子。体贴的王梓木骑单车送敬一丹回家。星光、夜风见证了这对情侣的上进与患难。
1981年9月20日,敬一丹与王梓木在哈尔滨举行了简朴的婚礼。也许是婚姻带来了喜气,同年王梓木考取了中央党校的研究生,这是该校第一届研究生。
随后王梓木远赴北京求学,敬一丹在黑龙江省人民广播电台工作,夫妻俩长期处于两地分居。
03王梓木打算研究生毕业后留在北京工作,希望敬一丹也考到北京去。
在爱情的激励下,1983年敬一丹以优异成绩考入北京广播学院播音系读研究生,她的导师是我国第一代播音员、著名播音艺术家齐越。
敬一丹与同事
夫妻俩虽同在北京,但鲜有团聚的机会。星期一到星期六,敬一丹的课程排得满满的,星期天她又一头扎在图书馆、资料室。
有时王梓木来学校看望妻子,敬一丹在学校食堂给丈夫打一份饭,夫妻俩趁吃饭的工夫交流一番,然后王梓木就匆匆离去。
研究生期间,敬一丹发表了多篇关于节目主持人的论文,在业界引起关注。
1985年,敬一丹怀孕了。她每天挺着大肚子去教室上课,晚上边咬苹果边撰写毕业论文。
王梓木经常骑单车来学校接妻子回家,担心动了胎气,王梓木不敢骑行,他让妻子坐在自行车后面,他推着妻子回家。
长大后,王尔晴从妈妈那里得知这一切,觉得这是世界上最温馨的画面。爸爸用自行车推着妈妈,也是推着全家的幸福和希望。
王尔晴
1986年7月,敬一丹拿到了研究生毕业文凭,留在母校播音系教电视播音。一个月后,敬一丹诞下女儿王尔晴。
敬一丹和丈夫工作忙,婆婆进京帮忙照顾孙女。那时敬一丹与丈夫住在逼仄的一居室里,条件相当艰苦。
敬一丹感恩婆婆的付出,像女儿一样善待婆婆。虽然她与丈夫工资不高,但敬一丹每个月都给婆婆塞点零花钱。一到换季,她首先想到的就是给婆婆添置衣服和鞋子。
婆婆在北京住得很舒心,虽然照顾孙女很辛苦,但心里是甜的。
女儿满一岁后,敬一丹到中央电视台经济部进行调研,与编导一起做节目、改稿、写稿。经济部领导发现敬一丹是难得的主持人才,于1988年将她调进央视。
于是,敬一丹成为央视经济频道的节目主持人,她也是央视经济部第一位研究生。
敬一丹与罗京主持节目
1990年,女儿王尔晴满4岁了,敬一丹不忍再给婆婆添负担,让婆婆回到哈尔滨与公公团聚。
敬一丹勤快能干,她没有请保姆,坚持接送女儿上下幼儿园。有时星期天去外地采访,敬一丹也会将女儿带在身边。
王尔晴从小见证了妈妈的坚强和能干,内心里很尊重妈妈,觉得妈妈关心的不仅是柴米油盐,身上还有职场女性的风采和魅力。
而王梓木研究生毕业后,本来可以留校任教,但他选择去全国人大常委会当公务员,他与同事主编了中国第一本《民法通则讲话》。
后来王梓木还参与了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主题报告的起草,可谓前途无量。
04然而1996年,王梓木决定离开全国人大常委会,创建保险公司。
敬一丹与丈夫王梓木
领导和同事都劝他要慎重,亲友更是坚决反对,王梓木希望能得到妻子的支持。敬一丹了解丈夫,知道丈夫每做出一个决定,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他的每一步走得都很坚实。
于是敬一丹告诉丈夫:我支持你的决定,要是失败了也没关系,我有能力养家。敬一丹的理解,让王梓木热泪盈眶。
1996年,王梓木在北京创建了华泰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创业之初,工作千头万绪,王梓木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那时王尔晴经常与妈妈一起等爸爸回家。有时爸爸深夜10点还没回来,王尔晴就会与妈妈到小区门口等。
星期天爸爸也经常不着家,王尔晴会跟着妈妈去办公室加班。在她的印象里,爸爸妈妈有时几天也碰不了一次面,但他们感情很融洽,两人从未发生过争吵。
敬一丹
1998年,王尔晴上初中了,在《我的家庭》作文中,她用细腻的笔触描述了爸爸妈妈的奋斗拼搏,及相亲相爱的温馨过往。老师看后都热泪盈眶。
王尔晴身边不少同学的父母都离婚了,她感恩爸爸妈妈给她一个幸福温馨的家,让她享受唯美的童年、少女时代。
2001年,王尔晴初中毕业了,她的很多同班同学选择去国外读高中,王尔晴也想去外面开开眼界。敬一丹和丈夫很,支持女儿的选择。
王尔晴的留学手续是爸爸妈妈帮助办理的,但她去英国留学是一个人坐飞机去的。爸爸妈妈因为工作忙,都没有去送她,王尔晴在飞机上哭了一路。
来到举目无亲的英国伦敦,王尔晴的心空了,天天给妈妈打电话,一打电话就哭。敬一丹告诫女儿:路是你自己选择的,现在已没有回头的余地。
随后,她给女儿讲述了澎湃的插队生活,那些艰难和眼泪,在敬一丹的言语中都化作了云淡风轻。
王尔晴与尼克
王梓木也在电话里,向女儿讲述了自己在五七干校养蜜蜂的艰难过往,鼓励女儿自立自强。父母的坚强、隐忍、乐观,感染了王尔晴,她努力适应留学生活,渐渐走上了正轨。
05敬一丹和丈夫是从艰难中走过来的,夫妻俩从不溺爱女儿,他们很少去英国看望女儿。
王尔晴回国、出国,敬一丹和丈夫也不接机,让女儿打车或坐地铁回家。海外留学生活锻造下,王尔晴成了一个坚强、独立、有主见的阳光女孩。
2004年,王尔晴高中毕业,以优异成绩考入世界名校——英国帝国理工学院,攻读电子工程专业。
2009年,苏格兰男孩尼克主动追求读研的王尔晴。尼克身高1.85米,长相帅气,阳光开朗,是一个心地善良的帅小伙。
王尔晴与尼克
这年冬天,尼克邀请王尔晴去郊外踏雪,尼克用脚在雪地里踏出了一行英文字:Will you marry me? (你愿意嫁给我吗?)
王尔晴也爱上了尼克,也用脚在雪地里踩出:yes!
2010年,王尔晴将恋情告诉了父母。敬一丹和丈夫只有一个女儿,不希望她远嫁英国。
王尔晴告诉父母:爸爸妈妈,你们放心,我永远是中国人,将来会在北京生活,不会去英国定居。
敬一丹问:尼克会同意吗?王尔晴点点头:我们已商量好了。尼克愿意为了爱情,千里迢迢来北京,足见她对女儿用情之深。敬一丹和丈夫不再反对。
敬一丹
2011年,王尔晴研究生毕业后,与尼克在苏格兰举行了婚礼。随后敬一丹与丈夫在北京又请至亲团聚,与大家一道分享喜悦。
婚后,王尔晴果真没有食言,与洋丈夫尼克在北京生活。夫妻俩都在一家非营利性的专业教育机构工作。该公司负责招募培训中美两国的优秀大学生,然后让他们去中国的边远地区支教。
跨国婚姻面临着种种考验,王尔晴与尼克也不例外。小两口因成长环境、文化背景、生活习惯等种种差异,不时会发生小摩擦、小冲突。
每次敬一丹都批评自己的女儿,用温言细语安抚尼克。敬一丹时常教育女儿:尼克为了你,一个人远离父母来北京生活,很不容易,你要多包容他。现在你是尼克最亲的人,如果让他受委屈,会给婚姻埋隐患。
06敬一丹与白岩松
在母亲的教育下,王尔晴努力让自己变得成熟,此后她换一种心态与丈夫相处,夫妻俩的小摩擦越来越少。
2016年冬天,尼克生病了,敬一丹在家里又是给他熬姜汤,又是买药。
尼克康复后,给敬一丹买了一束鲜花,他像中国女婿一样致谢:感谢妈妈对我的照顾。敬一丹感动得热泪盈眶。
早在2015年,60岁的敬一丹就从央视退休了。鉴于她精力体力充沛,及出众的主持才华,2018年1月,央视返聘她主持全新的文化访谈节目《谢谢了,我的家》。
王尔晴体谅父母,妈妈录制节目时,她会在家里做好饭,让爸爸妈妈来家里吃。有时妈妈走不开,王尔晴会让丈夫和父亲一起给妈妈送饭。
敬一丹与母亲
2019年,敬一丹的母亲病危,敬一丹返回老家照顾母亲。她在医院里陪床,还要天天为节目操心,一天只睡三四个小时。
王梓木从哈尔滨看望岳母回来,难过地对女儿说:你妈太辛苦了,我看着都不忍心。王尔晴与丈夫抽时间赶往哈尔滨,代替妈妈在医院里照顾姥姥3天。
2019年4月,敬一丹的母亲安详离世,父亲因悲伤过度引发思维混乱。敬一丹与丈夫都60多岁了,女儿也结婚多年,她和丈夫还要给90多岁的父亲尽孝。
从王尔晴记事起,爸爸妈妈就相濡以沫,共同面对生活的风风雨雨。几十年走下来,他们的感情越来越好。
潜移默化中,父母的幸福婚姻影响了王尔晴的心态,她也将婚姻当做一种信仰。
敬一丹
跨国婚姻脆若薄冰,王尔晴身边很多跨国夫妻都离婚了,但王尔晴与丈夫的婚姻越来越好,她有信心将跨国婚姻进行到底,与丈夫恩爱一生。
王尔晴知道,父母到了晚年,将女儿的婚姻看做家里最大的事,自己婚姻幸福稳定,就是给予父母最大的孝心。
父母经济条件优越,不缺物质,王尔晴最大限度地在精神上给他们尽孝!王尔晴感恩父母的患难婚姻,感恩丈夫尼克,有他们的激励和爱,自己的人生会丰盈而精彩!
-END-
原创不易,敬请点赞关注!
敬一丹之女王尔晴:感恩父母的患难婚姻,我会与丈夫爱一生
点击关注,每天都有名人故事感动您!
敬一丹
王尔晴是央视著名主持人敬一丹与丈夫王梓木的独生女儿,1986年出生于北京。2011年,王尔晴与苏格兰小伙尼克结婚,婚后小两口在北京定居。
敬一丹与王梓木是一对患难、恩爱、传奇的夫妻,其中的点点滴滴汇成一首壮美的歌。
家风可以遗传。王尔晴见证、感恩父母的患难婚姻,她将父母的婚姻作为一面镜子,不断调整、修正自己的婚恋观。
跨国婚姻脆若薄冰,但王尔晴会将自己的跨国婚姻进行到底,与丈夫尼克爱一生……
01在王尔晴的心目中,母亲敬一丹、父亲王梓木是奋斗的典型,他们靠拼搏、靠知识改变了命运。因此王尔晴除了爱父母,还对双亲多了一份敬重。
敬一丹与女儿
上小学的时候,王尔晴就从父母、姥姥姥爷那里,断断续续了解到父母的奋斗历程,及他们的患难爱情婚姻。
她曾问母亲:你怎么就看上我爸了?敬一丹笑着回答:你爸才华横溢,有上进心,课讲得很好,我曾偷偷跑去听他的课。
王尔晴也问过父亲同样的问题,王梓木这样回答女儿:年轻时你妈美丽端庄,还是一位励志女,与我志同道合。
王尔晴听得出来,父母的结合是最正确、最合适、最幸福的选择,不知不觉影响了她的婚恋观。王尔晴为双亲骄傲自豪!
敬一丹1955年出生于黑龙江哈尔滨市,父母是黑龙江省司法系统的干部。敬一丹上面有个姐姐,下面有两个弟弟,姐弟4人都相差3岁。
插队时的敬一丹(左)
1972年,敬一丹高中毕业后响应时代号召,远赴小兴安岭林区插队。身高1.70米的敬一丹亭亭玉立,漂亮端庄,嗓音甜美悦耳,很快被选拔到林区广播站当播音员。
不久,敬一丹被调到清河林业局广播站当广播员。零下40多度的恶劣天气,一个月也难得吃一回新鲜蔬菜,都没能阻挡敬一丹的工作热情。
她经常坐着马拉的爬犁去林区采访,回来后又忙着写稿、播音,一忙就到了深夜。
1976年,敬一丹以最后一批工农兵学员的身份,被推荐到北京广播学院播音系深造。
两年后敬一丹大学毕业,被分批到黑龙江省人民广播电台当播音员。
1979年,在同事的介绍下,敬一丹认识了才华横溢的帅小伙王梓木。他比敬一丹大两岁,1953年出生于哈尔滨市一个干部家庭。
青年王梓木
1969年,16岁的王梓木初中毕业后,来到黑龙江柳河“五七干校”插队。他种地、种菜、养猪、打井、盖房子、当护林队员……什么活都干过。
当地气温极低,冬天能将人的鼻子冻掉,夜里王梓木拖苞谷冷得受不了,同事们在野地里烤火取暖,王梓木冷得只想往火里钻。
王梓木在多种经营连,连里的10多个行当他都干过,唯独没有养过蜜蜂。
当地漫山遍野都是椴树,具备养蜂的绝佳条件。1971年,领导安排王梓木养蜜蜂。
02他与另一个同事赶到黑龙江省延寿县,买了40箱蜜蜂,他们将蜜蜂一箱一箱地扛出来,然后用马车运到汽车站,再转乘火车带回到五七干校的山里。
敬一丹与王梓木重回当年插队的地方
养蜂的过程中,王梓木的脸经常被蜜蜂蛰得像馒头一样。夜里,王梓木一个人孤守在深山帐篷里,经常听见狼嚎。
养蜂在别人看来是苦差事,但王梓木乐此不疲。因为晚上他可以一个人看书,没人打扰他。
几年时间里,王梓木精读了《中国社会发展史》《世界历史》《中国通史》等大部头著作,并写下厚厚几大本读书笔记,这为他将来的职业走向奠定了基础。
1973年,“五七干校”的领导知道王梓木一直博览群书,有才华,有追求,便将他安排到学校的马列主义基础教研室,让他给学员们讲马列著作。
1975年,王梓木以工农兵学员的身份被推荐到吉林大学经济系深造。1978年大学毕业后,王梓木被分配到黑龙江省委党校经济学教研室当老师。
王梓木
王梓木的主要工作就是给省里的领导上课,他口才好,逻辑思维清晰,出口成章,且没有语病,很快在系统内拥有了一定知名度。
敬一丹与王梓木见面前,悄悄去党校听他的课。王梓木在讲台上的魅力,一下子征服了她。加上王梓木身材挺拔,长相帅气,两人还未正式见面,敬一丹就在心里爱上了他。
两天后,在同事的安排下,敬一丹与王梓木在松花江畔相亲。王梓木也对敬一丹一见钟情,首次谋面两人就确定了恋爱关系。
敬一丹与王梓木都有过艰苦的插队经历,靠个人奋斗走到了现在,两人特别有共同语言,还有共同的目标和追求。
他们互相激励,共同追求上进。与别的情侣不同,遇到节日或彼此的生日,敬一丹与王梓木互给对方送书籍作为礼物。
与敬一丹恋爱后,王梓木两次参加全国研究生考试,都因为外语不过关铩羽而归。而敬一丹在省广播电台当播音员的同时,刻苦自学英语。
青年敬一丹
她每周一、三、五上中级英语班,二、四、六上高级英语班,星期天上托福班。而且,敬一丹白天在省广播电台播音,晚上还要被黑龙江电视台借去播新闻。
每天晚上她走出电视台办公楼时,都累得迈不开步子。体贴的王梓木骑单车送敬一丹回家。星光、夜风见证了这对情侣的上进与患难。
1981年9月20日,敬一丹与王梓木在哈尔滨举行了简朴的婚礼。也许是婚姻带来了喜气,同年王梓木考取了中央党校的研究生,这是该校第一届研究生。
随后王梓木远赴北京求学,敬一丹在黑龙江省人民广播电台工作,夫妻俩长期处于两地分居。
03王梓木打算研究生毕业后留在北京工作,希望敬一丹也考到北京去。
在爱情的激励下,1983年敬一丹以优异成绩考入北京广播学院播音系读研究生,她的导师是我国第一代播音员、著名播音艺术家齐越。
敬一丹与同事
夫妻俩虽同在北京,但鲜有团聚的机会。星期一到星期六,敬一丹的课程排得满满的,星期天她又一头扎在图书馆、资料室。
有时王梓木来学校看望妻子,敬一丹在学校食堂给丈夫打一份饭,夫妻俩趁吃饭的工夫交流一番,然后王梓木就匆匆离去。
研究生期间,敬一丹发表了多篇关于节目主持人的论文,在业界引起关注。
1985年,敬一丹怀孕了。她每天挺着大肚子去教室上课,晚上边咬苹果边撰写毕业论文。
王梓木经常骑单车来学校接妻子回家,担心动了胎气,王梓木不敢骑行,他让妻子坐在自行车后面,他推着妻子回家。
长大后,王尔晴从妈妈那里得知这一切,觉得这是世界上最温馨的画面。爸爸用自行车推着妈妈,也是推着全家的幸福和希望。
王尔晴
1986年7月,敬一丹拿到了研究生毕业文凭,留在母校播音系教电视播音。一个月后,敬一丹诞下女儿王尔晴。
敬一丹和丈夫工作忙,婆婆进京帮忙照顾孙女。那时敬一丹与丈夫住在逼仄的一居室里,条件相当艰苦。
敬一丹感恩婆婆的付出,像女儿一样善待婆婆。虽然她与丈夫工资不高,但敬一丹每个月都给婆婆塞点零花钱。一到换季,她首先想到的就是给婆婆添置衣服和鞋子。
婆婆在北京住得很舒心,虽然照顾孙女很辛苦,但心里是甜的。
女儿满一岁后,敬一丹到中央电视台经济部进行调研,与编导一起做节目、改稿、写稿。经济部领导发现敬一丹是难得的主持人才,于1988年将她调进央视。
于是,敬一丹成为央视经济频道的节目主持人,她也是央视经济部第一位研究生。
敬一丹与罗京主持节目
1990年,女儿王尔晴满4岁了,敬一丹不忍再给婆婆添负担,让婆婆回到哈尔滨与公公团聚。
敬一丹勤快能干,她没有请保姆,坚持接送女儿上下幼儿园。有时星期天去外地采访,敬一丹也会将女儿带在身边。
王尔晴从小见证了妈妈的坚强和能干,内心里很尊重妈妈,觉得妈妈关心的不仅是柴米油盐,身上还有职场女性的风采和魅力。
而王梓木研究生毕业后,本来可以留校任教,但他选择去全国人大常委会当公务员,他与同事主编了中国第一本《民法通则讲话》。
后来王梓木还参与了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主题报告的起草,可谓前途无量。
04然而1996年,王梓木决定离开全国人大常委会,创建保险公司。
敬一丹与丈夫王梓木
领导和同事都劝他要慎重,亲友更是坚决反对,王梓木希望能得到妻子的支持。敬一丹了解丈夫,知道丈夫每做出一个决定,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他的每一步走得都很坚实。
于是敬一丹告诉丈夫:我支持你的决定,要是失败了也没关系,我有能力养家。敬一丹的理解,让王梓木热泪盈眶。
1996年,王梓木在北京创建了华泰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创业之初,工作千头万绪,王梓木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那时王尔晴经常与妈妈一起等爸爸回家。有时爸爸深夜10点还没回来,王尔晴就会与妈妈到小区门口等。
星期天爸爸也经常不着家,王尔晴会跟着妈妈去办公室加班。在她的印象里,爸爸妈妈有时几天也碰不了一次面,但他们感情很融洽,两人从未发生过争吵。
敬一丹
1998年,王尔晴上初中了,在《我的家庭》作文中,她用细腻的笔触描述了爸爸妈妈的奋斗拼搏,及相亲相爱的温馨过往。老师看后都热泪盈眶。
王尔晴身边不少同学的父母都离婚了,她感恩爸爸妈妈给她一个幸福温馨的家,让她享受唯美的童年、少女时代。
2001年,王尔晴初中毕业了,她的很多同班同学选择去国外读高中,王尔晴也想去外面开开眼界。敬一丹和丈夫很,支持女儿的选择。
王尔晴的留学手续是爸爸妈妈帮助办理的,但她去英国留学是一个人坐飞机去的。爸爸妈妈因为工作忙,都没有去送她,王尔晴在飞机上哭了一路。
来到举目无亲的英国伦敦,王尔晴的心空了,天天给妈妈打电话,一打电话就哭。敬一丹告诫女儿:路是你自己选择的,现在已没有回头的余地。
随后,她给女儿讲述了澎湃的插队生活,那些艰难和眼泪,在敬一丹的言语中都化作了云淡风轻。
王尔晴与尼克
王梓木也在电话里,向女儿讲述了自己在五七干校养蜜蜂的艰难过往,鼓励女儿自立自强。父母的坚强、隐忍、乐观,感染了王尔晴,她努力适应留学生活,渐渐走上了正轨。
05敬一丹和丈夫是从艰难中走过来的,夫妻俩从不溺爱女儿,他们很少去英国看望女儿。
王尔晴回国、出国,敬一丹和丈夫也不接机,让女儿打车或坐地铁回家。海外留学生活锻造下,王尔晴成了一个坚强、独立、有主见的阳光女孩。
2004年,王尔晴高中毕业,以优异成绩考入世界名校——英国帝国理工学院,攻读电子工程专业。
2009年,苏格兰男孩尼克主动追求读研的王尔晴。尼克身高1.85米,长相帅气,阳光开朗,是一个心地善良的帅小伙。
王尔晴与尼克
这年冬天,尼克邀请王尔晴去郊外踏雪,尼克用脚在雪地里踏出了一行英文字:Will you marry me? (你愿意嫁给我吗?)
王尔晴也爱上了尼克,也用脚在雪地里踩出:yes!
2010年,王尔晴将恋情告诉了父母。敬一丹和丈夫只有一个女儿,不希望她远嫁英国。
王尔晴告诉父母:爸爸妈妈,你们放心,我永远是中国人,将来会在北京生活,不会去英国定居。
敬一丹问:尼克会同意吗?王尔晴点点头:我们已商量好了。尼克愿意为了爱情,千里迢迢来北京,足见她对女儿用情之深。敬一丹和丈夫不再反对。
敬一丹
2011年,王尔晴研究生毕业后,与尼克在苏格兰举行了婚礼。随后敬一丹与丈夫在北京又请至亲团聚,与大家一道分享喜悦。
婚后,王尔晴果真没有食言,与洋丈夫尼克在北京生活。夫妻俩都在一家非营利性的专业教育机构工作。该公司负责招募培训中美两国的优秀大学生,然后让他们去中国的边远地区支教。
跨国婚姻面临着种种考验,王尔晴与尼克也不例外。小两口因成长环境、文化背景、生活习惯等种种差异,不时会发生小摩擦、小冲突。
每次敬一丹都批评自己的女儿,用温言细语安抚尼克。敬一丹时常教育女儿:尼克为了你,一个人远离父母来北京生活,很不容易,你要多包容他。现在你是尼克最亲的人,如果让他受委屈,会给婚姻埋隐患。
06敬一丹与白岩松
在母亲的教育下,王尔晴努力让自己变得成熟,此后她换一种心态与丈夫相处,夫妻俩的小摩擦越来越少。
2016年冬天,尼克生病了,敬一丹在家里又是给他熬姜汤,又是买药。
尼克康复后,给敬一丹买了一束鲜花,他像中国女婿一样致谢:感谢妈妈对我的照顾。敬一丹感动得热泪盈眶。
早在2015年,60岁的敬一丹就从央视退休了。鉴于她精力体力充沛,及出众的主持才华,2018年1月,央视返聘她主持全新的文化访谈节目《谢谢了,我的家》。
王尔晴体谅父母,妈妈录制节目时,她会在家里做好饭,让爸爸妈妈来家里吃。有时妈妈走不开,王尔晴会让丈夫和父亲一起给妈妈送饭。
敬一丹与母亲
2019年,敬一丹的母亲病危,敬一丹返回老家照顾母亲。她在医院里陪床,还要天天为节目操心,一天只睡三四个小时。
王梓木从哈尔滨看望岳母回来,难过地对女儿说:你妈太辛苦了,我看着都不忍心。王尔晴与丈夫抽时间赶往哈尔滨,代替妈妈在医院里照顾姥姥3天。
2019年4月,敬一丹的母亲安详离世,父亲因悲伤过度引发思维混乱。敬一丹与丈夫都60多岁了,女儿也结婚多年,她和丈夫还要给90多岁的父亲尽孝。
从王尔晴记事起,爸爸妈妈就相濡以沫,共同面对生活的风风雨雨。几十年走下来,他们的感情越来越好。
潜移默化中,父母的幸福婚姻影响了王尔晴的心态,她也将婚姻当做一种信仰。
敬一丹
跨国婚姻脆若薄冰,王尔晴身边很多跨国夫妻都离婚了,但王尔晴与丈夫的婚姻越来越好,她有信心将跨国婚姻进行到底,与丈夫恩爱一生。
王尔晴知道,父母到了晚年,将女儿的婚姻看做家里最大的事,自己婚姻幸福稳定,就是给予父母最大的孝心。
父母经济条件优越,不缺物质,王尔晴最大限度地在精神上给他们尽孝!王尔晴感恩父母的患难婚姻,感恩丈夫尼克,有他们的激励和爱,自己的人生会丰盈而精彩!
-END-
原创不易,敬请点赞关注!
敬一丹之女王尔晴:感恩父母的患难婚姻,我会与丈夫爱一生
点击关注,每天都有名人故事感动您!
敬一丹
王尔晴是央视著名主持人敬一丹与丈夫王梓木的独生女儿,1986年出生于北京。2011年,王尔晴与苏格兰小伙尼克结婚,婚后小两口在北京定居。
敬一丹与王梓木是一对患难、恩爱、传奇的夫妻,其中的点点滴滴汇成一首壮美的歌。
家风可以遗传。王尔晴见证、感恩父母的患难婚姻,她将父母的婚姻作为一面镜子,不断调整、修正自己的婚恋观。
跨国婚姻脆若薄冰,但王尔晴会将自己的跨国婚姻进行到底,与丈夫尼克爱一生……
01在王尔晴的心目中,母亲敬一丹、父亲王梓木是奋斗的典型,他们靠拼搏、靠知识改变了命运。因此王尔晴除了爱父母,还对双亲多了一份敬重。
敬一丹与女儿
上小学的时候,王尔晴就从父母、姥姥姥爷那里,断断续续了解到父母的奋斗历程,及他们的患难爱情婚姻。
她曾问母亲:你怎么就看上我爸了?敬一丹笑着回答:你爸才华横溢,有上进心,课讲得很好,我曾偷偷跑去听他的课。
王尔晴也问过父亲同样的问题,王梓木这样回答女儿:年轻时你妈美丽端庄,还是一位励志女,与我志同道合。
王尔晴听得出来,父母的结合是最正确、最合适、最幸福的选择,不知不觉影响了她的婚恋观。王尔晴为双亲骄傲自豪!
敬一丹1955年出生于黑龙江哈尔滨市,父母是黑龙江省司法系统的干部。敬一丹上面有个姐姐,下面有两个弟弟,姐弟4人都相差3岁。
插队时的敬一丹(左)
1972年,敬一丹高中毕业后响应时代号召,远赴小兴安岭林区插队。身高1.70米的敬一丹亭亭玉立,漂亮端庄,嗓音甜美悦耳,很快被选拔到林区广播站当播音员。
不久,敬一丹被调到清河林业局广播站当广播员。零下40多度的恶劣天气,一个月也难得吃一回新鲜蔬菜,都没能阻挡敬一丹的工作热情。
她经常坐着马拉的爬犁去林区采访,回来后又忙着写稿、播音,一忙就到了深夜。
1976年,敬一丹以最后一批工农兵学员的身份,被推荐到北京广播学院播音系深造。
两年后敬一丹大学毕业,被分批到黑龙江省人民广播电台当播音员。
1979年,在同事的介绍下,敬一丹认识了才华横溢的帅小伙王梓木。他比敬一丹大两岁,1953年出生于哈尔滨市一个干部家庭。
青年王梓木
1969年,16岁的王梓木初中毕业后,来到黑龙江柳河“五七干校”插队。他种地、种菜、养猪、打井、盖房子、当护林队员……什么活都干过。
当地气温极低,冬天能将人的鼻子冻掉,夜里王梓木拖苞谷冷得受不了,同事们在野地里烤火取暖,王梓木冷得只想往火里钻。
王梓木在多种经营连,连里的10多个行当他都干过,唯独没有养过蜜蜂。
当地漫山遍野都是椴树,具备养蜂的绝佳条件。1971年,领导安排王梓木养蜜蜂。
02他与另一个同事赶到黑龙江省延寿县,买了40箱蜜蜂,他们将蜜蜂一箱一箱地扛出来,然后用马车运到汽车站,再转乘火车带回到五七干校的山里。
敬一丹与王梓木重回当年插队的地方
养蜂的过程中,王梓木的脸经常被蜜蜂蛰得像馒头一样。夜里,王梓木一个人孤守在深山帐篷里,经常听见狼嚎。
养蜂在别人看来是苦差事,但王梓木乐此不疲。因为晚上他可以一个人看书,没人打扰他。
几年时间里,王梓木精读了《中国社会发展史》《世界历史》《中国通史》等大部头著作,并写下厚厚几大本读书笔记,这为他将来的职业走向奠定了基础。
1973年,“五七干校”的领导知道王梓木一直博览群书,有才华,有追求,便将他安排到学校的马列主义基础教研室,让他给学员们讲马列著作。
1975年,王梓木以工农兵学员的身份被推荐到吉林大学经济系深造。1978年大学毕业后,王梓木被分配到黑龙江省委党校经济学教研室当老师。
王梓木
王梓木的主要工作就是给省里的领导上课,他口才好,逻辑思维清晰,出口成章,且没有语病,很快在系统内拥有了一定知名度。
敬一丹与王梓木见面前,悄悄去党校听他的课。王梓木在讲台上的魅力,一下子征服了她。加上王梓木身材挺拔,长相帅气,两人还未正式见面,敬一丹就在心里爱上了他。
两天后,在同事的安排下,敬一丹与王梓木在松花江畔相亲。王梓木也对敬一丹一见钟情,首次谋面两人就确定了恋爱关系。
敬一丹与王梓木都有过艰苦的插队经历,靠个人奋斗走到了现在,两人特别有共同语言,还有共同的目标和追求。
他们互相激励,共同追求上进。与别的情侣不同,遇到节日或彼此的生日,敬一丹与王梓木互给对方送书籍作为礼物。
与敬一丹恋爱后,王梓木两次参加全国研究生考试,都因为外语不过关铩羽而归。而敬一丹在省广播电台当播音员的同时,刻苦自学英语。
青年敬一丹
她每周一、三、五上中级英语班,二、四、六上高级英语班,星期天上托福班。而且,敬一丹白天在省广播电台播音,晚上还要被黑龙江电视台借去播新闻。
每天晚上她走出电视台办公楼时,都累得迈不开步子。体贴的王梓木骑单车送敬一丹回家。星光、夜风见证了这对情侣的上进与患难。
1981年9月20日,敬一丹与王梓木在哈尔滨举行了简朴的婚礼。也许是婚姻带来了喜气,同年王梓木考取了中央党校的研究生,这是该校第一届研究生。
随后王梓木远赴北京求学,敬一丹在黑龙江省人民广播电台工作,夫妻俩长期处于两地分居。
03王梓木打算研究生毕业后留在北京工作,希望敬一丹也考到北京去。
在爱情的激励下,1983年敬一丹以优异成绩考入北京广播学院播音系读研究生,她的导师是我国第一代播音员、著名播音艺术家齐越。
敬一丹与同事
夫妻俩虽同在北京,但鲜有团聚的机会。星期一到星期六,敬一丹的课程排得满满的,星期天她又一头扎在图书馆、资料室。
有时王梓木来学校看望妻子,敬一丹在学校食堂给丈夫打一份饭,夫妻俩趁吃饭的工夫交流一番,然后王梓木就匆匆离去。
研究生期间,敬一丹发表了多篇关于节目主持人的论文,在业界引起关注。
1985年,敬一丹怀孕了。她每天挺着大肚子去教室上课,晚上边咬苹果边撰写毕业论文。
王梓木经常骑单车来学校接妻子回家,担心动了胎气,王梓木不敢骑行,他让妻子坐在自行车后面,他推着妻子回家。
长大后,王尔晴从妈妈那里得知这一切,觉得这是世界上最温馨的画面。爸爸用自行车推着妈妈,也是推着全家的幸福和希望。
王尔晴
1986年7月,敬一丹拿到了研究生毕业文凭,留在母校播音系教电视播音。一个月后,敬一丹诞下女儿王尔晴。
敬一丹和丈夫工作忙,婆婆进京帮忙照顾孙女。那时敬一丹与丈夫住在逼仄的一居室里,条件相当艰苦。
敬一丹感恩婆婆的付出,像女儿一样善待婆婆。虽然她与丈夫工资不高,但敬一丹每个月都给婆婆塞点零花钱。一到换季,她首先想到的就是给婆婆添置衣服和鞋子。
婆婆在北京住得很舒心,虽然照顾孙女很辛苦,但心里是甜的。
女儿满一岁后,敬一丹到中央电视台经济部进行调研,与编导一起做节目、改稿、写稿。经济部领导发现敬一丹是难得的主持人才,于1988年将她调进央视。
于是,敬一丹成为央视经济频道的节目主持人,她也是央视经济部第一位研究生。
敬一丹与罗京主持节目
1990年,女儿王尔晴满4岁了,敬一丹不忍再给婆婆添负担,让婆婆回到哈尔滨与公公团聚。
敬一丹勤快能干,她没有请保姆,坚持接送女儿上下幼儿园。有时星期天去外地采访,敬一丹也会将女儿带在身边。
王尔晴从小见证了妈妈的坚强和能干,内心里很尊重妈妈,觉得妈妈关心的不仅是柴米油盐,身上还有职场女性的风采和魅力。
而王梓木研究生毕业后,本来可以留校任教,但他选择去全国人大常委会当公务员,他与同事主编了中国第一本《民法通则讲话》。
后来王梓木还参与了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主题报告的起草,可谓前途无量。
04然而1996年,王梓木决定离开全国人大常委会,创建保险公司。
敬一丹与丈夫王梓木
领导和同事都劝他要慎重,亲友更是坚决反对,王梓木希望能得到妻子的支持。敬一丹了解丈夫,知道丈夫每做出一个决定,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他的每一步走得都很坚实。
于是敬一丹告诉丈夫:我支持你的决定,要是失败了也没关系,我有能力养家。敬一丹的理解,让王梓木热泪盈眶。
1996年,王梓木在北京创建了华泰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创业之初,工作千头万绪,王梓木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那时王尔晴经常与妈妈一起等爸爸回家。有时爸爸深夜10点还没回来,王尔晴就会与妈妈到小区门口等。
星期天爸爸也经常不着家,王尔晴会跟着妈妈去办公室加班。在她的印象里,爸爸妈妈有时几天也碰不了一次面,但他们感情很融洽,两人从未发生过争吵。
敬一丹
1998年,王尔晴上初中了,在《我的家庭》作文中,她用细腻的笔触描述了爸爸妈妈的奋斗拼搏,及相亲相爱的温馨过往。老师看后都热泪盈眶。
王尔晴身边不少同学的父母都离婚了,她感恩爸爸妈妈给她一个幸福温馨的家,让她享受唯美的童年、少女时代。
2001年,王尔晴初中毕业了,她的很多同班同学选择去国外读高中,王尔晴也想去外面开开眼界。敬一丹和丈夫很,支持女儿的选择。
王尔晴的留学手续是爸爸妈妈帮助办理的,但她去英国留学是一个人坐飞机去的。爸爸妈妈因为工作忙,都没有去送她,王尔晴在飞机上哭了一路。
来到举目无亲的英国伦敦,王尔晴的心空了,天天给妈妈打电话,一打电话就哭。敬一丹告诫女儿:路是你自己选择的,现在已没有回头的余地。
随后,她给女儿讲述了澎湃的插队生活,那些艰难和眼泪,在敬一丹的言语中都化作了云淡风轻。
王尔晴与尼克
王梓木也在电话里,向女儿讲述了自己在五七干校养蜜蜂的艰难过往,鼓励女儿自立自强。父母的坚强、隐忍、乐观,感染了王尔晴,她努力适应留学生活,渐渐走上了正轨。
05敬一丹和丈夫是从艰难中走过来的,夫妻俩从不溺爱女儿,他们很少去英国看望女儿。
王尔晴回国、出国,敬一丹和丈夫也不接机,让女儿打车或坐地铁回家。海外留学生活锻造下,王尔晴成了一个坚强、独立、有主见的阳光女孩。
2004年,王尔晴高中毕业,以优异成绩考入世界名校——英国帝国理工学院,攻读电子工程专业。
2009年,苏格兰男孩尼克主动追求读研的王尔晴。尼克身高1.85米,长相帅气,阳光开朗,是一个心地善良的帅小伙。
王尔晴与尼克
这年冬天,尼克邀请王尔晴去郊外踏雪,尼克用脚在雪地里踏出了一行英文字:Will you marry me? (你愿意嫁给我吗?)
王尔晴也爱上了尼克,也用脚在雪地里踩出:yes!
2010年,王尔晴将恋情告诉了父母。敬一丹和丈夫只有一个女儿,不希望她远嫁英国。
王尔晴告诉父母:爸爸妈妈,你们放心,我永远是中国人,将来会在北京生活,不会去英国定居。
敬一丹问:尼克会同意吗?王尔晴点点头:我们已商量好了。尼克愿意为了爱情,千里迢迢来北京,足见她对女儿用情之深。敬一丹和丈夫不再反对。
敬一丹
2011年,王尔晴研究生毕业后,与尼克在苏格兰举行了婚礼。随后敬一丹与丈夫在北京又请至亲团聚,与大家一道分享喜悦。
婚后,王尔晴果真没有食言,与洋丈夫尼克在北京生活。夫妻俩都在一家非营利性的专业教育机构工作。该公司负责招募培训中美两国的优秀大学生,然后让他们去中国的边远地区支教。
跨国婚姻面临着种种考验,王尔晴与尼克也不例外。小两口因成长环境、文化背景、生活习惯等种种差异,不时会发生小摩擦、小冲突。
每次敬一丹都批评自己的女儿,用温言细语安抚尼克。敬一丹时常教育女儿:尼克为了你,一个人远离父母来北京生活,很不容易,你要多包容他。现在你是尼克最亲的人,如果让他受委屈,会给婚姻埋隐患。
06敬一丹与白岩松
在母亲的教育下,王尔晴努力让自己变得成熟,此后她换一种心态与丈夫相处,夫妻俩的小摩擦越来越少。
2016年冬天,尼克生病了,敬一丹在家里又是给他熬姜汤,又是买药。
尼克康复后,给敬一丹买了一束鲜花,他像中国女婿一样致谢:感谢妈妈对我的照顾。敬一丹感动得热泪盈眶。
早在2015年,60岁的敬一丹就从央视退休了。鉴于她精力体力充沛,及出众的主持才华,2018年1月,央视返聘她主持全新的文化访谈节目《谢谢了,我的家》。
王尔晴体谅父母,妈妈录制节目时,她会在家里做好饭,让爸爸妈妈来家里吃。有时妈妈走不开,王尔晴会让丈夫和父亲一起给妈妈送饭。
敬一丹与母亲
2019年,敬一丹的母亲病危,敬一丹返回老家照顾母亲。她在医院里陪床,还要天天为节目操心,一天只睡三四个小时。
王梓木从哈尔滨看望岳母回来,难过地对女儿说:你妈太辛苦了,我看着都不忍心。王尔晴与丈夫抽时间赶往哈尔滨,代替妈妈在医院里照顾姥姥3天。
2019年4月,敬一丹的母亲安详离世,父亲因悲伤过度引发思维混乱。敬一丹与丈夫都60多岁了,女儿也结婚多年,她和丈夫还要给90多岁的父亲尽孝。
从王尔晴记事起,爸爸妈妈就相濡以沫,共同面对生活的风风雨雨。几十年走下来,他们的感情越来越好。
潜移默化中,父母的幸福婚姻影响了王尔晴的心态,她也将婚姻当做一种信仰。
敬一丹
跨国婚姻脆若薄冰,王尔晴身边很多跨国夫妻都离婚了,但王尔晴与丈夫的婚姻越来越好,她有信心将跨国婚姻进行到底,与丈夫恩爱一生。
王尔晴知道,父母到了晚年,将女儿的婚姻看做家里最大的事,自己婚姻幸福稳定,就是给予父母最大的孝心。
父母经济条件优越,不缺物质,王尔晴最大限度地在精神上给他们尽孝!王尔晴感恩父母的患难婚姻,感恩丈夫尼克,有他们的激励和爱,自己的人生会丰盈而精彩!
-END-
原创不易,敬请点赞关注!
央视主持人敬一丹:嫁富商恩爱至今,64岁生日当天母亲去世
不知大家还记得那位经常主持《焦点访谈》的央视主持人敬一丹吗?
虽然敬一丹从央视退休已有多年,不过她温婉知性的女性形象却深深留在数以万计的观众心中。
近几年,敬一丹在综艺节目《你好妈妈》的采访片段,也揭开了她不为人知的家庭生活。
敬一丹
踏入广播行业1955年4月27日,敬一丹出生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的一个干部家庭,母亲在黑龙江省公安厅工作,17岁就进入革命队伍锻炼,解放后,则由部队转入公安系统,父亲也是黑龙江省司法部门的一员。
若不是命运的错位,敬一丹也会选择成为一名司法工作者。然而在哈尔滨文昌小学读二年级时,敬一丹朗读课文清脆洪亮、节奏有度,颇有些小广播员的味道。
老师发现了敬一丹的这一优点,鼓励敬一丹从事广播行业。
敬一丹也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找到了人生的归属感和成就感,平日里继续努力提高朗读的水平,为将来成为广播员打好地基。
敬一丹
从文昌小学毕业后,敬一丹考入哈尔滨的第四十四中学,如愿成为校内广播站的广播员。
在上学途中,敬一丹时常路过哈尔滨市的广播电视大楼,这时敬一丹就会站在大楼门前,畅想着:未来的某一天,如果我的声音也能从这座大楼里传出来,该有多好啊。
时间就像沙漏中的沙子,缓慢地流淌,一晃来到了1972年。
这一年,敬一丹中学毕业,17岁的她没能继续学业,变成了一名“知青”,被下放到茫茫无涯的林海雪原深处--黑龙江通河县的新胜林场。
敬一丹
是金子在哪都能发光,敬一丹一口标准且流利的普通话,又写得一手好文章。不久,便被推选为林场广播站的播音员了。
就这样,在新胜林场渡过几年时光后,敬一丹结束了5年的上山下乡的知青生活,她作为最后一批工农兵大学生被推荐去北京广播学院播音系学习(现为中国传媒大学)。
毕业后,敬一丹被分配到家乡黑龙江人民广播电台。
此时此刻,敬一丹完成了儿时的梦想。
敬一丹
在合适的地点遇到合适的人在家乡能有一份稳定的工作,按说已是大多数人可望而不可即的梦想生活。可对于敬一丹而言,人生还远未到止步的终点。
不服输的敬一丹在工作和考研之间,选择了风险最大,困难最多的考研之路。
那时的敬一丹年纪已经30岁,并且英语基础特别差,骨子里爱较劲的敬一丹下定决心要考上母校的研究生,第一次败北,第二次落榜,直到第三次付出的辛劳才结出了果实,敬一丹能够再次来到北京广播学院进修。
人都说“祸不单行,福无双至”,这条民间格言在敬一丹这却失去了效用。就在敬一丹考取研究生的考场上,在敬一丹奋笔疾书填满试卷时,坐在敬一丹前面的、一位帅气的考生对敬一丹产生了爱恋之心。
敬一丹
这个考生的名字叫王梓木,他才华横溢,日后成为了敬一丹的丈夫。这也真是稀奇事,考场上不去好好作答,反而有精力搞对象。从这个方面来说,果然陷入爱情中的人大多都是失去理性的。
后来在综艺节目中,王梓木说:“当时在考场上,一见到敬一丹,就被她甜甜的笑容迷住了。当时心里就想,此生非她不娶。”
于是王梓木便委托黑龙江广播电台的朋友搞来了敬一丹的联系方式,向敬一丹表达了爱意。
敬一丹那时已经是而立之年了,的确也到了考虑个人生活的年纪。可是敬一丹却对王梓木说:“等咱俩都考上研究生再说,不想因为爱情耽误了学业。”
王梓木
录取通知下来后,王梓木成为了人大的研究生。两人也水到渠成由朋友关系发展为伴侣关系,随后三年读研的时光快速流淌。
敬一丹和王梓木也顺利走进了婚姻殿堂,不同于现在婚礼隆重的场景,以彰显新世纪人们对婚姻及身份的重视。敬一丹的婚礼说是寒酸都不为过。
他们的婚礼是在黑龙江老家办的,现场是在松花江畔,也就只邀请了关系近的亲朋好友摆了几桌。敬一丹曾经自嘲王梓木的榆木疙瘩,说他没有浪漫气息。
在松花江畔散步的时候,王梓木聊的竟然是沙子经过运输过程,就变成了商品的经济问题,敬一丹只好无言以对。
其实婚礼的隆重和婚姻的存续并不能想当然化等号,有的时候越是朴素的婚姻反而更能长久。
敬一丹
王梓木毕业以后,采取的是中国传统的“学而优则仕”,先是进入到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凭借自身过人的才华一路晋升到副司长的位置。正当王梓木前途似锦的时候,他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下海经商,这也符合那个时代的潮流。
王梓木创业的时期,敬一丹发挥了贤内助的作用,照料女儿,收拾家务。每天总是最先起床,做好饭菜,等着王梓木和女儿王尔晴。
吃完以后,也不用他们洗碗,敬一丹对丈夫说:“你去忙你的吧,这些杂活不用你。”
每次想到这些,王梓木总会说:“娶了你,真是我前世修来的福气。”
王梓木也没有辜负敬一丹的信任和付出,在商海沉浮多次,创建了华泰财产保险公司,自己不仅是公司的董事长,还兼任着负责公司日常运作的CEO。
敬一丹
2019年,华泰保险公司市场价值突破了3600亿,成为内地首屈一指的保险企业。古希腊的智者曾说:“女人真正想要的是主宰自己的命运。”
敬一丹三次考研的艰难经历以及在学业未成的情况下不去考虑个人问题,证明她对自己的人生有着清晰的规划。
女人想要不成为男人的附属品,同男人平起平坐,就必须要积极参与公共事务中。换言之,就必须找到自己的事业,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
有了这个过程的历练和见识,在寻找爱情的过程中,才能少走弯路,找到心中的意中人,这样婚姻才能白头偕老。
敬一丹
母亲的好女儿事业爱情双丰收的敬一丹却在“孝”字上栽了跟头,那便是关于她母亲的疾病。
母亲长年在公安系统工作,很难有闲暇时间教育子女。敬一丹被迫承担起长姐的责任,一边照顾弟弟和妹妹,一边还要兼顾学业,和母亲的关系不如寻常百姓那般融洽。
可在敬一丹退休后,还是将母亲接到身边。毕竟养儿方知父母恩,有了孩子的敬一丹逐渐领会到为人父母的不易,对母亲的态度也大有改观。
2009年,母亲患上了咳嗽病,总也不见好,前往医院一检查,噩耗随之传来,被确诊为肺感染引发心肌梗死。
得知这一消息的敬一丹在母亲面前强忍住泪水,回家后,在丈夫王梓木怀中却嚎啕大哭。
敬一丹
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命数,尽管医生建议放弃手术治疗,毕竟那时母亲已经是古稀之年,担心在手术台上发生不测,改为保守治疗。
但敬一丹还是始终坚持要进行化疗,哪怕是万分之一的可能性,也要逆天改命。
从那之后,敬一丹半步不离母亲,谢绝了不少工作邀请。在经历了整整33次化疗后,母亲又不幸被确诊为肺癌晚期。医护人员也十分心疼老人,纷纷劝说敬一丹听天由命吧。
老人躺在病床上,为了治疗,身体插满了十几个医疗管子,通过管子来维持最基本的身体需求。
说实在的有时真的是阎王让你三更死,不敢留你到五更,疾病带给人的折磨是身体健全人难以想象的,最恐怖的是病人在疾病的折磨下,求生的信念一点点被蚕食,阳寿一点点被夺去。
敬一丹
不堪忍受的老太太,多次对女儿说:“一丹,让我走吧,扯掉氧气管,我不怨你。”
可是,敬一丹却迟迟下不去手,无法眼睁睁看着死神将母亲从自己的身边带走,无法想象在今后的生命里没有母亲的陪伴。
她的心中还残有一丝希望,对母亲说:“妈,我真的办不到,要是这样,我一辈子都难以心安,我接受不了我亲手让你从我身边离开。”
生日应该是喜庆的,可64岁的敬一丹却是苦闷的,这一天晚上九点,敬一丹从家里带来长寿面来到医院。却不得不面对一个无法回避的事实,母亲因器官衰竭,离开了人世。
女儿的生日,母亲的忌日,世上还有比这更荒诞的事情吗?不过从另一方面来说,儿过生母苦,这一天,对老人家来说却又是解脱的,前往天国世界,少了病魔的折磨,定会轻松不少。
敬一丹
结语在朋友眼中,敬一丹是好妻子,是好大姐。同为央视记者的白岩松就称呼敬一丹为“敬大姐”,在《感动中国》的评选中,白岩松切身感受到大姐的风采和问暖。
在母亲死后,敬一丹将母亲一生积攒的1700多封信编辑成书,用来告慰母亲的在天之灵,也是母亲的好女儿。
敬一丹在书的前言动情地写道:“妈妈在,我看到的是绚丽的晚霞,妈妈不在,我一眼就看到了夜和月光。”
母女情深,尽在不言中。
参考资料《敬一丹:大众眼中的好妻子》 家庭内外
《敬一丹:从播音员到金牌主持人》 人物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