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老爹的七大恨,多尔衮的七大惨更让人同情
他是满洲最勇敢的勇士,清王朝正式建立时最大的功臣,顺治即位后满朝最大的统治者,和顺治皇帝的额娘庄妃扯上太多的绯闻,这就是多尔衮。一生有过辉煌,有过痛苦,有过无奈,太多太多的感情聚集在一起,串起他不凡又复杂的人生。
众所周知,多尔衮的老爹努尔哈赤有“七大恨”。人类战争史上很讲究 “师出有名”,先指责对方哪那做得不对,置自己于道德制高点上,然后再发兵开打,因此努尔哈赤的“七大恨”部分内容多少有些牵强。
对比努尔哈赤的“七大恨”,多尔衮其实也有“七大惨”,这“七大惨”贯穿了多尔衮的一生。
一、身世惨
多尔衮的母亲是阿巴亥,无奈在努尔哈赤死后被殉葬,那年多尔衮14岁。本来是一个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娃娃,却从小埋下了仇恨的种子。面对皇太极不敢大声说话,众兄弟间被戳戳点点。
二、身体差
率领八旗劲旅进入山海关,后来入主中原的多尔衮应该是孔武有力吧?其实不然,他是一个病秧子。豪格说多尔衮是“有病无福”之人,多尔衮虽然勇猛作战,但是他的身体却没有那么强健,他身材细瘦,体弱多病,而且还素患风疾,现在说的风湿和高血压之类的。因为高强度的作战,他还经常头昏目眩(脑补林元帅),也有可能有偏头痛。
三、与皇位多次失之交臂
顺治入主北京,而真正缔造了大清王朝的人却是多尔衮。论出身、资历和战功,多尔衮完全可以当大清皇帝。但性格决定命运,多尔衮这个人太顾全大局,太雄心伟略,太心思缜密,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他就是想的太多了、太深了、太远了。如果他冲动那么一点点、冒险那么一点点、自私那么一点点,就差那么一点点,历史就会改写。
至少,多尔衮有三次机会登上帝位,而且机会是一次比一次大。第一次是努尔哈赤去世,第二次是皇太极去世,第三次是清军入关。
当然了,多尔衮虽然无皇帝之名,却又皇帝之实,无比纠结的他更多是站在自己是爱新觉罗子孙的角度去看问题。如果他能料到自己死后被顺治清算,估计无论如何也会下狠心的。
四、跟孝庄没那么和谐
首先值得一说的是这二人可不是青梅竹马,二人的童年一个在辽东,一个在内蒙中东。相隔几百公里,哪来的两小无猜?多尔衮11岁结婚,孝庄13岁嫁皇太极,在这之前二人或许根本不认识。
然后就是一个千古谜案了——孝庄下嫁多尔衮。到底嫁没嫁,谁都不好说。如果没有嫁,撑死了二人是互相利用的同事关系。如果真的嫁了,也会不会是因为单纯的利用呢?
五、无后
据《清史稿》等史料记载,睿亲王多尔衮因无子,弟弟豫亲王多铎将五子多尔博过继给他。顺治清算多尔衮后,其继子多尔博归宗回豫亲王府。1773年,乾隆皇帝给多尔衮“平反”,多尔博又重归多尔衮一系,其后人仍袭睿亲王的爵位。
多尔衮一脉,仅仅有一个女儿而已。多尔衮一生无子,只生有一女东峩,生于1638年。顺治七年多尔衮薨逝,被秋后算账。东峩被交由信郡王多尼看管,由此再无记载。
六、死后遭清算
多尔衮死后不久,在顺治“指导”下其政敌便纷纷出来翻案,揭发他的大逆之罪,首先议了阿济格的罪,然后恢复两黄旗贵族的地位,提升两红旗的满达海、瓦克达、杰书、罗可铎等。白旗大臣苏克萨哈等见势头不对,也纷纷倒戈。在这种形势下,先兴罗什等五人狱,然后便正式宣布多尔衮罪状,追夺一切封典。
顺治七年(1650年)冬,死于塞北狩猎途中,追封为“清成宗”,谥懋德修远广业定功安民立政诚敬义皇帝。顺治八年(1651年)二月,顺治剥夺多尔衮封号,并掘其墓。
七、身后骂名滚滚来
鲁迅曾说“满清杀尽了汉人的骨气廉耻”。清军入关后在中华大地几乎都没有遇到像样的抵抗,就初定了大局。可这时候,多尔衮悍然就发布了“剃发令”。后来民变、兵变愈演愈烈,才引发了嘉定三屠、江阴81天等等事件。
这个事情对于汉人及汉文化来讲,确实是一个灾难。然而,作为满洲贵族、大清实际统治者,多尔衮从政治层面考虑却也正常。剃发令一出,激起了各地的反抗,满清统一全中国的步伐也延缓了,但是却保证了满清日后的有力统治。真正的政治家,不仅注重眼前,更着眼长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