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字颜回歌决(八字颜回是什么意思)

千古奇文 ,百读不厌《寒窑赋》朗朗上口,堪称一代奇文。

北宋传奇状元宰相 吕蒙正 有一则流传了1000多年的《寒窑赋》。如今读来,朗朗上口,其状物之精、明理之深,堪称一代奇文。将社会的各种人情冷暖,现实无奈,写得那么真实且入心。蜈蚣百足,行不及蛇;雄鸡两翼,飞不过鸦。

《寒窑赋》,又名《劝世章》《破窑赋》《时运赋》《知命赋》,是(明清时期的文人)江湖术士假托北宋大臣吕蒙正的作品,吕蒙正曾任当时太子(即位后为宋真宗)的太子太傅,这篇文章假托吕蒙正为了劝诫太子而创作的。

作者以吕蒙正的语气自述从贫苦到富贵的经历,并列举了历史上诸多名人的起伏命运,来说明一种自然循环的人生思想。

此文题材不是赋,文辞对仗近乎于元曲里面的俚语,与明清章回体小说的标题也很相似,与江湖术士的命理对答词很相似,与明清时期成书的《增广贤文》里面的内容、形式都很接近,经后人考据《宋史》亦无相关记载。

版本一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蜈蚣百足,行不及蛇;雄鸡两翼,飞不过鸦。马有千里之程,无骑不能自往;人有冲天之志,非运不能自通。

盖闻:人生在世,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文章盖世,孔子厄于陈邦;武略超群,太公钓于渭水。颜渊命短,殊非凶恶之徒;盗跖年长,岂是善良之辈。尧帝明圣,却生不肖之儿;瞽叟愚顽,反生大孝之子。张良原是布衣,萧何称谓县吏。晏子身无五尺,封作齐国宰相;孔明卧居草庐,能作蜀汉军师。楚霸虽雄,败于乌江自刎;汉王虽弱,竟有万里江山。李广有射虎之威,到老无封;冯唐有乘龙之才,一生不遇。韩信未遇之时,无一日三餐,及至遇行,腰悬三齐玉印,一旦时衰,死于阴人之手。

有先贫而后富,有老壮而少衰。满腹文章,白发竟然不中;才疏学浅,少年及第登科。深院宫娥,运退反为妓妾;风流,时来配作夫人。

青春美女,却招愚蠢之夫;俊秀郎君,反配粗丑之妇。蛟龙未遇,潜水于鱼鳖之间;君子失时,拱手于小人之下。衣服虽破,常存仪礼之容;面带忧愁,每抱怀安之量。时遭不遇,只宜安贫守份;心若不欺,必然扬眉吐气。初贫君子,天然骨骼生成;乍富小人,不脱贫寒肌体。

天不得时,日月无光;地不得时,草木不生;水不得时,风浪不平;人不得时,利运不通。注福注禄,命里已安排定,富贵谁不欲?人若不依根基八字,岂能为卿为相?

吾昔寓居洛阳,朝求僧餐,暮宿破窑,思衣不可遮其体,思食不可济其饥,上人憎,下人厌,人道我贱,非我不弃也。今居朝堂,官至极品,位置三公,身虽鞠躬于一人之下,而列职于千万人之上,有挞百僚之杖,有斩鄙吝之剑,思衣而有罗锦千箱,思食而有珍馐百味,出则壮士执鞭,入则佳人捧觞,上人宠,下人拥。人道我贵,非我之能也,此乃时也、运也、命也。

嗟呼!人生在世,富贵不可尽用,贫贱不可自欺,听由天地循环,周而复始焉。

版本二

天地有常用,日月有常明,四时有常序,鬼神有常灵。天有宝,日月星辰。地有宝,五谷金银。家有宝,孝子贤孙。国有宝,正直忠良。合天道,则天府鉴临。合地道,则地府消愆。合人道,用和睦。三道既合,祸去福来。天地和,则万物生。地道和,则万物兴。父子和,而家有济。夫妇和,而义不分。

  时势不可尽倚,贫穷不可尽欺,世事翻来覆去,须当周而复始。

  余者,居洛阳之时,朝投僧寺,夜宿破窑。布衣不能遮其体,饘粥不能充其饥。上人嫌,下人憎,皆言余之贱也,余曰:非贱也,乃时也,运也,命也。余后登高及第,入中书,官至极品,位列三公,思衣则有绮罗千箱,思食则有百味珍馐,有挞百僚之杖,有斩佞臣之剑,出则壮士执鞭,入则佳人扶袂,廪有余粟,库有余财,人皆言余之贵也,余曰:非贵也,乃时也,运也,命也。

  蛟龙未遇,暂居云雾之间。君子失时,屈守小人之下。命运未通,被愚人之轻弃。时运未到,被小人之欺凌。初贫君子,自怨骨格风流。乍富小人,不脱俗人体态。生平结交惟结心,莫论富贵贫贱。深得千金,而不为贵,得人一语,而胜千金。吾皆悼追无恨人,富贵须当长保守,

  苏秦未遇,归家时,父母憎,兄弟恶,嫂不下玑,妻不愿炊,然衣锦归故里,马壮人强,萤光彩布,兄弟含笑出户迎,妻嫂下阶倾己顾,苏秦本是旧苏秦,昔日何陈今何亲。自家骨肉尚如此,何况区区陌路人,抑犹未也。

  文章冠世,孔子尚厄于陈邦。武略超群,太公曾钓于渭水。颜回命短,岂是凶暴之徒。盗柘年长,自非贤良之辈。帝尧天圣,却养不肖之男。瞽叟顽嚣,反生大孝之子。甘罗十二为宰相,买臣五十作公卿。晏婴身长五尺,封为齐国宰相。韩信力无缚鸡,立为汉朝贤臣,未遇之时,口无一日瓮飧,及至兴通,身受齐王将印,吓燕取赵,统百万雄兵,一旦时休,卒于阴人之毒手。李广有射虎之威,到老无封。冯唐有安邦之志,一世无遇。

  上古圣贤,不掌阴阳之数。今日儒士,岂离否泰之中。腰金衣紫,都生贫贱之家。草履毛鞋,都是富豪之裔。有贫贱,而后有富贵。有小壮,而后有老衰。人能学积善,家有余庆。青春美女,反招愚独之夫。俊秀才郎,竟配丑貌之妇。五男二女,老来一身全无。万贯千金,死后离乡别井。才疏学浅,少年及第登科。满腹文章,到老终身不第。或富贵,或贫贱,皆由命理注定。

  若天不得时,则日月无光。地不得时,则草木不生。水不得时,则波浪不静。人不得时,则命运不通。若无根本八字,岂能为卿为相。一生皆由命,半点不由人。

  蜈蚣多足,不及蛇灵。雄鸡有翼,飞不及鸦。马有千里之驰,非人不能自往。人有千般巧计,无运不能自达。

  吾敬为此劝世文也。

《知命赋》

——摘自梁之永(梁缺)《穷通刍论·论人生半百》

“天地茫茫,世事沧桑,生命无常,何须奔忙?

烦嚣俗尘,逐利追名,殊不知穷通有数,祸福缘定。

叹秋霜月夜,长城犹在,皇陵宫寂,邺城台荒,无非似戏如梦空一场。

前也悲凉,后亦彷徨。劝君乐天且知命,淡守本分,休道是非及荣辱,莫论兴衰与成败。

顺自然,循定律,他唱罢来汝登场,可谓荣华草头露,富贵花上霜。

芸芸众生终化尽,得失不必挂心肠,管什么地久天长,说什么万古流芳。闲时泊处,诗书消忧,诵几句《归去来辞》,歌半曲《一生何求》。

寄乡村故里,居前树下,惜此际好时光,邀知己良朋,畅尽樽前酒一觞。观潇潇落叶随金风,青山伴夕阳。”

创作背景

吕蒙正出身贫寒,深刻体会穷人的苦难,所以读书勤奋、工作勤奋、爱民勤奋。他年轻的时候,曾经和寇准一起在破窑读书,体会了人间冷暖。后来做了宰相,更体会到人心的宠辱。所以他写了一段《破窑赋》。

《破窑赋》系吕蒙正之《劝世章》,又称《寒窑赋》。由于受传统观影响太深,有人认为吕蒙正的思想过于保守消极,因此吕蒙正的许多文章典籍都已失落,而在《吕文穆公传》中这首破窑赋被看作是吕蒙正的经典之作。相传当初是为教化太子而作此文的。吕蒙正曾三次入相,兼任太子的老师。当时太子(后来的宋真宗)青春年少,目中无人,没有哪个太师敢当面教训太子。吕蒙正决定写一篇文章,来告诫太子。于是写了这篇《破窑赋》。这篇文章,虽然内容短小,但是却包含了无穷智慧,聪明的太子一下子就懂得其中的道理。据说太子读过此文后,一改常态,常虚心向他人请教。

作品简析

《破窑赋》透出的是人生命运和天地自然变化循环的思想,文章以自己从凄惨到富贵的经历,列举了自古以来历史上诸多名人经历的各种命运和磨难,摆事实讲道理,来说明这世界人生命运的起起落落。

人生的始与终,在无运与有运、得时与失时的这种天地时空自然变化循环中,会产生天差地别和意想不到的人为和自然变化。只有经历过太多苦难沧桑和大起大伏的人才能够体会到最深刻地天道无常和人情冷暖的巨大变化,才会体会到在人困、人为和天地自然变化循环中,命运的巨烈地沉浮与很多人生无奈的结局。

吕蒙正寻求的是他的听天地循环变化、富贵不可尽用,贫贱不可自欺的的人困人为的人生智慧。开篇就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以及最后“人生在世,富贵不可尽用,贫贱不可自欺”,并且要“听由天地循环,周而复始焉”,吕蒙正在作品中透出这样一种思想:在特定的并且是之前意想不到的天地循环周而复始的变化中,人要富贵不可尽用、贫贱不可自欺的人困人为努力的思想。天尚有不测之风云,人尚有旦夕之祸福,吕蒙正提示人们要重视自然界的星移物换,随着时间变迁,人与事都会带来巨大落差并对人产生很大的影响。天地循环周而复始,所以人必须坦然面对坦途与坎坷。

吕蒙正用相当大的篇幅列举了自古以来历史上诸多名人各种命运起伏的得时与失时、成功与磨难的巨大落差,他特意要列举这么多数量,是因为要说明很多人想胜天,实际是多数人胜不了天。很多人活在这世上,不会接受现实和应对变化。“马有千里之蹄,无人不能自往;人有凌云之志,非运不能腾达。”有的人虽然“满腹经纶”,但“白发不第”就是到老也当不上官,有的人虽然“才疏学浅”但却“少年登科”,就是年纪轻轻就当官了,这就叫“运”,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命好”。《破窑赋》正是提示人们天道无常和人情冷暖是人世间的常态,提示人们要接受现实和应对天地时空的变化。

真伪之辩

韩信力无缚鸡,立为汉朝贤臣

  韩信落魄时就喜欢仗剑行走,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人怎么会终日仗剑而行,欠扁么?读过《史记.淮阴侯列传》的人都知道韩信当过项羽的“执戟郎中”,相当于现代的仪仗兵,选人的条件就是要高大勇武,难道韩信能执戟不能缚鸡么?况且,“手无缚鸡之力”这话的出处恰恰是元朝杂剧《赚蒯通》中说韩信的话,这种民间文学跟《说岳全传》一样完全跟正史不搭边的,吕蒙正一个宋朝人怎么写出了元朝的句子,况且还是这种村野奇谭?

驳:韩信任治粟都尉,是管行军粮食的,说他无缚鸡之力是和他“兵仙、战神”的称呼所比较。吕蒙正用的是比较合适的。

冯唐有安邦之志,到老半官无封。李广有射虎之威,终身不第。

  冯唐官至宰相,这还不能算“半官”?李广是汉朝人,汉朝选官是察举制,科举到隋唐才开始,这点连高中生都知道,况且李广是武将,怎么去“第”?该文作者估计看《滕王阁序》“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就望文生义,创造历史了。吕蒙正可是状元水平,如果说真拿这种文章去糊弄世人,岂不被弹劾死?

驳:冯唐做过中朗署长(宿卫侍从长)车骑都尉(管马车的)后拜为楚相很快被罢免,再次被举荐已经九十多了未果,到最后没有一官半职,也是正确的。(补充:作为赋需要对仗,前文用了“封”字(到老半官无封),此处“第”字不应当看作本意,而是表示当官封侯之类的事)

吕蒙正其人

吕蒙正(944或946—1011),北宋大臣。字圣功,洛阳(今属河南省)人。公元977年(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丁丑科状元。授将作监丞,通判升州。再著作郎,入值史馆。公元980年(太平兴国五年),拜左补阙,知制诰。后任参知政事。公元988年(端拱元年),拜为宰相。为人质厚宽简,素有重望,以正道自持,遇事敢言。每论时政,有不允者,必不强力推行。与开国元老赵普同在相位,关系极为融洽。公元991年(淳化二年),贬为吏部尚书。两年后复以本官入相。公元995年(至道元年),再度罢相。真宗即位,任命吕蒙正为左仆射。公元1001年(咸平四年),第三次登上相位。后封莱国公,授太子太师。不久,因病辞官,回归故里。卒谥文穆,赠中书令。

“俗人”庄子《人间世》之颜回篇

在我们的意识里,庄子是超然无我的,和世俗两字毫不沾边。但真实的情况是,庄子世故,世故到了骨子里。

庄子在《人间世》讲明了在世间行走,人性的复杂,讲透了人世间个体的不得已。

面对交情浅薄的上级,满怀壮志的你能否取得他的信任,能否改变单位的歪风邪气呢?《人间世》里颜回要去劝谏卫灵公的故事很好的说明了这个问题。

庄子大俗人

01树人先立己

颜回善于学习,举一反十,安贫乐道,是孔子最喜爱的弟子。孔子夸赞他:“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这位年轻的贤人怀揣世道人心,要去卫国规谏荒淫无道的卫灵公,向孔子请行。孔子一听立刻给予了否定,理由是颜回德不足,信义不被人信服,规谏暴君有杀身的危险。

古之至人,先存诸己而后存诸人。所存于己者未定,何暇至于暴人之所行。

至德之人,虚怀若谷,在世间游历,一定先安立自己的“道”,然后拯救他人。

颜回精神世界不能够独立,思想意志容易被别人影响,自己都立不住,怎么能拯救他人,更何况面对一个暴君呢?

若唯无诏,王公必将承人而斗其捷。而目将荧之,而色将平之,口将营之,荣将形之,心切成之,是以火救火,以水救水,名之曰益多。

孔子说颜回一旦向卫灵公劝谏,卫灵公和他的臣子一定会依靠君主的霸气与自己争辩。君王面前,颜回这个草民眼睛会炫惑不清,脸上的正气会消减,说话会不自信,容貌会唯唯诺诺,内心会成君王之威。这种劝谏是用火救火,用水救水,结果越来越糟。

这理解起来很简单,比如面对牌面很足的职场领导,汇报工作的时候大多会自觉的不自信,一旦被质问,原本认为正确的是也会变得不那么正确了。

想想刚进入职场的名牌大学毕业生,往往一身正气,希望用才华创一番作为的。但事与愿违,领导安排一场酒局,大多也就把那点正气给喝断片了。酒杯一端,所谓的公平正义被洗掉,推杯交盏不用教,迎合奉承不需劝。数年之后,来一句我终于变成了自己讨厌的人,算是对青春的祭奠了。

02交浅不可言深

殆以不信厚言,必死于暴人之前矣!

颜回仁义刚强,但德行不足,不争名夺利的内心不被别人信服,一味的用仁义这样的死板言说去劝谏强势的人是不能够成功的。不但起不到规诫的作用,反而会有杀身之祸。

孔子说,贤臣关龙逢劝谏被夏桀所杀,王叔比干劝谏被商纣所杀,暴君不只是想要纵欲无度,他们也想获得名声,所以对于欲望横流的人怎么允许臣子的名声胜过自己。

因此,颜回若是凭着一股子意气行事,结果可能被卫灵公杀害。

喝酒

03做事必须充分理解人性的恶

颜回了解了劝谏的危险,仍然坚持要去卫国。因此向孔子说,自己做到正其行虚其心,言语谦逊真诚,是否能够起到作用。

孔子立刻对他进行了驳斥,卫灵公昏庸不是一天两天的事,飞扬跋扈,喜怒无常很久了,人们不敢违背他。他总是抑制想要感化他的人,一味的放纵自己,哪怕是一点点的小善都不愿意改正,何况改变大的德行。

由此可见,庄子对孔子言行理解之深刻,无人出其右。我们理解孔子代表的儒家是理想化的,但孔子不是这样的人,他言语的平实让我们忘却了他对人性的理解的深刻。

其是是孔子对人性深刻的洞见才成就了他言语的平实,比如孔子说认识一个人要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又比如孔子说:“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仅从这两句我们知道他绝对不是理想主义者。

04海瑞和颜回,独善而不可救世之人

颜回观点被否,又想到了三个方法,一是秉持赤子之心,了解帝王与自己都是生之自生,无贵贱之分,内心一无所求,不会被卫灵公威逼利诱。二是尽到人臣之礼的极致,让卫灵公无所指责。三是效仿关龙逢比干等古人劝谏,让卫灵公无法指责自己。

孔子说做到这三点,可以独善其身,但还是处于自己的立场对卫灵公言教,达不到规谏的目的。

历史上有没有人做到了颜三条,有,这个人就是大明朝的海瑞。

1566年,户部主事海瑞给嘉靖帝上了一道《治安疏》,上这道治安疏之前,海瑞遣散仆人,给自己备好了棺材,做了死的准备,这是给自己,给百官,更是给嘉靖帝看的。赤子之心,这是颜一条。

《治安疏》正文开头讲:陛下天资英断,过汉文远甚。这是说陛下比汉文帝天赋高的多,功绩也应该比他高,人臣视君有创万世之太平的天赋;又讲陛下犯了很多错误的原因是“盖天下之人不直陛下久矣”,意思是朝内的大臣们不向您说实话导致您犯了错误。将嘉靖帝捧到了天上,还给足了嘉靖帝改正错误的台阶。人臣之礼,这是颜二条。

《治安疏》中提到陛下诚知斋斋无益,一旦翻然悔悟,日御正朝,与宰相、侍从、言官讲求天下利害,洗数十年之积误,置身于尧、舜、禹、汤、文、武之间,使诸臣亦得自洗数十年阿君之耻,置其身于皋、夔、伊、傅之列,天下何忧不治,万事何忧不理。此在陛下一振作间而已。海瑞这段意思是,我做的就是皋陶、伊尹这样尧舜时代的贤臣的事,陛下您一旦认识到就能让天下大治。效仿古人,这是颜三条。

海公祠

三条下来,嘉靖帝在是否杀海瑞的问题上是犹豫的,海瑞得以存身。

嘉靖说:“这个人可与比干相比,但朕不是商纣王。杀了海瑞就是杀了比干,嘉靖就成了商纣王。不杀他,世人也有很大的可能认为海瑞是对的,嘉靖还是会被当做商纣王。嘉靖在杀不杀海瑞这件事上左右摇摆,至死也没有下达是否杀海瑞的谕旨,只是将海瑞关在狱中。

海瑞最终活了下来,然而其得罪高拱,不得重用;其刚正不阿,不被张居正所容;等到被重新启用已经是72岁的高龄,生命也即将到达终点。

一个大明朝容不下一个海瑞,他的努力对于嘉靖帝,对于大明朝终究于事无补。颜回在那时能做的能比海瑞更好吗,答案显然是不能。

05遗世独立寂然无我,不得已而救世

那么有没有方法获得成功呢?孔老夫子告诉颜回,你有心去劝谏卫灵公是不容易做到的,要做先要做到“心斋”。

“心斋”就是虚心,虚心是忘我。凝神专一,去除异端,耳朵止于听到的声音,不引起感受的变化,心止于与外物相合。

耳听是官感,心府是官感引起具体的知,具体的知是站在自我立场上的,会产生偏见。有了偏见目的就会歪曲,有是非,会被人钻空子。

虚心可以忘己,可以超越具体的知,去除内心是非的成见,虚空心灵去应物之变化。这便是庄子人间世的道理,唯无心而不自用者,为能唯变所适而何足累。

人的情感驱使去做事必然会刻意,事情就会歪曲。比如一股热情起来,就要去把不满发泄出来,把道理讲给别人听。结果往往是适得其反,不混个神经病就算不错了。

自然的驱使不被人看透,做事往往一蹴而就。圣人做事就是顺物而为,物自成功,功成名就,也就是庄子说的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虚心蕴含了丰富的不得已,比如小于廉一泡尿拯救了布鲁塞尔这件事,小于廉肯定提前不知道敌人要毁灭自己的城市,知道也不会憋着一泡尿到处找导火索。一切都是刚刚好好,自自然然,一泡尿成就了一个全民英雄。

要规谏卫灵公,就要隐藏自己的目的,将知见隐藏起来,不被别人看透,等待一个恰当的时机。

那么孔子最后的意思表达完,本意还是不支持颜回去劝谏卫灵公的。也就告诉我们,交浅不可言深,不要枉费心机改变别人,要晓得这个不得已,这个无可奈何。

最后借用苏轼的诗,来让我们逍遥于世,忘却得失,每一天都是新生。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芦苇书社

芦苇书社

书没读几本

却和人讲了不少道理

有人相信算命,那么算命到底灵不灵验?易学高手告诉你真相

有人相信算命,那么算命到底灵不灵验?

易学高手以良知告诉你真相

在古代有一部叫《周易》的哲学著作,它博大精深,是总结万物规律变化的一部书籍,古往今来,一些政治家、军事家及社会上的文人精通《周易》并不是为了占卜算命,而是为了掌握一切事物规律。历史上那些诸如袁天罡、李淳风这路的绝世高手到底存不存在,他们那些神秘传奇真假姑且不论,就是他们那种本事的人现在真的有,也绝不会去给人占卜算命。

对《周易》一书,我研究过多年,精通辨别六壬(术数和一种)壬有六干,共有七百二十课,一般总括为六十四种课体,就是我们常讲的六十四卦,可以任你猜想,反正摸棱两可,正邪皆宜,总有理由能说服你。历来历来真正研究这部书的人都明白,《周易》一书关键是“悟”,它是很多知识绑在一起的一门学问。

甘罗发早子牙迟,彭祖颜回寿不齐。

范丹贫穷石崇富,八字生来各有时。

上面这首小诗是古代一些算命先生常挂上嘴边念叨的几句话。此诗中的甘罗是战国时代的策土,楚国下蔡(即今安徽省风台县)人。他12岁就在秦国宰相吕不韦家任职,并自请出使赵国,因功劳卓著被拜为子卿。诗中的子牙,就是姜子牙,西周时齐国始祖,民间传说他八十多岁才出来为官,辅佐周文王,武王灭商有功,被封为齐地。诗中的彭祖,传说为陆终包氏的第三个儿子,尧封他于彭城(今江苏徐州市)谓之彭祖,据说他寿龄达八百岁。颜回是孔子弟子,天资聪慧,贫而好学,惜只活了32岁就早逝。范丹是汉代陈留人(今河南开封市东南)汉桓帝时曾作过小官,后因党锢之祸循逃在外,靠算命为生。石崇是西晋时期的大富豪,以劫惊客商发家成为巨富,生活奢靡无度,曾与贵戚王斗富、八王之乱时被杀。八字就是人出生时的年、月、日、时的干支,合起来共有八个字,故曰“八字”。

这首常挂在算命先生嘴边的野诗,用甘罗、姜子牙等六个历史人物的不同遭际,说明人的发迹早晚,寿限长短,贫困富足等,是由人出生的“八字”决定的。一个人的祸福吉凶,穷富寿夭是可以据此推算出来的。除此之外,还有相术、算卦、测定、看掌纹等多种算命方法。封建社会这类人称为相命家,也就是平常讲的算命先生。他们大多有点文化,有些是落魄文人,失意书生或者是些云游僧道等。有不少是盲人,多数为师传,常打出什么“赛诸葛”、“活神仙”、“小周喻”之类的招牌,或开馆坐堂,或在外摆摊,以各种不同方法,吉为测出凶、说祸福,算寿命,谋贫富,让一些人神魂颠倒,笃信不疑。

古今这些命相家的这一套是否真的灵验?信者说很神,不信的自然笑笑,更多的人是将信将疑。在古代宁波有个姓曹的举人,看到当时有名的相士袁柳庄写的《柳庄相法》中有很多矛盾之处,就作诗诘问:

英雄老眼识英雄,我正怀疑欲问公:

九尺曹交汤九尺,得瞳项羽舜重瞳。

形容何乃一相似,功业如何两不同?

须向此中明教化,莫将容易问穷通。

这位姓曹的举人在诗中对袁柳庄说:你这位英雄的慧眼是识得英雄的。我正有疑问要问下你,身高九尺的曹交。语出《孟子.告子》:“交闻文王十尺,汤九尺,今交九尺四寸之长,食粟而已。”意思是讲曹交身高九尺多,只会吃饭,无其他才能。和汤武主的外形差不多。项羽和舜帝的眼睛是双瞳孔。他们的身材外形和面容都相似,为何各自建立的功业都不相同?曹举人在这里指出以骨相、面相中的自相矛盾的例子,说明他对《柳庄相法》的完全不相信。

明代文学家谢在杭在他的笔记《五杂相》中考证:“八字”是从宋朝起源,在宋以前只算“六字”(不算出生之“时”)当年唐代的李虚中是精通“六字”的顶级高手,此年晚年“炼黄金,求不死”的灵药,结果是不灵验,到头来还是“发疽而死”。对此,谢在杭讥笑他是“连自命都不知,其术又能灵否?”可见,精通此术的人连自己都把握不住,这套东西本不可信。

谢在杭之后又出了一位阮葵生,他对“八字”研究得十分透彻,他说:“人命八字共五十一万八千四百。天下人恒河沙数,何止于此,富贵贫贱寿夭,各不相同,即以‘上四刻’‘下四刻’论,亦不止一百三万六千尽之,天下之人何止千万?亦不能不同……谓一日止生十二种人,或二十四种人,岂不厚诬?”接着陈葵生举例讲,陈友谅为朱元璋之劲敌,后被朱元璋败于九江口,中箭而死,与高叔司(明代诗人,嘉靖进士,官至湖南按察使)的“八字”一模一样,可是二人生平的遭际和下场如此不同。又比如朱元璋、沈周、占翰三人的“八字”也是分毫不差,可一个是皇帝,一个是著名画家,一个却是个地方的芝麻官儿,其命运也相差甚远,可见,“八字”的说法不足信。

最有意思的要讲下明代刘伯温,此公可是号称“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载”,著有相术书《烧饼歌》传世,被民间视为神算大师。此人年轻时触犯元代法律,想要自杀,多亏他一位学生极力劝阻,才留下一条命。如他真算的准,何愁算不出他未来的前程?如他当初真自杀,恐怕就不会有后来的朱元璋王朝,朱元璋如不是靠此人辅佐,能否成就大业真难讲。如此看来,像刘伯温这有孔明之才的人都把握不住自己,何况那些普通之人。

再是从古代传到今天的“属相”一说,本是当年东方朔为救女胡弄汉武帝胡诌出的歪理邪说,本身毫无道理,千百年来却被一些人当成算命“圣旨”,蒙骗世人。

要讲灵验程度,我们生活的世界往往就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一些灵异事情,佳佛或用佛道的一些特殊奇方能化解,这个确确实实是现在科学解释不透的事情。

成忠臣: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际易经学会理事,中央文史馆书画院研究员,国家一级美术师。在人格及道德没落的中国艺术界,保持了正直的文人气节。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www.csxsg.com/forum/20231007/1696085126213017.html
上一篇:龙湖观山水(重庆龙湖观山水小区)
下一篇:八字透的概念(八字 透)

网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