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 自贸试验区十年成为改革创新的“高产田”
制度创新,是自贸试验区建设的核心任务。十年来,自贸试验区里的制度创新“试验田”,不断发展成为改革创新的“高产田”。
视频加载中...
每多一个“首创” 就多一项制度创新你知道吗,这些“首创”都诞生在自贸试验区:推出第一张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第一张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清单以外的领域充分开放;建立第一个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一次办完所有申报流程;创设第一批自由贸易账户,便利跨境资金结算;企业开办只要十几分钟,基本实现持照就可经营;不动产证上放上二维码,扫一扫就能查看登记信息。
每多一个“首创”,就多一项制度创新。302项,这是21个自贸试验区向全国复制推广的制度创新成果数量。在这当中,促进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的举措最多,达到85项,放宽外资准入,制造业已经全面放开,服务业开放持续扩大;推进贸易便利化措施,有76项,“买全球、卖全球”不断做大,现在,消费者“海淘”一支口红,快的24小时就能送到家。
302项制度创新成果中,还有40项为优化市场资源配置、34项为促进产业开放发展、34项为提升营商环境、31项为推动金融开放创新、2项为加强自贸试验区联动创新。一项项制度创新,正激发出市场活力。
多地数据显示,自贸试验区设立以来,新增企业数量、税收收入、实际使用外资、外贸进出口等这几项指标快速增长,为区域经济发展带来新动能。
制度创新让“家门口”连上“出海口”安徽自贸试验区在2020年9月设立,是全国第六批也就是“最年轻”的一批自贸试验区之一。制度创新给这里带来了哪些变化,来看记者的观察。
进入9月、10月,这家位于安徽自贸试验区芜湖片区里的汽车外贸企业迎来交货高峰。
总台央视记者 刘柏煊:平均每一分钟就有一辆出口汽车下线,对于中部地区的汽车出口企业来说,它们始终有个痛点,那就是如何进一步降低物流成本,来提高自己的竞争力。
一段时间以来,当地的出口汽车都要先通过公路运输送到上海洋山港,然后出海。从芜湖到上海这一段,平均每辆车的运输成本大约在500元,并不低。
安徽自贸试验区芜湖片区管委会制度创新专员 章萌:很多企业向我们反映,生产很好,订单有,但是货运物流成本降不下来,我们芜湖不靠海,但是我们有江,我们就想到能不能把江海进行一个打通,把成本先降下来。
大胆试 大胆闯 自主改
水路比公路运输的成本要低,对于汽车这样“大块头”的出口商品来说,全程水路运输也更安全。但如何进行更高效的“江海联运”,在安徽所有具备条件的地级市中,还没有过任何探索。
安徽自贸试验区芜湖片区管委会综合服务中心副主任 李霆:我们也不断地给自己加油打气,试错了也没什么,我们再改回来,我们自贸试验区就是要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
经过几十稿的调整、几十轮跨地区多部门的沟通协调,安徽自贸试验区版的“江海联运”改革方案终于出炉。
总台央视记者 刘柏煊:这样一个76立方米的集装箱,就是这场改革的一个抓手。出口汽车一出厂,就被装进这样的集装箱,一个箱可以装三辆车,在芜湖港这样一个内陆港就能办好“出国”的手续,接着就等待货船从这里将它们一路沿着长江,送到上海洋山港,然后直接出海。
“江海联运”协调专班成员 何达:直接从芜湖的港口把集装箱运到上海的港口,那么中间减少了很多集装箱调拨装运这些环节,环节越少,企业付出的经济成本就越低。
汽车出口企业相关负责人 束学明:一台车可以省一两百块钱,虽然一台车省的钱看起来不多,但我们一年出口几十万辆,其实对整个企业的经济效益,包括我们产品在海外的竞争力,还是有非常大的贡献的。
创新不断推广 改革带来财富
目前,汽车、空调、太阳能电池板等芜湖制造都通过“江海联运”新模式,实现了“家门口”直连“出海口”。今年前8个月,相关集装箱量同比增长53倍。与此同时,更高效的“江海联运”新模式作为安徽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成果,正在被更多内陆地区复制推广。
芜湖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 董亮:通过“江海联运”的创新改革,我们这样一个不靠海的中部城市,有了一个直连直通的出海口,这就是改革给我们芜湖带来的财富。
自贸试验区:从小窗口延伸出的大改革在国家层面复制推广的302项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成果中,有不少改革都涉及“窗口”,比如“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企业设立实行‘单一窗口’”等等。对于不少企业来说,和政府部门打交道最多的地方就是“窗口”,而下面我们要讲述的改革创新故事,就从自贸试验区里的这一个个办事窗口开始。
在北京的这个企业准入服务大厅里,平均每天有两三百户企业来办事。这里的22个窗口,统一外观,统一编号,长得几乎一模一样。一家连锁药店的经理郑丹丹,这次来办药店的经营许可手续。
连锁药店经理 郑丹丹:直接取一个号,等着叫号,然后一次性就可以办完了,现在很方便。
所有事情,都可以在一个窗口办,不再是过去的一个窗口只能办一类事;企业办经营许可,现在拿到手的是一张综合许可证,而不是以往的跑多次、拿多张证。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自贸区港建设研究中心主任 张丹:大家比较习以为常的,比如说像综合窗口或者“一业一证”,其实它们都来自自贸试验区的改革探索,打破部门,打破区域壁垒的这种改革力度是非常大的,之所以把这些窗口作为改革的起点,当然也是因为它是最接近企业,也了解企业诉求,同时企业也是感受度最强的地方。
在一步步改革过程中,不少地方感受到,尽管窗口前的综合受理已经建立起来,但窗口后台的审批环节还是分类处理,依然给办事效率拖后腿。能不能让审批速度变得更快?
设立于2020年9月的北京自贸试验区,率先发起了“首席审批师”的制度改革。在内部,这场探索也被称为“刀刃向内”的改革,窗口后台的一些职能部门要把原本属于自己的职权“让”出去,要进行跨部门的协调与合作,不再是只关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行政审批局首席审批师 王冠群:原来企业交了材料之后,要经过受理、审核、决定、发证这样多级多人的办理,才能最终拿到许可,推出了“首席审批师”这个制度之后,我们对一名“首席审批师”进行授权,实现由他一个人一次办。
自贸试验区窗口示范引领作用持续发挥
在全国的自贸试验区里,从“窗口”这一微小处着眼,进而拓展深化的创新改革,还有很多。在云南自贸试验区,中文、英语、缅甸语、老挝语四种语言在这里的窗口“无缝切换”,多语种服务多国企业,构建面向南亚、东南亚的产业开放平台。
在安徽自贸试验区,窗口给企业出具一份“信用报告”,就可以代替多张上市“合规证明”,率先试点企业上市创新服务。
在广东自贸试验区,前海依托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立起跨境贸易大数据平台,率先打造国际贸易全链条数据服务创新引领区。
据不完全统计,截止到目前,21个自贸试验区累计推出了带有各自特色、符合实际需要的3400多项改革举措,其中,超过300项制度创新成果被复制和推广到全国,自贸试验区的窗口示范和引领作用持续发挥。
(总台央视记者 王琰 岳群 吴昊 刘柏煊 黄玮)
责任编辑:张景
东风何达:一位营销老兵的HR改革经
跨界创新,别有洞天。
俗话说,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但实际上,有些时候跨界入局、半路出家的“外来者”却能够破旧立新,为事业带来新气象。
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乘用车公司(以下简称东风乘用车)人力资源部部长何达就是这样。他在营销的战场上一路摸爬滚打十几年后,被动闯入了HR的世界,就像一颗石子投进平静的湖中,他以改革创新者的姿态,激活了干部员工管理的“一池春水”。
从营销老兵到HR新兵
“我相信,有效果比所谓的有道理更重要。”
没到人力资源部门任职之前,何达一直在营销岗位上深耕,一干就是17年,积累了丰富的营销经验。2020年11月,随着国企改革号角的吹响,伴随东风公司干部跨界交流举措的落地,何达被安排到人力资源的战场上跨界履职。对此,他虽然意外,但也坦然接受,因为改革之下,像他这样大尺度跨部门轮岗的干部比比皆是,而且这样的跨界轮岗仍在继续。
深入人力资源工作之后不久,何达便刷新了对人力资源工作的认知。古人说“岁寒,然后知松柏而后凋也。”诚然,很多工作只有做了,才知道它的底色是什么样子的。起先他感觉“人力资源部是管理部门,很严肃,像个权力机构”,而现在他更多地感受到人力资源工作的挑战与不易。
在他的感知中,人力资源工作的第一层重担来自于工作层面:人力资源工作要受到外部经济变化、疫情影响、行业变化、劳动者就业观念变化、国企改革等多个叠加因素的影响,还要兼顾多方利益,确保公司的价值产出。第二层重担来自于心理层面:虽然HR们在工作上的投入一点不比业务部门的同事们少,但由于其服务型、保障型的工作性质,最终的结果贡献却没法显现量化。更令何达动容的是,“有些员工数十年如一日,任劳任怨地工作”,他觉得这些员工“特别伟大”。
在人力资源部门履新这两年,何达一边学习人力资源的基本知识,一边带着营销人的“老思维”开展人力资源工作,没想到的是,十几年的营销经历为他的HR生涯带来了不一样的精彩。一方面,与其他同事相比,他在对客户需求的把握、对业务痛点的理解上更具优势,因此在人事人才方案制定上更容易与业务部门达成共识;另一方面,受营销精神和营销思维模式的影响,他在工作开展中会更多从目标达成和有效性两方面去考虑。
营销人员对目标的落地是深入灵魂和骨髓的。何达多次提到,人力资源工作不能自嗨,一定要聚焦目标。2022年东风乘用车在集团“323战略”之下提出了商品企划、项目研发、营销三大体系能力建设,因此何达将人力资源工作的重心都聚焦于这三大领域,不管是能力提升、薪酬激励,还是人才培养,都与目标的达成息息相关。
何达在人力资源工作中不仅追求目标,还注重效果。何达说,“作为一名曾经的营销人,我可能会更多地看重结果,我相信有效果比所谓的有道理更重要。”
他举了一个例子。2021年之前东风乘用车从未给劳务工发放过年终奖,但其实当年汽车行业的“用工荒”已非常严重,员工队伍的稳定性变得至关重要。为此,东风乘用车打破惯例,为劳务工发放了年终奖。通过类似的创新举措,东风乘用车劳务工的离职率从2021年下半年的50%下降到了个位数,而且目前依然非常稳定。
东风乘用车工段长能力盘点和岗位竞聘笔试现场
锻造狼性干部队伍
“打造狼性队伍是我们生存突破的必然选择,甚至是唯一选择。”
随着行业竞争的加剧,不少车企开始引入狼性文化。作为一家比较稳定的央企,为了促进改革与创新,2020年东风乘用车在集团深化任期制和契约制管理的大背景下,旗帜鲜明地提出了锻造狼性干部队伍的企业文化。
何达表示,东风乘用车锻造狼性干部队伍的原因有二。从外部来看,自主乘用车的马太效应非常明显,越来越向头部企业集中,如果不进入主流,则将面临被淘汰的危险;从内部来看,东风作为特大型央企,干部员工确实存在着“大树底下好乘凉”的侥幸心态,危机意识不强。这对于东风乘用车的发展极为不利。何达强调:“打造狼性队伍是我们乘用车生存突破的必然选择,甚至是唯一选择。”
何达指出,东风乘用车所锻造的狼性文化,其核心要义是:永不服输、目标至上、团队协作、客户意识。这四个关键词看起来与东风乘用车所面临的市场困境非常对症,然而在一家稳定的央企打造狼性文化非常不易。经过近两年的探索实践,东风乘用车在如何打造狼性团队方面积累了一些方——
第一是找合适的人来组建团队。为了寻求“门当户对,志同道合”的人才,东风乘用车专门设计了风神干部的画像。在这个画像中,其重点是强烈的客户意识和担当精神。
第二是有挑战性的目标。“目标一定要足够的清晰明确,并且富有挑战性,同时要把它分解到位,让整个公司上上下下形成命运共同体。在整个目标的设定中,公司领导应该带头接目标,以上率下。”何达提到,东风新能源汽车2022年销量任务上调三次,但领导干部都没有退缩,坚定地接下了任务。
第三是完善的机制。2022年东风乘用车制定了狼性计划,重点是加强干部梯队建设,深化契约化管理,提升干部队伍能力,因此在考核、能力提升、薪酬分配等方面形成了一系列比较体系化的机制。
东风公司成立青年突击队驰援东风乘用车
下放分配权
“让听见炮火的人做决策。”
薪酬激励是提升员工战斗力和保留员工的重要手段。在行业人才短缺、抢人大战频发的当下,各家车企的薪酬激励也在不断翻新、加码,希望通过薪酬分配机制的变革与创新在人才获取、保留和激励等方面获得更多赢面。改革中的东风乘用车亦是如此。
据何达介绍,东风乘用车的薪酬机制改革有两大基本点:一是以奋斗者为本,坚持价值导向;二是以东风公司“323”战略中“把效率打造成核心竞争力”为指导,坚持效率导向。
这几年,东风乘风车的激励机制改革一直在探索中。2022年,为了解决激励机制与公司整体战略重合度不足、业务部门的参与度不高、差异性不够等三大问题,何达率领团队对东风乘用车激励机制重新做了顶层设计,一方面在公司层面构建了全新的一级分配机制,缩小核算单位,各部门独立核算,且与各部门的核心效率指标进行挂钩;另一方面在部门层面优化二级分配机制,将部门员工绩效,包括年终奖的自主分配权限下放到各个业务部门。
何达表示,“这种改革希望健全向价值创造者倾斜的激励模式,打破原来由人力资源部制定政策,业务部门照章执行的方式,实现员工与员工之间的差异。”
他解释说,向业务部门授权的设计灵感来自于自己的营销经历:在曾经的营销战场上,营销斗士们提倡“让听见炮火的人做决策”。“部门内部员工的激励分配,最有发言权的是部门自己,而不是人力资源部门,所以我尽可能的把一些分配的权限授权给各个业务部门,让他们自主分配,人力资源部门做的更多是确保过程中的合规以及员工意见的充分发表。”何达如是说。
在这两大设计之外,为了确保分配机制的与科学,人力资源部门还制定了一些基本原则。比如分配机制仍要遵循以员工岗位薪酬为基准等一些基础规则;各部门的激励机制方案一定要在内部充分讨论,酝酿形成共识后才能实施等。
改革一直在路上
“流水不争先,争的是滔滔不绝。”
提及改革,很多人想到都是中国一汽那种“壮士断腕、雷厉风行、狂风暴雨”般的改革,但实际上改革的方式有多种。用何达的话说,每个企业做事的方式不一样,东风公司的风格更像是“流水不争先,争的是滔滔不绝。”
东风公司在三项制度上的改革历经多年已经走入深水区,狼性文化、公开竞聘、全体起立等概念只是其市场化改革的一些缩影。时至今日,“人员能进能出,干部能上能下,薪酬能增能减”在整个东风公司已经深入人心,企业对人才工作市场化的接受程度越来越高。
作为二级公司,东风乘用车一直以“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小步快跑、快速迭代”的节奏持续推进改革。何达坦言,在改革中,他们也走过弯路,踩过“坑”。比如在狼性干部的选拔上,虽然有人才画像,但在执行中却又会违背“初心”:“选择了最好的,而不是最合适的。” 何达总结说:“一些履历漂亮、善于表达的候选人虽然很优秀,但其与企业的事业契合度并不是最佳的,把这样的人引进来就是一个错误。”
比如考核的执行,有时候年初的目标很有挑战性,到了年底在考核上会有恻隐之心,没有坚持原则。“目标分解后,一定要严格考核,刚性兑现,否则将严重影响整个制度体系的公信力。”这些都是何达的经验之谈。
面向未来,何达对人力资源部门的定位非常清晰。他说企业在不同的阶段,HR的使命是不同的。虽然目前业界更提倡做战略型的HR,但东风乘用车作为一家事业处于爬坡过坎关键阶段的中小企业,HR的首要使命是为主营业务的突破做好服务与保障。他认为,当前,东风乘用车的人力资源工作还存在服务颗粒度较大、响应效率不高等不足,后续将在服务的精细化上下功夫,并努力实现向HR三支柱的模式的转型。
何达的人力资源改革在营销部门试点之后,目前正在全公司推广。至于效果如何,何达很谦虚,说“还有待时间和市场的检验”。但目前我们已经看到一些曙光。
数据来源:网络
制表:中国人才研究会汽车人才专业委员会
经历低迷期之后,东风乘用车从2021年已经开启了逆势上扬的新征程。2022年,东风乘用车实现销量突破19.1万辆,同比增长58.4%,收益达成预期,自主市占率、销量、市场排名均取得历史最好成绩。2023年,他们又将向着30万辆的目标奋进。
改革一直在路上,在愈加激烈的竞争中,这些改革能否最终助力东风乘用车到达成功的彼岸,我们拭目以待。
中美狙击手对决的《狙击英雄》,任天野、彭士腾、赵荀主演
自从抗日神剧将抗战题材的影视剧拉下了神坛,之后抗战类的影视剧数量开始大幅度缩减,几乎到了青黄不接的地步,昨天才上线的吴樾自导自编自演的《烈火战马》估计也是一部准抗日神剧!
抗战剧的市场没了,可抗美援朝题材的影视剧却出了不少,有《三八线》《战国熔炉》《跨过鸭绿江》《长津湖》几乎都很受欢迎,昨天优酷视频又上线了一部《狙击英雄》!
《狙击英雄》里的老面孔可不少,有任天野、赵荀、何达、周慧林等,讲述的是在朝鲜战争后期中美狙击手对拼的故事!
入戏-炮火连天的战斗场面,志愿军战士不怕牺牲的精神
坑道里的志愿军士兵在美军炮火覆盖过后,准备进入战场,一开门迎面而来的是一团火焰,原来是美军拿火焰喷射器把门口堵住了!
熊熊烈火把志愿军压制在了坑道内,这样下去别说完成作战任务,就是活命都难,更何况还有虎视眈眈的敌人往坑道里扔手雷!
关键时刻狙击班长高占奎(任天野饰演)挺身而出,一枪击毙了堵门的美军,志愿军战士才有了喘息的机会!
战士们刚冲出坑道就遭遇了埋伏的美军,死伤不少才冲出坑道!
终于冲出了坑道,迎接战士们的是更加残酷的肉搏战
有的临死前也要拉响手榴弹跟敌人同归于尽!场面不仅残酷了,而且壮烈!
战士们如潮水般涌向了敌人的阵地,可是前方却出现了坚固的碉堡、炮弹就像雨点一样砸向志愿军、还有狙击手的冷枪!每一秒都有战士倒下!
为了完成任务,必须炸掉前方的碉堡,已经有好几个爆破手倒在了进攻的路上,都是被居高临下的狙击手打死的!
班长赵金泉(何达饰演)为了炸碉堡,被狙击手打到炸药包,炸得尸骨无存!这一幕被新兵任东风(彭士腾饰演)看在眼里。
开头九分多钟几乎都是炮火连天的战斗场面,不仅展现了志愿军战士们勇往无前、不怕牺牲的精神,也体现了战争的残酷性!
跟着战士们的冲锋,你是不是也有了身临其境的感觉,那说明你已经入戏了!
剧情-狙击手成长史
发现有狙击潜质的任东风
狙击班班长高占奎想招一个有潜质的狙击手,只要他能命中400米外的目标,就给他发美军的水连珠!
正在疗伤的任东风,听到后伤也不治了,爬着去报名,因为他想报仇,他是他们班唯一的幸存者!
只要他能打中四百米外的水壶,就特招他进狙击班,还给他发枪!任东风深藏不露,连续三枪都命中了目标!
任东风如愿以偿地进入了狙击班!
任东风为报仇私自去杀敌
刚到狙击班,不仅没给向东风发枪,反而让他去挖坑道,他有点不服气,当场撂挑子不干了,被高占奎狠狠地训斥了一顿!
在狙击班他认识了北京大学的王清(李之繁饰演),高占奎让他跟王清学学挖坑道,他觉得坑道没用,王清告诉他坑道挖得离敌人越近,狙击手就越容易成功狙杀敌人!
任东风性子急、脑子一根筋,还很冲动,这些都是狙击手致命的弱点!
晚上他悄悄地偷了枪,埋伏到坑道边缘,伺机准备狙杀美军狙击手,给班长报仇。
可惜他打死一名美军后,被闻讯而来的美军狙击手跟美军搜索队合围,没了退路!
还好班长及时出现,救出了他!他也如愿以偿地狙杀了美军狙击手,总算是替班长报仇了!
事后受到了写检查的处分!
战友的不幸牺牲让任东风清醒
志愿军狙击手的冷枪令美军人心惶惶,所以调来了二战时的王牌狙击手舒曼,准备报复志愿军。
舒曼的到来,牺牲了不少志愿军战士!高占奎跟大头(赵荀饰演)前去应战,没成想大头被枪击身亡了。
高占奎命令任东风跟王清去坑道边缘监视舒曼,被配备了夜视仪的舒曼堵了一晚上,差点冻死,天亮后才逃出生天。
舒曼胆大妄为,独自进入了坑道,却遇到了前来巡逻的王清跟任东风,俩人对他穷追不舍,王清不小心就被舒曼狙伤了,被赶来的任东风看到!
王清不幸牺牲了,但舒曼也被打伤逃走了!要不是舒曼进来之后,志愿军战士还不知道要牺牲几个呢!
发起总攻跟美军狙击手对决
总攻开始后,志愿军战士们势如破竹的占领了敌人的阵地!
舒曼看见大事不妙,撒腿就跑!高占奎跟任东风紧追不舍,中美狙击手对决开始,舒曼不愧是王牌狙击手,在一对二的情况下,一直压制着高占奎跟任东风!
舒曼无心恋战,任东风、高占奎最终狙杀了舒曼!
可是高占奎却身受重伤不治身亡!牺牲之际说,他终于可以跟他的战友们在一起了!
剧情紧紧围绕任东风展开,主要讲述他如何一步步成长为一个合格的狙击手!以及战友们一个个地牺牲在他眼前!
多说几句
《狙击英雄》无论是战斗场面、狙击战都很真实,而且演员们的表现都可圈可点,剧情也不拖沓,总体上还是一部合格的战争片,没有神剧的特征!
《狙击英雄》同时也再现了志愿军战士们视死如归的精神,为了祖国为了下一代,他们甘愿抛头颅洒热血、甘愿堵枪眼、甘愿跟敌人同归于尽!
《狙击英雄》拍得很不错,值得大家观看!
以上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专访」何达:把“一种”角色演好也是种骄傲
【本文系超级卡司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超级卡司,作者:冉晓星】
从银幕到荧屏,今年的影视作品中可谓是刮起了一股硬汉军旅风,各种荷尔蒙的喷张让人看得热血沸腾~
就在最近,又有一部新剧火热开播,它就是根据真实的“利比亚撤侨事件”改编的《维和步兵营》,这部剧不仅体现了中队的风采,更是中国首部维和题材的电视剧。
剧中的人物各有千秋,脾气性格也各不相同,但是有那么一个人,只要往那一站,观众就会顿时觉得心里踏实,他就是由演员何达扮演的“老班长”赵忠宝,这个角色是老一代步兵的代表,同时也是一位“全能步兵王”。
对于赵忠宝这个角色,何达很有自己的感悟和理解,“因为所有的新兵来到部队最先接触的就是班长,他既是战士们生活中的“奶爸”,也是战士们训练中的“领航人”,更是战士们的“心灵导师”,是整个部队最基层的代表,也是很重要的一个存在。”
何达在诠释这个角色时,很自然地就想起了自己曾经在南京军区前线话剧团下部队做生活体验的时候带他的班长,借鉴了当时自己的班长带新兵的状态,怎样和新兵沟通、和领导沟通等方方面面,再和剧中角色赵忠宝做了一个结合,这样才有了《维和步兵营》里受人爱戴、和杜淳扮演的林浩楠亦师亦友的老班长形象。
剧中的赵忠宝是一位见证过军队变革的前辈,在面临变革时,作为老一代步兵的代表,他有迷茫、会心累,于是他选择退伍。
战士在战场上向来只流血不流泪,但在即将退伍的时刻,他还是没有控制住自己的眼泪,一句“赵忠宝的一切,都属于这支光荣的连队”,几乎惹得观众集体泪奔。
不过不要担心,你们的达哥是不会轻易地领盒饭的,这一点也得到了何达的证实,大家可以尽情期待接下来赵忠宝的精彩表现啦~
集齐所有军种,就可以召唤何达!
对于很多人来说,最先认识何达是因为电视剧《我是特种兵》,在其中他饰演是代号“森林狼”的孤狼B组组长耿继辉,可谓硬气十足、魅力无限~
在剧中,特种兵的魔鬼式训练给小编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在被问到作为演员,是否也要承受那种高强度的训练时,何达表示:“实际上,在拍‘特种兵’系列第一部的时候,剧组邀请了现役的特种兵战士和军官对我们进行过将近一个月的战术动作和战术技能培训,但是只学到了皮毛,因为真正的特种兵没有几年时间的磨练拿不下来,而且他们的精神也是很难通过表演完全表现出来的。”
之后,何达又接连出演了《我是特种兵之利刃出鞘》和《我是特种兵之火凤凰》,在这两部作品中分别扮演狼牙特战狙击手教官陈善明以及雷电突击队爆破手元宝。
除了特种兵,何达还在《麻辣女兵》中饰演过陆军新兵连连长邓业。
《人民的名义》中的汉东省京州市公安局刑侦队长王国风。
还在抗日悬疑剧《战寇》中饰演新四军侦查连长林峰。
据何达透露,他目前正在拍摄一部电影,八一电影制片厂的《浴血广昌》,讲述的是第五次反围剿的故事,他在片中饰演一名红军战士。
从近代到现代,从红军到特种兵,集齐所有兵种可能无法召唤神龙,但是一定可以召唤出何达!
模仿力超强?因为观察入微
对于演戏,何达很有自己的一套,尤其是在模仿别人时,他那种信手拈来的能力几乎人人叹服。
2011年因为宣传《我是特种兵》参加《天天向上》录制的时候,何达就展现了他超强的模仿能力。
而且,他的模仿不是只限于动作和神态,就连声音都几乎一模一样。
比如模仿起《我是特种兵》中由王奎荣扮演的毒枭马世昌,何达的神情语气简直是像极!
不过呢,小编觉得他模仿得最好的其实是孙红雷!
在模仿时,他完全抓到了孙红雷的精髓,不管是眼神和嘴唇的处理、感情的表达还是声音、语气的贴近,都完美再现了帅雷雷在《征服》里的强哥!
可以说,何达真的是一个超强的模仿者,他总能准确找到被模仿者身上最突出的那个点,然后把它放大。对于这一项本领,除了与生俱来的天赋所在之外,更重要的是何达在生活别善于观察,尤其是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人和物,他总能去就不断地琢磨、去研究,分析他们的各种内在特质,这样的习惯也让他在表演上收益颇多。
硬汉专业户,也有柔情时
何达不光在影视剧中演的几乎都是硬汉的角色,他在生活中的兴趣爱好也非常爷们儿,比如骑摩托车这样的酷炫运动。
他觉得“开车是一种生活需要,而骑摩托车是一种感觉、一种状态”。
通常情况下,喜欢骑摩托车的男人都会酷爱赛车,但是何达却从来不去赛车。“现在有了家庭、妻子孩子,所以做很多事情都会首先想到她们,是有一种责任感在,而且赛车其实是蛮危险的一种运动。”
虽然何达有着洒脱不羁的兴趣爱好以及铁骨铮铮的硬汉形象,但在内心里他却也有着十分细腻温暖的一面,而且自从有了家庭后,他越发懂得了自己肩上的责任。
谈到自己的家庭时,何达总能尽展柔情的一面,满脸幸福,而且言语间也洋溢着满足和喜悦。
其实从他的微博里也可以看出这一点,他总会不时地晒一下儿子小肉肉的照片,并且只要一有时间他就会回家陪儿子。
何达对于孩子的成长有他自己的一套思路,比如,他和妻子坚持亲自照料儿子的成长,无论夫妻两人多忙,总要有一个人陪在孩子身边,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身体力行来为儿子树立一个好榜样。
何达坦言,经营一个幸福的家庭,其实比一个演员从身价10万涨到100万还难,因为一个美满幸福的家庭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
就连被问到对自己的未来有什么期待时,何达的回答依然离不开家庭,“我更多的期待是在家庭上,希望孩子可以茁壮成长,家人能够一直幸福、健康的在一起,平安即是福!”
卡司专访
超级卡司:你在新剧《维和步兵营》中饰演的赵忠宝是个怎样的角色?这个角色哪里最吸引你?
何达:赵忠宝是红一连的“老班长”,也是红一连的“兵王”,更被所有士兵们称为“军中之母”,他在红一连以及后来的维和军队中都有着很重要的位置。因为所有的新兵来到部队最先接触的就是班长,他既是战士们生活中的“奶爸”,也是战士们训练中的“领航人”,更是战士们的“心灵导师”,是整个部队最基层的代表,是很重要的一个存在。本剧中赵忠宝也是一位“全能步兵王”,是林浩楠(杜淳 饰)还有岳东明(徐洪浩 饰)的班长,也是一手把林浩楠带起来的人,林浩楠身上所有的技能都是赵忠宝教给他的,他们两人的关系很微妙,亦师亦友,而后来去到维和部队的时候他依然是这样一个身份。赵忠宝最吸引我的地方就是情怀和爱,尤其是他对部队的爱,发自内心的爱,还有他对每一位他带出来的兵的严厉而又关心的爱,他的身上你会看见那种很纯粹、很真诚的东西,他把他人生所有的爱都留给了他的部队,他的红一连,即使中间因为失去方向而退役,但是他都没有舍弃自己内心对军队的爱,还有他身上老一代步兵的那种精神,永不放弃、执着勇敢,让人敬佩。
超级卡司:作为中国首部维和题材的电视剧,听说这部剧会在非洲取景是这样吗?在拍摄过程中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呢?
何达:主场景其实在广西桂林拍摄,当时天气特别冷,4、5度的样子,而且经常下雨,有一段时间连着五十多天都在下,所以给拍摄造成了很大的麻烦,鳄鱼谷那场戏的时候还浇水,往我们身上浇水,我那时候戏中还伤了一条腿,然后冒着雨做匍匐前进,感觉还蛮酸爽的,而且冷的直打哆嗦,也算是家常便饭啦,印象蛮深刻的;而且我们经常每天佩戴着四五十斤的装备跑来跑去,上蹿下跳的,我们大男人都觉得很辛苦,更何况剧中那些女军人,都挺不容易的。
超级卡司:为什么会选择接这样一部维和军旅题材的电视剧呢?
何达:我之前出演过很多不同种类的军人,有特种兵、狙击手、指导员、警察等等,每一类军人都有着他自己的特点,这次决定参演这部维和军旅题材的电视剧,主要是因为被他们身上那种维护世界和平、捍卫祖国尊严的大爱所感动,因为维和军人其实他们更多的任务是在帮助别国的群众,让一个陌生人尤其是陌生国家的人完全的信任你、把生命可以毫无保留的交给你保护,那种感觉真的很不一样,就像我们的标语“中华蓝盔,不负重托”,就是这个样子。
超级卡司:为了诠释好剧中的角色,你有做哪些准备?
何达:之前出演过很多军人角色,所以在人物形象还有军人的基本技能没有做特别多的准备,更多的是在赵忠宝人物上做了一些准备,把当时我曾经在南京军区前线话剧团安排我们下部队做生活体验的时候,带我的班长的人物形象和赵忠宝做了一个结合,从他带新兵的状态、以及怎样和新兵沟通、和他的领导的沟通还有方方面面都借鉴了一下,是很宝贵的经验。
超级卡司:你在荧屏上塑造了很多军人形象,《我是特种兵》中的代号“森林狼”的孤狼B组组长耿继辉,《麻辣女兵》中的陆军新兵连连长邓业,《人民的名义》中的汉东省京州市公安局刑侦队长王国风,这次出演的这名维和军人和其他的有什么不同?参演过程中有什么特别的感受吗?
何达:每一次饰演新的角色都是一个新的体验,每一部戏或是每一个角色都是不同的,这次饰演的老班长、维和军人赵忠宝,他的身上有一种大爱,对人生有一种热爱,他的人生有很大的理想,他是一个对物质的追求很少,但是对精神的追求很多的人,他对部队的爱、对新兵的爱都是无私的,包容的,他作为老一代步兵当面临部队改革的时候,内心的彷徨与无助,没有方向其实都代表了那一代步兵的心理,而他后来想明白,重拾初心,再次回到军队时也象征了探索与进步,老一代步兵们的思想进步。这个角色人物其实很曲折也很丰满,剧中通过他和林浩楠、岳东明的关系、他与他带的兵薛三桥、戈睿的关系以及他与后来的爱人的关系都能将一个普通的军人的一生呈现给观众,让观众更深刻的去了解军人、去了解维和军人。而且他的爱情也是剧中很大的一个亮点,可以说是剧中最吸引人的设定之一。
超级卡司:你当过兵,又出演了很多军旅题材剧,是因为一直都有军人情结吗?拍军旅题材的剧是不是特别辛苦?
何达:军人情结是有的,毕竟在部队生活了十多年,但是没有特别的去限定自己的戏路。拍军旅题材的戏确实是相比较而言辛苦,无论从身体上、体能上、心理上都有很高的要求,就像这身装备真的很重大约在四五十斤左右,有的时候一天拍下来真的是觉得腿都是软的。
超级卡司:这种军人的角色演多了,你会不会担心限制了自己的戏路呢?有什么特别喜欢或者特别想尝试的其他题材或者角色类型吗?
何达:谈不上担心,我觉得无论怎样作为一名演员饰演好自己的角色最重要,当然你能把某一类的角色饰演的特别好,让观众认识你、特别认可你,这也是一种很骄傲的事情。例如都市剧、古装剧都很想尝试。而且我觉得我个人身上也是有喜剧细胞的,之后想参与一些喜剧的拍摄。
超级卡司:你有很多电视剧作品,但是电影却很少,有没有特别想再登上大银幕呢?
何达:之前也有尝试过电影的拍摄,例如《战狼》,而且目前正在拍摄的也是一部电影,八一电影制片厂的《浴血广昌》,讲述的是第五次反围剿的故事,我饰演的也是一名红军战士。其实无论电影还是电视剧,对于我们演员来讲都是一样的,我们创作人物的初衷不会改变,当然也希望以后可以接一些适合我、我也喜欢的电影类型或是角色。
超级卡司:我们看到你偶尔会在微博上晒晒家庭日常,结婚生子、现实生活中角色的转变,对你的演绎事业有什么影响?
何达:结婚有了孩子以后让我的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变,因为孩子从小是我和爱人一起照料成长的,虽然那时候事业上错失了很多的机会,但是却让我体验了更多的人生的元素,当我再去饰演一些角色的时候会让我更加游刃有余,俗话说“安居乐业”。不过有了孩子后,我在外面拍戏的时候会多了一些牵挂,也会让我更加注重自己的身体健康,也更加珍惜每一个机会。
超级卡司:看你微博会发很多摩托车的照片,是特别喜欢骑摩托吗?平常会赛车吗?
何达:很早以前就很喜欢摩托车,不过因为爱人比较担心我的安全,所以一直都是仅限在爱好、兴趣,后来慢慢的我变得也越来越成熟,越来越谨慎,爱人也知道我比较有分寸,所以会让我适量的玩一下。开车是一种生活需要,而骑摩托车是一种感觉,一种状态。不过赛车这个还真的没有去过,现在有了家庭、妻子孩子,所以做很多事情都会首先想到她们,是有一种责任感在,而且赛车其实是蛮危险的一种运动。
超级卡司:你对自己的未来有怎样的期待?
何达:对我自己的未来其实也没有特别目标性的期待,不过还是希望未来接拍的每一部作品、每一个角色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呈现,做好自己就好,剩下的都是命运的安排,顺其自然就好;我更多的期待是在家庭上,希望孩子可以茁壮成长,家人能够一直幸福、健康的在一起,平安即是福。
在超级卡司微信公众号(supcast)发送艺人姓名,可获取更多艺人信息!关注“超级卡司”,定期推送台前幕后专业访谈。倾听业界真实感悟,分享行业实用干货,专注圈内正能量!更多精彩内容欢迎关注超级卡司!
他引进新型轧钢生产线,被称为国内冶金工业的一次革命
1986年,何达平被任命为淮阴市冶金工业公司经理。当时的淮钢是家小钢厂,设备陈旧,工艺不配套,能耗大、污染重,在江苏省74家钢铁企业中倒数第二。
企业在负债率高达90%的情况下,何达平毅然筹措4亿元,利用意大利政府贷款从意大利引进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70万吨超高功率电炉炉外精炼连铸生产线。
这个项目1994年8月开工,15个月就建成投产。一期工程尚未建成,何达平趁热打铁续建二期轧钢工程,继续从意大利引进年产40万吨的连轧生产线。
到1999年8月,40万吨炼钢轧钢生产线全线贯通,淮钢由此拥有“四个一”:一座超高功率电炉、一座精炼炉、一座连铸机、一条连轧钢线。
这条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短流程生产线,达到了全连铸、全热送、全连轧,所生产的3至4级建筑用钢,走在国内高档次建筑钢筋生产企业的前列,还可年产15万吨高档次汽车用弹簧扁钢。至此,淮钢成为全国最大的高强度、高精度建筑用螺纹钢和汽车、铁路用弹簧钢生产基地之一。
随着公司生产经营形势越来越好,在淮安市委、市政府和南钢集团的支持下,淮钢公司于2001年2月又新上一条年产40万吨的国产化轧钢生产线。
1996年,何达平提出“铁水热装”电炉新工艺技术。经过半年多探索,到1997年底,5吨电炉平均冶炼电耗已降至200千瓦时吨,最低达173千瓦时吨,创出全国同类电炉吨钢的最低电耗。
由于此工艺改变了入炉原料的结构,钢水纯净度大大提高,为老厂区炼钢产品结构由普钢向优、特钢的调整创造了条件。
1997年,淮钢在全国首家将此技术应用于70吨超高功率电炉炼钢生产,吨钢电耗比以前下降50千瓦时吨,达350千瓦时吨,低于外方设计水平。仅电费一项,每年可节省1200万余元。
铁水热装工艺的应用,大大优化了工艺结构,但对氧气的供应提出更高要求。何达平决定和具有国际空气分离先进技术的美国普莱克斯公司合作,共同建设一条制氧生产线。
该项目投产后,顺利实现真空变压吸附制氧机,在国内首次应用于70吨超高功率电炉,还在全国首家引进国际先进水平的“二次燃烧技术”。
淮钢的这一创举,被国家钢铁材料首席科学家翁宇庆赞为“国内冶金工业的一次革命”。淮钢生产的优质螺纹钢在上海市场获免检资格,成功应用于南浦大桥、杨浦大桥、地铁等重大市政工程。
本文来自生意我最行,创业家系授权发布,略经编辑修改,版权归作者所有,内容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 关注创业家公众号(ID:chuangyejia),读懂中国7000种赚钱生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