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勤”字兴家,“谦”字避祸!
曾国藩曾说:“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
世上大多数人,都是再普通不过的平凡人。
天资平庸,人又不勤勉,就难有成就。
天资过人,只要一骄傲,就生出祸端。
世上许多康乐之家,都是凭着勤俭得以兴旺发达。
世上许多高尚之人,都是凭着谦虚待人积累福德。
一、“勤”是兴家之道
俗话说得好:成由勤俭败由奢。
不论是修身自律,还是齐家治国,“勤”字都是不二法门。
曾国藩把“勤”字看作兴家立业的根本。
早年间,曾家祖父留下了八字家训:
猪、蔬、鱼、书,早、扫、考、宝。
养猪、种菜、喂鱼、读书,这是居家之事;起早、打扫、祭祀、睦邻,这是治家之道。
要想身体力行地做到这八个字,就必须勤劳地从事读书、生产。
这猪、蔬、鱼、书四个字,讲的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
大人们耕田种菜、养鱼养猪,供一家人吃食;小孩子用功读书、健康成长,长辈就能放心。
百姓之家,只要园中有菜、栏中有猪、塘中有鱼,幸福生活就有了保障。
子孙向学,能够发奋勤勉、修身养性、考取功名,家族振兴就有了希望。
居家后,进而考虑的是该如何治家。
早,就是每日清早起床,做事情更要有提前量。
扫,就是外要洒扫庭院,内要扫除心灵的灰尘。
考,就是要缅怀先人,逢年过节祭祀不能懈怠。
宝,就是要尊亲睦邻,保持住一种纯朴的民风。
此八字家训,一家奉之,则家道兴旺;家家奉之,国泰而民安。
曾国藩本人,也曾在给次子曾纪鸿的家信中写道:“尔年尚幼,切不可贪爱奢华,不可习惯懒惰。无论大家小家、士农工商,勤苦俭约,未有不兴;骄奢倦怠,未有不败。”
曾家世代以此为训,培养了良好的家风。
二、“谦”是避祸之门
《尚书》有言:满招损,谦受益。
狂妄自大者,人人讨厌;高调炫耀者,人人反感;自以为是者,人人疏远。
唯有低调不张扬,谦虚不自夸,这样的人走到哪儿都受欢迎。
狂傲大多源自精神的空虚,怕被人瞧不起;谦卑则是发自内心的力量,不被外物干扰。
真正聪明的人,都明白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的道理。
低姿态做人,高姿态做事。话不说满、事不做绝。
给别人留后路,也是给自己留后路。
天狂有雨,人狂有祸。
做人低调谦虚,才能常保安康。
位居人上,不要目中无人;屈居人下,不必谄媚求人。
强者不是人上人,弱者不是人下人。
永远怀着一颗谦逊的心,平等友善地尊重每一个人。
这才是为人处事之根本。
勤则天下无难事,谦则平生无祸端。
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仰面花。
谦逊待人,勤奋做事。
一个人、一个家,
做好了这两件事,安康富贵指日可待
曾国藩:“勤”字兴家,“谦”字避祸
曾国藩曾说:“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
世上大多数人,都是再普通不过的平凡人。
天资平庸,人又不勤勉,就难有成就。
天资过人,只要一骄傲,就生出祸端。
世上许多康乐之家,都是凭着勤俭得以兴旺发达。
世上许多高尚之人,都是凭着谦虚待人积累福德。
一、“勤”是兴家之道
俗话说得好:成由勤俭败由奢。
不论是修身自律,还是齐家治国,“勤”字都是不二法门。
曾国藩把“勤”字看作兴家立业的根本。
早年间,曾家祖父留下了八字家训:
猪、蔬、鱼、书,早、扫、考、宝。
养猪、种菜、喂鱼、读书,这是居家之事;起早、打扫、祭祀、睦邻,这是治家之道。
要想身体力行地做到这八个字,就必须勤劳地从事读书、生产。
这猪、蔬、鱼、书四个字,讲的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
大人们耕田种菜、养鱼养猪,供一家人吃食;小孩子用功读书、健康成长,长辈就能放心。
百姓之家,只要园中有菜、栏中有猪、塘中有鱼,幸福生活就有了保障。
子孙向学,能够发奋勤勉、修身养性、考取功名,家族振兴就有了希望。
居家后,进而考虑的是该如何治家。
早,就是每日清早起床,做事情更要有提前量。
扫,就是外要洒扫庭院,内要扫除心灵的灰尘。
考,就是要缅怀先人,逢年过节祭祀不能懈怠。
宝,就是要尊亲睦邻,保持住一种纯朴的民风。
此八字家训,一家奉之,则家道兴旺;家家奉之,国泰而民安。
曾国藩本人,也曾在给次子曾纪鸿的家信中写道:“尔年尚幼,切不可贪爱奢华,不可习惯懒惰。无论大家小家、士农工商,勤苦俭约,未有不兴;骄奢倦怠,未有不败。”
曾家世代以此为训,培养了良好的家风。
二、“谦”是避祸之门
《尚书》有言:满招损,谦受益。
狂妄自大者,人人讨厌;高调炫耀者,人人反感;自以为是者,人人疏远。
唯有低调不张扬,谦虚不自夸,这样的人走到哪儿都受欢迎。
狂傲大多源自精神的空虚,怕被人瞧不起;谦卑则是发自内心的力量,不被外物干扰。
真正聪明的人,都明白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的道理。
低姿态做人,高姿态做事。话不说满、事不做绝。
给别人留后路,也是给自己留后路。
天狂有雨,人狂有祸。
做人低调谦虚,才能常保安康。
位居人上,不要目中无人;屈居人下,不必谄媚求人。
强者不是人上人,弱者不是人下人。
永远怀着一颗谦逊的心,平等友善地尊重每一个人。
这才是为人处事之根本。
勤则天下无难事,谦则平生无祸端。
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仰面花。
谦逊待人,勤奋做事。
一个人、一个家,
做好了这两件事,安康富贵指日可待。
来源:道医课堂
易经详解第37篇—谦卦达到了天地人三才,真正的平等
这一篇讲谦卦。
满招损,谦受益
谦卦非常特殊,卦辞、爻辞,不是吉就是利,找不到任何弱点、瑕疵。其他六十三个卦,没有一个能像谦卦这样非吉则利的。这说明啥?说明不管做什么,只要在“谦”的领域,都是吉。谦卦之所以这么好,是在于他兼顾四方,从“谦”这个字形上,就能看出些端倪。“谦”,是“言之兼”,决不是以自我为中心,是尽可能地圆满周到,考虑到各方因素,协力让大家建立共识,并能够长久和谐相处。有句老话,“满招损,谦受益”,讲的就是谦德的真谛。
洛书九宫数
按照卦序,同人大有之后,是谦卦了,谦卦是易经的第十五卦。十五,是洛书的九宫数,就是不管是横着、斜着、还是直着看,加起来的总和,都是十五。谦卦处在这个卦序上,不是偶然,结合洛书,这说明他的配置永远是均衡的,从哪个角度看上去都是这样。谦卦达到了天地人三才,真正的平等。
经过前面的同人大有两卦,已经实现了大同社会的理想,但是有局限性,这个局限性在于大同社会还只是人世间的福祉,关怀的对象仅仅是人。到谦卦不一样,领域扩大了,覆盖的是人与天地自然,世间万物的关系。
联合国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
人类经过工业革命、电气革命、信息革命的迅速发展,已然处在历史上最璀璨的时代。可是带来的社会问题也越来越多,你看,现在几乎都在谈“可持续发展”、都在谈“节能减排”,都在尝试解决“全球变暖”带来的影响。对于气候变化、大自然反扑造成的环境灾难问题的处理,已经成为二十一世纪人类主题中的主题,这其实就是“谦”的重要性所在。光人没问题不行,还得调和人与自然的关系,使得生态平衡才能“可持续发展”,否则一切终将回到原点,到那时候倒霉的还是人自己。如果这个关系处理好了,那绝对是圆满有终。谦卦做到了,同人大有之后,从人际关系的“人人都有”,扩展到了天地人三才的众生平等。序卦传说:
有大者不可以盈,故受之以谦。
持盈保泰的秘诀
意思是“有大者”不能骄傲自满,得谦,一个人拥有那么多还能保持谦和,必然可以持盈保泰。这里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有大”不等于“大有”,“大有”是说,资源被一个人大大拥有,而不是大家都有。一个人拥有那么多东西,如果不懂得谦和,就会走到“月满则亏水满则溢”的境地,针对这种情况,应对的办法就是谦。谦,是屈己下物,是屈高就下。
谦。亨,君子有终。
谦卦的卦辞很简单,“亨,君子有终。”意思很明确,谦卦是亨通的,而且保证可以得到善终,前提是这个得善终的对象,得是君子。
谦卦卦象
彖曰:谦亨。天道下济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谦尊而光,卑而不可逾,君子之终也。
地山谦
谦卦亨的原因是“天道下济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这段是从卦的结构来看的,谦卦上坤下艮,叫做地山谦。山本来在地上,现在跑到下面来,就像人本来处在高位,可是他主动降下来到下位,注意,是主动降下来,不是被谁推下来。谦退居下,是谦卦的卦义。
天道下济而光明
天道下济的济,是助的意思。天道是乾卦所代表的精神,在谦卦代表乾卦精神的是第三爻,天道下济,就是说九三本来是在上面的,可是他大公无私,降到下面来襄助众生,这个产生的结果,是光明的。光明两个字,我们之前讲过,乾卦和坤卦的卦德加在一块,就叫光明。谦卦第三爻是阳爻,其他全是阴爻,九三爻一爻变,就是坤卦,这一爻具备了集乾德和坤德于一身的能力。乾德是大、是刚、健、中、正、纯、粹、精;坤德是顺、是直、方、大。孔子对这一爻有高度的赞许,儒释道三家,都有专门讲谦卦九三爻,我们在下一篇分析谦卦六爻的时候再来谈,这里先略过。
地道卑而上行
“地道卑而上行”,尊和卑,我们现代把这两个字一个用成了褒义一个用成了贬义,好像尊贵的是好的,卑下的是不好的。在易经里没有这一说。尊卑都是从位、从距离的角度做的事实陈述,不带感彩。天那么高,那么远,距离感很强,摸不到,就叫尊,尊是尊远。地这么低,这么近,人片刻不能离地,就叫卑,卑是卑近。地这么卑近,反而跑到上卦去了,就叫“地道卑而上行”。还是从气的角度来看,天道下济产生的光明,使得地气上行,随之阴阳两气交泰,就产生了亨通的结果。这个地方和泰卦很像,泰卦是“小往大来”,阳气在下,阴气在上,两气交泰,生生不息。泰卦也是亨,吉亨。谦卦也是阳气在下,阴气在上,不同的是,谦卦比泰卦的寓意更深远。泰卦下卦直接就是乾卦,谦卦是用九三爻代表乾卦,同时下卦的卦体是艮卦,艮就是止。艮卦还没讲到,这里只先带一下,等讲到的时候再详谈。艮卦的彖传说:“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其道光明。” 坤卦彖传也出现了光和明两个字,天道下济产生的光明,被“地道卑而上行”接住了,最后都有光有明。这就把乾卦的“大明终始”和坤卦的“含弘光大”融合在一起了,乾坤两卦的卦德在谦卦完美合一。
月盈月亏的过程
“天道亏盈而益谦”,“亏”和“益”,都当动词用,“盈”和“谦”是受词,“盈”是“谦”的反面。天道对于太满的,一定会让它“亏”;对于不足的,一定会让他获益,谦有“不足”的象,所以才有“满招损,谦受益”的说法,这句话蕴含的智慧相当高,损和益,也是易经里的两个卦,我们讲到了再来谈。天道是“损有余而补不足”的,日月盈亏、消息盈虚都是如此,你看月满了吧,下面就要让他亏了;天最黑的时候吧,马上就要亮了。这是从天道规则的角度来讲谦德——就是那种不足、不满的状态,为什么这么好,这么难得。
水流善下
“地道变盈而流谦”,这句话讲得也很具体,用了“流”这个字。“地道变盈”,就是满了,拿水来举例,水满之后,就会往外溢,这个溢的过程就叫“流”。道德经里说,“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这也是谦哪。只有永远保持“不满”的状态,才能容物,融入得多了,就成江成海了。还有一个原因是它足够低,善下,就像谦卦的谦下一样,具备这两个条件,才能引百川入江,进而百江汇海。
鬼神
“鬼神害盈而福谦”,这句直接点到鬼神了。害,有惩罚,受损害的意思。是说鬼神对于盈满的物事,采用的是使之受损的做法。对于谦和的物事,采用的是给予的做法,福,是赐福、意料之外的给予。字面的意思很好懂,可以有个麻烦,什么是鬼,什么是神呢?既然在这里碰到了,不能当没看见。
先来看神,在《系辞上传》里有说法,内容在第五章。
生生之谓易,成象之谓乾,效法之谓坤,极数知来之谓占,通变之谓事,阴阳不测之谓神。
生生不息
“生生之谓易”,太阳今天下山了 ,明天又会升上来,这就是“生生”。这个生生不息的规律,就叫道,易是道的代表。这个地方可以做代入,道等于易,大于“生生”,因为易,又包含了变易、简易、不易。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也是“生生之谓易”的佐证。生生,就是生而又生,阴生阳,阳生阴,一直在流动变化,永不停歇。生生,强调的是流动不歇。
“成象之谓乾”,这个生生不息的规律,不能一直动吧,在人看得见的表象来说,就用乾来做代表,乾也就是天。
效法之谓坤
“效法之谓坤”,效法就是体会、学习,天毕竟那么高那么远,看是看见了,可是摸不着,不具体。学习天道规律,在人世间施行,这个就是坤,坤卦我们前面讲过,是践行乾卦所代表的天理。掌握了乾坤之道,就掌握了天地规律,就能够在这个不断变化的规则中找出不变的东西,作为一把钥匙,开启我们人生的智库。
占卜用的蓍草
“极数知来之谓占”,极数就是穷尽、追根到底地研究易的象数理。穷尽六爻的所有变数,就能够通过这个变数,了解到阴阳变化的根本规律,把这个规律带入人事,就叫占。这句话还有一种解释。极数,特指一个卦的最后一爻,要么是上九要么是上六,所谓“穷极则变”,一个卦从初爻一直发展到了上九、上六,就到顶了,不得不变化。“极数知来”,就是从一卦的极数里,就可以推断出下一个卦象来,这个就叫做易占。比如现在这个地山谦卦,上卦的上六爻,就是极数,这个爻阴变阳,就是上九,这样上下卦就成了艮卦。“艮者止也”,艮卦的卦义在一个“止”字。谦卦谦到极处是个什么状态呢? 从“极数知来”的道理来看,谦到极处就是止,就是《大学》里讲的“止于至善”,保持在至谦至恭的状态上。这个得细细体会。
秦王嬴政,千古事业的开创者
“通变之谓事”,易经讲究的是“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通过“极数知来”,把三百八十四爻里错综复杂的变化规律研究透彻,就可以通达天地人事的变化,成就大业。事业是连在一起的,“所营谓之事,事成谓之业”。要成就大业,通变的能力很重要。如果从适应变化的角度来把人做归类,大概可以分成三类。第一类是引领时代的人,他远瞩、未雨绸缪,在变化还没有形成之前,就已经有所行动了,当变化产生后再回过头来看,发现他前面的动作每一步都是对的。第二类是紧跟时代的人,他虽然不能未卜先知,但是他很锐度,当变化产生以后,他能及时发现,能遵循变化的规律来行事。第三类是离时代越来越远的人,变化来了他看不见,或者后知后觉,这类人占大多数。易经全本都在讲怎么引领变化、适应变化,不被变化淘汰,能领悟多少,看个人自己了。
充满未知的宇宙
“阴阳不测之谓神”,阴阳涵盖了世间万事万物,简单来说,世间的规则覆盖不到的就叫神。像我们看西游记,孙悟空就说自己“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按照这个说法,孙猴子就是神,这个较不得真。前面说,通过易经可以“极数知来”——就是知道所有的变化,这里又讲有它预测不到的东西。看似前后矛盾,实际很合理,这个测不到的东西,就是变数。变数是无处不在的,拿最常见的气象预测来举例。现在好很多了,20年前,天气预报报出来的天气,很多是不准的。一方面是技术的原因,还有一方面真不能怪气象局,他预测的时候只能根据当时的情况来预测,刚预测完,报出来,天气又变了,这个就是变数,结果被很多人骂。根据规律预测到的东西,在预测结果产生的同时又变了,就叫神。
那什么是鬼呢?孔子的学生也有这个疑问,请教了孔子,产生了一段对话,被记载在《礼记》里,我们来看。
宰我曰:“吾闻鬼神之名,不知其所谓。”
子曰:“众生必死,死必归土,此之谓鬼。”
人的最终归宿
孔子的回答其实很长,我们这一篇的主题是谦卦,只摘取相关的一小句放在这。很简单,人都会死的,死后归土,就叫鬼。神是阴阳测不到的东西,鬼是人的最终归宿,都存在“不可知性”,连着就叫鬼神。好,现在回到谦卦的彖传,“鬼神害盈而福谦”,未知的鬼神,都有一个固定明确的原则——对于盈满的物事,要使之受损。对于谦和的物事,给予意料之外的福祉。
“人道恶盈而好谦”,这是讲人情的好恶,大家都喜欢谦虚的人,不喜欢骄傲自大的人。天道、地道、鬼神、人道,天地人以及无可明知,说不清楚的鬼神都喜欢谦和的,不喜欢盈满的。谦卦真正兼顾到了宇宙万物,将同人大有的社会理念,发展到了极点。下面彖传就下结论了。
不争之争
“谦尊而光,卑而不可逾,君子之终也。”谦卦九三这个君子,在上或者在下,对他来讲,没区别,都是谦逊、谦恭他人,这样做的结果,使他的德行光大,受到各方尊崇。虽然他现在处在卑下的下位,却是任何人不可逾越的高峰。“卑而不可逾”,才是真正的强者,这是“不争之争”的强大实力。“君子之终也”,最后谁也超越不了他的成就。
彖传是从各个角度,三百六十度全面无死角地肯定了谦卦,这一篇的最后,来看看大象传的解释。
象曰:地中有山,谦。君子以裒[póu]多益寡,称物平施。
“地中有山”,这是谦卦的象。君子看到这个卦象,应该怎么做呢?“裒[póu]多益寡,称物平施”。这八个字,就是谦卦的行为准则。裒,这个字,在很多解释里把它解释成了取、损,就是把我有的取出来,增益缺少的一方,拿多的去补贴少的。这个解释是有问题的。
商君—影视形象
最近我在看《大秦帝国》这本书,其中有一段印象特别深刻。卫鞅在秦国变法之后,经过多年努力,变法大成,秦国国力大增,一举收复被魏国占领百年的河西失地,秦孝公据功行赏,把商於这个地方的十三个县,封为卫鞅的领地,爵号商君。商君有一天就去商於视察,经过一个叫黑林沟的地方,黑林沟本来是一个富庶的功勋村落,很多村民得过爵位,现在竟然变成了一个饥饿村,靠政府接济度日。究其原因,是因为里正黑九的儿子去参军,还没来得及上战场,就在一次训练中失足掉下悬崖摔死了。消息传来,黑九性情大变,酗酒成性,在村里造了一个酿酒坊,经常拉一拨光棍或者后生喝得大醉熏熏。慢慢的,黑林沟的人就变懒了,变馋了,荒芜田庄,荒废公事。开始的时候,乡民和政府官员都感念黑九之前的好处,给他兜着。可是时间一长,黑九却好像泡在酒缸里一样,整天醉醺醺的游荡哭笑,没有疯,也不傻,就是不务正业。三五年下来,黑林沟的穷人越来越多。商於县的县令不忍心看到黑林沟的人忍饥受寒,就从县府的府库里拨出粮食救济村民。
这个县令的做法,是典型的“损多益寡”。商君是怎么处理的呢?县令和里正,就地正法。留下一百名士兵,在黑林沟监督一年,在第二年收获之前,督促村民耕种,狩猎自救,不准发放官粮救济。小说里商鞅有一段慷慨激昂的发言,村民在听完之后,有如当头棒喝,猛然醒悟,直起腰身,争先恐后的收拾家伙进山去了。
很多骂商鞅酷吏刻薄的,恐怕也是受这个“损多益寡”思想的影响。“损多益寡”,实现不了均平。富人致富付出的努力穷人是看不到的,而穷人之所以穷,大概率是因为懒惰。那凭什么要以多补少,维持这种机械式的平衡呢?这样会不会造成富人失去奋斗动力,穷人乐于坐享成果?谦卦不主张“损多益寡”,真正的谦是追求分配的合理性,不是大锅饭式的平等。搞得大家都一样,这是违反人性的,也不是真正的正义公平。物理世界一定有多有寡,长颈鹿脖子那么长,怎么不分一点给兔子呢?这个违反自然。
先把“蛋糕”做大
“裒”应该解释成“聚”,这个字原本就有两个含义,分别是“聚”和“取”。把资源吸引聚集在一块,先把“蛋糕”做大,增加总财富,慢慢再形成均富的社会。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就像前面的小故事,人不能永远靠别人,得靠自己。谦的精神是让积极的一方得到公平发展的机会,同时社会的群体力量可以增益到寡少的一方。不管多的寡的,都努力奋斗,整体所得增多,本来缺少的人也就被带动起来了。“裒多益寡”,不是直接给他,是影响、带动,产生他也有的结果。天道、地道、鬼神、人道,都是这样。这个比“损多益寡”高明多了。
“称物平施”,是公平合理地进行分配,分配的原则不是按人头数,是有多少贡献就给多少回报。称,是称量,平,是公平。称量品物,酌量分配,使万物都能受到公平对待。“称物平施”,整体来说,是考量事物的差异,公平施与,这个和乾卦的“云行雨施,品物流形”很像。
修养的最高境界:谦
《易经》有云:谦,德之柄也。
万事礼则谦,退则谦,让则谦,忍则谦。
谦是一种为人处世的方式,是源于内心的品德,是一定修养所能及的高层次。
人生可贵在于“谦”,一个“谦”字,可以说是人生的大智慧、大涵养和大境界。
谦虚战国时期,孟尝君的门客有三千多人,门客趋之若鹜,孟尝君的谦虚品质功不可没。
孟尝君并不对门客的身份、地位做要求。他与门客吃同样的饭菜,宁可舍弃家业也要为门客提供丰厚的待遇,让天下贤士心向往之。
靠着方方面面“人才”的支持,孟尝君屡屡“死里逃生”。
满招损,谦受益。孟尝君正是因为谦虚地对待每个人,才让自己得到了他们的“反哺”。
抱有谦虚之心,就能远离灾难,如同有了人生的护身符一样。
一个谦虚的人,总给人以春风拂面的温柔与惬意,总是让自己低到尘埃里,并由此创造出一个宽松、愉悦的氛围,让他人得以舒展身心、展露身手。而作为回报,就是尽其所能,还这个谦虚的人,同样的快乐和自由。
在这个世界上,有些人用强硬的手段排挤别人,看上去也很成功,其实不然。
真正的成功者,尽管胸怀火一般的热情,有斗志、有斗魂,但他们同时也是谦虚的人、谨慎的人。
谦虚的举止、谦虚的态度是人生中非常重要的品质。
谦逊春秋时期,子禹询问孔子的弟子子贡,孔子每次周游到一个国家,为什么都能听到这个国家的政事?
子贡告诉子禹,因为先生能够用温和、善良、恭敬、俭朴、谦让的态度去对待他人,谦逊而不争,与人交谈,留有余地,他自然会得到信任和尊重。
谦逊是所有美德的坚实基础。
如果谦虚是做人的一种态度的话,那么谦逊则是一种人品,是一种更为低调的态度和精神,是内在美德、素养和涵养的高度表现。
谦逊的人不自大、不虚夸,不因学问高深而骄傲自大,不因地位显赫而处优独尊,不因财富丰厚而口大气粗,如同成熟的麦穗,愈饱满愈低调内敛。
谦逊,是一种“看得见”的修养,以谦逊之心待人,更是一种上善品德。
谦和负荆请罪这个典故,大家都很熟悉。故事中廉颇对蔺相如百般刁难,蔺相如却能以大局为重,隐忍退让,始终保持一颗谦和的心,最终使廉颇惭愧不已,负荆请罪。“将相之和”也成为千秋佳话。
殊不知,廉颇与蔺相如最终和解,就在于蔺相如的谦和心态。
“道生于静逸,德生于谦和。”
谦和待人,不是低声下气、谄媚奉承,而是彬彬有礼、以德服人。
“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也。”“牧”是守的意思,“卑以自牧”就是以谦卑自守,以谦卑的姿态守住低处。为人处世,唯有谦卑自守,才能得到别人的喜爱和尊重。
谦和是谦虚、谦逊者的表情和态度。谦和之人退能明哲保身,进能感化他人,一生都会幸福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