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卦中,如何用生辰八字测得终身命运?(占身命一)
人出生后根据自己的生辰八字大概就可以推算出这一生的福运之气是衰是旺、是强是弱。大体的初始命运就可以测出来了。
占身命,如果代表自身的世爻逢空,主要代表此人做事一事无成,空就是代表没有,如果世爻入墓,代表这个人不伶俐,缺少谋略;如果遇到了六冲卦,代表做事有始无终,如果是六合卦,代表此人交游谦善、可开拓基业;卦中世爻没有其他相生相扶助而发动,并且自己比较旺相,代表此人白手起家,没有他人的帮助。
世爻如果能够得到年月日的帮助生合,代表贵人见了关爱,小人见了忠敬;如果被年月日相克,则难免被他人所欺凌。
如果世爻落在了带青龙的子孙爻上,这个人必然是立志高远,不贪慕功名利禄,如果子孙爻不旺,那就是超群绝俗的寒士。如果世爻落在了带白虎的财爻上,这样的人虽然不知礼仪,但必然家道殷实,如果财爻旺相,也是粗通文墨。财爻是人的福禄,如果自身衰弱无气,卦中又有其他爻来克,并且没有别的爻相生相救,那这就是至下之命,身薄福也薄。
父母爻代表辛勤劳碌,如果发动了还伤子孙,世爻落在了父母爻上必然是辛辛苦苦,如果在父母爻还带着属金的白虎,那就是宰猪宰羊的屠夫,子孙爻本来就代表六畜,父母克子孙,所以是屠人。
子孙爻代表福气、财源,如果子孙爻衰弱、逢空、入墓,代表这个人福轻,再加上如果世爻又被其他爻克制的话,必然是受制于他人,主依靠寄食于他人;财爻代表妻子,如果代表子孙的子孙爻和妻财爻都衰而无力,就是刑妻丧子的征兆,必是绝俗离尘之辈。
最全面的生辰八字与五行起名知识
大家好,书海慧名是最专业的在线起名网,欢迎大家关注我!
如需要专业起名服务,私信我。
八字即生辰八字,是一个人出生时的干支历日期。是一种哲学标注,八字就是以天地为法的哲学,中华文明的特点就是用哲学标注具体事物,在中国文化中而哲学就是道学,天地法体现的是道法。八字在中国民俗信仰中占有地位,年干和年支组成年柱,月干和月支组成月柱,日干和日支组成日柱,时干和时支组成时柱;一共四柱,四个干和四个支共八个字,故又称四柱八字。
一、天干地支知识
八字术又叫“子平术”。这是因为徐子平对前人的算命术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写出了第一本八字的专著——《渊海子平》(《渊海》和《渊源》的合集),使得八字得以快速的发展,所以后人又称八字算命术为“子平术”。
十天干:甲(jiǎ)、乙(yǐ)、丙(bǐng)、丁(dīng)、戊(wù)、己(jǐ)、庚(gēng)、辛(xīn)、壬(rén)、癸(guǐ);
十二地支:子(zǐ)、丑(chǒu)、寅(yín)、卯(mǎo)、辰(chén)、巳(sì)、午(wǔ)、未(wèi)、申(shēn)、酉(yǒu)、戌(xū)、亥(hài)
二、生辰八字的历法基础
批八字所依据的历法是干支历(又称节气历、甲子历),也就是天文时间的一种。其时间点乃是根据二十四节气划分的,比如不过立春还是算前一年,过了立春就算新一年了;干支历法与农历、公历无直接关系。因为我国的农历是一种阴阳合历。阴历即通常的初一、十五,这是以月亮为依据的。初一月亮亏,十五月亮圆,月亮为阴所以为阴历。而二十四节气,即立春,立冬,冬至,霜降等,这是以太阳为依据的历法成份。比如冬至天冷,立春暖和,这些都是要看太阳的。因为太阳是阳,所以叫阳历。而农历配有二十四节气,带有阳历的成份。至于公历,那是西洋历,是外国的历法,是国家规定使用的历法。比如1月1号元旦,10月1号国庆节等。公历属于阳历,也是以太阳为依据的历法,和我国的干支历是一样的。两部历法在每一年的日期上相对稳定,比如每年2月4号总是立春。记住公历更方便换算干支历。所以八字是要按照阳历的,是以太阳为依据的,不是月亮,所以不能按阴历,即我们说的初一十五。可能有些人还不明白,阴历如果配上干支后,也是一种天文时间,月亮律就是采用的阴历干支时间,时间证明,该方法与太阳律一起运用,才会四柱预测的完整模式。
特别说明算命的月份认定:很多是以农历日期来确定出生月份的,实际规定每两个指定节气为一个月:立春和惊蛰之间为寅月,惊蛰和清明之间为卯月......以此类推。二十四节气,实际是十二个节与十二个气组成的,合在一起称为二十四节气。并且一节、一气交替排列的。例如立春是节,雨水就是气;惊蛰是节,春分就是气;清明是节,谷雨就是气,依次类推。那么在两个节之间的日子就是一个月。例如,在惊蛰与清明之间就是二月,即卯月。如果农历2014年有二月初四,正好在惊蛰的前一天;那么虽然是农历二月,但不能算作二月,只能算作农历的一月,即寅月。具记这一点。
中国自古有一种利用天干和地支来准确记录年、月、日、时的历法叫干支历,其由“年干,年支”、“月干,月支”、“日干,日支”、“时干,时支”,共八个干支所组成(共八个字)。年、月、日、时的干支组合称为“柱”,形成“年柱”、“月柱”、“日柱”、“时柱”,故八字又称为“四柱”或“四柱八字”。
学习八字,都要熟悉干支历。首先,每一年以立春为新一年的开始,立春至惊蛰为寅月(似农历正月),以“节”那一刻为月之始,“气”的最后一刻为月之终;然后依次序推算出月、日、时的天干与地支。
三、如何排四柱八字呢?
八字排年柱
六十甲子
1. 甲子 2.乙丑 3.丙寅 4.丁卯 5.戊辰 6.己巳 7.庚午 8.辛未 9.壬申 10.癸酉;
11.甲戌 12.乙亥 13.丙子 14.丁丑 15.戊寅 16.己卯 17.庚辰 18.辛巳 19.壬午 20.癸未;
21.甲申 22.乙酉 23.丙戌 24.丁亥 25.戊子 26.己丑 27.庚寅 28.辛卯 29.壬辰 30.癸巳;
31.甲午32.乙未33.丙申34.丁酉35.戊戌36.己亥37.庚子38.辛丑39.壬寅40.癸卯
41.甲辰42.乙巳43.丙午44.丁未45.戊申46.己酉47.庚戌48.辛亥49.壬子50.癸丑
51.甲寅52.乙卯53.丙辰54.丁巳55.戊午56.己未57.庚申58.辛酉59.壬戌60.癸亥
八字排月柱
五虎遁年起月诀
甲己之年丙作首,乙庚之岁戊为头。
丙辛岁首寻庚起,丁壬壬位顺行流。
若言戊癸何方求,甲寅之上好追求。
八字排时柱
排时柱注意时项:
1、由于逐月逐日所造成的秒差;
2、夏令时间的误差(调快了一个小时);
3、区域时间的调整(全球共24个时区)。
五鼠遁日起时诀:
甲己还加甲,乙庚丙作初。
丙辛从戊起,丁壬庚子是。
戊癸何方觅,壬子是真途。
四、生辰八字与起名
在姓名学中,同样含有阴阳五行相生相克的关系,这种阴阳五行的变化,如能弥补先天八字的不足,能使当事人的命运由坏向好的方面变化;相反,假如后天的姓名,阴阳五行的关系对其先天八字起了不好的作用,那么,这 个人的运气亦将由好而向坏的方向改变。所以,后天起名取名,可以适当调理五行八字之平衡,不可轻视。为此,古人有训:“与其给子万金,不如赐子好名”。在实际操作中,取名时应先排出当事人的生辰八字,看其喜、忌,喜用神在取名字时 要优先考虑。切不可将忌神排在姓名中。例如:王姓男,八字中喜火忌水,则可将其五行配置定为:“土火土”,或“土火火”,而千万 不可配“土金水”或“土水土”。这是取名时要考虑的首要原则。
五、五行与八字
阴阳五行学说应该说是古代汉民族的哲学思想,是古代中国人民对自然和世界的看法。阴阳五行学说原本分阴阳五行两种说法。阴阳学说来自《易经》,正所谓“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这种学说将世界的变化归集于阴、阳,这是矛盾对立统一的变化。阴阳不是固定的,它们会随外部条件的变化而互相转化。阴中包涵着阳的成份,条件成熟可转化为阳。阳中带有阴,一定条件下又可化成阴。固此阴阳又可分为阳中之阳、阴中之阴、阴中之阳、阳中之阴等四种,由此不断分化并转变而生成世界万物。
五行说是将世界万物都看作是由金、木、水、火、土构成,五行不断的运动变化才创造出这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因此世界万物都带有这五种原素的内在气质。而五行之间以相生相克关系又影响着由它们构成的事物的总的气质。五行的相生相克是指五行的一种对另一种是促进的就是相生,是约束的就是相克。相生关系为: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这是因为木材可以点火,火可使万物燃烧成炭,而灰土之中可炼出金属,金属遇冷可凝结水汽成水,水又使树木成长。相克关系为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这是因为木能破土而出,土能阻挡水的泛滥,水能使火熄灭,火能使金属融化,金属结成刀斧又能杀死树木。
以上只是对阴阳五行的简要说明,阴阳说同五行说相结合使其涵义更加复杂丰富,并同社会的政治、学术之哲学、经济之运行相结合构成中国文化的各个方方面面。
天干地支的阴阳配合很简单,是单数为阳双数为阴,即天干阳性计有甲、丙、戊、庚、壬,阴性计有乙、丁、己、辛、癸,地支阳性计有子、寅、辰、午、申、戌,阴性计有丑、卯、巳、未、酉、亥。
天干地支同五行的配合略显复杂。天干中甲、乙属木,丙、丁属火,戊、己属土,庚、辛属金,壬癸属水。地支中寅、卯属木,巳、午属火,辰、戌、丑、未属土,申、酉属金,亥、子属水。
六、五行五方四时关系
五方是指东、南、西、北、中五个方位,五行及其代表的天干地支各有所主的方向。即东方主甲、乙、寅、卯之木;南方主丙、丁、巳、午之火;西方主庚、辛、申、酉之金;北方主壬、癸、亥、子之水;中方主戊、己、辰、戌、丑、未之土。
五行的方位对于星命术十分重要。通过一个人的八字所包含的阴阳五行所属就可知到其所属方向,通过相生相克之理可知吉凶。例如八字属木命的人往东最有利,往南、北也行,但不可西行,因为往西则木被金克。火命的人最好向南,往北则犯水。金命的人宜往西,往南则受火制。水命的人应该往北,往中央之地则不吉。
四时指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天干地支及五行在四时之中各有盛衰之不同表现。星命理论详见(出生时间与命运)中以旺、相、休、囚、死分别代表五行在四季中盛衰表现。旺是旺盛之意;相是次旺,有辅佐之意;休是休息、停止之意;囚是衰落、被阻止之意;死就是克制而无生气之意。一般来说,当令者旺、我生者相、生我者休、克我者囚、我克者死。
春季里万木复苏,所以以木为当令者,木为“旺”,所属干支为甲、乙、寅、卯、辰等。与木相生的是火、所以火在春季里属“相”。而生木的是水,所以水在春季属“休”。克木的是金,金在春季属“囚”。而木克的是土,所以土在春季属“死”。
夏季为流火之季,以火为“旺”。所属干支为丙、丁、巳、午、未等。火生土,所以土在夏季里属“相”。生火者木,木在夏季属“休”。克火的是水,水在夏季里属“囚”。火克的是金,金在夏季属“死”。
秋季为金黄收获之季,以金为“旺”。所属干支为庚、辛、申、酉、戌等。金生水,所以水在秋季属“相”。生金者为土,土在秋季属“休”。克金的是火,火在秋季属“囚”。木在秋季属“死”。
冬季为寒冷凝水之季,以水为“旺”。所属于支为壬、癸、亥、子、丑等。水生木,木在冬季属“相”。生水者为金,金在冬季属“休”。克水的是土,土在冬季属“囚”。水克火,火在冬季属“死”。
土在星命术中是旺于四季之行,即土在一年中四季的最后一月为旺季。
书海慧名观点
首先,不能将起名、改名过于神话,将人生的命运寄托在一个名字上。
但绝不能随随便便地、草率地起一个名字,导致影响今后的社交和事业发展。
数理学和五行学是起名参考的一部分,只有全方位充分考虑,将不同的起名因素综合分析,才能起一个或改一个真正的好名字,听起来舒畅,看起来雅致,用起来有内涵,又不失文化素养,对一生中的社会交往和学业、事业,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
慧名汇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精髓,首创了“八元素全格命名法”,结合大数据,为用户提供最权威、最科学的起名方案,让用户可以轻松挑选到自己喜欢而无缺憾的好名字。
如需要专业起名服务,私信我。
国学大师王国维丨百里行未半 一曲人间词
95年前,一位身穿长衫,学者模样的人兀自走进了颐和园,他步行至排云殿鱼藻轩,点燃了卷烟,沉思有顷,毅然投入昆明湖自沉,只留下了“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经此世变,义无再辱”的“绝命箴言”。
这个人就是著名学者,一代国学大师王国维。
王国维不仅是中国而且是世界的学者,他在近现代学术文化的诸多方面均有精深的造诣和卓绝的建树。他曾是20世纪20年代大师云集的两大国学重镇——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的通讯导师与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的导师(教授)。仅此两项,现在学术文化界尊他为“国学大师”,自属名至而实归。
但是在学术上卓有成就的他,为什么会在“百里之途,行尚未半”的壮盛之年选择投湖自沉,在他“生年仅半百”的有限年华里,又经历了怎样的人生故事呢?让我们跟随团结版《独上高楼: 王国维传》,一起走近这位划时代的国学大师吧!
一生须惜少年时
海宁盐官镇当年故居
1877年12月3日,王国维出生于海宁盐官镇双仁巷的王氏旧宅。他自述,“维之八字为丁丑十月廿九日辰时。”丁丑是牛年,辰时为上午八九点钟。“苦觉秋风欺病骨,不堪宵梦续尘劳。”王国维《尘劳》诗里的这两句诗,倒颇合他的生辰八字:尘世劳碌开始之时,恰是他这头幼犊呱呱坠地之刻。
王国维少年时,有很好的家庭文化氛围,这对他的读书成才非常重要。不幸的是,生母凌氏,在他三岁刚离襁褓时就过世了。“无父何怙,无母何恃”,不过,王国维虽失恃,却有怙,有一位严而不失其慈,传统而又开明的父亲。旧称父教为“庭训”,他的父亲王乃誉则将私塾与庭训较好地结合了起来。
乃誉“庭训”的内容,倒也不尽是“子曰”“诗云”,也不是“时文”“八股”,他“深夜不辍”,认真“课子”,首先是教书法。
大家知道,少年李白从“铁杵磨针”中受到启发,发愤戒“惰”而成就其学。王乃誉则以“磨镜”为比,认为各种学问都是从苦学中打磨出来的。他欲借教“作字之法”(书法),要求儿辈坐得定,静得心,戒“游衍”,勿“懒惰”,其一丝不苟的精神是可贵的。据王国维后来回忆,乃誉公自己直到晚年还每天临帖数千字以为“常课”,并且“现身说法”,把着手教王国维怎样把字写得“气韵生动,趣味闲逸”,端秀厚重,不“游”不“草”。
与此同时,作为王乃誉“庭训”的再一项重要内容,是教导王国维题诗作对。后来被王国维写入《人间词话》的“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矣”之名句“红杏枝头春意闹”,就是乃誉公从海宁著名的仰山书院取来教王国维作“童题诗”的题目。
所谓“发行箧书”,则是指乃誉公“游幕”归家,随身带回了一批书画文物,供王国维阅读、观摩;乃誉公还总结自己鉴赏文物的经验,传授“鉴赏四毋”秘诀:“毋为重名所骇,毋为秘藏所惑,毋为古纸所欺,毋为拓本所误。”
王国维虽不以书法名家,亦不以鉴赏招摇,但他那一手充满书卷气的端厚楷书与对古器物的鉴别功夫,殆莫不源于这样的“幼功”。他为《国学丛刊》作《序》,说“一切艺术悉由一切学问出”,真是道出了个中奥秘。
后来,王国维随全家从城内双仁巷旧宅迁入城西南的周家兜新居。迁入新居后,王国维改入了离周家兜不远处的一家私塾。王国维回忆这段读书生活,特别怀念从私塾放学回家以后的课外阅读,说:
“家有书五六箧,除《十三经注疏》为儿时不喜外,其余晚自塾归,每泛览焉。”
这说明王国维并非像后人揣测的那样,十来岁就“熟读《四书》《五经》”,相反,王国维虽被誉为“国学大师”“新经学家”,但却坦然承认,他儿时最不喜的恰恰是列入《十三经》的这些儒家经典!而王氏祖辈数代“国学生”,藏有五六箱书,乃在情理之中;他一生“惟以书册为伴”,正是承袭了家风,并且是从幼时酷爱课外阅读开始的。
文论的明珠,不朽的经典
罗振常手批王国维《人间词乙稿序》
王国维生当帝制向共和转型的大时代。传统要光大,学术要发展,文化要创新。在此前所未有的大变局中造就继往开来、承先启后的巨匠大师,王国维是其中之一。与同时代学者相比,王国维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上算是搭上了“末班车”。
在苏州,王国维吟哦沧浪亭畔,寻诗西风林下,追求着词的“言近而指远,意决而辞婉”,然而,“灯前肠断为谁书?”到了北京,他既感受从学界到官场的世态,更经历了父亡妻丧的变故,人生忧患,感悟愈深。
从苏州到北京,王国维相继编定了两本词集,一曰《人间词甲稿》,一曰《人间词乙稿》;卷首均有序,就是王国维自撰而托名“山阴樊志厚”的《人间词甲稿序》与《人间词乙稿序》。
王国维在《人间词》甲乙稿里反复吟咏“人间滋味”、“人间纷浊”、“人间孤愤”,盖出于他自己的“人间思量”;他哪能“高蹈”乎现实之上,又“抗心”于时代之外呢?“人间”确是他“静观人生哀乐,感慨系之”的集中表现。
但是,也应当说明,王国维尽管“词中惯用‘人间’”,却亦非预想了“人间”再来填词,如后来的所谓“主题先行”。他自称填词之成功,是“不自意其至此”;我们则要说,他词中之“人间”,更是“不自意”中的“自然流露”。所以,当王国维着手编集《人间词甲稿》时,曾与他“夜漏始下,一灯荧然”,共赏诗词的樊君,以及罗氏兄弟等友人,就向他建议说,你的词就叫“人间”吧!王国维欣然采纳。罗振玉还为他刻了“人间”的印章。自此,他不仅以“人间”命名其词及词话,而且还自号“人间”。
我们回望王国维的“词人生涯”,还应当说,他的真正的成功,乃是在“不自意”中写成了一部《人间词话》。如果说,《红楼梦评论》是王国维“决从事于哲学”,主要是攻读西方哲学(尤其是叔本华哲学)的产物,并标志着他前期学业的第一次辉煌;那么,《人间词话》就标志着他前期学业的第二次辉煌。这是他由哲学而“渐移于文学”,主要是从事词之写作与研究的产物,并表明了他决意摆脱“西洋色彩”,卸去他所说的“东家与西舍”的“紫罗襦”,而换上具有古雅之美的中装。故有的学者说他从《人间词话》开始,“跑到中国园地来了”,“特别是有中国传统的文艺气息”。
经历了一个世纪的岁月推移而愈显其光彩;在时代变幻、岁月更迭中葆其鲜活的生命力;王国维在“三十而立”之年写的这部词话,堪称文论的明珠,不朽的经典。
自沉昆明湖
王国维临终遗书
王国维在清华研究院任教期间,校方给予的生活待遇亦较优厚。王国维在这样惬适的校园里专心治学,潘夫人主理家政,完全改变了“辛亥之变”以后很长时间内为生计忧心奔波的困境。他的六子二女,长有所业,幼有所教,真可谓其乐融融,家和人丁旺。
王国维生前最为器重,又欣喜他能有“一生幸福”前景的长子潜明,在与王国维好友罗振玉
之女孝纯婚后的头几年,曾从上海调至天津海关,寄居于岳父罗氏家中;天津海关新建公寓落成,小两口迁住公寓,过起了独立的小家庭生活。
就在王国维迁居清华园不久,潜明奉调上海海关,单身赴沪;随后由潘夫人陪同罗孝纯去上海,帮助觅屋安家。王国维还特别叮嘱,新居“最好在同一里,照应较便也”。孰料,仅隔一年,病魔无情地夺去了年仅二十七岁的潜明的生命!
潜明英年之丧,使王国维陷入了巨大的悲痛之中。他偕同潘夫人赶赴上海。尽管前来帮同治丧的罗振常及在沪的蒋汝藻等友人都来给他安慰,但他精神上所受打击是难以言喻的,以至于人变得“呆郁郁,逢相识即告以长子死矣”。特别雪上加霜的是,罗振玉赶至上海以后,不但不给悲痛中的亲家以劝慰,反而在刚办完潜明丧事后就“携女大归”,带着他的宝贝女儿罗孝纯不辞而别,气冲冲地返回了天津。
其实,原本在上海建起了幸福小家的潜明病亡,确是痛及王、罗两家。罗氏痛惜自己女儿二十四岁就做了遗孀,这是人情之常;但为长子之丧操碎了心的王国维何尝不顾及于此?他在沪办理潜明丧事的同时,又为安排好长媳未来的生活,并致信罗氏,信中详细交代了托银行汇去的款项,有潜明的海关恤金等遗款、罗女孝纯在潜明丧期“交来收用之款”等合计三千元整,请罗氏“代为之全权处理”。
但罗氏未曾体谅王国维的这番苦心,罗氏复信则由原先亲热的“亲家”,一律改称“静公”,且行文咄咄逼人,示人富不受贫,以强凌弱之感。正是有鉴于此,王国维在忍无可忍中,指出罗氏父女不受潜明遗款,乃是“蔑视他人人格,于自己人格亦复有损”。而罗氏竟不顾彼此近三十年的交谊,给王国维发来了“绝交书”。
罗、王两亲家因处理潜明后事发生龃龉,以至“金石之交几绝”;特别是在王国维丧子而最需要自己的挚友与亲家伸出“兼爱”之手的时候,罗氏竟如此不顾后果,“恶言相向”,这给王国维带来的精神创伤,是难以言表的。除此之外,这时的时局之变,亦开始困扰王国维,打破了他在清华园里的平静生活。
这就是1926年7月从广州出发的举世瞩目的北伐战争。北伐军在“万方鼓角”中所向披靡,席卷长江中下游。到1927年春夏间,将要会师徐州,向黄河以北挺进。自称“为党派观念所逼”的梁启超,听说在上海发动“清党”,他就“恐怕北京的变化意外迅速”,作了“不能不亡命”的准备。就连并不介入政治的吴宓,因主编《学衡》抨击过新文化运动,甚怕“文学思想之仇敌”“乘机报复”,因而也有了“党军到京,宓身甚危,至少亦恐受辱”的疑虑。
那么,王国维又是怎样呢?他可是从不沾党派之边,更与那时的北伐政治无涉;然而,他毕竟是曾吃过前清俸禄的学者,又有着溥仪小朝廷“文学侍从”的特殊身份;尤其是当年4月11日,被梁启超称为“本人不自爱”但“学问却甚好”的叶德辉在湖南的农动中被处决,消息传来,更增加了他的“恐辱”之感。何况,他脑后还拖着一条带有“遗老”象征的辫子!
由于时局动荡,清华校方决定,研究院“学年将满”的第二届学生提前放假,并于6月1日中午在“工字厅”举行“师生叙别会”。据操办此次午宴的姚名达记述,梁启超发表即席讲话,勉励师生说,如果研究院还能办下去,必将成为“国学重镇”。王国维虽未发言,但席散“与众作别如平时,无异态”。谁也没有想到,这竟是他与清华研究院师生的永诀!
王国维投湖自沉,这是一个沉痛的时代悲剧,更是近现代文化学术的一个无可挽回的重大损失,当时的知识界,尤其是文化学术界,莫不痛惜一代大师、巨星陨落。
拓展阅读
《独上高楼: 王国维传》
内容简介
王国维是在20世纪初登上近代中国的文化学术舞台的。在他迈向世界学术之林的丰富多彩的生涯中,曾有过多次辉煌:思索人生之问题,攻读西方哲学,撰写《红楼梦评论》,是他的第一次辉煌;化合中西,贯通今古,以《人间词话》构筑新的美学体系,是他的第二次辉煌;雅俗并重,特尊俚辞,以“一代有一代之文学”的进化论观照全局,写定《宋元戏曲考》,是他的第三次辉煌;青铜甲骨,考史通经,倡“二重证据法”,著《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续考》及《殷周制度论》,是他的第四次辉煌。他以兼通世界之学术,光大中国之文化的实绩,成为20年代清华研究院这座学术重镇的大师,有世界性影响的巨子……
本书从内容到体例,从史料到观点,均力求有所突破、有所出新,更加鲜活地再现一代大师观堂的风貌,写出一个符合历史真实的王国维。
作者简介
陈鸿祥,男,王国维研究学者。党员。历任江苏省农林厅文秘,江苏人民出版社文学编辑,江苏省群众艺术馆《乐园》杂志编辑室主任,江苏省委党史工委编审,《世纪风采》杂志执行主编。著有专著《王国维与文学》《王国维与近代东西文学人》《王国维年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