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43(1343爱情数字代表什么意思)

《红军·1343》在福建福州试演成功

7月3日,在福建人民艺术剧院,演员表演话剧《红军·1343》。

7月3日晚,大型原创话剧《红军·1343》在福建省福州市试演成功。该话剧以福建武夷山张山头山林中的1343座无名红军墓为创作题材,由福建人民艺术剧院、武夷山市委宣传部联合出品,预计本月中旬在福建省武夷山市正式首演。

新华社记者 宋为伟 摄

7月3日,在福建人民艺术剧院,演员在剧末向无名红军墓背景鞠躬。

来源: 新华网

解读红色文化,传承红色精神

什么是红色文化?红色文化是在革命战争年代,由中国人、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并极具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红色文化有别于其他文化的根本点在于红色。故此,要探究红色文化的基本内涵,就必须由红色谈起。中国人的红结与生俱来,它流动在民族的血脉里,遗传在民族基因中。

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新中国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要深刻认识红色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张山头红军墓群位于武夷山市洋庄乡小浆村张山头自然村,在张山头上千亩的竹海中,葬着1343位革命先烈,没有名字、没有番号、没有墓铭,三块青砖、一个编号、一根红飘带,就是他们的墓冢,1343位革命先烈用生命,书写出革命先辈抛头颅、洒热血革命斗争精神,是开展革命教育的绝佳红色教材。

恰逢建党100周年之际,要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做到学史明理,明理是增信、崇德、力行的前提。要从党的辉煌成就、艰辛历程、历史经验、优良传统中深刻领悟中国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道理。要运用红色资源,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仰,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记者手记:一个险些被人遗忘的数字 被我记住了

2019-10-29 08:50 查希

【环球网报道 记者 查希】如果我们打开网页,输入“无名烈士墓”,也许得出的答案是那个位于俄罗斯莫斯科红场的地标。但笔者今天要讲的,是一个数字,1343;是一个地方,福建省武夷山张山头;是一群人,他们更是无名烈士,这感受更让人触动。

张山头,一个只有11户人家的小村落。如果没有向导,没有当地人的引领,这里平常地不能再平常,而此地却深埋着一份沉甸甸的精神财富。直到2016年,张山头的村民在后山劳作时发现一块刻有“红军墓,三一立”字样的石碑,一段尘封已久的历史就这样被慢慢揭开。

无名的丰碑 无言的铭记

在张山头寻访的过程中,记者了解到一个故事。在距离张山头500多里的江西余干,有一位红军后代潘迪渊,为了寻到爷爷潘骥的牺牲地,两代人,半个世纪,那一捧带着祖先温度的热土,也可以给后人带去些许慰藉。

潘迪渊原本期望将祖父的遗骨带回江西,和父亲葬在一起。但“爷爷和战友们已经化作了青山,这漫山遍野都是他的英魂”。没错,我们都记着曾在这里奋战过的方志敏烈士,但在他笔下的潘骥烈士差点就没历史埋没。

近代以来,为国为民牺牲的烈士已数不胜数,也仅有寥寥无几的名字被人们牢记,更多地是那三块青砖下,英年早逝的红色英魂。他们无法看到祖国今日的繁荣昌盛。他们牺牲时,正年轻。

他们在和我们一样的年纪选择了担当

接受我们采访的当地人杨学文老人表示,现在的青少年有必要接受革命传统教育。他提到,有时候有的孩子问,为什么他们(红军)这么傻。老人表示,他们并不是傻,这是听党的话,有个信仰,有意念,就是为了革命跟党走到底。武警南平支队的一位战士也曾经说过:“看着漫天遍野的红飘带,就像看到当年的红军队伍一样。我不知道他们是谁,但我知道他们为了谁。”

同样是年轻人,我们每天可以安坐屋中,工作、学习、游戏、生活。而这些红军烈士却放弃了安逸。放弃安逸,难道不傻么?谁不愿意过上安逸的好日子?但在我这里,答案是肯定的:当我们还在父母的羽翼庇护下茁壮成长,他们就已经在相仿的年纪做出了更为成熟的决定,为了国家,为了人民,牺牲小我,成就大我。

张山头精神是一种力量

这些传承着张山头红色精神武警战士们,何尝不是和平年代的英雄呢?没有他们的付出,哪里有让安放孩子们未来理想的那张课桌?没有他们的付出,哪里来我们安逸的生活。他们在替我们付出,而我们却在替他们享受着繁荣。

1343,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数字。张山头,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地方。但普通方能深藏红色精神的底蕴。当我走在崎岖的山路上,看到风中微微晃动的竹片,那倔强飘舞的红色丝带。那是烈士们的忠魂在向我们致意,向我们讲述那段艰苦卓绝的历史。他们在告诉我们,他们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种人,一种为了国家,为了人民,默默付出,并未留名的英雄。

秋风虽料峭,烈士忠魂却能为我们带来厚重的力量。杨学文老人,从儿时偶见烈士遗骸的些许害怕,到敬畏先辈并为了找寻红色之根不遗余力,这是一种力量,一种传承。驻守在这里武警战士们,在这里祭奠英烈,在这里宣誓入党,一次又一次地用行动证明他们心中与此共鸣的红色传承。这种力量早已从1343,变成了统一的整体,再从统一的整体,变成了千千万万人的意志。

1343,我记住了。我并无法给张山头来带什么,因为与他们相比,我如此渺小。但我可以带走一样东西是无疑的:默默地为国家,为人民,奋斗终生。

责编:蒋莉蓉

版权作品,未经环球网 huanqiu 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扬帆破浪再启航——以同志为核心的推进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纪实

新华社北京7月6日电 题:扬帆破浪再启航——以同志为核心的推进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纪实

新华社记者霍小光、张晓松、罗争光、姜琳

“这次机构改革是对党和国家组织结构和管理体制的一次系统性、整体性重构。我们整体性推进中央和地方各级各类机构改革,重构性健全党的领导体系、政府治理体系、武装力量体系、群团工作体系,系统性增强党的领导力、政府执行力、武装力量战斗力、群团组织活力,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能解决的难题,理顺了不少多年想理顺而没有理顺的体制机制,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主体框架初步建立,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有力组织保障。”

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总结会议日前在京召开,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对这项事关全局的重大改革作出深刻总结。

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部署全面深化改革,提出了“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其中明确提出要“统筹党政群机构改革,理顺部门职责关系”。

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提出,“统筹考虑各类机构设置,科学配置党政部门及内设机构权力、明确职责”。2018年2月,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专题研究机构改革问题,审议通过《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和《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

一年多来,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坚强领导下,从中央到地方,上下同心、扎实推进,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呈现出气势如虹、势如破竹的崭新局面,各项改革部署迅速落实到位、积极效果逐步显现。

“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得到有效落实,维护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的机构职能体系更加健全;党和国家机构职能实现整体性重构,机构履职更加顺畅高效,各类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更加适应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需要;省市县主要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同中央保持基本对应,构建起从中央到地方运行顺畅、充满活力的工作体系;跨军地改革顺利推进;同步推进相关各类机构改革,改革整体效应进一步增强。”

“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是放在全面深化改革大盘子里谋划推进的,是我们打的一次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性战役。要用好机构改革创造的有利条件,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向纵深发展,以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新成效,推动开创全面深化改革新局面。”

总书记的高度概括,既是对一年多来中央和地方推进这项重大改革任务的充分肯定,更是对继续推动改革向着既定目标不断迈进的再动员。

重大政治决策 深刻历史变革

一组数据,形象地展现出这场改革的态势:

——中央和国家机关层面,这次机构改革涉及180多万人,涉及管理体制、机构设置、职责和人员调整的部门达80多个;新组建决策议事协调机构3个、更名4个,不再保留议事协调机构4个、国务院议事协调机构2个,组建和重新组建部级机构25个,调整优化领导管理体制和职责部级机构31个。其中,核减部级机构21个,核减班子正副职数58名;减少设置部长助理部门9个,减少职数25名。

——中央层面有39个部门重新制定了“三定”规定、25个部门调整了职责。重新制定“三定”规定的部门,同划入基数相比,共精简内设机构107个,精简15.4%;精简司局领导职数274名,精简10.8%;精简编制713名,精简3.1%。地方省级层面,党政机构较改革前减少8个,减少0.43%;行政编制减少1343名,减少0.6%。市级层面,党政机构减少1501个,减少7.23%;行政编制减少461名,减少0.03%。县级层面,党政机构减少5362个,减少5.26%;行政编制减少3092名,减少0.14%。

更深层次的,则是数据背后党和政府机构设置职能配置的深刻调整和全面优化:

职能部门、办事机构、派出机关和直属事业单位设置进一步优化,党政职责关系进一步理顺。全国人大和全国政协及其省级人大、政协专门委员会设置得到优化。国务院机构优化调整,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生态环境保护职能得到加强。按照一类事项原则上由一个部门统筹、一件事情原则上由一个部门负责,重点对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国土空间规划、城乡污染排放监管、农业投资项目管理、反垄断执法、城乡医疗保障、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应急管理、援外工作协调、自然保护区监管、国家物资储备等职责作了调整优化,解决了60多项长期存在的部门职责交叉、关系不顺事项。统筹推进部门所属事业单位、派出机构整合划转,将事业单位承担的行政职能划归行政机关。国地税征收管理体制改革顺利完成。有序推进市场监管、生态环境保护、文化、交通运输、农业等领域综合执法改革,大幅减少执法队伍种类……

无怪乎海外媒体用“力度空前”“出乎预料”来评价这项改革,认为其影响面之广前所未有,触及利益之深更是前所未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和国家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面临着新课题。

一些领域党的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还不够健全有力,保障党的全面领导、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体制机制有待完善;一些领域党政机构重叠、职责交叉、权责脱节问题比较突出;一些政府机构设置和职责划分不够科学,职责缺位和效能不高问题凸显,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到位;一些领域中央和地方机构职能上下一般粗,权责划分不尽合理……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总书记对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有着深邃的思考:

“党政机构属于上层建筑,必须适应经济基础的要求。经济不断发展,社会不断进步,人民生活不断改善,上层建筑就要适应新的要求不断进行改革。”

“对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对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的贯彻落实,都要放到新时代背景下、站在更高层次上来认识和把握。”

本着对党、对国家、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以同志为核心的下定决心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障碍和弊端,以适应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要求。

明确,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目标,就是要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形成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党的领导体系,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武装力量体系,联系广泛、服务群众的群团工作体系,推动人大、政府、政协、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在党的统一领导下协调行动、增强合力,全面提高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

早在2015年,总书记就要求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对深化机构改革进行调研。

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专题研究深化机构改革问题,总书记担任全会文件起草组组长,亲手掀开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大幕。

一年多来的成功实践充分证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是以同志为核心的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高度作出的重大政治决策,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场深刻变革。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战略决策是完全正确的,改革的组织实施是坚强有力的,充分体现出全党高度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充分反映出党的以来全面从严治党产生的良好政治效应,充分彰显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

上下同心 科学指引

2018年3月23日,北京市平安里西大街41号。

《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全文公布后仅两天,新组建的国家监察委员会正式揭牌运行。这被外界视作新一轮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全面铺开的标志。

这是一份体现改革阶段性成果的时间表——

2018年4月20日,随着公安部消防局机关及直属单位全部完成转隶移交,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涉及的部门全部完成转隶组建、挂牌、集中办公和以新机构名义开展工作;

9月13日,《海南省机构改革方案》印发,成为首个获得批准的省级机构改革方案;

11月11日,上海市委和市政府召开机构改革动员会,明确机构改革任务书,我国31个省份机构改革方案至此全部“出炉”并对外公布;

2019年3月底,按照确定的时间表、路线图,机构改革各项任务总体完成。

在这一进程中,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两次召开会议,听取中央层面和地方机构改革组织实施情况汇报,及时总结工作经验,部署改革后续进程。

在改革实施期间,总书记自始至终关心指导,亲力亲为,亲自审定了改革组织实施方案和各部门工作方案,亲自签批各部门“三定”规定,亲自协调重大政策问题,涉及各类文件多达190多件。在一些改革的关键时刻、关键问题上,总书记果断拍板、一锤定音。

在总书记坚强领导下,机构改革协调小组先后召开3次小组会议和3次改革推进会议,协调解决重大问题、重大分歧180余件次,确保机构改革始终沿着正确方向推进。各地区各部门坚决落实部署要求,加大统的力度、明确改的章法、做好人的工作、执行严的纪律,对照改革路线图、时间表,抓方向、抓机制、抓关键、抓难点、抓制度、抓法治、抓纪律,推动改革蹄疾步稳向前推进。

坚持“先立后破、不立不破”原则,确保改革有条不紊进行,各项工作平稳衔接——

总书记强调,要把握好“立”和“破”的承接顺序和辩证关系。“立”的工作要做在“破”前,没有“立”住之前,不要急于“破”。一方面,“立”得住,才能“破”得好;另一方面,只有彻底“破”,才能为更好“立”创造条件。

根据这一重要原则,各部门在改革进程中及时衔接、迅速到位,努力做到改革、工作两不误,确保改革不停步、工作不间断。

整合了13个部门和单位相关职能的应急管理部,被称为这次调整中的“超级大部”。正式挂牌前,在人员没有到位、办公地点尚待确定的情况下就进入了“应急”状态,建立起了由部领导轮流在岗带班的24小时值班值守工作机制,确保遇突发重特大安全事故或自然灾害时第一时间响应。

坚持推动机构职能优化协同高效,把住“三定”这个中心环节,解决职责交叉问题——

要求,这次机构改革部门机构编制要坚持以定职责为中心,科学配置部门职责,理顺部门之间职责关系。不仅改头换面,还要脱胎换骨,切实解决多头分散、条块分割等问题。

为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解决自然资源所有者不到位、空间性规划重叠、部门职责交叉重复等问题,整合了8个部门和单位相关职能的自然资源部通过科学设置机构和配置人员,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为生态整体保护、系统修复和综合治理提供重要体制保障。

这次组建的市场监管等5支综合执法队伍,整合了原来30多个执法领域,涉及100多万执法人员,切实解决了多头、多层和重复执法问题,解决了违规违法、执法扰民问题。

坚持改革与法治并举,依法依规完善党和国家机构职能——

总书记明确要求:“凡属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据。”

这次机构改革,涉及多个部门法定职责调整,需要修改的法律160多部、行政法规230多部,数量大、内容多、情况也各不相同。

2018年4月2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涉及法律规定的行政机关职责调整问题的决定》。一年多来,全国人大常委会完成超过40部法律的修改。

2018年5月24日,国务院制定印发《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涉及行政法规规定的行政机关职责调整问题的决定》,解决了相关法律法规修改前机构设立重组、职责调整、管理执法的合法性问题。

中央办公厅对涉及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党内法规和相关文件开展专项清理,废止3件、修改35件。

坚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改革全过程,保持干部职工队伍稳定——

这次机构改革,涉及范围之广、情况之复杂、触及利益关系之深前所未有,但推进之平稳、效果之扎实也前所未有。

改革突出政治引领,层层开展多轮谈心谈话,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统一思想认识,坚定改革信心,投身改革大局。各级党委和政府精心做好大量政策性、原则性、事务性、具体性工作,密集协调解决重大问题、协调解决跨部门重点问题,周密做好干部调配,统筹消化安排超配干部;精心做好离退休干部归属交接,给干部职工吃下“定心丸”,广大党员干部衷心拥护改革、积极支持改革。

目标导向鲜明 制度优势彰显

一年多来,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不仅完成了合署办公、人员转隶、机构挂牌等“物理重组”,而且通过人员融合、业务融合和职能优化,产生出一系列“化学反应”。

“一条红线”贯穿始终——党的全面领导机制更加健全,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得到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得以彰显。

这次改革,旗帜鲜明地把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作为首要政治任务。

2018年3月28日,即《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对外发布一周之后,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将中央深改领导小组升格为中央深改委员会,这本身就是《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从监察体制改革、雄安新区建设、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到深化学前教育改革、设立科创板、试点药品集中采购……一年多来,中央深改委共召开8次会议,审议通过近100个改革文件。

通过这一重要决策平台,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全新实践中,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更加彰显。

除中央深改委外,这次机构改革还将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中央外事工作领导小组分别改为委员会,组建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中央审计委员会等,进一步加强了党对涉及党和国家事业全局的重大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强化了决策和统筹协调能力。

理顺党政机构职责关系,统筹设置党政机构,减少多头管理,减少职责交叉,是这次机构改革的一个重要考虑。调整了相关党政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把政府有关机构职能并入党的职能部门或由其统一归口领导,或在党的职能部门加挂牌子、由其承担某个方面行政职责,以发挥好党的职能部门统一归口协调管理职能,统筹本领域重大工作。

部门挂牌是以新机构名义对外开展工作的重要标志性动作。牌子挂不挂、怎么挂,作了统一研究和部署,对牌子的样式、字体、材质、悬挂位置等提出了规范性要求。对职能部门加挂政府机构牌子也作了规范,要求实质性挂牌。比如,中央组织部加挂国家公务员局牌子,中央宣传部加挂国家新闻出版署、国家版权局、国家电影局牌子,中央部加挂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国家宗教事务局牌子等。这样做是为了让人知晓、以便公干,使党的机构更好履行承担的相关行政职责。

在这次机构改革中,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得到有效贯彻落实。按照军是军、警是警、民是民原则,将列武警部队序列、国务院部门领导管理的现役力量全部退出武警,理顺武警部队领导管理和指挥使用关系。改革后,武警海关执勤兵力整体撤收,海警部队整体划归武警部队领导指挥。武警消防、森林部队成建制划归应急管理部,组建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武警黄金部队整体移交自然资源部,转隶组建为中国地质调查局自然资源综合调查指挥中心和13个专业地质调查中心,承担国家基础性公益性地质工作任务和多金属矿产勘查任务。武警水电部队转制为中国安能建设集团,成为央企“新兵”。公安边防、警卫部队换装和入警,以人民警察的崭新形象踏上工作岗位,继续肩负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职责使命。

“一个目标”实现强化——机构职能更加优化、权责更加协同、运行更加高效,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向前迈进一大步。

这次机构改革,在有关地方试点基础上,按照“一本规划、一张蓝图”的总体思路,将不同部门承担的主体功能区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海洋主体功能区规划等进行整合,统一为国土空间规划,形成全国国土空间开发保护“一张图”,实现“多规合一”,把每一寸国土都规划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新组建的生态环境部,整合原有7个部门的相关职责,实现了地上和地下、岸上和水里、陆地和海洋、城市和农村、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五个打通”,以及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相互贯通。彻底打破“环保不下水、不下海”“水利不上岸”“海洋不登陆”的碎片化分工格局后,过去一直想干但始终没干成的入海入河排污口摸底工作有了重要进展,比如渤海和长江流域排污口排查整治试点获得的排污口数量,远超过去环保部门掌握的情况,充分显示了改革成效。

按照警是警、政是政、企是企原则,调整完善行业公安机关管理体制。其中,将铁路公安机关、交通运输部公安局和长江航运公安局、森林公安机关划转公安部统一领导管理,中国国家铁路集团、交通运输部、国家林草局不再领导管理。民航公安机关和海关缉私机关分别接受公安部和中国民航局、海关总署双重领导,以公安部领导为主。

近日,在主席出席G20大阪峰会期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策划的一系列日语视频节目在日本主流电视台播出,《平“语”近人——喜欢的典故》日语版也首次同日本观众见面,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

整合组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以来,三台之间深度融合、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产生了“1+1+1>3”的“化学反应”,更好推动了新思想飞入寻常百姓家,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的能力显著增强。

这次机构改革,对机关后勤服务保障方式作了一些探索创新,对于新组建的退役军人事务部、国家医疗保障局、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等部门,没有设立单独的后勤服务机构,而是由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按照统一项目、统一标准、经费归口、资源共享的原则,统一提供后勤服务,包括办公用房维护、物业管理、公务用车服务、办公设备配备等4大类16个事项,既精简了机构人员、节约了行政资源,又规范了服务类型、提高了工作效能。

“一个指向”更加凸显——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更好维护人民群众各方面权益,精准对接发展所需、基层所盼、民心所向。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这次改革,紧紧围绕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履好职、尽好责,在教育文化、市场监管、卫生健康、医疗保障、退役军人服务、移民管理服务等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领域,加大机构调整和优化力度。

“这块光荣牌,让我感到我们是最可爱的人,也是最光荣的人。”不久前,广西壮族自治区退役军人事务厅收到85岁退役军人黄祖南写来的一封感谢信。

老人一家三代从军。得益于新组建的各级退役军人事务机构,3400万户像他一样的家庭挂起了光荣牌,3900万名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获得身份认定和信息采集,8.2万名军转干部、40余万名退役士兵得到妥善安置,退役军人荣誉感、获得感不断激发。

浙江省精干设置县乡部门机构,推进流程再造,推进执法重心下移,省级除保留海洋渔业、药品2支特殊执法队伍外,其他行政执法职能主要由市县承担,在18个乡镇(街道)开展“一支队伍管执法”试点,解决了看得见的管不着、有权管的看不见而且多头管理的问题。

贵州省突出大扶贫、大数据、大生态战略重点,因地制宜加强和创新机构设置、职能配置,着力构建执行有力、简约高效的服务管理体制机制,提高治理能力和水平。

通过机构改革,人民群众对高质量公共服务的新需要获得回应,最盼最急最忧最怨的一些突出问题得以解决,人民当家作主实现更好保障,创新创业活力不断激发。

在兰州新区,一个投资30多亿元的项目,近期即将正式投产。“从项目登记备案到建成投产,仅用1年时间,这在以前是难以想象的。”公司负责人感慨地说。

通过这次机构改革,兰州市整合多部门相关职责,组建政务服务管理局统一开展工作。针对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多、时限长、程序杂的“通病”,将所有审批事项时限压减三分之二。

一年多来,各地以机构改革为契机,进一步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实行“一枚印章管审批”,推进“一网通办”“最多跑一次”,切实做到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

勇于自我革命 不断开拓创新

机构改革,不仅带来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深刻变革,更在改革中积累了诸多宝贵经验,为我们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进一步深化改革、继续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提供一系列重要启示。

改革关头勇者胜。

因循守旧没有出路,畏缩不前坐失良机,唯有以更大决心和勇气直面问题、迎难而上,才能继续把改革推向前进,不断开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局面。

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是一场自我革命。

早在启动之初,总书记就定下了基调:“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是要动奶酪的、是要触动利益的、也是真刀真枪的,是需要拿出自我革新的勇气和胸怀的。”

在以同志为核心的指挥统领下,改革坚持问题导向,不回避权力和利益调整,把理顺部门职责关系作为主攻方向,加大统筹协调力度,不简单修修补补,不搞模棱两可,下决心解决长期存在的职责交叉问题。

党和国家机构实现了系统性、整体性、重构性的变革,正如总书记所指出的:“世界看到了改革开放的中国加速度,看到了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的中国决心。”

中流击水,奋楫者进。越是艰险,越要以“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气向前,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开辟发展新境界。

改革落实关键在人。

各级党员干部特别是“关键少数”坚决拥护改革、带头落实改革,最大限度凝聚改革共识,营造有利于改革的良好氛围,从而确保改革顺利推进、收获实效。

人心稳、改革进,人心顺、改革成。

尽管时间紧、矛盾多、任务重,但这次机构改革短短一年多就顺利完成各项任务,这很大程度得益于党的以来全面从严治党形成的良好氛围。

国税地税系统合并,精简了近一半司局级机构,超过2.2万名领导干部由“正”转“副”。

“在激烈的思想斗争中确实有过食不知味、夜不能寐,但改革没有停顿等待的间隙,我们把注意力聚焦到当前各项工作,以责任压实了心绪……”山西税务部门13名“正转副”干部,用自己的“舍”换来改革的“得”。

强体魄于伟大的自我革命,必将开新局于伟大的社会革命。把政治标准和政治要求贯穿到改革全过程,以更高的觉悟和担当,孕育改革新精神,升华改革大格局。

改革离不开创新。

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推进改革开放,没有经验可循,没有模式可依,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开拓改革新境界。

这次机构改革在统筹党政机构设置等方面作出了一系列理论和实践创新,既解决了一些长期存在的老问题,也对机构改革中出现的新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坚持在改革中不断创新,不断完善。

中央层面的改革方案吸收了诸多基层的创新探索,地方机构改革又在充分借鉴中央层面机构改革做法和经验的基础上,因地制宜、灵活推进。

贵州、广东、河南、吉林等地设置“大数据局”,北京设置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广东设置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山东设置海洋发展委员会和海洋局……一批“自选动作”有效调动了中央与地方两个积极性。

结合这次机构改革,辽宁省大刀阔斧推进公益性事业单位优化整合,经营类事业单位转企改制,行政类事业单位政事分开,对公益类事业单位进行大规模归并优化整合。除医院、学校外,将全省27514个公益性事业单位整合为2366个,精简幅度超过九成,涉及人员40多万人。同时,将全省1174个经营性事业单位改制组建为企业集团,盘活存量资产资源,培育内在发展动力,激发市场竞争活力。

机构改革不会一蹴而就、一劳永逸。

总书记郑重指出:“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组织实施工作已经结束了,但推进机构职能优化协同高效、提高履职服务能力水平的工作永远不会结束。”“要以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为统领,以推进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优化协同高效为着力点,把机构职责调整优化同健全完善制度机制有机统一起来、把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同提高国家治理水平有机统一起来,继续巩固机构改革成果。”

当前,有的部门职责边界、协同配合机制等还需细化完善,部门职责交叉、条条干预等问题也还不同程度存在。市县一级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等难点虽然破了题、开了局,但还有不少工作要做,下一步应通过持续创新、深化改革逐步研究解决。

“全面完成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部署的改革举措,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硬任务。现在距离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决定性成果仅有一年多时间。我们要乘势而上、尽锐出战,继续打硬仗、啃硬骨头,集中力量突破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总书记对继续全面深化改革提出明确要求。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新征程上肩负新任务,新形势下迎击新挑战。只要紧密团结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周围,继续高扬改革风帆,继续鼓起闯的勇气,坚定不移将改革进行到底,就一定能够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广阔的前景。

中国船舶集团又好又快研制生产口罩机、压条机“一机难求”难不倒军工央企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我有口罩机,我有压条机!”

2月26日17时25分,中国船舶集团官方微博上,这条面向全国抗疫战场各类企事业单位提供相关设备的消息迅速在网络上刷屏。

2月27日,中国船舶向辽宁省有关企业交付压条机,并立即投入生产运行。

2月28日,中国船舶向中石油交付平面口罩机,并实现连续生产运行。

2月29日,中国船舶紧急驰援湖北一批压条机。

3月2日,中国船舶向中石化交付平面口罩机。

3月3日,中国船舶向中石油交付N95口罩机。

捷报频传标志着中国船舶集团口罩机、压条机已实现稳定量产和连续交付。特别是中国船舶与中石油、中石化等央企强强联合,组建防疫物资生产国家队,火速实现了口罩等复工“利器”的规模生产,在战疫的紧要关头凸显压舱石作用,引发各方热议——

“造航母的企业,也生产口罩啦!”

“践行央企使命担当,召即来,急攻关,克疫情。”

“中国力量,中国效率!”

央企使命必达

疫情发生以来,口罩、防护服需求剧增,口罩机和压条机(用于防护服加工)也是一机难求。从源头想办法扩产能,国资央企勇挑重担。

按照国务院办公会议决策部署,国务院国资委安排相关中央企业承担医疗物资生产关键设备研制生产紧急攻关专项任务,中国船舶集团开展口罩机、压条机等关键防疫物资生产设备的紧急研制攻关和量产。

急防控工作之所急,中国船舶集团党组将专项任务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来抓,立即组织成立了专项任务工作领导小组,集团公司主要领导亲自部署、靠前指挥。为确保专项任务顺利完成,明确所属八院为专项任务技术责任单位,所属八院、汉光重工双线作战共同开展样机研制和量产,所属715所开展超声波点焊机关键部件研制和量产,总部相关部门全力做好专项任务的组织协调。

在国务院国资委的指导、支持和帮助下,中国船舶集团组织任务承担单位按战时状态推进工作。2月11日当天就指派集团总部部门领导带队组织技术人员进行调研交流学习,同步紧急开展了方案论证、技术设计与完善、生产调试、量产准备等工作,边研制、边准备、边生产,迅速完成技术状态固化和近2000份工艺文件编制,同步开展1600余种共计13万余件零部件的批生产及外协采购。

经过11昼夜的连续奋战,中国船舶集团完成了N95口罩机、平面口罩机、压条机等三型关键设备样机试制工作,性能指标完全满足设计要求,并全面铺开量产设备的总装调试,第15天就实现了量产设备交付,已交付压条机、平面口罩机和超声波点焊机50余台套,满足当前疫情防控工作的急需。在紧急驰援国资系统所属企业相关设备需求的同时,面向全国抗疫战场各类企事业单位提供相关设备,累计预订口罩机110余台、压条机90余台和超声波点焊机340余套。

进入战时状态

越是艰险越向前。在研制生产过程中,中国船舶集团拿出了“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劲头,克服疫情复杂形势下任务急、人员不能及时到岗、供应商复工受限等诸多困难,千方百计推进工作,各相关企业团结协作、全力以赴,边研制、边准备、边生产,确保了任务完成。

“我们一定迎难而上,统筹全院资源,发挥技术优势,分秒必争,为疫情防控提供保障。目前,已成功完成三型设备样机研制,性能指标完全满足设计要求。”八院院长杨吟华向集团公司党组汇报。

2月24日,一场专项任务视频会议在中国船舶总部和相关企业连线召开。通过视频,中国船舶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雷凡培察看了八院的口罩机、压条机装配调试车间,汉光重工的口罩机、压条机加工车间、装配调试车间,七一五所超声波换能器及电箱生产车间,听取了承担任务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关于专项任务进展情况的汇报,并对专项任务后续安排作出指示。

“在这么短时间内研制出设备样机,体现了军工企业关键时刻顶得上、打得赢的担当精神。”雷凡培强调,要持续抓紧生产进度,发挥先进制造优势,进一步激发潜力,扩大产能,确保防疫物资生产关键设备按期保质交付。

在此次专项任务中,八院既是技术责任单位,又是生产单位,扮演了技术设计和生产交付的双重角色。在一缺工艺技术储备、二缺原材料和配件、三缺熟练装备工人的情况下,八院技术攻坚团队实行24小时工作制,对生产工艺进行解析,迅速形成项目实施方案、工作计划,紧急开展技术状态固化、装配及调试工作,同时通过微信等远程通信技术支持集团内样机攻坚团队。2月21日,N95口罩机、平面口罩机和压条机样机下线。

作为生产供货单位,为了以最快速度扩大产能,八院鹏力智造公司党支部向全体党员发出“红色集结令”,紧接着向全体员工发出“以鹏力速度,打造硬核组织”的战时总动员倡议。大家纷纷主动请缨,加入这场攻关战。在多数外协供应商无常复工的情况下,八院对内调动军民品力量,对外协同主要外协供应商,组织近800人复工,共同落实自制件生产任务。为确保进度和质量,派专人到30多家外协单位进行督产。2月27日23点,八院首批压条机交付。2月28日凌晨4点,八院首批平面口罩机交付。3月3日23点,八院首批N95口罩机交付。

“此次专项任务生产,是对工厂能否立足战时状态、迅速组织动员、加快军民转换生产的一次大考,我们一定坚定信心、百倍努力,坚决完成专项任务攻关。”汉光重工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孟军表示。

作为本次专项任务的主要生产单位,汉光重工紧急动员,开战即决战。为确保军品生产能力第一时间切换为口罩机生产研制能力,自2月11日13时接到专项任务后,汉光重工紧急成立专门机构,全力推进口罩机智能化设备生产任务。迅速分析人员结构,积极与邯郸市沟通协调,分批次开展复工。在抓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组成5个技术攻关组。制定周密方案,层层落实责任,明确时间表、路线图,每天至少召开2次调度会议,现场解决问题。

汉光重工机械工程事业部党总支在复工前紧急召开了会议,要求各党支部密切配合,全力完成疫情防控和生产任务;每个工作小组至少配置“一骨干员”,及时协调解决各种问题,关键时刻党员顶在前面。

数据显示,汉光重工有100余名设计人员、450余名操作人员、200余名调试人员先后投入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4个生产车间、3个调试车间的376台设备昼夜不停运转,38000平方米的生产场地上,机器轰鸣声此起彼伏。机加、钣金、装配、调试车间全力开动,采购、财务、调度等100余名管理人员坚持轮岗值班、到岗到位,确保第一时间满足现场生产。技术人员2天内编制1000多份工艺文件,机加件、钣金件、标准件等零部件生产同时推进……

在紧锣密鼓复工复产的同时,物资采购面临压力巨大。为了解决好生产的后顾之忧,公司决定对外购件、原材料等采购任务组成9个攻关小组,分类推进、逐项销号,不惜代价完成供应任务。目前外购件1343种10余万件采购品全部完成采购计划下达。

超声波焊接设备广泛应用于无纺布熔接生产环节,是口罩生产线的关键配套部件,如同一台台不用线的“缝纫机”,高效精密地缝制出一个个口罩。该设备正是七一五所超声公司的主打产品之一。针对防控物资生产的迫切需求,七一五所党委紧急部署,统筹超声公司和所内科研生产资源,及时调整生产能力布局,专门开辟了一条压电陶瓷元件生产线,调配40余套生产设备和一批专用模夹具,紧急抽调换能器生产人员、电装和系统联调人员、质量检验人员,人员规模扩大了3倍,采用三班倒模式进行生产。自2月15日复工以来,超声波焊接设备的生产能力已达到原来的5倍。

彰显军工本色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中国船舶集团执行专项任务不辱使命、不负重托,全面展现了这支企业“国家队”强大的科技创新实力和紧急动员能力,充分体现了军工集团“敢打仗、能打仗、打胜仗”的过硬作风,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党和国家最可信赖的力量”。

确保计划执行。中国船舶集团建立从集团总部到生产班组贯通到底的垂直指挥沟通协调机制,每日召开各级工作例会和生产调度协调会,滚动调整工作计划,确保三型设备研制和生产计划的全面落实。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组织成立“党员突击队”,24小时无间歇轮班工作,带头加班加点投入专项任务研制生产。

严格质量控制。正确处理抓质量、促进度的关系,编制质量保证方案,按照军工产品质量要求,从技术设计、生产加工、外协外购、安装调试等各个环节严格过程管控,确保交付产品质量过硬,目前交付设备均稳定可靠运行。

统筹资源保障。新购置28台生产设备,临时转产部分军品产能支援口罩机研制生产,确保自制件及装配调试能力满足专项任务要求;集团总部函商南京、邯郸等地方政府支持任务承担单位复工复产,组织管理、技术、生产、采购等部门累计近2000人投入研制生产。

密切协同作战。疫情形势下外协配套件及试机原材料供应紧张,集团公司调度内部资源,组织中船绿洲、中船九江等集团成员单位开展部分零部件紧急生产;同时,积极协调近100家供应商落实原材料采购和外购件加工,专人现场督产、专车运输保障,确保生产配套物资按计划到位。

中国船舶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雷凡培表示,下一步,中国船舶集团将切实履行央企责任使命,按照国务院国资委的部署要求,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继续主动作为、担当尽责、全力以赴按期保质完成好量产设备装配调试及交付,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和科研生产攻坚战。(经济日报记者 周雷)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www.csxsg.com/forum/20231016/1697200412352458.html
上一篇:手指斗的说法(手指斗的说法:有几个斗是富贵命?)
下一篇:三国人物图片(三国人物图片大全大图)

网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