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字水克火(八字水克火会发生什么)

中医五行的相生相克

五行之间,以季节为序,相资生、相养助、相促进,这叫五行的相生,也就是《春秋繁露》所说的“比相生”。春季木气的展放,为夏季火气的上升创造了条件,叫木生火;秋季金气的内收为冬季水气的潜降提供了前提,叫金生水;火气升至极点,必将停止上升而转为稳定,叫火生土;长夏土气的平稳,随着秋季的到来,则将转为金气的内收,叫土生金;而冬季水气潜降,生机闭藏,则为来年春季木气的疏泄展放蓄积保存了能量,这就是水生木。

五行之间,以季节相间的次序相制约、相抑制、相克制,叫五行的相克,也就是《春秋繁露》所说的“间相胜”。如木气的展放,抑制土气的过度平稳,以防其壅实内收倾向过早出现,叫木克土;土气的平稳,可制约水气的过度潜降,叫土克水;水气的潜降抑制着火气的过度上升,叫水克火;火气的上升,抑制着金气的过度内收,以防其过早沉降,叫火克金;金气的内收,制约着木气的过度展放,叫金克木。

诚然对五行生克的解释,也有从五材之间的关系来论述的。如《素问· 宝命全形论》说:“木得金而伐,水得火而灭,土得木而达,金得火而缺,水得土而绝,万物尽然,不可胜竭。”又如《五行大义》说:“木生火者,本性温暖,火伏其中,钻灼而出,故木生火。火生土者,火热故能焚木,木焚而成灰,灰即土也,故火生土… … ”等等。表面看来,很是机械,甚至十分牵强,但从《素问》所言“万物尽然,不可胜竭”来看,应是以五材之间的关系来代言五行的生克规律。

清代医家黄元御在《四圣心源》里说得十分明白:“其相生相克,皆以气而不以质也,成质则不能生克矣。”黄氏所说的“气”,就是指气的运动,“质”则指具体的材料或物质。故黄氏进一步说:“相克者,制其太过也。木性发散敛之以金气,则木不过散;火性升炎,伏之以水气,则火不过炎;土性濡湿,疏之以木气,则土不过湿;金气收敛,温之以火气,则金不过收;水性降润,掺之以土气,则水不过润。皆气化自然之妙也。”虽然在有些细节上和前面的解释有所不同,但精神是一致的,皆是从气的运动形式之间的养助、制约关系来认识五行生克的本质。

五行之间,有相生则不至导致某行的不足,有相克则不致造成某行的太过。生中有克,克中有生,生克制化,从而保证了一年之中气机变化的稳定状态。只有这样的稳定状态,经过几十亿年的氤氲衍化,才化育了万紫千红的生命世界,所以所有的生命都被打上了五行的烙印。于是植物有了生长化收藏的生命节律,动物有了生长壮老已的生命过程。树木、马牛羊的牙齿、鱼的鳞片、乌龟背壳上的年轮,甚至南极洲冰层上的年轮,无一不是五行的杰作。

《素问·天元纪大论》说:“夫五运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可不通乎!”把五运也就是五行和阴阳并列起来,都看成是化育生命的本源。

《伤寒卒病论集》说:“夫天布五行,以运万类,人禀五常以有五脏,经络府俞,阴阳会通,玄冥幽微,变化难极…… ”,尽管有人认为这段话可能是衍文,不一定是张仲景的原话,但肯定不是现代人的话,可见古人显然没有把五行当作地球上的5种具体材料、物质或元素,而把五行看成是化育和支配万事万物的气的运动规律,甚至称其为“五常” 。

由于五行学说是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在其形成的过程中,出现不同的观点,甚至在运用五行对自然界以及人体脏腑器官的分类上,出现不同的认识,这完全可能并且客观存在,而且是可以理解的。何况道家、丹家、兵家、儒家、堪舆家,根据各自学派之所需,对五行学说进行附会改造,这也都是历史事实。但是,中医学中的五行学说和阴阳学说一样,原本是古代人类研究天地大自然气的运动和变化规律的学说,是研究生命起源、生命运动规律的古代自然科学学说。中医学是依据自然规律和生命规律来预防和诊治疾病的。

详解五行字义

什么是五行?

先看一下“五”和“行”

五,《说文解字》曰:阴阳在天地之间交午也。

看一下“五”的甲骨文,上下两横为天地,中间两斜为交汇,是不是很贴切?

再看行,本义就是运行,变化。看一下“行”的甲骨文。

是不是像一个十字路口?东西南北加上中央,正好五个方位。所以五,天地上下交汇;行,东西南北交汇。五行二字,合在一起,构成名词“五行”,再贴切不过。《韵会》曰:“五行,运于天地间,未尝停息,故名”。

那什么是名词五行呢?只是那五个字吗?肯定不是的,先看看木火土金水的字形演变和古文,心里多少有个模糊的概念、感觉,记住这个模糊的灵感,往下看。

《尚书》曰:“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sè)

《白虎通》曰:五行者,谓水、火、木、金、土也。言五行相生,为天行气之义也。地承天,犹妻之事夫,臣之事君也。

水:天以一生水于北方。北方者,阴气,在黄泉之下。任养万物。水之为言准也。许慎曰: 水准也,平也。北方之行,象众水并流,中有微阳之气也。凡水之属皆从水。徐铉后来替许公补充:“众屈为水,至柔,能攻坚,故一其内也”。

火:天以二生火于南方。南方者,阳,在上,万物垂枝。火之为言委随也。化也。阳用 事,万物变化也。许镇曰:火,炽也,炎而上也。

木:天以三生木于东方。东方者,阳之气始动,万物始生。木之为言触也,阳气触物而生 也。许填曰:木冒也,冒地而生也。

金:天以四生金于西方。西方者,阴始起,万物禁止。金之为言禁止也。许慎曰:金,禁也。为进退之禁也。

土:天以五生土于中央。中央者,主吐含万物。土之为言吐也。土者最大,包含万物。将生者出,将死者归,不嫌清浊。许慎曰:土,地之吐生物者也。二象地之下、地之中,物出形也。

看到这里,绝大多数人的感觉还是似懂非懂,这就对了。保持对五行似懂非懂的感觉,可以继续开始学习五行的相生相克相乘相侮了。等都了解完,再回头看,会有新的收获。博学方能至深。这时如果停步不学新,反复硬啃上述佶屈聱牙的古文,进步慢不说,还容易迷糊。

五行相克

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怎么理解呢?先把五行与实体物质分开,把五行想象成五种趋势、五种状态、五种场、五种力量、五种感觉。分不开的话,后期越学越多,慢慢地对五行的理解,会被木火土金水这五个名词束缚。

把五行与实体物质分开后,再看下《白虎通德论》的一段原文:天地之性,众胜寡,故水胜火。精胜坚, 故火胜金。刚胜柔,故金胜木。专胜散,故木胜土。实胜虚, 故土胜水。(建议读出声,方便体悟)

不是因为水能浇灭火,水行就克火行了,而是水行物质普遍具有“众、虚”的特性,火行物质普遍具有“寡,精”的特性,众胜寡,所以“水”胜“火”。其余以此类推。

《白虎通》云:火热水冷,有温水,无寒火何?明臣可为君,君不可为臣。火煎水为汤者,不改其形,但变其名也。水灭火为炭者,形名俱尽也。亦如君被废而不存,臣有罪而退职也。五行相克,木穿土不毁,火烧金不毁者,皆阳气仁,好生故也。金伐木犯,水灭火犯者,阴气贪,好杀故也

译:这段讲的就是阳克阴不毁,阴克阳不存。翻译之前,先说一下五行阴阳划分。粗略来讲,木为少阳,火为太阳,金为少阴,水为太阴。土运帷中央。当然了,单一五行也会划分阴阳,比如阳木阴木,阳火阴火等等,详细划分后续再说。

(懒得做图了,找了一个网图,上图中少阳少阴的画法我不支持,但确实有不少理论支撑。我倾向的是另一种画法:即少阳阳爻在下,少阴阳爻在上)

(算了,还是画出来吧。再补充一下:《皇级》曰:动之大者谓之太阳,动之小者谓之少阳,静之大者谓之太阴,静之小者谓之少阴。太阳为日,太阴为月,少阳为星,少阴为辰。日月星辰交而天之体尽之矣。太柔为水,太刚为火,少柔为土,少刚为石。水火土石交而地之体尽之矣。)

译:继续说回阳克阴不毁,阴克阳不存。《白虎通》说火热水寒,但自然界有热水,无寒火,为何?阳为君,阴为臣,臣子可以登基为君,但君王却不能当臣子。水被煮成汤,名变了但还是那个液体(臣子),火灭了成炭灰,火(君王)就不存在了。好比君王被废黜就没有君王了,但臣子有罪辞职还是臣子。

五行相克,木穿过土,但土并未毁坏还是土,火烧金,但金还是金,这是因为木、火为阳,阳虽然克阴,但阳气(君王)仁爱,爱惜生灵。金砍伐木,木则受到损害,水熄灭火,火则受到损害,这是因为金、水为阴,而阴气贪婪,嗜好杀戮。所以阳克阴(君王克臣)有所保留,阴克阳(臣子克君王)则毁灭全部。

相克先说到这,说完相生后再回头看相克,相信大家会有更深的感悟。

五行相生

天有五行一曰木,二曰火,二曰土,四曰金,五曰水。木,五行之始也;水,五行之终也;土,五行之中也。此其天次之序也。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此其父子也。木居左,金居右,火居前,水居后,土居中,央此其父子之序,相受而布。是故木受水,而火受木,土受火,金受土,水受金也——《春秋繁露》

天生一,始于北方水;地生二,始于南方火;人生三,始于东方木;时生四,始于西方金;五行生五,始于中央土。又曰:天始生一者,因一而生天,非天生一也。故云: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地生二者,亦因二而生地。因三生人,因四生时。——《五行大义》

译:这段古文虽然很简单,直译就行,但内涵不是很好理解。先了解一下河图生成数的论述:

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地四生金,天九成之;天五生土,地十合之。

再看一下《道德经》25章的论述: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天、地、人、时间,加上五行变化运行,构成一切。

五行皆由一而生,数至于五,土最在后,得五而生五行也。五行同出而异时者,出离其亲,有所配偶。譬如人生,亦同元气而生,各出一家,配为夫妻,化生子息。故五行皆相须而成也。——《五行大义》

译:五行本源都是道生一的一,数至于五解释起来也是一大段古文,粗略说完相生再提不迟。

五行像人的一生,出于同源,随时间变化而异,“异”才能配为夫妻,化生子息。彼此相须不可缺。

五行同胎而异居,有先后耳。夫五行皆资阴阳气而生,故云:濡气生水,温气生火,强气生木,刚气生金,和气生土。故知五行同时而起,托义相生。——《五行大义》

译:前三句意思跟上文“同出而异时”差不多,同出故同胞,本阴阳之气而生;异居因异时,故先后之别自现。气之极而生变,故濡极变水,温极变火,强极变木,刚极变金,和极变土。所以说混沌化而五行同起,因气义不同而相生。

传曰:五行并起,各以名别。然五行既以名别,而更互用事,轮转休王,故相生也。颖容云:凡五行相生,谓异类相化,如男女异姓,能至繁殖。若以水济水,不生嘉味。——《五行大义》

译:古人引《左传》就用“传曰”二字。推而广之,引《公羊》、《谷梁》也可以用“传曰”(春秋三传为《左传》《公羊传》《谷梁传》)。汉时只有五经,五经之外的儒家典籍可称为“传”。但我搜了许久,没发现“五行并起,各以名别”具体是哪本传,大概率是失轶了。

王:通假“旺”

颍容:字子严,陈国长平人,东汉末年经学家,详见《后汉书·儒林传·颍容传》

嘉味:美味

五行同起名不同,轮转主事,所以相生。颍容说五行相生是异类相化,好比男女才能繁殖,以水济水,哪能有结果、味道呢。

河间献王问温城董君曰:“‘孝者,天之经,地之义也’,何谓也?”对曰:“天有五行,木火土金水是也。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为春,春主生,夏主长养,秋主收,冬主藏。藏者,冬之所成也。是故父之所生,其子长之。父之所长,其子养之。父之所养,其子成之。不敢不致如父之意,尽为人之道也。故五行者,五常也。”——《五行大义》

译:这段话引用了《春秋繁路》,说的浅显,把五行与人之伦常关联,信息熵较低,不翻译了。

《白虎通》云:“木生火者,木性温暖,火伏其中,钻灼而出,故木生火。火生土者,火热,故能焚木,焚木而成灰,灰即土也,故火生土。土生金者,金居石依山,津润而生,聚土成山,山必生石,故土生金。金生水者,少阴之气润泽流津,销金亦为水,所以山云而从润,故金生水。水生木者,因水润而能生,故水生木也。”《元命苞》云:“阳吐阴化,故水生木也。”

译:我这里介绍五行,意义是为了更好的介绍《大六壬指南》,学习大六壬,是为了更好的知天命,顺天行。一些古籍作者如果没有神异之事流传下来,那么他的著作学习优先级,可以放低一些。

《白虎通义》是汉章帝召开的高官会议,最后由班固做会议总结而成书。班固是东汉的文学家、史学家,但不是算术家。《后汉书·班固传》也没提到其有道家、阴阳家背景。所以涉及到山医命相卜,他的《白虎通义》相比其他有神话色彩的著作/有神话色彩的作者来说,参考意义一般。况且,即便是作者有种种神异之事,也不可全部迷信,还是要独立思考的。

这段话本义是为了方便理解,才把五行落到实物去阐述,实物的火焰、树木、沙土、金属、水流,只是亿万有形无形的五行种类中,主流常见的一种罢了,不可当成终点。

元命苞:全称为《春秋纬元命苞》。阳吐阴化(看坎卦中爻,中阳外显,真阳出则震,再看震卦,可以联想一下鲁珀特之泪的产生过程),故水生木,可以看看坎卦到震卦的变化,方便理解。

举一个相生相克联系的例子:

你克我,我不直接报复,不然激烈报复/放弃报复大家都不稳定,不会长存,怎么办呢?我就生个儿子让他为我报仇,来克你,这样就可以稳定循环了。

比如木克土,土为了报复就生金,金儿子去克木仇人,为土母亲复仇。这是正常的制化。

那不正常的五行制化是什么意思呢?沿用刚才例子:

木气太盛,克土太狠,土无力生金儿子,这就是相乘。土被木乘。

木气太弱,本该克土,但太虚了,克不了了,这就是相侮。木被土侮。

看到这里,对相生相克的理解可以说是刚刚看到门槛了,想入门还得继续多看经典,多体悟。关于五行就先介绍到这,我们的目标还是大六壬,学习五行,天干地支好比是在登法船的船梯,还没起航呢。

(节选自修行日记十)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www.csxsg.com/forum/20231008/1696085435213860.html
上一篇:抑郁症八字治疗(抑郁症八字治疗方案)
下一篇:八字排盘app下载(八字排盘宝官方免费下载)

网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