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热辨证、寒热错杂、寒热转化、寒热真假
寒热
寒热,是辨别疾病性质的两纲。一般来说,寒证表示机体阳气不足或感受寒邪所致的证候,热证表示机体阳气偏盛或感受热邪所致的证候。寒热在《内经》中论述颇多,比较明确,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明确指出:“阳胜则热,阴胜则寒”,在《素问·至真要大论》中又提出了“寒者热之,热者寒之”的治则。
寒 证
寒证,是感受寒邪,或阳虚阴盛,机体的机能活动衰减所表现的证候。其临床症状为:恶寒喜暖、口淡不渴、面色苍白、小便清长、大便稀溏、舌质淡、苍白而滑润、脉迟等。其病因病机为:感受寒邪,或因阳气不足,皆能致人体温煦不足,故现恶寒、面白、喜暖;阴盛于内,津液不伤则口淡不渴;阳虚不能温化小液,故小便清长,大便溏薄;阳气不足,寒湿内生,必见舌淡苔白而润;阳虚气弱,血脉则鼓动无力,脉迟。
热 证
热证,是感受热邪,或阳盛阴衰,表现为体机能活动亢进的证候。其临床症状为:发热喜凉,口渴饮冷,面红目赤,大便燥结,舌红苔黄而干,脉数。其病因病机为:其病因可由外感火热之邪而致,亦可由七情郁火,或饮食积热、或房室劳倦,受损,导致阴虚阳亢等引起。若阳热偏盛,则身热喜冷;火热伤阴,津液被耗,故口渴饮冷,且小便短赤;大肠津液不足,则大便燥结;阳热亢盛,迫血流加速,故脉数。
寒证与热证关系
寒热错杂
寒热错杂,是指寒、热证同时并见。临床上一般常见有上热下寒、上寒下热、表寒里热、表热里寒等。 上热下寒:阳盛于上,阴盛于下。症见胸中烦热、频频欲吐(上热);腹痛喜按、大便稀薄(下寒)。 上寒下热:阴盛于上,阳盛于下。症见胃脘冷痛、呕吐清稀(上寒);小便短赤、大便燥结(下热)。 表寒里热:外受寒邪所侵,表未解而邪入里化热;或内本有热而又复感寒邪。症见:恶寒、发热、无汗、身痛(表寒);气喘、烦躁、口渴饮冷、尿赤便秘(里热)。 表热里寒:外感风热而内伤生冷,或平素脾胃虚寒而外受风热所致。症见:发热、头痛、咽喉肿痛(表热);小便清长、大便溏薄、畏寒肢冷(里寒)。
寒热转化
临床上寒热的转化,一是先寒证,而后转为热证,寒证渐退;一是先热证,而后转为寒证,热证渐退。这种转换主要取决于正邪双方的盛衰,凡寒转热者,皆为邪盛而正气尚充,阳气旺盛,而从阳化热。如感受寒邪,开始恶寒、发热、身痛、无汗、苔白、脉浮紧,为表寒证。病变进一步发展,寒邪入里化热、恶寒等症状消退,并出现心烦口渴、苔黄、脉数等症,此即表示证候已由表寒转化成里热。凡热转寒者,多是邪热伤正,正不胜邪,阳气衰败所致。如高热者,由于大汗不止,阳从汗泄,或吐泻频频,阳随津脱,出现四肢厥冷、面色苍白、脉转沉迟,说明由热证转化成寒证。
寒热真假
寒热真假,指疾病处于危重阶段,往往会出现临床征象与疾病本质不一样的情况,即热证见寒象,寒证见热象。 真热假寒:阳热内郁,不能外达,格阴于外。症见面色晦滞,但目光炯炯有神,唇红焦燥,神昏但时烦躁,扬手掷足,气血息热,声音响亮,口气臭秽,排泄物臭秽气味、口渴饮冷、身寒反不欲衣、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脉沉按之有力、手足冷而胸腹灼手、舌红绛、苔焦黄黑、干燥起刺。 真寒假热:阴盛于内,格阳于外。症见身热、面红、口渴、脉大等类似热证,但其热而欲加衣被,面红而肢冷、口渴而喜热饮,且饮不多、脉大而无力,并有小便清长、大便稀溏、舌淡苔白等。
中医八纲辨证汇总:阴、阳、表、里、寒、热、虚、实!
八纲辨证汇总:阴、阳、表、里、寒、热、虚、实是什么意思?
八纲---阴、阳、表、里、寒、热、虚、实,是中医辨证中最主要部分,通过临床,为运用四诊,掌握病情,按照疾病发展规律进行分析归纳,把已发现的证候分为八类(八纲),各类全有它的代表性,用以确定疾病的属类,从而得出正确的诊断,再予处方、用药,才能取得满意的疗效.在内伤杂病里以脏腑辨证属纲领;在外感病中,伤寒部分用六经辨证方法;温病部分就要用三焦辨证和卫气营血辨证方法了.
疾病的发展一般直接影响机体的变化,所以症状、舌苔与脉象等都可以用八纲进行分析,从而得出病变的性质,病位的浅深,邪正的盛衰,以推断预后和转归.
当然八纲的运用并不是孤立的,静止的,而是互为因果,互有联系,依据正邪交争的情况总结出来的.
下面分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四个辨证来说说:
一、阴阳辨证
阴阳,是一切事物本身存在的对立而统一的两个方面,在八纲中表、热、实为阳证;里、寒、虚是阴证.因此,阴阳实际上就是八纲中的总纲领.凡阳证病人多热多实;阴证病人多虚多寒了.
1、阴证
从望诊可以看出,病人面色暗淡,精神萎靡不振,疲倦无力,举动迟钝,喜锩卧,愿意安静,很少讲话,声音低微,怕冷,喜暖,四肢清冷,口淡,不欲饮水,大便溏软或稀,小便清长,舌苔白腻质淡体胖且嫩,脉象沉迟无力等都属阴证.
2、阳证
病人面色赤红,目光炯炯,高热口渴,举动轻捷,神烦着急,口唇焦干发裂,言语响亮有力,呼吸气粗,大便干燥味臭,小便赤热,舌质红绛,苔黄且厚,脉象浮洪滑数按之有力等,这都属于阳证.
二、表里辨证
表里是病变的部位浅深的概念,凡是六淫外邪侵犯人体,发病初期,外邪还在皮毛的为表证;外邪内传入里及病邪自内产生,都要算是里证.
1、表证
六淫伤人皮表,患者头痛怕冷,鼻塞涕多,体痛无汗(或有汗),大便尚正常,舌苔薄白,脉象浮紧或浮数等皆属表证.
2、里证
病变入里或病由内发的疾病全叫里证.外感内传入里,如伤寒阳明腑证,身热汗出,心烦,腹胀满拒按,大便干燥,谵语,脉实有力;或温病邪热内陷心包,神昏谵语,烦渴欲饮,脉洪大者;若由气血不足,五脏虚损及七情内伤的疾病全属里证.
三、寒热辨证
寒热,是突出表现在病情上两种截然不同的性质.寒证,是机体受寒而致病的,多表现功能方面衰退;相反,若是受了热邪的多表现功能方面亢盛.
1、寒证
面色苍白,四肢冻冷,口不渴而饮热,疲倦无力,大便溏稀,小便清长,舌质淡苔滑润,脉象沉迟等.
2、热证
发热不怕冷,怕热,心中烦,口干渴,欲喝冷水,小便赤热,大便干燥味臭,面红唇焦,舌红苔黄起刺,脉象洪数等.
四、虚实辨证
虚指正气虚,实指病邪实.一般说来,凡体壮初病多为实证,体弱久病多属虚证.
1、虚证
从形体上看来是虚弱的,面色恍白,指爪不荣华,气短,行动作喘,说话声音低弱,嗜好卧睡,饮食量少,没有精神,胆怯健忘,泄泻带有不消化的食物,手足冰冷不温,头晕协心慌,失眠盗汗,舌胖嫩白润,边有齿痕,脉象微弱无力等.
2、实证
一般常见的有表实证及里实证两种.
(1)表实证是由外邪闭遏表皮,肺气不能宣通,证见身热怕冷,体痛无汗,脉浮等.
(2)里实证属热的,有面色红、出气粗、身热、烦躁、谵语口干,腹胀拒按,大便数日不通,出虚恭恶臭,小便赤热味臊,舌苔黄厚,脉多数实有力等.
里实证属寒的,可见腹胀拒按,四肢逆冷,脉象沉迟,舌苔白滑腻等,当用温下方法.
上面所讲的八纲,为了清楚起见就桉条区分,当然,是不能独立的看待,必须互相结合起来,分清主次,仔细推敲,才能很好地运用于临床.
具体在病人身上,往往是表里俱虚、俱实,或俱寒与俱热,又有表寒里热,表热里寒,或表虚里实及表实里虚等。
在热证里,又有真寒假热的现象,如口渴而不喜饮,身热反欲穿衣,面红足冷,狂躁无力,舌淡腻润,脉象沉弱无力;也有真热假寒的病人,症状自觉寒冷、可是不欲穿衣,四肢冷而身热齿燥,大便虽泄泻,可是色黑味腐臭,舌苔白干燥,脉象沉弦有力等。
在虚实的辨证中要注意病人的新久,体质强弱,年岁老少等。有时虚实夹杂,有时是表面上看来是虚象,而实质是实证,也有表面上是实象,而内里确属虚证,古人说过这样的话:大实若羸状,至虚有盛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