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1月8日八字排版(1942年1月8日属什么生肖)

数学家不为人知的一面:精神,被化学阉割,吃毒苹果,受凌迟

在电影《美丽心灵》的开头,一位老教授在普林斯顿大学对着一群年轻的数学家们强调数学的重要性和数学家们的伟大贡献时说:是数学家赢得了世界大战,是数学家破译了日本密码,也是数学家发明了原子弹......

没错,在绝大多数人眼中枯燥乏味的数学在数学家们的手中却为这个世界带来了许多的发展乃至奇迹,下面这7部关于数学家的电影,或许可以让大家换一个有趣的方式去了解数学。

01 《城市广场》(豆瓣8.1分)——希帕提娅“世界上第一位女数学家”

《城市广场》(Agora)是一部2009年上映的西班牙电影,若光看名字很容易被忽略。这倒也不是翻译的错,Agora这个词读作“阿哥拉”,指的是古希腊城市中的露天集市,露天聚会的广场。是古希腊社会日常生活和政治活动的重要场景,所有的辩论和演讲都在于此。

用“城市广场”来命名一部关于女性数学家希帕提娅的电影则是隐喻她最终在这里陷入众矢之的的悲剧命运。影片一开始,当广场上热闹非凡的时候,她要求学生们忘记争吵,静心思考,因为“我们不是奴隶或乌合之众”。

影片最后,正是聚集在广场上的乌合之众毁灭了作为希腊文明象征的亚历山大图书馆和希帕提娅。当偌大的广场上伫立着一位“必死的先贤”和一群必然要她死的人。我想,影片以广场为题,其意大概就在于此吧。

希帕提娅(Hypatia,约公元350年-415年),古埃及著名数学家,天文学家和哲学家,被誉为“世界上第一位女数学家”,活跃于罗马帝国晚期的文化中心亚历山大城。

虽然说希帕提娅是世界级的数学先驱,但记载她生平的历史资料非常少,没有完整的传纪,也没有研究她的著作,她的肖像画也是后人依据推断和想象画成的,最著名的形象来自于拉斐尔名画《雅典学园》中的白衣女子。

显然,在拉斐尔的想象里,希帕提娅身着白色长袍,长发披肩,就像一颗代表智慧的璀璨珍珠。

电影《城市广场》的名气不算大,因为只在几个欧洲小国上映,但反响颇好,其8.1的评分也意味着电影本身质量是过关的,该片获得了第24届西班牙电影戈雅奖最佳原创剧本奖。

电影的故事很简单,大约在1600年前,集貌美与智慧于一身的希帕提娅在当时是世界顶尖的数学家,天文学家,哲学家之一。然而她却生不逢时,出于愚昧迷信和宗教狂热,一部分教徒鄙视数学,天文和物理学等他们所谓的异教学问。

有人甚至说:“数学家应该被野兽撕碎或者活埋”。他们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希帕提娅就身处于这样一个科学开始衰退,黑暗即将降临的时代。但她依旧坚持真理,正如影片的一开始,希帕提娅的旁白说到:有多少傻瓜会问自己,为什么星星不从天穹上坠落呢?

她告诉当时的人们星星不会坠落并不是因为神明的存在,而是因为它们在依照轨道在运转。

但当哲人逼退神灵,又不能给出比“神迹”更好地解释来抚慰平凡人所要求的平安和希望时,自然就难逃必死的命运。希帕提娅最终被杀害,在那个时代,也许哲人的理智与普通人的狂热相比就是异端。

而电影则还给了观众们一个更好的理解角度——爱情。如果一位哲人连普通人的爱情都理解不了,我们还能寄希望于她什么呢?

由奥斯卡·伊撒克饰演的奥利斯蒂斯对希帕提娅爱慕已久,当他大胆表达对她的爱情时,希帕提娅的反馈太不同于常人,直接丢给他带经血的手帕,不留余地的表达我对你没兴趣,因为在当时女性经血代表不洁,是不好的象征。

这种完全不留情面,不被世俗所能接受的的拒绝方式,一方面意味着希帕提娅一心沉醉在科学之中,毫无人情世故可言。而另一方面,也预示着在世俗眼中,这种做法则相当于永远堵住了普通人理解哲人的可能性,更容易被普通人理解成傲慢。

当教的暴民兵临城下之时般,她还是回答地方主教,她信仰的是哲学。她的确不同于常人,也就必须承担起她不同于常人的命运。关于希帕提娅的死,历史记载远比电影中的处理更加惨烈和残酷。

在《罗马帝国衰亡史》中的描述是“用尖锐的蚌壳将她的肉从骨上刮下”几乎可以理解为凌迟。

1600多年后,她本人的样貌没有记载,著作也全部遗失,而她的智慧,美貌以及悲剧性故事,可以通过这部历史人物传记电影得以让人一睹她的风采,乃至生动的流传。是一部少有的,非常值得一看的关于女数学家的电影。

02 《美丽心灵》(豆瓣9.1分)——约翰·纳什“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约翰·纳什(John Nash,1928年6月13日—2015年5月23日),美国著名数学家和经济学家,前麻省理工学院助教,后任普林斯顿大学数学系教授。主要研究博弈论,提出纳什均衡的概念和均衡存在定理,因对博弈论和经济学产生了重大影响而获得199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若看履历,纳什像是一位伟大而平凡的数学教授,但实际上他的一生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在精神病院度过,与严重的精神症抗争。这也使得他的一生坎坷而传奇。

1948年,大学三年级,刚刚20岁的纳什同时被哈佛,普林斯顿等多所大学同时录取,他选择了后者,22岁,他在博士论文中提出了一个重要概念,就是后来被称为“纳什均衡”的博弈理论。这时他已经开始任教本科生的课程。但普林斯顿以他的“性格问题”没有给他教职。

24岁,他开始在麻省理工学院数学系担任讲师,30岁,刚取得麻省理工学院的终身职位,纳什因为幻听幻觉被确诊为严重的精神症,然后是接二连三的诊治,短暂的恢复,和新的复发。

精神症的困扰,使他向学术最高层次的进军发生了巨变,以至于早在1962年时当他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能获得堪称“数学领域里的诺贝尔奖”的菲尔兹奖时,却因精神状况与之失之交臂。后来有几项荣誉性奖都几乎要授予给他,最终都因为他的病状而放弃。

这些离奇的经历被改编成电影《美丽心灵》,由罗素·克劳饰演纳什,詹妮弗·康纳利饰演他的妻子艾里西亚,该片获得第74届奥斯卡最佳影片,导演,女配等多个奖项。

电影以纳什的幻觉为故事的切入点,通过纳什幻想出的三个人物让剧情精彩纷呈,跌宕起伏。最后将笔墨落在“你必须学会分清哪些是幻觉,哪些是真实的人生,才可以活下去”这个命题上,也让观众最直观地感受到纳什的困扰。

第一个幻觉是他的“室友”查尔斯。这个幻觉出来的人物其实是填补了一直是一个人住的纳什的孤独和寂寞。在刚进入普林斯顿的时候,由于纳什古怪不合群的性格,无法融入群体,所以自己幻想出了一个了解自己,关心自己的好朋友。

第二个幻觉是室友的外甥女马尔西。性格上的缺陷让纳什在人际交往方面举步维艰,孤身一人的他于是又幻想出好朋友的侄女,一个永远也长不大,失去了父母的小女孩,以满足他对家庭生活的渴望。

第三个幻觉是军方人士帕彻。当时正值冷战,纳什幻想出的帕彻要求他为军方破译俄国密码,以满足那么渴望成功的纳什却两次被送进精神病院,他在事业上极需的自我实现。所以他幻想出了一个强制他完成超级重要且重量级工作的人。

不得不说,编导的这个处理手法相当精妙,在不同环境下的不同需求造就了纳什不同的幻想,三个幻想人物也代表了纳什三种内心深处的需求。

而面对精神这种足以毁掉许多人的疾病,纳什在妻子艾丽西亚的帮助下顽强抗争。靠着“你必须学会分清哪些是幻觉,哪些是真实的人生,才可以活下去”这个信念最终战胜病魔。

影片的最后,在普林斯顿,同仁们用送笔表示他们与他共事的荣幸和尊敬。199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颁奖典礼后,纳什望着查尔斯,马尔西和帕彻。

妻子问他有什么不对吗?他果断回答什么也没有。

我想,不幸的纳什最幸运的,应该是爱他的女人存在于真实里吧。

03 《模仿游戏》(豆瓣8.8分)——阿兰·图灵“计算机科学和人工智能之父”

艾伦·图灵(Alan Turing,1912年6月23日—1954年6月7日),英国数学家,逻辑学家,被称为计算机科学和人工智能之父。

图灵短暂而离奇的一生在科技领域的成就是跨时代的,而在私生活上,图灵的一生也是不幸的。

破解德国“英格玛”只是图灵传奇人生中的一小部分而已,他提出的图灵机模型为现代计算机的逻辑工作方式奠定了基础。

现如今最热的人工智能依然在用着的“图灵测试”是他提出的一种用于判定机器是否具有智能的试验方法。直至今日,每个稍微懂点电脑的人都知道,在计算机领域最牛的奖项就叫“图灵奖”,就连苹果的LOGO也被解读为是图灵咬了一口有毒的苹果。

2014年,一部讲述图灵的电影《模仿游戏》上映,由“奇异博士”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饰演这位传奇天才,该片获得了第87届奥斯卡最佳改编剧本奖。

电影以图灵破译“英格玛”为故事的切入点。英格玛是德军在二战中发明的,当时世界上最复杂的加密系统,它创造出了几乎无穷无尽的组合可能性,若要人工计算可能需要2000万年才能算出所有的可能性。显然这是人办不到的事。

这样的德国“黑科技”也逼迫图灵要创造一台对抗它的机器,于是一个名叫“炸弹”的计算装置诞生,无数的铜线和字母轮在庞大的机器上轰隆隆地旋转着,它做到了人做不到的事,破译了“英格玛”,成为了英国在二战期间的“黑科技”之一。它,也是后世计算机的雏形。

然而,什么是机器做不到,人却能做到的事呢——选择。再先进的机器只能告诉人类它计算出来的结果,而作出选择的,永远是人类自己。电影将“图灵测试”的精髓巧妙地融入到了图灵悲剧的命运中。

战后,图灵因取向问题而职业生涯尽毁,在服刑两年和接受激素治疗(化学阉割‬)之间选择了后者,这使他的精神受到了摧毁。最终他又选择吃下浸过氰化物溶液的苹果,42年的传奇人生就此谢幕。

在《模仿游戏》的最后,在审讯室里,面对着探长对于他“罪行”的审问,图灵说出了本片的题眼:人和机器的区别是什么?

二者最本质的区别是,人是有不同想法的,机器则不是。你爱草莓,我讨厌滑冰,你喜欢看书,我对花粉过敏……图灵这番话点出了他这一生最重大的悲剧来源——失去了取向选择的权利。

04 《隐藏人物》(8.9分)凯瑟琳·约翰逊&多萝西·沃恩&玛丽·杰克逊——三位杰出的黑人女性数学家

2016年电影《隐藏人物》的上映,让三位非洲裔女数学家进入了大众视线。

该片讲述了1962年,凯瑟琳·约翰逊(塔拉吉·汉森 饰)与玛丽·杰克逊(加奈儿·梦奈 饰)和多萝西·沃恩(奥克塔维亚·斯宾瑟)这三位非洲裔女性为宇航员约翰·格伦成功绕地球轨道飞行做出贡献,成为了NASA美国航空航天局的一个传奇。

凯瑟琳·约翰逊(Katherine Johnson,1918年8月26日—2020年2月24日),美国物理学家,数学家以及航空航天科学家。

1953年进入NACA(即NASA的前身,以下称NASA)成为一名计算员。在那个还没有电脑的年代,冗繁的计算全部要由人手算完成,凯瑟琳便是美国航空航天局中一位极有天分的计算员,但正处于种族隔离时期的她受到了严重的不公平待遇,明明是凯瑟琳的计算成果,报告上却只能署上他人的名字。她做着最核心的工作,却拿着最微薄的薪水。

而在种种歧视下,凯瑟琳一不哭闹,二不控诉,先用自己出类拔萃的才华让质疑者闭嘴,再用真诚,努力和时时刻刻对自己权利的捍卫,一步一步地获得了他人的尊重,最终成为NASA的一代传奇人物。尽管后来电脑已经被应用于轨道的计算,但是NASA却仍不放心,硬要凯瑟琳这台“人肉计算机”验算过才敢起飞。

1962年,约翰·格伦在首次环绕地球的太空飞行中,就指名要求凯瑟琳帮忙验算后才敢上天。电影里的台词也重现了当时约翰·格伦的原话 "Get the girl to check the numbers... If she says the numbers are good... I'm ready to go." 让这位女士核对一下数字,如果她认为没问题,我就准备出发。

从进入NASA到1986年退休的33年间,凯特琳几乎参与了每一个重要的航天计划,为太空探索作出了巨大贡献。

多萝西·沃恩(Dorothy Vaughan,1910年9月20日—2008年11月10日),美国数学家,计算机程序员。发掘了凯瑟琳才能的西区计算员主管。

1943年进入NASA后担任计算员,在种族隔离的时代,非洲裔女计算员们被隔离在园区西部的建筑里工作,与白人使用不同的食堂和洗手间。这个由非裔女数学家们组成的研究工作小组被称为“西区计算部门”。

1949年经过几番争取,多萝西获得升职,成为西区计算员主管,也是NASA首位非洲裔主管。

玛丽·杰克逊(Mary Jackson,1921年4月9日—2005年2月11日)美国航天工程师,数学家。

1951年,玛丽·杰克逊成为西区计算部门的一名成员,后来逐步晋升为航空航天工程师,成为NASA首位非洲裔女工程师。

这三位杰出的女性数学家不仅在数学领域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同时还致力于平权,为美国非裔女性在工程和技术领域打开了机会。

最后,向三位女性数学家致敬。

05 《万物理论》(豆瓣8.4分)——斯蒂芬·霍金 “轮椅上的思想巨人”

这是一部充满爱情元素的传记电影,其创作灵感来自于霍金第一任妻子简·霍金的回忆录《飞向无限:和霍金在一起的日子》。简·霍金还亲自担任了本片的编剧。

我们所了解的斯蒂芬·霍金(Stephen Hawking,1942年1月8日—2018年3月14日)是英国物理学家,数学家。是在《时间简史》里告诉我们宇宙如何诞生的人,是现代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之一。

而电影主要以简·霍金的角度,让我们看到了另一面的霍金。电影中很值得玩味的一个场景是两人在和乔纳森一起用餐时,简代替霍金通过“豌豆和土豆”解释了他所的研究课题,同时这个故事也极其巧妙地隐喻了两人的爱情。

“豌豆”代表研究微观粒子世界的量子理论,“土豆”代表研究宏观宇宙的广义相对论,两者是物理学中解释这个宇宙的两套定律,而豌豆与土豆又是矛盾的,如简说的,如果世界都是土豆就简单多了。

霍金的一生,都在致力于让量子力学与广义相对论在别处不可调和的矛盾在自己的手中融为一体,从而找到一个能解释整个宇宙的大理论。

关于“豌豆和土豆”的第二层意义,我认为是在隐喻简与霍金的爱情与婚姻,在这段关系中,简也一直努力平衡她与霍金的“矛盾”。

一个是无神论者的物理学家,一个是笃信英国国教的英国中世纪诗歌博士。霍金和简在生活上共生,却在在信仰上矛盾,霍金每一次揭示宇宙的神秘,都意味着他离简信仰的上帝远了一步,同时也耗尽了两人的和谐共处。

庆幸的是,晚年的霍金和第二任妻子离婚后和简重归于好,和二人的孩子们一起享受了天伦之乐。

最后一个令我动容的场景是,当有人问起霍金生活的哲理时,他的脑子幻想自己站起来捡起一支笔,当镜头回到现实他这样说:

影片的结尾采用了一个幻想中的美好画面,霍金和简又回到他们年轻健康时。

06《钱学森》(豆瓣7.4分)——钱学森 “钱学森弹道”让东风快递使命必达

1980年5月18日,随着一声巨响,中国第一枚远程运载火箭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飞向南太平洋预定位置。

电影《钱学森》中,开篇发射成功的这枚远程运载火箭就是东风5弹道导弹,它是中国研制的第一代地对地洲际战略导弹。

正如同电影中所说,即便我们造出了原子弹和氢弹,但不能把它送到敌人那里,就没有威慑力。我们研制出了人造卫星,但不能通过火箭把卫星发射到太空,也起不到作用。

所幸的是,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钱学森,于1955年辗转回国,面对新中国技术、人才、工业等各方面的空白,钱学森带领科研人员奠定了中国导弹的基础。

钱学森(1911年12月11日-2009年10月31日)中国空气动力学家,系统科学家,数学博士。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和“火箭之王”。

1950年,钱学森在美国失去自由,当时美国海军次长丹尼·金布尔(Dan A. Kimball)声称:钱学森无论走到哪里,都抵得上5个师的兵力。

这话还真不是夸张,因为早在1939年由钱学森的导师冯.卡门和钱学森一起推出的“卡门-钱公式”是喷气飞机设计的必要工具,没有这个公式根本就造不出喷气飞机。

钱学森36岁就获得麻省理工学院(MIT)正教授的年龄是创历史的。他还是美国宇航局喷气推进实验室(JPL)火箭研究理论组组长,JPL如今现在负责所有美国的无人太空项目。

在麻省理工任教授之前,钱学森从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毕业,获得航空,数学博士学位。并担任加州理工学院助理教授和副教授。

加州理工学院校长杜布里奇是钱学森回中国受阻的见证人和当事人之一。在后来他的回忆访谈中,这位美国著名物理学家拿出了5位在他心中代表加州理工最高水平师生的照片。

得过两次诺贝尔奖的美国化学家莱纳斯·鲍林;由肯尼迪总统为其颁发国家科学奖章的美籍匈牙利著名航天工程学家冯·卡门;原子弹之父美籍犹太裔物理学家罗伯特·奥本海默;诺贝尔奖获得者“原子能之父”美籍意大利物理学家恩利克·费米;还有就是中国动力学家钱学森。

很明显,五人当中,有三人都是后加入美籍的科学家,试想一下,如果当时钱学森没能回到祖国,将会是一个不同的结局。

因而,在1955年,经过周恩来总理在与美国外交谈判上的不断努力——甚至包括了不惜释放11名在朝鲜战争中俘获的美军飞行员作为交换,钱学森一家终于回到了自己的祖国,为祖国打造出一把利剑。

由陈坤,张雨绮主演的这部电影《钱学森》演绎了这位伟大科学家传奇的一生。毫无疑问,这是一部平铺直叙的传记电影,所以,你不可能指望有太多的惊喜,但也不会显得平淡,因为电影主角的一生本来就是传奇的一生。尤其钱学森历尽艰难归国的段落,在戏剧性和传奇性上还是非常精彩的。

钱学森回国仅五年后,1960年11月,中国第一枚地对地近程导弹——东风1号发射成功。

1964年10月,第一枚原子弹试验成功。

这之后钱学森又承担起了研制火箭运载原子弹进行远程攻击的任务,完成两弹对接,1966年10月在罗布泊靶场成功试射新中国第一枚核导弹!

如今被我们亲切地称为“东风快递”的东风系列导弹为什么不能拒收?是因为“钱学森弹道”让导弹飞行轨迹变化莫测,很难拦截。

钱学森制定了中国航天的技术路线,规划了中国航天的机构体制,亲手带出了几乎所有第一代的航天人才。

向钱学森先生致敬。

07 《知无涯者》(豆瓣7.7分)——斯里尼瓦瑟·拉马努金“32岁就去世的印度天才数学家”

本片以印度历史上最伟大的数学家斯里尼瓦瑟·拉马努金的真实经历改编。

电影最棒的一点是,向非数学专业的观众充分地展现了他和哈代两位数学家的风采,同时也向懂数学,甚至研究数学的观众展现了两种数学观念,以及数学中的魅力。

看过电影后我们能发现,普通人学习的数学知识都只是基础中的基础,在整个数学界就类似我们学的都是1+1=2这种定式的知识,而像本片中哈代和拉马努金这些数学家们,他们创建公式和验证公式,是在金字塔上盖塔尖的人。

故事中的两位数学家分别是,高德菲·哈代(Godfrey Harold,1877年2月7日-1947年12月1日)英国数学家。

斯里尼瓦瑟·拉马努金(1887年12月22日-1920年4月26日)印度数学家。

当然,哈代的成就并不是本片的关键,但是他发现了拉马努金,尤其是在拉马努金的研究方向本来就与他不同的情况下,可以说哈代无私的帮助了他,成就了他的行为值得赞叹。

拉马努金这个数学家有多伟大呢?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他32岁去世时留下了一本笔记,上面有数千个公式,很多到现在也没人搞懂。而搞懂的那部分现在被用来解释黑洞。

额,对了。说他是天才,不是赞誉,而是对事实的描述,因为他从没上过学,更严谨地说是没有接受过系统的知识理论教学。

因为当时的印度还是英国殖民地,生活得不到保障,就更别说教育资源了。据拉马努金自己说,所有的公式都是凭借自己的直觉推导的,并且后人证明这些推导往往都是正确的。

1913年,英国剑桥大学三一院的院士哈代注意到了拉马努金的天赋,邀请他来英国,电影的故事也由此开始。

拉玛努金到英国时有色人种不会被正视,尤其在学术领域,所幸数学家哈代是个识才之人,但也无法完全接受拉玛努金说这些公式来自于灵感的说法,要求拉玛努金用正轨的数学公式一步步推演证明他的创新公式。即使是天降奇才也必须要验证,这才是科学。

最后拉玛努金在哈代的帮助下成功发表了自己的公式,并获得了皇家学会院士,和三一学院的院士,遗憾的是这位年轻的天才却没能捱过疾病,肺结核迅速夺去了他的生命。

两位数学家的惺惺相惜让人感动,性格孤冷的哈代却是整座学院里唯一真正关心拉马努金的人,当得知他生病后在病房陪着他。拉玛努金要离开时哈代遗憾不舍的眼神,那种知己之间的惜才爱才不禁让人潸然泪下。

收到讣告信的哈代哭了,在当时,也许只有他真的了解拉玛努金有多么的宝贵。

历史上的今天 1月8日

2001年1月8日 新世纪诞生的第一条铁路新线——西康铁路通车运营详情

1996年1月8日 法国总统密特朗逝世

1979年1月8日 我国与吉布提建立外交关系

1976年1月8日 周恩来逝世

1975年1月8日 十届二中全会开幕,补选政治局常委

1973年1月8日 谢赫·穆吉布·拉赫曼就任孟加拉国第一任总统

1968年1月8日 我国第一艘万吨级远洋轮“东风”号建成

1959年1月8日 戴高乐就任法兰西第五共和国总统

1954年1月8日 中央号召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

1951年1月8日 朝鲜人民军攻克仁川港

1949年1月8日 日本战犯梅津美治郎病死在狱中

1944年1月8日 墨索里尼判处齐亚诺等死刑

1942年1月8日 著名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诞辰

1938年1月8日 白求恩率医疗队援助中国

1937年1月8日 美国参众两院拒绝向西班牙内战双方输出武器

1931年1月8日 特级英雄黄继光诞辰

1926年1月8日 伊本·沙特发动建立沙特国王

1905年1月8日 世界上最大的钻石在南非发现

1902年1月8日 慈禧从西安返回北京

1854年1月8日 《天演论》译著者严复诞生

1642年1月8日 意大利天文学家伽利略逝世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www.csxsg.com/forum/20231016/1696087850220934.html
上一篇:算命生辰八字用的那些字(算命生辰八字用的那些字叫什么)
下一篇:查年月日八字算命(年月日的八字怎样测算)

网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