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私男人的5大面相特征(对付自私脾气大的男人的绝招)

“自私”的抑郁症患者

以下内容首发自——抑郁症救助公众号:李谊之帮

神经病病患、精神病患、罪犯、酗酒者、问题少年、自杀者、堕落者、娼妓——所有的失败者之所以失败,是因为他们对社会没有兴趣,缺少归属感……他们赋予生活的意义只停留在个人层面:别人无法分享他们完成目标后的收获,而且他们也只关注自己。他们对成功的定义不过是一种掩耳盗铃式的优越感,胜利只对他们自身有意义

——阿德勒《自卑与超越》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Alfred Adler),著名心理学家。

他是和弗洛伊德、荣格齐名的,精神分析学派代表人物。

同时也是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

他的著作《自卑与超越》,被奉为经典已久,是心理学的必读书目之一。

但我拿到这本书,读了没几页,就感受到了阿德勒对精神疾病患者的深深“恶意”。

不仅因为他将包括抑郁症患者在内的精神疾病患者,和罪犯、酗酒者、问题少年、堕落者、娼妓等并列称为“失败者”。

更因为他将精神类疾病的病因,归根结底为——只关注自己!

这简直就是在说:得了抑郁症,说明你就是个“自私的败类”!

我几乎要弃书掀桌了……

但是等等!

阿德勒能取得如今的地位和成就,他的理论,也许不应该被这么仓促地否定。

可能只是翻译或者文化,甚至是学术认知上的差异,让我误会了呢?

于是,我耐着性子看完了整本书,终于理解了他的“自私”之说。

也从其中,领悟到了抑郁症患者想要自救,真正应该努力的方向。

想要理解阿德勒的理论,首先我们必须要认清和承认三个客观事实:

人类,地球这个星球的一部分;

个人,是人类社会的一部分;

人分为男女两种性别。

像三句废话是吗?

但阿德勒却说:

这三个客观事实,决定了我们每个个体存在的责任和意义,即——

保证人类在地球这个星球上的存续;

保证人类社会的正常运行;

以及人类的正常繁衍。

为此我们都必须学会与他人合作。

“合作”,是阿德勒理论的第一个核心。

阿德勒认为,无法学会与他人合作的人,一定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因为这个世界,本身就是一个要求我们必须彼此合作的世界。

只有关注点在他人,愿意为他人付出,愿意和他人分享成果的人,才能获得真正的“优越感”。

“优越感”,是阿德勒理论的第二个核心。

阿德勒认为,每个人生来都是自卑的。

这种自卑,决定了我们每个人,都会竭尽所能地去寻找和建立自己的“优越感”。

有的人将“优越感”建立在对人类的贡献,和对他人的关注上;

有的人则将“优越感”建立在个人的得失,和自身的情感上。

前者必然会成为一个健康、阳光、积极向上的人。

而后者,则通常自私、懦弱、堕落,甚至暴力。

他们的人生,因而也就更容易出现各类问题。

而想要纠正这些问题,就必须纠正他们的“生活方式”。

“生活方式”,是阿德勒理论的第三个核心。

阿德勒认为:

关注他人利益,一直为了人类共同福祉而努力的人,其生活方式一定是健康的,没有伤害性的。

而过度关注自己的人,其生活方式必然会对自己或他人造成伤害,甚至使其走向精神病、犯罪、自杀、堕落等“失败”的归宿。

所以,在阿德勒的理论中,想要拯救这些人,必须首先让他们将注意力从自己放到他人身上。

要让他们学会合作,学会为了共同利益而生活。

我不知道,你在看完阿德勒的这套理论后,作何感想。

总之,我是无法全盘接受的。

尤其是在对某些“对人类的福祉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却没有多少朋友的天才们”的解释上。

阿德勒仅以一句:“天才们有自己的合作方式”,就匆匆带过了。

完全没有指出,应该如何解释那些虽然为人类福祉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同时也患有精神疾病,或脾气暴躁,甚至品行卑劣的“天才”们。

但这并不妨碍我承认,他的理论自有其精华。

而这些精华,总会或多或少地被语言文化上的差异,而曲解不少。

比如,我一直不太确信:

阿德勒所说的“合作”,难道就是指人与人之间的,生活上的合作么?

直到我读到了他对孤儿院,在培养孩子们“合作精神”上的失败的批判:

“没人陪伴他们左右,赢得他们的情感,更没人进而将这种情感转移到他人身上。”

我恍然大悟:

相比“合作”的传统意义,阿德勒所说的“合作”,更需囊括我们的情感连接和共情能力。

即:

如果我们无法学会合理地感受他人的需求、解读他人的意图,并做出恰当的反馈,我们的生活必然会出现各种问题。

同理,阿德勒理论中的“优越感”和“生活方式”,我觉得更该被理解为:“存在感”和“处事方式”。

如此,那么阿德勒对于“失败”人生的原因解释,就应该是这样的:

因为这些人没能拥有良好的情感连接和共情能力,使得他们无常感知和获取自己的存在感。这让他们的处事方式总是充满了对自己或他人的伤害。

是不是一切都说通了?

如果按照这个思路继续,我们不难从阿德勒的理论中,找出抑郁症自救应该努力的方向。

即使不了解阿德勒的理论,抑郁症患者也经常会被许多人指责“自私”。

有人或是由于没有安全感,于是控制欲超强,从而常被指责“自私”;

有人或是太在乎他人评价,也许满足了这位,却惹怒了那位,从而被指责“自私”;

有人或是因为情感麻木、不喜交流,而被指责“自私”;

而因为生病而怠惰、自残、轻生的人,被指责“自私”的情况,则更多。

无可否认,多数时候,抑郁症患者的出发点都是善意的,甚至是为了他人着想的。

但整个群体,却仍旧给人以“自私”的印象。

为什么?

也许,正如阿德勒所说的:我们都太过关注自己了。

我们也许会因为有的人不遵守秩序而生气,认为他自私地破坏了规则。

但这其实源自我们内心极强的规则感,和道德标准。

如果我们能将关注点从内心的原则上抽离,到共同利益的层面,也许我们会想的就是:

这个人可能从小都没有接受过好的教育,或者他正有什么难言之隐。

这时,我们处理这个问题的方式,也就不再会是突然的暴怒和冲突。

而会是及时、善意地提醒,也会在平时注意,更多呼吁和提倡文明行为。

同样地,我们也许会为了某次比赛而感到紧张,怕极了自己无法拿到好成绩,就会遭到他人非议。

但这不正是因为,我们过度关心这场比赛中,自己的输赢,以及自己在他人眼中的形象么?

如果我们从共同利益的层面看待问题,我们也许就会想:

比赛本身就会有输赢。

如果有人比我优秀,他们拿到更好的名次是正常的,是应该被庆祝的。

我在这场比赛中的角色,绝不是压制所有人,而是发挥最好的自己。

如果我尽力了,却因为没拿到好名次而遭人非议,那是那些非议者的问题,我也无权干涉他们。

同理,当我们为自己在朋友面前说错的一句话,而不断自责,担心会影响我们的友谊时,

我们其实也一样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过度关注自己是否得体、自己是否能赢得他人的好感。

如果站在共同利益的角度,我们也许就会发现:

一句不经意的话语,永远不会成为友谊的真正隔阂。

反倒是一个患得患失的朋友,才更容易让对方感到拘束和退却……

所以你看,确实如阿德勒的理论所说:

抑郁症患者的根源问题,其实就在于过度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过度关注自己。

退后一步,站高一点,也许我们就会发现,许多让我们极尽纠结、无奈、绝望、无助、无解的问题,甚至都无法成为问题……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www.csxsg.com/forum/20230928/168484549999470.html
上一篇:孔子世家翻译(孔子世家翻译及注释)
下一篇:嘴唇薄的女人旺夫吗(女人三处干净最旺夫)

网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