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节气是我国传统的气象文化,以地球公转和太阳直射点移动来划分时间,共分为24个节气,每个节气都有其独特的意义和文化内涵。以下是二十四节气表及其对应的节气。
1. 立春(2月4日或5日):立春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也是春季开始的标志。此时太阳黄经为315度,标志着寒冬结束,春天来临。
2. 雨水(2月19日或20日):雨水是节气中的第二个,此时雨水逐渐增多,春雨潇潇,也是农民开春耕种的时节。
3. 惊蛰(3月5日或6日):惊蛰是节气中的第三个,是春季的中期。此时温度逐渐上升,天气变暖,它标志着春季进入了一个更加活跃、充满生机的阶段。
4. 春分(3月20日或21日):春分也是节气中的第四个,此时昼夜平分,天空万物变得更加明亮,寓意着万物复苏,是祈求丰收和完美的时节。
5. 清明(4月4日或5日):清明是节气中的第五个,也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此时温度逐渐上升,万物复苏,是祭祖、扫墓的重要时期。
6. 谷雨(4月19日或20日):谷雨是节气中的第六个,它标志着种植业的一个重要时期,是一年中降雨量最多的时期之一。
7. 立夏(5月5日或6日):立夏是节气中的第七个,它标志着夏季的开始,天气逐渐炎热。
8. 小满(5月20日或21日):小满是节气中的第八个,是夏季的中期。此时气温已经上升到相当高的水平,万物已经达到了成熟的状态。
9. 芒种(6月5日或6日):芒种是节气中的第九个,是农民开始收割小麦、玉米等作物的时节。
10. 夏至(6月21日或22日):夏至是节气中的第十个,也是夏季的中期。此时白天最长,夜晚最短,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之一。
11. 小暑(7月6日或7日):小暑是节气中的第十一个,此时温度已经达到了最高,每天像蒸笼一样,是伏天的开始。
12. 大暑(7月22日或23日):大暑是节气中的第十二个,此时气温依然很高,已经来到了炎热的极点,人们要注意防暑降温。
13. 立秋(8月7日或8日):立秋是节气中的第十三个,它标志着秋季的开始,是一年中天空最清爽的时期之一。
14. 处暑(8月22日或23日):处暑是节气中的第十四个,此时温度虽然有所下降,但仍然十分炎热,是人们需要做好防暑降温工作的时期。
15. 白露(9月7日或8日):白露是节气中的第十五个,此时天气已经凉爽了许多,晨露比较多,标志着秋季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16. 秋分(9月22日或23日):秋分是节气中的第十六个,此时昼夜平分,寓意着一年的第二个平衡点,也是祈求丰收和平安的时期。
17. 寒露(10月8日或9日):寒露是节气中的第十七个,此时天气已经越来越寒冷,早晚温差比较大。
18. 霜降(10月23日或24日):霜降是节气中的第十八个,这个时候的温度已经很低了,开始出现霜冻现象。
19. 立冬(11月7日或8日):立冬是节气中的第十九个,这个时候已经进入了深秋和初冬,气温逐渐下降。
20. 小雪(11月22。
24节气寓意和象征
1. 立春:太阳东升,万物开始萌动,象征新生开始。2. 雨水:雨水丰沛,春雨润物,象征大地恢复生机。3. 惊蛰:春雷惊醒冬眠动物,万物复苏,象征春天的力量。4. 春分:白天和黑夜相等,万物生长极盛,象征平衡和和谐。5. 清明:春光明媚,人们扫墓祭祖,象征思念和感恩。6. 谷雨:农民播种的时候天降甘霖,初熟的小麦长得茂盛,象征收获的开始。7. 立夏:夏季的开始,万物繁茂,人体也开始适应炎热的气候。8. 小满:气温逐渐升高,五谷开始结实,象征成熟的开始。9. 芒种:麦类作物成熟,人们开始收获,象征忙碌和积极。10. 夏至:白天最长,夜晚最短,太阳最高,象征阳光和热情。11. 小暑:气温最高,人们需要做好防暑措施,象征炎热和压力。12. 大暑:酷暑难耐,人们需要保持清凉,象征炎热和挑战。13. 立秋:秋天的开始,天气开始转凉,万物开始变色,象征转变和成熟。14. 处暑:气温开始下降,夜间渐渐凉爽,象征夏日的结束。15. 白露:天气变得干燥,早晚有露水,象征季节的变迁。16. 秋分:白天和黑夜相等,气温适中,象征平衡和和谐。17. 寒露:气温逐渐下降,露水开始出现,象征秋收的收官。18. 霜降:气温继续下降,开始出现霜冻,象征寒冷的来临。19. 立冬:。
二十四节气时间表
节气是中国传统农历的时间标志,共有二十四个节气,每个节气表示时间长度相等的两个时刻,即太阳到达黄经(黄道上的一点)的时刻。以下是二十四节气的时间表:。1. 立春:2月3日或4日。2. 雨水:2月18日或19日。3. 惊蛰:3月5日或6日。4. 春分:3月20日或21日。5. 清明:4月4日或5日。6. 谷雨:4月19日或20日。7. 立夏:5月5日或6日。8. 小满:5月20日或21日。9. 芒种:6月5日或6日。10. 夏至:6月21日或22日。11. 小暑:7月6日或7日。12. 大暑:7月22日或23日。13. 立秋:8月7日或8日。14. 处暑:8月22日或23日。15. 白露:9月7日或8日。16. 秋分:9月22日或23日。17. 寒露:10月8日或9日。18. 霜降:10月23日或24日。19. 立冬:11月7日或8日。20. 小雪:11月22日或23日。21. 大雪:12月7日或8日。22. 冬至:12月21日或22日。23. 小寒:1月5日或6日。24. 大寒:1月20日或21日。注意:以上时间表仅供参考,实际时间会因天文现象而稍有变动。
二十四节气表
节气是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化符号之一,是中国古代农业文明与天文学知识的结晶。每年“立春”、“惊蛰”、“清明”、“谷雨”、“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和“大雪”这12个节气,都代表着农历月份的转换和自然现象的变化。后来,为了让公历也能适应中国传统文化,对节气进行了公历化,形成了二十四节气表。以下是二十四节气表:。立春:公历2月3日或4日。雨水:公历2月18日或19日。惊蛰:公历3月5日或6日。春分:公历3月20日或21日。清明:公历4月4日或5日。谷雨:公历4月19日或20日。立夏:公历5月5日或6日。小满:公历5月20日或21日。芒种:公历6月5日或6日。夏至:公历6月20日或21日。小暑:公历7月6日或7日。大暑:公历7月22日或23日。立秋:公历8月7日或8日。处暑:公历8月22日或23日。白露:公历9月7日或8日。秋分:公历9月22日或23日。寒露:公历10月8日或9日。霜降:公历10月23日或24日。立冬:公历11月7日或8日。小雪:公历11月22日或23日。大雪:公历12月7日或8日。冬至:公历12月21日或22日。小寒:公历1月5日或6日。大寒:公历1月20日或21日。
历年二十四节气表时间表
以下是历年二十四节气表时间表:。立春:2月3日或4日。雨水:2月18日或19日。惊蛰:3月5日或6日。春分:3月20日或21日。清明:4月4日或5日。谷雨:4月19日或20日。立夏:5月5日或6日。小满:5月20日或21日。芒种:6月5日或6日。夏至:6月21日或22日。小暑:7月6日或7日。大暑:7月22日或23日。立秋:8月7日或8日。处暑:8月22日或23日。白露:9月7日或8日。秋分:9月22日或23日。寒露:10月8日或9日。霜降:10月23日或24日。立冬:11月7日或8日。小雪:11月22日或23日。大雪:12月6日或7日。冬至:12月21日或22日。小寒:1月5日或6日。大寒:1月20日或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