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医、命、相、卜——五术
一、山所谓“山”就是通过食饵、筑基、玄典、拳法、符咒等方法来修炼“肉体”与“精神”,以达充满身心的一种学问。食饵——是利用补药、酒及日常饮食以加强体力,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筑基——是利用禅、静坐法以控制精、气、神,进而增进体力的一种方法。
玄典——是以老子、庄子思想为基础,进而达到修心养性的一种方式。
拳法——是以习练各种武术以增强体魄的方法。
符咒——是一种通灵、修炼的法术,其主要作用是避邪镇煞、趋吉避凶等的一种方术。
总而言之,“山”就是利用禅、静坐、武学、食疗等各种方法以培养完满人格的一种学问。
二、医所谓“医”,是利用方剂、针灸、灵治等方法,以达保持健康、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方剂——是利用各种药物制成散剂、丸剂来治疗疾病和修炼的一种方术。
针灸——针法和灸法和合称,是利用人的脉胳、气血循环的原理,刺激患部,来治疗疾病的方术。
灵治——利用掌握人的心灵(心理状态),进而以治疗人疾病的一种方术。也就是现所称谓的“心理治疗”。
总之,“医”就是利用方剂、针灸、灵治等方式,以治疗人的疾病的一种方法。
三、命所谓“命”,就是透过推理命运的方式来了解人生,以穹达自然法则,进而改善人命的一种学问。推命所用的主要著作有“紫微斗数”、“子平推命”、“星平会海”等。其方式就是以人出生的时间和阴阳五行为理论基础。总之,“命”是以推定人的命运,进而达到趋吉避凶的学问,从而改善人类发展的需要。
四、相所谓“相”,一般包括“印相、名相、人相、家相、墓相(风水)”等五种,以观察存在于现象界形相的一种方术。印相——就是观看人的印章,以取定命运的方法。印在中国,以前是权力的凭证。
名相——是以人的姓名或店铺的名称,通过五格剖相,同时运用命理等结合来推断吉凶发展的一种方法。
人相——又分为面相与手相两大类,通过观察面、手部的纹线与气色而了知人吉凶、病理的一种方法。
家相——也就是阳宅的风水,以观察其格局,进行分析来推断对人类所居住的吉凶的一种方术。
墓相——也就是阴宅,以通过选地安葬祖先,而达到对后代子孙阴庇的一种方术。
总之,“相”是对眼睛所看到的物体作观察,以达趋吉避凶的一种方法。
五、卜所谓“卜”,它包括占卜、选吉、测局三种,其目的在于预测及处理事情,其中占卜的种类又可分为“易断”及“六壬神课”。占卜——所谓占卜,是以《易经》为理论依据,结合天、人、地三界所相互制约而推断吉凶的方法。
选吉——主要著作以《奇门遁甲》为代表,通过布局、布斗、符咒等结合,处理事物发展不吉的因素,其主要运用于古代军事。
测局——主要著作以《太乙神数》为代表,通过十二运卦象之术,是推算国家政治命运、气数、历史变化规律的术数学。
佛家师博谈术数,命理,相理和风水
1)命相、星相以及风水地理,起源很早
以星相家的传说,可以推到太古以前,天地始成之时,也就是当宇宙存在的同时,就已形成了他们的原理。
以佛家的观点看来,对于命相、风水之术,既不否定也不肯定
因为这些东西自有他们的道理,学有所成, 有经验的术数师能根据面相,风水知道人的气运; 但是常常不能掌握背后的更深层次的原因。
如这个人面相好,命也好, 但不知道他(她)为什么他会有如此的好命而生成好面相?
为什么有的人出生在富贵的家庭,而有的人却出生贫贱?
为什么有的婴儿生下来就很可爱,而有些婴儿却长得很丑呢?.......
一般相命学家会用阴阳五行来解释人的命运:“这是出生的八字命理某某运,某某部位的好或坏所致好运或坏运。”
如果再深入问问:“为什么有人生出来就会八字好,有人生出来就八字坏?命运的主宰真的这样不公平吗?每个人命运的好坏是偶然还是有其必然性?”
术数本身没能从本质上,根源上找到问题的所在, 能知其然但不知其所以然。
所以,释迦世尊不提倡佛家弟子们从事星相、风水、卜筮等的为,但也没有,也无法反对这些命相、风水的真实存在。
星相,就是天体的运行和我们所处地球位置的关系,彼此间有其一定的轨道,而产生了气候季节的变化、地理位置的配置和人物居住的环境。
若配合了出生的时日年分,予以相加、相乘和相除,便成了生辰八字的命理原则。
比如马年生于冬天的北方,命往往不会很好,因为马在冬天的北方,没有草吃;如果兔年生于春天的南方,在近山靠水之处,则命运常常会好。
从佛家的立场说,人的祸福吉凶,是由于过去世的善恶业因而感得今生的果报,这是先天的;如果加上后天的努力或懈怠,就会改变或影响这生的命运,这是后天的因素加上先天的条件,而构成所谓命运的好坏。
因为过去世所造不同的业因,所以感受到今生不同的环境。
所谓环境,包括父母的遗传,文化和文明的背景,养育和教育,乃至兄弟等亲戚、师长、朋友、同事、同学,都会影响一生的命运。
如果前生的业因虽坏,感得今生的环境也坏,那今生未必一定会不好;
如能注意内心的修养,身体的健康,知识的增长和智慧的开发,就会改变原有的命运。
所以,仅仅根据生辰八字的命理,来判断人一生的运道,对人云亦云,随波逐流的普通人非常准; 但对有善于动脑,爱思考的智者,是很不准的。
2)
命理和相理应该分开来说:
命理是到出生为止的所谓生辰八字,属于先天的
相理是从出生之后,一方面接收了父母遗传的身相,包括面相、骨相、声相、手相;另一方面由于后天的锻练或糟蹋,健康或残障以及心理的是否正常平衡,而会使得出生时的身相随著生命的过程有不同程度的改变,这才是相理的总和。
因此,命理不能转,但相理随时变、随心变.
所以易学界常说的“相无定相,命无定命”,是有其道理的
至于风水、地理是依据天体的方位和地理的形貌而决定它对于人的影响力的好坏利弊,这是属于自然,也是属于常识的。
顺乎自然即可以得天时之正、获山川之利;背乎自然,则相反。
近代的人又以磁场、磁力的科学依据来说明风水、地理的原理;
磁力集中点,磁场的顺方位,对于人体有益,也于人的心情有助;否则,也是相反。
所谓风水,风是空气,是来自空中的活力;水是万物生长之必需,是来自地下的活力。
有了这两种活力的配合,再加上能够吸收充分阳光的地理位置,那不等于近人所说的生命三要素:阳光、空气、水吗?
我所熟识的名地理学家李易浓先生常说:
要有1、生辰八字 2、积功累德 3、地理风水,三个条件都配合得好,才能够富贵寿考。
所谓生辰八字,就是先天的命理
所谓积功累德,就是后天的努力修养
地理风水只占其中三分之一
如果命坏而又心恶、行为不正,不会找到好的风水;纵然已得好的风水,也会遭受水灾、地震等的自然灾变所破坏。
而且他又说:‘三分风水七分做。’也就是风水必须加上人为的努力,去改善环境。
从佛家的立场说,风水、地理虽然有其道理,但也未必是决定的道理。
古来祖师都能在高地峻岭,深山大泽,辟草莽,建丛林,安众养道,成为后来的名山。
既是名山,必占好的风水、地理,历千年而不坠,经万世而不败,这是多么好的风水、地理;但是他们都没有风水、地理的专业知识,而且往往还能够改变地理,不假以人工而有自然变
化的现象。
像虚云老和尚复兴曹溪门庭南华寺的时候,就发生了大雨筑堤,河流改道的事实。
另外,我们北投中华佛教文化馆新馆的地理位置,只因我本人从四周环境和方位所得到的自然反应,觉得非常舒畅,所以没有请地理师之前,就已做了择地的决定
后来,由专家们勘定之时,都说:‘好!好!’
我可说是一个毫无地理、风水知识的人,只是知其原理,认为此理与彼理,应该理理相通才是。
反观,职业的星相士或被誉为卓越的星相家,许多都不能为他们自己找到好的风水、地理,也很少有星相学家单纯用他们自己的学理和经验来改变他们自己的命运。
这是因为虽然他们能看到,发现一般人看不到,不了解的东西,虽然他们也能接触到事物的表相,但是他们没有从事理的根本上来下功夫。
因此,佛教徒应该以学佛,行善为根本,以善知识,因果原理来化导众生为根本,若仅仅以命理、星相、风水为专业,则会是本末倒置。
古韵赏析—陶渊明诗作(一):《桃花源诗(并记)》
桃花源诗(并记) (晋 陶渊明) 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馀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译:
东晋孝武帝(376-396)年间,武陵郡(今湖南常德一带)有一位以捕鱼为生的人。某一天,渔人划船沿河而行,忘记走了多远。忽然看到一片桃花林,有几百步之遥,将小河夹在其中,林间没有其他的树,鲜草香气袭人,风吹落叶飘舞。渔人甚觉奇怪。接着往前划,欲找到竹林的尽头。
竹林的尽头竟是小河的水源,前面是一座山。山脚下有一洞口,隐约好像透出光亮。渔人下了小船,从洞口进入。刚入洞口时非常狭窄,只能通过一个人。再走数十步,前面突然变得宽敞明亮了。土地平坦开阔,屋舍整齐有致,有良田,有秀美的池塘,还有桑树、竹林等。田间小路交错,纵横相通,能听到鸡鸣狗叫之声。田野里人们往来穿梭,耕种劳作,男女穿着的衣服都和外面的人一样。老人和孩子都悠然自得其乐。
村中有人看到渔人,都非常吃惊,问他是从哪里来的,渔人详细地回答了。于是便邀请渔人到家中,摆酒杀鸡款待。其他人听说了,都过来打听消息。村里的人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朝时候的战乱,携妻儿和乡邻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再也没有出去,与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问到外面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曾有过汉朝,更不知道还有魏朝和晋朝了。渔人详细地向他们介绍了他所知道的外面的事情,在场的人都很感叹。其他人又邀请渔人到各自家中,酒食招待。住了几天后,渔人便告别离开了。村中的人叮嘱渔人:“不要对外面的人说起这里的事情。”
渔人走了出来,找到他的船,沿原路返回,并在沿途做了多处标记。回到武陵郡后,渔人拜见太守,讲述了(桃花源)的见闻。太守立刻派人随他前往,寻找渔人曾做过的标记,但最终还是迷路了,再也没有找到(通往桃花源)那条路。
南阳名士刘子骥听说了此事,计划前往那里。结果还没有找到,便因病而亡。以后再也没有人提及此事了。
拙评:
中学曾学过此文,三十余年过去,今日再读,略有新感。世人所慕理想生活环境,常思“世外桃源”。品味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个人拙见,所谓世外桃源,或许只是作者对现实社会的一种对比讽刺,至少是在此文中,而其《桃花源诗》才是作者对理想社会的诗意描写。提《桃花源记》文中一事:外面的那位渔人在享用了桃源人盛情款待之后,欣欣然离去,转瞬间便忘却了桃源人对其的叮嘱“不足为外人道也。”竟在返途时“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且不说世外桃源人若何,这世内之人之信真的令人生叹!拙解:此情节当为此文点睛之笔。世之纷乱与桃源之平和,对比并不明显,世人之俗恶与桃源人之淳朴反差极大。世人更重利,岂知信与义?
桃花源诗赢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世。黄绮之商山,伊人亦云逝。往迹浸复湮,来径遂芜废。相命肆农耕,日入从所憩。桑竹垂馀荫,菽稷随时艺。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荒路暧交通,鸡犬互鸣吠。俎豆犹古法,衣裳无新制。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草荣识节和,木衰知风厉。虽无纪历志,四时自成岁。怡然有馀乐,于何劳智慧。奇踪隐五百,一朝敞神界。淳薄既异源,旋复还幽蔽。借问游方士,焉测尘嚣外。愿言蹑轻风,高举寻吾契。
注:嬴(yíng)氏——指秦始皇嬴政。
黄绮——商山四皓中之夏黄公、绮里季的合称。\"商山四皓\"是秦朝末年四位信奉黄老之学的博士:东园公唐秉、夏黄公崔广、绮里季吴实、甪(lù)里先生周术。后人用\"商山四皓\"来泛指有名望的隐士。
古诗文赏析,纯属个人感悟,求指正,谢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