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签(第五十签中签最佳解答)

国内“打新王”告诉你:一年中签10余次原来有这样的“技巧”,不想穷下去务必看懂

(本文由公众号越声投研(yslcwh)整理,仅供参考,不构成操作建议。如自行操作,注意仓位控制和风险自负。)

在股市中投资,往往越笨的方法越是有效,越是聪明的方法越是没有效果。更多的投资者希望做日内交易,“低吸高抛”实现最大化的收益,但是真的能做到吗?往往是不能的,可以用绝大多数投资者是不能实现的。

“用最笨的方法炒股,就投资银行股,每年拿分红,还可以打新可以吗?”个人认为,这样的方法是可行的,但需要细化:

一、银行股给人的印象是成长性很低,但一些银行股的成长性并不低。

两市三板中大约有32家银行股,并不是每一家银行股都像工行、建行、中行、农行能每年的增长性慢,还有一些成长性很好的银行股,这就需要投资者自身去寻找了。可以通过营业收入同比增长、净利润同比增长、净资产收益率等财务指标进行寻找。

为什么不直接讲出来?这个也是很笨的寻找股票的方法,如果连这点儿耐心都没有,又怎么真的会用“笨”方法呢?是不会的。所以,既然要学会使用“笨方法”,就需要有耐心。统共才有32家上市银行股,一家一家的去查看,用不了2天的时间,但能让投资者更好的了解银行股整个行业的情况。

一些银行股能常年保持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净利润同比增长率保持双位数增长,并且净资产收益率能稳定在15%水平以上。这类银行股的成长性,并不低。当然,股票价格的上涨情况也是很好。

不仅仅股票价格上涨情况比较好,还有较高的股息收入,通常能达到3%以上。

虽然给人的印象银行股的成长性很低,但有一些的银行股成长性并不低,投资者可以在32家银行股中寻找寻找。

二、每年拿分红,然后打新,这个法子可行。

就成长性很好的上市公司而言,股市股票价格出现大幅下跌的时间在什么时候?往往会出现在“金融危机”的时间,就算是“震荡市”也能有着不错的上涨行情。所以,阶段上需要规避熊市的时间。

应当怎么规避呢?往往在牛市尾段有这样的特征:1、股市经历了大幅上涨;2、投资者议论股市的程度高胀;3、新股民开户数量骤增;4、长线技术指标处于高位且有背离之状;5、市场投资氛围高胀。

如果发现了以上情况,很大概率说明已经处于了牛市的尾段,需要保持一定的谨慎态度。

当然,在其他阶段中持有成长性较强的银行股并没有什么问题。持有银行股,然后“打新”,应当有着一定的策略。A股中现在的打新,需要持有相对应市场的股票市值,才能完成新股申购。投资者可以持有沪市、深市的股票,然后进行打新,这样就能两个市场的新股均能申购。当然,并不是每位投资者无上限申购,是有顶格的。如果超过了顶格额度,可以讲顶格以上的份额用亲人的身份新开账户,这样申购的股票数量签数能更多,中签的概率也就会增加。

总结:最笨的方法往往是最有效的办法,可以选择持有成长性偏好的银行股然后再“打新”。

真正提高中签率的方法有哪一些呢?

1)提高你的资金体量。

简单的说这是最简单,也是最有效的方法。10万资金比1万资金中签率高,因为申购的数量多,这个很好理解吧?如果一个申购码的中签率为0.02%,那么十倍申购量的中签概率就是0.2%,就那么简单,粗暴,直截了当!

2)同时享受沪市和深市的股票市值。

简单的说,目前A股有沪市和深市两大板块的股票。如果你仅仅买了沪市的股票,那么你可能无法申购中小创的新股。

但是如果你同时持有沪市和深市的股票市值,那就可以在一天内同时申购中小创+上海的股票了。这就可以大大提高你的中签概率!

3)资金覆盖20-30万为最佳!

根据我的申购经验来看,基本一个板块覆盖20~30万的资金就可以满额申购80%以上的新股。所以说,如果你有50~60万的资金,可以考虑沪市和深市各一半,这样就可以最大限度的打满全部的额度了。

4)提高你的账户数量!

许多人都会差异,因为同一个身份下的不同账户,其实是享受同一个额度的申购,不会有所增加!

那么我们可以考虑通过家人的身份来开通不同的账户,达到申购额度最大化的结果。

就好比,如果你有300万的资金,那么完全可以利用你的父母,你的妻子,你的丈母娘和老丈人的身份ID,开通4-5个账户,每个账户保持50-60万的资金。

这样的话会比仅仅只有一个账户,但是同样300万资金的人士高出4-5倍的中签概率哦!!

5)提升你的运气!

运气也是实力的一部分。我的一个朋友今年年头的半年里,中签了6只新股,几乎一个月一只,而他的资金仅有20万不到。

可是我的资金整整高出他十几倍!前六个月中签数量不超过3只!

所以运气这个东西你很难诠释,我觉得我们唯一可以提升运气的方式,就是多做好事,多积德吧!

打新过程中常见问题

问题一:有市值就有申购配额是错误的认识

股票账户市值超过一万的时间要求是申购日前2个交易日。如果今天你账户是空的,今天再买10000元的市值股票,明天就申购新股是不行的。所以并不是手里有股票就可以申购,而是要保持一定的持股日期。

问题二:没有给所在券商或营业部留下准确联系方式

随着网络交易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投资者都是通过网络进行交易,与券商和营业部联系疏远,手机号码等联系方式变更后也没能及时到券商或营业部进行更新,导致很多券商或营业部的通信服务送达不到投资者手中。

问题三:打新的时间总是随性不固定

根据小编自己打新的心得以及周围朋友打新的总结来看,保持一个固定的打新时间很重要,就小编来讲,天天工作很忙,打新时间总是不确定,至今未中;总结下,和打新时间随意不无关系!当然或许还有其他的原因,但是把打新时间固定下来,可能效果会更好点。

问题四:不按时缴款,超过规定次数将被纳入黑名单

许多股民是忘记了缴款时间,导致错过缴款时机,多次后还会被纳入黑名单;因为股民经常会忘记自己的账户资金是否足够。

根据新规,在公布中签结果后,投资者需要在T+2日下午4点前准备中签后所需的足够款项,如果账户中的申购款不够,账户则会自动扣除最大量(最小值为1股),剩余的中签股则同样视为投资者弃股,纳入无效申购,投资者照样会被纳入黑名单。(虽然很多券商都会通知缴款,但是还是有必要自己知道的。)

问题五:不知当天卖老股款可缴纳中签款

据了解,有投资者中签后知道T+2要缴款,但苦于真的没现金按时缴款。殊不知,T+2日当天还可以卖老股缴纳打新中签款。

问题六:不了解“赊账”打新规则

新股发行体制改革取消了预缴款。对投资者来说,新规下打新其实就是“赊账”打新,不是之前的先缴款冻结资金,投资者只需坐等中签结果,部分投资者都会犯的新规打新操作误区。“游戏”规则都没搞懂,这咋能中签呢。

问题七:我在不同券商处开了三个同名账户,每个账户都申购一点同一只新股,那中签率就提高了。

NO,根据新规,同一投资者名下的证券账户,哪怕分布于不同证券公司,但在申购同一只新股时,只能申购一次。就跟用同一账户多次申购同一只新股一样,除第一笔申购为有效申购外,其余均为无效申购。

问题八:我上午10点和下午2点分别申购3000股,这样我就申购了6000股。

哈哈,亲,理想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咱可以很正确的告诉您,您只申购成功了3000股。系统只承认您第一次操作,之后所有的申购、撤单申请均无效。正常情况下,第一次下单您就应满额正确申购。

其实,关于打新,有一点儿大家或许没有注意过,那就是交易通道。每家券商都拥有特殊的交易通道,一般是两个,一个是快速交易通道,还有一个就是独立交易单元。这两者能够增加中签率,但不是绝对的,一般都是券商用来自用或者为大客户准备的。快速交易通道只要资金达到一定的标准就能开通,我们是只要你资金在200万以上就能开通,这个主要是用来抢盘中快速上涨的股票的。至于独立交易单元这个就更厉害了,具体多厉害这里就不多说了,这个是券商在交易所购买的交易席位,专门用来抢新股的涨停,这个是要付费的,我们是20多万一年。如果你的资金量不大的话不建议你考虑这个,成本比较高。

接下来越声投研给大家带来龙头股战法之首阴战法

首阴战法可说出来,因为:

1)首阴战法有它合理的逻辑,所以生命力旺盛,长久不衰。其实很多战法没有什么逻辑性,只是约定成俗,但知道的人多了,庄家割不到韭菜,庄家就会换手法。

2)抄底接飞刀,一般人没这个胆量,这就是人性。所以,撑死了胆大的,大多数人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机会从身边溜走。

1、趋势是上涨的,不参与下跌的股票

为什么要参与上涨的股票?因为只有上涨的股票才有资金来推动。股票市场中只有资金关注才能连续上涨.资金不感兴趣了,业绩再好也不会连续上涨.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妖股了。为什么妖股越涨越妖,因为吸引的资金越来越多,所以股价才会飞上天.基本这个原则,一定要参与上涨的股票。

2、必须连续涨停,只有连续涨停才能成为资金的宠儿

一只股票涨一天休息几天,再涨上去,就可以想象资金对这只股票是很犹豫的,市场的认可度不高,并不是资金的宠儿。要想成为资金的宠儿,第一点就是要连续涨停,只有连续涨停,才能吸引资金,才能成为市场资金的宠儿,我们要上就要上这种轿。

3、超过5个以上连续涨停的不买

一只股票连续涨停后突然下杀的威力是很大的,有可能一天就20%的亏损。为了稳定起见,短短几天涨幅超过一倍的暂时避开。要做稳定的,不要赚很多次,一次就亏完了。特别是融资和配资的,很容易一天就死掉了,要想想这个才能管住自己的手。

4、连续涨停后要休息,休息要强势调整

连续涨停后休息一两天,是为了给后面蓄势,吸引更多的资金入场。但是休息不能将上升趋势搞没了。休息要体现出强势的休整,最好的调整方式是一天都在均线上下浮动,收盘收出高位十字星。这样的调整一般就是要往5日均线上奔去,只有找到了5日均线,才感觉到了稳定,才踏实。

5、调整无视大盘的涨跌最好

在大盘大跌时,最好判断龙头首阴的时刻。特征就是大盘上午跌,它还上涨。大盘再一路下跌,而它跌破分时均线又上拉回来。大盘尾盘狂泻,它也跟着泻,而且是无奈的泻。强势了一整天就在尾盘支撑不住了。这给出一个信号,它还有上涨动能,只是大盘不给面子,特别是资金的宠儿,基本上都有这个特点。

6、调整后第二天低开就是介入良机

在大盘向好时还低开,就应该果断介入。有时,开盘价低开三四个点就是买点,开盘不买再追高就来不及了。也有的还会再下探一点,又拉回。经常会去寻找均线的支撑。5日均线一旦找到,就立马弹起。还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尾盘涨停,第二天高开。

7、在均线附近才是买入机会,跌破均线太多的不买

强势股调整很少有跌破均线的,总是还不到均线时就有资金抢筹了。如果跌破均线太多,说明资金并不认可了。理想的情况是在开盘先试仓,试完后看5日均线和分时均线的情况再加仓。如果开盘后一直向下,破均线不再回头就不再加仓。开盘后向上走,再回探至均线,则可连续加仓。

8、第二天除非特别强势的可留仓,否则视情况逐步减仓

买点很重要,卖点更重要。如果买点对了,当天获利超过10%了,则第二天要考虑减仓了,减仓动作一般发生在10点左右最好。第二天高开,则先出一半,另一半如果快速封死涨停则留仓,否则视情况逐步减仓.如果是第一个涨停,处于底部的股票,则可以当作中长线来持有,相信也会有不错的收益。

若您对股市投资经验及操作技巧有所感兴趣,或者想与更多的股民交流的话,不妨关注我们的公众号:越声投研(yslcwh),获取第一时间的投资情报和更多的股市技巧!

你记得股票,股票永远不记得你

有的投资者在买卖股票时,买入一只股票很长一段时间后,由于心中时刻牵挂着股价的运行方向以及基本面的各种变化,慢慢地就和股票产生了“感情”。即使这只股票出现了明显下跌的趋势,仍对其难以割舍。客观上讲,应该立刻止损出局,或是暂时卖出回避。但没办法,就是下不了手,担心卖了以后该股涨了就亏大了嘛!结果白白地错失了很多机会。

在实际的操作中,“你记得股票,股票却不会记得你了”。这和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可不是一回事!“不离不弃”不应该用在投资当中。

股票追根溯源不过是一个拥有了该上市公司部分资产的一个标志,可以此来分享公司红利和资本的权力符号。投资者应该本着客观的态度进行操作,不要把个人的感情混入到严肃、冰冷的投资领域之中,否则,最后受损失的一定是不清楚这一点的投资者。

那么,正确的方法是:当股票的股价低于其实际价值时,就像前期的众多个股在跌破净资产值的时候,跌破了发行价、市盈率只剩个位数时,我们就要十分热情地和它们交朋友,时刻关注、惦记着它们。一旦其身价出现上涨,拥有太多追捧者的时候,我们就应该坚决远离它们。如果投资者出现那种带着感情,不离不弃、柔情似水般的状态,就不适应未来瞬息万变的市场了,注定会被市场淘汰。在这样的分析思路当中,必须遵循的投资原则就是“市场让感情离开”!

很多新股民都有这样的困惑,赚了钱不知道是如何赚到的,赔钱时又痛苦不堪。其实,要想真正在这个市场中存活下去,一定要做功课。炒股一定要总结经验,赚了要总结,亏了更要总结,只有在不断地总结中你才会越来进步,才会赚到更多的钱。

所以,想要在市场中获得成功,首先需要做的是——学习。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操作建议。如自行操作,注意仓位控制和风险自负。)

声明:本内容由公众号越声投研(yslcwh)提供,不代表投资快报认可其投资观点。

突发!疑因矛盾,江西一对50岁左右夫妻反目成仇互伤害,丈夫死亡

近日,江西乐平市发生了一起令人震惊的惨烈事件。一对夫妻在激烈争吵后,竟然互相持刀互砍,导致丈夫当场死亡。据现场的知情人透露,这起事件的背后隐藏着一些令人痛心的内情细节。

据知情人透露,当天下午,夫妻二人在家中爆发了激烈争吵。随后,争执逐渐升级为肢体冲突。在情绪失控后,妻子竟然拿出了一把菜刀,朝着丈夫追砍而去,而丈夫也不甘示弱的进行了反击(监控摄像头的录像显示,妻子持刀砍了丈夫几刀,后来被丈夫夺刀,夫妻双方都受伤)。

根据村里人的透露,男方有残疾,而女方则有精神疾病。有人透露,女方还曾一段时间不正常,离开家去了别处,在经过了两个月后才回家。而这对夫妻的女儿是隔壁幼儿园的老师,她的精神状况倒是正常的。事发当天下午4点多,当女儿前来探望父母时,发现两人倒在血泊中,而父亲的血已经凝固。此外,事件发生时,这对夫妻的家门紧闭,而报警的并非邻居。

在这起惨案中,丈夫不幸丧生,而妻子则因伤势过重被紧急送往医院进行抢救。据相关医务人员透露,妻子的伤势相当严重,生命危在旦夕。这起悲剧事件的发生,不仅仅是一场夫妻间的争吵,更是凸显了家庭矛盾积累到了极点,失控和暴力成了唯一宣泄的出口。

由于事件的严重性,警方立即介入调查,试图还原事发的真相。据网上传言是她在闹离婚,而这个残疾丈夫可能是不配合,于是就经常性的吵闹,女儿也经常进行劝阻,但都无效。这一次可能是这个老婆的病犯的突然,在争吵中冲到厨房里拿起刀就朝丈夫挥砍而去,毕竟是残疾人,根本躲不开,后面经过反博夺过菜刀,也把妻子砍成重伤。而由于失血过多,这个残疾丈夫最终不治身亡。

这起事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思考。我们不禁反思,夫妻关系的建立和维持需要双方共同的努力,而暴力解决问题只会让矛盾激化,带来更多的伤害。面对生活中的压力,我们应该积极寻找合理的解决方式,通过沟通和理解来缓解矛盾。

这起悲剧性事件的发生,提醒我们个体在解决问题时要选择正确的方式。我们期待,当我们遇到问题时,能够以理智和平和的态度去面对,而不是选择暴力来解决,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够构建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

第291期 | 辛弃疾《去国帖》秘辛

编者按:

辛弃疾的唯一传世真迹《去国帖》,是天佑神物。只是,向来不知是写给谁的?辛弃疾是宋史研究热门,但学界对他的政治派系认识不清。出乎以往研究者意料的是,辛弃疾是近习门下,《去国帖》最可能的收信者,是“佞幸”曾觌。文中再结合几首著名辛词,还原那一段隐蔽的历史。

作 者:吴 斌

辛弃疾是南宋名人,《去国帖》是他的唯一传世真迹,广为人知。

辛弃疾《去国帖》 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弃疾自秋初去国,倏忽见冬。詹咏之诚,朝夕不替。第缘驱驰到官,即专意督捕,日从事于兵车羽檄间,坐是倥偬,略无少暇。起居之问,缺然不讲,非敢懈怠,当蒙情亮也。指吴会云间,未龟合并。心旌所向,坐以神驰。右谨具呈。

宣教郎新除秘阁修撰权江南西路提点刑狱公事辛弃疾劄子。

徐邦达先生在《古书画过眼要录》中,根据《宋史》和《宋会要》,结合《去国帖》中时日和结衔,考证出此帖书写于孝宗淳熙二年(1175)十月,时辛弃疾36岁。此年秋初,辛弃疾被丞相叶衡举荐为江西提刑,负责剿灭起义的茶寇,闰九月,诱杀匪首赖文政,报功朝廷,诏除秘阁修撰。

徐先生揭示了《去国帖》的重要背景。遗憾的是,《去国帖》丢失了札封,正文中又缺少直接的人物信息,导致收信人身份成谜。其实,早在1957年,邓广铭先生就意识到这个问题,他在《辛稼轩诗文抄存》中写道:“这一劄子的原件现尚存在,今据以辑录,但不知究竟是写给什么人的。”

收信人是谁呢?为此,我们不妨重新梳理帖中信息,寻找出最大的历史可能性。

一《去国帖》释义

《去国帖》通篇小字,一丝不苟,文末详署职衔。正文不长,包含了三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詹咏之诚,朝夕不替”、“起居之问,缺然不讲,非敢懈怠,当蒙情亮也” ,这是反复表示谦卑和恭敬,并对自己赴职江西后,未对收信人有“起居之问”,表示歉意。

第二部分:“第缘驱驰到官,即专意督捕,日从事於兵车羽檄间,坐是倥偬,略无少暇”,这是说自己勤于兵事,专心剿寇,不敢懈怠。相当于汇报工作。

第三部分:“指吴会云间,未龟合并。心旌所向,坐以神驰”,理解这句话有难度,先前诸家无正解。

“指吴会云间”化用唐代王勃《滕王阁序》中的“望长安于日下,指吴会于云间”。辛弃疾笔下的吴会,不是指通常所认为的“吴”和“会稽”二郡,而是专指杭州。柳永在名作《望海潮》中写道: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其中的“三吴都会”,即谓此;靖康南渡,高宗《移跸至临安府手诏》(收录于《南宋文范》)云:“今者驻跸吴会,以须天时,岂无输转之劳,与夫土木之役?”亦谓此。

长安是大唐国都,杭州是南宋行在,辛弃疾借王勃名句,以长安对杭州。

什么是“未龟合并”?古人以龟甲占卜预测,“未龟”有“未测”、“不知何时”之意,如宋代杨公远《省斋寄诗用韵走笔以谢二首》有句:“会晤未龟心怅恨,何时握手共欢然。”“合并”,指见面,韩愈 《与孟东野书》:“各以事牵,不可合并。”

所以,这部分的意思是:遥望杭州,不知何时才能见到您,我热切地瞻想着您的风采。

据以上,可以归纳出五条关键信息:

一、收信人身在杭州;

二、收信人是辛弃疾由衷尊敬的上官;

三、《去国帖》是辛弃疾七月离杭后,写给这位上官的第一封信;

四、辛弃疾表达了 “不负剿寇重任”的意思,可视为完成使命后的交待;

五、辛弃疾渴望回杭,面禀这位上官。

二丞相叶衡是辛弃疾的靠山

正常推想,《去国帖》的收信人,首选应是丞相叶衡。他是辛弃疾的伯乐,辛弃疾赴江西剿寇,正是由他一手举荐。

叶衡(1122-1183),字梦锡,金华人,绍兴十八年(1148)进士,《宋史》有传。他比辛弃疾大十八岁,懂军事,是一位有才能的主战派。据邓广铭《辛稼轩年谱》,辛、叶的结识,可以追溯到孝宗乾道四年(1168)辛弃疾任建康通判时。

《宋史·辛弃疾传》道:“(弃疾)辟江东安抚司参议官,留守叶衡雅重之”,这是淳熙元年(1174)的事。此年正月,叶衡以敷文阁学士、安抚使兼任建康行宫留守,辛弃疾请友人周孚撰写了《代贺叶留守启》,道:“不敢忘提耳之诲,何以报沦肌之恩” ,从中可以看出二人之关系。

随后的几个月,叶衡飞速升迁。(淳熙元年)二月,除户部尚书;四月,签书枢密院事;六月,任参知政事; 十一月,拜右丞相兼枢密使。以上据《宋史·孝宗本纪》。

叶衡拜相,辛弃疾随即被调入杭州。《宋史·辛弃疾传》道:“衡入相,力荐弃疾慷慨有大略,召见,迁仓部郞官”。

《稼轩词》中,写给叶衡的词作凡四阙,其中《洞仙歌·寿叶丞相》写于淳熙二年(1175)正月(据邓广铭先生考证,叶衡的生辰为正月十九日)。此时叶衡拜相方两月,正春风得意。

词云:

江头父老,说新来朝野。都道今年太平也。

见朱颜绿鬓、玉带金鱼,相公是,旧日中朝司马。

遥知宣劝处,东閤华灯,别赐《仙韶》接元夜。

问天上、几多春,只似人间,但长见、精神如画。

好都取、山河献君王,看父子貂蝉、玉京迎驾。

词中,辛弃疾欣悦地展望前景,他把叶衡比作名相司马光,还用了“东閤”的典故。《汉书·公孙弘传》云:“公孙弘自起徒步,数年,至宰相封侯,于是起客馆,开东閤,以延贤人,与参谋议”,公孙弘的飞擢,和叶衡的宦历十分类似,辛弃疾则把自己喻为叶衡延请的“东閤贤人”。

三《去国帖》涉及的江西剿寇事

又过了五个月,即淳熙二年(1175)六月,辛弃疾等到了一展军事才能的机会,这正是《去国帖》中所涉及到的“江西剿寇”事。见载于《续资治通鉴》卷144:(淳熙二年六月)茶寇势日炽,江西总管贾和仲击之,为其所败。诏以仓部郎中辛弃疾为江西提刑,节制诸军讨之,用叶衡之荐也。

茶税是南宋政府的重要财源,常有不法茶贩铤而走险,把茶叶走私到北方的金国,谋求暴利。最后发展成武装集团,公然对抗朝廷。《建炎以来朝野杂记》甲集卷14《江茶》描述道:“自江南产茶既盛,民多盗贩,数百为群,稍诘之则起而为盗。”

淳熙元年(1174),数千茶寇集结湖南,被名臣刘珙抚平。第二年,头目赖文政重新纠集了几百名残寇,竟然以少胜多,击溃了名将王炎(刘珙的继任者)的正规军。随后又转战江西,打败了老将贾和仲。两次惨败,震动朝廷,(淳熙二年六月十三日)兵部侍郎周必大向孝宗描述道:“臣旬日来闻湖南茶贼转剽吉州界,其徒仅数百人,乃敢覆军杀将,盗据县邑,略无忌惮……(《周文忠集》卷137《论军政》)”

辛弃疾就是在这种棘手的情况下,被叶衡举荐的。《宋史·孝宗本纪一》又记:“(淳熙二年)六月辛酉,以仓部郎中辛弃疾为江西提刑,节制诸军讨捕茶寇”。于是就出现了《去国帖》描述的那一幕:“弃疾自秋初去国,……第缘驱驰到官,即专意督捕,日从事於兵车羽檄间,坐是倥偬,略无少暇。”

在随后的三个月里,辛弃疾不负所望,成功诱杀赖文政,收编余寇,替朝廷解决了祸患。《宋会要》:“淳熙二年闰九月二十四日,上(孝宗)谓辅臣,曰:江西茶寇已剿除尽。……辛弃疾已有成功,当议优于职名,以示激劝。”这里的“优于职名“,便是辛弃疾在《去国帖》中所署的“新除秘阁修撰”。

此时,我们可以说《去国帖》的收信人是叶衡了吗?

不能!

四叶衡罢相,辛弃疾失力

辛弃疾在江西大展拳脚时,叶衡却被朝臣攻击,罢相外放,远离了权力中心。

叶衡罢相的记载有三:

1、《宋史·叶衡传》:上请执政,选使求河南,衡奏:司谏汤邦彦有口辨,宜使金。邦彦请对,问所以遣,既知荐出于衡,恨衡挤己,闻衡对客有讪上语,奏之,上大怒。即日罢相,责授安德军节度副使,郴州安置。

2、《中兴两朝圣政》卷54:(淳熙二年九月)是月,叶衡罢相。以谏官汤邦彦论其奋身寒微,致位通显,未闻少有裨益,惟务险愎,以为身谋也。初命知建宁府,言者不已,遂罢之。

3、《宋会要辑稿》卷3891:(淳熙二年九月十八日)同日,太子詹事兼权吏部侍郎沈枢分析欺隐,可降三官放罢,送筠州居住。侍御史范仲芑论右丞相叶衡,因言及枢,故有是命。

叶衡被汤邦彦和范仲芑等人弹劾,九月罢相。而此时,正是钱塘观潮时节。

远方的辛弃疾,听到叶衡被贬的消息,写下名篇《摸鱼儿·观潮上叶丞相》。叶衡于淳熙元年十一月拜相,淳熙二年九月罢相,这首词,只能系于淳熙二年的观潮季。

词云:

望飞来半空鸥鹭,须臾动地鼙鼓。

截江组练驱山去,鏖战未收貔虎。

朝又暮。诮惯得、吴儿不怕蛟龙怒。风波平步。

看红旆惊飞,跳鱼直上,蹙踏浪花舞。

凭谁问,万里长鲸吞吐,人间儿戏千弩。

滔天力倦知何事,白马素车东去。

堪恨处,人道是、属镂怨愤终千古。功名自误。

谩教得陶朱,五湖西子,一舸弄烟雨。

前半阙,辛弃疾用弄潮儿来形容叶衡在复杂朝局中担当与气魄。后半阙,表达了对叶衡壮志不酬的惋惜。词尾,又流露出鼓励之意,劝这位上司不要灰心,莫学范蠡隐遁山水。

五叶衡已不符合收信人条件

至此,我们先汇总下前文的时间节点:

淳熙二年(1175)七月,辛弃疾被叶衡举荐,赴江西剿寇;

九月,叶衡被弹劾,罢相,外放建宁府;

九月观潮季,辛弃疾写《摸鱼儿·观潮上叶丞相》,劝慰叶衡;

闰九月二十四日,辛弃疾剿寇功成,孝宗下诏,辛弃疾除“秘阁修撰”;

十月,辛弃疾写《去国帖》,向某位上官示意。

叶衡在九月罢相外放,不符合《去国帖》中“望吴会云间”的收信人条件。

另外,《摸鱼儿·观潮上叶丞相》的传世,也证明了在辛弃疾在书写《去国帖》前,和叶衡有文字往来。不符合《去国帖》中“起居之问,缺然不讲,非敢懈怠,当蒙情亮也”的表述。

所以,《去国帖》不是写给叶衡的。

六重释《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叶衡上得快下得也快,他刚把辛弃疾带到空中看风景,自己却跌入谷底。叶衡去位,使崭露头角的辛弃疾,失去了靠山。

就在此时,辛弃疾写下了《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词云: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这首词,历代赞评不绝。都说造口是昔日哲宗的隆祐皇后被金兵追击处,辛弃疾登临旧地,望故都汴京,惜水怨山,慷慨生哀,借“行不得也“的鹧鸪啼声,表达了恢复无望的悲愤。但邓广铭先生考证,金人在造口追隆祐事,“当俱出传闻之误”。

如果我们把《菩萨蛮》,结合时间相近的《去国帖》,能体会出一点新的意味。《去国帖》里的“指吴会云间”,化用了王勃《滕王阁序》中的“望长安于日下,指吴会于云间”。这说明,此时辛弃疾心中“望长安”的典故,来源于《滕王阁序》,“望长安”真正对应的,是“指吴会”,而吴会,却是杭州。

王勃从江西望长安,是明确的西北方向。但从实际地理位置上看,汴京位于造口(今万安县)和郁孤台(今赣州)的正北。即便是在不精确的宋代《华夷图》(碑藏西安碑林)上,汴京也只是在正北微偏西7度的位置,算不上西北,所以《菩萨蛮》中“西北望长安”,不是实望汴京,而是扣典。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中的“行人” 指出征者,不是指随隆祐南逃的民众,这和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杜甫《兵车行》)中的“行人”是同一意思。此时的辛弃疾带兵剿寇,是出征人,“行人泪”,是辛弃疾之泪,辛弃疾在词中流泪,此处非独见,另如《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的“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辛弃疾借着叶衡拜相的东风,刚得到被朝廷认可的机会,却传来恩相倒台的消息。他登上郁孤台,目送清江,满心悲怆。遥望杭州,层层青山阻隔,听得鹧鸪声,想到回朝未卜,恨泪长流。

七叶衡去位,株连党羽

“滔天力倦”的叶衡外贬,这绝非他一人之事,伴随的是连锁清洗。除了前文提到的太子詹事兼权吏部侍郎沈枢“降三官放罢,送筠州居住”之外,被牵连的还有王正己(字正之)等。

王正己是辛弃疾好友,另一首辛词名篇《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就是写给他的。楼钥为王正己撰《朝议大夫秘阁修撰致仕王公墓志铭》云:“以叶丞相之荐,除尚书吏部员外郎,权右司郎官,遂为真。叶公去国,公亦遭论,再奉祠。除严州,改婺州”。

关于王正己,淳熙五年五月初七,宋孝宗对史浩说过一段话:“朕但取贤者用之,否则去之。且如叶衡既去,人以王正己为其党,朕固留之,以王正己虽衡所引,其人自贤,则知朕不以朋党待臣下也。”(见载于南宋《增入名儒讲义•皇宋中兴两朝圣政》)。

从中可以看出,叶衡倒台,政敌以“结朋党”为由,持续攻击叶党。孝宗虽说“不以朋党待臣下”,但还是逐之而后快。

八叶衡的后台曾觌还在位上

宋代重文轻武,辛弃疾未经科举,是南渡的“归正人”,难融于士大夫集团。《宋史•辛弃疾传》记录了他早年仅有的一次面圣:“乾道六年(1170),孝宗召对延和殿。时虞允文当国,帝锐意恢复,弃疾因论南北形势及三国、晋、汉人才,持论劲直,不为迎合。”

之后,31岁的辛弃疾被授予司农寺主簿,正七品。出身不过硬,且“不为迎合”的辛弃疾,在虞允文时代,得不到政治机会。被叶衡举荐前,辛弃疾也不过是正六品的江东安抚司参议,没有朝中根基。

叶衡失势,而下的一脉党羽失力。辛弃疾还能对哪位朝中上官,心怀期待地写出《去国帖》这样内容的信札呢?

历史的可选项,已然不多。目前看,辛弃疾唯一可以期待的,是叶衡的后台——曾觌。

叶衡虽倒,曾觌还在位上。正是这位强人,把叶衡一路扶上相位。《宋史•叶衡传》道:“衡负才足智,理兵事甚悉,由小官不十年至宰相,进用之骤,人谓出于曾觌云。”叶衡实际上是曾觌的代言人,行使的是曾觌的政治主张。

曾觌虽强,却是一位名声不佳、令人侧目的人物,《宋史》把他归为“佞幸”,史书中不见善评。宋史学界,对他也没有公允评价。

“佞幸”,似乎和爱国英雄辛弃疾格格不入,但在孝宗一朝,曾觌有特殊的政治影响力,是辛弃疾后台的后台。没有他,叶衡不可能拜相,辛弃疾也不可能得到《去国帖》中“江西剿寇”的机会。

九曾觌的一生

曾觌(1109-1180),字纯甫,号海野老农,汴人,文学才能出众,长应制,善填词,有《海野词》传世。亦精书法,米友仁《云山得意图》后,尚有曾觌题跋一段。

曾觌追随孝宗很早,孝宗还是建王时,他和另一位“佞幸”龙大渊就是王府知客。孝宗受禅,改元隆兴,三月,擢拔龙、曾两位潜邸旧人,引起朝臣们的抵制。新皇起用近习,意味着向老臣分权,这本质上是一场权力博弈。

朝臣认为,近习多小人,靠谄媚得官,出入内廷和庙堂,是国家的祸殃。如刘度《待小人不可无节疏》:“大渊、觌轻儇浮浅,凭恃恩宠,入则侍帷幄之谋,出则陪庙堂之议。摇唇鼓舌,变乱是非。凡皇闱宴昵之私,宫嫔嬉笑之语,宣言于外,以自夸大。”又如朱熹《垂拱奏札三》:“臣窃观今谏诤之途尚壅,佞幸之势方张,……,而所以修德业、正朝廷、立纲纪者,必以广纳谏诤,黜远邪佞,杜塞倖门……”

孝宗和朝臣反复交锋,四次改命,《宋史•曾觌传》说:“不数月间,除命四变”。这场斗争,持续到了八月,最终,曾觌升为“带御器械、干办皇城司除权知阁门事”。

反对的官员们,以集体辞职相要挟,“宰辅、台谏、给舍一辞以为当去”,这引起了孝宗的猜忌,“上意有朋党之疑”,对他们严加打击。从《建炎以来朝野杂记》乙集卷六《孝宗黜曾、龙本末》中,可以整理出一串受贬官员的名单:他们是周必大、张震、刘度、龚茂良、张焘、周操、陆游、林广朝、刘朔。

如此一来,曾觌愈发树敌,终其一生,矛盾不止。曾觌当权后,恃宠擅政,用龚茂良的话说:“今左右近习,不过数人,众所指目,形于谣诵,一二年来,进退人才,施行政事,命由中出,人心哗然,指为此辈。”语见《建炎以来朝野杂记》乙集逸文《龚实之论龙曾》。

孝宗控制臣下,有两种特殊手段:一是利用近习,牵制朝臣。二是频繁换相,节制相权。这在宋代,绝无仅有。

当然,孝宗对近习,也非完全袒护。乾道三年(1167)春,副相陈俊卿抓到曾觌和龙大渊“泄密”的把柄,成功激怒孝宗,曾、龙外放。第二年,龙大渊病死。之后,孝宗数次想召回曾觌,遭到虞允文、陈俊卿、刘珙等人的坚决抵制。

直到乾道六年(1170),陈俊卿倒台,曾觌才得以回朝,一直到去世,宠渥不衰。《宋史•曾觌传》记载了他之后的升迁:“六年夏,俊卿罢政。十月,觌以京祠召。七年,立皇太子,觌以伴读劳,升承宣使。八年,姚宪为贺金国尊号使,觌副之。归,除武泰军节度使,提举万寿观。淳熙元年,除开府仪同三司“,”淳熙六年,加少保,醴泉观使”。

十曾觌是主战派

南宋初年,主战或是主和,是对高层官员的基本划分。曾觌是虞允文和陈俊卿的政敌,似乎应是主和派,但现有的证据,却显示他是主战派。笔者理由如下:

1、孝宗即位之初,锐意恢复,他提拔曾觌,正值隆兴北伐之际,所以,曾觌不可能是主和派;

2、叶衡是主战派。曾觌不可能把立场相反的人,扶上相位;

3、曾觌《海野词》中的词作,体现了主战精神。如《水调歌头》:

词云:

图画上麟阁,莫使鬓先秋。

壮年豪气,无奈黯黯阵云浮。

常记青油幕下,一矢聊城飞去,谈笑静边头。

勋业出无意,非为快恩雠。

卷龙韬,随凤诏,与时谋。

朱旛皂盖南下,聊试海山州。

邂逅故人相见,俯仰浮生今古,蝼蚁共王侯。

万事偶然耳,风月恣嬉游。

4、曾觌与韩彦古是亲家,政治立场相投的人,才会联姻。曾韩联姻,见于南宋赵与时《宾退录》卷二:“觌之姻家韩彦古献议。” 韩彦古,字子师,抗金名将韩世忠之子,是坚定的主战派,辛弃疾好友陈亮有一首《满江红•怀韩子师尚书》,可体会之。

词云:

曾洗乾坤,问何事、雄图顿屈。

试著眼、阶除当下,又添英物。

北向争衡幽愤在,南来遗恨狂酋失。

算凄凉,部曲几人存,三之一。

诸老尽,郎君出。恩未报,家何恤。

念横飞直上,有时还戢。

笑我只知存饱暖,感君元不论阶级。

休更上、百尺旧家楼,尘侵帙。

十一《去国帖》背后的党争

淳熙元年(1174)二月,虞允文去世了。虞允文指挥“采石矶大捷”,出将入相二十年,根基深厚。他和陈俊卿是死党,也是曾觌的政敌。

少了虞允文的压制,曾觌加大了谋权力度。我们回顾下前文总结的叶衡快速升迁的时间:(淳熙元年)二月,除户部尚书;四月,签书枢密院事;六月,任参知政事; 十一月,拜右丞相兼枢密使。

可以看出,曾觌提拔叶衡,和虞允文去世同时。叶衡成功拜相,意味着曾觌权势无两。

前文又讲过,弹劾叶衡的人物,是汤邦彦和范仲芑。这两人是谁?

汤邦彦是虞允文的人。南宋《京口耆旧传》卷八《汤邦彦传》:“邦彦,鹏举孙,字朝美,以祖荫入官,……,丞相虞允文一见如旧,除枢密院编修官。允文宣抚四川,辟充大使司干办公事。”

范仲芑是王炎的人。王炎,字公明,乾道五年(1169),权参知政事,除四川宣抚使。乾道七年(1171),升枢密使,依旧宣抚四川。枢密使,是南宋的最高军事长官。直到乾道八年(1172),被虞允文接任。

王炎在四川练兵备战,筹备北伐。他的幕府,被陆游称为“征西大幕”,一时英才荟萃,陆游、范仲芑都是其下属。陆游在《送范西叔序》,中云:“乾道壬辰二月,予道益昌,始识范东叔,后月余,遂与东叔兄西叔(范仲芑字西叔)为僚于宣威幕府。”

王炎和虞允文关系不好。周必大《王炎除枢密使制御笔跋》云:“初,炎与宰相虞允文不相能,屡乞罢归”。虞允文接管四川的第二年,即乾道九年(1173),王炎罢枢密使,奉祠宫观,相当于赋闲。

直到淳熙元年(1174)十二月,也就是虞允文去世十个月后,王炎才以“观文殿学士、太中大夫知潭州(今长沙)”。运气不好的是,正赶上茶寇造反,这位昔日的名帅,竟被赖文政的小股武装击溃。淳熙二年(1175)五月,朝中有人弹劾王炎等三人“欺君”,王炎的下场是“落观文殿学士,袁州居住”,罢了官。事见《宋宰辅编年录》卷十。

谁弹劾的王炎?史书上没有讲。但嫌疑最大的,无疑是曾觌和叶衡。叶衡拜右相兼枢密使,集相权与军权于一身。虞允文一死,就数王炎的军事威望最高,所以,曾、叶有动机,抓住剿寇失利的机会,找个罪名,除掉王炎。

王炎罢官的次月,叶衡力荐辛弃疾出征。这位心腹,军事才能出众,当年率五十人,冲进五万敌营生擒叛徒,是一桩广为人知的传奇。辛弃疾凯旋,必有助于曾、叶收揽军权。辛弃疾,是他们往军界,楔入的一枚钉子。

这种局面,显然不是虞允文旧部和王炎愿意看到的,于是,两派摒弃宿怨,结成同盟。汤邦彦和范仲芑联手攻击叶衡,最终把叶衡拉下马。此事最关键的,其实是孝宗的态度。孝宗警惕机敏,终其一朝,不允许任何势力做大。这时赶走叶衡、削弱曾觌势力,利于巩固皇权。

叶衡被逐的第二年,即淳熙三年(1176)年,汤邦彦找到机会,向孝宗为王炎诉冤,打动了孝宗,王炎复职(事亦见《宋宰辅编年录》卷十)。当然,这是后话。

辛弃疾在叶衡罢相后的四年间,在江西、湖北、湖南三路,辗转任安抚使(从四品),统管各路军政。淳熙六年(1179)辛弃疾在《淳熙己亥论盗贼札子》中言道:“臣危孤一身久矣,荷陛下保全,事有可为,杀身不顾”,“臣生平刚拙自信,年来不为众人所容,顾恐言未脱口而祸不旋踵,使他日任陛下远方耳目之寄者,以臣为戒……”

辛弃疾任职期间,政绩出众,之所以“不为众人所容”,恐怕还是因为曾觌。近习像一把双刃剑,入其门阀,在晋身的同时,必会引来攻讦。

终于,在曾觌去世的第二年,即淳熙八年(1181),辛弃疾削职为民。

辛弃疾显然也想调合各方的关系。譬如,他结交王炎旧部;结交朱熹,甚至去结交失势的汤邦彦,都有词篇为证。辛弃疾罢官后,闲居江西上饶的带湖,在《水调歌头•盟鸥》中写道:“凡我同盟鸥鹭,今日既盟之后,来往莫相猜”,应该就是这种心境的体现。

十二新视角下的朱熹和周必大

在史料中,我们找不到辛弃疾和曾觌交往的直接记录。但是,辛弃疾是叶衡的人,叶衡又是曾觌的人,这条关系脉络,史有明载,颠扑不破。

如果把辛弃疾视为“近习党羽”,再看他和其他重要人物的关系,会有全新的理解。我们姑举朱熹和周必大,略论之。

1、朱熹

陈亮是永康学派的创立者,著名词人,和辛弃疾交厚。他在《与辛幼安殿撰》(《龙川文集》卷21)中描述了辛弃疾和朱熹的关系:“四海所系望者,东序惟元晦(朱熹),西序惟公与子师(韩彦古)耳,又觉戛戛然不相入。”东序和西序,指文官和武官。陈亮把辛弃疾和韩彦古并视。同时也指出,他们和朱熹不合。

孝宗即位之初,朱熹就抵制曾觌。曾觌去世的前一年,即淳熙六年(1179),朱熹又写了一封攻击曾觌的奏疏,言辞激烈:与陛下所与亲密谋议者,不过一二近习之臣,上则蛊惑陛下之心态,……,下则招集天下士大夫嗜利无耻者,文武汇分,各入其门。所喜则阴为引援,擢置清显;所恶则密行訾毁,公肆排挤。……,使陛下号令黜陟不复出于朝廷,而出于此一二人之门,名为陛下之独断,而实为此一二人阴执其柄,莫大之祸,必至之忧,仅在朝夕,而陛下独未知也。”这封奏疏,引得孝宗大怒,幸亏有丞相赵雄(虞允文门人)说项。事见《宋史•朱熹传》。

朱熹和辛弃疾有文字交,以往的学者,都着眼于他们的融洽。但是,曾觌的影响,难免会使他们心有隔阂,也就是陈亮所说的“不相入”。

朱熹和陈亮,还有过一场 “王霸义利”之争,是儒学史上的著名公案。简言之,朱熹的观点是,君主应首重修身,远小人,行王道,否则,功业再大也是枉然;陈亮则认为,君主的道德标准和常人不同,当首重功业,行霸道,为国家谋利。

朱熹反对近习,他认为孝宗任用曾觌等,是不修德业。陈亮主战,他最推崇的辛弃疾和韩彦古,都是曾觌线上的人物。如此看来,两人对曾觌的态度,在“王霸义利”之争中,是有所体现的。

2、周必大

周必大,字子充,文坛盟主,孝宗朝后期的名相。他对辛弃疾很不友善,其事有三:

淳熙二年,辛弃疾赴江西剿茶寇,周必大在九月五日写下《论平茶贼利害》的奏疏,批评成功在即的辛弃疾,说“但观其人,颇似轻锐,亦须戒以持重”,又说辛弃疾斗力不斗智,使用的民兵太多,浪费粮食。

淳熙七年(1180)八月,辛弃疾任知潭州兼湖南安抚使,见湖南军政凋敝,上疏乞建“飞虎军”,得到孝宗许可。九月,时任参知政事的周必大,又上《论步军司多差拨将佐往潭州飞虎军》疏,对辛弃疾提出节制意见。周必大的动机,在他的《与林黄中(林栗)少卿书》中写得很清楚:“辛卿又竭一路民力为此举,欲为自功,且有利心焉。”

而历史证明,飞虎军是一支劲旅,对安定湖南、防御边境发挥了长期而重要的作用,金人称之为“虎儿军”,颇为忌惮。”

南宋张端义《贵耳集》卷下云:王丞相(王淮)欲进拟辛幼安除一帅,周益公坚不肯。王问益公云:“幼安帅材,何不用之?”益公答云:“不然,凡幼安所杀人命,在吾辈执笔者当之。”王遂不复言。

辛弃疾是曾觌一派,这是周必大压制辛弃疾的根本原因。隆兴元年,周必大和众官一起,反对孝宗提拔曾觌,并因此被贬;淳熙二年,他趁叶衡势危,上疏针对辛弃疾;曾觌死后,他制约辛弃疾组建飞虎军、反对王淮起用辛弃疾。

事实上,周必大也非表里如一的君子。《宋史•曾觌传》如是记载:淳熙六年(1179)二月,帝幸祐圣观,召宰臣史浩及觌同赐酒。是岁,加觌少保、醴泉观使。时周必大当草制,人谓其必不肯从,及制出,乃有\"敬故在尊贤之上\"之语,士论惜之。

当时,周必大正处于低谷,用一句\"敬故在尊贤之上\",屈从了曾觌。随后,进开国伯、加食邑三百户,又进吏部尚书兼翰林学士承旨。翌年,拜参知政事,封荥阳郡侯。

十三结语

孝宗,是南宋最有作为的皇帝,开启了“乾淳之治”。曾觌自乾道六年(1170)还朝,到淳熙七年(1180)去世,这十年间,始终屹立高位,而丞相却换了七人。孝宗利用近习和士大夫集团的矛盾,达到了削弱势力阵营、加强皇帝集权之目的。

孝宗是一代明君,整体上来讲,他信任近习,胜过信任朝臣。近习所为,很多是替孝宗代言,行孝宗的意旨。当然,曾觌等人,也有揽权逐利的私心。

真实的近习,未必如士大夫描绘的那般无耻;真实的士大夫,也并非如自己标榜的那样端方。但史书是士大夫写的,于是,近习的形象被扭曲,门下官员,也遭蒙尘。辛弃疾爱国,文学武功一流,辛词更是照耀千古,如此人物,到哪里都是光辉万丈,反而掩盖了曾觌的存在。

最后,来欣赏一首曾觌的《水龙吟》,这是《海野词》的首篇。

词云:

楚天千里无云,露华洗出秋容净。

银蟾台榭,玉壶天地,参差桂影。

鸳瓦寒生,画檐光射,碧梧金井。

听韶华半夜,江梅三弄,风袅袅、良宵永。

携手西园宴罢,下瑶台、醉魂初醒。

吹箫仙子,骖鸾归路,一襟清兴。

鳷鹊楼高,建章门迥,星河耿耿。

看沧江潮上,丹枫叶落,浸关山冷。

此阙《水龙吟》的首句是“楚天千里无云,露华洗出秋容净”,竟和辛弃疾名篇《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的首句“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有微妙的相似。曾觌也是词坛名宿,也许,他和辛弃疾之间,通过款曲吧!

(完)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www.csxsg.com/forum/20231017/1697200515352600.html
上一篇:风山渐(风山渐卦详解感情)
下一篇:额头宽的女人面相(额头宽的女人面相好不好)

网友推荐