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最怕三长两短,香最忌两短一长”,啥意思?会有什么忌讳?
80、90这一代人,相信对于“林正英”都不会陌生。他主演了很多“脍炙人口”的僵尸片,虽然看着很害怕,但是依然忍不住想要去看。尤其是《僵尸先生》这部作品,我看了不下十次。其中,有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
“人最怕三长两短,香最忌两短一长”,后面还有一句“家中出此香,肯定有人丧”。三长两短和两短一长,分别是指什么意思?不管是哪一种,都是非常不好的兆头。
家中出此香,肯定有人丧这句话属于比较夸张的说法,主要是为了迎合电影情节的发展。也从侧面说明了,香烧成两短一长,在人们心目中到底有多么忌讳。
人最怕三长两短“三长两短”这个成语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一般是指遭遇不测,或者凶多吉少。虽然大家都知道这个成语的意思,但是,为什么会用“三长两短”来代表遭遇不测呢?
其实,这个成语和丧葬文化有关,也可以说是从丧葬文化衍生而来。
也最近十几年才开始流行火化,在古代几乎都是采用土葬的方式。即便是现在的火化,很多人老人依然会为自己准备棺材。在很多地方都有这样一种习俗,上了年纪之后就要为自己准备寿材,避免突然去世,来不及准备。
还有一些地方,是在老人60大寿的时候,由子女赠送棺材。不仅是让老人无后顾之忧,也可以起到增寿的效果。所以,寿材一直都是被当做吉祥物来看待的。
棺材是由6块板材组成,每一块板材都赋予了不同的含义。棺材的盖子和底部的长板,被当做“天和地”。棺材两侧的长板,被当做“日和月”。棺材头顶和脚底的两块短板,则被当做“彩头和彩尾”。
寿材平时都是被盖着的,只有老人去世的时候才会把盖子打开。并且,在下葬之前都不会闭合。之所以这样做,是方便亲朋好友吊唁。如果尸首还没有回到家之前,家里准备的棺材也不能闭合。
如果棺材的盖子打开,就意味着棺材的主人去世了。没有盖子的棺材,就是两侧和底部三块长板,头尾两块短板。因此,就叫做“三长两短”。
久而久之,“三长两短”就成了死亡的代名词。畏惧死亡是人之常情,所以才有“人最怕三长两短”这个说法。
香最忌两短一长上香是很常见的一种行为,逢年过节,求神拜佛,基本上都会烧香,借此祈求家人平安,富贵发达。
烧香一般都是“三炷”,道教认为“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三炷香代表着天、地、神灵、宇宙万物。
古人认为,通过烧香的形态可以判断出,神灵是否能够听到自己的祈求。也可以借此判断,原始是否能够实现。也可以通过烧香的长短来卜测吉凶,也就是俗称的“看香头”。
如果三炷香烧成了“两短一长”的形态,就代表着神灵没有听到自己的祈求,或者不愿意实现愿望。也被判定为不吉利,这是烧香的人最不愿意看到的情况。
其实,烧香“两短一长”属于心理作祟的行为。因为香的燃烧状态、燃烧速度,和材质工艺有很大的关系。也就是说,香会不会熄灭,和香的质量有直接关系。所以,把生死祸福寄托在烧香的形态上面,属于很愚昧的行为。
古人之所以会看重烧香的形态,是因为人们对天地、神明怀有敬畏之心。所以,但凡和天地、神明相关的事情,都非常忌讳。而我们现在是科学时代,大家都知道原理,所以“两短一长”就成了无稽之谈。
总结“人怕三长两短”是因为人们畏惧死亡,“香怕两短一长”是因为人们敬畏天地、神灵。其实,没有不要纠结太多,美好的愿望,都是通过勤劳的双手来实现的。
TVB收视最高的10部连续剧,《宫心计》仅第10,《巨人》高居第2名
当我们打开2021年TVB的台庆剧目,会发现吸睛系数到达一个新低谷。
其中,目前正在播出的新版《十月初五的月光》,真的很难找出一个正面的观后评价。
回头看看2000年版本,不仅豆瓣评分高达8.7,更是TVB当年的收视冠军剧集。
这边提到的收视,是指从1991年10月开始,香港开始以设置个人收视纪录系统来计算电视节目的收视率。
其计算单位称为点数,一个收视点通常是代表64200名观众。
而无线电视台通常会统计平均收视、最高收视、首周收视、最终周收视和大结局收视这几个数据。
借着台庆热事,我们就以平均收视为主要标准,最高收视为考量因素,一起来看看1991年至今TVB收视最高的10部本土连续剧吧:
10、《宫心计》(2009年) 平均收视35点
作为TVB2009年的台庆剧,该剧在开拍之初就已经收到了很高的关注度,而最终成品和节目巡礼时的整体剧情和阵容,也存在着不小的差异。
由此可见,这部剧从一开始就是以“爆款”为目标的,而结果也证明,它的确不负众望。
《宫心计》不止是当年的收视冠军,还创下了自91年以来最高的大结局收视。
在引进内地播出后,即便是安排在夜间十点档以后播出,该剧的收视成绩也非常可喜。
同为宫斗剧,这部剧和《金枝欲孽》完全是剑走两端,光从剧名上看,《宫心计》的内容和主题就已经非常明确。
看这金光闪闪的画面,不要太有视觉冲击力。
该剧几乎每集都有一个高能的宫斗高潮,而剧中的角色塑造相当脸谱化,善奸分明到极致,大黑眼线贯穿了整部剧。
像是女主角姚金玲,她的妆容变化就意味着人物性情和品质的转变。
而另一位女主角刘三好则更为明显,几乎每个看过剧的人都能脱口而出那句经典台词,“说好话、做好事、存好心”。
当然,我们金玲也有金句。
很显然,当时的许多观众对这种人物刻画方式很是受用,杨怡更是凭借姚金玲一角晋升到TVB当家花旦的位置。
我们常因为《金枝欲孽》的可贵内核没有保留下来而感慨叹息,但其实不管是TVB还是国产宫廷剧,几乎都很难探索至那一层次。
9、《溏心风暴之家好月圆》(2008年)平均收视35点
客观来讲,在2004年《金枝欲孽》之后,TVB作品的深度和厚度便开始走下坡路,许多演员在表演方面的套路化也差不多是从这一时期开始形成的。
但2010年左右的无线电视台,还是推出了不少大热剧集。
像是这部《溏心风暴之家好月圆》,在香港创下了收视记录,即成为在黄金档创下50点最高收视(非黄金档是《男亲女爱》)的本土剧。
一众主演也因为剧集的大火极大地提高了知名度,年底颁奖典礼的获奖名单几乎都被溏心家族承包。
作为《溏心风暴》系列的第二部,该剧的阵容基本上都是原班人马,且在戏剧冲突和人物关系方面比前作更为激烈。
每集一撕的频率,甚至可以说是狗血和夸张,但好在演员的表演都十分到位,所以不至于让观众感到出戏。
饰演反派角色殷红的米雪,在拿到视后奖杯时,还调侃自己是“全香港最讨厌的狐狸精”。
而年初去世的老戏骨李香琴,也在剧中献出了极为精彩的表演。
加上并非一味忍让的“荷妈”李司琪,这部剧的女性角色可以说是挑起了大部分的高潮情节,各种反击、反套路的片段简直是大快人心。
除此之外,“唔使惊,荷妈系大厅”,是贯穿全剧的精神宗旨。
还有通过月饼和中秋节传递出来的亲情观念。
And,主演陈豪独有的幽默演绎。
再搭配上“莎姨”关菊英演唱的主题曲《无心伤害》,让人分分钟进入这一“戏精”家庭的世界里。
8、《男亲女爱》(2000年) 平均收视35点
这是唯一一部不是在晚间黄金档播出的剧集,也是唯一一部情景喜剧,还是创下50点最高收视记录的神剧。
说它是神剧,原因有三:
首先是即便过了20年依旧很经典的台词,男主角余乐天的“社畜”表情包谁用谁都说好。
而且,许多台词都是扮演者黄子华自己修改或创作的,“栋笃”味十足,wuli打工人很难不产生共鸣。
其次是女主角毛小慧的OL打扮,至今都不过时,据说大部分都是扮演者郑裕玲的私货。
最后,即使这部剧中每一个角色都非常饱满立体,他们并非大善大恶的人物,但各自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和不足。
所以观众在看剧的时候,就很容易联想到自己的日常生活,同时也能从中得到一些领悟。
2000年,有三部剧都进入了TVB收视最高的十部剧榜单中,不难看出那段时间观众对于精神放松的强烈渴求。
此外,该剧对于剧中演员而言也是极为重要的代表作,阔别电视银幕多年的郑裕玲凭借此剧拿下了TVB视后,随即成为香港首位集影后和视后于一身的女演员。
而首次担任剧集男一号的黄子华,则在电视剧领域打下了响亮的第一枪,往后更成为无线的收视福将。
7、《陀枪师姐二》(2000年) 平均收视36点
2021年,《陀枪师姐5》一经播出便收获了一大波吐槽,许多观众表示,这部剧毁了大家心目中的“陀枪师姐”系列。
但事实上,这个系列剧并非是从第5部才崩坏的,早在第二部换了编审之后,剧集的风格和走向,就从原本的女性警察养成系骤变成“虐女”的诡异画风。
尽管第二部收视成绩位居系列第一,但却是建立在人设崩盘和剧情猎奇的基础上。
这边先献上童年阴影系列——鲍国平。
很难想象,这种精神失常的变态反派,竟然是被安排来女主角陈三元的,更可怕的是,这还只是三元悲剧的开始而已……
除了遇到鲍国平之外,陈三元在第二部里也仿佛换了一个人,变得有勇无谋甚至是无理取闹。
而和TVB合约快到期的关咏荷,其饰演的“娥姐”更是整天被无法生育一事搞得十分消极,个人魅力几乎无从觅得。
然后,两位女主角的爱侣顺势纷纷出轨,造成两条主要的感情线双双崩塌。
因此,对于不少观众来说,《陀枪师姐》其实应该在第一部就画上终点了。
但不可否认的是,狂虐女主角的戏码确实是不少观众的最爱,而剧中频繁出现的婚外恋桥段也正中主要收视群体下怀。
加上关咏荷和欧阳震华的观众缘,以及当时还是情侣的滕丽名和魏骏杰的真cp搭档,让该剧获得了千禧年仅次于《十月初五的月光》的收视成绩。
即便在几年之后“银幕上十大理想警察”的票选中,关咏荷也成为了唯一的女性得奖者,足可见这一系列剧集的影响力。
6、《十月初五的月光》(2000年)平均收视36点
作为2000年TVB的收视年冠,《十月初五的月光》可以归类为港剧罕见的“偶像剧”一栏,但其深层的主题和意义,绝不只有爱情和偶像而已。
本剧将故事背景设置于澳门,所以剧名又叫《澳门街》,作为在澳门回归次年播出的剧集,它无疑是自带流量。
而繁华不再的“十月初五街”,正好给当时刚经历了金融风暴的观众,提供了一个情绪抒发口。
被誉为商战剧top的《创世纪》第二部,在当时就被diss太沉闷。
此外,自然是迷倒万千少女的“初哥哥”和娇憨可人的“祝君好”之间,既美好又遗憾的情感。
张智霖饰演的文初一角,善良、勤奋、勇敢,但因为不能讲话,所以一直将对女主角的爱意埋藏在心底。
“两长一短,你在哪里。一长两短,我在这里。一短两长,我回来了。两短一长,我很想你”的哨子声不知让多少人泪目。
而佘诗曼饰演的祝君好,十分真实可爱、灵气十足,也让阿佘成功逆转了之前的口碑。
直至结局,两人都没有真正在一起过,但正是这种分离的切肤之痛,才让观众久久不能释怀。
因此,张智霖和佘诗曼也成为当时最受欢迎的荧幕情侣档,剧外各种营业,还传出了颇轰动的绯闻,直到2015年影版上映,这对cp的热度依旧很高。
值得一提的是,由张智霖演唱的主题曲《祝君好》也非常出圈,在当时直接打破纪录,“连续22周霸榜第一”。
5、《刑事侦缉档案三》(1997年) 平均收视36点
对不少观众来说,《刑事侦缉档案》系列应该是他们最早接触的刑侦剧类型,那句经典的“你可以有权保持沉默,但是你所说的一切将成为呈堂证供”正是这一系列剧的代表性台词。
由于男主角陶大宇在拍完第三部之后便离开TVB,所以该系列第四部的主演便进行了大换血,因此许多港剧迷都只认可前三部是一个系列。
而自播出以来,前三部的收视成绩就没跌出过年度前三,第三部还在竞争激烈的1997年拿下了收视亚军。
客观来说,第三部的整体水平并没有比前两部高,复杂混乱的感情线多少打乱了剧集的节奏。
但比起其他系列续集中女主角突然下线的情况,该剧的男女主角经历三部100集的时间都还在一起,已经很让人欣慰了。
此外,第三部的不少案件都颇引人入胜,尤其是档案二幻海情缘的吕展眉可以说是剧中最悲情的女杀手,歌手出身的汤宝如演技丝丝入扣,非常触动人心。
除此之外,还有何宝生主演的蝴蝶密室奇案单元,其视觉刺激程度堪称童年阴影。
不得不提的是,第一部播出之后就已经大受欢迎的情侣档陶大宇和郭可盈,也是后两部的收视密码之一。
三部剧集播完之后,陶大宇成为了风靡全港的“师奶杀手”,而郭可盈则顺利成为90年代中后期的TVB四大花旦之一。
4、《大闹广昌隆》(1997年) 平均收视36点
1997年,正是香港回归的年份,不少TVB精品剧集也都诞生于这一年,无线电视台便顺势举行了第一届万千星辉颁奖典礼。
而小制作电视剧《大闹广昌隆》,正是在此等竞争之下获得当年的收视冠军,一张图感受下当时的赛况。
其中在内地知名度相当高的黄日华版《天龙八部》仅排第六。
该剧的灵感来源,其实是一个流传于广东的厉鬼报仇故事,但彼时功底深厚的无线编剧,就能将它重新撰写成一个扣人心弦的爱情故事。
剧中,由周海媚饰演的“女鬼”小芙蓉,为了寻找失散多年的丈夫,常年被困于油纸伞中,一直到由林家栋饰演的许大广出现,才将她释放出来。
许大广帮助小芙蓉完成心愿,两人也在相处中渐生情愫,但最终大广选择和多年女友相伴到老,并约定好下一世再和小芙蓉续缘。
虽然是以鬼为第一主角的故事,但该剧并非是恐怖题材,而是集惊吓、搞笑以及感动于一剧,让观众看得欲罢不能。
此外,一众演员的表演也非常到位,尤其是周海媚,一身清丽婉约的装扮,举手投足间韵味十足,还有那哀婉凄迷的眼神,几乎让全港观众都为之动容。
该剧也是她重返无线之后的回归之作,“小芙蓉”一角让她再度爆红,台庆夜还特地安排她和林家栋重现剧中的情景。
值得一提的是,这部剧的主题曲和插曲的演唱者都是梅艳芳,梅姐自带故事感的嗓音也为剧集大大加分。
不过,必须承认的是,对如今大部分观众来说,这应该算是榜单里最让人意外的一部,原因无他,后续的讨论度实在不高。
3、《西游记》(1996年) 平均收视36点
《西游记》这种级别的IP,已无需再多做介绍,而早期实力在线的TVB,就非常擅长改编经典。
搞笑、无厘头,是1996年TVB版《西游记》(内地引进改名为《齐天大圣》)最显著的特点,事实也证明观众很是受用。
在当年的无线剧集中,它的收视成绩无疑是压倒性的胜利。
除此之外,该剧的另一吸睛点,即是几乎每一个角色都是有血有肉、各有各的可爱之处。
张卫健诠释的这一版孙悟空,正气十足又极具个性。
那一串“我是如来佛祖、玉皇大帝、观音菩萨指定取西经特派使者,花果山水帘洞美猴王,齐天大圣孙悟空啊!帅到掉渣 ”的自我介绍,当年不知有多少人模仿过。
而刚刚过档到TVB的江华,一改在亚视的“斯文败类”形象,在这部剧中仿佛是自带圣光一般,堪称是唐僧本僧。
还有之后在《义海豪情》中处处作对的黎耀祥和麦长青,在这里则是一对师兄弟,分别饰演了猪八戒和沙悟净。
猪八戒那句经典的口头禅“自古多情空余恨,此恨绵绵无绝期”,配上他那诙谐十足的表情,也是该剧的亮点。
值得一提的是,这部剧在当年曾为TVB创下广告费及版权费两亿元的进帐,也让在香港演艺圈沉浮多年的张卫健再度爆红。
在筹备第二部前,他曾向无线提出涨薪一事,结果却遭到了回绝,而他也因此被电视台雪藏了一段时间。
也正是因为这样,《西游记》第二部的孙悟空就换成了陈浩民饰演。
2、《巨人》(1992年) 平均收视36点
早在TVB还未设置个人收视纪录系统来计算收视率之前,男一号万梓良就已经主演过许多大热剧集,而到了1992年首次算出具体点数时,他主演的《巨人》便成为了当年的收视冠军。
那一年,该剧还打败了经典巨作《大时代》。
其实原本《大时代》中的丁蟹一角是打算让万梓良出演的,但考虑到彼时大佬气质十足的他,很难演出角色的无辜样,所以最终选择了郑少秋。
《巨人》是TVB商战家族剧的范本,它以家族之间的恩怨情仇、正反两派之间的各种斗争为叙事主线,矛盾冲突十分激烈、剧情张力十足。
在这部剧中,由万梓良饰演的正派男主角乐言堪称是完美男人,而林俊贤则饰演挑起一切矛盾的反派男主角凌峰,两个人都非常有派头,对手戏火花四溅。
除此之外,该剧还有张卫健、陈法蓉的参演,张卫健在剧里的女装打扮至今仍为粉丝津津乐道。
一头利落短发的陈法蓉则仿佛通过这部剧完成了一出时装秀,非常惊艳。
值得一提的是,《巨人》的原声带音乐也相当有来头,演唱者、作曲人、作词人都是张国荣、刘德华、林子祥、梅艳芳这样的歌坛大咖。
1、《憨夫成龙》(2003年) 平均收视37点
《憨夫成龙》高达37点的平均收视,在当时无疑是全港热话,而对于如今的TVB来说,更是无法超越的神话,是TVB的收视天花板。
剧集讲述了精明能干的女主角凌彩凤,被后母设计嫁给了一个智力只有7、8岁的男主角丁常旺,从剧情方面来看,这种封建婚嫁的题材并不算新颖。
但本剧的特别之处有二,一是丁常旺即“阿旺”的人物设定,虽然智力受损,但仍凭借真挚的情感感动了彩凤。
二是大结局并非一般的有情人终成眷属,也没有膈应的“三人行”,而是彼此都选择了放手。
该剧是男主角郭晋安真正爆火的作品,“丁常旺”一角让他打败了当年的大热对手吴镇宇、欧阳震华、张智霖和江华,首次获得了TVB最佳男主角奖项,也开启了他三届视帝的辉煌战绩。
为了在形象上更贴合角色,郭晋安特意增肥20磅,剧中的发型也和以往的靓仔模样相去甚远。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郭晋安的代名词就是阿旺,就知名度来说固然是一件好事。
但同时也让不少观众对他形成了固有印象,认为他只能演“傻子”类型的角色,事实上他诠释反派也非常出色。
剧集的爆火以及男女主角搭档的大受欢迎,也带来了第二部即《阿旺新传》,该剧对内地观众来说,估计为更为熟悉些。
经常有人调侃,抓住了香港师奶们的胃口,就能抓住收视密码,而师奶们的心头好无非就是戏剧张力到位、主角观众缘好的剧集,以上剧集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但归根结底,剧集还是要把故事讲好才能吸引观众,像《陀枪师姐2》这种拥有超高流量前作、和观众缘top主角的电视剧,实在是屈指可数。
而近两年TVB剧集的收视情况,除了2020年受疫情影响有所上升,其余时间基本上都很难破30点大关。
撇开收视不讲,这些年无线剧集的质量也大不如前,几乎没有大火出圈的剧。
大家对TVB有期待、有要求,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它曾经制作出许多兼具热度和口碑的佳作。
其实不仅仅是TVB,近年来国产剧的普遍水准也是一言难尽。
希望在2021年各项通知和规定的督促及改良下,内地影视剧的质量可以得到提升。
而对于TVB,要在短时间内达到以往的辉煌是不可能的,所以希望能像阿姐汪明荃所说的:少点派系争斗,以作品为先。
青石电影| 柯棠
本文系青石电影原创内容,未经授权请勿以任何形式转载!
烧香为何一定是三根?每根分别代表什么?传统文化我们不得不知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可能同一个字组成不同的词语就能有不一样的意思。拥有上下五千年历
史的中国,历经千辛万苦才将优质习俗传承了下来。
这也正是应了一句话“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八个大字便是概括了。
像中国留下来的习俗可太多了,例如春节、元宵佳节、中秋节等等,其实这些都是深深刻在我们脑海中的。
王维的“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描写的便是传统习俗中的重阳节。往往这样描述节日的诗句有很多。
其中有一个习俗我们也是非常重视的,那就是烧香。或许不是,也可以是习俗是习惯是敬畏。那烧香为何一定是三根?每根分别代表什么样的意义?传统文化我们必须要得知。
三根香各代表其意义传统文化中的三根香,数量上的意义也是简单的,深刻的意义确是难得。
在很多的影视剧里会有人点香,也有一些寺庙会有人点香,大家仿佛都是见怪不怪了。这三根香其实是人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它或许是这三种时态的缩影。
每根香都有它的称呼,这第一根香就叫戒香,它代表了人生的平安,所以在插香时需要把它插在香炉的中间,这也代表着祈求人生的平安,或许也能让人心理得到一丝的安慰。
第二种香它叫定香,插香时是在第一支香的右边,代表着“正而不邪”是顺利之意。
第三之香必然是插在第一支香的左侧了,代表着敬畏之心,“供养僧,净而不染”之意。
这三之香各花各有各花香,而将它们连在一起就是“平安、顺利、敬畏”,是祈求神明保佑,也是在求心理宽慰。
民间有很多百姓,尤其是在各朝代的百姓,包括一些帝王、臣子都比较相信,所以常常会有能够夜观天象的人。
在古代,帝王登基时都会采取祭天大典,仪式感满满,也是求取来年风调雨顺,这也是帝王被上天选择的最好证据。
三根香说来简单,但也有它的巧妙之处。插香的顺序、插香的手法或者其它各样的讲究很多。
古代三根香的重要性古代封建思想深入人心,对待上天的期望更是浓厚,并且在早期是没有固定的祭祀场地的,是逐渐祭祀礼法逐渐成熟后,才有了固定的场所。
尤其是在帝王的登基大典时,上香等祭祀文化显得尤其重要,三根香点燃后的现象也会成为人们眼中的焦点。
点香时根根分开,不能有所粘连,等待完全点燃后,火势如何是有所讲究的。
三根香插的平整直立,紧凑中正,火头为吉祥,时间越长越好,而在此期间不能够用嘴去吹风。
这样插好的三根香才算是完美无瑕,也寓意着来年风调雨顺,阖家欢乐。
其中更为重要的是三根香的色泽、起烟、落灰、香搭、盖顶香灰以及截香,这几种都和点香时的讲究一样重要,象征意义更是相同。
因为这些东西的寓意好,又受当时思想的感染,所以在一些寺庙会经常看到百姓的身影,往往都是香客不断。
当时的生活阶层想必大家都是知道的,生活层次差异大,生活水平更是不用多说,大家所求必然是不同的。
不同的人上香所求不同,三根香所代表的意义也就有了差异,君王上香所求必是国泰民安、风调雨顺;百姓所求便是丰收、平安;达官显贵所求便是财富多多、官路顺遂罢了。
他们所求意义便因生活层次而发生了彻底的变化。
不止三根香,更有其他文化在我们熟知的历史长河中,有着太多需要我们学习的“历史资源”,没有传承就没有能够认识历史的眼界。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便是我们传承的根本性原则,不止是三根香,还有我们历史性的节日。
为了驱赶年兽的春节,为了纪念屈原的端午节,为了阖家团圆的中秋节,延续至今我们依然过着这样的节日。
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也是“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的中秋佳节,在此可以看出来传承的不只有一种方式,也是可以根据名人诗句让后世学习,便可一代传一代铭记在心。
在不同的年代都有其重视的几个节日,我们拿宋代来讲,它尤为重视的是春节、元宵佳节和清明节。
春节时宋代人民会选择互赠少量的米面来表示新年的祝贺,这也是一种优质的新年祝福。
元宵佳节的习俗是和现代所差不多的,也是会吃汤圆,张灯结彩,而在清明节,君王臣子会选择出游踏青。
这都展示了中国人珍惜年华,重视佳节的美好风俗,这也是我们为什么愿意一直坚持不懈传承的原因,当然我们也不希望这样好的中国文化丢失掉。
三根香与这几个文化佳节也算是如出一辙,百姓大多对上香看的非常重要,在节日之时,很多寺庙里去上香的人都非常多,香炉里也是插满了香,也代表着对自己幸福生活的渴望。
这两者都是出自中国传统文化,同根生亦是同发展,并且在我们现实生活里也显得尤为重要。
生活在高科技时代的我们,仿佛也会时常看到很多人在节日会去寺庙上香,这或许都已经成为了一种潜移默化的习惯罢了。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虽然大家都直到有着文化风俗需要我们传承,但是往往大家都无法真正做到文化的传播与传承。
佳节风俗需要继续传承,上香是也要做到无比诚心,大家想祈求自己平安顺遂或者是其它愿望,除了自身努力也要心诚祈求。
既是祈求愿望,那就要“心诚则灵”,若只是做表面功夫,也就没有那个必要了。
祈求是可以的,但我们更要依靠自己的努力,“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句话也是告诉我们亲力亲为去做了才更有大概率完成!
关注我,为您带来更多精彩内容。#头条创作挑战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