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取象
八字算命,不知阴阳五行怎么行?五行的顺序怎么排?鑫森淼焱垚
五行是中国古代道教哲学的一种系统观,广泛用于中医、堪舆、命理、相术和占卜等方面。五行的意义包涵借着阴阳演变过程的五种基本动态:水(代表润下)、火(代表炎上)、金(代表收敛)、木(代表伸展)、土(代表中和)。中国古代哲学家用五行理论来说明世界万物的形成及其相互关系。它强调整体,旨在描述事物的运动形式以及转化关系。阴阳是古代的对立统一学说,五行是原始的系统论。
初始含义
金——金属
木——植物
水——液体
火——热能
土——土地
五行相生:木→火→土→金→水
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阳木克火,阳火克土,阳土克金,阳金克活水,阳水克木
木生火:木干暖生火;
火生土:火焚木生土;
土生金:土藏矿生金;
金生水:金销熔生水;
水生木:水润泽生木。
五行相克:金→木→土→水→火
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刚胜柔,故金胜木;因为刀具可砍伐树木;(兵器、剪刀不宜放床头)
专胜散,故木胜土;因为树木可扎根土里;木材
实胜虚,故土胜水;因为堤坝可阻止水流;石料
众胜寡,故水胜火;因为大水可熄灭火焰;泉水
精胜坚,故火胜金;因为烈火可熔化金属。
看似相克,其实是相生,木克土生火,水克火。(冰)亥克水。
天干与五行、方位的关系:
甲为栋梁之木,东方。乙为花果之木,东方。
丙为太阳之火,南方。丁为灯烛之火,南方。
戊为城墙之土,中方。己为田园之土,中方。
庚为斧钺之金,西方。辛为首饰之金,西方。
壬为江河之水,北方。癸为雨滴之水,北方。
五行与方位、天干、颜色、神兽的关系:
木:东方,甲乙,绿色,青龙
火:南方,丙丁,红色,朱雀
土:中央,戊己,黄色,黄麟
金:西方,庚辛,白色,白虎
水:北方,壬癸,黑色,玄武
五行时间
干支历是以60组各不相同的天干地支标记年、月、日、时的一种历法,是中国所特有的阳历。它以立春为岁首,年长即回归年,用二十四节气划分出十二个月,没有闰月。干支历能反映出一年四季的气候变化。
所以干支历的月份按五行来说:
寅、卯、辰月属木,主宰春季,代表东方;
巳、午、未月属火,主宰夏季,代表南方;
申、酉、戌月属金,主宰秋季,代表西方;
亥、子、丑月属水,主宰冬季,代表北方;
辰、未、戌、丑,单个而言都属土,为四方土,主宰四季最后一个月。
季节关系
五行是指气体的五种运动方式。
春天属木,代表气体向四周扩散的运动方式。春天,花草树木生长茂盛,树木的枝条向四周伸展,养料往枝头输送,所以春属木。
夏天属火,代表气体向上的运动方式。火的特点就是向上,夏天各种植物向上生长,长势迅猛,所以夏属火。
长夏属土,长夏是夏和秋之间的一段过度期,天气湿热,庄稼走向成熟的一段时期,所以长夏属土。
秋天属金,代表气体向内收缩的运动方式。金的特点是稳固,秋天收获,人们储蓄粮食为过冬作准备,树叶凋落,所以秋属金。
冬天属水,代表气体向下的运动方式。水往低处流,冬天万物休眠,为春天蓄积养料,所以冬属水.
古人认为一年可细分为五季,分别对应木、火、土、金、水五行。
节气歌
春雨(寅)惊春(卯)清谷天(辰),
夏满(巳)芒夏(午)暑相连(未),
秋处(申)露秋(酉)寒霜降(戌),
冬雪(亥)雪冬(子)小大寒(丑)。
节气歌,每两个字为一个月,以节为始,以气为本。(以第一字为节,第二字为气,两字一月)
古语云:天开于子,地辟于丑,人生于寅。自混沌鸿蒙,开天辟地,人立其中,天、地、人三才立,万物成。清者上浮为天,浊者下降为地,圣人立于天地之间,仰观天文,俯察地理,调节阴阳,和谐万物。天道重子,地道重丑,人道重寅。故以寅月为岁首,立春为岁首元旦,此为干支阳历之法。
木,始于寅(立春),旺于卯(春分至极),接地气于辰(清明)。圣人立法,以木为人,人生于寅,重寅月,立春为元旦,人气旺于卯(春分),及至清明,人气入土,是为辰月,人气入土,乃人气衰而入墓之象,世人哀之,故以人气入土,设辰月清明节扫墓祭奠之。木气入土,犹人入墓,折柳喻木,寒食禁火,辰月清明也。
火,始于巳(立夏),旺于午(夏至至极),接地气于未(小暑),太阳虽炙热至极,然炙烤大地,与大地产生反应,产生暑气效果,需要时日,当在未月(小暑),日接地气,暑气形成,天地同热。
土,旺于四季,四季之末月:辰、未、戌、丑,皆为土。人虽贵为三才之一,然终为土所造,生于地,立于地,制于地,归于地。人一生皆离不开土。辰、未、戌、丑皆为地球地气与太阳阳气,产生剧烈反应的四个土月。
金,始于申(立秋),旺于酉(秋分至极),接地气于戌(寒露),秋高气爽,天凉接地气,始凝为露水,是为戌月(寒露)。
水,始于亥(立冬),旺于子(冬至至极),接地气于丑(小寒),天寒地冻,天寒接地气,地始冻,是为丑月(小寒)。
学说应用
五行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道家认为宇宙万物,都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要素的运行(运动)和循环生克变化所构成,常视为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哲学。五行在人体来讲,代表五脏六腑,各有所属;甲-胆,乙-肝,丙-小肠,丁-心,戊-胃,己-脾,庚-大肠,辛-肺,壬-膀胱,癸-肾脏,这十基本的,一定要非常熟;但是要记得,阴阳可能会互为表里,比如说,甲木受克,可能是胆不好,但也可能应验在肝脏,因为阴阳是互为表里,甲木受伤,木很弱的话,乙木也会跟着非常弱,它又可能应验在胆,也有可能应验在肝;丙也一样,可能应验在小肠,但是你说他的心脏功能一定也不会太好,丙火受克,证明火非常的弱,就是水来克火,火要弱,一定是没有木来生,丙火弱,丁火也一定跟着弱。这十个天干,在我们人体来讲,各代表不同的部位;己-脾受克,你说脾不好,人家可能不知道,但通常断有可能是糖尿病,通常是胰岛素分泌不正常,导致糖尿病的一个原因;庚-大肠受克,最容易发生的事情是痔疮;气管什么都属于肺;这是基本的,但是人的健康不止是这样。在命理学中运用阴阳五行相生相克原理推断一个人命运之吉凶祸福的行为也称为指迷算命。
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独创的,它光辉的哲学思想,对中国科学事业的发展有极重大的促进作用。五行学说的实质,认为世界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种最基本物特性条件构成的,自然界各种事物和现象的发展、变化,都是这五种不同的条件不断运动和相互作用的结果。
中国古代人民,上观天文,下察地理,近取诸身,远取诸物。根据太阳、月球对地球来回寒热一年十二月周期运动变化的交互作用,总结了一整套适合我国农业生产发展的干支纪年纪月历法,并发展成为融入五行生克学在内,影响至现,在的“干支纪年月五行生克历法”。
木,具有生发,条达的特性,属东方。火,具有炎热,向上的特性,属南方。土,具有长养、化育的特性,属中央。金,具有清静、收杀的特性,属西方。水,具有寒冷、向下的特性,属北方。
五行学说采用取象比类的方法,将世上万事万物朴素地分为五类,在五行属性的基础上,运用生克制化的关系,来说明和解释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变化。像阴阳一样,五行之间存在着相生相克的规律。相生相克是任何事物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没有相生,就没有任何事物的发生发展,没有相克,就没有事物发生发展中的协调和平衡。相生保证了事物发展的原动力和可能性,相克保证了事物发展的控制力和协调性。事物之间这种生中有克,克中有生,相辅相成,互相为用的关系,推动和维持事物的不断生长、变化和发展。《类经图翼》曰:“盖造化之机,不可无生,亦不可无制。无生则发育无由,无制则亢而为害。生克循环,运行不息,而天地之道,斯无穷已。”
运用五行的各种特性,以木火土金水为中心,凡自然界中的各种现象、特征、形态、功能、表现等诸方面和五行中某一行的特性相类似,就 把它归纳于哪一行中,分成五类,在五行属性的基础上分门别类作系统归纳,将各种纷繁复杂的现象理出五行规律,从而可以说明各类之间的联系及变化关系。
中医五行
五行,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类机制。它是用来阐释事物之间相互关系的抽象概念,具有广泛的涵义,并非仅指五种具体物质本身。五行学说是以五种机制的功能属性来归纳事物或现象的属性,并以五者之间的相互滋生、相互制约来论述和推演事物或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及运动变化规律。
五脏中心属火,肺属金,肝属木,脾属土,肾属水。
凡具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等作用或性质的事物,均归属于木;
具有温热、升腾作用或性质的机制,均归属于火;
具有承载、生化、受纳作用的机制,均归属于土;
具有清洁、肃降、收敛作用的机制,均归属于金;
具有寒凉、滋润、向下运行的机制,均归属于水。
五行学说用五行之间的生、克关系来阐释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认为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静止的,而是在不断的相生、相克的运动中维持协调平衡的。
这一学说在中医学的应用,主要是以五行的特性来分析研究机体的脏腑、经络、生理功能的五行属性和相互关系,以及阐释它们在病理情况下的相互影响。
因此,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既用作在理论上的阐释,又具有指导临床的实际意义。
自古以来,中国先贤把五行理论巧妙地运用于医学领域,以五行辩证的生克关系来认识、解释生理现象,尽力适应内部自然规律以养生,努力掌握人体运行机制以防病、治病,取得了无比丰富的经验和成果。
五行学说的形成
商代“五方”观念
据考证,五行在商代甲骨文里就有萌芽。在甲骨文中有“四方”之说,不难看出,商代崇尚的是中央,所以就有五方的观念,四方加一个中央,就是五方。张其成认为五方的观念就是中国人在空间问题的觉醒,这样五行就诞生了。
五行的“行”字,就是一个空间。安阳“小屯村”的殷墟,有一个叫“倒金字塔”的古代帝王陵墓。那个陵墓的形状是一层一层,上面大,下面小,到最下面、最底下的时候,就像亚洲的“亚”字,中间就是一个棺材,这个形状就像一个倒金字塔。据专家考证,这个“亚”就是四方,再加中间就是五方。
在《五行识人》一书中提到:在殷墟甲骨文和金文里面大量“亚”字的出现,就是五行的开始。因此,商代就有了五方的观点,而且崇尚“中央”。
道家五行学说最早,旨在描述事物的运动形式以及转化关系。五行学说是我国古代的取象比类学说,不是五种元素,而是将万事万物按照润下、炎上、曲直、从革、稼穑的性质归属到水火木金土五个项目中,与西方古代的地、水、火、风四元素学说有区别,是集哲学、占卜、算命、历法、中医学、社会学等诸多学于一身的理论。
五行系指古人把宇宙万物划分为五种性质的事物,也即分成木、火、土、金、水五大类,并叫它们为“五行”。早见《尚书·洪范》记载:“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弯曲,舒张),金曰从革(成分致密,善分割),土爰稼穑(意指播种收获)。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甘。”这里不但将宇宙万物进行了分类,而且对每类的性质与特征都做了界定。后人根据对五行的认识,又创造了五行相生相克理论,这个理论主要在“五行生克”定律上面。
相生,是指两类属性不同的事物之间存在相互帮助,相互促进的关系;具体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相克,则与相生相反,是指两类不同五行属性事物之间关系是相互克制的;具体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八字算命,不知阴阳五行怎么行?五行的顺序怎么排?鑫森淼焱垚
五行是中国古代道教哲学的一种系统观,广泛用于中医、堪舆、命理、相术和占卜等方面。五行的意义包涵借着阴阳演变过程的五种基本动态:水(代表润下)、火(代表炎上)、金(代表收敛)、木(代表伸展)、土(代表中和)。中国古代哲学家用五行理论来说明世界万物的形成及其相互关系。它强调整体,旨在描述事物的运动形式以及转化关系。阴阳是古代的对立统一学说,五行是原始的系统论。
初始含义
金——金属
木——植物
水——液体
火——热能
土——土地
五行相生:木→火→土→金→水
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阳木克火,阳火克土,阳土克金,阳金克活水,阳水克木
木生火:木干暖生火;
火生土:火焚木生土;
土生金:土藏矿生金;
金生水:金销熔生水;
水生木:水润泽生木。
五行相克:金→木→土→水→火
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刚胜柔,故金胜木;因为刀具可砍伐树木;(兵器、剪刀不宜放床头)
专胜散,故木胜土;因为树木可扎根土里;木材
实胜虚,故土胜水;因为堤坝可阻止水流;石料
众胜寡,故水胜火;因为大水可熄灭火焰;泉水
精胜坚,故火胜金;因为烈火可熔化金属。
看似相克,其实是相生,木克土生火,水克火。(冰)亥克水。
天干与五行、方位的关系:
甲为栋梁之木,东方。乙为花果之木,东方。
丙为太阳之火,南方。丁为灯烛之火,南方。
戊为城墙之土,中方。己为田园之土,中方。
庚为斧钺之金,西方。辛为首饰之金,西方。
壬为江河之水,北方。癸为雨滴之水,北方。
五行与方位、天干、颜色、神兽的关系:
木:东方,甲乙,绿色,青龙
火:南方,丙丁,红色,朱雀
土:中央,戊己,黄色,黄麟
金:西方,庚辛,白色,白虎
水:北方,壬癸,黑色,玄武
五行时间
干支历是以60组各不相同的天干地支标记年、月、日、时的一种历法,是中国所特有的阳历。它以立春为岁首,年长即回归年,用二十四节气划分出十二个月,没有闰月。干支历能反映出一年四季的气候变化。
所以干支历的月份按五行来说:
寅、卯、辰月属木,主宰春季,代表东方;
巳、午、未月属火,主宰夏季,代表南方;
申、酉、戌月属金,主宰秋季,代表西方;
亥、子、丑月属水,主宰冬季,代表北方;
辰、未、戌、丑,单个而言都属土,为四方土,主宰四季最后一个月。
季节关系
五行是指气体的五种运动方式。
春天属木,代表气体向四周扩散的运动方式。春天,花草树木生长茂盛,树木的枝条向四周伸展,养料往枝头输送,所以春属木。
夏天属火,代表气体向上的运动方式。火的特点就是向上,夏天各种植物向上生长,长势迅猛,所以夏属火。
长夏属土,长夏是夏和秋之间的一段过度期,天气湿热,庄稼走向成熟的一段时期,所以长夏属土。
秋天属金,代表气体向内收缩的运动方式。金的特点是稳固,秋天收获,人们储蓄粮食为过冬作准备,树叶凋落,所以秋属金。
冬天属水,代表气体向下的运动方式。水往低处流,冬天万物休眠,为春天蓄积养料,所以冬属水.
古人认为一年可细分为五季,分别对应木、火、土、金、水五行。
节气歌
春雨(寅)惊春(卯)清谷天(辰),
夏满(巳)芒夏(午)暑相连(未),
秋处(申)露秋(酉)寒霜降(戌),
冬雪(亥)雪冬(子)小大寒(丑)。
节气歌,每两个字为一个月,以节为始,以气为本。(以第一字为节,第二字为气,两字一月)
古语云:天开于子,地辟于丑,人生于寅。自混沌鸿蒙,开天辟地,人立其中,天、地、人三才立,万物成。清者上浮为天,浊者下降为地,圣人立于天地之间,仰观天文,俯察地理,调节阴阳,和谐万物。天道重子,地道重丑,人道重寅。故以寅月为岁首,立春为岁首元旦,此为干支阳历之法。
木,始于寅(立春),旺于卯(春分至极),接地气于辰(清明)。圣人立法,以木为人,人生于寅,重寅月,立春为元旦,人气旺于卯(春分),及至清明,人气入土,是为辰月,人气入土,乃人气衰而入墓之象,世人哀之,故以人气入土,设辰月清明节扫墓祭奠之。木气入土,犹人入墓,折柳喻木,寒食禁火,辰月清明也。
火,始于巳(立夏),旺于午(夏至至极),接地气于未(小暑),太阳虽炙热至极,然炙烤大地,与大地产生反应,产生暑气效果,需要时日,当在未月(小暑),日接地气,暑气形成,天地同热。
土,旺于四季,四季之末月:辰、未、戌、丑,皆为土。人虽贵为三才之一,然终为土所造,生于地,立于地,制于地,归于地。人一生皆离不开土。辰、未、戌、丑皆为地球地气与太阳阳气,产生剧烈反应的四个土月。
金,始于申(立秋),旺于酉(秋分至极),接地气于戌(寒露),秋高气爽,天凉接地气,始凝为露水,是为戌月(寒露)。
水,始于亥(立冬),旺于子(冬至至极),接地气于丑(小寒),天寒地冻,天寒接地气,地始冻,是为丑月(小寒)。
学说应用
五行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道家认为宇宙万物,都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要素的运行(运动)和循环生克变化所构成,常视为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哲学。五行在人体来讲,代表五脏六腑,各有所属;甲-胆,乙-肝,丙-小肠,丁-心,戊-胃,己-脾,庚-大肠,辛-肺,壬-膀胱,癸-肾脏,这十基本的,一定要非常熟;但是要记得,阴阳可能会互为表里,比如说,甲木受克,可能是胆不好,但也可能应验在肝脏,因为阴阳是互为表里,甲木受伤,木很弱的话,乙木也会跟着非常弱,它又可能应验在胆,也有可能应验在肝;丙也一样,可能应验在小肠,但是你说他的心脏功能一定也不会太好,丙火受克,证明火非常的弱,就是水来克火,火要弱,一定是没有木来生,丙火弱,丁火也一定跟着弱。这十个天干,在我们人体来讲,各代表不同的部位;己-脾受克,你说脾不好,人家可能不知道,但通常断有可能是糖尿病,通常是胰岛素分泌不正常,导致糖尿病的一个原因;庚-大肠受克,最容易发生的事情是痔疮;气管什么都属于肺;这是基本的,但是人的健康不止是这样。在命理学中运用阴阳五行相生相克原理推断一个人命运之吉凶祸福的行为也称为指迷算命。
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独创的,它光辉的哲学思想,对中国科学事业的发展有极重大的促进作用。五行学说的实质,认为世界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种最基本物特性条件构成的,自然界各种事物和现象的发展、变化,都是这五种不同的条件不断运动和相互作用的结果。
中国古代人民,上观天文,下察地理,近取诸身,远取诸物。根据太阳、月球对地球来回寒热一年十二月周期运动变化的交互作用,总结了一整套适合我国农业生产发展的干支纪年纪月历法,并发展成为融入五行生克学在内,影响至现,在的“干支纪年月五行生克历法”。
木,具有生发,条达的特性,属东方。火,具有炎热,向上的特性,属南方。土,具有长养、化育的特性,属中央。金,具有清静、收杀的特性,属西方。水,具有寒冷、向下的特性,属北方。
五行学说采用取象比类的方法,将世上万事万物朴素地分为五类,在五行属性的基础上,运用生克制化的关系,来说明和解释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变化。像阴阳一样,五行之间存在着相生相克的规律。相生相克是任何事物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没有相生,就没有任何事物的发生发展,没有相克,就没有事物发生发展中的协调和平衡。相生保证了事物发展的原动力和可能性,相克保证了事物发展的控制力和协调性。事物之间这种生中有克,克中有生,相辅相成,互相为用的关系,推动和维持事物的不断生长、变化和发展。《类经图翼》曰:“盖造化之机,不可无生,亦不可无制。无生则发育无由,无制则亢而为害。生克循环,运行不息,而天地之道,斯无穷已。”
运用五行的各种特性,以木火土金水为中心,凡自然界中的各种现象、特征、形态、功能、表现等诸方面和五行中某一行的特性相类似,就 把它归纳于哪一行中,分成五类,在五行属性的基础上分门别类作系统归纳,将各种纷繁复杂的现象理出五行规律,从而可以说明各类之间的联系及变化关系。
中医五行
五行,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类机制。它是用来阐释事物之间相互关系的抽象概念,具有广泛的涵义,并非仅指五种具体物质本身。五行学说是以五种机制的功能属性来归纳事物或现象的属性,并以五者之间的相互滋生、相互制约来论述和推演事物或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及运动变化规律。
五脏中心属火,肺属金,肝属木,脾属土,肾属水。
凡具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等作用或性质的事物,均归属于木;
具有温热、升腾作用或性质的机制,均归属于火;
具有承载、生化、受纳作用的机制,均归属于土;
具有清洁、肃降、收敛作用的机制,均归属于金;
具有寒凉、滋润、向下运行的机制,均归属于水。
五行学说用五行之间的生、克关系来阐释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认为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静止的,而是在不断的相生、相克的运动中维持协调平衡的。
这一学说在中医学的应用,主要是以五行的特性来分析研究机体的脏腑、经络、生理功能的五行属性和相互关系,以及阐释它们在病理情况下的相互影响。
因此,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既用作在理论上的阐释,又具有指导临床的实际意义。
自古以来,中国先贤把五行理论巧妙地运用于医学领域,以五行辩证的生克关系来认识、解释生理现象,尽力适应内部自然规律以养生,努力掌握人体运行机制以防病、治病,取得了无比丰富的经验和成果。
五行学说的形成
商代“五方”观念
据考证,五行在商代甲骨文里就有萌芽。在甲骨文中有“四方”之说,不难看出,商代崇尚的是中央,所以就有五方的观念,四方加一个中央,就是五方。张其成认为五方的观念就是中国人在空间问题的觉醒,这样五行就诞生了。
五行的“行”字,就是一个空间。安阳“小屯村”的殷墟,有一个叫“倒金字塔”的古代帝王陵墓。那个陵墓的形状是一层一层,上面大,下面小,到最下面、最底下的时候,就像亚洲的“亚”字,中间就是一个棺材,这个形状就像一个倒金字塔。据专家考证,这个“亚”就是四方,再加中间就是五方。
在《五行识人》一书中提到:在殷墟甲骨文和金文里面大量“亚”字的出现,就是五行的开始。因此,商代就有了五方的观点,而且崇尚“中央”。
道家五行学说最早,旨在描述事物的运动形式以及转化关系。五行学说是我国古代的取象比类学说,不是五种元素,而是将万事万物按照润下、炎上、曲直、从革、稼穑的性质归属到水火木金土五个项目中,与西方古代的地、水、火、风四元素学说有区别,是集哲学、占卜、算命、历法、中医学、社会学等诸多学于一身的理论。
五行系指古人把宇宙万物划分为五种性质的事物,也即分成木、火、土、金、水五大类,并叫它们为“五行”。早见《尚书·洪范》记载:“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弯曲,舒张),金曰从革(成分致密,善分割),土爰稼穑(意指播种收获)。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甘。”这里不但将宇宙万物进行了分类,而且对每类的性质与特征都做了界定。后人根据对五行的认识,又创造了五行相生相克理论,这个理论主要在“五行生克”定律上面。
相生,是指两类属性不同的事物之间存在相互帮助,相互促进的关系;具体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相克,则与相生相反,是指两类不同五行属性事物之间关系是相互克制的;具体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全数命理学》干支 五行和纳音
一、干支
(一)、干支的起源
相传黄帝时期大臣大挠创造了干支纪法,至今已有四千七百多年。
黃帝
以公元前2697年(黄帝元年)为甲子年,作为纪年的开始。由此推算,公元0年为第45个庚申年,公元1980年为第78个(45+33)庚申年,1984年为第79个甲子年。从殷代甲骨卜辞中,可查到用干支纪法和预报天气的记载。用干支纪法来表示人的出生时间(年、月、日、时),就是人的生辰四柱,也叫八字。由此看来,四柱八字是离不开干支的,而干支则是来源于历法中的年、月、日、时。例如,北京时间阳历1949年10月1日14时,用干支纪法就是己丑年、癸酉月、甲子日、辛未时。在这个时辰出生的人,其八字就是:己丑、癸酉、甲子、辛未。
(二)、干支的序数及搭配规则
黄帝与大挠
天干:1甲—2乙—3丙—4丁—5戊—6己—7庚—8辛—9壬—10癸。
地支:1子—2丑—3寅—4卯—5辰—6巳—7午—8未—9申—10酉—11戌—12亥。
单数干支属阳,双数干支属阴。干支中按阳干配阳支,阴干配阴支搭配成六十种不同的组合,称为“六十甲子”。甲为十干之首,子为十二支之首,相配为“甲子”;十干之2与十二支之2相配为“乙丑”,十干之3与十二支之3相配为“丙寅”.....直到十干之10与十二支之12相配为“癸亥”。
二、五行
(一)、五行来源
黄帝时期的鬼臾区
五行寓万物,万物归五行。每年、每月、每日、每时都有干支五行相对应。相传黄帝时期鬼臾区创造了五行。鬼臾区又作鬼容区,号大鸿。传说是上古医家,黄帝臣,曾佐黄帝发明五行,详论脉经,于难经究尽其义理,以为经论。
五行蕴涵着太阳对地球作用力的信息。春天太阳开始由南回归线向北移动,地球北半球逐渐变暖,万物开始生长,所以五行木旺。夏天太阳在北回归线附近,天气炎热,所以北半球五行火旺、土燥。秋天太阳由北回归线向赤道移动,果实丰收,北半球五行金旺。冬天太阳由赤道向南移动,北半球变冷,五行水旺、土湿。这些规律在南半球刚好相反。
(二)、干支配五行规则
五行生克
天干:甲乙为木,丙丁为火,戊己为土,庚辛为金,壬癸为水。
地支:寅卯为木,巳午为火,辰、未、戍、丑为土,申酉为金;亥子为水。
按上述干支序数确定五行的阴阳属性,即单数为阳五行,双数为阴五行。
三、干支纳音
(一)、干支纳音来源
《三命通会》论纳音取象:昔者,黄帝将甲子分轻重而配成六十,号曰花甲子,其花字诚为奥妙,圣人借意而喻之,不可着意执泥。夫自子至亥十二宫,各有金、木、水、火、土之属,始起于子为六阳, 终于亥为六阴,其五行所属金、木、水、火、土,在天为五星,于地为五岳,于德为五常, 于人为五脏,其于命也为五行。是故甲子之属乃应之于命,命则一世之事。故甲子纳音象, 圣人喻之,亦如人一世之事也。何言乎?
四库藏书《三命通会》
(二)干支配纳音法则
1、数字与纳音五行的对应关系:1水、2火、3木、4金、5土。
2、将天干分成5组:1甲乙、2丙丁、3戊己、4庚辛、5壬癸。。
3、将地支分成3组:1子丑午未、2寅卯申酉、3辰巳戌亥。
4、将天干、地支对应的数字相加,其和大于5时除以5,取其余数配纳音。
5、将计算结果1变3,3变1,2变4,4变2,5不变。
六十甲子纳音五行表
例1:庚申年,庚为4,申为2,两者相加得6,6除以5取余数1,把1变为3,所以庚申纳音是木。
例2:庚戌年,庚为4,戌为3,两者相加得7,7除以5取余数2,把2变为4,所以庚戌年为4,属于金命。
例3:甲子年,甲为1,子为1,两者相加得2,2变为4,所以甲子年为4,纳音是金。
这样干支的纳音五行基本上不用记忆,用5以下的数来推算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