堪舆从哪里来?以及“焚书坑儒”的始末
堪舆(风水)是从哪里来的?
一、堪舆名称最早的出现
“堪舆”这个词最早出现在《淮南子》:“堪,天道也;舆,地道也”。也即是后世所称:仰观天文,俯察地理的意思。
二、“堪舆”为什么产生
在远古时代,古人的生产生活环境恶劣。据《墨子·辞过》记载:“古之民,未知为宫室时,就陵阜而居,穴而处”。说明远古时期,在没有房舍建设概念的时候,古人往往就在丘陵洞穴居住,以此来躲避山洪、雨雪、猛兽。
在食物匮乏、风餐露宿的部落时代,能够寻找到一处合适的居所相当不容易,它往往能够提高一个部落的生存几率。
当时,选择住的地方,先要考虑到食物、取水、取暖、防潮、防兽、防风、防水等一系列的问题。如何选择合理、选择有利于生存的居所,这些经验的积累,就是堪舆(风水)学的理论最初要求和选择的依据。
1、伏羲画八卦。
伏羲,华夏民族人文始祖,三皇之一,与女娲一同尊为福佑社稷之神,是我国最早的有文献记载的创世神。他根据天地万物的变化,发明创造先天八卦;创造文字,结束了“结绳记事”的历史;结网捕猎,教会了人们渔猎的方法。
伏羲仰观天上的云彩、下雨下雪、打雷闪电;看地上会刮大风、起大雾,观察飞鸟走兽。根据天地、阴阳变化之理,受到龟甲形状、分布的启迪,创造了八卦,以八种简单却寓义深刻的符号来概括天地之间的万事万物。
商代末年,周文王被殷纣王囚禁在羑里长达七年之久,文王身处逆境发愤钻研,由伏羲的先天八卦,演绎出后天八卦,再推演到六十四卦。至此,先天八卦为体,后天八卦为用,体用方才俱备。
堪舆活动最早出现在伏羲时代,太昊伏羲根据自己钻研创造了简易图,又称《简易经》:“研地说:一雾水,二堪舆,三山水,四丘水,五泽水,六地水,七少水,八缺水,九无水”。从中看到,刚开始时的堪舆理论,并不是那么的完善,但却是十分难得而且可贵的开始。这,就是堪舆理论的雏形。
2、大挠作甲子。
传说中华始祖黄帝建立部落的时候,大约是公元前2697年,他命令大挠氏探察天地之气机,探索研究五行(金木水火土),开始创作十天干和十二地支,并将十天与十二地支,组合成为六十甲子。
清龚自珍 《辨仙行》有“九皇五伯升且沦,大桡以来未浃旬”之句。
3、黄帝著《宅经》。
《黄帝宅经》相传黄帝所作,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住宅风水书,它以太极、阴阳、三才、四象、五行、六神、七政、八卦理论为主,强调“宅以形势为身体,以泉水为血脉,以土地为皮肉,以草木为毛发,以舍屋为衣服,以门户为冠带,若得如斯,是事严雅,乃为上吉”。由此可见,当时的堪舆理论既朴素,又形象,注重实用性,富含科学性。
《黄帝宅经》主要阐讲述人如何利用地利,适应天时,融合自然的关系,是堪舆文化的鼻祖,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经典之作。
4、黄帝造指南。
据传说黄帝在涿鹿郊野大战蚩尤,两军胶着,难分胜负。蚩尤张开大口,喷出滚滚浓雾,致使黄帝部落的士兵都迷失了方向。黄帝命令风后想办法,发明了“指南车”,最后战胜蚩尤。
战国时期,将“指南车”改变成了“司南”,上面刻上八卦符号,这是罗盘的雏形。再后来,加入十二地支及四维八天干,罗盘日趋完善。
三、最早的风水事件
传说秦皇嬴政统一六国后,为了巩固自己地位,派大将蒙恬四处破坏各地龙脉。根据《晋书·元帝纪》所称:“始皇时,望气者云‘五百年后金陵有天子气’,故始皇东游以壓之,改其地曰秣陵,堑北山以绝其势”。这段话意思是,秦始皇的时代,有江湖术士通过观察天象色彩说:五百年之后,金陵地区会出现天子气运。因此,秦始皇借口巡游东方来消除它,将金陵改变名称叫作秣陵,派人到北山挖掘一大堑,以此截断金陵的龙脉气势。
随后,秦始皇又大兴土木为自己修建了雄伟的秦皇陵。这些,都应用了堪舆理论。
四、“焚书坑儒”的始末
秦始皇为了防止江湖术士将堪舆相地术记载下来、传播出去;也为了防止方士借口天上气运的变化,扰乱人的思想,煽动人们造反,推翻他的统治,所以举国上下,开展了大规模的“焚书坑儒”运动,把除了历史书籍外的所有书籍,当然包括堪舆书籍付之一炬,很多传统文化典籍遭到灭顶之灾。
在其后的流传中,常常会出现一些不同版本的经书典籍,堪舆从此难以规范。
“古本”:正宗原本烧掉了。
“今本”:据记忆整理出来的、散落民间收集整理的编辑本。
“托本”:假托古人名义,撰写的新书。
“伪本”:借用古籍名称,套入自己的观点;或者错误理解古人的意思,注解出来的版本。
“错本”:一是故意删改内容的书籍;二是传抄中,无意抄乱抄错的抄本。
总之,从“焚书坑儒”开始了堪舆书籍的不规范,出现了百家争鸣、门派林立的局面。在日后的堪舆历史中,会时不时出现一些异人,传授一些秘籍。这,应该是当年“焚书坑儒”的漏网之鱼、舆海遗珠了。
读解中华古诗词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下)
作者:张老师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堪,表示忍受、承受的意思。
可堪回首,用作疑问句,指可以忍受回首往事吗?表示不能忍受对往事的回忆,也就是不堪回首的意思。
佛(bi)狸祠,根据百度百科和古诗文网的介绍,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小名佛狸,元嘉二十七年(450年),他曾反击刘宋,两个月的时间里,兵锋南下,五路远征军分道并进,从黄河北岸一路穿插到长江北岸。在长江北岸瓜步山建立行宫,后来行宫成为了一座庙宇,就是佛狸祠,遗址在今南京市六合区东南的瓜埠山上。
在有些资料上,是这样来解释神鸦社鼓的:
神鸦,指在庙里吃祭品的乌鸦。
社鼓,就是祭祀时的鼓声。
他们把神鸦社鼓理解为:到了南宋时期,当地老百姓只把佛狸祠当作供奉神祇的地方,而不知道它过去曾是异族皇帝的行宫。
他们沿着上面的思路,就把“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翻译为:真是不堪回首,拓跋焘的行宫下,神鸦叫声应和着喧闹的社鼓。
也有理解成:怎么能回首啊,当年拓跋焘的行宫外竟有百姓在那里祭祀,乌鸦啄食祭品,人们过着社日,只把他当作一位神祗来供奉,而不知道这里曾是一个皇帝的行宫。
同时,还在《作品鉴赏•文学赏析》中这样写道:这里值得探讨的是,佛狸是北魏的皇帝,距南宋已有七八百年之久,北方的百姓把他当作神来供奉,辛弃疾看到这个情景,不忍回首当年的“烽火扬州路”。四十三年前,完颜亮发兵南侵,曾以扬州作为渡江基地,而且也曾驻扎在佛狸祠所在的瓜步山上,严督金兵抢渡长江。以古喻今,佛狸很自然地就成了完颜亮的影子。如今“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与“四十三年,烽火扬州路”形成鲜明的对比,当年沦陷区的人民与异族统治者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烽烟四起,但如今的中原早已风平浪静,沦陷区的人民已经安于异族的统治,竟至于对异族君主顶礼膜拜,这是痛心的事。
总之,这些资料都把佛狸拓跋焘理解成异族,把神鸦社鼓理解成老百姓把拓跋焘当神来祭祀,在祭祀的时候,打着喧闹的社鼓,同时还有乌鸦在啄食祭品。
这真是一个真正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这个所谓的祭祀场景,是诗人所看到的场景吗?
诗人是在镇江的北固山写下的这首诗词,而佛狸祠是在南京市六合区东南的瓜埠山上,诗人在北固亭是不可能看得见佛狸祠的。
二,在江苏一带,会有祭神的时候,让乌鸦来吃祭品的风俗吗?
祭神的时候还让乌鸦吃祭品,这样的风俗,非但江苏没有,全中国都没有。在人们的心目中,祭神的祭品是很神圣的,怎么会让乌鸦来吃?这究竟是祭乌鸦还是祭神?
三,在喧闹的打鼓声中,会有乌鸦来吃食吗?
在一座庙宇里,一边打着鼓,鼓声可不是小声音,乌鸦早就被鼓声吓跑了,不可能在喧闹的打鼓声中还在吃食。
四,在诗人心里,有没有把拓跋焘当异族?
在宋代,人们有没有把拓跋焘当成是敌对的异族?对于这个问题,首先就要问宋人是怎么看待北魏这个王朝的?在中国历史上,对于刘宋和北魏,史称南北朝,就跟三国、东晋十六国,五代十国一样,都属于本国历史。在宋代,也早有南北朝这个说法,可见宋人并没有把北魏排除在历史之外。虽然拓跋焘是鲜卑族人,就跟前秦的符坚是氐族人一样,但人们还是把他们认作中国历史,《晋书》还特地说符坚“变夷从夏”。可见,人们并没有把符坚、拓跋焘当外人。
如果不把拓跋焘当外人,就凭拓跋焘的功业,自然也可以称之为英雄。百度百科也称其为南北朝时期著名军事家、政治家。
所以,其他资料上对这三句诗的翻译和理解,都是错误的。
神鸦,在老百姓的观念中,喜鹊报喜,乌鸦报丧。每当乌鸦叫的时候,总会有不吉利的事情发生,似乎乌鸦会给人们带来不祥。正因为乌鸦似乎具有这样一个功能,故称作神鸦。
社鼓,社的本义就是土地神,后来把祭祀土地神的场所也称之为社。社鼓无疑就是祭神用的鼓,就跟寺庙中的晨钟暮鼓一样,鼓只是一种法器,做法事的时候才要打鼓,并不是一写到鼓就一定要打鼓。
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从这句诗来看,指的是佛狸祠的地上,散落了一片的乌鸦,庙宇用的鼓也散落在地上,说的是一片荒凉破败的景象。
因为乌鸦的集群性强,总是一群一群的出现,所以才称之为一片。乌鸦又喜食腐肉,而腐肉总是在荒凉的地方。所以,在人们的观念中,乌鸦总是与荒凉破败联系在一起,在很多的影视剧中,相信大家都曾看到过这样的情景。
一片神鸦社鼓,就是形容现在的佛狸祠,已经荒凉破败了。近代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云:当日鱼龙战伐,只赢得“神鸦社鼓”,一片荒寒。俞陛云对整首诗词的理解,可以暂且不究,但对于神鸦社鼓四个字,也是理解为一片荒寒。
再从《京口北固亭怀古》这个题目来看,诗人是在怀古,正因为古兴今废,今不如古,才会怀古,若是如今依然兴盛,还要怀什么古呢?诗人正是想到佛狸祠曾经兴盛过,如今却破败不堪了,才会产生怀古之念。通过怀古这个题目,也反证了现在的佛狸祠,是一片荒凉的景象。
再从整首诗词来看,上半阙讲的是过去有英雄,而现在却找不到英雄。下半阙第一段是通过回想,说明了没有英雄是不行的。第二段是回想自己的过去,也由于没有英雄的领导,事业才没有成功。下半阙的第一段和第二段都是诗人的回想,根据诗人的思路,“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也是诗人的想像,并不是诗人在北固山上亲眼所见。在诗人的想像中,曾经是英雄的行宫或者祠堂,如今都已经破败荒凉了。
所以这三句诗,应该理解为:不堪回首啊,如今连英雄的祠堂都破败荒凉了,表示如今非但没有英雄,连英雄的遗迹都不成样子了。诗人的思路始终是紧紧围绕着英雄展开的,始终紧扣着“英雄无觅”四个字。
其他资料上之所以会得出如此不通情理的结论,就是因为他们看到乌鸦和祠堂就想着乌鸦吃祭品,看到社鼓就想着打鼓,看到拓跋焘就认定是异族,甚至看到廉颇就认定诗人要自比廉颇。他们都是往具体的内容上去想,却就是不知道运用归纳总结抽象综合的思维模式!
大家都知道文学艺术是生活的归纳和升华,那就应该用归纳总结的思维模式来理解文学作品,而不是一味的把诗词中的词句往具体的事务上去套。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很多资料上,都认为这是诗人自比廉颇,真让人无语。
凭,无疑就是依靠、任凭的意思。
凭谁问,就是谁能够任凭我来问。表示这个人是可以依靠的,他给的答案是靠得住的。如果翻译成向谁问,只表示我有问题要问,能不能得到正确回答还不知道,缺少了任凭的意思。只有翻译成谁能够任凭我来问,则表示回答问题的人肯定会有正确答案,也表示这个问题对我很重要。
那是一个什么重要问题呢?就是廉颇老了,还能不能吃很多饭?关于廉颇的故事,大家肯定都是知道的。
廉颇无疑是大家公认的英雄,廉颇的故事就是英雄的故事。如果连英雄的故事都没人知道了,就更说明天下没有英雄了。所以诗人才会写,还有谁能知道英雄的故事,可以任凭我来问。
这最后三句诗,表示连英雄的故事,都没几个人知道了,更何况真正的英雄就更加没有了。诗人的思路还是紧扣着英雄无觅这个主题思想。
所以,从这最后三句诗,只是表示诗人感叹英雄无觅,内心深处盼望英雄,并没有自比廉颇自称英雄的意思,这也跟“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杨州路”一句的意思,是完全吻合的。
综观全篇,诗人的思路是非常清晰明白的。
1,在孙权的地方,如今找不到英雄。
2,过去的英雄,都已经成为了过去。
3,过去的英雄有很多。
4,过去的英雄,是何等的英雄。
5,没有了英雄的征战,以失败而告终。
6,由于没有英雄,自己的事业也未能成功。
7,如今非但没有英雄,连英雄的祠堂都破败了。
8,如今连英雄的故事都没人知道了,就更加没有英雄了。
很显然,整首诗词就是表达了如今没有英雄,只有过去有英雄,所以诗人才要怀古。
(全诗词讲解完)
什么是风水,什么又是堪舆?中国古代风水指南
“所谓堪舆(风水)者,实为我国上古质朴之科学研究,寄托于生死小道之际,穷究其地质之妙,与道家吾岳真形图之旨,皆为别具肺腑,揭示地球物理之心得也。”
——南怀瑾
01
什么是风水,什么又是堪舆?
住宅和城邑是人安身立命的根基。在古人与大自然漫长而又艰难的磨合中,对天地精神的理解与感悟,长期的经验积累和刻骨铭心的教训。让古人掌握了一套选址、择地、取向、经营的方式方法。这便是风水术的源流。
风水的名称,来源于古人对于”气“的思考。古人认为大地之中孕育着生气,晋人郭璞说“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要在择址和营造上藏风得水,以此来留存住生气。梳理好大地中生气的脉络,把握气息流转的生生不息,让“生气方盛,万物发泄”。
风水术又称堪舆,《汉书·艺文志》说“堪,天道也;舆,地道也”,堪舆便是上观天文,俯察地理。跋山涉水寻觅山川的起伏与河流的迂回,用从天文中总结出的阴阳、九宫等术数关系去观山测地。相阴阳、观流泉、审土地、尝水味、观草木等等,以臻向天时、地利、人和诸吉咸备,达到天人合一的至善境界。
▲桂林山水下的村落
由此中国风水术,演化成两大流派。一派立足对“气”的梳理,是为理气派;一派更注重对天地的勘测,以形化意,旨在取势,故为形势派。
理气是古人对天地精神的理解与感悟后,是另外一种维度上的世界观;形势则是古人长期的经验积累和刻骨铭心的教训,以实用为导向的方。
如今风水是一个国人拿它当迷信,国外拿它当科学的物什。早在2013年美国便有17所大学开设风水课程,上世纪70年代,韩国人尹宏基便在美国伯克利大学拿到了风水博士的学位;德国各类风水协会已经多达上百个;2012年总部位于新加坡的风水公司“NTL”在伦敦证券交易所上市;2003年韩国便紧锣密鼓的开始了风水申遗的工作……
中华上下五千年,但风水的源流更为绵长,公认的风水文化已经有六千多年的历史,那个历史上第一个风水博士,韩国人尹宏基,更是坚称中国风水的发展演化,可以追溯至史前时代。
▲新疆特克斯县八卦城,城市规划与八卦理论的结合
02
风水源流:从河图洛书到王道气运
上古时期,古人面临的是一个十分严酷而又真实的世界:天灾不断、丛林密布、野兽横行、江河泛滥、池沼遍地。《淮南子-览冥篇》对这个时期的描述是“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爁炎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
追求住宅居所的依山傍水,是出于生存的需要。山中的动物植物和山谷中的水源为居民们提供了大多数的生活物资;沿山的台坡地,避免了洪涝灾害;山中的洞穴是躲避敌人和野兽的天然庇护;横亘的山脉阻挡了冬季的寒流……
▲秘鲁印加帝国遗址
随着越来越多的部落相互融合,依靠技术的进步和组织的力量,文明的曙光逐渐显现。古人开始思索自然山川与天地之间的奥妙。
“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伏羲氏将周天星辰的运转规律凝结为《河图》上最基本的数术关系,依靠天象的启发和对自然山川的观察,将万物运转的法则,天地交汇契机,总结出《先天八卦》上空间方位,万物属性的相互作用。初步掌握天地奥妙的古人,便开始了用人的力量去改造这一方天地。
▲河图,伏羲将天象运转概括成简单的黑白与数字关系,成为术数的源头,由此推演出中华文明中的五行与八卦体系。(文章篇幅有限,不便展开推演过程,后期考虑单开一篇文章,展示河图洛书的推演过程) 图片来自 秦伦诗歌《风水罗盘应用学》
▲伏羲先天八卦,概括了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错基本认知观念
大禹治水的故事,便是古人对天地山川的一次大型改造计划。夏后氏首领,夏朝开国君主大禹,观水之源流,度山之起伏,循山就势,因势利导,历经13年,终除水患。
在治水的过程中,大禹足迹遍布神州,在改造自然的同时,也加深他对天地的理解,在伏羲氏《河图》的基础上创立《洛书》,用九宫数术定天地之象,构建出了一个宇宙时空合一,万物生成演化的运行模式。
山跟水在大禹看来是天地法则的自然脉络,于是大禹以山河为界划分九州。在数术层面以艮卦(在自然元素中代表山)在起始,观山说水,象山之出云,连连不绝,完善《连山易》,创《八索》。自此古人有了审视天地山川的理论体系。
▲洛书,大禹根据水的涨退与山脉起伏的规律,用九星之术,变现各自然元素之间的生克化制,周流八方,进一步阐明方位、数字和自然元素的关系。古人将河图洛书的数字密码作为治国安邦,审视自然的智慧。图片来自 秦伦诗歌《风水罗盘应用学》
▲《禹迹图》拓片,现存于西安碑林
夏朝之后的商代,崇尚卜宅,用数术去推演合适的住宅方位,商人信奉土地的力量,以坤卦(在自然元素中象征土地)为起始,进行演变,认为“万物莫不归藏其中”。《归藏易》是商人的圭臬,他们以此来解释天地,以大地为主,万物皆生于地中,而又归葬于地中。
继商而起的周人,在卜宅的基础上还注重相宅,《诗经》中记载周人相宅,要观察地肥草茂,平原的幽野和山脉的起伏,度量低地,登上高岗察看日光的向背与沟河的源流。
周成王在营建洛邑的时候,便先派太保召去勘察地形,然后再派周公利用术数去多次占卜从而选定洛邑。
周人在这个时候,对风水的利用,已经不仅仅是停留在术数的理论阶段,而是具备一整套的方法去完成城镇的建造工作。
记载中,周人利用圭表(又称圭臬,被视为法度的代表)观日影来确定地中,阳光照在圭表上,根据影子的长短来确定不同的纬度,从而找到国土南北的中心线,以此建城。
▲圭表,又称圭臬。古人用来观日影,正四时,测度土地
《周礼》当中,还有与风水风水有着密切关联的“土宜法”。教导民众用土宜之法去辨别十二种土质,有的土质适合种庄稼,有的土质适合饲养鸟兽,有的土地适合植树,有的土地适合建造牢固的城墙……
如果说从伏羲创立《先天八卦》和《洛图》开始,是风水术中理气派源流的话,那么周人的相宅术便是,形势派方的鼻祖。
▲西汉马王堆出土的《地形图》,标注山川与河流走向
秦汉时期,气运学说与神仙思想盛行。所谓气运学说,便是指王朝的德性与天地的气运相合,因而保证自己的合法性。比如秦朝认为自己秉承天地间的水德而盛,正好克制周朝的火德,所以秦代周取得天下理所当然,而汉朝宣扬自己秉承的土德,所以汉代秦取得天下也顺应法理。
在都城的风水营建上具有王气,也成为一代代帝王的不懈的风水追求。山川形盛,山是屏障,水是通途。
北京北依山险,南控平原,中贯;西安南阻秦岭,北临渭河,八水绕长安;洛阳背邙面洛,天下之中,山河拥戴;南京虎踞龙盘,依山傍水。
从实际应用角度来说,山川屏障是易守难攻成为军事重镇的保障,水流贯通是生产生活和交通枢纽的显现。
▲南阻秦岭,北临渭河,八水绕长安示意图,图片来自地道风物
▲紫禁城背靠景山四水环绕,在具体的建造上,也尽可能的遵照山靠水抱的风水体系
在神仙思想盛行的秦汉时期,中华民族是勇敢且无畏的,坚信通过人力可以逆天改命。除了帝王举全国之力求仙访药之外,主流的修仙方法是尸解成仙,寻一处洞天福地,利用大地蕴含的生气不断去得去温养冢中枯骨,以次来活死人,肉白骨。正所谓“阴阳相见,福禄永贞;冲阳和阴,万物化生”。
三国时期管辂的《管氏地理指蒙》是对《河图》《洛书》以来天地之学的总结大成之作,晋代郭璞《葬经》则直接从选地择墓的角度对风水学加以阐述,提出了“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的论断,为风水定了名。
唐宋时期,是风水学的大成和分流阶段。唐人杨筠松更注重从周人开始的相地尝水的观山测地术,从实际的山水格局出发,框定了寻龙、察砂、相水、定穴的基本脉络,开创了风水中的形势派。
宋代的王及、陈抟等人则更信奉从从《河图》《洛书》开始的阴阳术数,用罗盘来将八卦、九宫、二十四山、节气、天星等用乘气的法则,推排爻象,去确定城镇、住宅、坟茔的位置和构造分布,开创了风水中的理气派。
但其实风水中的形势派和理气派,并不是那么泾渭分明。理气派有时会用到形势派的观山测地术勘察周边大环境,形势派也会用到理气派的乘气法则。很多风水大师更会认为“理寓于气,气固于形。形以目观,气须理察”。在具体的风水实施中,以理气派的理论为体;以形式派的方法为用,形势与理气不可分割。
几千年来,风水术精心为人类选择生死两大归宿的休眠场所;营城建宅,充当人与天地自然沟通的物质媒介。
▲江西三僚村,因形式派杨筠松的定居,被称为“中国风水文化第一村”,曾出国师24位
▲电影《寻龙诀》中,墓葬由外到内,十二生肖、二十八星宿、八卦、主墓室彼岸花的结构排布,这些都是传统风水术中的基本元素
03
形势派:观山测地术
觅龙从地理大环境上把握住方向;察砂是对周边环境的群山进行考察,了解区域内的局部小环境;观水指的是考察地上地下水源水流的形态及水质;点穴是风水的要点,意味着适当的地方和最好的位置,选定位置确定正确的朝向。
■ 寻龙指的是观察山脊和地貌特征
“指山为龙兮,象形之奔腾,借龙之全体以喻夫山之形真”。古人认为天下山脉都始于昆仑山,昆仑山是万山之祖,龙脉之源,是龙中的祖龙,龙脉从昆仑山开始延伸到世界各地,就好像树木的脉络一样,分为干龙、支龙、叶龙。
▲发源于昆仑山的龙脉分布
风水术的寻龙,便是要观察山川的来龙去脉,曲折宛转,奔驰远赴。厘清山脉的脉络干支关系,“龙之有祖,犹水之有源,木之有根,源远则流长,根深则叶茂。”唐代的《撼龙经》被称作中国古代测绘学之最,其中便说“寻龙千万看缠山,一重缠是一重关,关门若有千重锁,定有王侯居此间。”
古代堪舆家认为天下山脉都始于昆仑山,这与我国大山大河源于青藏高原的实际情况基本一致。现代研究表明,一个山系的形成要经过很长一段时间,往往山脉越长,它的地质构造就越稳定,滑坡、泥石流、地震等地质灾害就会小很多。
▲长城与连绵起伏的山脉
■ 寻龙确定大龙脉走向后,便需要察砂了
砂指的是龙脉周边群山的拱卫,察砂便是要观察选址周边具体的山川形态和土质。
针对具体的山川形态,晋代郭璞《葬书》中,便提出了“五山不葬”之说,即童山(草木不生,光秃之山)、断山(脉势横断之山)、过山(脉势为止,滔滔而去之山)、石山(危岩峥嵘,怪石突怒之山)、独山(单山独龙,四顾不应之山)。
这五种山或是处于断层或是地质坚硬不适合植物生长,都是地质灾害频发的地方,并不能作为阴宅和阳宅的选址。
除了五山不葬之外。风水术又将山的形态分为,金木水火土五行山形,和贪狼、巨门、文曲等九星山形。根据不同山形生克化制,从而寻找到最佳的风水宝地。
▲圆明园四十景图(局部),唐岱 沈源,既有源远流长的来龙去脉,也就近的群山拱卫
对于土质的观察是农耕中华文明的拿手好戏。除了上文中提到的周代的土宜法之外,《管子》中记载有“山上有赭者,其下有铁;上有铅者,其下有银;上有丹沙者,其下有黄金;上有慈石者,其下有铜金……”对地质矿物的表征做了总结。
除此之外,传统风水术中还有,辨土法和称土法等手段。所谓的辨土法指的是,在地上挖一个一尺二宽度和深度的坑,然后把挖出的土细筛填入坑中,填满为止。一夜之后观看这块土地,如果是隆起则说明生气旺盛,如果是凹陷则说明地气不佳。
所谓称土法,是取一斗的土壤上称称量。九两以上的重量是吉地,七两八两是中等的土地,五两细下就是凶地了。辨土法和称土法其实是对土壤,透气性、有机物含量、含水量等因素的综合考量。既是堪舆风水理论的论证,也是农耕民族千百年来的经验总结。
▲西汉马王堆出土的《驻军图》,根据山川水系的走向来安排军队的驻
但并不是多有的地方都有着山脉的纵横,我国的土地还有着广袤的平原地带,如果没有了山川的起伏,该如何寻龙察砂呢?其实山跟水是密不可分的体系,两山之间必有一水,两水之间也必有一山,山是天地生气的涌现,而水是天地生气的沉淀。
正因为山是天地生气的涌现,水是天地生气的沉淀,所以风水家认为“气者,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如果没有了山川的阻挡和涌现,天地生气自然“乘风则散”,而正因为有了水是对生气的沉淀,自然”界水则止“可以储存和保留生气。所以“山环水抱”“藏风得水”是理论的理想格局。
当地势平坦,山脉起伏不明显的时候,便可以通过相水来寻龙、察砂。
▲苏州相城区,因战国伍子胥在阳澄湖旁“相地尝水,法天象地”以此建城,因而取名“水相城”
■ 相水,又称寻水龙
水是良好的溶剂,能够将大气、土壤和周围物质环境中的组分进行溶解,同时水又是自然元素迁移、分散和富集的载体。现代科学研究表明,水最容易吸收微波,从而中和周边的磁场,所以有水的地方必定微波充沛,营养富集,更容易成为风水宝地。
然而寻水龙,却不一定像寻山龙一样,追求山脉的连绵,以求得地质和土壤条件的稳定。同山龙一样唐,水龙也有干龙和支龙的区分。干龙虽气势恢宏,但“未经剥换,杀气未脱”,不仅没有将其所携带的营养物质留下,反而奔腾而去,扰乱了周边平稳的气场。
▲葡萄牙的青龙河
支龙流水潺潺,更具亲和力,用所携带的的营养成分,不断去温养这片土地,如此才能藏聚生气。但也防止支龙气尽易衰,不能绵远。
所以,我国古人在城市营建方面,往往喜欢修筑西湖。杭州的西子湖天下闻名,自不必说,扬州还有瘦西湖,济南的大明湖原名也叫西湖。我国地势西高东低。水系从西边奔流而下,古人循地势在城市西边修筑湖泊,将河水分流一部分,引导进湖泊,分化了河流千里奔袭的杀伐锐气。
丰水时,西湖为河流藏聚生气,流水蜿蜒潺潺,得以滋润两岸。枯水时通过西湖储存的补给,防止了流水的气尽易衰,不能绵远。成都都江堰的分水和引水渠道、杭州西湖的苏堤、济南大明湖的曾堤,都是功在千秋的利民工程。
▲都江堰分水鱼嘴
在风水体系中,不仅要相水,通过对江河湖泊形态的勘察去确定水的吉凶,也会通过尝水去判断水中所携带的营养物质。颜色清澈口味甘甜的水,一定是微量元素丰富,口感酸涩的水则说明,水中重金属含量高,不利于生物的生长。
▲苏州网师园,图片来自 游园惊梦
■ 穴,是生气融凝之处,定穴,就是把这一点给找出来,以此来让“生气勃发”。
把生气融凝之处给找出来,依靠的并不是某一套方法。古人云“三年寻龙,十年定穴”,定穴又称分金术,说的是就像把珍贵的金子分开一样。
既需要去寻龙察砂勘测周边的大环境,又要去相地尝水,去检测土质和水质的细微差别,雨中观察地下积水的走向,晴天观察土地的气色脉理,雪中观察积雪的厚薄与融化的速度。
还要去考虑节气、光照、五行九宫的生克关系。定穴,是风水术中的最后一步,也是前期所有准备的关键一步。
这时候便需要用到专业的罗盘作为定穴的重要道具。
▲韩国保留的咸兴府地图
04
理气派:罗盘分金定穴,天星乘气
罗盘又称“罗经”取“网罗天下、经天纬地、无所不包”之意。鲁迅先生在《电的利弊》一文中,曾借罗盘猛烈批判过中国文化:
“外国用火药制造枪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来看风水;外国用治病,中国却拿来当饭吃。”
这一点,笔者是非常不认同的。因为罗盘从来不是用作航海,用罗盘来看风水也并非是一件多么不科学的事。
▲宋代彩绘立人罗盘陶俑,底部刻“张仙人”三字,可见从宋代时,罗盘便是用于风水勘测
罗盘的前身是“司南”,古人自从发现了磁石可以用来指南北之后,便将磁石做成了勺子状的司南和指南车。但后来人们渐渐发现,单纯用磁石来指方向,并不准确。
首先,磁石指的并不是正南正北,其次受到周边环境和土壤里面重金属的影响,磁石所指的方向也往往有着偏差,平常指指方向也到罢了,在广袤的海面上,方向上失之毫厘差之千里。西方人在航海上,依靠的依旧是亘古不变的天象,与观察天象的六分仪。
▲航海中观察星象的六分仪
而罗盘跟“司南”是有很大不同的,罗盘取“网罗天下、经天纬地、无所不包”之意,是因为罗盘里面凝聚着中国古人,全部的世界观,和改造这片天地的具体方法。
罗盘由内而外分为“地盘”“人盘”“天盘”,通过地盘上磁针的,去甄别不同土地上的地磁力,从而确立方向,寻找大地当中的生气;通过转动人盘,去分辨周边山水与人的关系,与人事相合;天盘,则是看周天星象的匹配,顺应天道。
▲罗经三盘,图片来自《风水罗盘应用经验学》秦伦诗
当面对具体的河流与山川时,通过罗盘与周边山川与河流的对应关系,分别去判断吉凶,从而去寻找最合适的位置和方位的排布方式。
所用的理论自然是罗盘上的八卦、九宫、二十四节气与周天星象的契合,做到天地人遥相呼应。早期先民依据时空规律营造同山川地理和谐同构的创造性文化。因为罗盘上所包含的内容过去丰富,所以古代的风水先生对罗盘的精度同样要求很高。
在我国古代,制作罗盘的手艺往往是代代相传。时,在美国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中国罗盘曾经获得金奖。罗盘作为工具的严谨性,是得到公认的。
▲用罗盘来对应周边的河流与山川
我国古城镇与村落的营造,往往是乱中有序的,会根据不同的地形条件与进行分析,同时又遵循一套相同的原则。
它们不想是西方的教堂建筑一样,直插云霄,与上帝对话。而是与大地平行,与这片土地共同呼吸,共同律动,在堪舆学中,宅是人与天地自然的中介。人处于天地的交融之中,自然是风水宝地了。正如《国语》所说“人事必将与天地相参,然后乃可以成功。”
▲对周天星象进行定位的罗盘
什么是堪舆,八宅八门?你学了吗?
堪舆学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中华传统阴阳五行,易学,其中包含着咱们祖先从生活实践中掌握了对宇宙和自然存在的运行方式,并对宇宙和自然运行规律归纳,表达其中包含着实践和经验性的整体的中华东方智慧!
中华传统文化里讲“人为万物之灵,人身虽小暗流天地”这就是每个人身上都有不同能量,形成了不同性情和体质,咱们祖先用阴阳五行归纳了自然。并且传承下来的堪舆学,其中包含很多智慧结晶。
堪舆八宅以门起伏位是比较科学的做法,门为主,房为宾,斗转星移定君臣。以门为主,看九星移临何方,然而定方位的吉凶。古人发明了八门套九星的方法,也叫大游年歌法,即从门上作伏位起大游年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