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14个月后脑勺有像八字的形状(宝宝14个月后脑勺有像八字的形状怎么回事)

为了确定胎宝宝的性别,这7种方法你肯定试过......

戳↑关注,你关心的孕期知识这里都有答案!~

对于准妈妈来说,猜宝宝是男是女是个比问老公“我和你妈同时掉水里,你救谁?”还要因吹斯听的问题。

这种只有两个选项的问题总是显得格外高端,格外有档次,格外的让人难舍难分,无法抉择。

让人迷茫到,仿佛走到了人生的分叉路口。

我怀小丸子的时候,就曾使劲毕生绝学来研究小丸子的性别。

上至生辰八字星座时运,下至民间说法掐指算命。

丸子爸一直语重心长地劝我:“生男生女都一样,别为难自己,强扭的瓜不甜。”

我才不关心瓜甜不甜,我只想把它扭下来。

扭下来,我就高兴了。

所以,我猜小丸子的性别,就是为了高兴。

但是不少准妈妈是把这些方法当真了。

把这些方法当真的准妈妈,一定要看我这篇文章。

不过你们不看也没关系,我只是想粉碎这些谣言。

粉碎完,我就高兴了。

粉碎谣言,从我做起

谣言:1:酸儿辣女

我第一次看到这个词的时候,完全被这种互文的修辞手法给惊艳了。

完全想象不到这个词语是朴素的民间说法。

果真是,高手在民间!

它的意思也很直白简朴,轻松易懂到不包含任何令人费解的理论依据。

意思就是说:

怀孕以后,如果准妈妈喜欢吃辣的,就说明怀的是女儿;如果喜欢吃酸的,那说明怀的是儿子。

最厉害的是我闺蜜的婆婆,为了让她怀个男孩儿,天天给她吃酸角,导致她一度看到酸角,口水分泌系统就瘫痪。

吃酸角就能怀儿子,酸角精都不敢这么说。

那像我这样,一阵儿想吃辣的,一阵儿想吃酸的,难不成我怀的是可以自由变身的巴啦啦小魔仙?

谣言粉碎机:

实不相瞒,准妈妈口味的改变,是因为激素变化导致消化酶活性降低,进而导致食欲降低。

而酸辣的食物能刺激食欲,所以相较于其他食物,准妈妈会更喜欢吃酸辣的食物。

部分准妈妈虽然没有特别明显的酸辣喜好,但是怀孕后口味也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也是一样的原因。

谣言2:皮肤情况

这种说法是说:

如果准妈妈的皮肤变好了,那么,怀的就是女儿;如果皮肤变差了,那么,怀的就是儿子。

我大胆地猜想了一下,难不成“儿不嫌母丑”就是这么来的?

丸子爸曾经一本正经地问我:“那如果你的皮肤变得光滑水嫩,脸也小了,眼睛也大了,是不是说明咱们会生一个很漂亮的女儿?”

呵呵,这么强大的逻辑推理能力,我都不好意思说他智障了。

我说,你说的这不叫怀孕。

叫整容。

谣言粉碎机:

准妈妈在怀孕期间皮肤状态确实会发生一些显而易见的变化,比如说,有些人皮肤会变得白嫩光滑,但有些人则是满脸冒痘。

这些变化都是体内激素变化引起的,和宝宝的性别没有关系。

谣言3:胎动情况

这个说法还挺比较复杂,从各个维度,各个方面,360度无死角托马斯全旋般的进行阐述,实在让人叹服。

具体说法如下:

胎动的时候左右动的是男宝宝,在脐部附近动的是女宝宝;

胎动的比较厉害的是男宝宝,动的比较舒缓的是女宝宝;

以孕16周为界限,胎动早的是男宝宝,胎动迟的是女宝宝;

……

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在我肚子里恨不得打一套组合拳的小丸子,性别岂不是……一言难尽?

谣言粉碎机:

事实上,宝宝的胎动和它的性别毫无关系,倒是能直观地反映宝宝在宫内的安危,当宝宝遭遇缺氧、窒息、宫内窘迫等危急情况时,胎动规律会发生急剧变化。

所以说,与其说通过胎动来猜测宝宝性别,倒不如好好学一学监测胎动的方法,好随时观察宝宝的情况。

谣言4:胎心率

这个说法是这样的:

说,如果胎心率每分钟低于140次的话,说明怀的是男宝宝,如果高于140次的话,那说明怀的就是女宝宝。

且不说胎心率本来就是波动的,就光是这个分界线,就取得格外的微妙。

胎心率的正常范围是120~160次/分,分界线恰好就是140次/分。

鲁迅说过,“中国人的性情总是喜欢调和、折中的……”看看人家把鲁迅这句话贯彻的多么的透彻!

真是太感人了!

基于此,我专门问了丸子爸,说:“假如我的胎心率一直在160次/分以上,能说明什么问题?”

他一副“我要是不发挥一下你还真把我当智障了”的得意表情,胸有成竹地说:“说明你怀的是个男宝宝!”

我:“说明宝宝有问题,我该去医院了,你个傻子!”

丸子爸:“……”

谣言粉碎机:

胎心率就是指胎儿的心率,它本身就是一个波动的范围,和胎动一样,能反映宝宝在宫内的情况。

宝宝在睡着或是安静情况下,胎心率较低;在兴奋的时候,胎心率会变高,和性别无关。

如果宝宝的胎心率持续地低于120次/分,或持续地高于160次/分,可别猜性别了,赶紧去医院吧!

谣言5:肚子形状

准妈妈肚子尖,怀的就是男宝宝;如果肚子圆,那么怀的就是女宝宝的这种说法也是广为流传了。

尖尖的肚子像“山峰”,圆圆的肚子“一马平川”,这让坚信“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老一辈人觉得,两种形状截然不同的肚子,怎么能怀性别一样的娃呢?

必须不能够啊!

还有一种说法是说,准妈妈如果怀的是男宝宝,肚子下面变大;如果怀的是女宝宝,就是肚子上面变大。

我又做了个大胆的猜想,如果是怀龙凤胎的准妈妈,肚子应该是这样的:

谣言粉碎机:

准妈妈肚子的形状和宝宝在肚子里的位置、准妈妈的体型以及骨盆的宽窄有关,和宝宝的性别无关。

正常情况下,宝宝是后脑勺和背部贴近妈妈的肚皮,这样使得准妈妈的肚皮看起来圆圆的。

但是,也有调皮的宝宝,是脸、胸脯和肚子贴近妈妈的肚皮,这样小手小脚动弹的时候,就会让准妈妈的肚皮看起来尖尖的。

除此之外,比较瘦或骨盆浅窄的准妈妈,肚子看起来也会比较尖。

谣言6:变化

这种说法我觉得是格外不公平的。

说如果准妈妈的迅猛发展的话,怀的就是女宝宝;如果发展的不迅猛的话,怀的就是男宝宝。

这种没有参照物的对比,就是耍流氓!

虽然同为准妈妈,但也是分为“乳不平何以平天下”和“乳不巨何以聚人心”这两种的。

就好比,学习差点的学生,从30分考到了80分,这是进步迅猛。

学习好点的学生,从80分考到了100分,这就不叫进步迅猛吗?

这明明是被限制了上升空间,好吗!

谣言粉碎机:

准妈妈在孕期会变得丰满,乳晕变大、颜色加深,这都是在激素的作用下,在为日后的哺乳做着准备。

不管的变化发展是否迅猛,都和宝宝的性别无关。各种变化,都出于一个目的,即: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谣言7:查清宫表

为了猜小丸子的性别,丸子爸专门请大师去查了这个清宫表。

简单来说,它就是一个坐标图,横坐标表示怀孕月份(农历),即1~12月,纵坐标代表准妈妈的年龄(虚岁),从18~45岁。

然后就是一大片看得人快要间歇性失明的格子,密密麻麻的写着或男或女的小字,你就按着自己的岁数和怀孕月份去找格子里写的那个字就可以了。

这个表乍一看还挺像那么回事儿,不明觉厉!

丸子爸告诉我:“大师说了,虽然不能保证百分百的正确率,但是最起码能保证百分之五十的正确率!看来这个清宫表还真的是个好东西!”

我也想告诉他,脑子其实也是个好东西。

谣言粉碎机:

清宫表是完全不靠谱的,其存在意义就跟丸子爸扯花瓣说“丸子是女哒”、“丸子是男哒”是一样的。

这么做靠不靠谱,他自己心里没点数吗?

当然有!他不过是图个心理安慰而已。

其他谣言

除了上面比较“网红”的说法外,还有一些流传度较低的说法。

例如,“看准妈妈的,如果增强了,说明怀的是男宝宝;如果减弱了,说明怀的是女宝宝。”

例如,“以预产期为界,早发动的就是男宝宝,晚发动的就是女宝宝。”

例如,“孕吐严重的怀的就是女宝宝,孕吐不严重的就是男宝宝。”

谣言粉碎机:

这些说法都不靠谱。

关于问题,那也是激素作祟,和宝宝性别没关系,你们是不是对“男人是下半身动物”这句话有什么误解?

关于发动问题,那我要是记错了预产期怎么办?难不成会因此改变我宝宝的性别?太吓人了!

关于孕吐问题,如果准妈妈真的孕吐严重,别忙着庆祝“皇位”后继有人,赶紧带准妈妈去医院吧!妊娠剧吐是病,得治!

看到这儿,估计有很多准妈妈或已经生完宝宝的妈妈已经压抑不住身上的洪荒之力,恨不得提着40米大刀冲过来了!

“我就试过,每一项都符合,说我能生儿子,后来就真的生儿子了!”

“我虽然不是每项都符合,但是酸儿辣女、看胎动、看肚子形状还是很准的,我最后就是生了女儿。”

……

我想说,生孩子这件事,它本来就是一个大概率事件。

不是男的,那就一定是女的。

选择题都有四个选项,它连第三个选择都没有,蒙对也太简单了吧?

50%的概率,蒙对了的人自然觉得挺靠谱,蒙错了的人就当娱乐了。

而让这些说法经久不息的,往往就是蒙对的那些人。

那么,既然宝宝的性别和这些民间娱乐说法无关,它到底是由什么决定的呢?

事实上,宝宝的性别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

人类除了有22对常染色体外,还有1对性染色体,专门用来决定人的性别。

其中,女性的性染色体是2条X染色体,即XX;而男性的性染色体为一条X染色体,一条Y染色体,即XY。

而精卵结合决定宝宝性别的过程如下图:

也就是说,决定宝宝是不是男孩的是Y染色体,而Y染色体,只有爸爸才有。

所以,看到这儿大家应该明白了,宝宝的性别和妈妈半毛钱关系都没有。

是!由!爸!爸!决!定!的!

爸!爸!决!定!的!

爸!爸!

既然我们已经明白了宝宝性别的决定方式,那么,有没有比较靠谱的方式来确定宝宝的性别呢?

有。

当然有。

但是,都被写进生育法里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第35条规定:严禁利用超声和其他技术手段进行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严禁非医学需要的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

惊不惊喜?

意不意外?

有没有感受到我猝不及防的爱?

那些说没有感受到的,一定是注意到了“非医学需要”这五个字,并且一定会反问我:“那如果是医学需要的情况呢,那不就可以知道宝宝性别了?”

这种“医学需要”是指已经诊断为伴性遗传性疾病需要鉴定胎儿性别和选择性别终止妊娠的情形。

至于什么是“伴性遗传疾病”、什么情况下需要“选择性别终止妊娠”这个医生会视情况给你建议。

如果没有“医学需要”,医生是不会冒着被警察叔叔请去喝茶的风险告诉你宝宝的性别的。

●●●

其实,上面说到的这些方法,大家完全可以当成打发时间的娱乐项目。

事实上,很多的准妈妈和我想的是一样的,根本不在乎宝宝的性别。

无非是出于好奇,闲来无事图个乐子。

毕竟,面对隔着肚皮看不清模样的小宝贝,我们的爱总是多到无处安放。来猜猜ta的性别又何尝不是一种交流感情的方式呢?

我那会儿总是想着:

我不介意ta是男孩子还是女孩子。

如果Ta是个女孩子,那么,我可以教她琴棋书画,也可以教她端庄优雅,我期寄她温婉善良,却也不拒绝她的刁蛮狂放。

如果Ta是个男孩子,那么,我可以陪他看斧钺钩叉,也可以陪他周游天下,我希望他绅士有礼,却也允许他偶尔的大男子主义。

Ta的出生,不是为了弥补我情感的缺失,仅仅是因为:

我们准备好了,而ta,也准备好了。

我们因为爱而相遇,绝非其他。

所以,我只希望,ta可以快快乐乐的长大,健康而乐观,我会拼尽全力,护ta一世安康。

所以说,

不管ta是男是女,是什么模样。

只要是我的孩子,

那么,ta就是我最爱的模样。

孩子出生身上有“淤青”,是不是被坏人掐的?

孩子出生就带着的“淤青”,是不是被谁掐的?

作者丨曹公子

来源丨医学界儿科频道

可怜天下父母心,孩子从出生的那天起,父母就开始担心,担心孩子是否安睡,担心孩子是否吃饱。突然有一天在孩子身上发现像瘀青或蓝色是印记,通常还出现在臀部,第一反应就是,孩子是不是摔了或是有人虐打了孩子。

图1:青苔印

其实,有部分新生儿刚出生身上就会自带一种呈蓝色,或是像瘀青一样的胎记,这种胎记通常会出现在臀部。

在民间也有很多关于这种胎记的传说,有人说是在喝孟婆汤的时候,被孟婆拍了一下臀部所留下来的印记;还有人说这是成吉思汗留给子子孙孙的印记,成吉思汗的子孙,出生必带此印记。

好像整个亚洲都有关于这种胎记的记载,日本有俗语“青色的屁股”来形容办事不牢靠的人;韩国也有传说是因为被三神奶奶拍了屁股。

有那么多传说的青胎印到底是什么呢?

其实,医学上我们把这种青胎印称之为蒙古斑,也叫骶部色素斑,是一种无规则形状,大小不一,数量不等的皮肤色素斑,大多分布在新生儿的尾骶和臀部,少见于背部,更少见于四肢或面部,颜色深浅不一,大多呈青紫色或蓝色。[1]

蒙古斑到底会不会对孩子造成伤害?

很多家长一听说这个瘀青一样的东西是胎记,就开始担心会不会是某种恶性病变,会不会对孩子造成什么伤害,会不会跟随孩子一辈子?那么蒙古斑会对孩子造成影响吗?是良性还是恶性的?如果发现了蒙古斑我们要做一些什么?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看下去。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蒙古斑都被认为是一种良性的先天性胎记,但现在已经证实了蒙古斑与先天性代谢疾病可能共同存在,最常见的是GM1神经节苷脂病和Hurler综合症(IH型粘多糖病),其次是Hunter综合症(黏多糖贮积症2型),Niemann-Pick病和甘露糖苷过多症。[2]不单单是与代谢疾病可能共同存在,蒙古斑与神经脊病变(neurocristopathy,是指神经脊迁移生长和分化时发生异常所导致的疾病)也有可能同时发生。[3]

也就是说,蒙古斑虽然本身是无害的,但新生儿发现有蒙古斑时可能是同时患有代谢疾病或神经脊病变,尽管不是百分之一百,但是如果孩子真患有相关疾病,那么越早发现,越早治疗,对孩子的今后恢复还是有极大的帮助。所以妈妈们在发现自己孩子有蒙古斑时,带孩子去医院做相关方面的筛查还是很有必要的。

那么又有家长会问了,是不是所有蒙古斑的孩子都要进行筛查?

其实在这一点上医学界没有统一的标准,唯一可以确定的是广泛性蒙古斑一定要接受筛查[4],如果蒙古斑只单一存在于臀部,则可以根据孩子自身情况选择是否需要筛查,最好是询问皮肤科或内分泌科的医生来确认是否要做相关方面的筛查。

图2:普通蒙古斑和广泛性蒙古斑

如果在排除可能发生的相关疾病后,家长又会开始担心,这个胎记会不会跟随孩子一辈子啊?

通常来说,蒙古斑会随着年龄增长慢慢地淡化消退,但个别孩子的胎记可能终身存在。虽然可能会终身存在,但一般蒙古斑多见于臀部,所以可以等孩子成年后让他自行选择是否要通过医疗手段去除。

图3:一位日本的妈妈画了她女儿刚出生时蒙古斑和现在的区别

有哪些胎记需要家长格外注意?

1

咖啡牛奶斑

它是一种色素痣胎记,英文名字Cafe au lait 来自于法语,意思是「咖啡牛奶」,指的是其淡褐色的外观。

这种胎记大部分都是良性的,但如果斑块数量大于6个,且每个直径大于15毫米时,那么家长就需要引起注意了,可能是神经纤维瘤,最好尽早地去做相关的筛查。[5]

由于咖啡牛奶斑和蒙古斑有时特别相似,所以家长要注意区分,如果自己不能分辨二者的区别,最好去皮肤科医生就诊来确认。

图4:咖啡牛奶斑

2

太田斑(太田痣)

这种斑一般呈暗黑色,多见于脸部和眼周,甚至有可能见于眼内眼白处,虽然它是良性斑,就算是长于眼内,也不会影响眼睛的正常功能,但由于它不会自行消失,可能会影响孩子的样貌,可以考虑通过正规的医疗手段将其去除。[6]太田斑虽然颜色上有些与蒙古斑相似,但因为好发的部位不同,所以还是比较好进行区分的。

图5:太田斑

3

鲜红斑痣

这是一种良性胎记,呈红色,类似于鲑鱼的颜色,边缘不规则,发生在新生儿的脸面部或后脑勺。

民间对这种斑痣有一种有趣的叫法,如果长在脸上,被称为「天使之吻」,在后颈部的话是「送子鹤的叼痕」。

鲜红斑痣特别常见,一般不需要治疗,在1~3岁之间会慢慢自行消退,但如果在三岁以后没有消退就需要就医了。[7]

图6:鲜红斑痣

除了以上这些胎记还有一些胎记需要特别注意,如草莓状血管瘤(草莓痣),是一种常见在初生婴儿皮肤上的扁平红斑,虽然这些红斑可能随着年龄增长而消失,但它如果过大或长在眼周,口鼻耳周围的话就需要注意,这可能妨碍孩子的视力,呼吸和进食。[8]最好尽早带孩子就医。

还有如恶性黑色素瘤这种,虽然患病率在新生儿身上较低,但我们还是要做好区分,如发现原有的黑色素痣突然变大,变不规则,孩子精神不振,那么一定要带孩子去 医院做出专业诊断。

图7:血管瘤

上面说了一些其它的常见胎记,我们回到蒙古斑,看看蒙古斑的发生率到底是多少?

蒙古斑好发于亚洲人和非洲人,白人婴儿的发生率约为10%,西班牙裔为50%,亚洲人和非洲人为90%~100%。[9]

迄今为止,关于中国儿童蒙古斑发生率的相关研究资料还是比较匮乏的,只有在1999年发表的《 蒙古族和汉族新生儿及幼儿蒙古斑的研究》和2015年发表的《新疆维吾尔族婴幼儿蒙古斑发生率及消退时间》中可以查到。

在1999年的研究中发现:“蒙汉族新生儿的蒙古斑出现率较高,蒙族为82.17%,汉族为70.43%。”[10]

而在2015年的研究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儿童的研究中发现“不同地区维吾尔族新生儿蒙古斑发生率不同,各地区之间差异显着,从东部到西部呈逐渐减少趋势,平均发生率为46.12%。从东部到西部,蒙古斑面积占体表面积比率逐渐减少,平均比率为0.69%。 1岁内蒙古斑消退78.08%,5岁内消退98.71%”。[11]

虽然由于相关文献资料不足,但从以上二组研究可以看出,中国蒙古斑的发生率还是相对较高的,家长们在自家孩子身上发现蒙古斑时也不用过度惊慌,做好代谢性疾病和神经脊病变的筛查,与其它胎记做出正确的区分就可以了。

如果确诊了无其它疾病,那么在幼年时期并不需要对蒙古斑进行治疗,更加不要听信民间偏方。我们只需要经常观察胎记是否有变化,可以拍照做记录,方便家长查看胎记是否变淡或是出现其他变化。

如孩子长大后蒙古斑还是没有消退,家长可以和孩子沟通讨论是否通过医疗手段去除,一切以孩子身心健康为前提。

参考文献:

1.Silva C, Mendes C, Sousa L, Machado HS (2016) A Blue Spotted Baby: A Case Report. J Preg Child Health 3:273. doi:10.4172/2376-127X.1000273

2.Leung AK, Robson WL. Mongolian spots and GM1 gangliosidosis type one. J R Soc Med. 1993;86:120–121

3.Hanson M, Lupski JR, Hicks J, Metry D. Association of dermal melanocytosis with lysosomal storage disease: clinical features and hypotheses regarding pathogenesis. Arch Dermatol. 2003;139:916–920

4.Gupta D, Thappa DM. Mongolian spots: How important are they?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 : WJCC. 2013;1(8):230-232. doi:10.12998/wjcc.v1.i8.230.

5.Freedberg, Irwin M., ed. Fitzpatrick's Dermatology in General Medicine. 6th ed. pp.772, 864-867, 2505. New York: McGraw-Hill, 2003

6.James, William D.; Berger, Timothy G.; et al. (2006). Andrews' Diseases of the Skin: clinical Dermatology. Saunders Elsevier.

7.A. K. Leung, “Salmon patches,” in The EncyclopEdia of Molecular Mechanisms of Disease, F. Lang, Ed., pp. 1880–1881, Springer, Berlin, Germany, 2009

8.Mulliken JB, Enjolras O.Congenital hemangiomas and infantile hemangioma: missing links J Am Acad Dermatol. 2004 Jun;50(6):875-82

9.Cordova A. The Mongolian spot: a study of ethnic differences and a literature review. Clin Pediatr (Phila) 1981;20:714–719.

10.陆舜华等“蒙古族和汉族新生儿及幼儿蒙古斑的研究”1999

11. 王斌 ,杨圣敏“新疆维吾尔族婴幼儿蒙古斑发生率及消退时间王斌 ”;2015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www.csxsg.com/forum/20231016/1696089974227113.html
上一篇:戴笠四柱八字(戴笠 算命)
下一篇:八字相生格(八字相生什么意思)

网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