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他的墓碑前摆满了橘子……
作者:郑夷 林瑶
又是一年烈士纪念日,姐姐陈巧钗和堂姐陈巧萍一早就准备了陈祥榕爱吃的零食和家乡小吃,来到屏南县烈士纪念碑。自从考上了军队文职,陈巧钗更忙了,但每年这一天和陈祥榕的生日,她是一定要回来看看的。有时候,她会到弟弟入伍前晨跑的那条公路上跑步,看着道路尽头迎着光亮奔跑的路人,她想起弟弟当初为了过体能关,在这条路上从天蒙蒙亮跑到旭日东升。“现在,我作为接续者,脚步也踏在了这条路上。”
牺牲三年了,陈祥榕生前的房间仍然保留原来的陈设。虽然这套房子暂无人居住,但陈巧萍隔一段时间就会来打扫。在她的记忆里,这个最懂事的堂弟最爱粘着自己,“五年级的时候,带他去棠口乡的新四军六团北上抗日纪念碑,他总是问我新四军的故事,我只好给他念了一遍碑文。”
2019年9月,这个从小就喜欢当兵、喜欢看抗战剧的屏南娃终于如愿入伍——这届兵也是原屏南县古峰镇人民武装部部长严家添超龄离岗前送走的最后一批新兵。严家添多年来有个习惯,他要求每个新兵到部队后都要给自己写信,一是报个平安,二是说说能否适应部队生活。2019年11月,严家添收到了陈祥榕从新疆的来信。他回忆道,信中陈祥榕一改往日的稚气,反倒叮嘱自己要多保重身体。他说:“当年征兵时,陈祥榕第一个将艰苦边远地区服役申请书交给我。考虑到他父亲早逝,家庭条件不好,我也曾劝说他别离家太远,但陈祥榕全家都支持他的决定。”役前教育的带班班长宋宸也曾问过陈祥榕,为什么非要去边防当兵?他说,当兵就要去最艰苦的地方。而且边防的补助会多一些,我想让家人过得好一点。
陈祥榕递交的艰苦边远地区服役申请书
“第一次领到津贴4100元,祥榕就寄给妈妈2000元,寄给我2000元,还叮嘱我要把钱拿一部分给奶奶。说自己这边不用花钱,100块够了。”陈巧钗说。入伍后,陈祥榕和家人通话多是报喜不报忧,只说过得很好,只字不提苦和累。童年的陈祥榕为了生活辗转多个小学,最快的一次是上午注册下午就转学。他深知父母不易,早早就懂得为家庭分忧,和陈巧钗在一起时,他反倒像个哥哥。
陈祥榕曾在屏城中学的操场上锻炼体能
在新兵连时,陈祥榕通过刻苦训练,从“掉车尾”成功跻身“龙虎榜”。在下连队前的最后一次考核中,他各项成绩名列前茅,实弹射击更是打出了50环的好成绩,拿到了军旅生涯的第一个嘉奖,这让母亲姚久穗非常欣慰。当初她无条件支持儿子当兵,临行前再三叮嘱儿子绝不能当逃兵,直至2020年6月,陈祥榕将生命献给祖国的边疆喀喇昆仑高原,面对前来慰问的领导,她也只有那句“我没有什么要求,我只想知道榕儿战斗的时候勇不勇敢”。陈祥榕牺牲至今,这位普通的农村妇女没有向村里提过一句困难,也没有接受过一分捐赠。
陆道生为参观团队讲解
每逢清明祭扫,屏南县少先队大队辅导员余婷看到很多孩子自发前往烈士纪念碑,亲手把橘子一片片剥开放在纪念碑前时,她觉得陈祥榕的故事真正触动了孩子的心。她说:“我常和学生们说,陈祥榕中学时彻夜照顾生病的父亲,第二天迟到没有说出实情,老师后续家访才知道家里的情况。这个故事很平凡,但就是这样简单不带杂念,才造就了这么清澈的爱吧。”
2022年8月,在福建省军区,文媒中心战士张智淇接到了在微电影《界碑》中扮演陈祥榕的任务。在近一个月的拍摄过程中,他深入了解了陈祥榕的生平,揣摩他的内心世界,感同身受陈祥榕经历的事件、爱家爱国的情感、卫国的决心以及勇气。得知陈祥榕逝世后,人们发现他未写完的两封家书都只写了五个字“亲爱的妈妈”,而后就此搁笔的故事,年纪相仿的张智淇非常动容。他说:“陈祥榕是个孝顺的大男孩,他对母亲有着特殊的爱,对家乡有着难以割舍的情感。正因为如此,他在守卫边疆时才会奋不顾身、寸土不让。”在情景剧《清澈的爱 只为中国》中三次扮演陈祥榕的屏南籍演员郑李烨说,每次排练到“是我的榕儿回来了吗?不是说好了要常给家里写信吗?这都半年了,你不想妈妈呀?”“想,特别特别想。想您煮的芋头面,想您给我剥的橘子……”这段台词时,他和陈祥榕母亲的扮演者无不落泪。他说:“陈祥榕的心里一定是装了太多对家的爱,身处保家卫国一线,却又不想让家人担心,才将所有到嘴边的话都凝聚在了这五个字里。”
在英雄回不去的故乡,有人选择铭记,有人选择接力。2022年,陈祥榕的初中同学吴先坡带着和陈祥榕的合影找到屏南县征兵办要求参军,他拿出写好的艰苦边远地区服役申请书说,“祥榕走了,我上”。今年8月1日,一位名叫林国强的00后小伙子来参加征兵体检,他还有一个特殊身份——陈祥榕的生前战友。林国强2019年入伍便来到新疆喀什,坚守在国防一线,2021年为完成学业退伍,现在是厦门软件职业技术学院一名应届生。退伍后,陈祥榕生前“清澈的爱、只为中国”的战斗口号就像一颗种子在他心中生根发芽,也让他暗下决心,在完成学业后再次入伍,完成自己的军旅梦。
林国强参加征兵体检
戍边烈士陈祥榕选择了“清澈的爱,只为中国”;参加抗疫的医护人员选择了白衣为甲、舍生忘死;在科技支农一线的菌草援助专家选择了驻守高原荒漠;在乡村振兴一线的青年选择了挥洒青春与汗水;在台风引发的滚滚山洪中,消防员选择逆行而上、冲锋在前……清澈的爱,将有更多人接续。
来源: 共青团中央
梦见亲人去世是为不孝?那梦见已逝的亲人要跟他们说话吗?
梦是现实生活的延伸,也是内心深处愿望的释放与表达,那里是一个恢弘万千的世界。
1、我为什么老是梦见父亲母亲去世?
“我梦见爸爸生病了,他捂着肚子,表情难受,胳膊肘用力抵着,妈妈在旁边搀扶着他。
我知道爸爸的病很严重,我感觉再不去看医生我就要失去爸爸了。但他就是拒绝看医生,要自己生扛过去。
我有些着急,想办法把爸爸送到了医院。爸爸住院了,我松了一口气。妈妈陪着爸爸,我去找我的宿舍。这家医院挺人性化,还为我安排了宿舍住。我顺着楼梯一直走,楼梯变成了交错的圆弧形,我绕来绕去就是找不到。费了很大一番功夫,我终于找到了宿舍,里面是上铺,下面没有东西,在上铺休息,还碰到了熟悉的同事……”
小雪在说这些的时候,满脸疲惫,一如既往地局促不安。从她十几岁开始,就经常梦到双亲去世,不是父亲,就是母亲。隔三差五死亡的恐惧就光临她的梦境。
“在梦里,我体验到的是焦虑,是不安,但更多的是恐惧,害怕。我害怕父母离去,丢下我一个人。”
这是小雪经常说的话,从她进入咨询室开始,忧愁忧虑好像就从没有消散过。
只因小雪是父母最小的孩子,与父母相差了四十多岁,在年龄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小雪从来都是失败,年长一岁,恐惧就增加一分。
无论是我们的先人,还是西方心理大拿,非常重视梦的意义,著书立说、研究很深。从《周公解梦》,到佛洛依德《梦的解析》。梦有很多的含义,是人未被满足的愿望,是潜意识的表达……
正如小雪经常梦到父母去世,正是她潜意识中对父母的依恋,害怕失去父母的担忧。同时,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她心理上不愿意长大,脱离父母,她人格上并没有实现与父母的分离,仍依附于原生家庭。
2、我能不能编织一个梦?
自由联想法:让病人在一个比较安静与光线适当的房间内,躺在沙发床上随意进行联想。治疗医生则坐在病人身后,倾听他的讲话。
那天小雪又说了她的一个梦,一开始讲的时候很开心,表情也是很放松、惬意。
“我梦见了家里有一棵樱桃树,是父亲在我嫁人那年种在院子里的。
樱桃树在暖洋洋的太阳底下,花开簇簇,纯白胜雪,还招来几只蜜蜂,飞上飞下,好不热闹。一整个上午,我都在树底下陪小朋友玩耍。临近中午,爸爸打牌回来了,走到院子里水龙头底下,就开始洗手,洗脸,再找毛巾擦干。
‘我的眼镜呢?找不到了。’爸爸是高度近视,有一千度。
我跑前跑后,犄角旮旯里找一遍。
‘我就是洗脸的时候,随手扔到旁边了。’
‘小宝,看见姥爷的眼镜了吗?”
只见小朋友哈哈笑着,我扭过头一看,他用手指着樱桃树,不知何时将眼镜挂到了树上。爸爸笑着摸索过来,接着我递过来的眼镜戴上,顺势坐在树下的椅子上。
风吹过来,樱花凌乱飘洒,落在了父亲肩头。”
小雪说完,笑得很开心。
我也笑了:“这可不像是梦,逻辑严密,又唯美。”
“这是我自己编织的梦,我的想象。”
小雪的这个梦,更多的是她的自由联想。反应了潜意识里的愿望,与父亲,与孩子之间有互动,有情感的联结,能量在流动,死亡恐惧和焦虑也有所缓解。
3、妈妈,我梦见你了,可你为什么不说话?
梦见活着的亲人去世,一方面是我们对亲人的担忧,担心他们的身体健康出现状况;另一方面是我们不愿意脱离原生家庭,在与父母的依恋关系中,不愿形成新的关系。同时,也反应了梦者内心(潜意识)自我成长的需要,只有父母“死了”,我们才能获得真正意义上的“长大”。
除此之外,还会梦见死去的亲人在梦里活过来。近段时间在网络上看到一则新闻,一位101岁的老人做梦梦到了自己的妈妈,被叫醒后先是笑着回味梦境,随后大哭,控诉梦里的妈妈:她不和我说话。
让人看了是十分动容。从专业角度来看,梦到已逝的亲人,到底要不要说话呢?
答案恐怕要让大家失望了,是不要说话。
已逝的亲人入梦,是我们对他们的挂念,情感上的不舍。亲人去世,活着的我们要完成一系列的仪式,来与他们告别。除了外在的仪式,更重要的是心理上的仪式,哀伤和告别。
如果对亲人恋恋不舍,不愿告别,日思夜想,就会与他们梦里相见,互诉衷肠,谈心说话。可以看到,和亲人有说话,实际上是并没有完成和他们的告别,情感上还有深厚的链接。这其实对活着的人并不是很好的,与死者建立很深的认同感,留在过去,如何向前走?
相反,只是与已逝亲人见面,没有言语,两两相望就足矣。是完成了告别,逝者已矣,活着的人做他们应该做的事情,思念就梦里相见,分清楚,过好余生。
看得出来,在我们需要情感安慰,或者我们会将依恋给到最亲的父母,自我成长的过程,就是一个人与父母告别,脱离原生家庭的过程。重新构建自己的人格体系、社会关系、情感联结……是需要阵痛的。
回到我们谈论的主题,关于亲人,特指父亲母亲的梦。梦是潜意识最直观的表达,当我们触碰到了,个人成长就开始了。
4、梦能教会我们什么?
作为心理咨询师,刚入行的时候,老师就告诉我们梦的重要性,要养成记录梦的习惯,用潜意识去工作,进行自我分析。如今一直在个人成长道路上坚持。
那就普通大众而言,当我们做了一个梦,怎么去读懂它的语言呢?
首先,我们需要记录下来,第一时间,记录下原汁原味的梦。
其次,梦是什么场景,出现了哪些人物,他们做了什么,与我们有什么联结?
再次,我们在梦里体验到的情绪是什么样的?
最后,这些梦里的情绪与我们现实生活中有什么相似的地方。进行自由联想。
记录一段时间后,我们就可以慢慢探查到梦的启示,潜意识想告诉我们什么,体会到心理能量的流动,自我成长也在悄然发生。
如果有专业人士一起探讨,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祝我们都有梦可做。
我的爸爸生病了
爸爸确诊一个月了
此前无意中他提到有朋友推荐沈阳周边的小众景点东北神学院,他只是随便一说,我只怕没有时间。今天是买车后的第一个周末,终于能载着他去到这个看视频后有些神往的地方。
路程比我们想象中要远,不过比起要奔向那个目的地,路上的风景才更重要一些,不是么。我们慢悠悠地行驶在四环路上,渐渐从城市走向两边都是稻田的公路上,一开始因为还没买手机支架需要爸帮我拿着手机看导航,后来才发现我给他买的新手机壳上竟然有个可以吸在空调口上的装置,这下更省事了。
终于开了快一个小时我们到了,结果发现基本上好看的风景都被商人圈起来在搞景点建设,少得可怜的有过置景的区域残破陈旧,只有几家农家菜馆和新开的咖啡还有点服务的样子。而像我们一样慕名而来的游客大多人手一根烤苞米——嗯,宣传视频里入口处的标示,也是秋分时节的气氛担当。
爸不爱被拍照,他只喜欢随处踩踩拍拍景。景区门口一棵可攀爬到高处采景的人造大榕树还有些乐趣,我跟在爸的身后沿着暗道楼梯走上去,上面的视野还不错,就是我有些恐高。这个时候爸让我搀着他走,我觉得那一刻他的心里一定有些小骄傲。从小时候雨天背着我到现在被我载着出门,爸老了,也被这个高科技社会迅速抛弃在感怀东北没落的叹息里。
遇到好看的亭子我就喊他“爸爸”,从来没用过四声调这样喊过他,也没跟他撒过娇,我只想让他留在我的手机相册里,他便配合着快门看向我指的方向。然后他也想把我存在手机里,举起来一遍遍对焦还被我埋怨拍得不好看。嗐,好不好看有什么关系,他开心就好啊
想起那次我带着他去医院排队照增强CT,走廊里乱乱哄哄我们一会儿楼上一会儿楼下,他总是趁我不注意拿出手机照来照去。在那张我的背影里,突然发觉为什么上了岁数的人都那么爱拍东西,原来有些画面真的再不抓住就可能不会再出现了。
我为这一下午他都没抽烟感到欣慰又疑惑,难道真的因祸得福能把烟给戒了?难道老天真的眷顾在我们还可以陪伴彼此的最后的时间里让这份亲情的纠缠有个完美的结尾?我不敢相信,也不敢深究,我害怕这段时间的每日相处只是昙花一现,我们又要回到一对儿每年只见一两面、说不上三五句话的父女关系中来。以前我从来不跟人提他,连枕边人对我们父女的关系也不太清楚;我的女儿不太认他这个姥爷,孩子更愿意跟那个没有血缘关系的姥爷亲近。我们的关系自从医生提示我们要做好心理准备的那一天开始一下子全变了,虽然我很早就在头脑中想象过有这么一天,想象过这个消息对我来说会不会有很大的影响? 可是当这一天来的时候那种心碎感还是让我猝不及防(未完待续)
梦见亲人去世是为不孝?那梦见已逝的亲人要跟他们说话吗?
梦是现实生活的延伸,也是内心深处愿望的释放与表达,那里是一个恢弘万千的世界。
1、我为什么老是梦见父亲母亲去世?
“我梦见爸爸生病了,他捂着肚子,表情难受,胳膊肘用力抵着,妈妈在旁边搀扶着他。
我知道爸爸的病很严重,我感觉再不去看医生我就要失去爸爸了。但他就是拒绝看医生,要自己生扛过去。
我有些着急,想办法把爸爸送到了医院。爸爸住院了,我松了一口气。妈妈陪着爸爸,我去找我的宿舍。这家医院挺人性化,还为我安排了宿舍住。我顺着楼梯一直走,楼梯变成了交错的圆弧形,我绕来绕去就是找不到。费了很大一番功夫,我终于找到了宿舍,里面是上铺,下面没有东西,在上铺休息,还碰到了熟悉的同事……”
小雪在说这些的时候,满脸疲惫,一如既往地局促不安。从她十几岁开始,就经常梦到双亲去世,不是父亲,就是母亲。隔三差五死亡的恐惧就光临她的梦境。
“在梦里,我体验到的是焦虑,是不安,但更多的是恐惧,害怕。我害怕父母离去,丢下我一个人。”
这是小雪经常说的话,从她进入咨询室开始,忧愁忧虑好像就从没有消散过。
只因小雪是父母最小的孩子,与父母相差了四十多岁,在年龄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小雪从来都是失败,年长一岁,恐惧就增加一分。
无论是我们的先人,还是西方心理大拿,非常重视梦的意义,著书立说、研究很深。从《周公解梦》,到佛洛依德《梦的解析》。梦有很多的含义,是人未被满足的愿望,是潜意识的表达……
正如小雪经常梦到父母去世,正是她潜意识中对父母的依恋,害怕失去父母的担忧。同时,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她心理上不愿意长大,脱离父母,她人格上并没有实现与父母的分离,仍依附于原生家庭。
2、我能不能编织一个梦?
自由联想法:让病人在一个比较安静与光线适当的房间内,躺在沙发床上随意进行联想。治疗医生则坐在病人身后,倾听他的讲话。
那天小雪又说了她的一个梦,一开始讲的时候很开心,表情也是很放松、惬意。
“我梦见了家里有一棵樱桃树,是父亲在我嫁人那年种在院子里的。
樱桃树在暖洋洋的太阳底下,花开簇簇,纯白胜雪,还招来几只蜜蜂,飞上飞下,好不热闹。一整个上午,我都在树底下陪小朋友玩耍。临近中午,爸爸打牌回来了,走到院子里水龙头底下,就开始洗手,洗脸,再找毛巾擦干。
‘我的眼镜呢?找不到了。’爸爸是高度近视,有一千度。
我跑前跑后,犄角旮旯里找一遍。
‘我就是洗脸的时候,随手扔到旁边了。’
‘小宝,看见姥爷的眼镜了吗?”
只见小朋友哈哈笑着,我扭过头一看,他用手指着樱桃树,不知何时将眼镜挂到了树上。爸爸笑着摸索过来,接着我递过来的眼镜戴上,顺势坐在树下的椅子上。
风吹过来,樱花凌乱飘洒,落在了父亲肩头。”
小雪说完,笑得很开心。
我也笑了:“这可不像是梦,逻辑严密,又唯美。”
“这是我自己编织的梦,我的想象。”
小雪的这个梦,更多的是她的自由联想。反应了潜意识里的愿望,与父亲,与孩子之间有互动,有情感的联结,能量在流动,死亡恐惧和焦虑也有所缓解。
3、妈妈,我梦见你了,可你为什么不说话?
梦见活着的亲人去世,一方面是我们对亲人的担忧,担心他们的身体健康出现状况;另一方面是我们不愿意脱离原生家庭,在与父母的依恋关系中,不愿形成新的关系。同时,也反应了梦者内心(潜意识)自我成长的需要,只有父母“死了”,我们才能获得真正意义上的“长大”。
除此之外,还会梦见死去的亲人在梦里活过来。近段时间在网络上看到一则新闻,一位101岁的老人做梦梦到了自己的妈妈,被叫醒后先是笑着回味梦境,随后大哭,控诉梦里的妈妈:她不和我说话。
让人看了是十分动容。从专业角度来看,梦到已逝的亲人,到底要不要说话呢?
答案恐怕要让大家失望了,是不要说话。
已逝的亲人入梦,是我们对他们的挂念,情感上的不舍。亲人去世,活着的我们要完成一系列的仪式,来与他们告别。除了外在的仪式,更重要的是心理上的仪式,哀伤和告别。
如果对亲人恋恋不舍,不愿告别,日思夜想,就会与他们梦里相见,互诉衷肠,谈心说话。可以看到,和亲人有说话,实际上是并没有完成和他们的告别,情感上还有深厚的链接。这其实对活着的人并不是很好的,与死者建立很深的认同感,留在过去,如何向前走?
相反,只是与已逝亲人见面,没有言语,两两相望就足矣。是完成了告别,逝者已矣,活着的人做他们应该做的事情,思念就梦里相见,分清楚,过好余生。
看得出来,在我们需要情感安慰,或者我们会将依恋给到最亲的父母,自我成长的过程,就是一个人与父母告别,脱离原生家庭的过程。重新构建自己的人格体系、社会关系、情感联结……是需要阵痛的。
回到我们谈论的主题,关于亲人,特指父亲母亲的梦。梦是潜意识最直观的表达,当我们触碰到了,个人成长就开始了。
4、梦能教会我们什么?
作为心理咨询师,刚入行的时候,老师就告诉我们梦的重要性,要养成记录梦的习惯,用潜意识去工作,进行自我分析。如今一直在个人成长道路上坚持。
那就普通大众而言,当我们做了一个梦,怎么去读懂它的语言呢?
首先,我们需要记录下来,第一时间,记录下原汁原味的梦。
其次,梦是什么场景,出现了哪些人物,他们做了什么,与我们有什么联结?
再次,我们在梦里体验到的情绪是什么样的?
最后,这些梦里的情绪与我们现实生活中有什么相似的地方。进行自由联想。
记录一段时间后,我们就可以慢慢探查到梦的启示,潜意识想告诉我们什么,体会到心理能量的流动,自我成长也在悄然发生。
如果有专业人士一起探讨,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祝我们都有梦可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