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周记|大暑节气健康八字诀:解暑养心健脾除湿
俗话说“热在三伏”,而大暑正处于三伏,也是一年中最热的阶段。大暑分为三候:“一候腐草为萤;二候土润溽暑;三候大雨时行”。大暑,气候炎热最易伤津耗气、使人心浮气躁,此时阳热下降,水气上腾,故在此季节,感受湿邪者较多。所以大暑节气,中医养生最主要的内容是清热解暑、清心养心、健脾除湿。
一、避暑常识
大暑节气,天气闷热、潮湿,人体感觉热,但即使大汗淋漓也不能解热,很容易中暑,闷热天气尽量少出门、少活动,外出时一定要做好防暑工作,应尽量避免在阳光最强的时候在室外运动,避免剧烈运动,及时补充水分和盐分,随身备用人丹、十滴水等祛暑药物。
二、如何“养心”
大暑时节气候炎热,天地间阳气最为旺盛,此时天人交映,人体内的阳气外发,气血运行活跃,中医学认为“心主夏”,即人体五脏之一的心脏是与夏季相应的,心应夏气,夏当静心。①心宜静:大暑节气,高温酷热,易心烦意乱、急躁焦虑等,此时宜心态清静,俗话说“心静自然凉”,要避免不良刺激,可使用“冥想法”促使心平气和、心旷神怡。②心宜清:所谓“清”,即清心降火,可选择一些常见的药物、食物,如:菊花、荷叶、金银花、麦冬、莲子、茯苓、百合、西瓜、冬瓜、苦瓜等食用。③心宜养:要起居规律,保证充足的睡眠,睡眠不足易急躁焦虑、心烦易怒,同时睡眠与情绪和免疫力密切相关,睡眠不足则抵抗力差,易感冒。要保证每天6~8小时的睡眠,睡个“子午觉”,睡“子”觉以养阴,睡“午”觉以潜阳,通过睡眠以“养”心。
三、运动调养
大暑时节,运动调摄应该动静结合,可以在清晨和傍晚天气凉爽时到户外打太极拳、游泳、慢跑、跳舞等,运动量要适度,切记不可过于疲劳,避免在烈日下或高温环境中进行运动锻炼,通过运动活动筋骨,使百脉通畅,气血调和,以适应夏季的生长之气。
四、饮食调理
大暑节气暑气较重,酷热会导致脾胃功能低下,同时,因天气闷热,人们常喜吃冷饮解暑,诱发胃痛、腹泻等脾胃疾病,所以大暑节气的饮食调理,既要能清热解暑、又要能健脾除湿。但是在清暑的同时,不可过食生冷寒凉,否则会伤脾生湿,严重者出现阳虚、寒邪羁留。
五、冬病夏治
某些冬季反复发作或加重的疾病,中医认为此类疾病为邪气潜伏于人体内,遇到外感因素(尤其是寒冷)就会被诱发,其致病因素(中医称之为宿根)胶着难化。大暑节气为一年中最热的节气,此时可利用体内充沛的阳气,在肌肤腠理开泄之际,内服中药或选取穴位敷贴等,能够对疾病的治疗和预防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反复感冒、心脑血管疾病、风湿性关节炎、消化系统疾病等稳定期患者,可进行冬病夏治。
推荐食谱:
绿豆南瓜汤
原料:绿豆30克,南瓜200克。
制作:南瓜去皮、洗净,切成小丁;绿豆用水洗净;将绿豆放入锅中,加适量的水,大火烧开,小火煮30分钟左右,至绿豆开花时,放入南瓜丁,用中火烧煮20分钟左右,煮至汤稠浓即可。
功效:清热解暑、益气生津、利尿。
适用人群:精神不振、食欲欠佳、口干欲饮、小便赤热者。
罗汉果冬瓜煲排骨汤
原料:罗汉果三分之一个,冬瓜400克,排骨500克、胡萝卜半根、桂圆肉6粒、姜2片、水8碗(3-4人份)。
制作:排骨洗净切块,水捞起冲净;冬瓜去皮洗净切块;胡萝卜去皮切块;罗汉果洗净稍掰碎;桂圆肉洗净;煮沸清水,放入所有材料,大火煮20分钟,转小火煲一个半小时,下盐调味饮用。
功效:清热解毒、润肺止咳、健脾开胃、润肠通便。
适用人群:夏季暑热,烦热口渴,咳嗽便秘,食欲欠佳,舌苔黄腻者。
【专家介绍】方泓(主任医师) 李少滨(主治医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中医预防保健科)
(文字整理:潘嘉毅)
节气的运用以及四柱的排盘之争
几乎每一种易占都运用二十四节气作为标记符号,因为节气依据天球内太阳位置制定,以二十四节气占据一周,本质上一周即回归年一年,所以易占的式盘实际运转起来没有误差。
无论模型上如何设置对应关系,二十四节气在传统文化各学术内基本都为了真实运行的太阳一周度数。现代都认为二十四节气出自西汉,实际上比这个时间点早的多,只是在远古是作为周天的易数节点表达,而到了汉代统一以包含寓意的文字来代替。我们难以以哪本书籍最早记录作为其起源时间。节气的来源与太阳历的运用密不可分,必定是出现在阴阳合历之前。
建月
四柱八字的运用中以“建月”为一年之始,建月的发展过程经历了不同时期的不同定位,比如:夏建寅,商建丑, 周建子,秦建亥,汉恢复建寅,一直到现代。
建月的改变不能完全以春分点的西移时间来解释,而会融合当时帝王登基时的,十二星次位置所发生的天象。因为古代君权神授,一般会以特殊的天象作为指引,作为帝制开始。而且完全以岁差的时间去排布,是不可能得出这些王朝之间的“建月”原因的,因为2000多年才退一宫,时间上不符合。
在先天图中有:天起于子,地辟于丑,人生于寅的说法。是大体符合天象历法以及物候对应规律的。四柱八字的模型在汉后逐渐完善,自然是要以“建寅”为始。而且四柱八字的研究对象是“人”,脱离了“天地人”三才的因素,便不完整,便没有使用的场景。连“人”都没有了,给谁用呢?
四柱的排盘方式
任何一门易占都会有很多种的起盘方式,这是由模型所决定的,也就是在真实运行的度数与模型处理的度数之间的“不可调和”的因素所导致。
比如奇门起盘,有置闰、拆补、不闰不补的方式,还有一些其它的方式,就是在处理日辰与“节气”之间的同步问题。自然会出现三种方式,理论上来说,没有对错可言,习惯用哪种就用哪种即可。
四柱八字也有很多种的起盘方式,比如下面这几种:
1、立春,春节与冬至还有大雪换年柱之争,导致年柱排出来的结果不同
2、节气与中气换月柱之争,导致月柱排出来的结果不同
3、23点与0点换日柱之争,也是早晚子时的争论,导致时柱排出来的结果不同
4、真太阳时,平太阳时,夏令时之争,导致时柱排出来的结果不同
不仅上面这四种,还有一些其它的,比如:有些人提出按经纬度变月令的理论,生在黄河流域之外的八字排盘月支都需按经纬度做出变动调整;还有南北半球的八字,八字排盘月支要变为对冲月……
假如我们懂易学模型的原理的话,那么有几种就很好分辨“对错”,不错需要注意的是“仅就四柱起盘的易学原理”角度来看的“对错”,至于为什么要强调这点,后面我们会解释。
1、以冬至、大雪或者春节来换年柱的方式
正如上面所说的,四柱八字是为了“人”而服务,假如不依据这个原则,那四柱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不仅是四柱八字,任何一门易占,甚至包含整个易学,都必须参考“人”的因素,不融入“人”的因素,这个系统便没有使用的场景,给谁去用呢?谁来用呢?最后还得是“人”。所以四柱八字的换年,必须以立春寅月为准。
如果以冬至来交年,那么这个系统就不是主要为“人”服务的。所谓“交年”,就是模型的起点设置问题。当然不同的模型会考虑到这一点,会设置不同的起点,比如五运六气,以“大寒”开始,实际上是以“冬至”开始,然后模型处理了其中的度数,但是五运六气的目的是模拟周天的运行,不是模拟“人”的运行,所以在“人”健康的判定上,除了人自身的状况,还必须兼顾“五运六气”的影响因素,否则就不可能全面,不知道疾病爆发的“起止”点,作为传统中医的部分从业者,去否定“五运六气”,说明这些人并非真正懂中医原理。
2、节气与中气换月柱之争
这样会导致排出来的“月柱”不同,要理解到底是用节气还是用中气,就必须懂四柱八字模型成立的易数原理,从易数原理角度,必须以“节气”换月。原理之前我们已经在别的文章里说过了,不清楚的可以翻翻。四柱八字模型的完善时期比较晚,而且其模型处理很精密,不同于早期的其它易占模型,比如大六壬,早期风水的符号设置这些,很多易占是以“中气”为准,但是四柱八字以“节气”换月,就是从模型上的设置结果。
3、早晚子时的设置
这会导致日柱的排法不同。四柱八字本身,在测定应期时,往往脱离模型的范畴,从古至今,在准确率测定这块,都会找出各种各样的原因。在子时出错较多,又因为历法上会区分设置早子时和晚子时,于是就有人想出了这么个主意,无论是用来作为解释,还是其它目的,都可以很好的遮掩住学术本身的局限性。
历法上分早、晚子时是完全没有问题的,因为历法需要精确的度量和测定,不同于易占的模型,易占模型只要制定一个系统能够自动循环即可。所以历法需要精确度量每个节气的交节准确时间,到分和秒,易占不需要,易占只要在历法测定之后,拿来用就行。
再者,模型的设置上,就是以“年日”、“月时”对应,将“时”人为地打破“12”的分法,从模型上来看,就是不合理的。
4、真太阳时,平太阳时,夏令时之争
这块其实没什么太大争论,无论什么“时”,以当地的太阳位置所表现出来的时间为准即可,即“真太阳时”。
以上是一些四柱八字起盘的主要争论,理解它们在“易学”模型上正确与否,需要懂“象数”的来源,才能真正的辨别对错。
易占中“应期”的特殊性
虽然我们可以从易学原理上,来区分“对错”,但是往往在实践过程中,有时候发现错排可断对,而对排亦会断错,这是什么原因?
这就涉及到了“应期”的特殊性。假如不从“应期”角度出发来看,从常态规律上分析,并且忽略断卦人的水平问题。“对”排就能得出对的结论,“错”排必定得出不全面,甚至错误结论,这个是没有争议的,因为这是有标准可言的。
但是往往在一些脱离了模型范畴的“应期”问题上,往往会出现“错排断对”的偶尔情况。这个原因本质上还是跟人的水平挂钩,而人的水平影响因素就非常多了,比如熟练程度,悟性,人当时的状态,心性,灵感,……,等等因素。
所以最后一般是这样建议,哪种用得舒服,用的习惯就用哪种方式。因为对于水平不够的人来说,排对排错,区别不大,该不对还是不对。而对于已经非常熟练,运用很娴熟的人来说,追求大体规律,则需要按符合易学原理的方式排;追求“应期”上的准确率,则怎么舒服怎么排,你自创其它排法也没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