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日历》第365天
【古诗日历】过好诗意的每一天
农历壬寅年九月廿七(2022年10月22日)
寒露三候5:菊有华黄
从军行①
[唐]王昌龄
大漠风尘日色昏,
红旗半卷出辕门。②
前军夜战洮河北,③
已报生擒吐谷浑。④
注释:
①从军行:共七首,这是第五首。
②辕门:军营的门。
③洮河:亦名巴尔西河,源出青海西倾山,流过甘肃岷县,临洮注入黄河。
④吐谷(yù)浑:古代西部少数民族之一。这里指敌人首领。
点评:
萧涤非等《唐诗鉴赏辞典》:“读过《三国演义》的人,可能对第五回“关云长
温酒斩华雄”有深刻印象。这对塑造关羽英雄形象是很精彩的一节。但书中并没
有正面描写单刀匹马的关羽与领兵五万的华雄如何正面交手,而是用了这样一段
文字:(关羽)出帐提刀,飞身上马。众诸侯听得关外鼓声大振,喊声大举,如
天摧地塌,岳撼山崩,众皆失惊。正欲探听,鸾铃响处,马到中军,云长提华雄
之头,掷于地上,其酒尚温。……一场激战,不是写得声嘶力竭,而是出以轻快
跳脱之笔,通过侧面的烘托、点染,让读者去体味、遐想。这一切,在短短的四
句诗里表现出来,在构思和驱遣语上的难度,应该说是超过‘温酒斩华雄’那样
一类小说故事的。”(余恕诚)
阅读延伸:
[唐]卢纶《塞下曲六首》(其四):“野幕敞琼筵,羌戎贺劳旋。醉和金甲舞,
雷鼓动山川。”
冀中八分区工作概述(一)
之前分享了很多关于冀中八分区的回忆文章,很散,而且多是从军事斗争的角度去写的。没有较为全面的文章。近期整理一篇对当时八分区工作的回忆。因为都是业余时间写,更新时间不固定,望谅解。魏江涛
作者:许红锴
作者简介:
具体介绍未找到,但找到他的一段轶事:先生曾任冀中根据地河间七区区长。许老师文化根底很深,写一笔好字,刷写标语成了经常性的工作,村头街尾留下他许多字迹。当时最常写的一条标语是“打 倒 日 本 帝 国 主 义”。其中“日本”两个字,就写成“犭日犭本 ”这是为了表达对日本侵略者的憎恨,给它加上反犬旁,狗一样的东西。
下面开始正文
引 言
八分区是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冀中区的组成部分。位于冀中大平原东部。境内主要公路有沧(州)石(家庄)、津(天津)保(定)、平(北平)大(名)等干线;河流有滏阳、滹沱、子牙、大清等主要通航河道。北部有与白洋淀相邻的文安洼等较大的淀泊和苇塘。本区东隔北运河、津浦铁路,与冀鲁边区的渤海军区相望;南隔石德铁路,与晋冀鲁豫边区的冀南军区为邻;西部和北部,则分别同冀中区的六、七、九、十等分区接壤。根据河流的自然流向和公路的分割状况,本区又分为南部的饶(阳)、武(强)、献(县),北部的任(河)、河(间)、大(城)和东部的青(县)、沧(县)、交(河)等三个地区。
冀中大平原素有“华北粮仓”之称。本区是这 个“粮仓”的一部分,盛产粮、棉、花生、瓜果等主要农作物。河间、交河等县盛产的鸭梨(出口包装名为“天津鸭梨”)驰名中外;沧县、献县的金丝蜜枣也享有盛誉。
本区共辖十一县。计:饶 阳、武 强、献 县 、献交、交河、河间、任河、大城、文新、建国、青县;其中1942年8月文新县划归十分区,1944年增设青沧交联合县。共计3874个村庄,人口约250万,面积约一万平方公里。
本区紧靠天津市,有铁路、公路、航运交通之便,在军事上和经济上,极具控扼天津的战略地位,是兵家必争之地。又因其在历史上,它处燕赵之间,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清朝末年这里是反帝的义和团发祥地之一,河间的义和团围困攻打范家疙瘩天主教堂;献县张庄的教堂,则被义和团团民焚毁,成为当时震惊中外的一大教案。
抗战爆发不久(1937年农历9月27日)文安县四十八村的乡民,在赵王河畔兴隆宫,奋起同押运天津开赴保定的日本船队开火,激战一昼夜,围歼日本侵略军近百人。这是本地区、也是冀中人民自发的向日本侵略者打响的第一枪,大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大灭了日本侵略者的威风。
进入本世纪以来(20世纪,魏江涛注),人民饱尝军阀混战、政府的黑暗统治和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威胁,推动了人民的觉醒。又因距平、津较近,也深得风气之先,诸如“五·四”、“一二·九”、“五·卅”、“五·三”等一系列影响全国的爱国运动,直接影响和推动着本区人民,许多青年学生和各界进步人士闻风而动,积极响应,或集会、游行、通电,或罢课、罢教、罢市,用各种斗争形式进行声援。
1921年中国成立后,本区的先进分子,相继在城镇和部分农村,建立了党的组织,尤以饶、武、献地区党的基础较强。前面提到的一系列声援全国性的爱国运动,许多都是在当地党组织的领导下举行的。在背叛革命后,有许多党组织和党员,虽遭残酷破坏和镇压,毕竟深深地播种了革命的火种。
抗战爆发后,在党的领导下一场轰轰烈烈的抗日烽火燃烧起来了。
由于本区在地理上处于冀中的“前哨地带”,因此在八年抗战中,敌我斗争是尖锐的,环境是残酷的,形势是严竣的,付出的牺牲和其他代价也是巨大的。
1938至1939年敌人发动的“五次战役围攻”,有两次重点针对本区;1942年敌以10万之众,发动的规模巨大的“五·一大扫荡”其中心区域也是在饶、武、献等县。八年中,仅政府部门,就先后有商愚(献县)、于时雨(饶阳)、高清源(建国)、李如彬(大城)等县长殉国,河间县有九位区长、建国县有两位公安局长和四位区长先后牺牲。各县若包括党政军民干部在内,牺牲之大是十分惊人的,例如仅武强、献县就分别出现了701名和1239名抗日烈士,饶阳县在支援“任、河、大”战役的短短两个月内,就伤亡800余人,其他各县牺牲的代价也相当 地 高。
在“五·一大扫荡”中,六月八日在河(间)肃(宁)公路雪村发生的战斗中,分区领导机关损失惨重,司令员常德善和政治委员王远音以下,数百名指战员为国捐躯。日寇在其推行的“治安强化”运动中,实施了极其野蛮的“三光政策”(杀光、烧光、抢光),在农村制造了多起惨绝人寰的重大惨案。如在饶阳的影林村和杨各庄、武强的中禄村、献县的李虎村和南城、建国的军屯、文新的善来营、青县的北王庄和流河镇、大城的西子牙、八方村和安庄屯、河间的禅阁村以及任河县的翟生村等惨案中,惨遭日寇杀害的村干部、党员和群众竟达千人之多。
据战后冀中行署向联合国提供的调查报告披露,在八年抗战中,本区各县农村遭日寇惨杀者约51010余人(不包括在抗日部队和各抗日机构战死的战士和干部),被抓走充当伪军和劳工下落不明者约26400余人;被日寇烧毁房屋约105600间,抢走和杀死的耕畜33000余头,强征和抢掠粮食累计7亿余公斤。
1939年日寇在“水淹冀中”罪行中,本区有61万亩庄稼被洪水淹没,受灾人口数十万。可知日本侵略者,给本区人民带来的灾难是何等惨重。
在“七·七”事变一爆发前后,本区地下党组织,在上级党领导下由秘密转入公开号召抗日救亡运动。吕正操率领的人民自卫军、孟庆山率领的河北游击军,从组织上统一建制,并以这支党领导的抗日武装为后盾,在各县收编了杂色武装,统一了抗日力量,建立了具有半性质的“战地动员委员会”(简称动员会),进行抗日救亡宣传动员,推动抗日救国“三大号召”(有钱出钱、有人出人、有枪出枪),普遍建立抗日各团体。
抗日救亡运动风起云涌,出现了1938年-39年平原抗日根据地的“黄金时代。”党的建设有了迅速的发展。例如献县,抗战前仅有党员82人,到1942年则发展到1303人(为抗战前的15倍多),抗战后期增到7161人(为抗战的80多倍)。各县动员会过渡到抗日政府以后,为了保障抗日武装日益发展的需要,在兵源、财政、税收以及民生政策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用政府名义动员人民拆城、挖道等,以改造平原地形,便于抗日武装作战和转移。
本区在党的领导下,特别注重了对各种抗日人才的培养,例如举办师资训练班,选派大批热血青年送往抗战学院或抗大学习深造。还选拔了一批县以上干部支援友区。饶、武、献地区党的基础历来就好,为本区选送了大量优秀干部。仅据饶阳县1940和1942年两次统计,便抽调200多名干部到本区东部和北部各县,担任县区级主要领导工作。抗战胜利前后,全国形势发展迅速,八地委又陆续抽调出更多的干部,开辟新区工作。
论贡献应首推人民。在八年抗战中,人民从人力、物力、财力上提供了巨大支援。例如粮食,每年除了满足本区的需求外,还要调出数以千万斤计的公粮支援边区。八年来各县父老向部队或地方输送自己的热血儿女近10万人,武强是个仅有10万人口的小县,参军青年达8000多人,饶阳、献其参军参干者均达万人,河间仅1938年收编的几个“联庄会”就有两个整团,共3000余人。1939年冀中输送到120师的独立第四、第五两个支队(团建制),官兵基本上出自本区。
在历史上,人民和军队之间如隔万丈鸿沟,可是,到了抗战时期,领导下的八路军和政府、团体的形象,在人民心目中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人民确认和毛主席是中国人民的真正救星。我党我军和人民父老情同鱼水,亲如一家。在最艰难困苦的岁月,人民用鲜血和生命保护我抗日人员,可歌可泣、生动感人的事例不胜枚举。人民的流血牺牲,意味着对异民族侵略的深刻仇恨,充满着对我伟大祖国的热爱,对中国的抗日武装、抗日政府的热烈拥护。八分区的人民是有骨气的人民,是勇敢的人民,在历史上应有其光辉篇章的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