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50岁到82岁 毛主席究竟怎样过生日?
1893年12月26日,出生于湖南湘潭县韶山冲。1910年秋,17岁的立志走出乡关,并声言“学不成名誓不还”。在随后的革命生涯中,和其他老一辈革命家一样,无暇于个人生活,更不必谈过生日了。
延安时期,为许多人祝过寿,可是却拒绝别人为他做寿。新中国成立后,人民生活相对稳定下来,人们这时候想为祝寿,但他依然坚持不过生日,还说:“不做寿。做寿不会使人长寿。主要是要把工作做好。”步入老年后,似乎开始注意自己的生日,但他仍旧不接受别人的宴请,只是在每年12月26日这一天,邀请一些友人聚一聚,餐桌上没有珍馐美味,更没有寿星端坐、接受别人跪拜祝寿之类的旧俗。而的生日也不是年年都过,过法也不同,一切由他自己决定,具有鲜明的“毛氏”特征,既有趣又耐人寻味。
50岁生日:拒绝做寿
1943年12月26日,是50岁生日。按照中国的习俗,50岁是大寿,理应好好庆贺一番。于是党内一些同志提议为他做寿,借以宣传思想。这年4月,中央宣传部副部长凯丰致信,报告了这一计划。这是1910年离开故乡以来,第一次遇到“生日问题”。
然而,当看了凯丰来信后,他的第一反应是拒绝。经过认真考虑,在4月22日给凯丰回信说:“生日决定不做。做生日的太多了会生出不良影响。目前是内外困难的时候,时机也不好。”在这封信中,针对凯丰所言“宣传思想”问题,他说:“我的思想(马列)自觉没有成熟,还是学习时候不是鼓吹时候;要鼓吹只宜以某些片断去鼓吹(例如整风文件中的几件),不宜当作体系去鼓吹,因我的体系尚没有成熟。”
对做寿之事明确拒绝,所以到了12月26日,延安各界都没有什么祝寿之类的举动。
作为革命领袖,拒绝为自己做寿,但他对许多老同志的生辰却记挂在心,如对吴玉章、林伯渠、朱德、徐特立等,都用书信、题词和其它形式热情祝寿。他还邀请住地枣园村24位年过60的老人赴宴,为他们集体祝寿。
59岁生日:请来一个人,同吃清汤面
1952年12月26日上午,一醒来就吩咐卫士叫来他的保健医生和行政秘书王鹤滨陪他吃饭。紫云轩的过厅是用餐的地方。王鹤滨到时,八仙桌上已摆了几碟小菜,有酱菜、辣椒、腐乳和酱牛肉,都是厨师廖炳福按照湖南口味制作的。桌上没有经常吃的米饭和炒菜,却多了清汤白面条,两只中号高脚玻璃杯里,已斟好了半杯葡萄酒。这种吃法,王鹤滨很少见,不免有些诧异。从卧室走出,招呼王鹤滨入座。他举起酒杯微笑着说:“王医生,来,干杯!今天是我的生日。”说完,一饮而尽。王鹤滨这时才知道请他吃饭的因由,心中十分激动,赶紧说:“祝主席身体健康!长寿!”说完也一饮而尽。又喝了一口酒说:“王医生,咱们不祝寿,但是可以吃清汤面,是吧?”说着,就要拿碗给王鹤滨盛面条。王鹤滨急忙接过手里的碗,先给盛了一碗面条。
拌着小菜吃得很香,高兴地对王鹤滨说:“做寿是不会使人长寿的,对吧?人活百岁就不得了喽!”这话是针对一位工作人员前几天的话说的。当时,听了“祝您万寿无疆”的话后说:“这是屁话,哪有活一万岁的?”稍停,又说:“哪里有什么万寿呀,人是不会活到万岁的!”这时,王鹤滨想起前几天的秘书叶子龙曾请示:“主席,兄弟党和外国首脑发来的祝寿电报怎么办?”当即明确回答:“收下来,都不见报。”还补充说:“如果人家要问,为什么没有在报上发表他们的电文,就说这是我们国家的习惯。”
的59岁寿辰,就这样与身边的工作人员简单吃了一顿清汤面度过了。
60岁生日:过了两次
1953年12月26日,是的“花甲”大寿。收到世界各国马列主义政党、友好团体和人士发来的贺电、贺信,热烈祝贺60大寿。决定,对于这些贺电、贺信,一律不准公开发表。可是,身边的工作人员抑制不住对主席的敬仰之情,想给他祝寿。这天,中央办公厅警卫科长申虎成很早就来到值班室,他走到床前,把大家的心意报告给他,并祝他健康长寿。听后微笑着点点头说:“谢谢同志们。”稍停,又对申虎成说:“你去备点酒,让老廖师傅做4个菜,一个汤,请大家一起吃顿饭。”还特别叮嘱说,别忘了告诉烧锅炉的工人和秘书同志们,请他们一起来。
这次简朴的“寿宴”只有身边的工作人员参加,没有他的亲属。当天就启程赴杭州,晚上住在西湖边上的刘庄。这是建国后首次来杭州,此后又多次来到这里,杭州成为除北京外住的时间最长的城市,而每次来都说“又到家了”,他把杭州视作第二故乡。这次来杭州,一住就是两个半月,第二年3月14日才回北京。主要工作是亲自主持起草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住下后,找到负责接待的浙江省公安厅副厅长王芳说,主席不愿意人家向他祝寿,但我们得有个表示。1954年元旦快到了,是否请浙江省委以庆祝元旦的名义,请主席吃饭,并以此向主席表示祝寿。但不要说“祝寿”、“长寿”什么的,意到话不到,免得主席不高兴。浙江省委立即去筹备。12月30日晚,高兴地赴宴。餐桌上除了酒菜外,还摆放了花生、红枣和面条;意为庆祝华诞。席间气氛热烈愉快,大家轮流向敬酒,他高兴地一一回敬。平时很少喝酒,那晚却喝了不少。酒宴最后,面前还有4杯斟满的茅台酒没有喝光,他就冲王芳说:“你喝了吧,别浪费。”王芳遵命,一扫而光。
69岁生日:作诗设家宴
1962年12月26日,是69岁生日,他比较看重这个生日。此时,他的心情是沉重的,紧张的。因为中苏两党积累下来的政治分歧和矛盾经过一段缓和之后,1962年底又紧张起来。一些欧洲国家的相继召开代表大会,在苏共的指挥下发声明,作决议,结伙攻击中国。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冷静地观察动态,分析情况,谋划对策,布署论战。论战文章的观点、题目、思路,以及发表方式、时间,都是亲自审定的,投入了许多精力。此外,西方一些帝国主义国家也趁机疯狂地。就是在这种背景下,迎来了他的69岁生日。酷爱诗词的把这一阶段蓄积在心中的思想情感,以诗的形式喷发出来。这天,他写了一首《七律?冬云》:“雪压冬云白絮飞,万花纷谢一时稀。高天滚滚寒流急,大地微微暖气吹。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梅花欢喜漫天雪,冻死苍蝇未足奇。”可以想象,当写完这首诗时,一定是壮怀激烈,豪情满怀。
其实,这次生日是当作70岁(虚岁)生日过的,这是中国旧时计岁的习惯。他向来对自己的生日漠然,但这次却不同。也许是想到了“古稀”之年,是大寿,所以他决定举办一个小型家庭寿宴,这是前所未有的。
生日这天,在菊香书屋备了两桌便饭。参加寿宴的除了的亲属之外,他还邀请了4位80岁以上的老人。其中有3位是他的湖南老乡:章士钊、程潜、王季范,另一位是叶恭绰。考虑到这些朋友年事已高,所以发请柬时关照,每位来客可以带一位子女来。章士钊带了女儿章含之,程潜带了长女,王季范带了孙女王海容。同4位老人同席,晚辈则与他的亲属一桌。饭前,同4位老人谈笑风生,谈古论今。他还问到客人晚辈的生活、工作情况。当他听说章含之在北京外国语学院英语系任教时,风趣地说:“年纪不大,硬是老师哩!”接着说:“你来教我英语行不行?”章含之忙说:“我的英语水平低,不敢教主席。”哈哈大笑说:“怕什么,我的水平很低。”寿宴一个多星期后,章含之去教学英语,每周一次。
70岁生日:办了一次“像样”的家庭寿宴
1963年12月26日,是70岁大寿。古云“人活七十古来稀”,加上此时全国经济形势明显好转,中苏论战初获胜利,心中充满喜悦。他主动提出,自己出钱办酒席,设家宴请大家,一起过这个生日。
宴席设在颐年堂,时间定在12月26日晚上。对于吃什么菜,喝什么酒,请什么人参加,设几桌菜等,都作了具体交代。从12月25日下午开始,的生活管理员顾作良就与厨师们一起,讨论制定菜谱。他们决定不搞什么山珍海味,也不上什么名贵酒水,准备一些平时爱吃的普通菜肴,再增加几道有祝寿意义的菜,做一桌既普通又有庆祝意义的宴席。他们把这个方案报上去,得到了的批准。12月26日,厨房的两位厨师,加上从服务科请来的一位厨师,就开始了紧张而忙碌的准备。晚上7时,宴会正式开始。厅内灯光明亮,洋溢着喜庆气氛。与身边的工作人员同席,他的亲属们坐另一桌。大家推杯换盏,欢声笑语,同祝健康长寿。站起来笑着举杯答道:“谢谢,大家健康长寿!”然后喝下一口酒,大家鼓掌庆贺。
庆寿家宴结束后,提出要与每个人照相留念。这天晚上,没有讲更多政治性的话,但始终微笑,流露出少有的轻松愉快;人们也没有说许多祝寿词,但从心底真诚地祝他健康长寿。
的大女儿李敏和丈夫孔令华、侄女毛远志和丈夫曹全夫及他们的女儿曹立亚、的表侄孙女王海容,都来看他,显得很高兴。饭后,他还特意穿了那身浅灰色的中山装,兴致勃勃地与孩子们一起照相留念。
71岁生日:规模最隆重的一次生日
1964年12月26日,是71岁生日。这次生日过得很特别,是应大区书记们的要求,他自掏腰包,不让子女参加,在人民大会堂的小餐厅请了30多人吃饭,规模算是“空前绝后”了。
在12月20日的中央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上,与就“四清”的性质问题发生了争论,几天后就是71岁生日。几位大区书记想通过某种方式,缓解会上的紧张气氛,就鼓动陶铸劝在生日那天请客。说,以前有规定,中央领导人不做寿。陶铸说,不是做寿,就是要你拿稿费请客。只好说:“你们都要我请客,那我就请吧。”
参加12月26日晚宴的名单是亲自定的,有中央领导同志、各大区主要负责同志及少数部长、劳模、科学家。领导人有周恩来、朱德、董必武、陈毅、贺龙、、陆定一、彭真、邓颖超、曾志等;劳模有董加耕、陈永贵、邢燕子、王进喜等;科学家有钱学森等。周恩来按照的意思,安排几位科学家和劳动模范与同坐主桌。
当天,到得比较晚,他一进来,大家起立鼓掌。坐定后,宣布说:“今天既不是请客,也不是祝寿,而是实行‘四同’,我用我的稿费请大家吃顿饭。我的孩子没让来,他们不够资格。这里有工人、农民、解放军。在一起不光吃饭,还要谈谈话嘛!有些人一摸到点东西就翘尾巴,这不好。摸到一点东西不要翘尾巴,摸到两点三点也不要翘……现在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刚开始,有人翘了尾巴怎么样呢?我没有蹲点,没有发言权也要说,错了,大家批评。帝国主义、修正主义说我是‘教条主义’,就算‘教条主义’吧。‘教条主义’什么时候变?一万年也变不了。我们写文章打仗,不会死人的。”挨个问了董加耕、陈永贵、邢燕子的情况后,说:“像大学里那些书,越读越蠢。《三侠五义》、《聊斋志异》等等,越读越蠢。我的孩子就是的,一个已经下农村了。今天我没有请他们吃饭,他们不够资格。他们是吃蜜糖长大的。”
开始上菜了,因为是分餐制,所以每道菜装在一个小搪瓷盘中。第一盘先端给了董加耕,董加耕礼貌地让给了。说:“谢谢!”他又对董加耕说:“你年轻,是从农村来的,多吃一点。”又问他:“你是哪里人?”董加耕说:“江苏盐城人。”“你是苏北盐城人,知道盐城有‘两乔’吗?”董加耕猛一愣,心里想:我们那里是水乡,桥很多,怎么说只有‘两桥’呢?他一时没有听懂这问话的含意,只是盯着不答。知道董加耕没听懂,便提示说:“‘两乔’,他们都很会写文章。”董加耕一下子想了起来,便高兴地回答说:“我知道,他们是我的同乡胡乔木、乔冠华。”高兴地笑起来。
据参加这次宴会的回忆说,批评把“社教”运动的性质说成是“四清”与“四不清”,并指出党内外矛盾交叉的观点是非马克思主义的。当他谈到党内产生修主主义的危险时,“席间鸦雀无声”。
最后一个生日:面条全碎在锅里
1975年12月26日,是82岁生日,也是他最后一个生日。这天,特地请来了以前在自己身边工作过的几位同志。一早,的女儿李敏、李讷和护士长吴旭君、秘书张玉凤等人也来到游泳池,的居室立刻传出了欢笑声。
这次生日,餐桌上也很简单,只是比平时多了几样菜。负责生活事务的吴连登给田树滨师傅打电话的时候,田师傅正在电话机边守着。田树滨是的面点师傅,面食点心做得特别好。生日的长寿面,每次都是他擀的。田师傅接起电话说:“哟,你现在才来电话,今天是主席生日,我一直守在电话旁边哩。”吴连登说:“你过来吧。”田师傅拿上厨具来到的厨房。没多久,说要吃饭。田师傅把面条下入沸滚的锅里,但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面条全碎了,一节一节的,没有一根是整的。这一幕惊呆了厨房的庞师傅、于师傅和吴连登。田师傅流着泪说:“不得了了!从来没有这样的事,我这辈子从来没有做过这样的面条。”吴连登也感觉到十分意外,他暗想:面条碎在锅里,这是天意,还是巧合?说不出是什么道理,但这的确是最后一个生日发生的事。
吃饭的时间短,菜又不多,只等吃寿面。再擀面条肯定来不及了,吴连登当即决定:煮挂面。几十年后吴连登说:“主席临终也不知道这件事,他哪里知道这最后一碗长寿面不是手擀面,而是挂面。但他吃得还是很香。”这顿生日饭,还喝了胖头鱼汤,他高兴地说:“胖头鱼汤好香噢!”吃的时候,他坚持自己用勺舀汤喝,不让别人帮忙。
的这个生日,金日成送来了朝鲜的大苹果表示祝贺。这些苹果,装在竹制的圆形果篮里,篮子的把上缀着两个红色缎带,上面有金日成用朝文亲笔写的“祝主席长寿”几个字。见了老朋友送的礼物,自然高兴。他拿出一个又红又大的苹果,端详片刻,然后对身边的人员说:“这苹果,留下两个,其它的你们分着吃吧。”在分享中,过了他人生中最后一个生日。
4月17日是什么日子?历史上的今天发生了什么?
今天是2023年4月17日星期一,农历闰二月廿七,让我们来一起看看4月17日历史上发生的大事件。
69年4月17日古罗马帝国皇帝奥托逝世
646年4月17日郧国公张亮逝世
1492年4月17日西班牙和哥伦布签订一份准许他航海到亚洲采购香料的合约
1608年4月17日才华横溢、不畏权贵的清初才子金圣叹诞辰
1790年4月17日电学奠基人富兰克林逝世
1814年4月17日纂辑《全唐文》告成
1837年4月17日美国金融家摩根诞辰
1894年4月17日苏共中央第一书记人赫鲁晓夫诞辰
1895年4月17日《马关条约》签订,割让台湾
1898年4月17日维新派成立保国会
1912年4月17日俄国政府枪 杀连那金矿工人,制造“连那惨案”
1917年4月17日列宁发表《四月提纲》
1919年4月17日卓别林等建立自己的电影公司
1925年4月17日一代宗师黄飞鸿去世
1934年4月17日 日 本发表侵华宣言——天羽声明
1934年4月17日法 国取消了托洛茨基的政治避难权
1941年4月17日纳粹德国侵入南斯拉夫
1942年4月17日在缅中国远征军被日军击溃
1943年4月17日中国协助美军击毙山本五十六
1961年4月17日美国制造吉隆滩事件
1975年4月17日柬埔寨红色高棉大
1980年4月17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正式决定恢复我国的代表权
1984年4月17日英国与利比亚断交
1985年4月17日国务院发布《关于严禁物品的规定》
1985年4月17日欧洲提出“尤里卡计划”
1987年4月17日美国对日本首 次实行报复性经济制 裁
1988年4月17日美国海军袭击伊朗
1989年4月17日中国台北体育代表队首 次来大陆比赛
1992年4月17日宝钢二期工程全部建成投产
1997年4月17日韩国法 院终审判决前总统全斗焕和卢泰愚
1998年4月17日我国科学家确认雅鲁藏布江大峡谷世界最深
1998年4月17日武林中人首 次获得段位证书
2009年4月17日偷菜风靡互联网
2014年4月17日《百年孤独》作者马尔克斯逝世
2014年4月17日华润集团原董事长宋林被查
2016年4月17日“常外”校园毒地事件
2019年4月17日氦合氢离子被发现
2019年4月17日沈阳棋盘山突发火灾。
2019年4月17日葡萄牙大巴翻车事故
2021年4月17日济广高速车辆追尾事故
2021年4月17日山西太原化工厂爆 炸事故
2021年4月17日缅甸仰光军方办公室遇 袭事件
2021年4月17日美国明尼苏达州布鲁克林帕克地区枪 击事件
2021年4月17日广西桂林大巴交通事故
2021年4月17日台州海域货船沉没事故
2021年4月17日秘鲁直升机坠毁事故
2021年4月17日美国俄亥俄州哥伦布市枪 击 案
2021年4月17日广州特斯拉交通事故
2021年4月17日中国著 名京剧演员杜近芳去世,享年89岁
活到多少岁,才算是长寿?越长寿越好吗?其实达到这个年龄就很好
在《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的记载中,史上最长寿的人是法国阿尔勒的珍妮·路易斯·卡尔曼,她也是法国最长寿的女性,享年122岁164天。
史上最长寿的男性则是木村次郎右卫门,出生于1897年,享年116岁零54天,他现在依然是史上最长寿的男性记录。
发表在《柳叶刀》子刊上,来自中国疾控中心周脉耕等人对中国人口预期寿命进行估算,研究显示,中国人口出生时预期寿命进一步增长。
预计到2030年,预期寿命将达到79岁,2035年,预期寿命或将增长到81.3岁。
研究表明,中国人均预期寿命继续增长的可能性很大,国家提高预期寿命的目标即将实现。
一、研究发现:人类寿命极限或可达150岁在古代,70岁已经算是长寿老人。可现在,根据世卫组织公布老人划分标准,70岁已经不算老人!
根据世卫组织最新划分:60—74岁为年轻老人;74—90岁为老人;90岁以上为长寿老人。也就是说,74岁以上才算真正意义的老人。
人类寿命的极限又在哪里呢?
2021年5月,发表在 Nature Communication 杂志上,来自新加坡 Gero 生物科技公司和美国罗斯维尔公园综合癌症中心进行了一项联合研究,通过对血液标记物进行监测分析,推测人类寿命极限或可达120—150岁。
但现实是,极少有人活到120岁,这是为什么呢?首先是人的寿命符合正态分布,寿命上限本来就会大于平均寿命。
其次是内部因素,包括遗传、内稳态等。寿命还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如生活水平、饮食习惯、心理状态等,种种因素都会影响寿命无法到达极限值。
而越长寿,可能会面临慢性病等问题。在中国,因慢性病导致死亡占总死亡的88.5%,长寿最大的对手,就是各种慢性病。
长寿很多时候与心态有关,对于普通人而言,达到预期寿命就已经很好了,不必过于追求成为“百寿老人”。
二、长寿老人长啥样?研究发现答案长寿老人有什么特征呢?
2023年4月,发表在《自然·衰老》,广西科学院罗卫飞/王帅团队,就广西297位百岁老人的肠道菌群进行分析,发现百岁老人都有自己独特的肠型,且肠道菌群结构和多样性与年轻人相似。
研究人员推测,百岁老人活得更久,可能与肠道菌群多样性以及稳定度增加有关。
除此之外,百岁的长寿老人还有哪些特别之处呢?
1、乐观的生活态度
活了一辈子,想得开最重要。调查显示,在江苏百岁老人中,他们对生活满意度和快乐感都要比普通人更高。此外大多百岁老人特别自信,并不固执,善于听取他人意见。
2、保持适当的运动
适度合理的运动,有助于预防多种慢性病,或缓解疾病带来的不适,提高生活质量。
3、喜欢吃粗杂粮
不少百岁老人日常饮食偏好玉米、山药、大豆、芋头等粗杂粮,牙口好的百岁老人,还特别喜欢吃凉拌菜,如黄瓜、韭菜丝、大蒜等。
4、饮食偏好清淡
百岁老人们大都喜欢吃“农家菜”,肉类、蔬果都喜欢吃新鲜的,且保持着清淡饮食的习惯。
三、专家:其实人人都能活到一百岁!著名健康教育专家、北京安贞医院教授洪昭光曾说过,“按照生物学远离,人的寿命周期应该是生长周期的5—7倍,根据推算,正常人类寿命最短应该是100岁。”
要想轻松活到100岁,关键在于过好人生前60年,为了长寿不妨做好以下几件事:
远离胖肚子、粗脖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发表在《OBESITY》杂志上的研究显示,颈围每增粗5%,腹型肥胖风险增加36%。而这种体型对心脏等器官影响非常大。
要想远离胖肚子、粗脖子,应该规律生活,不熬夜,检查耐力训练,让脂肪不要堆积在腹部。
别让血管轻易变“脆”血糖与血管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大血管病变是糖尿病的主要并发症之一,且易并发冠心病、脑卒中等。为了避免血管破裂,饮食中因注重粗细搭配,降低胆固醇。
养生别忘了要“养心”健康,一半是心理健康;疾病,一半是心理疾病。养生的关键在于养心,心情舒畅,吃饭自己吃得香。
百岁老人多是心胸开阔、性格随和、心地善良。凡事计较,爱钻牛角尖,脾气暴躁,则容易早逝。
健康是可以吃出来的要想身体好,吃饭八分饱。老年人应该什么都是,但也要适可而止,荤素搭配,七八分饱,营养正好。
长寿是每个人的希望,但想要健康走好晚年,就要在60岁对身体“用心”,80岁前保持年轻心态,快快乐乐一辈子。
参考资料:
[1]《2020盘点 | 世界上最长寿的人》. 吉尼斯世界纪录.2021-01-01
[2]《什么是衰老?最新研究:人类寿命极限在120-150岁之间》.学术头条.2021-05-27
[3]《《自然·衰老》:长命百岁奥秘或在肠中!近300名广西百岁老人研究发现,与年轻人相似的肠道菌群结构和多样性,或许是长寿的关键》.奇点网.2023-04-22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