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给男孩取有诗意的好名字
老话说“不怕生错命,就怕取错名!”姓名对人的影响可谓是真的很大的,从生肖知识来说,名字的好坏会影响运程的发展;从姓名学的角度来说,名字寓意与否,会影响给他人的第一印象等等。所以如何给男孩取名?需要满足寓意内涵、生肖知识、五行命理等起名要求。
随着时间的推移,相信不少男孩将降生在2020鼠年。而如何为他们取名内涵诗意的好名字呢?大家往下看。
一、男孩取名内涵诗意名字推荐
【圣哲】
——语出《离骚》“夫维圣哲以茂行兮”,提取“圣哲”取男孩名字。
寓意:形容男孩圣明,圣洁,明智,有哲理,属于既诗意又内涵的好名字。其中“哲”带有生肖鼠喜用“口”字形,意为有安全、吉祥之义。本义指学问,如哲学。
【宜修】
——取自《九歌·湘君》“美要眇兮宜修”,提取“宜修”两字取名。
含义:“宜修”一名用作男孩名时,是用于人品好,修养好,气质佳,风度好,温文尔雅的诗意内涵。并且“宜”带有鼠喜用字形“宀”,意为安康、幸福。本义是指适合、适宜等寓意内涵,引申为懂事、听话;“修”本义指修养之义;
【俊彦】
——取自取自楚辞名篇《九思·伤时》“览往昔兮俊彦,亦诎辱兮系累”。
意思是:“俊彦”在诗句中意指的杰出之士,贤才。成语“旁求俊彦”延伸了此寓意内涵,展现了男子气概,并形容孩子才智过人,非常有诗意且寓意深厚的男孩名字。
【文钦】
——出自宋代诗人苏颂有云“荐棘校文钦藻思,华林颁宴接车尘”。
解读:“文钦”是三国时期魏国的将领,取名“文钦”既有文学出处,也可以勉励孩子做一个坚强、勇敢、积极进取的人。属于有诗意且有内涵的名字类型;此外“钦”字五行属金,适合2020男孩缺金取名用字。
【以诺】
——“以诺”一名是借助成语“一诺千金”延伸得出,彰显其中的寓意内涵。
解析:用作男孩名字孩子正直、阳刚、讲诚信。诗人李白有诗云:“片辞贵白璧,一诺轻黄金”。赋予了“以诺”这个名字更加丰富的诗意内涵。
二、男孩取名内涵诗意名字的技巧
1、借助古诗词取名:
古诗词是中国人的精神礼赞,其中楚辞、唐宋诗词、明清诗词、近现代诗词等等,这些耳熟能详、打动人心的篇章,浓缩了中华文化的精华,展示了几千年来中国人的精神面貌。父母们从中挑选一些寓意深厚且适合男性取名的字词取名,不仅体现了父母文学素养,也具有诗意之情。
2、通过经典名句取好名字:
在很多经典的名言名句中,很多字都是精华所在,而且大家可以用各种方式来运用,不仅是可以用固定的词组,还可以用其中觉得好听的字另外进行组合。比如:“智者一切求自己,愚者一切求他人。”可提取“智”取男孩名字,展现男孩子聪明、明智的特点。
3、运用生肖鼠喜用字形:
在十二生肖中,每一个生肖都有它独有生肖知识,2020年是鼠年,在给2020年出生的男孩取名字时,大家也是可以借助生肖喜用字来取名,然后在这些取名喜用的基础上为属鼠的男孩取一个内涵有诗意的好名字。生肖鼠喜用“口、宀、夕、豆、米、田”等字形。
4、借助八字生辰来取名:
生辰八字是每个人一出生就已经注定好的,很巧妙借助生辰八字给男孩取名,可以了解到男孩的八字五行,从而通过名字来补足,以此助运孩子未来的发展,加强名字的内涵。而诗意则可以借助比较诗意的字搭配孩子所缺属性字取名,满足对于内涵诗意名字的查找。
三、男孩起名内涵诗意名字大全
1、出自经典古诗词的男孩内涵诗意的名字
天佑:刘仙伦《醉蓬莱》“降产英贤,信道由天佑。”
得君:张九龄《奉和圣制南郊礼毕U宴》“饱得君臣醉,连歌奉柏梁。”
世豪:陆游《读书》“束交一世豪,暮年憔悴困蓬蒿。”
宇文:苏轼《定风波》“王定国歌儿曰柔奴,姓宇文氏,眉目娟丽,善应对,家世住京师。”
言志:杜牧《道一大尹存之学士庭美学士简于圣明》“自致霄汉皆与舍弟昔年还往牧支离。”
君诚:杜甫《北征》“君诚中兴主,经纬固密勿。”
柏新:陆游《秋晚衰疾稍平聊识喜怀》“更余一事生诗兴,乌柏新添数叶红。”
睿哲:李贺《其二》“皇汉十二帝,唯帝称睿哲。”
俊伟:高观国《夜行船》“文章俊伟,颖露囊锥,名动万里呼韩。”
2、鼠年男孩内涵诗意的好名字
(嘉治)(昊然)(峻野)(治善)
(鸿才)(学楷)(运锋)(廷智)
(高朗)(鸿朗)(永熙)(鹏海)
(立玮)(辰皓)(庆孝)(轩茂)
(鸿畅)(端明)(昆锐)(伦强)
(启理)(亦航)(盛楠)(彪宣)
(峻健)(励旭)(浩博)(温言)
(昌淼)(铭晨)(昌燎)(军凯)
(鸿轩)(润韬)(晋源)(瀚彭)
(靖远)(晨濡)(尔思)(柏顺)
(名尧)(学苏)(辉凡)(庭博)
(子麟)(谊明)(梓洲)(闻稳)
(淮西)(植展)(智宇)(泽洋)
(乐邦)(宇清)(商洛)(语森)
(同和)(照宸)(运浩)(智博)
“穀”和“榖”只有“一横之差”,两字该如何区分?
北京晚报·五色土 | 作者 五柳七
此前写《和葫芦唠个“家常”》一文,说到宋代陶穀“依样画葫芦”一事,把陶穀写成了“陶榖”,幸蒙读者指正。
穀和榖都可谓带“壳”的字。壳本写作殻或殼,是象形字,左边是钟形乐器,右边的“殳”是敲钟的手形。壳中有禾,是五谷的穀;壳中有木,是榖树的榖。穀和榖均见于《诗经》,穀字常释为善,而榖却被当做恶木。一说穀榖可通用,两字如此“善恶分明”,不太好通。
穀可简化为谷。把陶谷写作陶穀,舍简就繁,并非为了卖弄。谷可理解为山谷,又可理解为五谷。古人取名多有深意,取本字为更好辨识。简繁转化要注意别闹笑话,诸如岳飞不是“嶽飞”,杨万里不是“杨万裏”,武松更不是武鬆。
从某种角度说,错误书写也是历史的一部分。《三国演义》就不少张冠李戴:傅肜(róng)写作傅彤;苑康写作范康;李利写作李别;吴巨写作吴臣;刘靖写作刘熙;孟达字子庆,其实是字子度;杀了张飞的是范强,不是范疆;周瑜的老丈人乔国老,很可能是桥国老。
北京三里屯有个太古里。早在1866年,英国太古洋行来上海做生意,据说老板约翰·萨缪尔·施怀雅想起个中文名字入乡随俗,他在街上常见“大吉”二字,因为不谙中文,把“大吉”误写作了“太古”。
这么说绝没有给自己开脱的打算。《吕氏春秋》中有个三猪过河的故事,“子夏之晋,过卫,有读史记者曰:晋师三豕涉河。子夏曰:非也,是己亥也。夫己与三相近,豕与亥相似。”历史写作,犯了此类错误,闹了笑话,脸再红都要原地立正。
多一横少一横,错也可大可小,闹大了其实会原地爆炸的。1962年美国发射水手1号探测器,计划探测金星,升空仅5分钟,就因为出现制导系统的问题放了大烟花。调查发现,因为程序转录员出现了低级失误,少抄了“一小横”。
穀榖难分,一笔之差不是因为眼神不好,就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榖树之榖,背了上千年的恶名与骂名,也是一笔之失闹的,正好借此文为榖正名。
颜真卿《祭侄文稿》中有“方期戬穀”
《诗经》处处皆“善也”
上海古籍出版社和中华书局出版的朱熹《诗集传》,“穀”字当粮食作物讲时,均简为“谷”,有意思的是均用于“百谷”一词,其他情况都沿用繁体的“穀”。
《诗经》中“百谷”共有六处。如“既沾既足,生我百谷”(《信南山》);“播厥百谷,实函斯活”(《载芟》);“亟其乘屋,其始播百谷”(《七月》)。
朱熹撰《诗集传》,为昌理学,满纸“善也”。“田车既好”,好释为善也;“莫不令德”,令释为善也;“亦孔之嘉”,嘉释为善也。“射则臧兮”,臧释为善也;“永锡尔类”,类释为善也;“窈窕淑女”,淑释为善也……
朱熹释“穀”,说成“善也”的时候也最多。“穀旦于差,南方之原”,“穀旦”是善旦,意思是良辰;“此邦之人,不我肯穀”,穀是善待的意思;“教诲尔子,式穀似之”,就是教诲民众,良善传家。
“自今以始,岁其有。君子有穀,诒孙子。”《有駜》写宴会上载歌载舞,但君子留给子孙的“穀”,可不是大米白饭,朱熹说是“善”。
“天保定尔,俾尔戬穀。罄无不宜,受天百禄。”(《天保》)“戬穀罄宜”是吉言,常题于旧时影壁之上。戬穀一词,《毛传》训为福禄,而《诗集传》引闻人氏之说,认为戬是尽也,穀是善也,戬穀等于尽善,境界一下就拔高了。再早颜真卿写《祭侄文稿》,把“方凭积善”划去,改成了“方期戬穀”。老百姓祈福禄,士大夫求尽善,是阶层问题。
朱熹注疏《诗集传》。明正统十二年司礼监刊本
朱熹喜谈“尽善”,不喜谈“尽情”。举个例子,《诗经》有两篇写生死相许,一是《大车》,“穀则异室,死则同穴。谓予不信,有如皦日!”一是《击鼓》,“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穀则异室”的穀作生讲,生前没一起,死后一块埋。朱熹说这是“故淫奔者畏而歌之如此”,至情至性而至勇,哪里看出来的“畏”?
《桑柔》有句“朋友已谮,不胥以穀。人亦有言:进退维谷”。若把穀简化为谷,读来就会莫名其妙。“进退维谷”是成语,意思本不复杂,朱熹则说“穀”是善,而“谷”作穷,“言上无明君,下有恶俗,是以进退皆穷也。”之前唐代孔颖达释作:“谷谓山谷,坠谷是穷困之义,故谓谷穷。”令人费解。
清代阮元在《诗书古训》把谷也要当善讲:“谷乃‘穀’之假借字,本字为‘穀’。进退维穀,穀,善也。此乃古语,诗人用之。”
《晏子春秋》载,晋士大夫羊舌肸(xī)和晏婴有过一场讨论。叔向(羊舌肸)问晏子:“齐国之德衰矣,今子何若?”晏子对曰:“婴闻事明君者竭心力以没其身,行不逮则退,不以诬持禄。事惰君者优游其身以没其世,力不能则去,不以谀持危。且婴闻君子之事君也,进不失忠,退不失行,不苟合以隐忠,可谓不失忠,不持利以伤廉,可谓不失行。”叔向回答:“善哉!《诗》有之曰:进退维谷。其此之谓与?”
阮元以此为例,认为进退维谷是“皆谓处两难善全之事而处之皆善也。叹其善,非嗟其穷也”。进退维谷成了进退皆善,可谓强解。
进退维谷的谷,当山谷解释就好,无须为了善作过度解读。《诗经》中还有一句“惴惴小心,如临于谷。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小宛》),如临于谷总不能说成如临于善。山间进退自然要小心掉沟里,但总还有路可走,不是穷途末路,更不是左右逢源。羊舌肸认同晏子的意见,君子做进退取舍,态度要持重。
名字带“壳”怎区分
有部动画片叫《攻壳机动队》,海报上写作“攻壳”“攻殻”“攻殼”的都有。“殻”和“殼”多一横少一横,都是壳字。当年“寡姐”斯嘉丽·约翰逊主演的同名电影上映,有过壳怎么读的讨论。
壳,俗读ké,文读qiào。北宋宰相蔡确,曾被刘攽(bān)戏称为“倒悬蛤蜊”,蛤蜊俗名“壳菜”,倒过来读就是蔡确的谐音。照这么说,殻也能读què。
壳、殻、殼都是象形字,本义是敲。在甲骨文中是手持槌敲击“南”(一钟形陶制乐器)。壳字可谓“百宝囊”:加把禾,是穀;加根木,是榖;加束丝,是縠(hú);加张弓,是入我彀(gòu)的彀;加辆车,就成了朱轮华毂(轂)的毂(gǔ)。
名字一带壳,就容易认错人。
金代有张彀和张瑴(jué,同珏)两兄弟。张瑴是弟,以紫髯著称,“少有俊才,美风姿,髯齐于腹。为人豪迈不羁,奇士也”(《归潜志》)。张彀是兄,做人有担当。他任同州观察判官时,州中要征收箭支十万,并且要求只要十万雕翎箭。张彀说:弓箭就是耗材,在乎什么羽毛?(矢去物也,何羽不可)。长官说那要向上面打报告。张彀说事关民生,我担着。
唐末有诗人王轂,曾作《玉树曲》,名噪一时。一次在街上,看见同窗好友被几个无赖纠缠,王轂上前扬声说:“莫无礼,识吾否?吾便是解道‘君臣犹在醉乡中,面上已无陈日月’者。”无赖们“敛衽惭谢而退”。宋代文献又有记其名为王縠和王穀的。轂的本意指车轮中心的圆木,中有圆孔。王轂字虚中,由此可认定,縠、穀是误写。
唐末诗人郑谷,因《鹧鸪》一诗闻名,人称“郑鹧鸪”。本字就是山谷的谷,不能写作郑穀。唐代还有位郑縠,郑縠的父亲叫郑熏,当年曾经诬告过宰相郑畋,但郑畋不记前仇,提拔郑縠为给事中。《唐语林》中郑縠被误写为“郑穀”。
北宋有墨工潘谷,被苏轼咏为“墨仙”。《春渚记墨》载,当时墨工制墨,名字多相蹈袭。著名墨工有张遇、常遇、潘遇,也有潘谷、张谷、叶谷。有人趣说,墨工家世,不是谷之子,就是遇之孙。潘谷的谷,也不能写作潘穀。
北宋名士巢谷比较特别,《宋史》说他“初名穀”。苏辙曾写《巢谷传》,纪念这位眉山同乡的情谊。哲宗亲政后,苏辙获罪遭贬,亲朋故交纷纷和他做切割,“士大夫皆讳与予兄弟游,平生亲友无复相闻者”。年已古稀的巢谷从四川眉山徒步到广东惠州,探望苏辙。相见之后,遂改名“谷”。苏轼其时贬至海南,巢谷执意前去相见,死于路上。
南宋严粲《诗缉》。此为明嘉靖时期赵府居敬堂(味经堂)刊本
明代书画大家钱穀,一生抄书成癖,手录古文金石书几万卷,“手自抄写,几于充栋,穷日夜校勘,至老不衰。”可惜大部分未能流传下来,钱穀的书法作品亦鲜见于世。故宫博物院藏有一幅《行书仿米芾诗轴》,被认为是钱穀之作,但有诸多疑点,如钱穀题款,穀字必写那一小横,而此幅题款却写如“榖”字。
(明)钱穀《求志园图》卷
此书是不是钱穀真迹?故宫博物院馆员傅东光撰文考证,是钱穀真迹,但不是明代钱穀。史上有三位书家叫钱穀,明代钱穀最为知名。其余两位均为清人,一是浙江萧山人,字龙泓,一是上海人,字子璧。从款印以及抬头款的使用来判断,这幅《行书仿米芾诗轴》是百余年后清代钱子璧的作品。虽不确定古人写穀,到底是少一横还是少一撇,但钱子璧的书法确实多了一层辨识度。
“四字哥哥”怎么读
春秋时楚国令尹斗穀於菟,就是《论语》中被孔子赞为“忠”的令尹子文。他姓斗,子文是他的字。
斗穀於菟是私生子,又说因为生于五月初五,日子不吉利,因此出生后就被遗弃于云梦泽中,幸有老虎喂乳而生。恰逢郧国国君郧子在云梦泽间打猎,带回宫中抚养。楚人称老虎为於菟,称乳为穀。斗穀於菟的意思就是被老虎奶大的孩子。
斗穀於菟怎么读?不是送分题,是“送命题”。这位“四字哥哥”的名字,都是多音多义。
(清)丁善长《历代画像传》中的斗穀於菟像,写作“闘穀於兔”
斗。斗穀於菟的斗,正字是鬭,读作dòu。据《说文》,鬭的本义是遇。《国语·周语下》载:“穀洛鬭,將毁王宫”,穀水和洛水相遇争流,因此王宫告急。
於。於读wū,本义是乌。於戏读“呜呼”,荆轲刺秦中那位自杀的樊於期,也读wū。“于”不是於的简化字,於读wū时,不能写作于。因此於菟不该写成“于菟”。
菟。菟丝草的菟,读tù;於菟的菟,读tú。成语“归老菟裘”指归隐,菟裘是古地名,也读tú。
一到穀字情况就变复杂。《左传》载“楚人谓乳穀,谓虎於菟”,但是李时珍在《本草》中提出异议,认为楚人口中的乳,是榖树的榖,因为“楚人呼乳为榖,其木中白汁如乳,故以名之”。清代《礼书纲目》就此总结说:“孺子曰穀,或曰榖。读为斗穀於菟之穀。穀,乳也,谓哺乳小儿也。”(这话网上常见为“孺子曰谷,或曰谷。读为斗谷于兔之谷。谷,乳也,谓哺乳小儿也”。)
清代陈大章在《诗传名物集览》中又提出一说,认为乳穀的穀,本字应该是穀孑(gòu)。《说文》载,“穀孑 ,乳也。”南唐徐锴也说:“楚人谓乳曰穀孑 ,故名子文曰穀孑 於菟,通作穀。”从字形到字义,穀孑 倒是显得更合理。
据此说,这位楚令尹应该叫斗穀孑 於菟,读为“逗够乌图”。
《谷城长荡阴令张迁颂》,简称《张迁碑》,图中文字为隶书“汉故穀城长荡”
《庄子》中有“臧穀亡羊”故事:臧和穀相伴放羊,结果两个人的羊都丢了。问臧,臧说因为在读书(挟筴读书);问穀,穀说因为在下棋(博塞以游)。庄子认为,“二人者,事业不同,其于亡羊均也”。孟子说:“臧,善学人;穀,孺子也”。
《诗经》里的臧和穀,朱熹都释为善。清代画家臧穀,字善均,又字宜生,又字诒孙,名和字均取自《诗经》。
顺带说一嘴,斗穀於菟是班姓先祖。据《名义考》载:“斑彪,史误作班彪,斑姓出楚令尹子文之后。”东汉班彪、班超、班固父子,原来要姓斑。一说因为斗穀於菟是老虎带大的,虎身有斑,其后人于是以斑为姓。
“谷树皮”写错了?
说回朱熹谈《诗经》,谈善当然要谈恶。枭、鸱、鸮是恶鸟,蓫(zhú)、葍(fú)是恶菜,樗和榖则成了恶木。
榖树出现在《鹤鸣》《黄鸟》中。“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榖(《鹤鸣》)”,朱熹注“榖,一名楮,恶木也”。檀比喻君子,榖代表小人。
武大郎是“小人”,就和榖大有渊源。“三寸丁谷树皮”的谷,应该是榖。
“三寸丁谷树皮”这个诨名,出自《水浒传》:
这武大郎,身不满五尺,面目生得狰狞,头脑可笑。清河县人见他生得短矮,起他一个诨名,叫做“三寸丁谷树皮”。
《金瓶梅》沿袭了“三寸丁谷树皮”的说法:
(武大)因时遭荒馑,搬移在清河县紫石街赁房居住。人见他为人懦弱,模样猥衰,起了他个诨名,叫做“三寸丁、谷树皮”。俗语言其身上粗躁、头脸窄狭故也。
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刊刻的《皋鹤堂(张竹坡)批评第一奇书金瓶梅》中,“榖树皮”直接写作了“谷树皮”。明清刊本常见“穀”写作“谷”的情况。如晚清吴其浚《植物名实图考长编》以楮立条,搜集了大量前人论述,所用也均为穀,应是谷、穀、榖三字混淆造成的。
去年,学者朱玉麒、汤超骏发表《“三寸丁谷树皮”的误读》,比较全面地梳理了对“谷树皮”的历史误读。《误读》一文考证《水浒传》历代版本,发现谷、穀、榖三字混淆是常见现象:
“三寸丁谷树皮”中的“谷”,在作为底本的天都外臣序刻本中,往往“谷”“穀”混淆,而其他各本则“谷”均作“穀”。据笔者对几种不同章回的《水浒传》版本的对照,当有些版本把代表黍稷一类庄稼的“穀”字简化为“谷”字时,“三寸丁谷树皮”的“谷”字也是简化的;但当在代表庄稼谷物的“穀”字写作本字“穀”时,“三寸丁谷树皮”的“谷”字也都写作了“穀”或者“榖”。
明万历四十五年刊本《新刻金瓶梅词话》,写作“三寸丁谷树皮”
明末建阳藜光堂刘钦恩刊本《新刻全像忠义水浒志传》同样写作“三寸丁谷树皮”
从《水浒传》小说的文本表述上,“三寸丁谷树皮”点断为“三寸丁、谷树皮”,并无疑问。《水浒词典》解释说:
三寸丁即三寸钉,喻其矮;谷树皮,喻其皮肤粗,皮色难看。谷,繁体作“穀”,是“榖”的讹字。一说谷树即胡粟,一种皮呈黑红色而且上带黑点的高粱。
学者钱文忠、王海燕在《“三寸丁谷树皮”臆解》一文中,认为“三寸丁谷树皮”的“丁谷”,是外来语,来自吐火罗语,是洞窟之意。三寸丁谷树皮是“三寸高的洞窟里长的树的树皮”。
丁谷之谓,是因为吐峪沟峡谷呈丁字形而得名。古代文献中丁谷山并不写作“丁穀山”,从这个角度说,《臆解》一文立论时,还是忽略了“谷穀”的简繁之分。
问题来了,武松杀嫂发生在“阳谷县”,阳谷的谷是山谷的谷还是五穀的穀?宋代阳谷县在今山东省聊城市。据地志,阳谷县是取东阿县界“陽穀亭”为名,“阳谷”是穀城山之阳的意思。穀城就是生产阿胶的东阿镇。相传,神农氏曾尝五谷于此,故而得名。时期编纂的《阳谷县志》,即写作“陽穀縣”,在内文中“陽穀”“陽榖”不分,往往一页上出现多种写法。
时出版的《阳谷县志》
再如东汉《曹全碑》提到敦煌效谷县,西汉渔泽尉崔不意教民力田,以勤效得穀,效谷因此得名。虽和丁谷地方离得近,但不是一个“谷”。
至于北京平谷,得名于先秦。明代蒋一葵《长安客话》载:“四周皆山,中则平地,因以平谷名。”
替榖树伸一脚
白居易《长恨歌》有名句“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树木连理,最初却被视为不祥之兆。司马迁《史记》载,第十代商王太戊(一作大戊)任命伊尹之子伊陟为相,在位期间励精图治,都城亳(今河南偃师)出现桑树与榖树的连理现象,被视为不祥之兆。伊陟让太戊施行善政,怪桑枯死。
桑和榖同科不同属,但亲缘很近。《史记》记载可能是我国树木连理的最早记录。上古对连理现象不理解而视为凶兆,自《孔雀东南飞》起后人视为爱情象征。
《毛诗品物图考》榖树
榖又称“楮”或“构”,落叶乔木,雌雄异株,《本草》说雄树有斑,雌树皮白。榖树被称为“不材”,是千古奇冤。《后汉书》载:“(蔡伦)用楮树皮及麻头、鱼网、故帛,以为纸。”仅造纸一项,榖就功莫大焉。韩愈作《毛颖传》,奉纸为“楮先生”。
明代袁中道居地“有莲池二十余亩,临水有园,楮树丛生”。有人劝他砍掉榖树,种植松柏桃李,被他拒绝。袁中道在此造“楮亭”,并作《楮亭记》,说榖树虽不认为不材,但大有用处,只是不能栋梁,因此袁中道说榖“在材与不材之间”。
苏东坡在儋州,园中有榖树,也本来打算把树砍掉,换种松树菊花。又屈指算来,榖树其实大有用处:“肤为蔡侯纸,子入《桐君录》。黄缯练成素,黝面颒(huì)作玉。灌洒蒸生菌,腐余光吐烛。”因此“投斧为赋诗,德怨聊相赎”,写成《宥老楮》一诗。
苏轼是老饕,发现榖树还能丰富菜篮子。“黄菘养土膏,老楮生树鸡。”楮鸡不是鸡,是长在榖树上的树菇,乃野味清欢。黄庭坚和陆游也爱吃。
苏轼、袁中道都通医,却遗漏了榖树的一个用处——树皮被用来治脚气。唐代孙思邈在《千金翼方》中提出:“治脚气常作榖白皮防之法即不发方。榖白皮,五升切。勿取斑者,有毒。右一味,以水一斗煮取七升,去滓。煮米粥常食之。”
谷壳称糠。穀榖两字易混,榖白皮成了谷白皮,又被误认为糠。1896年,荷兰医生克里斯蒂安·艾克曼在印尼研究得了脚气的鸡,发现米糠和脚气间的关系,由此获得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李约瑟在《中国科技史》一书中说道:“我们感兴趣的是,(《千金翼方》)两个处方可以列入食疗范畴。一个使用猪肝作为主要成分,另一个使用米糠(谷白皮)与普通大米做成粥。据说持续使用这种粥,可以预防脚气的发生。不幸的是,这个重要处方,并没有引起应有的重视。”李约瑟错以为,孙思邈是最早用糠来治脚气的。
明代张岱在《夜航船》中讲一故事,一僧和一士子同宿,士子高谈阔论,僧因敬畏而只敢蜷腿而卧。说着说着,僧人问:“请问相公,澹台灭明是一个人还是两个人?”士子答:“两个人”。僧又问:“那么尧舜是一个人、两个人?”士子答:“一个人!”僧人大笑:“这等说来,且待小僧伸伸脚”。谈文论史,总有无知之感,不解之惑,战战兢兢却总贻笑大方。敬请伸脚。(责编:沈沣)
宝宝起名:结合姓氏,用“一”字起个数一数二的好名字
在古代,数字入名就已经是炉火纯青。众所周知,明太祖朱元璋的原名叫做朱重八。而且其家族的名字,也大多与数字有关,朱元璋的五世祖叫朱仲八,娶妇陈氏,生了三个儿子,老大叫朱六二,老二叫朱十一,老三叫朱百六。四世祖朱百六娶胡氏,生了两个儿子,老大叫朱四五,老二叫朱四九。朱四九娶了侯氏,生了四个儿子,分别是朱初一,朱初二,朱初五,朱初十。朱初一就是朱元璋的祖父,他娶了王氏,生了两个儿子,老大叫朱五一,老二叫朱五四。朱五四就是朱元璋的父亲。朱五四娶了陈氏,生了几个孩子分别叫朱重四、朱重六、朱重七,和朱元璋自己朱重八。
到了今天对于这样的取名方式,笔者并不建议。但如果还想用数字来起名,可以将数字和其他汉字混合,这样得来的名字也非常不错。今天小编就用“一”字来起名,每一个都好听又独一无二。
贾一方
贾一方,此名的话,是姓名合一,运用成语。大家应该也能看出来,贾的本义是经商,名为一方,可以说是“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的诗情画意。但姓名合一的话,自然是成语富甲一方,既有含义,又有谐音。
吴一染
吴一染,此名的话,是一个浅显易懂,一尘不染的名字。慧能《菩提偈》有云,“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吴一染,便是无尘。同时染之一字,跃然纸上。其意境在于构造一种铺纸作画的形象,从而给人一种美的感受。
田一禾
田一禾,此名的话,乃是田与禾的辩证关系。在用字上,有多种变换规律,比如说田青禾,田云禾,田嘉禾等等。至于田一禾,重点在于一字之上,代表其独特性。也就是说,并不是最优秀的一株青苗,而是独一无二的。
余一川
余一川,此名的话,在于意象。一川,就是一条河,或一片平原。也是目之所及,乃是无边无际的平原,山川。它辽阔,它浩瀚,它广博,它拥有着数不尽的远方和无限的可能性。贺铸的《青玉案》有云,“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卢一宁
卢一宁,此名的话,是一个主打字义的好名字。一字的运用,和虚词系列相差无几,主要也是过渡和强调的含义。宁,安宁,卢,房屋。卢一宁,也就是说,安居乐业。
沈一岱
沈一岱,这个名字是出于比照的考虑。沈中有一水,岱中有一山。并且,岱字,乃是五岳之首,泰山。其寓意,不言而喻,登泰山而小天下。
傅一介
傅一介,这是一个兼顾姓氏的名字。傅,师傅之意,也就是先生。一介,则是一个尊称。在文学当中,素来以书生,文士等等相似词汇搭配之。而且,此名贵在简约。
邓一程
邓一程,这是一个山盟海誓,千金一诺的名字。邓一程,在整体上是一个美好的谐音。等一程,等一诺。一句最好的承诺,等你,等你一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